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书生:文化数字化当中有哪些难题待破解?】

10月27、28日,2021中国文化计算大会在北京云南两地连线同步举办。中宣部文改办一级巡视员、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大数据产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书生受邀作大会报告。以下为报告实录。

文化数字化我们10年前已经提了,从“十二五”时期开始推动这项工作,实施文化数字化建设工程,从文化资源到文化生产再到文化传播,最后到文化消费,实现全面数字化。

去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讲到文化的时候讲了两个数字化,一个叫作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一个叫作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这就意味着文化数字化已经从工程项目上升为国家战略。

文化数字化本身就是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产物,要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一定要依靠科技的支撑。下面我从四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在推动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和文化大数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点问题。

第一个难题是数据关联

为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因为经过10年的努力,宣传文化领域当中数据量非常大,比如说我们的新闻单位有好多图片库,广播电台、电视台有大量的媒资库,还有出版社、文化机构有大量的数据库。数字化之后形成了许多的数据库,随之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数据的孤岛。数据库很多都是各个单位自建自用,量是非常大的,但都是孤岛,使用率很低。

数据关联的本意是要把这些数据连到一起,能够共享,这是我们的出发点。怎么实现这种关联?拆成两个方面:

一个是实现内关联,拥有数据的文化机构能够把这些数据关联起来,我们称之为内关联。内关联主要是三个步骤。一是分类。我们现在就是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年版的文化统计框架进行分类的,分成6个类别。在这个基础上再做编目,编目主要是依靠我们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专业化知识图谱做编目。在完成这两个工作的基础上,数据的坐标定好了,再对这些数据的特征进行描述,我们叫标注,实际上就是标签化。通过这三个步骤实现内关联。

二是实现外关联。内关联基本上很容易做到,但是最难的就是外关联。我们想到了依托有线电视网络,把所有的文化机构的数据中心贯通,连一起,形成一张生产的互联网。

一说国家文化专网,马上就想到搞重复建设,不是的。我们依托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正在建的广电5G网络和互联互通的平台,就能实现外关联。

国家文化专网有三个功能:一是闭环运行,二是标识解析,三是结算制度。这三个功能我们一定要具备,如果没有的话,我们的外关联还是实现不了。

为什么闭环运行,是保障数据的安全。

下面我想重点解释一下标识解析,我们的标识解析主要是依托中国主导的一项国际标准,即信息和文献的关联标识国际标准作为依托,在有线电视网络部署标识编码的注册登记和解析系统,这样就完成了第一步标识解析。这样就等于有线电视网络要新开展一项业务,国家文化专网接入服务,就是要把各个文化机构的数据中心贯通,实现互联互通,最终的目的是达到外关联。

外关联最后要达到的是把零散的文化数据和不同领域的文化数据,比如说文化旅游、文物、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网络文化,把这些数据贯通起来。还有一个是不同形态的,比如说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关联起来,还有一些是把文化资源的源和实体关联起来,最后实现内关联和外关联统筹,最终形成关联数据,这是文化数字化重要的成果。而这种关联数据由于凝结了专业工作者的劳动价值,所以说这种关联资产要实现资产化,就可以实现交易,让这种数据能够变现,成为文化机构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大量的技术,不管是内关联技术还是外关联技术,特别是在数据的传输、安全、存储方面,需要大量技术。

第二个难题是数据加工

每一个文化机构先接入国家文化专网,第二步部署一个底层关联集成系统,这也是刚才提到的标识解析的第二个方面,就是依托我们国家主导的国际标准,在各文化数据中心部署这样一种底层关联的引擎和应用软件,最后实现互联互通。

在两个条件具备以后,每个文化机构或者若干个文化机构结合在一起的形成数字化文化生产线。这个文化生产线当中主要是解决解构这些数据和关联这些数据以及解构数据、重现数据的功能,最后形成两个产品,一个是通过解构形成的文化资源数据,另外一个是通过关联、重构和呈现形成的文化数字内容,这样就进入了数据的分发和内容的分发阶段。最后往下接的实际上就是数据超市,能够把这些数据变现,把生产单位的生产成果能够转化为资产,转化为产品,最后形成共享的东西。

生产线一定要坚持守正。怎么实现守正呢?我们提了四个方面:第一个是数据要保真,第二创作要严谨,第三内容要把关,第四互动要有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守正。如果不能够守正,也就谈不上创新,如果不能够守正,也就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这个产品的生命力就会大打折扣。

数据加工能够关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第二是要改造业务流程,让每一家传统文化机构都能够搭上数字化这辆快车。

第三个难题是全景呈现

现在数据也有了,也有人加工,也有人传输,也有地方交易,最后我们最关注的问题是在消费环节,大家所看到的东西是和过去不一样的,如果说和过去一样,那么这个数字化就没有意义。我们现在,尤其是去年疫情以来,都在推线上的活动,线上内容确实是多但也有问题,就是现在大量的内容都是平移过来的,就是把线下的内容平移到了线上,也有一些博物馆,也有一些云演艺等等,这些活动比过去要多,但是看起来不方便,没有完全体现出数字化以后的那种新体验,这方面差。文化数字化不能止步于网页化,把过去一些东西搬到网页上就万事大吉了。我们能不能改写展陈史,能够让展陈方式发生根本变化,比如说我们能不能场景化,有些东西现在已经做到了,但大量的东西还没有。包括戏剧的形式,怎么能在线上看的和在剧场一样,同时又有比剧场更近一步的东西,空间还是很大的,我们把它叫做全景呈现。

下一步要推动数字化的文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包括线上和线下,线上关注大屏和小屏,大屏是电视机,小屏就是移动终端。线下关注文化体验园、文化体验馆和文化体验厅,形成了在所有的体验场合都能有文化数字体验产品能够体现,这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第四个难题是数据安全

这些年每个单位都有大量的数据,但为什么没有拿出来?经过调研发现大家还是有些担心,担心数据拿出来之后很难识别数据是谁的,结果我们也用了很多技术,比如说区块链等,但是什么东西都依靠打官司,这个社会是没法运转的。

能不能有一些前置和有效的手段来确保数据安全?

我们现在想到的数据安全,主要是三道门:第一道门是建国家文化专网,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依托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做这件事,因为互联网和公网是物理隔离,数据没有流失,而且也不可能盗取;第二道门是数据存储的方式,文化机构最害怕的一件事就是把数据拿走,所以我们现在提出了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所有的数据中心即使贯通了,但还是按照物理分布、逻辑关联部署,别人需要你的数据,必须要经过授权才能使用;第三道门是刚才提到的标识解析,所有的数据一出来,就形成了唯一的标识符,可以实现溯源,但这是我们被动的手段,前两道是最关键的。

以上问题中涉及到大量的技术问题,特别是最近几年在和北京邮电大学一起合作的时候,发现还有一些基础学科研究的问题,希望有更多的机构和更多的专家学者能够加入到这个行列当中,破解我们在文化数字化过程中这些难题,共同推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以及文化大数据的建设。

【他是谁?“我为杨振宁先生塑像”】上世纪90年代初,我开始了为中华杰出人物塑像的文化工程。杨振宁先生是我十分希望要塑的对象。

真巧,1997年5月25日,“杨振宁星”命名大会在南京举行,我应邀参加。当时,我向杨先生介绍了我部分作品的图片,他极敏锐地看到我受红山文化、罗丹、贾科梅迪的影响,并写下“吴为山的雕塑极有创建性”。之后,他在来信中评价了我所塑造的鲁迅像、费孝通像、吴作人像。先生对雕塑艺术形与神,以及像与艺术性的问题的阐释的深刻性使我对科学大师深厚广博的人文底蕴和对艺术的直觉感悟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关于我为他塑像的问题,先生表示:等我们熟识后再塑。不久,他寄来了他的著作《读书教学四十年》和论文《美与物理学》。

熟识,我的理解是相知。而人之相知,贵心相知。要能知杨先生,对于我这个高考物理只得69分的人而言,是不可及的。然而,令我好奇与兴趣的是,杨先生谈美。在《美与物理学》文中,先生剖析了科学家论文的风格,谈科学实验中产生的美,以及物理方程与诗的共同点。他认为对美的准确规律的把握增加了实验室工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美的认识;学物理的人了解了像诗一样的方程意义后,对它们的美的感受是既直接又十分复杂的。在谈论科学家的论文风格时,他通过狄拉克(P. Dirac, 1902—1984)的论文就像“秋水文章不染尘”,没有任何渣滓,直达深处,直达宇宙的奥秘,与海森伯(W.Heisenberg,1901—1976)朦胧,不清楚,有渣滓,有时似乎茫然探索的特点进行比较,从中感悟到杨先生对风格与研究方式,对结构的美和妙的不同认识,对美与创造性的内在联系的洞见。在杨先生看来,每个创造性活动都表现为一种风格,风格的强烈决定了创造者的贡献。

杨先生精辟的论述也适用于对美术家的艺术风格之理解,从很大意义上道破艺术表现的天机。我所力倡与不断实践的写意雕塑便是在模糊中、在光影浮动中、在形体的隐显凹凸中塑造生命的内在结构,与海森伯阐释世界的方法与文风颇有相似之处。

所以,我确信杨先生对我雕塑的看法是入骨的。果然,他在多种场合发表讲话、撰写文章,其核心内容为:“吴为山一次又一次从中国三千年漫长而复杂的历史中探索着中国二字的真义。他的雕塑打造了一种神似与形似之间的精妙平衡,而这种平衡是中国艺术的立足之本。”

杨先生如此“熟识”我,他以平衡二字妙释了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关系,他的点化使我在对着这位“知音”塑像时,充满自信。因为我已知,他懂我,他对我是满有信心的。

我想,他所讲的“熟识”乃指彼此之间的熟识吧。

记得第一次是在南京大学我的工作室,我面对面塑他。熊秉明先生在场,他建议“你要把杨振宁的数理性做进去”。我汗流浃背。杨先生一会儿微笑,一会儿严肃,一会儿沉思,他甚至说,“你可以摸我的头,你可以感受”,他很懂艺术家的心。等泥塑稿出来后,杨先生拿着照片一点一点地琢磨,像是发现科学真理。他让熊秉明看,又特意请他的弟弟看,他说:“秉明虽是我的老友,但他是哲学家、雕塑家,他可以从远处看,我弟弟是近距离看的,从生活方面更了解我。”

时隔十年,在北京我的工作室,同样是面对面塑他。翁帆和我夫人在场,杨先生泰然自若,也许他从翁帆的眼神中得到肯定。二小时后,面对塑就的胸像,杨先生对待已熟识的自己,没有提任何意见,也没有询问在场的任何人。他已超然。正如他所言:“塑像是一个三度空间的东西,是一个静止的,可是一个雕塑家要把它制作出来,成为一个超越时空,而且有一种特别的精神,可以想象是非常困难的。……当然我知道这雕像还有一个特点,再过几十年以后,大家觉得这个就是杨振宁应该的样子。”

以客观自然规律和历史逻辑看待自己的人生,评价雕塑的价值,在艺术与现实之间,在塑者与被塑者之间,杨先生以豁达的态度,以诗化的哲学,在宏宽的多向维度,品味着艺术与艺术作品,人生与人生境界……

自1997年至今,我先后为杨先生塑过头像、胸像、全身像。有青铜铸就的,也有汉白玉雕琢的,分别立于南京大学、南京博物院、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塑像中那脸型,饱满的天庭,富有数理逻辑的方正脸型,一丝不苟的发型,儒雅内敛的嘴角,永远向世界发出疑问又获得肯定的敏锐而深情、仁厚的双眼……或立于图书馆的大厅,或伫立于大学绿色草坪,或在博物馆展厅,在灯光或自然光的照耀下,单纯、清晰,雕塑的线条和块面,受光面与投影,构成利落大方,客观本然的艺术形体。随着光线的移动,产生无数的韵律,它还原了艺术创作过程中手指与刀痕的节奏变化,时浅时深,时捷时缓,时曲时直,十指连心,大拇指顺着形体结构的滑动,推压所形成的轨迹。在微妙的神情中,展示了科学家认识世界的无限可能,仿佛宇宙万象也在光的晃耀中进入科学家探索真理的心灵。其实,这心灵在融通有形与无形,连接客观与主观世界中,表现为“性灵”,正像杨振宁先生所喜欢的高适(700年-765年)的诗句:“性灵出万象”。它包涵了儒家关注现实的人世之道,也包涵了道家超然出世的“逸”境,这是中华人文精神所在,在杨先生的气象里,还辉映着科学理性之光。这性灵遥接中国古圣贤思想智慧。杨先生在评述我创作的孔子像时这样写道:两千多年来,中华民族遵循孔子的教导,创建了世界上最悠久持续,最多人口,最有坚韧生命力的和谐文化传统,所以中国人尊称孔子为至圣先师。

可见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文明之魂渗入其脉。因此,拳拳赤子心,殷殷家国情在他的精神深处,且时时流露。在他的塑像落成清华大学时,他说:“我出生在中国,生长在旧中国,现在定居在清华大学,我对新中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旧中国到新中国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不能想象的变迁,而且这个变化还在继续进行着。我自己觉得能够在晚年参与这样一个重大的变迁而感到非常幸运。当然,这个里面也包含了很多朋友的促成,这个雕像放在这里也就是许多促成当中的一个……”。

由此可知,雕像在杨先生心中的份量。因为,从雕像可以看到立体的自己,可以看到他人的评价,不仅可以“吾日三省吾身”,还可让历史、未来“三省”其身。记得,2001年,杨先生看我为他所作的泥塑像时,曾意味深长地对他的老友熊秉明先生说:“我想,如果把每个人看自己塑像之前的心理状态作一番记载,那将是很有意义的。”

其实,塑像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真的塑像是自我塑造。正如我曾给杨先生的信件中所写:“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您用自己的人品、学识自塑了一尊雕像……因此我想底座上还是只写‘杨振宁’三个字,不要任何后缀(头衔),且最好你自己来写”。

回顾与杨振宁先生的交往,1998年他第一次到我工作室便题写“艺术与科学的灵魂同是创新”;2002年为熊秉明先生的《孺子牛》题写“秉明塑造出二十世纪几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自我认识”,在谈到他一生的成就,他说:“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作用”。这些近乎于公理、定律的思想精粹折射了他的学养、道德、修为。令我十分崇敬的是他将珍藏的熊秉明三件代表作捐赠给中国美术馆,变家宝为国宝。近二十年来,我时常去清华园杨先生家中,聆听其真切、睿智的预言和真理。所感动者,近百岁的大哲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与期待。

写到这里,敬仰之情,由内而外。

我们将真性可以比喻成天空,云之上,一片澄明。杨先生,一个世纪走过来了,这是无数次吐故纳新的生命历程。他在自己的汉白玉像前伫立,凝神,那微笑可算是这世界上返璞归真的最纯真、最灿烂的笑!#杨振宁# https://t.cn/A6MVLUHj

【蓟州区矿山复绿工程:给矿疤“疗伤” 让山体复绿】蓟州区是天津矿产资源大区,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成为重要建材基地,在采石活动顶峰时期的上世纪80、90年代,最多曾有400多家矿山企业开山炸石生产石料。经过半个世纪的大规模和不规范开采,山体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矿山创面区域险象环生,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被破坏的生态已无法自然恢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2008年,矿山企业陆续被政策性关停,遗留下很多矿山创面,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大痛点。为彻底根治矿山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2014年开始,蓟州区启动一期矿山复绿工程,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二期、三期修复也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当中。修复千疮百孔的矿山,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需要先进的技术、需要企业加入,蓟州区是怎样做的?

  按照修复工程的三期项目粗略统计,全区需要修复的废弃矿区总面积大约为32平方公里,需要修复的大小矿区数量共有50多个。

  首先采用爆破和人工手段炸掉危岩体;紧接着要平整高低不平的山体,修成一层层的梯田状,再修成护坡,最后覆土植绿。

  一期工程于2014年3月开工建设,共涉及8处矿区,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工程总治理面积4.8平方公里,完成2.8平方公里。

  一期修复治理项目,政府累计投资约12.2亿元。按照相关规划,二期、三期还需要分别投资44.64亿元、32亿元,总共76.64亿元。

  需修复的废弃矿区有多大?

  约32平方公里,矿区数量50多个

  站在蓟州城区高处朝西北方向看去,多座大山山石裸露、缺少绿色。

  据蓟州区规划和资源局有关人士介绍,经过几十年的开山炸石,留下了大片废弃矿区,按照修复工程的三期项目粗略统计,全区需要修复的废弃矿区总面积大约为32平方公里,需要修复的大小矿区数量共有50多个。一期项目涉及矿区分别为:大兴峪北矿区、大兴峪南矿区、东后子峪矿区、老虎顶南矿区、老虎顶北矿区、飞雁水泥厂矿区、渔山矿区、天津市石矿矿区。二期项目需修复的矿区为:别山矿区、贾庄矿区、新房子内矿区、新房子外矿区、西五百户矿区和小米庄地块、盘山正门道路东、西两侧地块等。三期项目需修复的矿区为:北部山区20个废弃矿山,以及散布在北部山区及南部平原区的零散采矿用地。

  为保护好生态环境,蓟州区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举全区之力,采取多种方式,全面加快修复力度。一期工程于2014年3月开工建设,共涉及8处矿区,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工程总治理面积4.8平方公里,完成2.8平方公里,包括山体危岩体削坡约230万立方米,矿坑填方约425万立方米,绿化栽植苗木近3万株,累计投资约12.2亿元。

  一些废弃矿区还有不少深10—30米的矿坑,修复更是一个棘手难题。回填,费人费力,还污染环境;不回填,将会形成巨大的垃圾坑,严重破坏植被和原有地貌结构,造成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极大地影响自然生态环境。近年来,在国家和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蓟州区先后对多个矿坑进行积极治理,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使得矿坑治理遭遇多重困难,但是蓟州区锲而不舍,多措并举,积极推进。

  创面怎样修复?

  先清理、再整修、最后着绿

  连日来,在蓟州区东后子峪废弃矿区,300多人的施工队伍正在紧张施工中。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施工人员先采取爆破手段,炸掉废弃矿山危岩体,然后用挖掘机开挖碎石,聚拢、装车、运走。

  蓟州区广成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苏大伟介绍,正在进行修复施工的东后子峪废弃矿区,总面积0.9平方公里,目前正在进行山体危岩体削坡工程和矿坑回填工程,现在已完成西侧创面危岩体削坡和部分地块矿坑平整工作,累计完成山体危岩体削坡约97万立方米,回填工程约90万立方米,西侧已削坡区域完成绿化栽植苗木3000余株。截至目前,东后子峪矿区已完成80%的修复任务。

  矿山生态一旦被破坏,治理修复极为艰难,怎样具体修复呢?

  苏大伟介绍,首先是施工难度很大,过程复杂。过去开山炸石留下的是极不规则的现状,而且充满了危险性。另外,开采矿山造成的部分山体纵截面,与地面的角度能达到八九十度,几乎垂直,陡峭的坡面给复绿造成巨大困难。在相关技术专家指导下,确定了具体修复手段和方法。首先采用爆破和人工手段炸掉危岩体,也就是高耸的山头,然后清理危岩、山体裂缝等,进行排险。紧接着要平整高低不平的山体,修成一层层的梯田状,再修成护坡,最后覆土植绿。通过这些手段就可使原本几十米落差的矿山,用石头垒出一个个平台。初步修复的山体没有可利用的栽植用土,而要让植物树木得以扎根存活,必须要在岩石上和缝隙间覆盖新土。为此,他们在一些施工工地把废弃土运过来,进行覆盖,效果很好。

  苏大伟说,为恢复地表植被、让植物健康生长,他们找到了林业专家,针对所在地的环境与土壤状况,挑选适宜的树种,比如有火炬、栾树、松树等,还有爬地柏等藤条植物,这些植物对土质的要求不严,耐寒力、萌生力均较强,能在干燥的砂地上生长良好,喜石灰质的肥沃土壤,正好适宜在修复的矿体上栽种。目前还在尝试用先进的菌根技术,来保证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稳定性。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地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肖飞介绍,蓟州区降水量每年集中在7、8、9三个月,试验表明,南方地区实施的在山体表面采取喷播的方式,在北方都不太理想,因为缺乏雨水浇灌,所以一些地区出现了一年绿、两年黄、三年死光光的现象。为此,他们优化边坡处置方式,对山梁式的山体采取阶梯式覆土达到1米到1.2米,进行本地的灌木种植,效果不错。

  修复资金哪里来?

  探索政府专项债务筹集

  按照蓟州区废弃矿区修复实施方案,总共要进行三期工程,一期已经基本完成,目前正在进行二期、三期的修复施工。其中,一期修复治理项目,政府累计投资约12.2亿元。按照相关规划,二期、三期还需要分别投资44.64亿元、32亿元,总共76.64亿元。

  依据《自然资源部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精神,蓟州区正在积极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筹集资金,拟发行政府专项债31.95亿元,其中2020年已发行政府专项债15亿元。但这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多措并举,吸引社会资本,引导相关企业积极加入到矿山修复治理中来。

  据介绍,蓟州区已经成功引进北京eden春山里项目集团,投资90 亿元,在东后子峪矿区进行生态修复,商业开发。该项目位于蓟州区燕山西大街以北,彩虹路东西两侧地块及地块东侧矿坑,总建设用地面积约 1722 亩,建设面积约 95 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占地 594 亩,将借鉴世界矿区环保治理经验,打造国内矿区修复样板。

  与此同时,蓟州区还在和其他大型企业集团洽谈,在生态保护基础上,联合开展矿山修复治理,目前在谈的项目有越野赛车场地、光伏发电项目等多个。初步规划,将利用当地矿区的原生态,改造成为商业开发项目,企业投资规模都很大。蓟州区对这些商业项目严格把关,确保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变废为宝。

  修复之后什么样?

  矿区变身森林公园

  大兴峪北矿区位于蓟州城区西北部燕山西大街山口北侧,开车只需20分钟。初秋时节,这里山体葱茏,山花五彩斑斓,白杨树长高到了4米,径直伸向蓝天,昔日废弃矿区,已经变身深受居民们青睐的森林公园。

  走进细看,在占地227亩的矿山创面上生长着人工栽植的松树、火炬等林木1万多株,绿化覆盖率接近100%。曾经的沙石裸露、满目疮痍,如今已是一片生机盎然的优美景观。

  项目负责人介绍,大兴峪北矿区这里原来也是一个废弃矿区,山体海拔很高,因为过去开山炸石,形成很多危岩体,寸草不生,还成为地质灾害点,对周边安全、生态环保都极为不利,被确定为修复矿区。

  为取得良好效果,施工方请教专家,经过多次论证,终于确定修复方案:先除掉危岩体,把山体高度降低;然后削坡、修建梯级平台削坡;局部再设立挡墙护坡,从而形成多级平台;在平台上和贴坡处进行绿化工程,然后又从其他地方运土覆盖到岩石上,让植物扎下根。其中堆填蓟州新城建筑渣土超过225万立方米,栽植包括油松、桧柏、臭椿、桃树等乔木10多种。

  打开施工记录看到,该项工程共削去陡坡62万立方米,填土约16万立方米,砌筑挡墙及排水沟约1万立方米,为矿面绿化打下了良好基础,效果非常好。一位施工人员介绍,修复这个矿山创面,在山上植树造林,树苗都是人工一棵棵背上去的,水都是一桶桶背上去的,新土也是一筐筐背上去的,汗流浃背,异常辛苦,但是为了早日修复好,大家都默默坚持。为让栽植的树木成活,项目施工方还在山上设置了滴灌带,利用积存的雨水,进行精准浇灌,做到用水少、效果好,确保树木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

  令人欣喜的是,这座山体修复取得圆满成功。春季有花,夏季绿树成荫,秋季赏叶,红叶漫山遍野,冬季看绿,成为城区及周边居民节假日休闲赏玩的好去处。毗邻的一位农家院经营户介绍,以前开采矿山维持生活,破坏了生态环境,这几年经过政府修复,绿化非常好,环境大为改变,借此好环境开农家院,年收入10多万元,绿水青山真的开始变为金山银山。

  修复啥时完成?

  正加快实施二、三期修复

  为完成国家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蓟州区正在加快实施二期、三期修复工程。

  据介绍,蓟州区目前已完成矿山二期项目的整体立项、可研、勘查设计、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工作。别山矿区为首期启动的矿区,已经完成了别山矿区的“一矿一策”治理方案、施工图设计、工程量清单、控标价编制等工作。西五百户矿区、新房子内矿区和新房子外矿区已于5月29日初步完成了勘察设计报告的专家评审工作。与此同时,积极开展招投标工作,计划年底之前全部完成招投标并开工建设,达到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时限要求。

  三期工程,主要是对蓟州北部山区20个废弃矿山以及零散采矿用地进行治理,总治理面积1097.92公顷;同时对12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综合治理,并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13户进行搬迁、避让和停用处置。项目总投资32.27亿元,建设工期3年。目前已初步完成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三期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1标段24个地灾隐患点的治理方案编制完成;2标段162亩土地复垦场地调查完成,正在编制实施方案;3标段渔山地质灾害隐患点勘查完成,正在编制治理方案。其余地质灾害隐患点、矿山创面、复垦地块正在分批次开展测绘等工作。

  “该项目的实施能够使治理区恢复碧水蓝天、空气清新的良好生态环境,对于生态系统的修复、京津地区北部绿色生态屏障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天津市规划资源局蓟州分局矿山管理科负责人王向东说。https://t.cn/A6Im7MEz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愿每一年都奔走在自己的热爱里」简单写一个置顶▹手帐相关账本:hobonichi a5书衣:hobonichi胶带:每次用到的想起来叫啥的尽量都会标笔:百乐果汁
  • 你是我想要逃避时候的出口可我也想做你避风时候的港湾[微风]想和你变得更好想和你过烟火气的生活想和你成为无话不谈的爱人爱你 连同你的怪癖 小脾气遇见你不容易 错过
  • (生气)地点:大连开发区网球中心,需要带身份证和笔,行程码非绿色是不能接种,不需要预约,到场排队即可打,早8开始,(但是我6点到已经不少人了)晚几点结束就看疫苗
  • 或许曾经那么喜欢她的你也会偷偷想念回头看,也会痛到窒息却不知道怎么放手。傻到因为曾经无意伤害过你,因为自己做的不够好,疼到撕心裂肺疼到窒息都不愿意伤害你的小学生
  • #易烊千玺[超话]##致易烊千玺nineteen生贺诗#喜歡你的那年春天有點慢青春潺潺如河緩緩生生 不斷喜歡你的那年夏天有點甜女孩亭亭似鶴姍姍日日撩心弦喜歡你的
  • #大头闲话# 这个防晒服虽然卖差不多了但对下单的顾客们我要负责就评价里提出问题聊聊wd东西便宜,但没有任何一个东西是随便出现的,我们自己都反复使用过才会推出。 
  • 咱们做单就尽量少做多看。龙哥认为还是会破的,之前龙哥在微博说到看43000的时候已经想到,这波会在43000附近盘整,然后继续下破,可能这中间会掺着多头势力。
  • 【被指到的人来给我做印调】这次又是极限踩点出本一条龙封面一个是去年囤货,一个是我一天之内糊出来的希望我下次能提前一点去约封设而不是自己瞎糊[顶]这只是预览哦,正
  • 但,看到这张照片就全释怀了,以前真的讨厌好多东西,整个人戾气十分,但是这些好像都结束了,不是在今天结束的,也不是在去年的七月八号,是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每天消磨
  • 【12星座怎么避开烂桃花】 白羊座:直接臭脸拒绝 金牛座:假装极度小气吓走别人 双子座:装疯卖傻坚持听不懂 巨蟹座:晓之以情直接明了 狮子座:一巴掌拍死完事儿
  • #历史上的今日#今天是Muse鼓手 #多明尼克·霍华德# 的生日。这奇怪的三“人”组在荒无人烟、危机四伏的美国西部踏上了一趟旅程,Finch需要教会机器人懂得爱
  • 网友为前女友出谋划策: 很久没联系的前女友,突然问我“在吗?晚上有事找你帮助,方便吗?”犹豫了一会儿,我最终还是去见她了,见到了后我才知道原来是要我这样帮忙。
  • #我为群众办实事##聚焦盘龙# 【我为群众办实事|昆明市盘龙区主动作为 率先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省通办”】近日,昆明市盘龙区政务服务管理局积极践行“我为群众
  • 又get到了一个新的排版小知识[good][good][good][good][good]。 我真的太庆幸自己排版的处女本都是自己私印的了[笑cry]。这要是跟
  • 广商中心项目刷新在建全国最高纯钢结构建筑记录 广商中心项目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琶洲西区,为一栋超高层办公塔楼。地下5层,地上70层,占地面积6909㎡,总建筑面积
  • #萌娃养成记[超话]# ☀️阳光很暖,电量很满 一拖二最好的办法就是带出去放电!放电!放电!不然我怕在家我自己就没电了[二哈] 天气这么好,带姐弟俩下楼晒
  • 荣耀Play数字系列发布了,售价1199元起并且还下放了66W超级快充。当然,作为初创航空,仅靠低价吸引顾客还是不够的,PLAY航空还将在伦敦航线上投放1000
  • 芜湖市公安局湾沚分局联合有关部门及派出所民警,通过现场答疑解惑、文字图片展示的方式,加大对宪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能力,形成全民共
  • 好吃‮不还‬胖,高蛋白质低热量太符合健康餐要求泡菜‮锅汤‬,又是一个‮快很‬手的美‮,味‬我喜欢‮加面条和肥牛不胖的‮淇冰‬淋每一杯几十‮卡大‬而已,‮苹和‬果
  • 我的好朋友们从上海来长沙找我玩,然后白天就逛街吃吃吃,晚上就叫上共同朋友一起喝酒,几个人喝的贼开心,在他们面前我永远可以做自己,不用管口红是不是要补了,肚子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