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人行善,首先要明辨究竟什么是善?#道教#

人心不古,其不但不趋善,反更推崇害人利己的事情。圣人之教不得延续,文明之命脉也必将受到压制。基于此,以倡导人们从善抑恶为母题的劝善书才需流传于世,希望世人读后可以真正迷途觉醒。

大道初始,阴阳首判,人世间的善恶本是相互依存。先圣老子曾经给我们描述过一个有道之世界,但随着“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紧接着以是非、荣辱为典型代表的贪念和欲望开始侵占人们的思想。

一旦缺失了道与德的约束,人类社会不复三代之清明,整个社会状况开始急转直下,以致于社会难以清明,人心不再澄静。

劝善书:倡导人们从善抑恶

劝善,顾名思义是要教人行善,首先要明辨究竟什么是善。以《关圣帝君觉世宝训》为例,文中共提到了38善、46恶事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参考对照。经中曰:“凡人心即神,神即心,无愧心,无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心是善之源、恶之根,人们为善为恶都源于一个心字。不论有没有行善恶之事,但凡起心动念便已经有了善根和恶苗。

道教早期的劝善书《赤松子中诫经》的序言中曾记录了一则故事,说的是当初宋国大夫薛瑷曾有十子,其中六人瘸跛,一人狱死,三人盲聋生疮毒。有一人名曰子皋与薛瑷相熟,见其家境如此,便问薛瑷,究竟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才招致了今日的罪状。薛瑷痛心疾首,如实回答说,自己贵为一国宰相,在位之时不曾为国家举荐贤才,这是不尽责;路上见人遗失财物自己却心中暗喜,这是不为德。人生天地之间,唯德是立身之本,唯善是处事之道,薛瑷在这两点上都没有尽到为人的根本,所以才招致如此人祸。

子皋闻言不禁大惊,对薛瑷说,按照天道之法,他这样的作为必定是要背诛灭全族的,甚至还要殃及子孙。但“天虽高而察其下”,只要懂得“改往修来,转败为成,不患晚矣”。于是子皋把自己当初所得一卷劝人行善之书传给薛瑷,叮嘱其日日行之。薛瑷跪捧而受。

数年后,子皋又见薛瑷,发现他的几个儿子的病全好了。子皋惊问缘由,薛瑷回答说,并未曾请过医生看病,只因日日按照善书上的训诫行事,见人危难便与之方便,奉行如同己处,没想竟得此大果报。子皋叹曰:“天之报善也,过于响应声、影应形。”并大呼两遍“速哉”。

经文所记载的事例恰恰说明了“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的圣言。为善,必有善果;为恶,必有恶报。倘若能放下昔日之恶而从今行善,更是无上功德。

《无上玉皇心印妙经》中又言:“诵持万遍,妙理自明。”劝善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人要明辨善恶,更要让每一个人能亲身去行善事,要把经文上的文字变成生活中具体的事,把涤恶扬善之心用行动表达出来,最终才能达到圣人对世人的期许。

日常生活中怎么做?

那么,凡是有心悔过向善之人,以及愿意恭敬诵持之徒,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呢?

▌诵经礼忏

首要一点,欲有修持,先要诵经礼忏,以明圣人之意。以圣人的言行教训为指路明灯,才可以使人生之舟稳渡迷津

诵经必当虔诚,不可起怀疑诽谤之心。以清净身心读诵经文,不但是在求得神灵护佑,更是通过此方式来涤除自己心中的恶念。时时以经文之中的善意做导引,才更可以明辨自我之迷津。凡是向善之人,必定先要对自己的恶进行忏悔。对外,需要静室明堂;对内,则要内观清净。这是道教自古以来便有的传统。陆修静先师便曾要求道民家中设立靖室、清静别居,不与杂物混淆,只用作礼拜神明或因病因事做忏悔。

道教修行本讲求清净,早晚功课经的第一篇经文便是《清静经》。内心清静,是却恶为善的第一法则。要达到内心清静的途径有很多,除了以静坐内参等修行方式外,最便易行持的方式是诵经礼忏。欲求善果之人,平时可多读诵如《觉世宝训》、《赤松子中诫经》、《太上感应篇》等具有导引作用的善书真经,亦可《清静经》、《救苦经》、《三官经》等太上经典作为修持法门。凡是经文密语,悟一字便可得一字之功,尚需日日持诵,寒暑不殆,时缘即到必证其妙果。

▌行持

其二,读诵之后,行持才是把善心转化为善事的最直接方式。把为善之念行持于日常生活,才是圣人教训的本意。

圣人有垂训,世人依所行。把圣人书于经书自上的训诫依条奉行于日常生活之中,先莫起求功求德之念。为善应出于每个人的本心,而不是以行善的方式为自己求得福禄果报。如果以这样的心念去行善,从源头上便已经是错了。如果水在源头已经被污染,下游的江河也必定不会清澈如许。

圣人朱熹曾作诗曰:“问君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善应该是出于自我的随手功德,是不掺杂任何个人情感和私利的,是属于率真而为的。经云:日行一善,三年得其果。每日按照圣人训诫去做事,不苛求,也不强求,善缘到时自然有天曹记录功德果报。

又有人说,虽然圣人教训鲜明,自己也有心为善,无奈总是被俗事缠身,或者在善恶之辨上会产生迷惘。如有此疑问,不妨用“功过格”来作为自己日行善恶的记录。每日记录自己所行善恶之事,然后再三省己身,由此才能得以日日精进,不负祖师宏愿。

据传,“功过格”乃许真君为了解除信徒苦难,托梦传万寿宫又玄子这一纪录善恶之行的方式,并由此传世。仙经《太微仙君功过格》中详细记载了功过格的作用和使用方式,其要求人们把《功过格》放置在床头,每天睡前记录自己当天积功累行的过程,并且一定要保持记录的真实有效。凡是对功德进行夸大、对罪恶进行隐瞒的行为不但不会获得上天的福报,还会因为这种行为而获得罪过。经中倡导人们要有“旦夕朝礼,为国为众焚修”、“为国为民,或尊亲先亡,或无主孤魂,诵大经”等弘扬大善的行为,一人为善,便要利益十类众生。足可见行善本身便是一件大功德事。

又有人自我约束的能力欠缺,此时更彰显出道德、风俗甚至于法律的重要性。人能为善,不仅可以证得自己功德,更可以福荫子孙后代和亲戚朋友。若是为恶,在自我遭殃的同时,还会祸及旁人。由此来讲,劝善的意义已经超脱了单纯监督万民成为一个好人、善人的概念,而是以道德来约束民众,反之又以民众的言行为他人和后人树立起更高的道德标杆。

在人生历程中,后来者总是需要前人的榜样力量做指引的。正如生前以自己的亲身行为验证着忠孝节义的关圣帝君已成为世人效法的楷模一般,每个人在自我为善的同时,其实更能够激励亲朋子孙,让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能有成为善之榜样。当世人都知善、行善,于自己可得内心澄净,于社会可得政治清明。人人如此,便可证得道祖所谓无为而治的大道之景。这岂不才是民心所归?

为什么要读书?

1、

如果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你就必须知道,你已经堕落了。不是说书本本身特了不起,而是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于这个现世和现实,你还有追求,还在奋斗,你还有不满,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另一种生活方式。

——陈平原

2、

读书到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

—— 梁文道

3、

读书越少越容易对环境不满,读书越多越容易对自己不满。

读书少,看问题往往失于主观简单,归咎外因,牢骚抱怨。书读多了,人变得谦逊、沉着、明晰,更知道自己的短处在哪里,视野提升,心胸开阔,拨云见日,迷途知返。

抱怨什么,不如读书。

—— 詹伯侯

4、

你迷茫的原因在于读书太少而想的太多。

—— 杨绛

5、

学识永远属于你,无人可以抢走骗去,请努力读书。

——亦舒

6、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曾国藩

7、

不管工作多么繁忙、生活多么艰辛,读书和听音乐对我来说始终是极大的喜悦。唯独这份喜悦任谁都夺不走。

——村上春树

8、

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

——乔治·马丁

9、

读书的好处在于:他总能发现原来他的感受早已被世上某个人明白地说清楚了。他终于明白,他并不是一个独特的他,他只是他们中模糊的某个。

——梁冬

10、

读书,其中一个益处,是能填补个人人生阅历的苍白。别人多少年才走完的路,几十天、几天甚至几小时,如同电影镜头为你回放。那些原本要历经沧桑才能体会的心情,现在却有幸在岁月还未耗逝的时候就一窥究竟。

—— 尼克·霍恩比

11、

喜欢读书,就相当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莫泊桑

12、

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

——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13、

怎样度过人生的低潮期?安静等待;好好睡觉;锻炼身体,无论何时好的体魄都用得着;和知心的朋友谈天,基本上不发牢骚,回忆快乐的时光;多读书,看一些传记,增长知识,顺带还可瞧瞧别人倒霉的时候是怎么挺过去的;趁机做家务,把平时忙碌顾不上的活儿都干完。

—— 毕淑敏

14、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培根

15、

读书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更好的沟通。

16、

关于“读书”,梁晓声的这句话说得真好: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

17、

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提问:
“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那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有一个回答非常贴切绝妙:
“当我还是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读书对人的改变也是如此。”

18、

——“为什么要多读书?”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19、

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培根

20、

当才华撑不起野心的时候,唯有安静读书

21、

我们读书越多,就越发现我们是无知的。

—— 雪莱

22、

健身和读书,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升值方式;而懒,是你通往牛逼的路上最大的敌人。

23、

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我们排除做学问很实际的目的,读书就是我在吸取营养,把自己丰富起来。我自己感觉,读书最愉快的是什么时候,是你突然发现“我也有这个思想”。最快乐的时候是把你本来已经有的,你却不知道的东西唤醒了。 ——周国平

24、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三毛

25、

读书,是为了离开你讨厌的圈子。

26、

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和发财,而是成为一个有温暖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温暖心情的话##吴军宽情感心语#

#老人捐房为留守儿童建书屋教室#遇见一本好书,打开一个世界。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很多东西,眼睛看不到,读书可以;脚步不能丈量,读书可以;身体无法抵达,读书也可以。“书籍是最有耐心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
读书的目的,不在于能够取得多大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拖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让你拥有对抗生活种种困难的勇气,走向更好的人生。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也可解惑。 https://t.cn/RJhTtpf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个差不多就是《被讨厌的勇气》讲的事情,你所有的痛苦都不是别人带给你的,而是你自己带给自己的——光是知道这一点,就能减少很多内耗了。【痛苦烦恼,迷茫纠结,磨砺心
  • 在刚刚过去的22-23赛季,依靠其进攻的全面性布罗格登成功斩获最佳第六人。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7日07时41分37秒天文 超话#研发灵感笔记##微生态
  • 心中有爱,眼内有光,所见之处皆是美好.烟火流年,平淡随缘,口中有德,目中有人,心中有爱,行中有善,你就有了通向幸福的钥匙。不要昧着良心做事,你做的所有事情老天都
  • 贺卡是上半年我们一起在淄博逛街的时候我早早给自己挑好的,真的超可爱,她画的也很用心,原谅她全家的袋子了~~~tagi给我的印象一直是“德不配位”漂亮但舍不得买,
  • 忘记哪里拿的表原图了 这个表格总结了我整个2023回顾了一下今年真的是奇迹的一年之前做了9年淡淡的老地粉 会关注剋泡听很多女团的歌从来没有想到会再去看别的男豆2
  • 如果你能什么也不做,每天十分钟,只是坐着并且看着你的心,持续一年,将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并非会有第三眼,谁在乎第三眼?虽然有时候会提醒自己要稳住,可内心那种对成功
  •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 (重生八零:被九个女儿团宠了)唐建成刘芳芳(在线无弹窗收藏就看)小说全文阅读唐建成[费解][月亮]bP@-JH5R [给力]书名:《重生八零:被九个女儿团宠了
  • 在此为了帮助各位小伙伴顺利过关,文文归纳总结了复试前常见9大误区,希望能给陷入误区的小伙伴“泼一盆凉水2023年1月 疫情结束 三年多后第一次出境 恩宝在曼谷上
  • 我起身,不免有些好笑,“姜宁宁,你不知道这种地方四处都有监控吗? 我起身,不免有些好笑,“桑枳,你不知道这种地方四处都有监控吗?
  • - 我以為我來到台灣就可以短暫地擺脫宿命,擺脫那個一直囚禁我的門框,可以自由地探索世界、美好、大海,慢慢地走路和讀書。#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 只有心
  • 周董有一首歌我不记得什么名字了跟这句歌词好像异曲同工之妙室友收到朋友送的黄丽我突然想起来上次送的多肉也是黄丽我还记得它有很浪漫的花语『宫灯遗落尘世 等你带她回家
  • 不要做个冷漠的小气鬼,也不要口是心非嘴硬,要多见面牵手和拥抱,要说想你了,要学会向亲近的人释放一些柔软的部分。我们都应该去交会让自己开心的朋友,去爱不会让你流泪
  • (天啊这么多截图[允悲][允悲][允悲])#张钰琪[超话]# [doge]#我懂明妹内心戏# [好喜欢]#明日之子# 《Don't break my heart
  • 11.喜官而无官或官坐食伤,官弱者无决断能力,拿不定主意和易手足无措,心肠在不应该软的时候都透出天干者,在年纪大已无母亲的时段,更可当做兄弟星,印生比劫也。
  • #檀健次[超话]#tla #超话星愿池#抱最大希望,尽最大努力,做最坏打算,持最好心态。试着去找到生活中的所有美好吧,因为只有那样,才是真正的幸福啊!
  • 青春文艺片成功的标尺,大概就是真的能让已经告别少年时代太久的人再次回味起那种滋味。最开始是青涩的暗恋,后面的剧情让人意外又在清理之中,正如剧尾那句:每一段暗恋都
  • 《二十四史》中的50则经典名句,字字珠玑,值得分享收藏 1、 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史记》 2、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记》
  • 6月18日,刘刚吃了一斤李子后,连续解了3次黑便,值班医生查看大便情况后,考虑消化道出血,立即禁食水,并给予生长抑素、抑酸等治疗,但刘刚的血红蛋白一直呈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