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美国医护宁可被解雇也不打疫苗#】在拜登政府规定不打疫苗就不缴纳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后,在过去的几个月里,美国数千家医院要求医护人员必须接种疫苗。

据华尔街日报10月24日报道,在全美范围内,多家医疗机构正在解雇拒绝接种疫苗的员工,这些医护人员宁可辞职也不打疫苗。

受劳动力短缺的影响,这一抵抗运动导致美国部分区域的医疗机构被迫关闭。部分医护人员反对强制接种疫苗,这成为拜登政府抗疫政策遇到的诸多困难当中,最令人费解的一个。

明明是战斗在抗疫一线的美国医护人员,为什么会站出来反对疫苗接种呢?

为什么医护人员坚持不打疫苗?

美国疾控中心(CDC)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6日,美国疫苗接种完成率仅为57.5%。美国目前的疫苗接种率被世界其他许多国家远远甩在身后。这一数字普遍落后于G7国家。G7国家中开始接种最晚的日本都于26日宣布:已接种两剂新冠疫苗的人群已达总人口的70.1%。

凯撒家庭基金会(Kaiser Family Foundation)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对接种疫苗持“观望”态度的成年人从去年12月的39%降至9月的7%,表示“绝对不会”接种疫苗的人数比例仅从去年12月的15%降至9月的12%。

华尔街日报称,美国符合疫苗接种条件的人群中有近三分之一仍未接种疫苗。卫生官员认为,一些拒绝接种疫苗的人最终会被说服接种疫苗,另一些人可能永远不会被说服,而这些坚持不打疫苗的人包含医护人员。

这一事实成为拜登政府推进疫苗接种过程中面临的最令人困惑的问题。为什么医护人员作为离病毒最近的一群人,处于抗疫的一线,宁愿被解雇也不愿接种疫苗呢?

“我相信新冠疫苗会致人死亡,并且我认识因接种新冠疫苗而去世的人”卡罗尔·芬克(Carole Funk)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的时候称。

作为一名近十年的执业护士,芬克由于拒绝接种疫苗,在九月的时候失去了在弗吉尼亚州斯特拉斯堡一家紧急护理诊所的工作,但是她无动于衷,“被解雇并不足以让我克服对这些疫苗的副作用或不良影响的恐惧。”芬克说。

芬克认为,现在主流媒体、科技公司和公共卫生官员都在隐瞒有关疫苗的相关信息。公共卫生专家表示,他们可能永远无法说服像芬克这样持怀疑态度的人接种疫苗。

医疗服务提供商Valley Health的离职员工也向华尔街日报列举了一系列他们为何拒绝接种的原因,有人认为强制接种疫苗政策是制药公司搞出来的,还有人认为卫生部门尚未彻底调查出疫苗接种后会引发哪些副作用。

执业护士格林内尔说,她根本不相信接种疫苗很重要。“我找到的证据、我接触过患者的经历以及我所做的研究,都在告诉我这么对待自己的身体是不合理的。”格林内尔向美国国家公共电台说。

“疫苗减轻症状的有效率为95%,但你仍然会被感染。病毒仍然可以传播,就像未接种疫苗的人一样。”她坚称,“所以,我们是在谎言之下接种疫苗的。”

但是,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已多次表示,与接种疫苗的人相比,接种疫苗的人感染、住院和死亡的风险都低得多。

还有一部分医护人员不接种疫苗的理由是——为了“自由”。

据华尔街日报,医疗服务提供商Valley Health System的200多名员工因拒绝接种疫苗自动辞职或被解雇。他们认为接种疫苗可能会损害他们的健康以及侵犯他们的自由。

Valley Health System医疗中心的护理主任罗比·杜辛 (Robbie Dusing)说,他与员工就接种疫苗进行过多次谈话。他听取了一些护士的担忧,用专家意见来劝他们打疫苗,但是有些人仍然不为所动。许多人说他们需要更多时间来做出决定,“他们给人一种感觉,就是‘你不能告诉我该怎么做’。”罗比·杜辛说。

Valley Health System首席执行官马克·南茨 (Mark Nantz)说,“他们认为自己的个人权利胜过抵抗疫情,疫情已经让如此多的美国人丧生了。我无法接受这一点,这让我非常难过。”

抗议活动仍然在持续

尽管美国接种疫苗的医护人员越来越多,拒绝接种疫苗的医护人员仍然占少数,但是反抗仍然在继续。

以前是执业护士的哈特和沃森管理着一个Facebook小组,在该小组中,2400名医护人员及其支持者会相互监督对方“坚守阵地”,反对接种疫苗。

在小组中,有一些人会宣传通过感染病毒增强对病毒的免疫比接种疫苗更好。

哈特并不相信她和她的同龄人在散布谎言或阴谋论。她说,人们能够互换信息并交流对他们有用的内容。“我们是美国人,不应该有任何审查制度。”

据华尔街日报刊文,在过去的四个星期里,有超过230人加入了她的Facebook小组。她和沃森希望在月底前再举行一次抗议活动。

“我有很多朋友打了疫苗后感觉不舒服。”执业护士格林内尔(TereseGrinnell)说。她定期组织抗议活动,在康科德医院外张贴抗议活动的照片,并且呼吁其他护士和医疗保健专业人员也加入进来。

她呼吁弹劾新罕布什尔州共和党州长克里斯。她转发了一篇文章,将强制口罩令与大屠杀进行了比较,并附上了一张用注射器组成的纳粹万字符海报。

州长克里斯说,虽然他不支持强制接种疫苗,但他无权干涉私营企业对员工提出什么样的要求。

他说:“政府不能侵犯私营企业的权利,也不能告诉私营企业该雇佣谁和解雇谁。即使我们不同意强制接种疫苗,政府权限的过度扩张也是有限度的。如果您认为政府必须确保您不会被雇主解雇,那我很抱歉,这是不对的。”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数据,截至10月26日,美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达45535699例,累计死亡病例737250例。在过去24小时里,美国新增确诊病例93693例,新增死亡病例1320例。

流行病学家和其他健康专家则表示,拒绝不打疫苗的人带来的潜在风险会给公共卫生部门防疫工作带来威胁。

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健康指标科学教授Ali Mokdad说:“我们希望能够控制病毒传播。”他估计,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前,至少85%的人需要接种疫苗,比例较小的反对接种疫苗的人也可能会成为控制疫情的障碍。

医疗人员被解雇导致部分区域医院停摆

据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报道,这些因拒绝接种疫苗被解雇的医护人员只占全体员工的一小部分,在某些工作场所占比不到1%,但多州加起来,总人数多达数千人。

美国医疗网站fierce healthcare发布的报告显示,随着强制疫苗的截止日期到期,医院和卫生系统中因拒绝强制接种疫苗而流失的员工也越来越多。

fierce healthcare披露数据显示,上个月位于密歇根州的底特律亨利福特医疗系统的400名员工离职。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医疗服务提供商Novant Health解雇了175名员工。另一家医疗服务提供商Advocate Aurora Health解雇了440名未接种疫苗的员工。截止九月末,医疗机构Albany Med将204人停职。这些停职员工有一周的时间选择接种疫苗,否则就将被解雇。2021年6月,休斯顿卫理公会医院系统约有150名员工因拒绝接种疫苗而辞职或被解雇。

“实际上,强制接种疫苗可能会加剧目前严峻的劳动力短缺问题。”美国医院协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波拉克在此前的声明中表示。

阿肯色州社区医院执行董事詹姆斯(James Mage)9月22日表示,他在农村的医疗机构不需要员工接种疫苗。他强调,这一决定主要是因为担心失去太多护士导致人员配备出问题。

他对当地媒体说:“强制执行对小医院来说确实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因为我们没有额外的护士可以抽调。”

华尔街日报也指出,辞退拒绝接种疫苗的医护人员对疫情有负面影响,因为现在医护人员已经供不应求。医疗服务提供商Valley Health暂时关闭了两个紧急护理诊所,因为工作人员拒绝接种疫苗被解雇了。

仰韶文化:孕育华夏文明核心基因

  仰韶文化的繁荣与扩张对于推动整个中国史前的文化、文明和人群的传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张海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仰韶文化,因最早发现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

  它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一支重要考古学文化,在中国史前社会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且,仰韶村遗址的发掘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

  仰韶文化涉及我国多个省区,距今约5000年到7000年。它覆盖范围广,延续时间长。虽然时间久远,但我们仍能从考古学发现中,看见那个时代仰韶文化闪动的光芒。

  考古学家说,仰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根主脉”。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张海说,研究表明,仰韶文化之中孕育了诸多华夏文明的核心基因,仰韶文化在中原地区的发生、发展和繁荣壮大的过程也正是华夏民族从“农业起源”到“城市革命”的早期文明化进程。

  粟作农业模式,在仰韶文化中孕育发展

  通过考古我们已经知道,仰韶文化以粟作(或称为旱作)农业为基础。

  张海介绍,粟作农业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并不简单。

  研究表明,自末次冰期以来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生活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史前人类即已开始广泛利用禾本科植物,这就为粟黍的早期驯化奠定了基础。明确的植物考古证据表明,至少在距今8000年的北方地区普遍出现了栽培的粟黍。从栽培的作物品种来看,黍的比例最突出,粟次之,同时,当时的人类还大量采食栎果、酸枣等野生果实。家畜方面,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已经发现狗的驯化;家猪早期驯化的证据虽然有,但还不断受到学界的质疑。张海说,如此表明,处于早期驯化阶段的以黍为主的粟作农业经济并不成熟,这种情况在进入仰韶文化之后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有证据表明,大致在距今6000年前后,随着仰韶文化的兴起,粟作农业迅速发展成熟。主要表现就是粟的比例大大增加,黍的比例同步下降,与此同时,采集野生果实的数量也大大下降,而大豆的比例开始上升。尽管对仰韶文化时期的大豆是否已经被完全驯化还存在争议,但显然那时的人类已经开始普遍有意识地利用豆类资源。

  张海指出,中原地区有一些仰韶文化遗址还存在数量不多的水稻,表明随着稻作农业的北传,仰韶文化的成熟粟作农业经济体系中已经出现了混作的特征。

  伴随着仰韶文化成熟的粟、黍、豆、稻的作物品种组合模式,仰韶文化的家畜和动物资源利用模式也基本固定下来。仰韶人还普遍狩猎鹿等野生动物。“上述原始农业经济模式可以看做是成熟的粟作农业模式,它不仅是在仰韶文化中孕育发展起来的,同时也奠定了仰韶文化繁荣大发展的经济基础。”张海表示,粟作农业对中国北方地区的历史影响深远,直到汉代,粟仍然是黄河流域主要的粮食作物。

  有“大房子”,有公共生活

  说到仰韶人的社会生活,很多人都会提到一个词——“大房子”。

  对,你的理解没错,就是面积较大的房址。

  仰韶文化的“大房子”,分布范围甚广。河南灵宝西坡、陕西白水下河、山西离石德岗、甘肃秦安大地湾等都曾报道发现有面积超过200平方米的方形或五边形“大房子”。

  张海介绍,学界一般将仰韶文化时期看作是氏族社会的大发展阶段,并从对单个聚落形态和公共墓地的研究来论证仰韶文化的社会结构。

  有研究者根据民族志的记录认为仰韶文化的“大房子”并非一般的居住空间,而是社群的公共议事场所,是对整个社群重大事务进行集体商讨和决议的地方。

  “大房子”里发生过什么,也令人好奇。近年来,有研究者利用微体植物遗存的鉴定和分析,推测在仰韶文化的“大房子”里还可能发生了集体的宴饮行为。“由此可见,集体权力的行使是仰韶文化社会组织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张海说。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魏兴涛介绍了河南对灵宝成烟遗址的发掘情况。城烟遗址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川口乡城烟村南,现存面积3万余平方米。2019年和2020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其进行发掘。共发现各时期房址40多座,墓葬80座。此外,还发现石雕蚕茧形象、在瓮棺葬中发现可能存在的丝绸遗存等。

  仰韶早期房址以半地穴式为主,数座带有墙基的地面式房址面积较大,最大者面积约153平方米,周围带有回廊,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带回廊建筑。魏兴涛表示,在遗址中北部两条壕沟之间发现有两道平行的夯筑墙基,可能为早期城址的雏形。“这一切表明豫西晋西南地区在仰韶早期已有较高的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新伟指出,对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核心地区——河南铸鼎原周围的系统聚落进行的调查显示,最大的北阳平遗址面积近100万平方米,次一级的中心性聚落西坡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聚落呈现明显的等级化。西坡遗址核心部位的发掘和对整个遗址的系统钻探表明,遗址中心位置很可能存在一个广场,广场的四角都有大型半地穴房屋。西坡墓地的34座墓葬等级差别明显。“与其他地区相比,庙底沟社会‘质朴执中’、重视宗族和集体事务的发展道路,如黄土般厚重,积蓄了中国式文明型国家构建的重要底蕴。”李新伟说。

  彩陶文化,诉说某种信仰与精神

  仰韶文化,也被称为彩陶文化。

  在博物馆展示的仰韶彩陶上,你常能看到的图案,就是鸟和鱼。

  鱼,有典型的,有变体的,还有简洁版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马明志介绍,关于仰韶文化的内涵,学术界有明确的界定。以代表性的陶器为例,陶质有夹砂陶和泥质陶两大类,以宽带、鱼类、蛙类、鸟类、人面、獠牙兽面纹为主要题材,典型器类有尖底瓶、蒜头壶、葫芦瓶、尖底罐、夹砂鼓腹罐、瓮、钵、盆等。

  他认为,彩陶上的人面形象,指的是有特殊身份的人,即巫祝;鱼、鸟等动物,是联络巫祝和神祇的使者;在现代人看来长得有些狰狞的形象,指的就是神祇。

  马明志说,仰韶彩陶以人面、鱼、鸟、獠牙神祇为主体,并且形成稳定、系统的组合主题,这种主题不仅仅是一种陶器装饰图案,它还反映了仰韶文化神祇与巫祝信仰体系。“它是仰韶文化信仰体系和世界秩序的理想构型。”这样的神祇题材还影响了龙山时代到青铜时代的礼器图案题材,应该是青铜时代信仰系统的重要源头。

  张海提醒,尽管庙底沟时期彩陶发达,但彩陶在仰韶文化典型陶器组合中所占的比例不足10%,似乎说明彩陶并非简单的日用器类,或许有特殊的用途。

  尽管学界对庙底沟彩陶纹样有不同的解读,但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彩陶代表了一种精神层面的共性,是“早期中国文化圈”的核心要素。

  近年来,一些新技术手段的研究表明,庙底沟彩陶的传播是与成熟粟作农业和人群的传播同步展开的。比如,西辽河流域的半拉山红山文化遗址即同时出现了彩陶、成熟的粟作农业经济和超过10%的来自中原仰韶文化人群的遗传基因。“仰韶文化的繁荣与扩张对于推动整个中国史前文化、文明和人群的传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张海说。

  来源:科技日报

【从0到1的突破!人工合成淀粉有何厉害之处】

设想一下,不需要种地,也不需要绿色植物,以太阳光、水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在工厂里就可以像植物一样源源不断生产出淀粉。是不是很神奇?而今,这看似遥不可及的一幕,在不久的将来,有望实现。

近期,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传来喜讯:经过6年技术攻关,科研团队在淀粉人工合成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

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设计人工生物系统固定二氧化碳,合成淀粉,这一被国际学术界认为将是影响世界的重大颠覆性技术,究竟有何厉害之处?其突破,又有何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记者就此采访了论文的作者及相关专家。

突破瓶颈

中国人偏重碳水饮食,清代美食家袁枚曾在《随园食单》中这样写道,“粥饭本也,余菜末也”,足见国人对碳水的宠爱。这里所说的碳水即碳水化合物,由碳、氢、氧组成,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元素。而淀粉就是“粥饭”中最主要的碳水化合物,它是面粉、大米、玉米等粮食的主要成分,是养活全球人口最重要的食物原料,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多少年来,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水、二氧化碳等无机化合物合成可作为动物饲料和人类食物的糖类乃至淀粉等碳水化合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但这是效率最高的淀粉生产方式吗?答案是否定的。

根据论文通讯作者、天津工业生物所所长马延和提供的数据,在玉米等农作物中,将二氧化碳转变为淀粉,涉及约60步代谢反应以及复杂的生理调控,太阳能的利用效率不足2%。“植物经过亿万年进化,适应了自然环境,其固有属性制约了淀粉高效合成。”马延和称。

有没有一种办法能够摆脱植物来合成淀粉?自合成生物学诞生以来,人们就开始尝试人工构建非自然途径,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转化,以突破植物媒介光合作用的瓶颈。但是,因为技术路线不清、瓶颈问题难测,这条科研之路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马延和等人还是决定勇闯“无人区”。2015年起,天津工业生物所在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和天津市财政专项的支持下,立项开展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研究。

6年鏖战,研究团队终于如愿以偿。论文第一作者、天津工业生物所副研究员蔡韬兴奋地说:“我们拿合成淀粉与自然界中的淀粉比较,得到核磁结果是一模一样的,可以说,合成淀粉实际上与自然的淀粉是没有区别的。”

这意味着什么?数据显示,2019年,全世界有近7.5亿人面临重度粮食不安全,占世界总人口近十分之一。“即使是替代一部分粮食淀粉作为工业原料甚至饲料,也是对缓解农业压力的巨大贡献。”马延和表示。

技术路径

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这项颠覆性技术是如何炼成的?马延和告诉记者,从能量角度看,光合作用的本质是将太阳光能转化为储藏在淀粉中的化学能。

可如何更高效地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模拟和借鉴自然过程,构筑新的人工光合途径,科研人员想到了光能—电能—化学能的能量转变方式,首先通过光伏发电将光能转变为电能,通过光伏电水解产生氢气,然后通过催化利用氢气将二氧化碳还原生成甲醇,将电能转化为甲醇中储存的化学能,该过程的能量转化效率超过10%,远超光合作用的能量利用效率。

甲醇储存了来自太阳能的能量,但是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甲醇合成淀粉的生命过程。于是,科研人员又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思想,从海量的生物化学反应数据中设计出了一条仅包含10步主反应的甲醇到淀粉的人工路线ASAP。

为将设计蓝图变为现实,科研人员还挖掘与改造了来自动物、植物、微生物等31个不同物种的62个生物酶催化剂,最终优中选优,使用10个酶逐步将一碳的甲醇转化为三碳的二羟基丙酮,进一步转化为六碳的磷酸葡萄糖,最终合成了直链和支链淀粉。

“这是实现人工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的一种过程。”马延和说,从科学突破角度看,这一人工途径的淀粉合成,向设计自然、超越自然目标的实现迈进了一大步,为创建新功能的生物系统提供了新的科学基础。

从技术创新角度看,通过发展高效的人工催化剂和生物酶,研究团队从6568个生化反应中设计形成固碳与人工合成淀粉新途径。按照20%的光电转化效率计算,这条化学、生物杂合的人工合成淀粉新系统,理论能量转化效率可达7%,其淀粉合成速率比自然光合作用提高了3.5倍。

这意味着什么?蔡韬解释,按照目前技术参数推算,在能量供给充足的条件下,理论上1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应器年产淀粉量相当于5亩土地玉米种植的淀粉产量(按我国玉米淀粉平均亩产量计算),“这一成果为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生产的工业车间制造打开了一扇窗”。

应用前景

在江南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看来,食品生产大约占据全球40%的耕地,产生了25%的温室气体,作为最主要的粮食成分之一,淀粉的可持续供应是人类未来面临的重要挑战。这项研究成果将化学与生物的方法相结合,采用蛋白质工程和合成生物学等一系列新技术,从二氧化碳直接合成淀粉,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淀粉生产方式。这项研究工作是典型的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不仅对未来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具有革命性的影响,而且对全球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马延和表示,如果未来该系统过程成本与农业种植相比具有经济可行性,并实际应用,将有可能节约90%以上的耕地和淡水资源,避免农药、化肥等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人类粮食安全水平。

不过,他同时强调,目前该成果尚处于实验室阶段,离实际应用还有相当长的距离,且面临诸多挑战。

“后续,研究团队还需要尽快实现从‘0到1’的概念突破到‘1到10’和‘10到100’的转换,让这项技术最终成为解决人类发展问题的有效手段和工具。”中科院副院长周琪表示,中科院将集成相关科技力量,一如既往地支持该项研究深入推进。

“当今世界面临全球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重大挑战,科技创新已成为重塑全球格局、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的关键因素。二氧化碳的转化利用与人工合成淀粉,正是应对挑战的重大科技问题之一。”周琪说。

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那些照顾过我的大姐阿姨当然也散落星河…这一次我依旧孑然一身的前来,眼神不再是渴求得看世界了,内心平淡也难起波澜。古往今来,多少人因为不懂这个“退”而吃了大亏。
  • 买下之后,用别针别在胸口处,玉兰花随人摆动,淡香若有若无,好比犹抱琵琶半遮面,自我也微微陶醉,人在不知不觉中感觉很美,此处暗叹,挺臭美的嘛,还是挺有女人味儿的嘛
  • 补充一下,这个系列会长期进行,起因是今年太不高兴了,就想做一个能让人高兴点的系列——颜色丰富多变,不装腔作势,夏季、冬季,贴身还是贴着羊毛衫,单根佩戴和叠戴,总
  • !!
  • 病例180男,居住于小店区大唐长风小区,为隔离观察人员,11月16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病例207男,居住于迎泽区海边街8号院,五育中学(羊市街校区)学生,为隔
  • ❤#0408和exo相伴五周年#.#EXO出道五周年快乐#不知不觉我们锥已经是出道五周年的前辈团了 明明都还是宝宝呢[羞嗒嗒][doge]煽情的话不会说我们金茶
  • 而他“元魂晋级”的秘密被五大家觊觎,一场王胜与五大家以无忧城为棋盘的对弈便在此展开……第三季:王胜于现代世界醒来,一切是如此真实而又如梦似幻。而他“元魂晋级”的
  • 最后终于在2022年6月24日结婚了那个过程很艰难,但结果很好,所以很欣慰:)谢谢PD 编剧 拍摄导演 我们一起去纽约 洛杉矶的时间辛苦你们了!)支持我的人
  • 今天白天的一个小合集~妹妹们可以不用爬楼啦【点赞】抽5个妹妹嚯冰阔落@微博抽奖平台 【15.6】 小麻花发512g*2袋【64】妙可蓝多 奶酪棒*25支【
  • 小琦拍的我 55 气死啦 我东西一边拿一边掉 她一边拍一边笑 胡桃里的意面 真的报吃 工作餐还是老老实实吃青椒肉丝和扇贝假装在认真工作 真的要好自律才能胜任自
  • 当初在电视上看到张嘉倪的第一眼,买超就认定了,这就是她今生要娶的女人。而且你不会真以为是外国人买吧,大家都不是傻子,想赚钱没啥丢人的,但是到处甩锅就没品了哈[挖
  • ”如果说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几年……我想说,应该是遗憾吧……嗯,在最意气风发,最应乘风而上的几年里……却顶着风……从倔强不肯落下,到苟于气流的缝隙之中……可喜的是,
  • 【我校师生在全国3D大赛总决赛中喜获佳绩】2016年12月8日—12日,第九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江苏常州拉开帷幕,我校学子与来自全国各地的8
  • [购]: 刚刚有小可爱要找清洁面膜,呐[喵喵]给挖来啦! [购]: 刚刚有小可爱要找清洁面膜,呐[喵喵]给挖来啦!
  • )还有一件高兴事呢,11.23的17:00,我们又可以在直播间见面了,宝贝们我们真的想你们啦       三年前的今天,你们在坐满粉丝的台下靠自己的努力得来了一
  • ​ 我们总以为孩子还小,不懂事,但不论多小,他们都会清清楚楚知道这个家没有了,爸爸,或者妈妈,要离开,这是多么大的恐慌,多么残忍的过早的成熟,他们学会察言观色,
  • 一路艰辛,一切也无需纠结,只要努力,早晚你会发现,该是你的一样也少不了,如约而至的,不翼而飞的,你也掌控不了。一路艰辛,一切也无需纠结,只要努力,早晚你会发
  • 2⃣️开骂小S和她老公,爆料她爱喝酒、长期服用禁药和她老公在她家楼下的会所找姑娘,吐槽她买的房子……估计小S这会也气得不轻。2、开骂小S和她老公,爆料她爱喝酒、
  • 监控显示,2月17日夜间23时许,一名骑电动车的男子来到案发地附近,先是停在一辆盖着车衣的汽车边上,用打火机将驾驶室附近的车衣点燃后离开,眼看火势越烧越大,可奇
  • 3⃣️王鸥何九华:王鸥何九华也已经多次被拍近日还被曝已经同居,然而再看看两人的的态度,依然是不做回应,同时也不会故意躲避狗仔的镜头,好似就是一副:“你们拍你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