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于神明

何怕之有

很多人

怕走夜路

怕黑房间

通俗点说

就是怕鬼

这个情况

古已有之

王阳明的

学生陆澄

问王阳明:

人怕夜鬼

夜里怕鬼

阳明是:

只是平日

不能"集义"

心有所慊

故怕

若是素行

合于神明

何怕之有

日常行为

符合神明

神明:

阳明先生

所处明朝

仍很多人

相信鬼神

一代大儒

的王阳明

对于鬼神即

“敬而远之”

而此处的神明

联系阳明先生

一贯所倡导的

“存天理灭人欲”

其实就是说

完善的道德

其实平日里所说的:

“举头三尺有神明”

也是指的这个意思

人心的道德

或者说标准

会对自己

所行恶事

有所察觉

以及厌恶

阳明认为:

怕的心理

首先就是

心术不正

的表现了

已被鬼迷:

好色,即已被,色鬼迷

贪财,即已被,财鬼迷

不该发怒而发

是已被怒鬼迷;

不该害怕而怕

是已经被鬼迷

平生不做,亏心事

半夜不怕,鬼敲门

亏心事:

不外乎

得了不该得的财,怕被人发现

受了不该受的色,怕老婆知道

害了不该害的人,怕别人谴责

其实皆是

欲望作祟

酒色财气而已

没有守住本心

阳明认为:

心外无物

凡是受到外界事物影响

皆本心不正

被欲望牵绊

外面的敌人并不可怕

最难对付的是自己

是自己的本心

不断

提升自己心灵

提升道德素质

方可抵御

外界诱惑

本心光大坦荡

自然无物可侵

炼心:君子慎独

“神”与“神明”

究竟系何物

医学界对“谁主神明”

的争论,由来已久

李时珍的“脑为元神之府”

王清任的“记性在脑不在心”

就是其例

自西方医学传入中国

思维意识活动

在脑不在心

尽人皆知

“心主神明”就成了西方医学

否定中医科学性的第一靶点

所以,求证

中医学上的

“神”与“神明”

究竟系何物

成为中医学

能否顺利“突围”西方医学

否定中医学科学性的关键

“心藏神”、

“心主神明”

源于《内经》

然《内经》

文简、

意博、

理奥

复经

斗转星移,岁月淹流,

文字语义,变化层叠

加之汉字

一字多义现象比比皆是

后人训解难免有所谬误

历代众多

医家误将

“心藏神”、

“心主神明”

之说

作为大脑

第二信号系统

思维意识活动

归属于心的著名论点

即是此种谬误之体现

此谬误

袭以成弊

使《内经》

原本井然的

大脑理论

处于混乱

即便现代

高等中医院校教材

也未摆脱此种混乱

这是中医学术上

至今未予澄清的

一大概念误区

穷本溯源

导致这一

学术性的

概念误区

原因有三:

一是

对“神”与“神明”

的概念认识失真;

二是

将《八正神明论》

所启迪的,对于神的

认识方法和认识过程

错误理解为神之本身;

三是将《灵枢·本神》

“任物者谓之心”中的

心字误释为脏象之心

由于以上三者的关联

于是“心”

就被误认为

大脑第二信号

系统功能之主体

本文

兹就上述的

概念失真和

经文误释的

问题澄清如下

还其本来面目:

(一)、

《内经》的“神”与“神明”

无一是指思维意识活动

《内经》论神

每与形联在一起

《八正神明论》:

养神知形之肥瘦

荣卫血气之盛衰

然夫子言形与神

何谓形,何谓神

《灵枢·决气篇》:

两神相搏,合而成形

《上古天真》:

古人知道

形与神俱

尽终天年

《淮南子》

对神解释云:

精神者

所以原本

人所由生

而晓悟其

形骸九窍

取象于天

合同其气血与雷霆风雨

比类其喜怒与昼宵寒暑

《广雅》:

与,如也

此古文通借字

《淮南子》

扼要点明,精神是一种

“晓悟其形骸九窍”的“象”

生动形象地描述了

血气之相从“如雷霆风雨”

喜怒之相反“如昼宵寒暑”

之“神之变”的动态特征

故中医学上的“神”

是相对于形而言

的“形神兼备”之神

生命活力通过

不同生理形态

而体现的一种

由内而外的

精神气蕴



精神、神气、

神志、神彩

等同类概念

的统称

它存在于诸如:

脉搏、色泽、声音、

视听、感知、意识、

思维、语言、动作

等系列生理形态的过程之中

但却决不是这些过程之本身

“神明”

是神的概念

的动态延伸

试比照

《灵枢》

《素问》

对心与神

心与神明

的论述

其义自明

《灵枢·邪客》:

心者

脏腑之大主

精神之所舍

《灵兰秘典论》:

心者

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

“腑腑之大主”与“君主之官”义同



一“舍”一“出”,一静一动,

“神”与“神明”,昭然各判

静者象也,“精神”也;

动者态也,“神明”也

所以“神明”者,精神之状态也

泛指生命表现之正常精神状态

“神明”与“精明”

系《内经》

表达生命状态

的两个特定用语

明者

日月之光辉

阴阳之有序

明亮清晰之谓

彰明显示之义

“神明”一词,在

《阴阳应象》和

《移精变气》中

都有精确的阐述

都与“变化”联系

在一起

《阴阳应象》:

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本

“神明”指的是

生命运动变化

(即状态)

之规律

所以强调其

“治病必求于本”

《移精变气论》更是

进一步提出

使生命运动,如何处于

正常状态的,具体治法

——“理色脉而通神明”

文章提出:

“得神者昌

失神者亡”

的科学论断

该经文

要旨是:

“理色脉” 

而使之

色脉相应

即是“合于神明”

就可“远死近生”

《内经》,

虽篇章众多,内容浩瀚,

但逻辑严谨,互为呼应

我们不妨以《内经》的其它篇章

来去印证该经文对“神明”的论述

《脉要精微》:

精明五色

气之华也;

《灵枢·本神》:

两精相搏为之神;

《六节脏象》: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

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

《易系辞》:

精义入神

以致用也

“精明”者

精的神异

活性功能

彰明显示

泛指

正常生理

功能状态

综合上述:

色为精之明

亦乃神之华;

神为精所搏

亦乃脉所舍

故色脉者

神之所凭

所以视其色脉之变

也即知其“神之变”

神之变者动态也,“神明”也

此即“理色脉而通神明”之义

反之

神失其常度

即“神明之乱”

《灵枢·天年》:

神有余,则笑不休

神不足,则悲

《脉要精微论》:

衣被不敛,言语善恶 

不避亲疏,神明之乱

“乱”者,精神状态之乱

“理色脉而通神明”治之

智虑自可

还其本来

临床常见

由此足以表明:

《内经》所论

“神”与“神明”

无一是指

第二信号系统的

思维意识活动

(二)、

《八正神明论》

“何谓神”之理解

应重在领会

其文义基点

《八正神明论》

在答复了“何谓形”之后

对“何谓神”作了

启迪性答复

原文是:

请言神,

神乎神,

耳不闻

目明心开而志先

慧然独悟,

口弗能言,

俱视独见

适若昏,昭然独明:

若风吹云,故曰神

对该经文的理解

首先要肯定其文义基点是

启迪读者如何去认识“神”

因为“神”

这东西

既听不见

又不能用

语言表达

所以

作者只能用引导的方式

启迪读者如何去认识它

“目明心开而志先”

是指导其认识方法;

“独悟”、“独见”、“独明”

是运用

这一方法对神认知的

由浅入深的必然过程

最后“独明”其旨:

神是一种

“若风吹云”

而不断变动

的精神气蕴

“神乎神”

是一种句式

并不是强调

其神的神奇

有的注释本,

就是因为,没有明确

文义基点而望文生义

误将对神的

认知方法和过程

喻其为神之功能

以至

延伸为思维意识

不谛南辕北辙

(三)、

“任物者谓之心”的“心”字

是感知力

并非脏象

脏腑之心

《灵枢·本神第八》是

《内经》

对大脑第二信号

系统功能论述

最为详尽的章节

但最易令人错误领会的是:

“任物者为之心”的“心”字

历代注家都将此字

误释为脏腑之“心”

由此导致了

思维意识活动

源自心的误区

此正是

西方医学否定其

中医大脑理论

科学性的

主要依据

评释该

“心”字涵义

从原文着手

该节原文为:

黄帝:

凡刺之法

先本于神

血、脉、营、

气、精、神,

五藏之所藏

至其淫溢离藏

则精失

魂魄飞扬,

志意恍乱,

智虑去身者,

何因而然乎?

天之罪与?

人之过乎?

何谓德气生

精、神、魂、魄、心、

意、志、思、智、虑

岐伯答曰:

天之在我者德也,

地之在我者气也,

德流气薄

而生者也

故生之来,谓之精,

两精相搏,谓之神,

随神往来,谓之魂,

并精出入,谓之魄,

所以:

任物者,谓之心,

心有所忆谓之意,

意之所存谓之志,

因志存变谓之思,

因思远慕谓之虑,

因虑处物谓之智

中国文字

一字多义是

普遍现象,

该文的

“心”字义,

我们不妨

从古文文法

和语法角度

来加以评释:

对古文理解,

必须要重视

全篇文义贯穿,

否则文义不伦

该经文

从“故生之来谓之精”

至“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这一层次

是对前问答句:

“精、神、魂、

魄、心、意、

志、思、智、虑”

概念的具体阐述

“任物者谓之心”的心字,

与前问答句中的“心”

前呼后应

一脉相承

属于同一词义

试观问答句:

何谓德气生

精、神、魂、

魄、心、意、

志、思、智、虑?

请问其故

岐伯答曰:

天之在我者德也,

地之在我者气也,

德流气薄

而生者也

前为提问句,

后为陈述句

“德流气薄

而生者也”,

是承提问句

所作的答复

“者”为指示代词,

代指人或事物,

这里是代指

提问句中的:

“精、神、魂、

魄、心、意、

志、思、智、虑”

“者”作为指示代词

必须附在形容词、动词

或动词性词组的后面

这里的“生”

不是形容词

而是动词

“生者也”是动宾结构

“也”,表示肯定语气

那么

“者”所代指的

“精、神、魂、

魄、心、意、

志、思、智、

虑 ”

是一气呵成

的并列宾语 

这种

并列宾语的内涵

必须是同一属性 

既然

“精、神、魂、

魄、意、志、

思、智、虑”

均为精神意识

范畴的抽象概念

唯独“心”是腑象脏腑

之具体概念可乎?



文义不属

文法结构,所不许也

古人不做,此等文章

再释其

“任物者谓之心”的后续经文

对精神意识活动的递进性表述:

心有所忆,谓之意

意之所存,谓之志

因志存变,谓之思

因思远慕,谓之虑

因虑处物,谓之智

其修辞特点是

前后句与句首句尾之间

内容层层相因,层层递进,

每一句的,首尾词性相同

倘独一“心”字为脏腑

则“心有所忆谓之意”

一句因首尾词性不同

而变得不伦不类矣

全篇

经文之华美

被毁之贻尽

故该节经文之“心”字

非脏象脏腑之心

当与

“精、神、魂、

魄、意、志、

思、智、虑”

为同一内涵

与现代汉语的

“心不在焉”、

“小心火车”、

“心驰神往”

等心字其义类同

是包括

感觉、知觉、

情感,注意

等在内的

对客观事物

的感知力

通过上述疑问之澄清

证明中医学上的“神”

是相对于形而言的

“形神兼备”之神

是生命活力

在生理病理

形态上

的体现

“神明”指的

是生命表现

的精神状态

它们都

不是思维意识活动

更非智力智商之谓

“心主神明”

是中医学用以

表达心的功能

与生命状态之间

生理病理关系的

经典名言

立足于

西医学者

未谙“神明”

之科学内涵

却从解剖学的

思维意识角度

提出“脑主神明”

以期取代

“心主神明”

得失大矣

論·發菩提心

中國因陀羅網那蘭陀佛法大學
 
在《大乘無量壽經》
菩提是覺,
是無上的覺。

從發心做佛到支持你發心的能,

或者說為推動力本來就是佛力,

不僅僅如此,
能支持你的行動、思想、造業的推動力,

都是佛力的加持,
沒有這個能的推動,

個體、以及個體所依之背境都是無法存在的。

再比如我們在看經、聽講,

這個做佛的心本來就是佛的心,

尤其是在寫筆記的過程,

促使你寫的是心意意識的層層轉化。

這個心最為廣大,
豎窮三際,
橫遍十方,
通三際無有盡頭,

沒有開始無有結束,
超時間超空間又遍在一切時空,
菩提心究竟徹底,等若虛空,

究竟的究字,
究極真寂,
窮盡法源,

《大智度論》卷七二 
菩提心等若虛空,
又包含一切的顯現,

是明極真藏、
永離生滅,

如同阿彌陀佛的
無量壽、
無量光,

極明極真極圓,
具足一切功德,

遍在一切情計,
不受一切情計,

離開二乘的所知障,
二乘的所知障是什麼?

於諸法實相懵無所知,
不曉一切法界之實相,
障礙一切種智之成就,

令人不得成佛,
故名為障。

此謂菩薩於法界實相一切種智所知不具足,

是故成障,
不能成佛。

解深密經卷二 】

這是不共二乘聲聞種性、
阿羅漢所要斷的所知障,

“ 若蒙諸佛等覺悟時 ”

也可以視為聲聞乘發起成佛之心,

乘佛威力的加持,
開啟佛智,

到成佛時方能斷盡,
那所知障的內涵又是是什麼呢
 
在解深密經卷四 
觀世自在 

…… 於如來地中,有二愚癡,

一者於一切所知境界極微細著愚癡。

二者極微細礙愚癡。】

由能永害如是障故。

究竟證得無著無礙一切智見。

依於所作成滿所緣建立最極清淨法身。

所知障的核心,
是執我為所依,
依我為第一因,

甚至到如來地還有極微細最極微細煩惱障及所知障。

直至到我執盡,
翻轉到一心方為究竟轉依。

比如世間的我,
到境界的大我,

大梵天王對於大我可能更執。

之前說到阿羅漢出定有三種,

看到世間和他同時生起,

以為世間為他所造。

《轉識論》
裡面明確是為:

識變眾生與法,
個體與境界皆是一心的背境所變現,

其中無有少分是六識所作,

二重變現的本質即指向能相為所相的所依,

法能相的背境是法相能相,

法相能相是依一心為終極,

是故一切的顯現都是一心的顯現,

在此顯現的法相無有一法一毫是所相所作。

《心經》講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眼界、
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同樣說明顯現無關個體的根識,

在菩薩唯識來說,
顯現當下即是幻化,
無有少分的真實可得。

個體的感知只是落在顛倒境中的覺,

執根識的覺為自我感覺,

唯識今學在現象界的緣起說為唯識無境,

唯識無境即說明心是顯現法相的根源;

細察自我的感覺是藉整體背境的緣起,

古學所說的識變眾生與法,
施設緣起阿賴耶識為果識,

是依淨識阿摩羅識即顯現的背境而說。

當然從一心看都是識變的體驗,
說為趣。

故說有你不成,
沒你也不成。

有你只能落在所相,
沒你是指放下個體的見依背境而覺,

因為背境的你與境中的你是一體的,

推動五蘊的所行是背境的你,

你是依背境的推動轉化而顯現。

如《薄伽梵歌》中封面插畫,

支持木偶的動是在牽著木偶線的表演的手上,

即能相的導引。

在解深密經中,
有提到初地以上的菩薩,

所要對治的所知障,
也就是無始無明,

所知障是指局限在自我的認知裡,

破所知障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引入佛智,

以佛眼觀世間,
即不落法相的執著。

為什麼佛在
《楞嚴經》
五十陰魔中還罵阿羅漢是魔?

這是指阿羅漢還沒有發起大乘的菩提心。

所以學佛得有大丈夫的志氣,

不但到天界是墮落,
連同聲聞、緣覺都是墮落。

古德云若人發此菩提心即窮盡無始生滅有輪,為什麼?

至此是為出離一切生死海,
為究竟安心處。

且道:
一句疑情鎖話頭,
直破三界緣起天;

達摩祖師說為
“ 心如牆壁,
可以入道 ”;

感而遂通,
寂靜照鑑。

密宗的菩提心論,
說明密法的根源即是菩提心,
提醒行人必須要發菩提心,

常人也經常這麼說。

通常菩提心有
世俗菩提心、
勝義菩提心,

所謂的六般若密,
也有世俗與勝義之別,

僅僅依現象界的慈悲心所行之六般若密,
是世俗般若密;

而至少在菩薩層面的發心是為勝義菩提心,

此菩提心能包藏一切諸佛功德故,

包括一切菩薩的功德,

包括一切三界的顯現,

如觀世音菩薩的大悲心,
顯現為千手千眼救渡一切有緣眾生。

勝義菩提心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無緣大慈說為法界體性智,
大悲是在菩提心中的同體,

不是依個體的境界而說同體,

整體不異個體,
個體不異整體。

《華嚴經》說初發心即成正覺,

即指發此勝義菩提心,
發菩提心即是歸本,

歸本即歸於一心,
歸於密嚴國土,

始本不離是因為始本本來都來自一,

落在變現的末梢是為離心背道。

法身菩提的性德為真如、實相、

第一諦空,
自性清淨,
本體無染,
六祖說為:
何其自性,
本自清靜;
何其自性,
本不生滅;
何其自性,
本自具足;
何其自性,
本無動搖;
何其自性,
能生萬法。

法身本有的性德,
說人人都有性德,
為什麼沒有顯現呢?

必須是修德有功,
性德方顯,
所以要修六度萬行。

怎麼的修德是為有功?

在《仁王般若經》中,
菩薩要修
“ 百法明門 ”
“ 千法明門 ”

甚至於修
“ 百萬億法明門 ”,

是為什麼呢?

真實都是為了明了一切的顯現都是一心的功德,

佛、菩薩、凡夫都只是一心的通道,

一心藉你的功德而顯現,
顯現的同時也是一心,

比如做夢者與夢中的你是無法分開的,

是一個整體。

功德莊嚴,
得報身菩提,

報身即圓明具德,
通達無礙。

因你的悲心無盡,
從報身隨機化現,

隨對方的機緣而化現種種相,

觀音菩薩的三十二相即是隨機化現,

使得救渡的對象得到利益,
圓通自在,
得真實之力,
這是化身菩提。

無明本寂,
十二緣起亦無所得,
為什麼?

二重覺照,
顯現是為幻化,

是為不壞世間而說空。

依此功德常安住寂滅光,
得大涅槃。

再說無明也是一心的投影,

落在投影中那有什麼是投影能做主的?

以此所作都是一心,
無有絲毫是你的所作。

沒有二重的見地,
你一定是在六道輪轉,

這也就有了與你的世界觀相應的輪迴顯現。

這與你相對應的心識,

也是由一心八識的無作藉七識的審和六識的分別而顯現,

故而無論你的明或者無明,

實相的機理一直伴著你的心而顯現,

只是你依在不同層面的看有不同的視角而已。

所以說為密在汝邊。

頂禮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

頂禮歷代祖師及一切善知識

頂禮上師

《大悲咒》第六十四句
(第七十五段)
64、【悉啰僧、阿穆佉耶xī là sēng ā mù qié yē】观世音菩萨现药王菩萨相:药王菩萨与药上菩萨,有时取代文殊、普贤菩萨被作为佛陀的左右胁侍。药王、药上本为兄弟,兄名星宿光,弟名电光明。因供养比丘僧众,并施药救人,得众人赞赏,被尊为药王和药上。后兄弟两施医行善,双双修成法王子菩萨。
药王常常施与良药,救治众生身、心两种病苦,为阿弥陀佛座下二十五位菩萨之一。药王菩萨为守护说法者而说的六十二亿恒河沙等诸佛所说陀罗尼,其功德妙用,不可思议。他在因地精进修行,燃身供佛,更是受到十方诸佛赞叹。他的前身叫作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这个名字的得来,是因为他乐于修苦行,而得现一切色身三昧。得到这种三昧,生起大欢喜心,就能进入一切三昧中。
药王菩萨之形像,一般为顶戴宝冠,左手握拳,置于腰部,右手屈臂,置放胸前,而以拇指、中指、无名指执持药树。手持的器物及手结的印契名三昧耶形,三昧耶形为手持阿迦陀药,或为莲花。
药王菩萨身高十二由旬,一由旬约四十至六十里,身形非常高大,为随应众生,平时仅现十八丈或八尺,全身紫金色,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其相好如佛无异。顶上肉髻有十四摩尼珠,其一一珠有十四棱,一一棱间有十四花,以严天冠。
其天冠内有十方佛及诸菩萨,皆悉影现如众宝窴。眉间毫相白琉璃色,绕身七匝如白宝帐,身诸毛孔流出光明,如摩尼珠数满八万四千。其一一珠宛转右旋,如七宝城优钵罗花。一一花上有一化佛,方身丈六如释迦牟尼。一一如来有五百菩萨以为侍者,是药王菩萨其两修臂如百宝色。手十指端雨诸七宝,若有众生观此菩萨十指端者,四百四病自然除灭,身诸烦恼皆悉不起。其两足下雨金刚宝,一一珠化成云台,其云台中有化菩萨,无数诸天以为侍者。时化菩萨演说四谛:苦、空、无常、无我。更说甚深诸菩萨行。”
药王菩萨在多生累劫前,有一世名星宿光,是一位长者,他在过去世琉璃光照如来像法时期,因听闻日藏比丘广赞大乘菩萨本缘,演说如来无上清净平等大慧,心生欢喜如闻甘露法,因此而以各种雪山良药供养诸比丘众,发菩提心,作菩萨愿。
药王的弟弟电光明长者见哥哥发菩萨愿,也心生随喜,效学兄长,得闻妙法,双双成就菩萨业。释迦牟尼佛曾告诉弥勒菩萨说:“这位药王菩萨久修梵行,诸愿已满,将在未来世成佛,号净眼如来;药上菩萨也将在药王之后成佛,号净藏如来。”。
药王菩萨舍身布施无量,曾在“日月净明德佛”坐下受教,“日月净明德佛”涅槃时告诉药王菩萨说:善男子!我“涅槃”的时候到了,灭度即将来临,你可以把床座安排好,我在今日半夜,当“般涅槃”。
般涅槃译为圆寂,即圆满诸德、寂灭诸恶的一种舍去肉身,成就法身,入大自在的境界。涅槃有大小之分,即通常所说的小涅槃和大涅槃,小涅槃是小乘人修行的最高果位,其境界为“灰身灭智、捐形绝虑。”灰身是指身灭、灭智是指灭了六识心;捐形是指捐舍了有形的肉身、绝虑是指依六识心所起的思想活动全部停止。意为身心俱灭、见思二惑顿断,精神进入到了无生灭的寂静状态中,已彻底解脱了生死烦恼,得三明六通,享受的是一种如释重负,唯有快乐、唯有自在,非常幸福的一种纯精神生活。这种状态,名为小涅槃。
而大涅槃则是大乘人修行的最高果位,与小乘人所得的小涅槃是有很大区别的,小涅槃只灭了三惑中的见思惑,大涅槃是将见思、尘沙、无明这三惑俱灭;小涅槃只断了分段这一种生死、大涅槃是断了分段和变异这两种生死;小涅槃只灭了烦恼障、大涅槃是烦恼和所知二障俱灭;小涅槃只得诸法空相、大涅槃得诸法实相;小涅槃只得三明六通、大涅槃在三明六通的基础上更得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小涅槃是福德圆满、大涅槃是福德功德二德圆满。
小涅槃与大涅槃的差别除了以上所述外,还有种种的差别相,既然有差别相,那么二者在对涅槃的享受上,就有很大的不同,小涅槃只能在空寂中享受快乐,但不能再来三界,不能再度众生,行动上就受了很大的制约,既然有制约,就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自在;而大涅槃享受的是常乐我净,可于三界内外,来去自由,度众生不入生死、取灭度不住涅槃;生死涅槃两可住、生死涅槃两不住,是真正意义上的大自在。
药王菩萨十分留恋和仰慕“日月净明德佛”的大恩大德,于是用最名贵的“海此岸栴檀香”作柴,供养佛身,然后用此栴檀香焚烧,香尽火灭后,收集到的舍利子,装了八万四千宝瓶,每一宝瓶起一塔,共造了八万四千个宝塔。每一个塔都有三个横向世界那么高,塔的外观非常庄严,四周下垂很多各式各样的旙盖,还悬挂着很多的宝铃。
药王菩萨对佛做了这些供养,但觉得还不够,于是又用自己的肢体,再供养佛的舍利。他对诸多的菩萨大弟子们及天龙八部等一切大众说:你们大家当用一个心念,用这一个心念成就我今天供养“日月净明德佛”的舍利。
说完后就在八万四千宝塔前,燃烧自己修来的百福庄严手臂,历时七万二千年,以此燃臂供养佛塔舍利。菩萨前世用色身供养佛,这一世用化身供养佛的舍利,都燃烧了很长的时间,这些是菩萨深心大愿的成就。菩萨以此示范,是为了使无量多为求声闻学的大众,及无量阿僧祇多的众生,能发学佛求道的菩提心,让他们都能安住于“一切色身三昧”的境界中。
观世音菩萨在这里现药王菩萨相是什么意思呢?是菩萨告诉一切众生,要像药王菩萨那样,修难行苦行,精进不退,进入身心俱修、身心俱灭的诸禅妙境,成就大乘道业,再去度众生,为一切众生除去身心二病,共成佛道。
这篇咒语中的“悉啰僧”译为“爱护”、“阿穆佉耶”译为“不空”。此句的意思是:修行当爱护自己的心念不受外尘污染,究明诸法皆空、因果不空的道理,不起妄想,不生贪嗔痴,要像药王菩萨那样悲悯众生疾患,多由自起,所谓物必自腐,而后虫生。所以妄想萌动时,即是疾病发生时。因此,医者治身病、圣者治心病,菩萨行疗诸疾时,都是教人观心,教人悟彻生死,放下名利,以慈悲之心度人度己。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原神[超话]#不知不觉已经丸了很久很久很久很久了我的提瓦特日记也咕了很久很久很久了主要是谁知道女大学生为什么这么忙啊272天真的认识了好多好多的好朋友诶到后期
  • 陈岩介绍道:“之前来锻炼的人多器材少,这是今年8月物业在业委会提议下新增设的。”■重奖员工拾金不昧业主陈先生告诉记者,2002年欧洲新城一期入户,随后的11年间
  • 还没有祝福你去了想去的城市,做了自己热爱的事。战机会突然出现,然后扛起子衿,对她说:“我对你的真心从无半点虚假,也希望有一日你能同我坦诚相待!
  • 你心上還有一個圓成實,圓成實早就沒有了,阿賴耶裡頭有個圓成實,就麻煩了,它就變成十法界的種子。真、妄統統沒有了,真就現前了,這個真我們說不出來,無法可說,不但說
  • 看得到吃不到的感觉应该不好受吧[开学季]省得我每次在微博原文、图片里面都标注了“本子名字”还有人给我发“You're beautiful”或者“草木时光”微博那
  • 古风诗词意境,菊花21:48睡觉今个这一天着实有点赶 晚上回来在十八里店的环岛终是又折了回去看到没事便安心了☕这鸟画的着实有些潦草了2020所写的小诗愁醉几时
  • 惊喜在这里:演出时间:2022年6月9日/10日19:30演出地点:山西大剧院·大剧场演出票价:580/480/380/280/180/50(学生票)开票前三天
  • | 2月22日红色文化传承,登山活动之红歌伴我行——社会实践第七天,红色文化传承小课堂正式开课啦,课中实践队员们利用《国家》手语的教学调动孩子们积极性,下午时
  • 因为当你在思维和意识层面的自我1的领域内工作时,你遇见的都是你自己的头脑和想法,当你在意识和潜意识层面的自我2工作时,你会进入到更大的存在中。就像之前谈到的加尓
  • #黑花[超话]#激情短打 重启善后时期 老梗新用,“数年前劝吴邪”见沙海番外。 坠落,坠落,坠落。 他隐没在黑暗里。 谁说人死之前会走马灯的?这是解雨臣
  • #蛮会种草机# 摸鱼必备摸鱼粉[太开心]现在减脂期,迷恋上了魔芋,这魔芋真的怎么做都贼好吃,最近又买到一种带汤的晓蛮摸鱼粉摸鱼我每天都摸![怒骂]减肥也要好好吃
  • 观察了几天,她终于轻轻拉住蹦蹦跳跳的牧四诚,蹲下来对他说:“这个花栗鼠,是对于你认真完成实验的奖励。”Bata的表情有一瞬间变得不太自然,她停顿了一下:“接下来
  • 在前段时间召开的两会上,我将群众呼声极高的乡村振兴课题‘搬’上桌,并和广大人大代表一同分享了章家埭村走在共同富裕路上的‘前世今生’。”#吴兴动态# 【陈小荣:助
  • ”走出直播间,来自雨城区大兴街道的求职者张庆玲表示,“直播带岗”不仅让求职者的应聘更为方便,而且有助于企业进行自身推广。相较于其他网络招聘会,不少招聘企业的现场
  • 雪大笑话自己:医院都成我家了,每周都要去好几次,今天最痛苦,因为直播大家伙要一直说话,自己明显感觉头很晕,呼吸不过来的样子,缺氧,所以我公司还有家里都准备了吸氧
  • 但存忠孝节,何必寿乔松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27.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 虽然我没有什么青春可言,可却怀念着过去的时光(那些年追过的剧,喜欢过的人)嘿嘿 曾经我那么疯狂的喜欢着李敏镐,但后来却也慢慢的淡了,最近看到信惠欧尼结婚了,才突
  • 当地意大利人当然不高兴,在这里内卷的中国人就想办法安慰意大利人,打开了国内的渠道,让纯正的意大利品牌去赚中国人的钱伊斯科和女友到佛罗伦萨度假,球迷期待他今夏加盟
  • [星星]可考证书: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考试证[星星]院校推荐1、外语类院校北外、上外、广外,川外、西外、天外、大外、北二外等,这些作为专门的外语类高校,英语实
  • 周日温暖的阳光吸引了无数游客,路边停满了车,驿站边上甚至还自发形成了一个小集市,有卖花草,工艺品的,还有卖小吃的,我买了油糕,味道真的很赞。#春游季#冬天是候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