男子复读12年只为考清华
近日,一篇《复读十二年,“只想上清华”》的报道引发关注。今年高考结束后,这位主人公还上过热搜。
据@澎湃新闻消息,唐尚珺是一位出生广西农村的80后,从2009年开始,他瞒着家人复读了七年,直到2016年以625分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

这时,父亲查出肺癌晚期。和家人坦白后,唐尚珺带着父母去了北京,之后入学“报到”。所有人都以为,他终于上岸了——现实是,他又回去复读了,直到今年,33岁的他,第13次参加高考。
“去年(高考)很难,没想到今年更难。”忆起不久前的第13次高考,他说自己依然措手不及:数学,觉得挺难的;等到物理,直接“写不下去了”。591分——距离清华录取分数线隔着90来分。

而他被广西大学土木专业录取。三姐劝他去读,哥哥想帮他填志愿,说再不去读就不管他了。73岁的母亲已经不关心他上什么学校了,只希望他早点结婚生子,“跟正常人一样,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报考广西大学,其实只是权宜之计,他想着,要是家里逼太紧,就边上边备考。

2017年,550分;2018年,619分;2019年,645分;2020年,619分,直到今年的591分。每次折戟后,他都想再冲最后一次,到第二年,又想再冲一次,如此循环,停不下来。“压力很大”,他说,“争取明年(考)最后一次”。

从报道来看,唐尚珺对于考清华的态度,其实有一个转变的过程。早期,他纯粹为了实现清华梦。后来,他还意识到复读可以成为赚钱的“机会”,“能上想去的学校,又能挣到钱,那肯定划算啦。”

但消息刷屏后,有网友不认同这种“执着”:

33岁除了分数一事无成 就算花了10余年进了清华的门 那又要花多少年走出清华的门呢??

【执着or偏执?复读十二年“只想上清华”[并不简单]】今年高考结束后,这位出生在广西农村的80后的唐尚珺还上过热搜。每次折戟后,他都想再冲最后一次,到第二年,又想再冲一次,如此循环,停不下来。“压力很大”,他说,“争取明年(考)最后一次”。(11月7日《羊城晚报》)

高考具有教育分层的功能,教育分层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流动。为了 “争上游”,许多人拼尽了全力。高校在等级化、差异化金字塔中占据的位置越高,入学概率越低,梦想成真的难度越大;处于金字塔塔尖的清华北大,更是许多人遥不可及的目标。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不同的“意义之网”,导致人们不同的决策与选择。作为缺乏财富积累和社会资本的农家子弟,“复读12年只想上清华”说到底,就是“意义之网”出现了认知局限和偏差——将名校光环的价值无限放大,认为考进顶尖名校才有未来,导致“只想上清华”成为少数人的执念和心魔。

著名作家毕飞宇的小说《推拿》,是一本关于盲人的书;书中有句话,值得我们反思和警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盲点。正常人虽然有视力,但总有自己的局限,有看不到的东西。”将考入名校和功成名就挂钩、认为拥有耀眼的学历光环就可以享受永远的红利,觉得只要考入名校就可以一劳永逸,这样的“意义之网”不仅来源于求学者视野、阅历、见识的局限,也源于另外一些人功利、短视的推波助澜。

学历崇拜和名校情结的大行其道,让不少中学偏爱“高分复读生拼名校”;一些中学为了吸引高分复读生,不仅在学费上给予减免,还承诺如果第二年高考被名校录取会有丰厚的奖金。“复读12年只想上清华”既有个体存在认知盲点和偏差的因素,也有名利驱动的因素。

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过渡到大众化、普及化阶段,考上名校即使有更大的成功概率,也并不意味着考上名校就一定会出人头地;大多数名校毕业生,也都是平凡世界的普通人。更何况,在社会流动千姿百态、价值实现路径丰富多彩的当下,成功也并非只有“上名校”这一条道路。那种认为“考入名校就前途无量、考不上名校就没有出头之日”的陈旧、滞后观念,显然需要重塑和更新。

无限放大名校的光环效应,不仅加剧了全社会的教育焦虑,也会导致只重视考试成绩却忽视孩子们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久而久之会让学生们患上“空心病”——不能清晰地认识和发现自己,不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与特长,只懂得“考高分、进名校、当人上人”,却失去了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明朗的心态,导致一些“学霸”除了考试不知道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人生价值是什么。一条路走到底的“复读12年只想上清华”,错得让人五味杂陈。

【男子复读12年只为考清华?考上211还不甘心 执念太深有意义吗?】近日,一篇《复读十二年,“只想上清华”》的报道引发关注。今年高考结束后,这位主人公还上过热搜。据@澎湃新闻消息,唐尚珺是一位出生广西农村的80后,从2009年开始,他瞒着家人复读了七年,直到2016年以625分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这时,父亲查出肺癌晚期。和家人坦白后,唐尚珺带着父母去了北京,之后入学“报到”。所有人都以为,他终于上岸了——现实是,他又回去复读了,直到今年,33岁的他,第13次参加高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霍家的一番发言,给足了郭晶晶尊重,能遇到这样的一家人真的是福气。”她底气十足地说:“他是豪门,我是冠军,豪门很多,冠军没几个!
  • 当说到“她说我还没跟你过够呢”的时候,舅舅在车里哭了。我妈应该也哭了,我姨气愤的说:“尼玛币,也不知道谁给起的这破名字 杜英才 杜英才,妒你妈呗!
  • 合理推測,美國在台情報單位與民進黨當局的合作,當然包含網絡監控這一項,這甚至可能是最近緊密的合作項目,因為“認知作戰”并不僅只用於選舉期間,中美關係生變後,“1
  • 一、“十四五”期间进行企业新型固定资产更新的战略意义 这一次我就提出一个建议,从去年提到了今年。另外新古典视角下生产的悖论,在这方面也有很多的研究,最
  • 于是,一个周末,老张和几位同样憋屈的邻居,去了售楼处,想和开发商理论:你好歹让房子的外表,看起来比周围的旧小区要强一些吧?民警来了,听了书生一样的老张情绪激动的
  • 晚哥你好,我们经家里人介绍,两个人谈对象,双方家都去了,所有人都知道了我们。还没有一个月,他就晒了朋友圈晒了对象晒了钻戒,还屏蔽了我跟朋友们,我想问这样的男的算
  • 不可不知的20条歪理,歪得很有道理 沉住气,耐下心, 你想要的时光都会给你。 01 世上最动听的话不是我爱你,而是你的肿瘤是良性的。 感悟: 再多
  • 四、一开始的时候,总觉得细水长流,来日方长,什么都有机会,殊不知人生是减法,见一面少一面,来日并不方长。➕❤️siyuanzhukao#考研资料#人生走着走着就
  • 想问一下这种情况下怎么才能尽量确保自己的利益,听我爸妈说就怕他隐瞒了还有很多债务问题,报警的话这个房子要拍卖什么的,最后分给我们的钱不多,这个人的家人我们认识,
  • 】转眼即将进入2023年英国留学申请季,面对新一轮的申请,大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情呢?2►申请材料要准备充分大部分院校对申请者的申请材料都十分重视,在准备申请前
  • 今早遇到一个小学妹也入职不同部门,比我小好多,她看了我的身份证惊呼,“哇,你身份证上的照片拍得好看,我的好丑!一个遛狗的中年女子看我在拍月亮,对我说:“白天在网
  • ​​​ “年龄永远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刻度,只有责任的叠加才会让人逐渐成长。 ​​​ “年龄永远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刻度,只有责任的叠加才会让人逐渐成长。
  • 从允许自己喜欢他开始,仿佛心有所栖,住在一个安宁幸福的港湾里[羞嗒嗒]人间不会有,也不需要有,他存在于一二次元就已经很好了。它总能抚慰我们内心的寂寥,让我们卸下
  • 最初被诊断为重性抑郁的个体中,12% 的患者后期会有轻躁狂发作。躁狂发作时个体在工作、生活、人际关系方面会受到明显损害,甚至遭遇法律纠纷;而轻躁狂是比较轻微的躁
  • I know this won't just end well.I know you won't let me bid farewell.营造未来的元素不可能只
  • 王毅祝贺巴基斯坦成功举办伊斯兰合作组织外长会,表示会议发出了伊斯兰世界追求和平与正义的强有力声音,必将激励鼓舞16亿伊斯兰人民。美国、欧洲、北约应该同俄罗斯开展
  • 于是,心中便顿生了许多勇气和力量,让我一直走,深海,荒漠,高原,隔壁,荒岛,我都要走过,就像《百年孤独》的吉普赛人,遍体鳞伤,也保持着自己对理想追求的炽热。深深
  • 其实抗糖内服这个东西十年前就有了,放心,我跟很多人一样是嗤之以鼻并且不屑一顾的。并且蓝色港湾有一家很有名的面包店,她领我去专门买面包,当时我觉得那面包好贵哦,吃
  • #剑网3有爱玩家# 去年我们玩家自发在#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集体认养了9只好大儿,2022年就要到了,我们群新的一年还会以“JX3风起稻香电竞俱乐部(暂定)
  • 详情请见 @上海中高级口译 #口译[超话]# 一个新鲜出炉的中口口试repo攒人品[兔子]毕业前考的最后一个证/试✔️坐标杭州浙外小和山考点口语:剑桥大学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