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9(11.19)知道了所有道理还过不好这一生?

你们最近一本看的书是什么?最近一本看的最快的书用了多长时间?最近一本持的最投入的书最吸引你的点是什么,还记得不?

中午收到的,下午用了零零碎碎加起来2小时16分12秒看完的,算是这今年看过的最快一本书就是《李诞的脱口秀工作手册》了。

越看越有趣,舍不得停下来的这种感觉啊,还真是好久没见在小说之外的书上找到了。

是本月的脱口秀班报名礼物,简单来说,算送的。所以在看完书之后看了眼定价,42元,哪怕看的时候我有无数次感慨还好看到了,还蛮有趣蛮有用的,在看到价格那一刻我仍然没忍住,喊一句“神经病啊!这么贵!”

还好是送的,要是逛图书APP的时候看到,铁公鸡如我肯定是不会买的。

朋友在旁边于是问我,谁送的? “这个月报班送的,换句话说是,我花了199大洋之后送的。”然后我得到了一个白眼和一句饱含嫌弃感情的脱口而出的评价“神经病啊!!!这么贵!”

本着要洞察一切生活小事的精神,我于是跟朋友讲,你刚才那句吐槽真情实感到让我不得不把你写进我今儿晚上的段子里,果然,一定要某部分相同的特质才可以做朋友,咱俩的这部分相同特质就叫做:抠!!

回到这本书,早在看之前就听过了很负面的评价,言之无物。全是废话。把别人说烂了的道理写出来居然就变成了他的书,等等。

之所以玩儿命也要今天看完这本书的我,就是为了看完才有发言权的来替李诞争辩一句,知道为什么你那么喜欢那句“知道了所有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的P话么?就是因为你光是知道了很多,但从来不去做啊。那知道的再多又有P用么?

你之所以愿意浪费几分钟时间去某平台给这本书一个差评,我估且猜之,是因为书名虽然叫“脱口秀工作手册”,但并没有给你一个具体的可操作可模仿的李诞式的成名方法。但我猜,你之所以评价这本书“言之无物”,是因为你大概连书的1/3都没有看完,否则,你一定会看到他在书里写,为什么书名其实是叫《李诞的脱口秀工作手册》,就是因为这些他总结出来的规律只对他有效,不保证对所有人都有效。

因为你的方法,你要自己去找,而不是等别人总结出来别人的方法,给你拿来即用,走别人成功的老路。用我这么接地气儿的人的话来说就是,你喜欢吃甘蔗,但又嫌麻烦,所以只想等别人嚼好了喂你,但吃过甘蔗的人都知道,甘蔗的精华从来就不在渣滓里,而在替你嚼甘蔗的人咽下的那一滴滴口水里。

我很喜欢他在第9章里写到的,“不是你去找观众,而是让观众来找你。狠狠地操练自己,你越强,找到你的观众越多,而不是你能讨好的人越多,你的观众才越多。”

还有这一句“人是目的,不是手段,这不只是一种道德要求,也是很理性的结论。表演只是为了让观众笑的话,你就成了手段,你变成了工具。拿自己当手段,你顶多掌握二流手段。拿自己当最终目的,你才有机会掌握一流手段。”

你是你的目的,说的太好了是不是,不管你觉不觉得,反正我觉得很好。道理你都懂,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用浅白的人话讲出来。

你只知道了而不去做,当然只会觉得所有道理都是心灵鸡汤,而之所以总有人能让你艳羡,就是因为他们在把道理总结成道理之前就一直是这么做的。

你要持续变好,今天是否获得了一点昨天没有的东西?当然是鸡汤,但你想让它不止于鸡汤,唯一的方法就是知道完了,想完了,埋头去做而已。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扬,不是为了炸场,不是为了讨好观众去做,而是为了让你自己满意的去做。

我不想跟你扯白鸡汤,也并不想跟你安利这本书,毕竟李诞也没给我优惠。我大概只是想说,不是所有鸡汤都值得你迷信,比如那句“知道所有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如果你看完了这本书,觉得看了个寂寞啥都没讲,说明你不喜欢喝鸡汤,那就自然也不用信其他所有没什么营养的鸡汤,道理不光是拿来知道和背诵的,道理是拿来实践和试错的。

我都快40了还在试错,20岁的你怕啥?

#记录生活[超话]##旺盛的生活欲望需要充电##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 https://t.cn/RJq0nK3

安静坐在我前面的女孩让我想起小烦人精,但的确很难把安静和她联系起来,所以我应该就是单纯地想她了…

七月疫q还没泛滥的时候,动了去跟她搭伙的念头,俩人还兴致勃勃地线上看房,有个看起来还不错的,但依然是砖楼,她跟我说:“你在的时候啥事没有,桥洞子我都敢住,但你走了咋整[泪]”,就记得那天心里酸酸的,有很多很多无力感。

她十一回来我俩见面抱头痛哭,第一次新鲜感过了夜,分开的时候仿佛又回到小时候连体婴的状态,谁也不想撒手,可能本质还是粘人精和哭吧精。

但我那段时间状态差极了,都是机械的“应付”和不太流畅的“作答”,即使是被闹哄哄的簇拥着也总有万千思绪卡在心头难以释怀,大概是因为今年的事情都是接二连三的来,没匀给我太多喘息的空间。

那感觉就好像被诅咒了一样,很多事情我越是在意越是用力就越会搞砸,就像那个在扯桌布的小男孩。也总是被动陷入“频频推开以证存在”的试探泥沼中难以自处,安全感这个东西真挺玄妙的。

在数不清次数的灾后重建中,时常觉得自己很愚蠢,也问了自己太多次为什么还是执拗地相信,一直没有答案。

但就在刚刚,好像突然明白,打怪和拿经验值升级要形成闭环。无底线的包容和过于主动炙热不免让人对其长效性和真实性生疑,这不是真诚是匮乏。真诚固然可贵,但“傻”并不。

有的人有些事存在本身就是意义,也许有些人的出现,就是来打开你的状态,好让你更好地去准备投入接下来的生活。

下一次,也依然会义无反顾选择热烈,不过我想学着聪明一点。祝我们都能在亲密关系中保有自己,与世界交手的快感和成就感是别人给不了的,相信无论是成功还是挫败都只是暂时的,而每一次的追问,都会离自己更近一点,也会让我更爱这个捣蛋鬼多一点。

极度坦诚就是无坚不摧,先给自己无条件的爱、支持与理解,再在曲折中坚定前行,都会好起来的,一定会的。 https://t.cn/Rybgjrc

前面就是很多书里说的那样,思维是一把双刃剑,当陷入不理性的过剩思维时就得跳出来投入生活。那后面呢,我能够在投入生活后不迷失自我,用理性的思维清楚客观地认识世界,认识我自己,继而知行合一吗?这好奇妙,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它们相互转换,相辅相成。过剩的思维与过剩的存在都不是真正的活着。前者活在虚假的思维里,后者活在麻木的外物里。#世界哲学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夜读】聪明的人,从不纠缠
  • 我们爱过就好
  • 每天,给自己一个开心的理由
  • 关于如何点出一桌好菜的清单
  • 十二星座护内排行榜
  • 你的自律里,藏着你的运气
  • 经典微小说:《 迷 失 》
  • 最适合一块生活的三对星座CP!
  • 【夜读】努力是最不值得炫耀的东西
  • 请找一个你爱的,也爱你的人结婚
  • 台湾美女作家因“诱奸”患抑郁症,26岁的她选择了……
  • 做微商,如何让别人主动来加我?
  • 大反击!微信支付正式宣布!苹果或要急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