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强写了点发出去了。水军,雷萌,朱继东都有提到[抱一抱]

1、 针对“互联网个人用户的账号名称信息应当充分体现个人特征 ”这一点
这里的“账号名称信息”具体指向不明确。如指包含认证信息在内的用于标识用户账号的信息,则实名认证信息完全可以充分体现个人特征。如指专业背景,当有专业背景认证时,该认证信息完全可以充分体现个人特征。
2015年正式实施的《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已经体现了“前台匿名、后台实名”的规则,此次意见征求稿增加这一条——
个人认为,目的可能在于,在目前传媒化生存的当下,对社交媒体平台上互联网个人用户的账号名称进行约束,以捕捉到ID背后具有充分个人特征的人物,让互联网用户充分自觉个体责任,从而形成更好的互联网社交氛围和传播氛围。其背景可能在于欲通过去匿名化/网络实名制的进一步强化,实现线下行为和线上行为的“言行一致”,达到改善目前粉圈乱象等不良社交氛围,以及炒作热点等不良传播氛围的目的。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这里的“账号名称信息”指的是在社交媒体平台已经实现全体实名认证后,个人的ID(头像、个性签名类同),仍需要充分体现个人特征——比如目前的微博,实名认证的橙V用户的昵称被规定为“需体现个人的真实身份、职业信息”——则首先存在以下的现实管理问题: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我们很多时候,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更是一个传播者和受众。ID体现的也不仅仅是个人特征,还体现了我们想要去传播的内容。而当传播的群体庞大时,这些ID体现的往往是社交(媒体)平台上某个群体的特征。此外,也有人会用完全无意义字母拼凑而成的ID。
其次,趋向现实的个人特征ID之外,还存在着完全以虚拟符号建构出来的ID,这类虚拟身份可能已经在虚拟的网络社会实现一定的自我认同并参与了相关的符号消费。
而由于信息记录的便利,一些发言被记录为文字,在网络上传播,却没有对应的网络遗忘机制,也使得人们趋向于匿名表达。在没有健全的遗忘机制(被遗忘权)的情况下去匿名化,一些发生在名人身上因一时口嗨而社死的事情将有可能发生在普通人身上,令人忧虑。
最近,针对粉圈,各社交平台动作频频,加之粉圈的网络谩骂、话语暴力频发,媒体也很难以中立客观的态度进行报道。在对去匿名化的忧虑之外,个人也担心一些粉圈和舆论场上的问题被完全归结于网络的匿名性,并忽视掉诸如虚拟ID的利用背后所体现的创造性。作为剧粉,在接触粉圈且了解一些政策的情况下,希望在此,就信息管理规定的问题,进行相关反馈。

1.1虚拟性和ID背后的创作力
在观剧沉浸感下降,不断由弹幕、花絮、戏外八卦等等增加观剧体验的当下,另一方面,普通人将目光对准了镜头之外的一些爱恨情仇,开启了沉浸式追剧体验。比如,错换人生二十年等新闻中主角的粉丝,还有淘宝直播间主播们的粉丝,他们对这些当事人的关注和讨论可能早已超出事实的范畴。
围绕这种虚拟的人际关系进行的情感交流,可能比现实生活中的情感更浓烈,甚至到激烈的程度。丰沛的情感既激发了创作者的活力,也带来了争吵的隐忧。
在虚拟的人际关系中,网民自身的虚拟形象也被不断建构,并参与到创作中,消费中,和线下的活动中。
图1:由追星粉丝的ID代替粉丝本人与明星荧幕形象合影

图2:创作者承诺将粉丝ID加入作品作为奖励

图3:一些粉丝根据自己的虚拟形象(海蜇)创作的手工作品

此外,一些购物直播间也会用念ID的方式鼓励参与者。

1.2匿名性和ID
网络上虚拟的人际关系使得部分人倾向于选择匿名。不过,传媒化生存的今天,我们可能需要严格区分开虚拟和现实,娱乐和严肃。尤其是娱乐新闻和严肃新闻。而这可能给匿名的管理带来挑战。
现在,不论是新闻app、音乐app、还是社交app里,随处都设置了评论区。这种评论区泛滥所导致的社会化传播下的超交际,带来的无他者、自我中心主义、表达的情绪化,借助匿名的便利,给传媒环境蒙上阴影。
有网友提出建议:“可以在每条发布的内容下勾选实名发布或者匿名发布,凡是匿名发布者,相关部门一律不作参考,并随时可删,情节严重者,追究法律责任”。微博管理平台拟增加炸评论功能,让用户自己捂住自己的眼睛不看评论。而有的国家则规定各大新闻机构和报社不在其网络新闻中开设“评论栏”,一般网民只有到专门的BBS和网络论坛中才能随意发表匿名评论。
在以前,匿名评论被鼓励,如曾有某法学院副院长批评(2012年):《人民日报》可用“本报评论员”发稿,网民不准匿名发帖,谁在法律之外?而今天,处境似乎反过来了。
评论区的匿名评论不仅能影响网友对新闻的理解;甚至裹挟到媒体(比如某知名报社记者,在基本事实弄错的情况下批评某男星立读书人设时,就说引用的是网友的声音,因为所有的网友都很愤慨)。而与之相反地,社交平台上媒体账号里,评论员的观点几乎等同于该账号的观点,不存在匿名了;一旦评论员的观点出现偏颇,甚至也能被网友挖坟定罪。
如何让网友及媒体,在评论区及匿名评论存在的情况下,保持客观理性的声音?整个环境受舆论裹挟时,客观理性的声音容易被压制(参考斩鞍因一句话被炸号 炸号:微博账号无法继续使用)。个人认为,还是需要媒体方面的匿名评论员。
图4 水军

1.3信息碎片化和ID
以上说了虚拟ID背后的创造力,以及媒体的匿名评论员。如何发挥这些ID的作用,可能需要更多人的努力。以下将针对舆论反转和ID的方面进行反馈。
上面说到斩鞍被炸号一事。这种舆论一边倒的情况,可能是因为媒体为了争夺话语权,却也要注意可能会导致沉默螺旋下的网络暴力。尤其是明星粉丝群体,因为粉丝的行为关系到明星的形象和声誉,他们无法免除对群体压力的恐惧,从而使得沉默螺旋现象更加突出。
就比如8月,某记者跟随舆论批评某明星立读书人设。到了10月,该明星的粉丝才去致电,问为何书中没有出现的景物,她却信誓旦旦存在,并以此来批评该明星不读书以及明知故犯。
一方面,是由于围绕这种虚拟的人际关系进行的情感交流,可能比现实生活中的情感更浓烈持久;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沉默螺旋下的网络暴力,当初的声音一直被压抑。
有人将新闻不断出现反转归结于网民过于情绪化,不能接受客观理性的观点,或者信息的碎片化,导致新闻的首要目标是对网民注意力的争夺,而非对事实真相的坚持。而不论哪种观点,都将新闻的反转视为批判的对象,希望尽可能降低新闻出现反转的几率,从而维护媒体的公信力。
而个人认为,不论是评论区泛滥所导致的社会化传播下的超交际,带来的无他者、自我中心主义、表达的情绪化,还是信息的碎片化,可能都导致新闻出现反转不可避免。此时需要做的,则是借着这个机会,对新闻媒体进行整理肃清。
针对“(三)假冒、仿冒、捏造新闻媒体的名称、表示,或擅自使用新闻、报道、报刊等具有新闻属性信息的”这一点
目前很多视频账号,如**点评,**快评,主体是电视台的工作者,对于网络新闻几乎每天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的意见到底是代表个人,还是代表电视台?还有比如认为蛋炒饭是严肃的意识形态要闻对江苏联通进行猛烈批判的朱继东,他的个人简介是社科院的常务理事、法学博士,但是他又说微博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新华社、社科院。
希望对于这类账号,参与进新闻的讨论也做出限制。
还有很多历史博主,不注重历史带来的思考和教训,而一味追求流量。即便新闻的反转往往伴随着压力,也希望他们对历史负责。

【#衡水野生动物园发布幼猴抽烟视频引争议# ,别以虐待动物博流量!】

衡水野生动物园发布幼猴抽烟视频引争议#衡水野生动物园让幼猴抽烟#

现在很多人有空的时候都喜欢刷短视频,有时也能刷到一些以小动物为主角的视频,不管是卖萌的小猫小狗,还是会说话的鹦鹉八哥,由于小动物可爱好玩,经常能做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儿,所以在短视频平台上,这类视频特别容易火,播放量和点赞数经常都是在几十万起步。

好玩儿是好玩儿,但有些和动物相关的视频却让人看了不太舒服。最近,有段视频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议,11月4号,一位科普博主发微博称,河北衡水野生动物园涉嫌虐待幼猴,原因是这家动物园竟然在某短视频平台官方认证的账号上发布了一段幼猴抽烟的视频。

视频中,一只穿着衣服的幼猴叼着一根香烟,烟头处是点燃的,还有浓烟不断的向外冒出,也就是说,这只幼猴是真的在抽烟,一边抽,还一边眨眼睛。视频拍摄者将幼猴嘴中的烟头拿走后,幼猴还用前爪多次揉眼睛。

众所周知,吸烟有害健康,而动物园却让如此幼小的猴子吸烟,虽然目前还不清楚吸烟对幼猴会有什么具体的影响,但可以肯定的是,幼猴抽烟对健康会造成伤害。

据新京报报道,在短视频平台上,这家动物园的账号中不仅有幼猴吸烟的视频,还有多段幼猴喝饮品、吃冰棍的视频,视频中还附有同款饮品的购物链接。那么问题来了,动物园为什么要发布这些视频呢?

说实话,除了博眼球和为商家带货之外,我真的想不出还有什么其他原因了。可万万没有想到,幼猴抽烟的视频被曝光之后,园方居然向媒体回应说:这是一条摆拍的公益段子,是为了宣传吸烟有害健康。

面对这番回应,网友们却并不买账,有网友就说了:“这明显是在狡辩!按照这位园长的逻辑,动物园发布幼猴抽烟视频不但没有错,还是一种善举,是让猴子来充当禁烟大使,那是不是该给这家动物园发面锦旗啊?”

涉事动物园曾频发涉嫌虐待动物视频

动物园的做法到底是不是为了公益,相信大伙儿心里都有答案了。除了让猴子抽烟、喝饮品容易引发健康问题以外,这家动物园在网上发布的其他一些视频也让人看了很揪心:比如趁猴子爬绳子的时候,饲养员迅速甩绳子,吓得猴子直叫;还有让幼虎和幼猴待在一起互相撕咬打闹的视频,虽然看起来小老虎似乎没有什么杀伤力,但您想想,如果从猴子的视角来看,和老虎一起玩,你说它真的一点儿都不害怕吗?

还有很多类似的视频,我们也不希望大家再去网上搜了,因为搜的人越多,他们赚到的流量也就越多,他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据报道,在那位科普作家向短视频平台举报此事之后,平台已经对该动物园的账号做出了封禁7天的处罚,并且表示,将打击利用动物博取眼球的猎奇行为。

针对让幼猴抽烟这件事儿,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也已经展开调查,如果情况属实,证据充分,他们将会对涉事动物园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另外,衡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野保科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关于利用野生动物展演,国家有规定,不允许虐待野生动物,不能随意给野生动物喂食、投食。该动物园具有展演需要的行政许可,目前已经通知动物园,严禁虐待动物。

靠折腾动物吸引眼球的动物园不止一家

其实,不光是这家动物园,近些年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野生动物园还是普通动物园,都出现过不少类似问题,比如,有饲养员做直播给猴子化妆的;有让老虎表演跳火圈的;还有动物园出现“活驴喂虎”的血腥场面吸引游客眼球的,让人不敢直视。

而因为动物表演引发的悲剧也不在少数,举个例子,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2019年4月,在泰国普吉岛的一家动物园内,一头小象在表演后折断了后腿,之后它拒绝进食,三天后死亡。事发后,涉事动物园园长承认,小象死亡前曾遭虐待,健康状况也没引起饲养员的重视。

类似这样的事还有很多,这里就不给大家一一列举了。在我看来,如果一家动物园不能善待动物,而为了赚钱千方百计地折腾动物,那这样的动物园显然不是动物的“家园”,而是动物的监狱甚至是地狱。

善待动物,才是动物园的长久经营之道!

当然了,大多数动物园还都是善待动物的。其实,一家动物园到底对动物好不好,从很多小事儿当中就能看出来。就拿咱们北京动物园来说吧,大家应该都还记得,今年初,北京曾有过一次极寒天气,最低气温只有零下十几摄氏度。当时,面对大风降温,北京动物园为怕寒的动物们准备了暖气、浴霸、加热石、加热棒等多种防寒保暖设施,并从饮食的角度增加营养,提升它们抵御严寒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饲养员还专门为两只年幼的小陆龟穿上了“毛衣”,黄绿相间的“毛衣”很贴身,让前来参观的游客忍俊不禁。

希望所有动物园的管理方都能意识到,只有真正善待动物的动物园才能经营得长久。要想提升动物园的关注度和游客量,靠的是丰富的野生动物种类、有意义的动物展演、完善的游览服务以及合理的门票价格。如果想通过歪门邪道博流量、吸引游客,以此来赚快钱,必然是打错了算盘!

$26437$今天又是开心的一天。收到了诺为小圆棒
包装也是很精美的,喜欢
这款蓬松器尺寸小,更容易掌控,而且还是双面波浪面积,蓬松效果就会更明显,而且很自然
再也不担心头发塌塌的,每一天都是蓬松的一天

加热速度也是超快的呢

一共有三个档位,可以随意切换
精油涂层,不伤发,更护发

推荐指数:五颗星

姐妹们冲啊,让你的头发膨胀起来吧!!! https://t.cn/RyhHqFl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美国彩民中37亿
  • 热点 | 伊朗前总统内贾德因“煽动骚乱”被捕?真相不明……
  • 杜鹃花刷爆朋友圈这是什么梗?网友惊叹朽木逢春的神奇美感
  • 刘亦菲深夜发文 网友:脑补一场大型狗血剧
  • 小伙相亲因鞋被拒!你怎么看?
  • 【新闻】天宫一号重返地球 离轨重返大气层烧毁
  • 主播职业报告发布 带你认识真实的主播!
  • 人人网遭监管约谈,传统互联网公司能否借区块链弯道超车?
  • 美国彩民中37亿元大奖 中奖几率为2.9亿分之一
  • 这下闹大了!被指煽动骚乱 伊朗前总统被捕
  • 劳斯莱斯被弃街头成破铁,可惜啊!
  • “起死回生”的杜鹃花刷爆朋友圈,真辣么神奇?
  • 震撼,刚刚特朗普大厦着火了...
  • 小伙相亲因鞋被拒 阿里:心疼我司程序猿!
  • 天宫一号离轨重返地球,会“击中”我们吗?
  • 主播职业报告发布 关于主播的真相都在这了!
  • 人人网遭监管约谈 转型再次失败
  • 黄奕前夫喊话马苏:如果不想被封杀 自觉出来道歉
  • 安徽破获特大考试作弊案:橡皮擦内嵌电子设备
  • 极寒天气又袭美东,冻死8人,明天将下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