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 付嘱品

有一天,大师把他的门下弟子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人叫来,对他们说:“你们和其它的徒众不同,我灭度以后, 你们都是住持一方弘法教化的禅师。我现在教你们如何说法,才能不失本宗顿教法门的宗旨。说法时,应先举述三科法门,运用三十六相对法,如有出没就会落于两边,说一切法不要背离了自性。如果忽然有人向你问法,说话都要双句相对,彼此来去相互为因,最后两边的对待全部去除,更没有其它可着之处。

所谓三科法门,就是陰、入、界。陰是五陰,就是色、受、想、行、识,入是十二入,也就是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和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门。界是十八界,也就是六尘、六门、六识,自性能含容万法,所以叫作含藏识;如果起了分别思量,就是转识。由转识生起六识,出于六根门头,对外接 触六尘,就这样,十八界都是从真如自性而起用。自性如果邪,就产生十八邪;自性如果正,就产生十八正。如果表现出恶用,就是众生用;如果表现出善用,就是佛用。用自那里来呢?由自性而来。

相互对待的诸法,外境无情方面有五对法:天和地相对,日和月相对,明和暗相对,陰和陽相对,水和火相对。这是五对相对法。

法相、语言方面有十二对法:语和法相对,有和无相对,有色和无色相对,有相和无相相对,有漏和无漏相对,色和空相对,动和静相对,清和浊相对,凡和圣相对,僧和俗相对,老和少相对,大和小相对;这是法相和语言的十二对相对法。

自性起用方面有十九对法:长和短相对,邪和正相对,痴和慧相对,愚和智相对,乱和定相对,慈悲和狠毒相对,持守净戒和为非作歹相对,直和曲相对,实和虚相,险和平相对,烦恼和菩提相对,常和无常相对,悲和害相对,喜和瞋相对,舍和悭相对,进和退相对,生和灭相对,法身和色身相对,化身和报身相对;这是 十九对相对法。”

六祖说:“三十六对法如果懂得如何运用,就能使道贯穿于一切经法,而且出入不落于两边。真如自性随缘起用,和人言谈时,对外要能即于一切相而不执着一切相,在内要能即空而不执着空。如果完全着相,就会助长邪见;如果完全着空,就会增长无明。执着空见的人,有的诽谤佛经,肯定地说‘不用文字’。既然说不 用文字,那么人也不应该有语言,因为这语言本身就是文字的相。又说‘直指之道不立文字’,就是这‘不立’两个字,也是文字。又见到别人在说法,就诽谤别人所说着在文字。你们应该知道!自己执迷还罢了,又诽谤佛经。千万不可诽谤经法,否则将造下无量无边的罪业!如果外着于相,而造作有为法来寻求真道;或者到 处建立道场,而辩论有无的过患,像这样的人,即使历经多劫也不可能明心见性。只许依照正法修行,又不可甚么都不想,这样反将造成佛道上的障碍。如果只是听人说法而不实地修行,反而会使人生起邪念。因此要依照正法修行,说法不要住相。你们如果能够悟解,并且依照这样去说、去用、去行、去作,就不会失却本宗的 宗旨了。

如果有人问你法义,问‘有’,就用‘无’来答;问‘无’,就用‘有’来答;问‘凡’,就用‘圣’来答;问‘圣’,就用‘凡’来答。就这样,二边对待法的相互为因而离却二边,就显出了中道义理。像这样一问一答,其余的问题也完全依照这样作答,就不会失却中道的理体了。

假如有人问:‘甚么叫做暗?’就回答他说:‘明就是因,暗就是缘,光明消失了就黑暗。以光明来显现黑暗,以黑暗来显现光明,一来一回相互为因,而成中道义理。’其余的问题都可以这样回答。你们今后传法,要依照这种方法转相教导传授,不要失却顿门宗旨!”

惠能大师在唐睿宗太极元年(七一二),也就是后来改元的延和七月时,命门下弟子到新州的国恩寺建塔,又派人催促早日完工。到了第二年夏末,终于落成。七月一日,六祖集合徒众,对他们说:“我到八月就要离开这个世间了,你们如果有甚么疑问,须趁早发问,我当为你们解答,消除你们心中的疑惑。一旦我去世以后,就没有人教导你们了。”

法等人听了这话,都伤心的流泪悲泣,只有神会神情如常不动,也没有流泪哭泣。

大师说:“神会小师却能懂得善与不善平等,不为毁谤或赞誉所动摇,不生悲哀或快乐的情绪。其它的人都作不到这一点,你们这几年在山中都修的甚么道?你们现在悲伤涕泣,是为谁担忧呢?如果是忧虑不知道我的去处,我自己是知道要去那里的;如果我不知道自己的去处,也就不会预先告诉你们了。你们悲伤涕泣,是 因为不知道我的去处;如果知道我要去那里,就不应该悲伤涕泣了。法性本来就没有生灭去来,你们都坐下来,我为你们说一首偈,叫作真假动静偈。你们诵得此偈,就能与我的心意相同;依照此偈去修行,就不会失却宗门的宗旨。”

所有的徒众都一齐向六祖作礼,请大师说偈。偈语是这样说的:

一切万法皆非真,不要颠倒看作真。

若是当作真实看,此见完全不是真。

若能自心识得真,离了假相即心真。

自心不能离假相,既已无真何处真。

有情本来就解动,木石无情才不动。

若是偏修不动行,则同木石顽不动。

如寻自心真不动,不动自存于动中。

不动若是顽不动,无情却是无佛种。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只要能作这样看,此见就是真如用。

告诉诸位学道人,着力必须要用意。

勿在大乘宗门下,却仍执着生死见。

彼此谈论若相契,就应共论佛法义。

所言若实不相契,也应合掌使欢喜。

宗门原本是无诤,有诤就失真道义。

固执违逆诤论者,心性便转入生死。

当时徒众听完偈语,都一起向六祖顶礼,并且都体会大师心意,人人收摄散乱的心,依照正法修行,更不敢有所诤执。大家知道六祖不能久住世间,法海上座于是再礼拜大师,请问道:“和尚灭度以后,衣法将要传给甚么人呢?”

大师说:“自从我在大梵寺说法,直到今天所说,记录流通,名为《法宝坛经》。你们守护此经,转相传授,度化一切众生。只要能依照此经说法,就叫作正法。我现在只为你们说法,不再传付祖衣。因为你们的信根都已纯熟了,决定不再存有疑虑,足以胜任弘法大事;但是根据达摩祖师传授的偈意,祖衣不应该再传。 达摩祖师的偈语是这样说的:‘我来东土的本意,是为传法度迷情。一华开展为五叶,菩提道果自然成。’”

六祖又说:“各位善知识!你们人人各自清净心意,听我说法:如果要想成就佛的一切种智,必须了达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如果能在一切处而不住一切相,并于一切相上不起怨憎或喜爱,也没有执取和舍弃的心念,不计较利益成败等事,安闲恬然平静,清虚圆融澹泊,这就叫做一相三昧。如果在一切处,无论行住坐卧, 都怀有一颗纯净正直的心,不必在道场中别有举动造作,即已真实成就净土,这叫做一行三昧。如果能够具有这二种三昧,就好像地下种子,由含藏到长养,终使果实成熟。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也是如此。我现在所说的法,譬如及时雨,普遍润泽大地上的一切生物;你们的本有佛性譬如一切种子,遇到这及时雨的滋润,都能发 芽生长。凡是承受我的旨意的人,一定能证得菩提,依照我所说去行持的人,决定能够获证妙果。听我说偈:‘心地含藏诸种子,普获法雨皆发萌。顿悟华情行持 后,菩提妙果自然成。’”

六祖说完偈语,又说:“佛法没有二法,心也是这样只有一种。佛道清净,没有甚么可以执着。你们切勿偏着‘看静’和偏落‘空心’,自心本来清净,原本无可执取和舍弃。你们要各自努力,随缘珍重!”

这时,徒众都向六祖顶礼而后退出。

六祖在七月八日那天,忽然对门下弟子说:“我要回去新州去,你们赶快去准备船只!”

大家坚决哀请挽留,六祖说:“诸佛随缘应化出世,尚且还要示现涅槃,有来必定有去,这是正常的道理。我这肉身骸骨也应该有所归宿。”

大众说:“师父!您现在去了新州,甚么时候可以再回来?”

六祖说:“叶落归根,生来本无法可说。”

大家又问:“正法眼藏传给了甚么人?”

六祖说:“有道的人得我法,无心的人自宗通。”

又问:“以后有没有事难?”

六祖说:“我灭度后约五六年时,应当会有一个人来偷取我的头。听我预记:‘取头顶戴如养亲,为了口腹代人行,遇到满字的事难,州县当官是杨柳。’”

又说:“我灭后七十年,将有二位菩萨从东方来,一位是出家人,一位是在家人,同时兴盛佛法教化,建立我的宗派,修建佛寺,昌隆法嗣。”

门人又问:“自从佛祖应现以来,不知一共传授了几代?愿请垂恩开示!”

六祖说:“应化世间的古佛,已经无数无量,无法计算了。现在只以七佛为始来说:过去庄严劫时,有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现在贤劫时,有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文佛。这就是所说的七佛。

释迦牟尼佛首传正法眼藏给摩诃迦叶尊者,二传是阿难尊者,三传是商那和修尊者,四传是优婆毱多尊者,五传是提多迦尊者,六传是弥遮迦尊者,七传是婆须蜜多尊者,八传是佛驮难提尊者,九传是伏驮蜜多尊者,十传是胁尊者,十一传是富那夜奢尊者,十二传是马鸣大士,十三传是迦毗摩罗尊者,十四传是龙树大士, 十五传是迦那提婆尊者,十六传是罗睺罗多尊者,十七传是僧伽难提尊者,十八传是伽耶舍多尊者,十九传是鸠摩罗多尊者,二十传是阇耶多尊者,二十一传是婆修盘头尊者,二十二传是摩拏罗尊者,二十三传是鹤勒那尊者,二十四传是师子尊者,二十五传是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传是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传是般若多罗尊 者,二十八传是菩提达摩尊者,二十九传是慧可大师,三十传僧璨大师,三十一传是道信大师,三十二传是弘忍大师,一直到我惠能是第三十三代祖。从上面所说的诸位祖师,都各有所禀承。你们以后也要代代相传,不可有误。”

六祖大师在唐玄宗先天二年,即开元元年癸丑岁八月初三当天,在新州国恩寺用过斋饭,告诉所有徒众说:“你们各依位次坐下,我要和你们道别。”

法海说:“和尚留下甚么教法,可使后世迷人借以得见佛性呢?”

六祖说:“你们用心听着!后代的迷人如果能够识得众生,就是佛性;如果不能识得众生,即使历经万劫,想要觅佛也是难遇难逢。我现在教你们认识自己心中的众生,见自己心中的佛性。想要求得见佛,只在能够认识众生,因为是众生迷失了佛性,不是佛要来迷惑众生。自性如果能够觉悟,众生就是佛;自性如果迷失, 佛也就是众生。自性若是平等,众生就是佛;自性若是邪险,佛也就是众生。你们心里如果陰险不正,就等于佛在众生中;如果一念平等正直,就等于众生成了佛。我们自己心中本来就有佛,这自性佛才是真佛。自己如果没有佛心,到何处去寻找真佛呢?你们自己的心性就是佛,再不要有所怀疑!心外并无一物可以建立,万法 都是从我们自心里变现出来的,所以经文里面说:‘心念一生则种种法随之而生,心念一灭则种种法随之而灭。’我现在留下一偈与你们告别,这首偈子叫作自性真佛偈。后代的人如果了解此偈的旨意,自然能够见到自己本心,自然能够成就佛道。”

这首偈是说:“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邪迷的时候,魔王住心房,正见的时候,真佛坐心堂。自性起邪见三毒同时生,那就是魔王住在心房。有了正见,三毒心自然去除,这时魔王就如实变成真佛。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就是出自一身。如果向自性中能自见三身,那就是成佛的菩提因。本是从化身而生 清净法性,清净法性常在化身中。清净法性使化身行于正道,将来报身圆满功德无穷。婬性本是由净性而生,除去婬欲就是净性身。性中各自远离五欲,见自清净本性刹那就是真佛。今生如能遇到顿教法门,忽然悟到自性,就是亲见世尊,如果想要修行寻求作佛,不知要向何处求真。如果能在心中自见其真,有真就是成佛的 因。不能见到自性而向外觅佛,起此心念总是大痴人。现在已经留下顿教法门,要救度世人必须先行自修。告诉你们及将来学道的人,不作这样的见解实在是太愚迷了。”

六祖说完此偈,告诉大众说:“你们要好好安住,我灭度以后,不可和世俗人一样地悲伤涕泣,接受人吊祭慰问时,若穿着孝服,就不是我的弟子,也不是如来 的正法。只要能识得自己本心,就能见自心本性原来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因为恐怕你们心里迷惑,不能领会我的意思,现在再次嘱咐你们,使你们能得见自性。我灭度以后,依我所说修行,就好像我在世时一样。如果违背我的教法,即使我在世间,对你们也是没有甚么益处。”

接着又说了一首偈语:“静止不动不修善,悠闲自在不造恶,断绝见闻心安静,心无拘束无所着。”

#荆楚理工学院[超话]##国风荆楚#

其实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多少烦恼,无非就是三个字:想多了。 -- 马伯庸 《古董局中局3:掠宝清单》

《菩提偈》
作者:唐代·惠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译文: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佛性就是一直清澈干净,哪里会有什么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妙的佛家思想?

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

赏析:
第一首偈,见于敦煌写本《坛经》。关于这首诗的来历,《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说“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禀为六代”。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门前写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弘忍知道后,“遂唤神秀上座于堂内”,说是“汝作此偈,见即未到”,“若觅无上菩提,即未可得”,因而要他“更作一偈”。而“秀上座去数日,作不得”。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据《坛经》所载,惠能本不识字,他先“请人一读”神秀的偈语,然后作此歌偈,“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着”。

在《坛经》第二十节,惠能指出:“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思量一切恶事,即行于恶;思量一切善事,使修于善行。”这是惠能“顿悟说”的基础。在他看来,“愚人”与“智人”,“善人”与“恶人”,他们和“佛”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从“迷”到“悟”,仅在一念之间。这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思想,不仅对我国佛教的演变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对于后来的中国哲学理论也有重大的影响。

第二首偈,也是惠能针对神秀的《无相偈》所作的。旨在说明“明镜”的清净,也即“自性”的清净,这是佛教徒坚信能到达理想境界人人所共有的主观条件。该偈亦见于敦煌写本《坛经》,但据郭朋《坛经校释》考证,这一首当属衍文。特别是前两句,虽调换了“身”、“心”二字的位置,实际也是重复神秀的话,不应视为惠能的思想。

第三首偈,见于《六祖法宝·坛经》,流传甚广,为《全唐诗外编》所补录。据郭朋《坛经校释》考证,这一首是由《菩提偈》第一首演化而成,关键在第三句,由惠昕本带头,契嵩本、宗宝本因之,把“佛性常清净”改成“本来无一物”。这是一种误解,早在宋代即有人提出非议。郭朋认为:“《坛经》的首窜者,不仅不了解‘佛性’论,而且也不了解‘性空’说。”其实,大乘佛教的所谓“空”、“无”,是就“妄心”、“妄境”而言;若就“真心”、“真境”而论,则决非“绝无”。在《坛经》第十五节,惠能有言:“有灯即有光,无灯即无光。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在《坛经》第二十四节,惠能又说:“虚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这些都足以证明惠能的思想体系,同“一切万法,自性本空”的理论完全不同。不过在这句话之前,惠能先说:“心量广大,犹如虚空。”他把一切归结于“心”,也即“自性”。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但无论如何,把“佛性常清净”和“本来无一物”等同起来,是不适当的。

第四首偈,见于《大正藏·坛经》,着重讲修行方法。《坛经》第三十五节,惠能引佛言:“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接着说:“心但无不净,西方去此不远;心起不净之心,念佛往生难到。” 《坛经》第三十六节说:“若见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无正心,暗行不见道。自若无佛心,向何处求佛!”《坛经》第五十二节说:“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向何处求佛!”《坛经》第五十三节又说:“若能心中自有真,有真即是成佛因;自不求真外觅佛,去觅总是大痴人。”反复申明向人的自我求真,自我求佛,这是惠能教导其弟子立地成佛的唯一途径。在他看来,求佛的人只图自悟,不假外示,心注一境,化难为易,自能达到目的。

在我看来,眼朝于前,不束于此;心向于上,不困于旁;行进于想,不缚于条。大道至简,放空自己,人生也不需要想太多,追一个心,走一条路,去做好一件事就够了,这或许很简单,也似乎很困难,其如何,看自己。

文:聂响
图:李慧琳

宋词巅峰之战,苏轼、柳永、晏殊各作一首《蝶恋花》,谁更胜一筹

古时的文人总是多情些,在他们的诗中,可以看见念念不忘的初恋,朝夕相处的青梅,还有温婉贤淑的妻子。他们将自己的多情写在诗中,仿佛这样就会有人永远记住他们的多情一般。

宋词发展迅速,渐渐地出现了很多流派的词人。于婉约派让人记忆幽深,婉约派的词风格大多数优美婉约,仿佛是在写情书一般,让人读起来细腻且感触颇深。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曾经为“前女友”作过一首《蝶恋花》,全词意境优美,相思感浓厚。晏殊也因此填词,发表了自己对“前女友”的看法。随着两人诗词的流传,苏轼也作了一首《蝶恋花》。三首《蝶恋花》同是千古名作,堪称宋词的巅峰对决,那么谁更甚一筹呢?

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
婉约派,看名字就读出来优雅的韵味,比起豪放派诗人,婉约派的诗人感情细腻。而代表人物柳永,就是一个感情细腻的人。柳永的人生没有像他诗词中所写的那样柔和,他的一生仕途不顺,渐渐地柳永不再心系朝堂,成为不少歌姬的闺中密友。

柳永的这首《蝶恋花》,写出了属于他自己的细腻。词的开篇,写出了一个登楼远望的相思忧愁的形象,当站在高楼远眺的时候,看见优美的风景,但是眼中却愁绪万千。词人利用凄凉的景物渲染出了心中的凄凉,以及全词悲伤的感情基调。

随之,下篇写了主人公为了消逝离愁,决意借酒消愁,喝酒的时候还发疯似了地大声唱歌。但是强颜欢笑的他,也没有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心中悲伤怎么都无法消除,于是接着是表达自愿为了伊人憔悴消瘦。

全词巧妙之处就是将异乡漂泊的离愁和不辞而别的意中人缠绵的思念融合在一起,让主人公的形象一下立体起来,让读词的人可以看出主人公坚毅的品格和对待意中人执着的态度,刻画出了一个对感情忠诚的男子形象。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柳永漂泊异乡,和意中人分开,联系不到意中人之后,他心中思念,却无法找到的离愁,因此在诗中柳永写出了即便是为了意中人身心憔悴,也不会觉得懊悔,这或许就是对感情忠贞的体现吧。

柳永的词读起来就让人回味无穷,词人善于将感情写得通俗易懂,看似平凡的情感却是每个人都无法离开的,因此他的词具有很强的共情能力,让人不免想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忠贞爱情。

晏殊:昨夜西风凋碧树
晏殊和柳永一样,都是婉约派的诗人,但是两人写的《蝶恋花》却不是一个情况。柳永是与意中人走散,客在他乡,心中思念,而晏殊是被女朋友甩了,这让晏殊十分痛苦。在这首词中,晏殊通过写景物烘托自己心中的悲戚。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在一阵愁惨的烟雾之中,兰花沾着露水如同在喝露水一般。

罗幕中透着秋日的的轻寒,一双燕子飞去了。写到这里,可以看出晏殊对于“女朋友”离开的不解,自己如同饮露的幽兰芳草,但是为什么你要和别人跑了呢?你真的很不理解我啊,心中渐渐泛起了丝丝的悲凉。于是又写到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地穿过窗户一直照到了天亮。

看着昨夜被凄冷的西风吹落的树叶,诗人一人登高,望尽天涯尽头的道路,如同两人的感情,走到了尽头。想在给自己的心上人写一封信,但是山高绵延,碧水无穷,而我却不知道这样的天地间,心上人的落脚地址,这封信又该寄往何处。

晏殊的这首词是典型的婉约派作品,最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词中写出了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虽然是一首婉约诗,但是很大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婉约诗。晏殊利用秋日的悲凉之景,塑造了一个诗中“失恋”男子的形象。晏殊这首词的出彩之处在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起到了承上的作用,同时包含了两人在一起的回忆片段。从“昨夜”到“独上”再到“望尽”,一如自己和心上人,回忆里只有悲凉。这三句虽然看不见离愁,但是感情细腻且悲伤,却也不颓靡。语言也洗尽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此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苏轼: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作为北宋的文学家,创作这首《蝶恋花·春景》时,却有和婉约派两人的不一样的思想风格,比起为伊消得人憔悴和想在给她写一封信那样的缠绵悱恻,苏轼更加喜欢洒脱的放手。从词的开头可以看出,苏轼写的是春日的景色,描绘出春日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日易逝的叹息。

同时将自己感情上不为人知的烦恼写在诗中,多情总被无情恼,或许天涯何处无芳草才是苏轼的思想境界吧。苏轼的这首词,写的是春日末的景色,即将逝去的春天景色,让人感到叹息,但是转念一想,天涯路远的,哪里会没有芳草呢,自己又何必在这里叹息呢?

词的下篇写的是路人偶然听到深墙之中少女的笑声,院墙内的少女荡着秋千,银铃般的的笑声让路人充满了无限的向往。渐渐的笑声浅了,路人越走越远,直到笑声消失,但是心中却还是思念着这位少女。于是诗人感慨,“无情总被多情恼”。

纵观全词,苏轼写了春天的景色,春天的行人,诗人在写这首词的时候,心中想的不是佳人,而是自己的处境。自己总是多情,却奈何君主不赏识,虽有一腔热血,最终却未能如愿,因此接佳人与行人自比。苏轼一生追求仕途顺畅,然而辗转一生最终也未能如愿。

在这首词中也是一样,诗人心中豁达,知道不赏识自己,却也没有放弃,于是写词来排解自己的忧愁。比起晏殊和柳永两人的怀人之作,苏轼的作品虽然写了行人与少女之间巧妙的情感变化,但是落脚点却不是爱情,而是心中的抱负。借这首诗表达自己的希望君主赏识,奈何多情总被无情伤,因此想到“天涯何处无芳草”。

结语:
柳永写词,是因为远在他乡漂泊,心中思念,因此写词怀人,表达的是对意中人的思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比起说失恋,不如说是“痴人”,说起来柳永也算是古今不曾多见的多情郎。

晏殊的词写的是心上人和别人跑了之后的伤心之情,晏殊是真失恋,心中悲苦万千,但是却又不埋怨心上人的做法,只是不理解她为何这样做,在词的最后,晏殊还想写信给自己的心上人,无奈却不知道寄去何处。

苏轼的这首词写的不是情爱,而是仕途。苏轼自比多情行人,君主如同深墙的无情的少女。苏轼从没放弃过实现自己的抱负,然而经历过一系列打击之后,总结出多情总被无情恼这样的道理,心中的愁是为未来而愁。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6.当了领导才明白,位置越高,责任越大;做员工可以偶尔摸鱼,不管怎么样都可以领到工资,可做领导的却不是这样。14.当了领导才明白,领导有很多好处,不仅奖金系数不
  • 基西利亚:赤色彗星也落到地上了吗,手办宅吗……哈哈,真好笑呢,所以突然吉翁号……fufu、kukuku……夏:啊啊、手的颤抖停不下来,太羞耻了!)罗:果然……夏
  •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打call][打call][打call] #给王源的回信##王源[超话]#To:王源亲爱的小源 这一年对我来说很特别微博之夜让我又爱上了小学时候喜欢的你 慢
  • 这样的发现,会让我们心里有些莫名的惊慌和悲哀,想一想自己在这漫长的一生中,曾有过那么多的美好愿望,但在最终,却一件都没能做好。 他们的婚姻状况着实让人爱慕,当
  • ” 在那个繁华喧嚣的香港街头,黎姿的故事像一部电影一样展开,但这一次,她不再是那个无敌的女主角,而是一个需要帮助的普通人。我们经常可以在何超莲的评论中看到许多人
  • 05人,其实不需要太多的东西,只要健康的活着,真诚的爱着,也不失为一种富有。”蹉跎的岁月中,不羡慕谁,不嘲笑谁,也不依赖谁;认清了生活的本质,却依然热爱生活;看
  • #韩娱跳蚤市场[超话]# 全新欧舒丹润唇膏,乳木果栗子系列,没有外盒,换价45r,走平台。kpop女团相关裸专小热小卡都可以414,毛和兔优先,裸专优先于小卡
  • 明年可能会在逐步补完原作之后转战建设主线日常,也有可能会捡起一些sl的pa或者等新手游出解锁更多脑洞…新的一年希望能继续建设跟他一直走下去刘恕:令人尊重的《防治
  • [微风][鲜花]#我为中国来点赞[超话]##我为中国来点赞# 看#电视剧三大队# 看出了眼泪,作为一个几十年职业特点深刻生命之中的老警棍,从开始看就充满着各种不
  • 于十三为初月而爱,以命换命,于十三不亏,毕竟,一个人一辈子,能有几次真爱摆在眼前呢!等到回头发觉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于十三知道自己并非是一个好良人,所以
  • p1 临走前阿姨终于营业了p2 给妹妹实现我的承诺p3 在长沙爸爸妈妈还有琴给我送行啦p4 飞机上人好少 一路躺着过来的p5 圣诞节家里当然还有圣诞树啦 还有落
  • 咖啡的苦与甜,完全在于喝的人趁年轻,多和有趣的人一起玩耍嗨,我觉得你挺有气质的,可以和你认识一下吗?很开心你通过了我的好友请求,谢谢是谁?愿你被这世界,温柔以待
  • #台州[超话]#年轻人备孕之前要戒烟,戒酒,多锻炼,特别是晚上不要熬夜,这样才能保证身体健康,保证小蝌蚪质量,这些医学常识是小本本里都有写着的,但是一些人依然是
  • @杨紫 #和杨紫点亮微博之夜#我该怎么形容她呢 她很感性 很悲观 很敏感 泪点低 笑点也低 她外表大大咧咧 内心却总是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难过很久 陷入无限的精神
  • 新生代农民工搬砖日记同事跟我吐槽领导完全不了解业务,群里就某问题问了些特别基础的操作步骤我回复她:要不说这公司要倒闭呢!同事说就在刚刚,领导又把团队在公司的人叫
  • 10,归脾丸(气血不足):心悸心慌、失眠健忘、梦多、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舌淡苔白等适宜人群: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思虑过度之人我是中医胡晓峰,从事脾胃工作40多年
  • ”⚛️“在折叠着神秘的褶皱里,我看到一个未来在那里,一百亿种不同的信仰解体成为一个。平~野~紫~耀他们元旦发新歌,我看看是什么风格歌曲,现在开始公司所有艺人都要
  • #皮肤管理##夜间护肤##护肤分享#以下是关于“夜间皮肤护理”和"嘴唇周围颜色暗沉"的问题解答:一些同学们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为何我嘴唇周围的
  • 但今天丝毫没有坏情绪,内心平和又安定,最近发生的事情太多,我也只允许自己难过了一个晚上,这一年来,我肉眼可见自己成长了许多,不是外在的物质上的,而是全然接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