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讲义(杨宁)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这一品的大意是,佛连续向须菩提发问:“如来有肉眼不?如来有天眼不?如来有慧眼不?如来有法眼不?如来有佛眼不?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须菩提都做了肯定的回答:“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佛为什么忽然向须菩提提问起五眼六神通的问题?在此先谈什么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五眼六神通”是修证佛法者证入空性后具有的能力。五眼与六神通相配,除肉眼外,每种眼都带有一定等级的神通,是每个人自性本有的功能,每个人都有,但只有进入如来真空境界,才能全部开显出来,五眼代表不同等级的证量。

肉眼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眼睛,只要不盲,就具备肉眼功能。可以视山河大地,也可以通过所见揣度、推测过去与未来的一切人、事、物,只是不太准确。但因人类认为万物实有,因对物质的执着,故五眼中肉眼障碍局限性最大,无法透视任何物质背后的东西,而且时空对其也有障碍,无法观到视力范围之外的一切,无法远距离遥视,无法看到极微小的一切(比如细菌),也无法看宏观的东西,同样无法真实地看到过去、未来等。

天眼、慧眼、法眼建立在一定的定力基础之上,有很多类众生在能力上天生具备,但在心性的开悟上,没有佛弟子的知见。这三种眼看一切更透彻,时空物质的障碍几乎很少。比如可以遥视、透视、微观(像显微镜一样)、宏观(如将整个银河系纳入眼底),观看过去发生的事,预测未来等,可以用意念移动、转移、变化物体等。只是从天眼到法眼等级递增,同时配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神通的大小从天眼到法眼递增,比如天眼的五种神通与法眼的五种神通是不一样的。佛眼是成佛后具备的能力,可以彻万法源,在神通中也是最究竟圆满,而且只有佛眼具有六通中的漏尽通。

这是五眼在能力上的启用。在心性的开悟方面,禅宗祖师六祖说:“一切人尽有五眼,为迷所覆,不能自见。”故佛教除却迷心,即五眼开明。念念修行般若波罗蜜法,初除迷心,名为第一肉眼;见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起怜悯心,是名第二天眼;痴心不生,名为第三慧眼;著法心除,名为第四法眼;细惑永尽,圆明遍照,名为第五佛眼。又云,见色身中有法身,名为天眼;见一切众生,各具般若性,名为慧眼;见性明澈,能所永除,一切佛法,本来自备,名为法眼;见般若波罗蜜,能生三世一切法,名为佛眼。

佛说的五眼是当我们真正破尽所有相时,即像拿掉了心性上层层遮挡的东西,对万法的真相了悟得越来越清晰了,同时也圆满开启我们本有的能力,我们将它起个名字叫“五眼六神通”。

因我们现在听讲的人大部分都没有神通,所以佛说肉眼,大家马上还能联想到自己的一双眼睛;说天眼,大家都就认为长在眉心,因为神话故事中的神仙们眉心都有一只眼睛;但说到慧眼、法眼、佛眼,大家就不知道长哪儿了。自性如来无形无相,其实本质上五眼并无生处。在此,我们关注的是佛为什么开始提问须菩提关于五眼的问题?

对未开启五眼功能的人,佛这样提问的时候也许只是几个字,但对于须菩提以及在场证阿罗汉果位的大弟子们,他们有不同证量的神通。佛说天眼,他们已身心中呈现出的即有天眼的境界和认知,慧眼即呈现出慧眼的境界和认知等。在前面第十四品中,须菩提谈到:“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这说明须菩提至少有慧眼的证量。

当然,佛在此问须菩提这些问题并非是与弟子们比神通,也并非是说如来有五眼六神通,你们快点证入吧,更不是说我现在比你们厉害,看,我圆满证得了五眼。佛法中视“五眼六神通”是小术,真正证入果位的菩萨只把它们作为度众生的一个工具。尤其阿罗汉们以寂灭为乐,长久住在灭尽定中,不启用神通。所以在《法华经》中,大家都读到过当佛放光惊天动地大显瑞相后,又说有一个最高知见没有告诉弟子们时,有五千比丘退席了。除慈悲心不够、自以为证得之外,其实有一个小原因,是他们不屑于观看这些如魔法幻化般的神通境界。但阿罗汉们不屑观看,不代表他们没有。他们大多数有天眼、慧眼或法眼,随这些能力的开启,他们在禅定中看到了更广阔时空中的众生与境界。比如:阿罗汉可追溯上下几千年的历史,而佛可彻万法源,没有时空的限制。

那么应该怎样看待境界中的万法与众生呢?这也是应关注的问题。佛在问完五眼的问题后,又担心没有神通的众生着神通的相,故马上又问须菩提:“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须菩提说:“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如来真空之境是平凡的,即使如来具备五眼六神通,但在哪一道说哪一道的话。如来在人道与人交流,也说沙子是沙。佛在此处,因为着重要谈的是真空的启用,所以佛不会说“沙非沙,是名为沙”。因通过前面的讨论,弟子们已不再执着沙相。所以,真正证入如来真空之境的人非常的平实普通,不会无缘无故显示任何奇异之相。就像《金刚经》的开篇,佛与他的弟子一样普通:托钵化斋、吃饭、打坐、说法,即使显示神通也是为了弘法利生的需要,神通光明也虚妄不实,只是幻化。须菩提明白佛要表达的意思,马上平和地回答:“佛说是沙”。

佛一句一句问完五眼,有证量神通的弟子们头脑中应该有不同的现量境界,此时,佛话锋一转,问须菩提:“佛所教化的世界,数量有恒河中所有沙子那么多的恒河,再有这么多条恒河中的沙子那么多。”这个比喻有点拗口,但佛这样说,我们有个概念,即:佛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数。佛接着说,“这么多世界国土中有无量无边数不清的众生,他们有无量无边各个不同的心念,如来全部知晓。”在这如来说“无量无边众生的心念,如来全部知晓”,并非是在说神通里的他心通。他心通是有感知别人心波振动的能力,并且同时能解读、破译这些东西。佛在此并非谈神通。

我们接着听佛要表达什么,他说:“这么多种众生,这么多种各个不同的心念,可以总名为一种心,即‘妄心’”。原文是:“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到此,我们才终于明白,佛为什么要问须菩提关于五眼的问题,佛是要告诉弟子们,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所见都是虚妄。不要以为我说的诸相虚妄只是在人道,只是在人世界。在无量无边的佛世界,各种各样的众生,有形无形,只要还在时空中,还在轮回之中,都是妄心妄念,都没有一个不变的不生不灭的心体。用天眼、慧眼、法眼看到的与肉眼一样,所有的一切都虚妄不实。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过去心、未来心、现在心皆不可得。

佛告诉弟子们,如来用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遍观众生,无量无边的众生都是活在妄心中。为什么全是妄心呢?我们没有神通,但我们可以观察自己的心念。前念刚过,当念又起,念念不断,流向未来。观所有的心念,都无有生处,无有灭处,也无一个真实不变的心体。即使是无色界、非想非非想处天的众生,看似无形无念,但心却有一个“动”的势。因为他在时空里,他就有过去、未来,只要他认为自己动念了就又开始轮回。他要懂得“念”的虚妄,懂得“心”本无生无灭的道理,他就可以从轮回中解脱。所以佛最后说:“三心皆不可得,都为虚妄”。

听到这儿,大家应该明白“情”的虚幻了吧。比如“爱情”,根本就没有一个“心”可以得到。你执着的爱情,只不过是六根被境转之后,意识的念念相续形成的执着。所以,你说要得到爱人的心,他(她)不是不给你,是万法都没有。只有证入如来的真空,才是真心,才是如如不动、不生不灭、无形无相的圆觉妙心。而真正了知此境界的人,在此世上,才是随缘了旧业。

所以如来接着说:“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不可得”。

过去、现在、未来是众生执着的时空观念。人的意识刹那不停地从过去流向未来,前念刚过,后念又起,即使中间似乎停顿了,但仍有一个“我不动”的认知,这个认知也是念。念念相续,即使睡梦中也未停止念念分别、认知,也正因为有这样流动的意识、心,人才会觉得自己的生命在延续。但佛告诉我们,我们这个意识流动形成的认知是虚妄不实的,我们的意识在刹那不停地生灭变化,即使有定境,也不过是相对于散乱,相对于有我而建立起来的幻境。只是依止此幻境,我们更能看清万法的虚妄本质。因为我们着相,执着万法的差别,执着万法的成住坏空、生灭变异,我们的认知被这些相转,便感受到意识在过去、未来流动,才有时空的移动。如果在定境中,心不再被境转时,意识从流动变成了波的振动,振动或波动使我们不再有时间在流动的感觉,在认知上认为过去、现在、未来在一个点上,此时,佛学行者称这个状态为“当下”。行者活在当下的状态里,就会初步感受到时空的变异、心的念念相续都虚妄不实,都像分别、认知形成的泡沫。所以对活在当下的行者,即使起心动念,做世间一切事,所思所行,也会变成空中飘动的云,无法影响虚空的空与宁静。这即是禅宗六祖所说的“惠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所安住的境界。

所以佛在此说,过去心、未来心、现在心不可得,在如来之境中是虚妄不实的,是众生着种种相,生种种念,形成的流动的幻境。

有同修问我,说我已不再留恋过去,也不担忧恐惧未来,是不是已回到当下的境界?是不是已没有过去、现在、未来心?这还不是。在当下六根对六尘时,只要你的分别心一起,比如你说,垢净、美丑、善恶等等,只要你比较,就已有过去心,你在过去的认知、经验上比较,只要你心中有认知、执着、取舍,现在、未来心已同时生起。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在着相的一念之间都已经在那儿了。人的一生就是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的延续,小到前念、当念、后念,大到前世、今世、后世,每个人刹那不停被万法的生灭变异转。起心动念,念念轮回,世世轮回。心中只要有过去、现在、未来的流动,轮回就不会停止。行者只要安住当下,不被境转,不着一切相,旁观自己这些虚妄的、刹那不停、运转流逝的念头,和因这些念而生起的种种觉受,才有可能看清万法实相,回归生命本源。

【了凡四训】过有千端,惟心所造。改过之法,治心最上!

改造命运以因果律为依据,方法是:认识一条苦因就改一条,认识一条乐因就修一条,由此自然趋吉避凶。反之,不见自己过,或者知而不改,都不可能改变命运,因为:因上意乐、行为不转变,果上绝无命运可转。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也。

  以前的种种好象昨日死,今后的种种犹如今日生,这是义理再生之身。

  “义理”就是真理、就是法。“义理再生之身”,是和真理相应而再造的生命,也就是慧命。

  有些人不认识真理和生命的关系,不了知新生命要通过法来塑造的。他们认为:义理只是书本上的道理,和自己的生命没有关系。

  其实大有关系。就流转生死来观察:从根源上看,凡夫人正是因为不了知因果和空性的真理,才受无明的支配,造作罪业、耽著生死、自私自利,结果变成恶趣之身、轮回之身和小乘之身。这些具有痛苦和缺憾的生命状态都是因为没有和真理相应而造成的。反之,明白了真理,身、口、意的行为与真理相应,由此出现的新相续,就是再造的新生命。

  分别言之,与因果的至理相应,内心趋入十善业道,努力断恶行善,这是义理再生的下士之身;认识四圣谛,发心出离生死,趣入解脱道,勤修戒定慧,这种新相续是义理再生的中士之身;缘众生苦兴大悲悯,发起为利有情愿成佛的菩提心,由此趣入智慧方便双运的大乘道,这种新相续是义理再生的上士之身。

  所以,对圣法有了胜解,安住于胜解的生命,才是义理再生之身,也就是法身慧命。如果对圣法没有胜解,充其量只是一种染污之身。

  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数;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7。

  血肉之身尚且有它的定数,意思是这个有漏身由业和烦恼而来,受前业的支配,有它决定的命运安排。而义理之身是安住于胜解如理修行的身,更是修一分正因,召一分善果,步步有切实的感应,怎么不能格天呢?

  与业果的义理相应,能转恶趣为善趣,显现人天的吉祥;与四谛的义理相应,能转生死为涅槃,显现寂灭的安乐;与大乘义理相应,能让客尘消归法界,现前无住大涅槃的境界。所以,与真理相应,能闭恶趣、出生死,转染成净,转识成智。到达究竟时,灭一切障碍,转依为纯一真如,则是彻底的格天。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太甲是商朝的皇帝,早年胡作非为,后来在大臣伊尹的教导之下,改过自新,这是他后来对伊尹所说的感激之语。

  “天作孽,犹可违”:就是过去造的恶业,现在能忏悔改过,还是能转变。“自作孽,不可活”:就是明白道理还去造恶,那就不可救度。

  为什么说“天作孽,犹可违”呢?如果业不可转,果是不动,确实也改变不了。但业果毕竟只是以因缘造成的有为法,只要在成熟果报之前,积聚相违的因素,就可以让业报转变、减弱,甚至彻底遮止果报现前。如果已经成熟而感受果报,只要随缘顺受、不造新恶,并努力行善积德,也能让果报提前受完,苦尽甘来。

  譬如说,过去造了杀生的罪业,自己能猛利追悔,发誓以后纵遇命难也不杀生,同时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修持金刚萨埵忏悔法门,发愿生生世世爱护众生,平时也尽量放生,这样决定能使重业转轻、轻业消尽。

  过去杀生,在识田里种下了杀业种子,现在能截断杀业的相续,好比种子没有水滋润就不会成熟一样,杀业不会增长,再依靠金刚萨埵的大愿、心咒等多方面的力量,就可以对治杀业。

  如果杀业已经成熟在自己身上,一方面随缘消业,观想代一切众生受苦,另一方面努力忏悔、修善,杀业也终究会消尽的。

  但是如果不改过自新,还继续杀生,那就是“自作孽,不可活。”比如,中毒之后,不去排毒还继续服毒,那纵然药师佛到来,也无法救护。

  诗8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永”是永远,“配”是符合,“命”是讲天心,也就是因果律。

  这一句是说,一个人的行为永远要符合因果律。平常自己看念头,是善,就让它圆满,是恶,就马上遮止,这叫“永言配命”。只要还有分别心,任何行为都会对自己造成利益和损害,是善会带来安乐,是恶会现前痛苦,小到起一念,都是在种祸福的因。所以,我们应当行为谨慎,每天防护自心,身不作恶行、口不说恶语、心不起恶念,就是自求远祸;身口意处处行善,利益他人,这样摄集福德,是自求多福。

  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犹可得而违也;汝今扩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积阴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

  孔先生当时算你无功名,命里无子,只是根据你的宿业预测的结果,这种“天作之孽”还是可以由对治来转变的。你现在扩充德性,努力行善,多积阴德,这是自己作的福德,怎么会不受用呢?决定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德性就是善心,逐渐把善心加深拓广,使贤善的意乐日益清净广大,就是扩充德性。“阴德”,“阴”是行善不显露、不求人知的意思。

  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趋,凶何可避?开章第一义,便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汝信得及否?

  《易经》为君子谋划,目的是让人“趋吉避凶”。如果命运是常法,那就无法改变,无吉祥成了永远无吉祥,趋吉也是枉然;有凶祸成了永远有凶祸,想避也无可避。事实却非如此,所以《易经》开章第一义就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对此你信得过吗?

  这个趋吉避凶的道理,我们按照因果规律来解释:

  如果不加对治,恶业丝毫不会空耗,当然要在自己身上成熟果报,但是以四力忏悔积聚对治,灾祸也就消于无形之中。另一方面,不积善也无法召来吉祥,以三殊胜9修善,必能迅速趋向吉祥,不但现世的吉祥,连后世的吉祥、解脱成佛的吉祥,也都可以趋向。

  积善是因,余庆是果。“余庆”,是指在后代身上显现的吉庆。祖宗积德深厚,家族必然兴盛。

  经过这一番教化,了凡深信可以造命。由于相信,就有他日后的实行。总之,反复思惟业果,信心就会生起,有信心就有欲,有欲就有精进,从意乐到行为到结果,有这样一条缘起规律。

  余信其言,拜而受教。

  了凡信受禅师的教言,恭敬地拜而受教。如此尊重教言,使他日后能再造义理之身。如果只是随便听过,不铭刻在心,再好的教言也会失去功用。

  因将往日之罪,佛前尽情发露,为疏一通,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条,以报天地祖宗之德。

  因为明理了,就把往日的罪过在佛前尽情发露,这是具有破恶力,没有这一步,也不可能开出一条自新之路。了凡生存在世间,难免有世间的追求,他先求登科,发誓行三千善事,以报答天地祖宗的恩德。

  人们对命运的看法有三种:一是宿命论,认为命运是注定的,无法改变,因此人生唯一听凭命运的安排,不去努力追求;二是邪命论,认为由非法的途径可以求得人生的圆满,这一类人背道而驰,想寻求安乐,种下的却是未来的苦因;三是正命论,深信安乐唯一来自善业,因此为了创造未来的幸福,努力修集相应的善法。

  了凡经云谷禅师启发,觉悟到以改过行善为因,可以安身立命。现在他很决定,就是以修积善行,来求取功名。这是真正认识了创造人生圆满的方法,从正因上下手,种什么得什么,决定不空耗

#佛教[超话]#轉發法鼓山傳燈院
知道一切都是由自己的心識所造、心識所變,好的、壞的、善的、惡的,全在於自己的心識。一切歸於自性,這就叫作「轉識成智」,轉變有煩惱、有執著的心識,成為無煩惱、無執著的智識,這就是彌勒菩薩的唯識觀。

《楞嚴經》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是全部;「都攝」是全部收攝不用,也就是六根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全部不用,這個時候還要淨念相繼。如果念阿彌陀佛能念到這個樣子,那就能開悟,即使不開悟,也能在臨終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
摘錄自《觀音妙智》文殊菩薩評析二十五圓通法門 (十二)
文/聖嚴法師 圖/常豫

「若以空性觀,昏鈍先非覺,無覺異菩提,云何獲圓通?」

空大,虛空藏菩薩因為觀空大而得圓通法門。但是不要誤會,如果我們也去觀空大,所看到的空大是昏鈍的,這不是覺知,不會有開悟的可能,既然跟無上菩提沒有關係,又怎麼可能得圓通呢?

昏鈍就是太虛空。想像中之太虛空,沒有太陽、沒有月亮、沒有星星,什麼都沒有,只有昏與鈍。昏,是黑暗,看不到任何東西,昏昏沉沉的樣子;鈍,是不明朗,照不到任何東西。虛空藏菩薩觀太虛空的時候,體驗到一切萬法都是虛妄的、不存在的,他從虛空而體悟到一切現象自性本空,自性本空實際上就是非空非有,那才是真正的空,這就變成無為法裡的「虛空無為」,而不是有為法看到在天空中的太虛空。虛空藏菩薩所看到、所體驗到的虛空,絕對與一般人用肉眼所體驗到昏鈍的虛空完全不同。他悟到的虛空是明徹通透,沒有一樣東西是真正存在,所以一切法全部都在虛空之中,因此他的名字就叫作「虛空藏」。藏,是藏著,藏著他的悲願,也就是佛的慈悲與智慧,都藏在虛空之中。

「若以識性觀,觀識非常住,存心乃虛妄,云何獲圓通?」

識大,識是心的活動以及心的事實,心一共有八個識: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彌勒菩薩觀識而成圓通,然而一般人所看到的識,是心念的活動,心念隨時在動,永遠在動,而且是虛妄不實的。既然是虛妄不實的東西,怎麼可能因它而獲圓通?這是不可能的事。彌勒菩薩觀的唯識,著眼於「萬法唯識,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所變,三界唯心所造,從這方面去審察、去觀想,不僅僅只是看心的活動。

既然知道一切都是由自己的心識所造、心識所變,好的、壞的、善的、惡的,全在於自己的心識,那還有什麼痛苦與煩惱呢?一切歸於自性,這就叫作「轉識成智」,轉變有煩惱、有執著的心識,成為無煩惱、無執著的智識,這就是彌勒菩薩的唯識觀。可是剛剛開始學佛的普通人,所看到的都是分別心、執著心、煩惱心——「我要」、「我不要」;「我喜歡」、「我不喜歡」;「這個是我的」、「那個不是我的」,無法從心識領悟到、體驗到唯識的道理,所以不可能用觀識而得圓通。

「諸行是無常,念性元生滅,因果今殊感,云何獲圓通?」

念大,此為大勢至菩薩的圓通法門。「行」是五蘊的行蘊,心的念頭是非常微細的變動和延續,所以念是無常的、是生滅的,不是圓通所悟到非生滅的境,因此,「因」是生滅法,「果」是非生滅法,這是兩回事,這兩樣東西完全不相應,怎麼能用念來修得圓通法門呢?大勢至菩薩用心念來念佛,已到達淨念相繼而不間斷,因此而得圓通。一般人解釋的「淨念相繼」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裡沒有雜念,不打妄想,就這樣一直念下去就能開悟,可是如果沒有圓通,淨念不能相繼,目前雖然靜一下,等一下煩惱又會出來,這是間歇性的。其實,淨念相繼是念頭裡已經不再起任何的煩惱妄念心了。《楞嚴經》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是全部;「都攝」是全部收攝不用,也就是六根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全部不用,這個時候還要淨念相繼。如果念阿彌陀佛能念到這個樣子,那就能開悟,即使不開悟,也能在臨終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楞嚴經》裡有二十五位菩薩因修行而得圓通,每一位菩薩所修的法門都使他們徹底開悟。然而,從文殊師利菩薩的角度來看,他並不否定那些菩薩們得到圓通,而是擔心眾生執迷不悟,聽到二十五種法門,門門都可以得圓通,就抓住那種種方便門不放,認為這樣就得圓通了。所以文殊師利菩薩一門、一門的破,說這不得圓通,那也不得圓通,全部不得圓通。這是文殊師利菩薩慈悲,要破眾生的我執,並不是否定二十五位大菩薩的悟境。

問與答

信眾:念話頭是否也可以「話頭相繼」?念話頭時的妄念,是否也有地、水、火、風的特性?

師父:是可以「話頭相繼」。念話頭時只要念一句話頭就好了,要將地、水、火、風、空、識、念等七大全部丟掉,裡頭有什麼東西出來,不管它,不要給它分析。不過,念話頭而生疑情,不破疑團,僅能入定,不能開悟。

信眾:虛空藏觀虛空,一切無常、一切無我,那麼慈悲與智慧有沒有可能產生?

師父:不是可能,而是一定會產生,因為其中的自我執著什麼都沒有了,必定會產生慈悲與智慧的力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房产周边事# 【今年#大连将升级改造17条主次干路# 目前正在加紧施工】 今年,大连市政中心按照一年计划、两年实施的整体部署,组织实施解放路、鞍山路等17条道
  • 出收车时间:国际商贸城公交站6:30-21:00茶店子公交站6:50-21:30线路走向如图所示【快速公交K17来了 天回镇片区直通茶店子公交站】#四川##成都
  • #张继科[超话]#[心]#祝福张继科的整个人生# ❗❗❗大比分3—3 决胜局10:11落后了❗❗❗不奋斗到最后一刻 绝不放弃[怒骂][怒骂][怒骂]张继科的鸡汤
  • 原来真正的放下,是即使还有联系方式,也不会再有问候和回应。原来真正的放下,是即使还有联系方式,也不会再有问候和回应。
  • 。如果天气好的话,一起去看星空吧Victorian Poetry 2022春夏礼服系列 | 仰望心空之Queena优雅立领设计结合银丝网格,点缀繁星水晶细钻,高
  • [awsl]就是说这个白衣少年海边荡秋千的场景美好的好想让时间停留在此刻,如果是在大屏幕出现不知道能能在多少人的心中荡出涟漪,放在几十年后就是媲美于情书里柏崇原
  • 黑白(原创) 山云在月色的催促下隐于白昼,飞鸟依旧追寻更高的枝头。悲与不悲在此时糅杂一团,胜似只书写他人的恶,千篇一律的话与画定格最后的悲歌。
  • ☀️今日活动 图1⃣️:隔离霜、2瓶折后248元‼️ 图2⃣️:冻龄系列修复霜、修复痘印、红血丝、缩小毛孔等功效、2瓶折后757元‼️ 图3⃣️:冻龄系列精华露
  • 你能感到自己的渺小,每一片树叶都像奇迹,抬头是水蓝的天空,光芒万丈的太阳将你的灵魂照得透明,最终你与万物融为一体,思维静止,没有任何问题,时间再也不能将你束缚。
  • 我扫地的时候,他们会看着我哈哈地笑;我走路的时候,他们会指着我哈哈地笑;我上班来早了,他们要笑我;我下班走晚了,他们也会笑我。这次我也只能无力的说对不起…我总在
  • 然后昨天被一个dcdb蓝职好看猫男夸夸了 一点小小的鼓励让人好开心 好有动力[悲伤]缝完之后就去找葵哥了 葵哥是从我豆芽起看着我打战场的 虽然我一直都散排 但是
  • 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善待世界与他人,多一份理解宽容,少一些咄咄逼人,多一份观心自省,少一些挑剔苛责,人生路也就越发开阔了。我希望,这世间,再无压迫束缚,凡生于世,
  • 14.您不是要解释吗,人家中立好心私信你解释,你直接一句太长了我不看拒绝了人家并把人家拉黑了,发文说自己没做错15.我记得您在娃圈风评不好吧,人家稿主出来澄清了
  • 刘迪在讲话中表示,荣信文化的成功上市,标志着陕西文化类上市公司再添一员,实现了年内新增2家文化类上市公司的重大突破。与此同时,荣信文化还积极对外推广公司原创图书
  • #抖音电商推出“美食原产地”直播活动# 6月29日消息,日前,抖音官方发布消息,抖音电商“美食原产地”是抖音电商食品生鲜行业重点扶持区域美食的电商项目。通过达人
  • 更幸运的是,我有你们,在追梦的路上给了我莫大的能量,优你们真好。[好喜欢][好喜欢][好喜欢]#任嘉伦陆炎# [冲刺]#任嘉伦请君# 任嘉伦:「我的嘉人们:谢谢
  • 放生自己最难得,舍去的是执念,是杂乱,是歪风邪气…自古就有那么一句话随缘,不只是说说,是真的要做到事事处处皆随缘,人才得大自在!放生自己最难得,舍去的是执念,是
  • ”张晢翰反问他“有,很漂亮,橙红色的云在天际晕染开,太阳像一颗咸鸭蛋黄,你知道吗我小时候读课文,对高邮的咸鸭蛋特别向往”明明是说晚霞,可是龚竣说着说着就跑题了“
  • 不过从p3来看这个棋完全可以自制所以我的意思是 魅鲸文化你要不要卖一下实体棋当作周边[哇][哇][哇]相信你可以的加油#随手拍# 我亲爱的朋友们!!
  • 如今,陈意涵既有儿子又有女儿,这样幸福的生活真的是太多人羡慕了。如今,陈意涵既有儿子又有女儿,这样幸福的生活真的是太多人羡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