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想动漫社的出路在哪里。

或者说,动漫社应该是怎样的,缺少什么,怎样才是合适的运营模式。管理者又要有怎样的思维,需要思考什么;哪些是明面上的,而哪些是互相心知肚明的。

不过后来我发现了,我教不了别人,我也没法要求别人。这种思考和管理的能力不是社团培养出来的,而是属于自己本身的,或者退一步说,本质上它是因为热爱产生的。

因为爱才是动力的源泉,也是最大的能力。

我有喜欢的东西,但我可能不得不承认,在我走后没有第二个白虎了。就像曾经14年的辉煌后再次断层一样,像0307年那样。它传不下来,它靠的是一群自发的人。

昨天社团开会。姑且不说通知本身都发得很敷衍和欠缺思考。会上我从各个方面分析了为什么要收社费,从促进参与活动、从归属感、从公平性、从社费对于社团的必要性。

结果末了新社长给我来了一句,“你不还是在管我?”,又来一句,“团委查得严,你担全责我就敢收”。
挺无语的,我且不论这个查得严是哪来的。难道去年首次尝试不是我全责?去年新政策和全新的疫情情况,难道不是我先面对?我去年是到处问过,从社联各个地方都打听了,你又做了什么呢?

我懒得反驳。但我更难过的是前一句话本身。动漫社本身就应当是一群爱好者共同讨论相关话题的地方,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社团的发展。我们是平等的。就像辩论赛中不存在吵架,大家看似激烈,实际上都在认真思考问题,这才是真正热爱辩论赛的人。但现实是不是什么人都理解,也不是什么人都真心喜欢,所以就会出现“你们不要再吵了”。只有真正喜欢的人才会知道,这完全是正常的。

当然这也是次要话题了,重要的是思考的广度和欠缺,以及更加底层的思维模式与出发点,这是最致命的。在别的社团思考如何更有秩序的管理、老新人的传承、活动举办和如何发展社团的时候,我们的思考还停留在“老师会不会发现”。这就已经不是一个等级了。就像别人拍片在思考如何通过布景、后期去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东西,有的人却还停留在哪个妆娘只要50、哪个摄影师只要100。两者最后出来的结果,并不止是因为技术上就甩开了一截,而是从思考的出发点本身就已经产生了差距。

我没法教别人“思考哪些方面”,我只能在想到问题的时候提出来。能思考到多少,是需要自己先尽可能铺广,然后再集思广益的。也就是头脑风暴。独自一人下判断并不是我的能力。真正的能力应当是,决策的雏形提出时本身就已经经过了大量的思考。

无论是全新的突发情况,还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真正能处理的都是自己的思考与探究。而这种能力往往源自于热爱本身。

但只从一个通知就能看出来思考程度的欠缺。
还有通知的经常性不转述。

这都不算啥,因为具体的做事能力是慢慢培养的。但末了还要补一句“你在教我做事”,就很令人寒心。



归根到底,其实问题根本上还是出自爱与发电,这是最底层影响思维和思考方向的东西。我终于意识到了,要传承的根本不是什么能力,也不是什么做活动的经验。这些都可以慢慢学。

而没办法学、也没办法速成、却又是最影响动漫社团整体氛围的。是发电的精神。



有一件事情我们以前是没有注重过的,前人也不注重。也就是百团招新时与宣讲,和新人的“初次沟通”。这个时候其实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后续的活动参与。在这里就要传达我们的理念。
(因为我以前是直接奔着动漫社就去了,但是后来参与管理才慢慢认识到社团各种各样的人都有,而且不能放弃。)
我们是有共同的理念的。哪怕它没有实现,它也是我们要追求的东西。
我当然知道事实上不是所有人都是发电人,我比绝大多数人都更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一事实。而且发电人目前的比例还是偏少的那批。但这不等于我们就不需要理念了,更不等于我们要妥协于现实。

「认清现实」和「没有追求」是两回事。

作为管理者,既要认清社团现状,更要学会去领导大家去追求。就像最早那批舞台剧的coser一样,和我们比起来,他们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但支撑从2003发展到现在的,不是实力,也不是经验,是追求。

作为管理者,绝不能允许摆烂。

“因为很多人就是加着玩玩,你也不能强行要求别人,我没有权利管。发电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你发电那是你的自由。”
这是现状,也是正确的事实,但这绝不应该是从管理者口中讲出来的话。
没有人发电,你就要带头去发电,去号召所有人发电,把发电的人团结在一起。

而不是爱搞不搞。
这不叫看得清现状。
这,就是最典型的“摆烂”。



但再退一步说,摆烂也是管理者的自由。并不会导致什么,只是会导致社团烂,仅此而已哟。放在部门也是同理,部门部长摆烂不会导致什么,只是会导致部门烂,仅此而已。

这是现状,但不代表不需要去引导部长从“社员”到“部长”。
「部门活动那是部长自己的事,和我社长有什么关系?」
这句话同样正是摆烂的典例。

除非觉得这个部长够合格不需要再管,但8个部门是全都合格吗?显然不是。以及管和参与活动始终是两回事,这个适用于所有管理者和普通社员。



这样的例子越想越多。包括「我们不可能照顾到所有人」,和「我知道但我们仍然想要照顾到所有人」。

能改变这些的,有且仅有一样。
只有热爱。








其实不止这一样。
有钱也可以。

很多很多钱,多到可以让所有活动都不受限制,多到能请各种各样的指导,多到能完全不用思考尝试的浪费。
用钱也可以解决问题,
钱是能够带来爱的。

但是没钱是更容易认清的一个现状。



当所有有爱的人都放弃了为这样的理念与目标共同努力,去尝试改变我们能认清的现状,而选择转入加入其他的社会团,或是放弃了在学校团的活动。那时候就是动漫社真正的死期。

可我不但没有感觉到社团在挽留发电的人,相反,我还感觉社团正在排斥这种“不为利己”的现象。

小社会,学校组织,不讲感情的现实。

或许天央已经死了。早在五六年前,或许是十几年前就已经死了。



有的人抱着奄奄一息的它,载歌载舞,说,这不是还活得好好的。

有的人说它早就死了,然后转身离开。

更有的人把尸体甩到别人手里,然后伸出食指,说,“是你杀死了它!”。

而我们是抢救尸体的人,是在无数人的不解与嘲笑中抢救其实还有一口气的人。

最终究竟是能够拉回来,还是会他们一同离去,只留下悲伤的眼神,成为同一类人。我们不得而知。爱终究是有限度的,在它顶不住其他人的嘲笑的时候,它就会放弃。没有人知道两者的界限在哪,也没人知道拔河比赛的赢家。

没有钱去请医生,那就用自己手头的电击器去抢救,或者去赚钱。无论是指着说“明明活得好好的”,还是指着说“都死了还管什么”,都是不作为的摆烂。

是的,摆烂也是自己的自由,没有人有权利去指责。

*

有一天,一个老人被车撞倒了,没有一个人去扶,所有人都在围观。

有的人说赶着上班,有的人说赶着接孩子,有的人说赶着去与客户洽谈。

没有人承认自己根本就不想扶。

但是不承认也无所谓,因为所有人都没有错。
法律惩罚不了他们,甚至在道德上也逐渐被开脱了。仿佛不扶才是理所当然的。

就像发电之于动漫社一样。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我们变成了这样。管理层不把发电当作理所当然的道理,相反,还说那些扶老人的人脑子才有问题。

这样的社会风气是有很大问题的。

合于神明

何怕之有

很多人

怕走夜路

怕黑房间

通俗点说

就是怕鬼

这个情况

古已有之

王阳明的

学生陆澄

问王阳明:

人怕夜鬼

夜里怕鬼

阳明是:

只是平日

不能"集义"

心有所慊

故怕

若是素行

合于神明

何怕之有

日常行为

符合神明

神明:

阳明先生

所处明朝

仍很多人

相信鬼神

一代大儒

的王阳明

对于鬼神即

“敬而远之”

而此处的神明

联系阳明先生

一贯所倡导的

“存天理灭人欲”

其实就是说

完善的道德

其实平日里所说的:

“举头三尺有神明”

也是指的这个意思

人心的道德

或者说标准

会对自己

所行恶事

有所察觉

以及厌恶

阳明认为:

怕的心理

首先就是

心术不正

的表现了

已被鬼迷:

好色,即已被,色鬼迷

贪财,即已被,财鬼迷

不该发怒而发

是已被怒鬼迷;

不该害怕而怕

是已经被鬼迷

平生不做,亏心事

半夜不怕,鬼敲门

亏心事:

不外乎

得了不该得的财,怕被人发现

受了不该受的色,怕老婆知道

害了不该害的人,怕别人谴责

其实皆是

欲望作祟

酒色财气而已

没有守住本心

阳明认为:

心外无物

凡是受到外界事物影响

皆本心不正

被欲望牵绊

外面的敌人并不可怕

最难对付的是自己

是自己的本心

不断

提升自己心灵

提升道德素质

方可抵御

外界诱惑

本心光大坦荡

自然无物可侵

炼心:君子慎独

“神”与“神明”

究竟系何物

医学界对“谁主神明”

的争论,由来已久

李时珍的“脑为元神之府”

王清任的“记性在脑不在心”

就是其例

自西方医学传入中国

思维意识活动

在脑不在心

尽人皆知

“心主神明”就成了西方医学

否定中医科学性的第一靶点

所以,求证

中医学上的

“神”与“神明”

究竟系何物

成为中医学

能否顺利“突围”西方医学

否定中医学科学性的关键

“心藏神”、

“心主神明”

源于《内经》

然《内经》

文简、

意博、

理奥

复经

斗转星移,岁月淹流,

文字语义,变化层叠

加之汉字

一字多义现象比比皆是

后人训解难免有所谬误

历代众多

医家误将

“心藏神”、

“心主神明”

之说

作为大脑

第二信号系统

思维意识活动

归属于心的著名论点

即是此种谬误之体现

此谬误

袭以成弊

使《内经》

原本井然的

大脑理论

处于混乱

即便现代

高等中医院校教材

也未摆脱此种混乱

这是中医学术上

至今未予澄清的

一大概念误区

穷本溯源

导致这一

学术性的

概念误区

原因有三:

一是

对“神”与“神明”

的概念认识失真;

二是

将《八正神明论》

所启迪的,对于神的

认识方法和认识过程

错误理解为神之本身;

三是将《灵枢·本神》

“任物者谓之心”中的

心字误释为脏象之心

由于以上三者的关联

于是“心”

就被误认为

大脑第二信号

系统功能之主体

本文

兹就上述的

概念失真和

经文误释的

问题澄清如下

还其本来面目:

(一)、

《内经》的“神”与“神明”

无一是指思维意识活动

《内经》论神

每与形联在一起

《八正神明论》:

养神知形之肥瘦

荣卫血气之盛衰

然夫子言形与神

何谓形,何谓神

《灵枢·决气篇》:

两神相搏,合而成形

《上古天真》:

古人知道

形与神俱

尽终天年

《淮南子》

对神解释云:

精神者

所以原本

人所由生

而晓悟其

形骸九窍

取象于天

合同其气血与雷霆风雨

比类其喜怒与昼宵寒暑

《广雅》:

与,如也

此古文通借字

《淮南子》

扼要点明,精神是一种

“晓悟其形骸九窍”的“象”

生动形象地描述了

血气之相从“如雷霆风雨”

喜怒之相反“如昼宵寒暑”

之“神之变”的动态特征

故中医学上的“神”

是相对于形而言

的“形神兼备”之神

生命活力通过

不同生理形态

而体现的一种

由内而外的

精神气蕴



精神、神气、

神志、神彩

等同类概念

的统称

它存在于诸如:

脉搏、色泽、声音、

视听、感知、意识、

思维、语言、动作

等系列生理形态的过程之中

但却决不是这些过程之本身

“神明”

是神的概念

的动态延伸

试比照

《灵枢》

《素问》

对心与神

心与神明

的论述

其义自明

《灵枢·邪客》:

心者

脏腑之大主

精神之所舍

《灵兰秘典论》:

心者

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

“腑腑之大主”与“君主之官”义同



一“舍”一“出”,一静一动,

“神”与“神明”,昭然各判

静者象也,“精神”也;

动者态也,“神明”也

所以“神明”者,精神之状态也

泛指生命表现之正常精神状态

“神明”与“精明”

系《内经》

表达生命状态

的两个特定用语

明者

日月之光辉

阴阳之有序

明亮清晰之谓

彰明显示之义

“神明”一词,在

《阴阳应象》和

《移精变气》中

都有精确的阐述

都与“变化”联系

在一起

《阴阳应象》:

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本

“神明”指的是

生命运动变化

(即状态)

之规律

所以强调其

“治病必求于本”

《移精变气论》更是

进一步提出

使生命运动,如何处于

正常状态的,具体治法

——“理色脉而通神明”

文章提出:

“得神者昌

失神者亡”

的科学论断

该经文

要旨是:

“理色脉” 

而使之

色脉相应

即是“合于神明”

就可“远死近生”

《内经》,

虽篇章众多,内容浩瀚,

但逻辑严谨,互为呼应

我们不妨以《内经》的其它篇章

来去印证该经文对“神明”的论述

《脉要精微》:

精明五色

气之华也;

《灵枢·本神》:

两精相搏为之神;

《六节脏象》: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

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

《易系辞》:

精义入神

以致用也

“精明”者

精的神异

活性功能

彰明显示

泛指

正常生理

功能状态

综合上述:

色为精之明

亦乃神之华;

神为精所搏

亦乃脉所舍

故色脉者

神之所凭

所以视其色脉之变

也即知其“神之变”

神之变者动态也,“神明”也

此即“理色脉而通神明”之义

反之

神失其常度

即“神明之乱”

《灵枢·天年》:

神有余,则笑不休

神不足,则悲

《脉要精微论》:

衣被不敛,言语善恶 

不避亲疏,神明之乱

“乱”者,精神状态之乱

“理色脉而通神明”治之

智虑自可

还其本来

临床常见

由此足以表明:

《内经》所论

“神”与“神明”

无一是指

第二信号系统的

思维意识活动

(二)、

《八正神明论》

“何谓神”之理解

应重在领会

其文义基点

《八正神明论》

在答复了“何谓形”之后

对“何谓神”作了

启迪性答复

原文是:

请言神,

神乎神,

耳不闻

目明心开而志先

慧然独悟,

口弗能言,

俱视独见

适若昏,昭然独明:

若风吹云,故曰神

对该经文的理解

首先要肯定其文义基点是

启迪读者如何去认识“神”

因为“神”

这东西

既听不见

又不能用

语言表达

所以

作者只能用引导的方式

启迪读者如何去认识它

“目明心开而志先”

是指导其认识方法;

“独悟”、“独见”、“独明”

是运用

这一方法对神认知的

由浅入深的必然过程

最后“独明”其旨:

神是一种

“若风吹云”

而不断变动

的精神气蕴

“神乎神”

是一种句式

并不是强调

其神的神奇

有的注释本,

就是因为,没有明确

文义基点而望文生义

误将对神的

认知方法和过程

喻其为神之功能

以至

延伸为思维意识

不谛南辕北辙

(三)、

“任物者谓之心”的“心”字

是感知力

并非脏象

脏腑之心

《灵枢·本神第八》是

《内经》

对大脑第二信号

系统功能论述

最为详尽的章节

但最易令人错误领会的是:

“任物者为之心”的“心”字

历代注家都将此字

误释为脏腑之“心”

由此导致了

思维意识活动

源自心的误区

此正是

西方医学否定其

中医大脑理论

科学性的

主要依据

评释该

“心”字涵义

从原文着手

该节原文为:

黄帝:

凡刺之法

先本于神

血、脉、营、

气、精、神,

五藏之所藏

至其淫溢离藏

则精失

魂魄飞扬,

志意恍乱,

智虑去身者,

何因而然乎?

天之罪与?

人之过乎?

何谓德气生

精、神、魂、魄、心、

意、志、思、智、虑

岐伯答曰:

天之在我者德也,

地之在我者气也,

德流气薄

而生者也

故生之来,谓之精,

两精相搏,谓之神,

随神往来,谓之魂,

并精出入,谓之魄,

所以:

任物者,谓之心,

心有所忆谓之意,

意之所存谓之志,

因志存变谓之思,

因思远慕谓之虑,

因虑处物谓之智

中国文字

一字多义是

普遍现象,

该文的

“心”字义,

我们不妨

从古文文法

和语法角度

来加以评释:

对古文理解,

必须要重视

全篇文义贯穿,

否则文义不伦

该经文

从“故生之来谓之精”

至“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这一层次

是对前问答句:

“精、神、魂、

魄、心、意、

志、思、智、虑”

概念的具体阐述

“任物者谓之心”的心字,

与前问答句中的“心”

前呼后应

一脉相承

属于同一词义

试观问答句:

何谓德气生

精、神、魂、

魄、心、意、

志、思、智、虑?

请问其故

岐伯答曰:

天之在我者德也,

地之在我者气也,

德流气薄

而生者也

前为提问句,

后为陈述句

“德流气薄

而生者也”,

是承提问句

所作的答复

“者”为指示代词,

代指人或事物,

这里是代指

提问句中的:

“精、神、魂、

魄、心、意、

志、思、智、虑”

“者”作为指示代词

必须附在形容词、动词

或动词性词组的后面

这里的“生”

不是形容词

而是动词

“生者也”是动宾结构

“也”,表示肯定语气

那么

“者”所代指的

“精、神、魂、

魄、心、意、

志、思、智、

虑 ”

是一气呵成

的并列宾语 

这种

并列宾语的内涵

必须是同一属性 

既然

“精、神、魂、

魄、意、志、

思、智、虑”

均为精神意识

范畴的抽象概念

唯独“心”是腑象脏腑

之具体概念可乎?



文义不属

文法结构,所不许也

古人不做,此等文章

再释其

“任物者谓之心”的后续经文

对精神意识活动的递进性表述:

心有所忆,谓之意

意之所存,谓之志

因志存变,谓之思

因思远慕,谓之虑

因虑处物,谓之智

其修辞特点是

前后句与句首句尾之间

内容层层相因,层层递进,

每一句的,首尾词性相同

倘独一“心”字为脏腑

则“心有所忆谓之意”

一句因首尾词性不同

而变得不伦不类矣

全篇

经文之华美

被毁之贻尽

故该节经文之“心”字

非脏象脏腑之心

当与

“精、神、魂、

魄、意、志、

思、智、虑”

为同一内涵

与现代汉语的

“心不在焉”、

“小心火车”、

“心驰神往”

等心字其义类同

是包括

感觉、知觉、

情感,注意

等在内的

对客观事物

的感知力

通过上述疑问之澄清

证明中医学上的“神”

是相对于形而言的

“形神兼备”之神

是生命活力

在生理病理

形态上

的体现

“神明”指的

是生命表现

的精神状态

它们都

不是思维意识活动

更非智力智商之谓

“心主神明”

是中医学用以

表达心的功能

与生命状态之间

生理病理关系的

经典名言

立足于

西医学者

未谙“神明”

之科学内涵

却从解剖学的

思维意识角度

提出“脑主神明”

以期取代

“心主神明”

得失大矣

一起读原著:《被讨厌的勇气》
————“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作者:【日】岸见一郎;古贺史健

苏格拉底和阿德勒

青年:明白了。那么,我再说说另一位朋友的事情。我有位朋友Y是一位非常开朗的男士,即使和陌生人也能谈得来。他深受大家的喜爱,可以瞬间令周围的人展露笑容,简直是一位向日葵般的人。而我就是一个不善与人交往的人,在与他人攀谈的时候总觉得很不自然。那么,先生您按照阿德勒的目的论应该会主张“人可以改变”吧?
哲人:是的。我也好你也好,人人都可以改变。
青年:那么先生您认为我可以变成像Y那样的人吗?当然,我是真心地想要变成Y那样的人。
哲人:如果就目前来讲恐怕比较困难。
青年:哈哈哈,露出破绽了吧!您是否应该撤回刚才的主张呢?
哲人:不,并非如此。我不得不遗憾地说,你还没能理解阿德勒心理学。改变的第一步就是理解。
青年:那您是说只要理解了阿德勒心理学,我也可以变成像Y那样的人?
哲人:为什么那么急于得到答案呢?答案不应该是从别人那里得到,而应该是自己亲自找出来。从别人那里得到的答案只不过是对症疗法而已,没有什么价值。
例如,苏格拉底就没有留下一部自己亲手写的著作。将他与雅典的人们,特别是与年轻人的辩论进行整理,然后把其哲学主张写成著作留存后世的是其弟子柏拉图。而阿德勒也是一位毫不关心著述活动,而是热衷于在维也纳的咖啡馆里与人交谈或者是在讨论小组里与人辩论的人物。他们都不是那种只知道闭门造车的知识分子。
青年:您是说苏格拉底和阿德勒都是想要通过对话来启发人们?
哲人:正是如此。你心中的种种疑惑都将会在我们接下来的对话中得以解决。而且,你自己也将会有所改变,但那不是通过我的语言而是通过你自己的手。我想通过对话来导出答案,而不是去剥夺你自己发现答案的宝贵过程。也就是说,我们俩要在这个小小的书房内再现苏格拉底或阿德勒那样的对话?
青年:你不愿意吗?
哲人:岂会不愿意呢?我非常期待!那就让我们一决胜负吧!

你想“变成别人”吗?

哲人:那么就让我们再回到刚才的辩论吧。你很想成为像Y那样更加开朗的人,对吧?
青年:但是,先生您已经明确说这是很困难的了。实际上也是如此。我也只是想为难一下先生才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其实我自己也知道不可能成为那样的人。
哲人:你为何会这样认为呢?
青年:很简单,这是因为性格有别或者进一步说是秉性不同。
哲人:哦。
青年:例如,先生您与如此多的书相伴,不断地阅读新书,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可以说知识也就会不断地积累。书读得越多,知识量也就越大。掌握了新的价值观就会感觉自己有所改变。
但是,先生,很遗憾的是,无论积累多少知识,作为根基的秉性或性格绝不会变!如果根基发生了倾斜,那么任何知识都不起作用。原本积累的知识也会随之崩塌,等回过神来已经又变回了原来的自己!阿德勒的思想也是一样。无论积累多少关于他学说的知识,我的性格都不会改变。知识只是作为知识被积累的,很快就会失去效用!
哲人:那么我来问你,你究竟为什么想要成为Y那样的人呢?Y也好,其他什么人也好,总之你想变成别人,其“目的”是什么呢?
青年:又是“目的”的话题吗?刚才已经说过了,我很欣赏Y,认为如果能够变成他那样就会很幸福。
哲人:你认为如果能够像他那样就会幸福。也就是说,你现在不幸福,对吗?
青年:啊……!!
哲人:你现在无法体会到幸福,因为你不会爱你自己。而且,为了能够爱自己,你希望“变成别人”,希望舍弃现在的自我变成像Y一样的人。我这么说没错吧?
青年:……是的,的确如此!我承认我很讨厌自己!讨厌像现在这样与先生您讨论落伍哲学的自己!也讨厌不得不这样做的自己!
哲人:没关系。面对喜不喜欢自己这个问题,能够坦然回答“喜欢”的人几乎没有。
青年:先生您怎么样呢?喜欢自己吗?
哲人:至少我不想变成别人,也能悦纳目前的自己。
青年:悦纳目前的自己?
哲人:不是吗?即使你再想变成Y,也不可能成为Y,你不是Y。你是“你”就可以了。
但是,这并不是说你要一直这样下去。如果不能感到幸福的话,就不可以“一直这样”,不可以止步不前,必须不断向前迈进。
青年:您的话很严厉,但非常有道理。我的确不可以一直这样,必须有所改进。
哲人:我还要再次引用阿德勒的话。他这么说:“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你之所以想要变成Y或者其他什么人,就是因为你只一味关注着“被给予了什么”。其实,你不应该这样,而是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这一点上。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选择”的

青年:不,不,这不可能。
哲人:为什么不可能?
青年:有人拥有富裕而善良的父母,也有人拥有贫穷而恶毒的父母,这就是人世。此外,我本不想说这样的话,但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公平,人种、国籍或者民族差异依然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关注“被给予了什么”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先生,您的话只是纸上谈兵,根本是在无视现实世界!
哲人:无视现实的是你。一味执著于“被给予了什么”,现实就会改变吗?我们不是可以更换的机械。我们需要的不是更换而是更新。
青年:对我来说,更换也好、更新也好,都是一样的事情!先生您总是避重就轻。不是吗?这个世界存在着天生的不幸。请您先承认这一点。
哲人:我不承认。
青年:为什么?!
哲人:比如现在你感觉不到幸福。有时还会觉得活得很痛苦,甚至想要变成别人。但是,现在的你之所以不幸正是因为你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而不是因为生来就不幸。
青年: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这种话怎么能让人信服呢?!
哲人:这并不是什么无稽之谈。这是自古希腊时代就有的说法。你知道“无人想作恶”这句话吗?一般它都是作为苏格拉底的悖论而为人们所了解的一个命题。
青年:想要作恶的人不是有很多吗?强盗或者杀人犯自不必说,就连政治家或者官员的不良行为也属此列。应该说,不想为恶的清廉纯洁的善人很难找吧。
哲人:行为之恶的确有很多。但无论什么样的犯罪者,都没有因为纯粹想要作恶而去干坏事的,所有的犯罪者都有其犯罪的内在的“相应理由”。假设有人因为金钱纠纷而杀了人。即使如此,对其本人来说也是有“相应理由”的行为,换句话说就是“善”的行动。当然,这不是指道德意义上的善,而是指“利己”这一意义上的善。
青年:为自己?
哲人:在希腊语中,“善”这一词语并不包含道德含义,仅仅有“有好处”这一层含义;另一方面,“恶”这一词语也有“无好处”的意义。这个世界上充斥着违法或犯罪之类的种种恶行。但是,纯粹意义上想要做“恶=没好处的事”的人根本没有。
青年:……这跟我的事有什么关系呢?
哲人:你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里选择了“不幸”。这既不是因为你生在了不幸的环境中,也不是因为你陷入了不幸的境地中,而是因为你认为“不幸”对你自身而言是一种“善”。
青年:为什么?这又是为了什么呢?
哲人:对你而言的“相应理由”是什么呢?为什么自己选择了“不幸”呢?我也不了解其中的详细缘由,也许我们在对话中会逐渐弄清楚这一点。
青年:……先生,您是想要骗我吧!您还不承认吗?这种哲学我绝对不会认可!

青年忍不住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对眼前的哲人怒目而视。你竟然说这种不幸的人生是我自己选择的?还说那是对我而言的“善”?这是什么谬论啊!你为什么要如此愚弄我呢?我究竟做什么了?我一定要驳倒你。让你拜服在我的脚下。青年的脸眼看着红了起来 https://t.cn/zRvzgr4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单推:齐思钧/某幻君综艺:明侦+名学+密神+欢天喜地+贷生活比较简单,明侦好几年都是我唯一追的综艺,及名学密神淡坑一下,最近选择缓缓。贷人第一好感圣代/小精灵,
  • 对沣东新城这个未来发展潜力无限,高速增长板块而言,能在这里坐拥一套低密真洋房,已经成为不少城市精英追求的理想居住目标。对沣东新城这个未来发展潜力无限,高速增长板
  • #萧敬腾[超话]# #萧敬腾新歌彼得潘# #拒绝网路霸凌# 真性情的哥承受明星光环的压力是我们难以想像的能一直保有真性情和坚持理想多不容易哥是如此的心思细腻即使
  • 关注@微粒贷,带话题#职场心愿清单# 转发并分享你今年还未完成的职场心愿,11月5日12:00抽2人送【SKG眼部按摩仪】@微博抽奖平台 小伙伴们快来留言~#W
  • 所以你发现这样的八字,自然是与九流术数有缘分,至少要从事这个行业会轻车熟路,非常容易上手的。但枭印旺,往往也有偏孤的特点,喜欢离群独处,这样的人往往能够成为宗师
  • 晋时郭象说:“若乃失乎忘生之主,而营生于至当之外,事不任力,动不称情,则虽垂天之翼不能无穷,决起之飞不能无困矣!吾恐将来之存亡、得失、哀乐、好恶之乱吾心如此也,
  • 治愈|☀️生活有时候是需要“丧一丧”接受现实下的规律 没有谁的生活是可以一帆风顺的偶尔丧一丧也是可以的 人生需要“丧”但是不能让这种状态持续很久其实 都会过
  • #发现间谍请打12339举报#,戳↓↓ ​关于催眠术,你最想知道的冷知识催眠术相信大家一定都听说过,无论是否是了解心理学的人,一定都会对催眠术有很多的好奇,今天
  • 你刚才提及美国贸易代表戴琪也承认,与中国贸易“脱钩”在全球经济背景下并不现实,美需思考如何与中国“再挂钩”。但她也提到要和盟友一起应对中国“非市场行为”。
  • 那些年,#马来西亚# 学生小学时期的共同回忆,如今回想起来心里还是乐滋滋der[偷笑] 在#MSU大学# ,你也可以和来自不同国家的小伙伴,创造专属你们的大学回
  • 但他不知道,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给他寄寒衣,问他粥可温了——虽然很多人给他介绍对象,但是大才子李商隐终生未娶。长大了才知道,这首诗更有可能是李商隐写给妻子王晏媄
  • 在你的心里,你的世界里,充满了艰辛,困苦,充满了理解和爱,你苦难的历程总是让人感到你的伟大,你的无所不能。影片里吴镇宇扮演的辉哥想争取government的一句
  • 又要买教材了啦 其实越来越多的教材到手不仅有被满足的快乐 随便翻翻都能很上瘾的读下去希望白衬衫好看一点!!
  • 此外,《时代少年团》中的严浩翔、贺峻霖也不过17岁,身高已经超过了180cm.团中的刘耀文更是14岁就达到了183cm,绝对是当之无愧的高个,冲破190cm只是
  • rjl#任嘉伦一生一世# rjl#任嘉伦周生如故#[太阳]「我愿陪你说一世的晚安再次恭喜哥哥喜提新代言新商务这组照片真的很有感觉 你看我的眼神你独白的声音让我着
  • 合照完请问可以做我男朋友吗#我的种草基地# #十一月你好# #我的拔草指南# #香港读研[超话]##留学##香港留学# 【22fall香港硕士申请】Q:姐姐你
  • 一天里被背叛了两次的感觉真的让我开始怀疑我自己,是我不够格当朋友了还是我交朋友真心根本不值得被珍惜。”我想了一晚上没有想明白这话什么意思,按照长辈们说的步入社会
  • 由此,也同样能够看得出来,我们的这一个星座,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那么步伐都会是相当的迅速。平时的双子男看起来不苟言笑,但这只是面对其他人的时候,如
  • 但我想说的是,你也并没有对我无微不至的那种照顾,是一种默契,很舒适。喜欢和你做所有的事,喜欢你找到我的各种点并且理解我而不是说我奇怪。
  • 如果熊启义的女儿还活着,如今已经是22岁的大姑娘了,她可以好好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丽。可是,熊启义也想活,他的妻子和那两岁的小女儿也想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