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缘无所求 广修诸善法——达摩大师的“二入四行”(下)

二、随缘行

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是故说言随缘行。

修行不能违背因缘条件,否则会遇到种种障碍。所谓因缘,就是客观的规律性,它是不随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需要去随顺。达摩大师开示说:“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在对这一点有了情形认知的基础上,才能更进一步地做到“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

“报冤行”重点讲“逢苦不忧”,“随缘行”重点讲“喜风不动”,一苦一乐,皆从缘生。对于学佛修行的人来说,苦是一种障道因缘,喜也是障道因缘。如果我们能掌握缘起性空的道理,凡事随遇而安,知足常乐,就能将忧喜置之度外,洒脱自在地生活。

随缘行的修持要落实在待人处事中,落实在遇缘应物中。面对生活中高兴的事,要认识到这也是因缘所生法,缘聚则生,缘散则灭,何喜之有呢?好事来了,仍要保持一种非常平静的心态,不要有一点好事就忘乎所以,趾高气昂,目空一切,那样做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这对于我们做人做事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三、无所求行

世人长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处,故舍诸有,止想无求。经曰:有求皆苦,无求即乐,判知无求,真为道行,故言无所求行。

修“无所求行”就是要我们去掉“贪着”之心。修行人不打破“贪”字这一关,要说是真正修行,那简直是痴人说梦,不会有任何实际受用。那么应该如何舍离贪着呢?那就必须要对三界之苦深入思惟——“三界无安,犹如火宅”,这是《法华经》上的话。

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我们居住的地球仅是三界中极小的一部分。色界和无色界是依禅定功夫的浅深来判定的。欲界能发起未到地定,然后进入“初禅”,就属于“色界”了。色界有四禅(初禅至四禅),无色界有四定(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合起来称为四禅八定(四禅四定称为八定)。

我们自己就生活在欲界,而且还不是苦不堪言的三恶道,平素所能够觉察到的苦楚已不消说。向上二界,尽管四禅八定境界很高,但仍在三界的生死轮回之中,所以“犹如火宅”。唯有在禅定的基础上修无我慧,断烦恼种子,证无漏禅定,才能出离火宅,永断生死。由此看来,修行确非易事,各位不可等闲视之。

四、称法行

性净之理,目之为法。此理众相斯空,无染无着,无此无彼。经曰: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理,应当称法而行。法体无悭,身命财行檀舍施,心无吝惜,脱解三空,不倚不着,但为去垢,称化众生而不取相。此为自行,复能利他,亦能庄严菩提之道。檀施既尔,余五亦然。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无所行,是为称法行。

什么是法呢?达摩大师说:“性净之理,目之为法。”这个法是我们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的,“但为客尘妄想所覆”,所以不能显现。修行的目的正是要去妄想客尘,显真如本性。

菩提达摩大师在这里讲到了六度。因为这四行当中,前三行重在止恶,“称法行”是重在修善;也可以说前面的三行重在破,“称法行”重在立。换言之,所谓称法行,其实就是建立六度万行的一切善法。

根据佛法“三空”的道理,修行六度的时候不要执着有修的这种相。就以布施度为比喻来说,布施时要做到“三轮体空”,就是施者、受者、中间物这三者都是缘起性空的,不要执为实有,这才是无相布施。修布施要如是,修其他五度也要达解三空之理,不能着相而求。依次缘起性空之理,广修六度之行,就是称法而行。

“四行”的要点就是冤亲平等,苦乐随缘,不贪不求,应理而动。能根据达摩大师提出的这四行来修学,就会使我们修行的层次不断提高,处处合乎佛法,处处顺乎因缘,处处不住相、无所求,自然三业清净,六时吉祥。#佛法看世间##修行##佛学大智慧##佛教#

“美育”的重要

丰子恺先生在《无用之美》ー文中谈到,在展览会中,如果有人问我:“绘画到底有什么用?”我准拟答复他说:“绘画是无用的。”“无用的东西!画家何苦画?展览会何苦开?”“纯正的绘画一定是无用的,有用的不是纯正的绘画。无用便是大用……真的美术的绘画其本质是“美”的。美是感情的,不是知识的,是欣赏的,不是实用的。所以画家但求表现其在人生自然中所发见的美,不是教人一种知识;看画的人,也只要用感情去欣赏其美,不可用知识去探究其实用。真的绘画,除了表现与欣赏之外,没有别的实际的目的。

他强调:人类倘然没有了感情,世界将变成何等机械、冷酷而荒凉的生存竞争的战场!世界倘没有了美术,人生将何等寂寥而枯燥!美术是感情的产物,是人生的慰安。它能用慰安的方式来潜移默化我们的感情。所以说“真的绘画是无用的,有用的不是真的绘画。无用便是大用。”用慰安的方式来潜移默化我们的感情,便是绘画的大用。

丰子恺先生所说的,艺术审美不能带来物质生活的有用,但能带来情感生活的大用!这往往是有些家长忽视的,其实父母最大的功能,就在于与儿女保持良好的情感联系与沟通,如果父母与儿女一方缺乏审美能力,那么双方的情感沟通就难以达至一个更高的层次。

在“真善美”的“美”的范畴内,可分为生活美(日常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艺术美(艺术审美)、道德美(高尚的情操)。艺术审美除了有其本身的魅力和愉悦精神的功能外,还可连接生活美和道德美,通过艺术审美中的优美感和崇高感的涵养,来增加对生活美感知的敏感度和加深对道德美领悟的深度,从而由生活美走向道德美,再由道德美范导来践行生活美。

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而深厚的审美资源,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将重点放在审美资源的挖掘上,而不是恢复其政治伦理、社会伦理、个人伦理上。这些伦理传统导致的中国的官场唯上的为官文化、人与人之间的等级观念、表里不一的伪善行为等,明显地与现代文明的自由、平等、理性的趋势不符。

王国维先生、蔡元培先生十分重视审美的作用,甚至主张以审美来替代宗教信仰的作用。

王国维与蔡元培在中国近代美育史上是双峰并立,他们都有良好的国学基础,又有深厚的西方哲学功底,都以康德哲学作为自己的美育思想的基础,且都试图从美育这种人文主义教育中寻找替代与支撑(老李注:替代宗教与寻求情感支撑)。但他们又存在不同,王国维的美育思想注重探究人生的终极问题,注重其无用之用,融合了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与西方人文主义关怀。蔡元培注重“启蒙”思想,注重精神的陶治和对于人生价值的追寻,表现出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倾向,带有功利主义的色彩。

王国维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教育落后、国家贫穷,国民精神空虚,无所慰藉,而以大量吸食鸦片来麻醉自己。如何疗救国民的精神空虚?王国维并不反对宗教的作用,不过他认为宗教只适用于下流社会,在王国维看来,虽然社会上的许多有识之士往往将宗教斥为迷信活动,但是,若从知识论的角度来看,则关于“神之是否存在”“灵魂之是否不灭”,我们却既不能证明其必有,也不能理直气壮地说其必无。因为这一问题,超越我们的知识能力范围之外。如若不去管宗教在知识上的价值如何,而仅仅着眼于它对人感情上的作用,那么宗教存在的意义则是不容否定的了。

但王国维更推崇在上流社会用艺术来疗教,他认为,上流社会知识广,希望亦多。上流社会感情上的疾患,非以感情治之不可,而非干燥的科学与严肃的道德所能治疗。这不得不求诸艺术,艺术才是上流社会的宗教。他说“宗教的慰藉是理想的,而艺术的慰藉是现实的。”艺术的作用,还是“慰空虚之苦痛而防卑劣之嗜好。”在王国维看来,艺术的慰藉,主要是具有情感的慰藉和道德的升华意义。他将“艺术视为上流社会的宗教”,强调了它的形而上学的超越意义。艺术应超越直接的、庸俗的功利目的,如功名利禄、个人的物欲和私欲,以及政治斗争和道德说教。超越并不意味着单纯的摆脱,而意味着批判,即对庸俗人生价值观的批判。

蔡元培先生针对当时有不少人提出通过信仰基督教或者尊崇孔教来对国民劣根性进行改造的主张,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在蔡元培看来,宗教是历史的产物,最初包含了知识、意志、情感三种作用在内。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达,知识与意志都脱离宗教而独立(老李注:指科学和伦理学),于是宗教只与情感作用,即美感相关。但是与美感相关的美术也在进化,逐渐脱离宗教。因此,美育也与宗教脱离,而附于宗教的美育则会“常受宗教之累,失其陶养之作用,而转以激剌感情。”在他看来,宗教是保守而排斥异己的,美育则可以陶养人的情感,因为美具有普遍和超脱的性质。因而以美育代宗教不仅是必然的,也是可能的。

虽然王国维与蔡元培两者的美育思想皆受康德美学思想所影响,但相比较而言,两者又有明显的不同,王国维的美育思想,着眼于人生苦痛的解脱,与人生价值的升华。注重人体人格的生成与升华。而蔡元培则更侧重于审美效应的社会指向,改造国民劣根性,启蒙国民思想,促进民族的发展与进步。

(以上王国维、蔡元培美育思想内容摘自新浪敖丹的博客《王国维与蔡元培美育思想之浅析》)

王国维先生、蔡元培先生都将宗教的主要作用定义为情感的慰藉,而艺术审美或美育都可以起到这个作用,因此可以替代之,而且后者更加人性化、现实化。有所不同的是,王国维更加强调个人的涵养,蔡元培更加强调国民性的改造。

王国维先生、蔡元培先生重视审美的作用,主张以审美来替代宗教信仰的作用,在当下中国的环境下,有着现实的意义。

当下中国的物质生活条件,与王国维先生、蔡元培先生当时的年代相比,其改善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并未相应带来精神生活的丰富,相反,由于在中国的意识形态中,正确的认识观是“唯物观”,并因此导致了中国人的人生观、道德观的物质化,因此,在追求物质生活欲望的无限化与追求能力的有限性之间,产生了矛盾,不少人不可避免地浮躁、烦闷、怨愤,以至于精神空虚。

提高中国人的情感能力和道德水平,是我们常说的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的ー项重要内容,它关系到人自身的健康成长,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沟通。而艺术审美或美育对情感能力和道德水平的提高起到非常直接和有效的作用。

黄檗断际禅师《传心法要》2

问:如何是道。如何修行。

师云:道是何物。汝欲修行。

问:诸方宗师相承。参禅学道如何。

师云:引接钝根人语。未可依凭。

云:此即是引接钝根人语。未审接上根人复说何法。

师云:若是上根人。何处更就人觅他。自己尚不可得。何况更别有法当情。不见教中云。法法何状。

云:若如此。则都不要求觅也。

师云:若与么则省心力。

云:如是则浑成断绝。不可是无也。

师云:阿谁教他无。他是阿谁。尔拟觅他。

云:既不许觅。何故又言莫断他。

师云:若不觅便休。即谁教尔断。尔见目前虚空。作么生断他。

云:此法可得便同虚空否。

师云:虚空早晚向尔道有。同有异我。暂如此说。尔便向这里生解。

云:应是不与人生解耶。

师云:我不曾障尔。要且解属于情。情生则智隔。

云:向这里莫生情是否。

师云:若不生情。阿谁道是。

问:才向和尚处发言。为什么便言话堕。

师云:汝自是不解语人。有什么堕负。

问:向来如许多言说。皆是抵敌语。都未曾有实法指示于人。

师云:实法无颠倒。汝今问处自生颠倒。觅什么实法。

云:既是问处自生颠倒。和尚答处如何。

师云:尔且将物照面看。莫管他人。又云:只如个痴狗相似。见物动处便吠。风吹草木也不别。又云:我此禅宗从上相承已来。不曾教人求知求解。只云学道。早是接引之词。然道亦不可学。情存学解。却成迷道。道无方所。名大乘心。此心不在内外中间。实无方所。第一不得作知解。只是说汝如今情量处。情量若尽。心无方所。此道天真。本无名字。只为世人不识。迷在情中。所以诸佛出来。说破此事。恐汝诸人不了。权立道名。不可守名而生解。故云。得鱼忘筌。身心自然达道识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沙门果者。息虑而成。不从学得。汝如今将心求心。傍他家舍。只拟学取。有什么得时。古人心利。才闻一言。便乃绝学。所以唤作绝学无为闲道人。今时人只欲得多知多解。广求文义。唤作修行。不知多知多解。翻成壅塞。唯知多与儿酥乳吃。消与不消都总不知。三乘学道人。皆是此样。尽名食不消者。所谓知解不消。皆为毒药。尽向生灭中取。真如之中都无此事。故云。我王库内无如是刀。从前所有一切解处。尽须摒却。令空更无分别。即是空如来藏。如来藏者。更无纤尘可有。即是破有法王。出现世间。亦云。我于然灯佛所。无少法可得。此语只为空。尔情量知解但销镕。表里情尽都无依执。是无事人。三乘教网。只是应机之药。随宜所说。临时施设。各各不同。但能了知。即不被惑。第一不得于一机一教边。守文作解。何以如此。实无有定法如来可说。我此宗门不论此事。但知息心即休。更不用思前虑后。

问:从上来皆云。即心是佛。未审即那个心是佛。

师云:尔有几个心。

云:为复即凡心是佛。即圣心是佛。

师云:尔何处有凡圣心耶。

云:即今三乘中。说有凡圣。和尚何得言无。

师云:三乘中分明向尔道。凡圣心是妄。尔今不解。返执为有。将空作实。岂不是妄。妄故迷心。汝但除却凡情圣境。心外更无别佛。祖师西来。直指一切人全体是佛。汝今不识。执凡执圣向外驰骋。还自迷心。所以向汝道。即心是佛。一念情生即堕异趣。无始已来不异今日。无有异法故名成等正觉。

云:和尚所言即者。是何道理。

师云:觅什么道理。才有道理。便即心异。

云:前言无始已来。不异今日。此理如何。

师云:只为觅故。汝自异他。汝若不觅。何处有异。

云:既是不异。何更用说即。

师云:汝若不信凡圣。阿谁向汝道即。即若不即。心亦不心。可中心即俱忘。阿尔便拟向何处觅去。

问:妄能障自心。未审而今以何遣妄。

师云:起妄遣妄亦成妄。妄本无根。只因分别而有。尔但于凡圣两处情尽。自然无妄更拟。若为遣他。都不得有纤毫依执。名为我舍两臂。必当得佛。

云:既无依执。当何相承。

师云:以心传心。

云:若心相传。云何言心亦无。

师云:不得一法名为传心。若了此心。即是无心无法。

云:若无心无法。云何名传。

师云:汝闻道传心。将谓有可得也。所以祖师云。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了了无所得。得时不说知。此事若教汝会。何堪也。

问:只如目前虚空。可不是境。岂无指境见心乎。

师云:什么心教汝向境上见。设汝见得。只是个照境的心。如人以镜照面。纵然得见眉目分明。原来只是影像。何关汝事。

云:若不因照。何时得见。

师云:若也涉因。常须假物。有什么了时。汝不见他向汝道。撒手似君无一物。徒劳谩说数千般。

云:他若识了。照亦无物耶。

师云:若是无物。更何用照。尔莫开眼寱语去。

上堂云:百种多知。不如无求。最第一也。道人是无事人。实无许多般心。亦无道理可说。无事散去。问:如何是世谛。师云:说葛藤作什么。本来清净。何假言说问答。但无一切心。即名无漏智。汝每日行住坐卧。一切言语。但莫著有为法。出言瞬目尽同无漏。如今末法向去。多是学禅道者。皆著一切声色。何不与我心心同虚空去。如枯木石头去。如塞灰死火去。方有少分相应。若不如是。他日尽被阎老子拷尔在。尔但离却有无诸法。心如日轮常在虚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不是省力的事?到此之时无栖泊处。即是行诸佛行。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此是尔清净法身。名为阿耨菩提。若不会此意。纵尔学得多知。勤苦修行。草衣木食。不识自心尽名邪行。定作天魔眷属。如此修行。当复何益。志公云。佛本是自心作。那得向文字中求。饶尔学得三贤四果十地满心。也只是在凡圣内坐。不见道。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为尔不是与么人。须要向古人建化门广学知解。志公云。不逢出世明师。枉服大乘法药。尔如今一切时中行住坐卧。但学无心。久久须实得。为尔力量小。不能顿超。但得三年五年或十年。须得个入头处。自然会去。为尔不能如是。须要将心学禅学道。佛法有什么交涉。故云。如来所说皆为化人。如将黄叶为金止小儿啼。决定不实。若有实得。非我宗门下客。且与尔本体有甚交涉。故经云。实无少法可得。名为阿耨菩提。若也会得此意。方知佛道魔道俱错。本来清净皎皎地。无方圆。无大小。无长短等相。无漏无为。无迷无悟。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一切不如心真实。法身从古至今。与佛祖一般。何处欠少一毫毛。既会如是意。大须努力。尽今生去。出息不保入息。

问:六祖不会经书。何得传衣为祖。秀上座是五百人首座。为教授师。讲得三十二本经论。云何不传衣。

师云:为他有心。是有为法。所修所证。将为是也。所以五祖付六祖。六祖当时只是默契。得密授如来甚深意。所以付法与他。汝不见道: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若会此意。方名出家儿。方好修行。若不信。云何明上座走来大庾岭头寻六祖。六祖便问:汝来求何事。为求衣。为求法。明上座云。不为衣来。但为法来。六祖云:汝且暂时敛念。善恶都莫思量。明乃禀语。六祖云。不思善。不思恶。正当与么时。还我明上座父母未生时面目来。明于言下忽然默契。便礼拜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某甲在五祖会中。枉用三十年工夫。今日方省前非。六祖云。如是。到此之时。方知祖师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在言说。岂不见。阿难问迦叶云。世尊传金襕外别传何物。迦叶召阿难。阿难应诺。迦叶云。倒却门前刹竿著。此便是祖师之标榜也。甚深阿难三十年为侍者。只为多闻智慧。被佛诃云:汝千日学慧。不如一日学道。若不学道。滴水难消。

问:如何得不落阶级。

师云: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终日行。未曾踏着一片地。与么时无人我等相。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方名自在人。更时时念念。不见一切相。莫认前后三际。前际无去。今际无住。后际无来。安然端坐。任运不拘。方名解脱。努力努力。此门中千人万人。只得三个五个。若不将为事。受殃有日在。故云:著力今生须了却。谁能累劫受余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3月春回大地,鼋头渚又变为赏樱胜地,整个园区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一头扎进樱花堆里,还一不小心感受到了蓝天碧波,日落星辰,百花争艳,整个身体贪婪愉快地享受到了春天
  • 已经售出12398件,需要的别再犹豫哦 #双十一精选# #双11# #双十一# #超红带货挑战赛#~~~ 请求大家给点方法,事情是2019年国网湖南省电力公
  • 大姨和大姨夫做工才回来,大姨夫手里拿着镰刀,我走在巷口还没到跟前,先看见他了,远远喊了声,他说,放假啦,我应了声嗯。下午给他送走后,太阳渐渐落下去,虽然光还是明
  • 日子不是用来将就的,你表现得越卑微,一些幸福的东西就会离你越远。我们不能掌控哪一天是晴天,哪一天突然下起雨,但没关系,晴天很温暖,雨天很浪漫,只有心中有爱,哪里
  • 已经57岁的她,岁月对她实在太眷顾了,无论皮肤还是身材都保养得宜,绝对称得上冻龄有术,难怪复出后演出邀约不断。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既然她喜欢现在的生活状态,作为旁
  • [允悲][允悲][允悲][允悲]有空时再瞅一眼,看看他到底在叨逼叨的啥,能猜到个大概,要不就是和稀泥的搅屎棍,要不就是顾一刀的哈巴狗,要不就是真脑残,没有其他答
  • 居然把今天偶然刷到的一位厦门跑者半年内微博全都刷完如果不是博主只设置半年可见我估计会一直翻下去看着这位跑友的配速肉眼可见的提升只要多跑长距离速度肯定上的去人家1
  • (蒋葛让牛金别开门,她主动回家的记录也不放出去,自然没人知道)↓为什么牛金被骚扰还不报警?婀咦说卷宗里所谓的证据,就是牛金的报警录音“把门锁了 你不要骂了”这句
  • 说真的我要是开什么厂,开电子厂,亦或者七的八的什么厂…我开厂的时候,就稍微多花点儿心思,把厂子的环境改造一下,搞搞艺术氛围,搞几台大音响,还搞一个能唱能跳的舞台
  • 我想的都是:所以这才是萝卜糕应该有的味道是吗?我以前吃的都是?
  • 战况依然激烈,泰国队8比5领先后,丁霞战术组织灵活多变,而且作为二传大胆扣杀,已经拦网奏效,中国队9比8反超。而后,倪非凡的后排防守出色,丁霞的组织到位精准,李
  • !!
  • 目前史料中没有关于回鹘文木活字使用的有关确切记载,对其使用年代是根据敦煌地区回鹘人活动的史料以及莫高窟兴衰的历史等,推测应在12世纪到13世纪上半叶之间。据学者
  • 由于lzy去过很多次三峡大坝,我们决定分头行动,lzy和hw双宿双飞(据说在酒店里玩了很久的挠痒游戏)我们剩下的人则一起去的三峡大坝[开学季][开学季] 距离
  • 非常清新的桃子香味,喝完一整杯都不会觉得腻[赞][赞][赞]爽口香甜~凤桃乌龙茶➕牛乳,桃气满满喔~我点的七分甜刚刚好,不喜甜的可以自行降低糖分啦!*♡happ
  • #这就是中国风# #遇见艺术# ​​​​#艺术考研派[超话]##派解读# 明 周之冕《群英吐秀图》长卷纸本设色24x498.8厘米藏:南京博物院自跋:万历已
  • 其实有的时候我们所感觉到的压力,其实都是精神上自己给自己的,没有你想象那么严重,跑步可以分泌多巴胺给自己带来快乐,最重要的是你要和自己的心灵和解,调整好心态最重
  • 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活动吧~本届购物节时间跨度很长,从6月持续到9月,有亿元现金券、首届彩妆节、中免腕表节、中免手袋节、八周年店庆、城市主题推广活动、免税王国旅
  • 可是,小小盆盎,一撮之土,盈尺之树,要它生长良好,已非易事,如果花草树木气息奄奄,山石树木雕琢痕迹明显可见,就谈不上盆景艺术的诗情画意了。归根结底,欣赏盆景才是
  • 属实是贵有贵的道理,这根酥皮奶酪棒卖28○,一开始我觉得很离谱,吃了觉得值啊!所以,人家还是有甜咸之分的,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