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深一度特别报道】黑土地上“种”出农民的“金饭碗”

开篇语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当前,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正处于重大战略机遇期。在“做大做强龙江中医药产业,塑造龙江中医药品牌,实现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及加快落实我省打造千亿级中医药产业决策部署的大背景下,我市抢抓机遇,制定并出台了《牡丹江市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从第一产业的种植业到第二产业的中药加工制造再到第三产业的中医服务业做出了具体的发展规划,助力我市中医药产业高速发展,发展速度全省名列前茅。

当下,我市以塑造“关药名城、康养福地”为目标,致力于打造“3宝6味12香”为代表的原生道地中药材品种品牌,全力推进我市中医药全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依托“8341”中草药种植格局

助力“一产”科学发展

6月,在林口县三道通镇长胜村的种植基地里,平贝长势良好,生机勃勃,郁郁葱葱……长胜村发展中药材平贝种植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村里每家每户庭院内都会种植,发展平贝种植具有用工少、种植技术低、市场回收价值高等特点,是稳定、长效、持久的增收产业,种植平贝已成为当地一项富民产业。

与平贝相比,林口出产的黄芪更是享誉全国。还有海林刺五加、穆棱人参、宁安苍术……这些都是牡丹江出产的驰名中外的中药材。牡丹江是全国沿边开放大市和我省东南部区域中心城市,发展中药材产业具有自然地域、人文基础、产业技术等独特优势。近年来,我市加快了产业布局,致力于打造原生道地中药材品种品牌,充分发挥产业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推进中药材种植发展,让中药材成为农民的增收新亮点。

全市中药材种植已达30万亩

牡丹江位于北纬45°的“黄金生物带”上,气候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地形呈“八山半水分半田”特征,是全省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非常适合关药的生长。

那么,什么是关药呢?“关药是指山海关以北或指‘关外’东三省及内蒙古部分地区所产的道地药材。著名关药有人参、鹿茸、防风、五味子、刺五加等。”日前,市中医药产业办一产专班负责人王剑辉告诉记者,牡丹江地区中医药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市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大规模发展中药材人工种植,到七八十年代已经在全国中药界享有盛名。2019年前,我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近13万亩;发展至今,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和种植品种持续扩大,中药材种植总面积已达到30万亩。其中,种植千亩以上品种21个、五千亩以上品种11个、万亩以上品种6个。

从2019年春季开始,我市紧跟“做大做强龙江中医药产业”脚步,立足发展、从顶层设计,决定在全域内大规模发展中医药产业,并制定了《牡丹江市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中医药产业强市和全国重要道地关药产区。

近年来,我省把中药产业上升为调结构、增收入、壮经济的重要千亿级产业,确定了重点发展中药材品种“龙九味”,让以刺五加、五味子、人参、西洋参、关防风、赤芍、火麻仁、板蓝根、鹿茸等为重点的中药品牌叫响全国。而牡丹江作为人参、刺五加、五味子等道地药材主产区,产业发展较早,技术相对成熟,区域优势规模已经形成。其中,人参种植面积发展到2万余亩,产值达2亿元。野生刺五加储量达2万吨。刺五加种子种苗基地发展到千亩以上,人工种植面积发展到1.8万亩,林下仿野生种植5万亩。野生五味子储量达1000吨,人工种植面积发展到2500亩。

突出优势打造“8341”格局

“从我市资源禀赋看,我市中药材产业优势突出,潜力巨大。其中,辖区名贵珍稀药材近10种、大宗药材近150种,道地药材总蕴藏量近31万吨。”王剑辉说,为了扩大标准化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我市围绕牡丹江河谷地带和长白山的“张广才岭”“老爷岭”“锅盔山”“太平岭”等优势产区,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药农—标准化”五位一体、多种组合方式,着力打造8个境内商品药材种植基地、3个千亩种源种苗基地、4个中医药小镇、1个境外商品药材种植基地的“8341”中草药种植格局。

即“五林镇—柴河镇—铁岭镇”“温春镇—宁安镇—江南乡”“卧龙乡—马河乡—镜泊镇”“横道镇—山市镇—长汀镇”“兴源镇—穆棱镇”“共和乡”“三道通镇—莲花镇—刁翎镇—建堂镇”和“绥阳镇—阜宁镇—老黑山镇—大肚川镇”等8个境内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海林市山市镇国家东北森林区道地药材资源生态开发利用技术研发基地、林口县莲花镇省黄芪种苗规范化繁育基地、宁安市宁安镇省苍术规范化种植试验基地等3个千亩良种繁育基地;林口市莲花镇、海林市山市镇、穆棱市兴源镇中医药特色小镇和东宁市绥阳镇中药材种植小镇等4个小镇;1个乌苏里斯克境外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

记者了解到,我市通过签订定销合同、订单收购等方式,逐步形成“企业+基地+合作社”“企业+农户+基地”等生产运营模式,药材订单种植总面积达到2万亩。

市场上的“明星”产品带来可观收入

人参是关药的代表,提起人参就不得不提穆棱。穆棱市是牡丹江市下辖县级市,那里资源丰富,中药材有人参、黄芪、刺五加、桔梗等数百种。连年的发展,让穆棱市成为全国人参主产区之一。

夏季的每一天,对于穆棱市福禄乡巨丰村的李茂财来说都是忙碌又充实的。李茂财是当地有名的种参大户,虽然聘请了管理人员管理人参种植基地,但他还是放心不下地里的那些“宝贝”。每天亲手侍弄人参,看看长势,李茂财心里才踏实。

福禄乡本地海拔高、温差大,特别适宜人参生长,但夏季却是种参人最不敢掉以轻心的时候,因为管理稍有不慎,人参极易受到病害,从而影响一年的收成。连日来,李茂财每天早上4点出门来到山上,查看基地里人参的生长情况,为人参除草、打营养剂、喷杀菌剂……在他的眼里,人参除了是生长娇贵、药用价值高的药材外,也是带动自家和周围村民发家致富的经济作物。

“我家现在主要种植人参、西洋参等品种,种植面积700多亩,每年平均纯收入在300万元左右。”李茂财告诉记者,人参是东北道地药材的代表,其对土地肥力要求很高,为了“助力”人参更健康地成长,保障药材品质,自家还是会定期施用有机肥,再加之田间管理严格,产出的人参符合国家药检标准且品质优,所以产品根本不愁卖,产出的人参主要销往吉林省,有订单式销售也有慕名而来的客户。

去年,人参产业受疫情冲击和整体产量过大的双重影响,人参价格有所下降。即使面临这种情况,李茂财也没有萌生退缩的想法,而是另辟蹊径,寻求出路。“既然市场整体产量过大,那我就在‘时间差’和品质上下功夫。”今年,在我省专项资金帮扶下,李茂财家建设了一座660立方米的储藏冷库,等到人参秋收后,就可以将生长五六年的鲜人参冷藏,待市场价格高时再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销售。

其实,人参种植不仅是李茂财的事业和情怀,更是周围村民的一种“来钱道儿”。“夏天人参生长期和秋天起人参的时候是最忙的,我家最多雇佣过60多名工人帮忙,他们基本都是本村和邻村的村民。”李茂财计算了一下,仅一个夏天,每名来打工的村民平均可收入2万元左右,而这只是大家挣的“外快”,可以说人参就是大家致富的秘诀之一。

纵观国内市场,我省因地理位置优越、人参种植面积大、产品品质高、无污染等优势,目前黑龙江出产的人参已经占据全国市场的70%至80%左右。根据市中医药产业办的统计,我市种植道地药材农户的每年平均收入比种植大田作物农户的年收入要高出50%至300%,甚至更多。

扬长避短 扩大品牌影响力

根据总体规划,我市要叫响以“熊胆、鹿茸、林蛙油”“人参、刺五加、北五味、黄芪、白鲜皮、北苍术”“桔梗、龙胆、月见草、火麻仁、平贝、防风、蒲公英、赤芍、玉竹、苏子、沙棘、蜂蜜”等“3宝6味12香”为代表的原生道地中药材品种品牌,逐渐形成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区域品牌、特色产品,成为全省中医药产业强市和全国重要道地关药产区。

期间,在省重点支持的林口黄芪、海林刺五加、穆棱西洋参、宁安苍术的基础上,我市各地再结合当地中药材发展潜力进一步明确了重点发展品种,形成海林市平贝、五味子,林口县苍术、板蓝根,穆棱市人参,宁安市白鲜皮、西洋参,东宁市紫苏、返魂草等一批优势产业集中区。

“通过三年来的发展,我市‘关药名城’的品牌已经传播得更远;市场上,我市出产的中药材也更受客商的欢迎,归根到底是我们的产品质量高、药用价值大。”采访中王剑辉说,为从源头保障中药材的品质,我市加快建立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进一步规范单品种中药材种源培育、种植栽培技术标准等。

其中,我市积极支持科研机构、企业、合作社等主体,根据需要制定适合牡丹江市的中药材种植、加工标准。在种植技术上,人参种植解决了冬季抗冻性等难题;刺五加解决了全光下种植难题;五味子解决了合理种植面积问题。在2021年初,我市颁布出台了北苍术、防风、赤芍、黄芪、平贝母、野山参6种栽培技术规程,指导中药材规范化生产。

同时,各地加快打造原产地品牌,穆棱市成功获得沙棘和红豆杉2个地理标识;林口县政府出台了申报“两品一标”支持政策,成功申报一个有机绿色标识补贴1万元、一个农产品地理标识补贴3万元。今年,林口白鲜皮、黄芪中药材地理标识已经获批,海林刺五加、穆棱人参地理标识也正在申请中。

“到2021年底,我市还将出台10个中药材栽培技术规程;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新增5万亩。”记者从市中医药产业办了解到,我市将深挖本地自然优势,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同时降低种植风险,优先种植市场需求大价格稳、投资小见效快、成本低效益高的中药材品种,并采取“长短结合,以短养长”思路,将生长期较长的苍术、赤芍与生长周期短的丹参、防风、紫苏、桔梗等搭配种植,大力推广林药套种等山林经济模式,尽可能减轻药农负担、推动药农致富。

【贵州:加快从“辣椒大省”向“辣椒强省”转变】

暮春时节,风和日丽。

  4月14日,黔北遵义。一大早,轰隆隆的机器开进播州区鸭溪镇乐理村的理智辣椒基地,展开了辣椒移栽的“陆空立体作战”。

  地上跑的拖拉机、天上飞的无人机,整地、起垄开厢、覆膜、移栽、施肥、病虫害防治……全程机械化、标准化种植。

  相比传统的人工种植,机械化种植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既能减轻劳动强度,又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同时促进增产增收。

  辣椒,是贵州省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辣椒作为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12个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全力推进辣椒产业全链条向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加快从“辣椒大省”向“辣椒强省”转变。

  一系列“革命性”的变化,接踵而至。

  近年来,贵州省辣椒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500万亩左右,占全国的六分之一、世界的十分之一,建成了以老干妈为龙头、群星闪耀的辣椒加工产业集群,产销规模全国第一。小辣椒渐成大气候,逐渐成为助农增收、促农增效的大产业,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执行会长戴中久点赞:世界辣椒看中国,中国辣椒看贵州!

  利益联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播州往南300公里,三都水族自治县大河镇,交同大坝一马平川。

  在《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辣椒产业发展推进方案(2019—2021年)》里,三都属于南部河谷产区,主要利用低热河谷优势,发展秋延后和春提早辣椒。

  移栽近一个月的辣椒已经长出了花苞,村民张先腾正抓紧施肥。

  “我家6口人去年甩掉了贫困的帽子,都是辣椒的功劳!”张先腾抹一把汗水,高兴地说,“今年还要好好干。”

  过去种植辣椒,老百姓各自为政,房前屋后、零零散散,品种五花八门,品质参差不齐。

  现在,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辣椒种植“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集中连片。

  “老百姓把土地流转到合作社,有土地流转费;在基地干活,有工资;年终,还有分红。大家都乐意,积极性很高。”张先腾把这种变化称为“革命性的”。

  “革命”的目的,是要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关键在于利益联结。

  今年,贵州省将继续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按照“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要求,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采取多种方式让农民参与产业发展,让农民充分享受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促进企业、合作社、农民三者形成紧密相连的产业发展共同体。

  同时,用好政策性保险。按规定统筹相关资金支持开展农业保险,鼓励和支持种植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积极参保,全面开展自然灾害保险,确保应保尽保。在重点县推广目标价格指数保险,实现“有灾保成本、无灾保收益”。

  组织方式的“革命”,为辣椒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遵义,仅贵州贵三红食品有限公司,就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与全省70家合作社合作,发展辣椒基地近30万亩,带动近20万椒农増收。

  今年,全省计划种植辣椒515万亩,预计产量685万吨,产值230亿元。其中,9+3县(区)计划种植辣椒79万亩。

  纳雍县计划发展辣椒种植10万亩,带动4.56万贫困人发展;沿河自治县计划种植5.5万亩,带动4.2万贫困人口增收;紫云自治县计划种植5万亩,预计产出7.5万吨……

  “小辣椒”朝着最后的贫困,发动了“大冲锋”。

  产销对接“革命”:让生态贵椒香辣天下

  3月24日,遵义新蒲新区。一辆满载辣椒产品的卡车缓缓驶出贵三红食品有限公司厂区。这批产品将从重庆出港,经长江水路出海,运往俄罗斯。

  这是贵三红食品有限公司出口的首宗辣椒产品,标志着该公司年前签订的出口订单正式生效,为征战世界的贵州辣椒兵团再添新军。

  让生态贵椒香辣天下,是贵州辣椒人奋斗的目标。

  多年来,贵州辣椒早有斩获:中国辣椒城成为全国最大的辣椒专业批发市场,形成了“中国辣椒、贵州定价、买卖全球”的格局;“遵义辣椒价格指数”上线运行,成为辣椒产业发展“风向标”、价格波动“晴雨表”、风险防范“避雷针”;以“老干妈”为代表的贵州辣椒产品享誉国内外,一瓶“老干妈”营收超50亿元、畅销全世界……

  要加快从“辣椒大省”向“辣椒强省”转变,就要抓好产销对接,进一步扩大贵州辣椒的“朋友圈”。省辣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对2020年的工作早有擘画——

  抓好生态贵椒进机关、学校、社区、医院、企事业单位、超市、军营“七进”活动,保障省内市场销售,补齐农产品流通短板,充分利用蔬菜集团拓展辣椒省外销售渠道。积极为辣椒种植县和企业搭建平台,鼓励双方签订订单,按照企业需求种植辣椒。支持中国辣椒城升级改造,发挥国有企业的优势,提升辣椒城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全力打造国家级辣椒进出口贸易平台。

  全力办好“第5届贵州·遵义辣椒博览会”,通过“辣博会”促进产销衔接,提升生态贵椒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完善辣椒价格指数发布体系。完善遵义朝天椒价格指数发布机制,新增发布山东新一代、河南三樱椒和印度进口辣椒等3支辣椒价格指数,充分发挥价格指数对辣椒种植、加工、销售、金融、保险和期货等方面的作用,打造全国辣椒集散中心、交易中心、定价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大连商品交易所,推进辣椒期货交割库建设。

  生产加工“革命”:打造辣椒产业航母集群

  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生产和销售量最大的辣椒制品生产企业,早已形成日产量超过百万瓶的生产能力。

  近日,“老干妈”发布消息称,2019年公司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这,是贵州辣椒行业的骄傲。

  贵州辣椒要实现价值的“革命性”提升,出路在加工,希望在企业。目前,贵州有辣椒加工企业近200家,生产7大系列50多种产品。以全国辣椒加工业的龙头“老干妈”为引领,“贵三红”“苗姑娘”等辣椒加工企业,形成了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加工集群。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要打造以“老干妈”为核心的国际辣椒加工贸易基地,贵州着眼长远,谋定而后动。

  今年,贵州着力在辣椒原料上下功夫。

  加强优良品种推广。开展“换种工程”,主推“遵椒”“遵辣”“黔辣”“辣研”“贵椒”等系列特色优势品种,提升良种覆盖率。

  加强基地建设。建成规模化、标准化基地150万亩。利用“两江一河”低热河谷条件,建设春提早、秋延晚辣椒示范基地,种植春提早辣椒12万亩。

  强化科技支撑。推广集约化育苗、水肥一体化、增施有机肥、绿色防控等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推广“稻-椒-菜”“菜-椒-菜”“椒-菌”等绿色高效种植模式,生态化栽培技术覆盖率85%以上。建设辣椒标准化种植省级示范点20个、市(州)示范点40个、县级示范点80个;制(修)订辣椒种植技术、加工、交易流通等系列标准。疫情期间,省辣椒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编制发布了《近期辣椒生产技术要点》,从育苗提前准备、播种育苗、苗期管理、移栽前准备、椒农培训、育苗移栽等方面进行指导,为稳定今年辣椒生产奠定了基础。

  着力在加工升级上下功夫。结合千企改造,从厂房改造、设备提升等方面支持加工企业扩能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发展辣椒深加工产品,大力延伸精深加工产业链。重点建设虾子世界辣椒食品加工园、石板世界辣椒调味品中心、黔东南州酸汤加工等3个百亿级产业园。

【作者:陈毓钊、王维维 图/卿卫东 来源:合作伙伴-天眼新闻】

【脱贫攻坚,瞄准目标再发力(全面小康,“三农”怎么干①)】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响,坚持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不动摇,集中力量攻克最后贫困堡垒,巩固脱贫成果,确保稳定脱贫,如期让亿万农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当前困难如何解?

“双线作战”精准施策,最大程度化解疫情影响

“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春雨淅沥,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枧田村贫困户戴六女照样来到田间,她戴着口罩、披着雨具给菜园松土。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春耕生产可不能耽误!”枧田村第一书记李伟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区里发出《致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一封信》,动员大伙儿做好防疫的同时,上手短平快种养项目。驻村工作队也利用村里的微信群开展农技培训、指导。“谁遇到种养技术难题,只要在群里说一句,农技专家第一时间解答。”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疫情当前,贫困山区的乡亲们生产生活怎么样?

疫情发生后,贫困地区干部群众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战“疫”又战“贫”,这个春天别样忙。

疫情给就业增收带来了冲击。不少贫困地区和劳务输入地有效对接,有序组织本地扶贫企业复工复产,增设公益岗位,千方百计帮贫困群众找饭碗、造饭碗。

在四川省苍溪县紫云工业园内的舒之恒鞋业扶贫车间里,12名贫困群众、18名残疾人忙着完成市场订单,企业负责人郭安淑介绍:“我们复工后,优先保障这些贫困户、残疾人做工,这样能够把疫情对他们收入影响降到最低。”如今在苍溪,停工的扶贫产业园、停建的扶贫工程陆续复工建设,不少贫困户就近找到了饭碗。

除了就地想办法,苍溪县还主动与扶贫协作的浙江省三门县、嘉善县和广东等用工输入地积极对接。2月22日,县里组织的第十批次、305名苍溪籍务工人员统一乘坐政府组织的15辆包车,前往嘉善县务工,截至目前专车累计帮助1200多名农民工返岗就业。

苍溪县还整合资源,在贫困村统一开发3个以上农村保洁、养老护理、森林防火、道路维护等公益性岗位,安置无法离乡、就业难的贫困劳动者上岗,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

疫情给一些农产品销售带来困难。各地各部门强化产销对接,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开展消费扶贫,最大限度防止农产品积压。

“谢书记,我家地里的蔬菜再卖不出去,马上就会烂掉了。”一大早,赣县区茅店镇洋塘村第一书记谢应梁就接到贫困户黄德礼的求救电话。

“我马上帮你联系,看看哪个企业需要。”谢应梁说,不少复工企业食堂正愁买不到蔬菜,不一会儿,就联系好了3家,带上驻村工作队员直奔黄德礼家,帮忙采摘拉运蔬菜。

赣县区委书记胡晓平介绍,为缓解贫困户农副产品销售难,当地组织社会各界“以购代捐”“以买代帮”,做好产销对接,帮助滞销农产品进商超社区、企事业单位。截至2月21日,已帮助460多户贫困户解决“卖难”问题。

硬任务如何完成?

使出非常之力,挂牌督战促攻坚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时不我待,如何如期完成剩余脱贫任务?

作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还剩下4.43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不轻。“我们决不能因为疫情产生缓一缓、等一等的思想,坚持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不动摇,采取非常之计,拿出非常之举,使出非常之力,坚决打赢深度贫困歼灭战。”州委书记纳云德表示。

易地扶贫搬迁是怒江脱贫最艰难的堡垒。目前贫困户搬迁入住接近尾声,如何为贫困户找饭碗成了工作重点。

对症下药解难题,怒江组建了若干“背包工作队”,队员们戴着口罩、身着迷彩、肩背背包,翻山越岭,他们用脚下的泥、衣上的灰、身上的汗、心中的情,换来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1月16日返乡后,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兔峨乡花坪村贫困户余冉朵就一直着急上火,甚至将自己的微信名改成了“起程”,盼着能早点回珠海复工。

打电话、找信息,兔峨乡“背包工作队”队长杨子昌积极与对口帮扶的劳务输入地珠海联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包车护送打工者复工。截至2月15日,全乡有265人报名复工。

“感谢政府,大后天包车送我们去珠海复工。”2月16日,余冉朵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今年脱贫,没问题!”即将启程的余冉朵说话很有底气:“政府给我们一家四口全找了活干,我和弟弟在包装厂上班,父亲当清洁工,母亲在面包厂上班,全家一个月收入1万多元。”

“怒江缺条件,但不缺精神、不缺斗志,我们将付出更大的努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纳云德说,怒江1/3的机关干部驻村帮扶,从2月20日起全州开展了“百日歼灭行动”,对标脱贫标准,挂牌督战,争取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剩余脱贫任务。

“疫情冲击增加了工作难度,我们要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如期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甘肃省陇南市扶贫办主任王文全说,下一步要坚决落实挂牌督战,按照“全覆盖、无死角、查问题、抓整改”的要求,如期完成3个深度贫困县摘帽、剩余3.69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脱贫成果如何巩固?

建立长效机制,提升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

一连几天,李加富都是早早起床,戴上口罩,背着天麻种子上山。李加富是四川省旺苍县水磨乡广福村村民,如今靠着技术培训,成了产业带头人。“只要齐心把天麻种好,乡亲们脱贫奔小康没得问题!”他说,靠着“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村里还建成了中药材园区,覆盖全村95%的农户,建成集种植、精深加工、电商销售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

“扶贫产业的基础还待进一步夯实。”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认为,要尽快解决好农产品销售难题,更好推动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和电商平台与贫困地区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也要改善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实现错峰销售,引进深加工技术和企业,推动贫困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扶贫产业要为贫困群众增收脱贫、逐步致富提供长期稳定的支撑。”农业农村部国家首席兽医师(官)李金祥认为,要在提升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再加力,推动贫困地区主导产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加快构建以资源为依托、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的产业体系。要将扶贫资金更多用于产业扶贫,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在强化产业支撑保障上求突破。

建立健全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建议,对现有的扶贫政策进行梳理,进一步强化有利于稳定脱贫的政策措施,包括健康扶贫、技能培训、“志智”双扶等。

在陇南市武都区漫山遍野的花椒地里,一棵棵修剪好枝条的花椒树根部涂上了保护剂,一行行套种辣椒的地膜已经铺好。“有辣椒种植订单,今年花椒地里咱也套种上了辣椒,一亩地能增收1000多元。”订单生产给农民吃下了“定心丸”,武都区越来越多的花椒地开始尝试“双椒”套种新种法。

“稳定脱贫要健全益贫带贫机制。”汪三贵认为,支持带贫效果好的新型主体做大做强,大力推广订单生产、就地务工、股份合作等带贫模式,推动贫困户与带贫主体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在参与市场竞争中提升发展能力,分享更多产业发展收益。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则要建立更完善的兜底保障政策,确保他们稳定脱贫,逐步改善生活状况。

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防止返贫是提高脱贫质量的关键。”王文全认为,一方面,提升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夯实兜底保障,从源头上铲除返贫和新发生贫困的土壤。另一方面,对已脱贫人口开展全面排查;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及时发现返贫与新发生贫困,及时精准帮扶,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打破传统片接黏头发,导致打结的弊端超小的平接口,摸也摸不出是接的头发,可扎可梳,适合第一次接发和超短发顾客五cm微编织羽毛接发时间3-5个小时维持时间4-5个月
  • · | 时间胶囊 【要求】在楼中楼分享你在这个阶段所考古到的刘也是什么样的?可以分享你考古到他当时的经历or舞台or认识了哪些朋友or有什么样的过往or其
  • PS:yq前的水果食物放题很受欢迎,在网上几乎预约全满,价格还不贵(2000多)。个人我下次还是点水果拼盘吧[笑cry]加有的没的不是我的风格,之前微博介绍的果
  • !以前高三高四每周回家都循环丝丝的歌 就觉得又有动力了 以后的日子里也要不断加油 以后的丝丝也有无限的可能库里和NIH掌门人福熙医生在Instagram直播Q&
  • “以花之名,赠你一枝花”从花园中取走一朵花将它送给一位有缘的陌生人“等”即是时间在一堆的新鲜玫瑰堆中藏有一支枯萎的白玫瑰“每一扇门里都有花”我们的每次选择就犹
  • 周末放松的好去处,下次穿我的汉服来拍~[兔子] 为什么会发展成这样的一种大现象选模特 嘉宾都不看业务能力好坏 只要有经纪人 有公司 有团队 哪怕是一个新人 或者
  • #日行一善[超话]#【深信因果】承认自己过失,德行超出常人 ! #阳光信用##太上感应篇直讲##禅艺禅趣# 儿女从小,即为教其常念《感应篇》。此文每日或
  • (三湘都市报)#湖南身边事# 【这11批次非医用口罩不合格,问题多出在过滤效率】今日,长沙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2020年第1批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湖
  • 「转立花慎之介さん推特」 ①食ったぞぉぉぉおおおおお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この #濃厚ふわとろ月見 めちゃくちゃ美味いんだが …これもう一回食べに行こ…
  • #阳光信用[超话]##阳光信用#[打call]#每日一善# 指路互️ ️hui字️大牌做一个善良的人,善良是心湖绽放柔媚的花朵,它如雪花一样晶莹纯洁,是人生的
  • ????#双鱼座水瓶座射手座失恋了怎么挽回异地恋异国恋前女友同性恋怎么挽回前男友前任爱情男朋友觉得和我在一起很累想要分手怎么办#毕竟人生第一次退伍,多多少少有点
  • ⚠️注意点:想要切的好看,可以保鲜膜包住,冰箱冷藏下再切;也可以不夹,直接像吃松饼一样,抹奶酪酱,淋蜜桃酱,搭配水果坚果吃;想要健康一点,那就把蜂蜜白糖减半,去
  •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一个道理,有些话你觉得是玩笑但也只能产生在大家熟悉的语境和环境中,别人没有你的语境和环境也许就会误解。但其实也不用解释吧,我相信他也不会误会,大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做一个善良的人,善良是心湖绽放柔媚的花朵,它如雪花一样晶莹纯洁,是人生的底色;它如太阳一般温暖明媚,是爱与爱传递的桥梁;它如
  • 这几天都在复盘上课学到的资料,还要弄一些培训资料今晚培训代理,有的代理引流做的不错,但是引流回来买东西的人少,所以一会说一下关于这个问题的。我有的代理比我还优秀
  • ✨善良是一盏心灯,照亮人们前行的脚步,装点生命的诗行,善良是人生最美的风景。善良是一盏心灯,照亮人们前行的脚步,装点生命的诗行,善良是人生最美的风景。
  • #每日一善[超话]# [心]#阳光信用# 做一个善良的人,善良是心湖绽放柔媚的花朵,它如雪花一样晶莹纯洁,是人生的底色;它如太阳一般温暖明媚,是爱与爱传递的桥梁
  • 至于诗友“水生”诗里的我以为的不足,有一点在我此文未着笔前他已意识到了他诗第二句中的“旧”处应平,用“旧”字则出格了;余下的,说说其诗在内容上的瑕疵:第四句中的
  • 但它们也怕人,你一动他们就跑了拍照的人需要走到小山洞最里面打开手机广角,手持补光灯这样才能拍到图1的效果补光灯打到山洞顶这样石头才有色彩否则太暗了全部图片都是手
  • #双鱼座水瓶座天蝎座分手了怎么挽回前男友前任异地恋失恋了怎么挽回异国恋前女友爱情同性恋怎么挽留老公的心#理想的工作,就是每天在浪漫中度过,每天与花相伴的时光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