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工画师 分布诸彩色 虚妄取异相 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 色中无大种 亦不离大种 而有色可得

这两句都是比喻一心。心是随着外缘变化的。工画师画颜色,他的心跟颜色,跟那些画不相干。但是心画出来了,画出来的画不是心,那颜色也不是心。他在分配颜色的时候,那是虚妄的,是假的。他的心跟那些颜色不能和合的,不能和合到一起的。那他为什么用笔,用颜色,画出个相来?那个相是假的,是虚妄的,谁都知道!

但是「大种无差别」。他那个心跟那个种子,没有差别。这大种就是心,那些颜色里头没有色相可得。色里头画出那些颜色来,也没有大种。它离开大种,离开地水火风这四大种,它又有哪个色相可得!没有色相可得。形容我们这个心跟世间都如是。

若说到心,其他的相都没有了。有其他的相,那心就随妄了。真跟妄是不能合到一起的。心跟那些颜色跟那画,不能合到一起,他怎么知道画出来了呢?能画的跟所画的,两个是不同的。

我们现在这个众生相,跟真心是两回事。那怎么合到一起了?但是画,纵有颜色有画笔,那必须得有个心指挥它来画。拿这个作显现的意思。说你那个性体,那心跟外边境界相,一个相,一个心,互相交织的。一切相用画笔来着颜色,它是无情的。你这个心是有情的,有情的跟无情的,合到一起吗?不能合到一起。那画又是怎么产生的?这让你来参。重要的是离开心意识来参,心里头没有画,画里头也没有心。

心中无彩画 彩画中无心 然不离于心 有彩画可得

心里头没有画,没有色彩,什么也没有。彩画里也没有心。若离开心,有彩画可得吗?不离于心才有彩画。这画出颜色或画出画来,才能得的到。

我们讲〈大乘起信论〉,彩画是心生灭的,这叫心生灭门。心是真心,叫心真如门。在心真如门、心生灭门,上头有一个字,「心」。这是心,跟外边的彩画彩笔,那是境。心跟境不即,不是一个,不能相合也不离,离开也不行,这叫不即不离。我们经常讲不即不离,就是这个意思。

心境,心跟境不相离也不能合;但是出来画了是事实,这叫彩了。它虽然不是和合的,它不由心的安排,哪个用哪个颜色,这是心安排的。没有心的安排,能有这些彩色吗?画不是心,是手啊!画画的是手,手跟心又是两回事,手跟画又是两回事。没有心指挥手,手怎么能画?这个道理让我们要经常去想。

譬如「惑」,我们迷惑了,不论做什么事,所做的都是错事。从这里返本还源。我们修道,或是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是你心念吗?是你口念?心也得想,口里才能念。心里不想,想到别处去了!

你能念阿弥陀佛吗?念阿弥陀佛又是谁?阿弥陀佛是谁?《阿弥陀经》说西方世界有一尊佛叫阿弥陀佛,这是听佛说的。《佛说阿弥陀经》上说十万亿佛土,那可远了,你的心怎么能观想得到?当你念佛的时候,心里如何想?你心里头没有阿弥陀佛也没有极乐世界。极乐世界阿弥陀那儿,没能你的心。不离你的心,不离你的口,你念阿弥陀佛,得到生极乐世界。

这你都可以联系这样观!这个心是生灭的,住不住的。念念迁徙,无穷无尽。那个思想难思议,想象不出来的。它示现一切色,而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一心」,诸佛跟我们都是一个心,可是各各不相知。佛心,我们不说了,每个人都有一个心,我们能互相知吗?谁也不知道谁的心在想什么?各各不相知。就跟那画的色相似的,那个彩色相,红的跟蓝的各各相知吗?它们是无情的,怎么相知?根本知不了的,这个就要你去参!

就像我们刚才讲的,心真如是真,心生灭是妄。真妄怎么能合到一起的?真绝对不是妄,妄绝对不是真。但是真妄两个和合了,因为主和合了,才生出三世间,才生出十法界。

这个比喻是让我们思索,让我们依着它起修。在《华严经》十行法门,你要修行怎么修行呢?你这样的来观,往内观,观你的身心。往外观,外观一切世间、一切世界。思惟观一切法,无住无相无作。你所作的业,业业不相知,都是心所作的。

互相不相知,你这个心是真妄和合的。我们说把妄遮断来显示这个真的,妄的遮不断,真的显现不出来。所以要修行。修行的目的就是经常如是观,观一切法的生灭。观的时候有两种,一种是析空观,把它分析分析,分析到没有了,空了,这叫析空观。一种是体空观,知道这个本身,根本就没有的,当体即空。

我们心里最经常的障碍,不是断,就是常。断是断灭知见,死了就有了。这都是业不由已的,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想怎么样。你得先把妄断了。

〈起信论〉上讲,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这个就是我们的阿赖耶识,真妄和合。我们想遮止一切恶,断绝这个妄。有时候把阿赖耶识当成是断是常,即不是断,也不是常,非断排常,恒如是转。说它是真!是妄!它是真妄和合,恒时如是转。它是一类一类的,常时这样的相续,不间断的这样相续。流转生死,我们要把它断了,不再流转了,那就要靠修行了,修行就要下功夫。

彼心恒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这是觉林菩萨赞叹偈中,拿这个画师来比喻心的变化。能变所变的形象,画的画,那变化多端了。所画的画不是心,而由心故画。心里所画出来的,显我们这个妄啊!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这个妄心,你心里想的很多怪念头,妄心所想的,由这个心显现一切法。

这个涵义不是显现的,而是断。显现的是常,就是遮断。因为我们这个心!它所变现的一些形象,觉林菩萨就用这个画师来显现我们这个心。是心画的吗?是手画的吗?而且还要调色或者用纸,才能画出形形色色来。这个心,它是不住的。心里头包括无量的,形形色色的各种想法。它能表现出来像那画师似的,化现一切色。我们这个心也能变化种种样样的。但是你所变现的东西,互相不相知。也就是说你心所变现的,某一段时间的变现都是不一样的。以下就解释工画师。

譬如工画师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画 诸法性如是

那个画师自己并不晓得他的心,没有了解他的心。一切法,法不知法,法法互不相知,无心故。但是它可能顿现,就像那个画师画画一样的,他不能知道自己的心。画是由心画的。

参悟一切法的时候,你想一个形象,或者想个什么东西,就是心里在想。心里想的不是事实,是假的。想的不见得变成真实的!变成真实的,还是假的。雕刻匠他拿刀子想刻佛像!雕什么?心支配他的手,手支配他的心,心跟手和合的,还得有前头一个模子,不是自心所造的。一切法都是如是产生的。法不知法,这个法本身不知道,它是无情的。而由画师画出来的,一切众生都不能了达他自己的心。

一切事都是他的心做的,让我们认识我们这个妄心。我们的心能现起很多境界,在这个境界相,你不去攀缘,不必执着,没有实体的。但是,让你达到无住,以无住为本。

心能画,但是它不能知。所作的画,画也不能知心,心也不能知画。像郎世宁画的马,那画的神了!郑板桥画的竹子,把那竹子画的很神了!但是那竹子不是他的心,可是由他的心来画。这个身体不是我们,是我们画出来的,没有这个身又怎么能显出来?

我们这个缘念的心,人心不同,如其面然。大家看吧!好几百人,各各面孔不一样的。各各的心不一样的境。一切境界相是由心变的,离开这个心!没有境界相可得,境界相无体。但是我们这个心又去缘念这些境界相,攀缘这些境界相。这个心就像工画师一样的,画师不知他的心,但是画可是由他心生出来的,他的心里也没有画,这要你自己去想。

一切诸法的体都如是。原来是空无所有,拿一张纸、拿点颜色,就画出个相来,画这人物、画这山水、就有了。有的不是实在的,还是个假的,这要思维修了!换句话说,就是参。

为什么读《地藏经》之前,要先读觉林菩萨偈颂?一切境界都是心变现的,无量地狱相是由心变化的。心变化的是没有的,但是一切众生受地狱苦,它又是实在的。那个实在是非有的,是心所变化的。谁心里又变化个地狱啊!那是你的心变化地狱,这种变化可多了。你造哪种业,就变化哪种地狱。所以在《地藏经》前,加上觉林菩萨这个偈颂。

还有另一种说法,有一位大德他堕地狱,到了地狱门前,忆念起:「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这个偈颂。本来他念想完这个偈颂,「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没有念出来,地狱就空了。所以在《地藏经》前头,印上觉林菩萨偈,这是这段故事的原因。你要是怖畏地狱苦,念念觉林菩萨偈颂吧!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觉林菩萨这个偈颂,我每天念一遍,大概有二十四年了。因为念《地藏经》,一开始就要念觉林菩萨偈颂,以前讲《华严经》没有怎么注意,现在念《地藏经》时就开始注意了。每天念一遍,经常观想你这个心,由这个心才造种种的业。每天你的思维,一切行动,离开心吗?也有离开的。精神错乱的人,精神错乱的离开心了,那叫傻子。我们经常说傻子,傻子老实一点,疯子就不老实了,疯了吗!他就作种种的业,要经常的这样思维。

这是观心法。觉林菩萨教我们观心法,观什么心?因为它是空的,行菩提道,发菩提心,千万别产生障碍。一切法,先悟得它是空的。因为空,它没有障碍了才能建立一切。你要怎么画就怎么画,如有障碍就不行了。你只能照葫芦画瓢,画不出别的来,画瓢可以,画山水画人物就画不出来了。形容你这个心,主要是让你观心。

金刚经讲义(杨宁)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在讲这一品前,我们先解释几个概念。经中佛提到: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这是佛对三界一切众生各种生命形态的分类。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是欲界生命的四种形态:
“卵生”就是从卵中孵化出来的生命,如鸡、鸭等;“胎生”就是住母胎孕育而成的生命,比如人就是胎生;“湿生”是以潮湿因缘而生的生命,如地缝中或水中的有些小虫;“化生”是靠业力凭空化生,在欲界的天界生命就是化生的。

“有色”指色界生命,只有色身,无情欲;“无色”是指无色界的生命,只有意识,无情欲和色身;“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是对无色界生命更细致的分类。

“有想”是指有思维活动。“无想”是指思维活动已经停止,但也不像木石。“非有想非无想”,是指思维活动虽停止,不再有思想,但可能随时会想的一种生命状态,就是说有一种想的动势。

佛经中说,三界这些生命形态虽然存在形式千差万别,但却有共同的现象:都在生灭轮回中,不能自由解脱。而他们也有共同一样的本性:本性都是佛,一切具足,不生不灭。

经中还提到了两个概念:一个是“无余涅槃”。“涅槃”是梵文的音译。在佛法中,将证入不生不灭的解脱境界称“涅槃”。“涅槃”分为“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一般将阿罗汉的涅槃境界称“有余涅槃”,因为四果阿罗汉虽然能暂时住在定中不进入生死轮回很长时间,但因缘具足,仍会出定,重入轮回,所以解脱不究竟,称“有余涅槃”。佛的涅槃境界彻底从轮回中解脱,生命完全从生灭染污的假相中解脱出来,获得不生不灭的永恒的大自在,所以这种涅槃叫“无余涅槃”。

经中还提到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那什么是“我相”呢?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的定义,如眼、耳、鼻、舌、身意组成,而且与别人不同。我们的心识虽投胎在人道,但每个人都具备六道的意识形态。比如:我们嗔恨、嫉妒时,心就在阿修罗道;渴求圣洁、纯净时心就在天人道;当我们体验极端的苦难时,心在地狱道。但是如果你把自己定义在任何一道都是错的。真相是——你是佛,可以自在无碍地示现种种相。但因为自己的执着和不懂真理,我们便被自己所造的种种业力牵引,陷在不同的生命意识状态中,无法自拔。人对自我、身心内外的定义、认知、体验、觉受、取舍,都是“我相”。人认为“自我”实有,其实“自我”是虚妄的。

那什么是“人相”呢?就是人对他人的身心内外的一切定义、认知、体验等。认为实有那样的一个人存在,从而生出喜好、厌恶、取舍或占有的情绪。

“众生相”,经中说三界六道有种种不同相貌和意识形态的众生,都处在生灭轮回中经历苦厄,不能回归本有的佛性。

“寿者相”,“寿”是从生到死的时间。但人们都喜欢长生不老,不愿死亡,这即“寿者相”。其实着“寿者相”,也是着万法的生灭相。

这一品的大意是:佛陀告诉须菩提,所有的大菩萨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首先要生起大慈悲心,发愿普度三界众生。不管是卵生的、胎生的、湿生的、化生的、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都要发愿度脱他们,令他们进入佛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从生死轮回中解脱。但是,即使像这样度脱了无量无边的众生,菩萨在见地上要这样认为:并无一位众生是通过我的救度成佛了。佛说,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佛告诉须菩提,一位真正行菩萨道的菩萨,就不能有我、你、他实有的分别,也不能有众生的种种差异相,不能有万法的生灭相,希求长生不老。

为什么佛一开始就谈普度众生的问题?因为当一个人发心成佛时,应知道自己是要回归生命的源头。而站在生命的源头看,我们的心包含宇宙一切,每个人的心都是宇宙一切有情的全息缩影。故当一个人发愿成就佛果的同时,也意味着是在发愿要普度宇宙一切有情众生。由此,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便成为每位大菩萨的使命。所以我们也应知道一位菩萨在人间的使命不是做慈善事业,而是令众生明了生命的真相、度众生出轮回苦海,勿以善小而不为只是每位菩萨成道必具备的品质。

但当菩萨发心普度众生时,首先不应有好恶选择,喜欢的就度,不喜欢的就不度,应有度尽三界的愿力和平等心。并且不能有你、我、他、众生实有的认知,否则菩萨的苦难和烦恼就来临了。在根本的见地上你一定要明白,你与众生本性都是佛,众生自性本来不生不灭,本来就涅槃寂静,并不是有个你能令他拥有这样的本质。菩萨对众生,如梦中的药对病,梦醒后药与病都是虚妄不实的。真空中没有菩萨,也无众生。如菩萨的见地明确,那么在度众生时就不会去希求回报和理解,也不会被众生表现出来的种种状态迷惑,从而心生烦恼,无法安住在如如不动的境界上。

曾经当我刚读《金刚经》时,读完这一品时,我抬头思维想:这是佛要我们发愿普度众生。那个时候正好对面墙上有一只苍蝇,我想苍蝇是卵生的,佛说,我应发愿度这只卵生的苍蝇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我盯着苍蝇,心想:如果我此时发愿度这只苍蝇成道,天啊,那需要多久啊!我马上就绝望了。忽然我明白了,我着了苍蝇的相。如果现在我心中有自我与苍蝇实有的相,那我不仅永远无法度苍蝇入涅槃,而且我自己也会被这个愿力带入苦海溺死。如果着众生相,我将生生世世被这个愿力带入六道轮回的苦难之中,众生平等,都有与佛一样圆满的空性,苍蝇与我都只是真空的示现。当我拥有这样的见地时,墙上的苍蝇虽仍是一只听不懂人话的虫子,但我的心却安住了,不再为这个发愿担心、忐忑不安了。

所以读了这一品,我们应该懂的事实是——每位众生本质上只能做佛,做不了其他东西。我、人、众生、寿者只是我们头脑的分别,菩萨应不着相发愿才能从诸相的困缚中解脱。否则,普度众生这个愿力只能让你踏上苦难的历程,你也无法真正从在人间普度众生的有为法中获得无上正等正觉。

今晚太贪玩,公开课的屁屁踢还没改完
原因是改到一半想给学生讲道德经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如果不是公开课,老子一定给学生先扯半节课道德经的淡再开始讲什么狗屁文章结构写作特色
学哲理散文就是要带着小屁孩思考人生啊!不讲故事怎么思考!
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气死我了
公开课真讨厌[怒][怒][怒]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古代农耕社会,农业是国家的根本,生育则关系到家族的延续.这两者对古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后土娘娘在民众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在道教的神仙谱系中,她作为“三清”之
  • 暴言: 这个视频的水晶珠子真的太漂亮了,漂亮到想扣下来拿药水浸泡着当标本收藏,又一想到可能扣下来就黯淡无光了,那还是舍不得,亮晶晶的真的太好看了(说的我好像真的
  • 他可能力气不大,反应不快,不太会农机,甚至最开始租个机器都能被骗[酸]可是是他对兄弟们事事有回应,是他将晴天从血肉里带出,更是他以一种强壮的有期望的方式给十个勤
  • 无数次想要用文字来记录最近 打到一半就觉得 懒得说了(哎我这锐减的分享欲啊周一 难得要见次客户 结果被临时 没有不悦 就当起早出门透气了 刚好今天天气很凉爽 也
  • )还有我都已经团了门票的环球影城[微笑][微笑]今年没有新墙头,所以精神食粮是真的缺,周深的演唱会没去成,oor的也没抢到票,所以明年依旧。总之,VR文旅在景区
  • 他的儿子,一个普通的年轻人,面对父亲突如其来的重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无助。如今,岁月不饶人,他年迈的身体受到了疾病的无情侵袭。
  • 贵金属的材质,优秀的陀飞轮技术,再加上强悍的Cal.9452MC机芯的支撑,共同构成了这款精品腕表,它是属于贵族的饰品,却能做到雅俗共赏。卡地亚对于奢侈品的制作
  • 毫不客气的说,不管是你单独与狮子座相处,亦或者说将他们放到人群当中,从来不难给人这样的一种感觉。 优点最多的三大星座水瓶座:最值得我们称赞在我们大多数人的眼里,
  • ⏰在南京省医院的小程序上挂号,提前一周就会放号,非常难抢,好等到凌晨6:30一放号就立刻挂号我是挂的鲁严医生,所以下面的攻略仅适用于挂鲁严医生的女士们!‍♀️(
  • 大裸摆的飞轮并没有实际的作用,和陀飞轮一比也颇有些以假乱真的程度,尽管不是复杂的陀飞轮,但是也能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时间感受。海鸥的腕表在国人心中还是很不错的,只不
  • [抱一抱]阿晨~新婚快乐哟别人祝你早生贵子,那我㊗️你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天都是快乐的,都是值得的,你可以是任何身份,但你永远是独一无二的自己[心] #草坪婚礼#
  •   我以为他真心后悔,想和我复婚,哪怕我不接受,可是心里总有一些痛快,所以当我听到他和星彩公司合作,看到小猫落在游戏室的围巾时,那种像是被人耍了的感觉,又冒了
  • 做你想做的人这件事没有时间限制 只要愿意 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始你可以改变 也可以一成不变 没有规矩可言我们可以活得出彩 也可以搞得一团糟但我希望你能活出最精彩的自
  • 因素二:采样流程不同个人鉴定比较简单,采样流程简单容易,快递或是自己送到鉴定中心就可以;而如果是司法鉴定需要法医牌照然后送到鉴定部门,比较繁琐一些,所以价格也明
  • 那牌当时直接是甩我脸上的[哆啦A梦害怕]我直接一整个震惊住,我还有点不信邪,我都懵了(图二)包括那个玄学姐妹之前算过梅花,也是说他俩5月底能见面,她就也有点觉得
  • #每日一善[超话]#[微风]#每日一善# [微风]#阳光信用#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
  •   喜欢爱彼的人是冲着皇家橡树去的,那喜欢江诗丹顿的人,就不一定都是冲着纵横四海去的了,尽管纵横四海也是江诗丹顿的大热款,但传承系列的超薄万年历、陀飞轮等正装表
  • #道枝駿佑[超话]# satisfaction 里要注意枝色っぽい的声音,以及unit曲甜甜声会吸引来独角仙 •「+Alpha」的注目的+Alpha点 有挑战
  • 美好充实的三天假(周末连休悠闲从周五晚上的电影和大盘鸡拌面开始周六早起在小区里跳绳 跳完早午餐吃牛肉面下午浅浅值班 买了食堂好吃的大盘鸡和烤馕周日练车 终于打完
  • 某一天开始,来自[牠]的文字,不断地打在他的视网膜上,指引他参加一款名叫《玄学真人秀》的节目——【1、请按照文字指令行事,否则你会死于非命】【2、副本即将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