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素养中心# 全息投影作为新兴的科技产物应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论是舞台表演、生物医学还是计量、制图,都是它大显身手的地方。今天思思带来的科学小实验,就带大家制作一个简单的全息投影仪[并不简单]一起感受科学的奇妙~ 评论区分享一个你熟知的科学知识或现象,10.17抽一位伙伴送上一个科学盒子~#科学[超话]# https://t.cn/A6M97YaV

#小子说老子#
《小子说老子》第二章•美丑善恶的标准是什么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美丑善恶的标准是什么

一般说来,大家都可能以为这个第二章的内容非常简单,也非常容易理解。然而,事实确实是这样吗?我的观点是,这一段内容并不是那么简单。也许,对于上面内容的翻译,大家可能比较容易理解一些,可是真正的问题未必是这样。我们知道《道德经》的内容是至真至简的五千字。老子把这样似乎很简单的句子放在第二章节,说明这一段简单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非常不简单的。

通览全篇,我们知道《道德经》一文中还有其他许多非常精辟的语句,甚至远远超过这一章节的境界高度,但是老子为什么没有把他们放在这里呢?这确实是个大问题。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对于这一句话,据我所知,市面上至少有以下这几种翻译(以下为摘录内容):

1.天下都知道美的东西是美的,这就是丑了;都知道善,这就是不善了。

2.天下人都知道美何以是美,也就知道了什么是丑恶。都知道善何以是善,也就知道了什么是不善。

3.世人都知道何种事物为美,那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美的标准,可这个美的标准是恶的;世人都知道何种事物为善,那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善的标准,可这个善的标准是不善的。

4.天下都知道美是美的,而不知道有丑这就坏了。都知道好是好的,而不知道有恶这就不对了。

5.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6.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这就有丑的观念同时存在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就同时产生了。

你问我同意上面的这些观念吗?我的回答是既同意,又不同意。同意的原因是,我能理解并包容这些观念。不同意的原因是,这些解释翻译都是非常片面的。也可以说,完全没有抓住老子《道德经》的主旨,同样,也没有联系上下文的关系,而只是依字面来“翻译”或“白话”。

实际上,这一章节的内容,主体上是在阐述《道德经·第一章》中“名。可名,非常名”这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下文出现的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都是这里的“名”。而“名”真正的内涵却是“非常名”。任你说三道四,横说竖说、引文据典说、博览古今说,始终必须要把握这个主旨“非常名”方可。

在这里,我们即可以看到老子行文的内在“逻辑性”。但这种“逻辑性”还并非是我们今天西方学说的那种“逻辑性”。倘执着于用那种逻辑去分析、解释《道德经》成文,那只会成为一个笑话而已。

古今有许多学者,喜欢把一个人的文章拿来左思右审,然后这种方法、那种手段地切割分析,这是一种非常愚蠢的“科学方法”。孰不知,我们自己在生活中说话也是行云流水式,把握一个前提主旨,然后随思想的动态而说,乃至侃侃而谈。哪里又有那么多的格式分析呢?

何况老子《道德经》一书成文,在当时是老子自己执笔写,还是老子命令别人写,还是老子说话、旁人记录,还是老子说话、旁边人按他自己的领会书写,形如我这里提出的这类的问题,今天任凭你是什么“专家”、“学者”恐怕也推理不出、分析不清吧。(一笑!)

要知道,这个问题可并不是小事情。好比我们可以说《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记述孔子的言行记录,但却不可以随意也推结到老子身上,也说《道德经》亦然。这就是我们许多学者拿着一篇古文用“文学”去分析的大弊端,然而,他们往往却喜而乐用,且不自知。大概我的这篇文章恐怕也不免如此。(一笑!)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这里的“美”、“恶”、“善”。在这里,“美”与“恶”是相对的,而并不是常态下“善”与“恶”相对。因为这里的“恶”是丑的意思,于是“美恶”即是“美丑”。在艺术角度看来,世间的事无非即是这里的“美学”与“丑学”。同样,在人类学角度,世间情感也无非是这里的“善与恶”之分。

然而,老子这里的观念是不是这样呢?我认为不是。此章节行文中的美恶、“善不善”、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等等都是应对《道德经·第一章》中的“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而言,更突出或简化一点即“常无”、“常有”两个概念。也就是说这些对立的词汇虽然列举得这么多,所要表达的意思都只是在说“有无”而已。

这句话的意思可以这样解释:天下,指世间人。皆知,是都知道之意。“美之为美”,是说,天下人自己以自己的眼光预先设定一种美的观念以“美之”,然后得到一个结论“这是美的”,这是因人的分别心而起。当一个人自己在评论一个外部事物时,事先已经在心中确立了一个结论,然后以这个事先的结论来论证这个结论,这当然是非常不科学的。

而真正正确的方法应当是,事先不设立分别之心,而“客观”分析。不过,纵是这么说,所有人还都是会在自己事先确立一个结论的条件下,说“我的分析是客观的”。这实在是一个大问题。(一笑!)

人们确立了“美”,在这过程之时,同时也就确立了“恶”(丑),这二者是同时确立的,此二者不可分割。如果非要让此二者独立开,实在是一种大错误。同样“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也是这个意思。

如果你也发生了这些变化,说明你的福报正在提升!

据说学佛后,判断命运有没有改变,首先是看骨相,其次是看面相。看骨相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技术门槛有点高,看面相就成了很多学佛者判断自己福报是否有增长的好办法。

就我个人来说,虽然不太注重自己面相上的细微变化,但确实努力改过自新以来,耳垂的大小、形状都有变化。虽说耳垂有变化,并不能说明命运有多大的改变。

但我却相信,在自己身上,耳垂变化的背后就是福报的变化,因为我的改变并不仅仅是耳垂的大小而已。

道家相术集大成者陈抟老祖有篇传世之作《心相篇》,开篇第一句:

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

告诉了我们心地是相貌的根本,也是祸福的根本。

佛法中也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所谓的方寸,就是我们的心地。

很多次,我在反躬自省、在自己的心地下工夫的时候,耳垂就会发热,而且会特别的疼。心改了,命运就改了,至于面相、骨相上的改变是自然而然的事。

我以前会认为,人命运的改变靠的是每天抽点时间出来修行:诵经、行善。但现在却坚信:人的命运是在生活中随时随地、一点一滴的积累而慢慢改变的。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想要改命,我们的舞台不在寺院,不在佛堂,而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的师兄可能会觉得这么说很抽象,那在我耳垂发热的时候,我是怎么下心地工夫的呢?

接下来我会略微分享一下,当然我做得也不够好,只是希望能抛砖引玉。

早段时间我回老家的时候,听家里的长辈说起村里一个大哥哥在网上赌博欠下了上百万,这个大哥哥以前在外面混得很好,在工厂做管理,在市里买了房,出了这件事以后,老婆闹离婚,父母急得直掉眼泪。

换做以前,听到这样的事,我心里肯定会莫名窃喜:哈,又一个比我还衰的。现在这种窃喜已不再强烈,想的更多的是他一家人所经受的痛苦。这么一想,反倒希望他能早点把这个钱给还上。

看到从小玩到大的小伙伴,要么考上了公务员、要么找了高薪的工作,一开始心里也会不是滋味。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心量也会慢慢打开,反而希望他们福报增长、越来越好。

有的小伙伴找了个条件很好的女朋友结了婚,有的小伙伴婚姻美满,心里就会嫉妒:怎么我就找不到这样的女朋友呢?

后面也会慢慢改变自己的心念,以前是嫉妒,现在是祝福、随喜。

跟父母、长辈在一起生活的时候,以前经常会觉得父母、长辈实在是太啰嗦了,老是想要我按他们的一些想法来做事,真的是讨嫌。

现在慢慢觉得,家人的啰嗦其实都是为自己着想,都是为自己好;特别是我父亲,只要我们在一起,就忍不住对我说难听的话,不是这里怎么样就是那里怎么样。

我经常在想:你就不能多看看好的地方吗,甚至还会心生怨恨:老是说我,你自己又怎么样呢?

后面才明白,哪怕父亲是在责骂自己,其实也是恨铁不成钢,希望自己好。对父亲的怨恨也就慢慢消融,觉得父亲其实也挺不容易的,为我们家、为我付出了太多。

慢慢的,我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老是觉得家人给自己的不够,现在更多是觉得自己给到家人的不够,是自己不孝,是自己为这个家庭做的太少。

以前觉得是父母没积福报,才导致了自己的一些不顺。现在觉得自己没福报不是父母的原因,归根结底是自己的原因,父母没学佛,不懂积福报,不能过于苛责他们。但自己学了佛,就应该多为父母积累福报。(怨人是苦海,管人是地狱!要怨就怨自己,要管就管自己!能把自己管好,一切都好!)

在公司的时候,好几次上厕所,都刚好碰到阿姨在打扫厕所卫生。心里就忍不住抱怨:这阿姨怎么老是在这个时候来打扫卫生?

但后面立马意识到是自己的不对,人家阿姨打扫卫生的她的职责,也不可能问了我什么时候去上厕所再挑其它时间,还是应该多点包容。

在公司上班,有时候工资不高、事却挺多,难免会觉得老板剥削人,对公司颇有怨言。后来转念一想还是自己的福报差、能力差,你不想做可以走呀,所以还是要正视自己的原因,多提升自己、多积福!

记得以前在街上碰到农民工、清洁工,心里会有点骄慢,觉得他们做的工作不体面,说白了就是有点嫌弃、看不起他们。后来才发现自己幼稚得可笑,有什么好傲慢的,说不定很多方面你还不如人家呢?

你有人家赚得多吗?有人家那么健康吗?有人家那么活得踏实吗?以前看到老人就会觉得他们年老体衰,不中用了,甚至还会很刻薄地觉得他们“占地方”。

到后面再看到老人,就会祝福他们健康长寿,随喜赞叹,自己说不定还没有他们那么长寿呢;

看到农民工也是祝福,再也没有轻慢,说真的,德行如此之薄,自己的福报还没有他们大呢!

一开始学佛的时候,做点微不足道的善事,就觉得自己福报很大了一样。现在做点善事,不再老是放在心上,也不会觉得能有多少福报;

以前很投机,总在琢磨做什么善事才能投入少回报大,做什么善事福报才最大。现在更关注自己的心是否圆满,是否有在真正思利他。

生活中碰到不如自己意的事,就容易恼羞成怒,甚至会不受控制地发飙。

特别是跟家人相处,心情不好的时候,只要说我两句,就会毫不犹豫地顶回去。家人之间,有谁说我不好,脑袋里立马想的就是:你不也哪里哪里不好吗?要么就是:你凭什么说我咯?不要你管我的事。

后来才慢慢明白,很多时候家人说我不好的时候,真的没有冤枉,确实是有不好的地方。现在回头想想,真的要感谢家人把我的问题指出来。除了他们,谁还犯得着得罪我,指出我身上的毛病呢?

现在碰到不如意的事,也慢慢学会了去接受,去包容,无形中心量也打开了。

朋友圈的随喜项目,一开始总是会尽自己所能去随喜。看得多了难免会埋怨:怎么这么多要捐款的?心里也会纠结要不要随喜,随喜多少合适。

但现在再看到这样的随喜项目,也不会再埋怨,有时候尽管没有随喜,也会从心里祝福这个项目能尽快圆满。

当然,这些只是我个人的反躬自省,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每个人要下的心地工夫也不一样。也不是说每个人这么去做,耳垂都会发热、都会有变化。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你改了自己的心,哪怕面相上看不出来什么变化,你的命运也会越来越好。

《了凡四训》中说:

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

一个人改了命,命运不一样了,一定是你的心不一样了。

如果你学佛多年,觉得自己跟以前差不多,心也没怎么改,要说改了命只怕有点牵强,除非你积了不为人知的大阴德。但大阴德可没那么容易,很多时候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

如果你回顾过去,对过去的自己还比较满意,找不到自己的什么问题,找不到自己损福的地方,找不到自己福薄的地方,那你基本上就是一直在原地踏步,你的智慧和福报一直都没有长进。

如果你回顾过去的自己,恨不得扇自己耳光,掐自己大腿,感慨自己以前怎么这么没福报,怎么这么没智慧,当时自己怎么会这么想,怎么会这么做……

那说明其实你的福报与智慧是在不断增长的。你走在了正确的路上,一定功不唐捐!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对《违反河南省高标准粮田管护条例》规定,对破坏或者擅自改变高标准良田警示牌的,由县农业部门责令恢复原状,可以处1000元以下罚款,占用高标准粮田的,由县人民政府
  • 《你好 星期六》不再唯流量,更看中艺人的才华和正能量,特别是在焕新季,用心邀请了久未露面的宝藏嘉宾,掀起全网观众的回忆杀。 比如为配合许嵩的到来,当期节目
  • 刚刚妈妈打电话她说之前看我的抖音我买了一个助听器心想这是给谁买助听器?谁用得着助听器呀?我说你看错了吧,我怎么可能买助听器她说我的女儿我怎么会看错我说我不信,你
  • 这是介绍日月宫是这样的情况,那我们地球人要跑到太阳里去的话,是不是把你化成焦炭了?这是介绍日月宫是这样的情况,那我们地球人要跑到太阳里去的话,是不是把你化成焦炭
  • 也就是说李白此次来游江夏,对比后面几次重返这里还是很开心的,既没有“崔颢题诗在上头”的郁闷,也没有送别友人的离情别绪。很遗憾,这一次李白来到江夏,并没有发生这些
  • 基于以上理由,笔者个人认为,在如今的时代大环境下,在甘肃省内,兰州新区是求职择业者们必须关注的一块“洼地”。而在具备了良好宜居环境的基础上,作为省会城市主要组成
  • 当你感到忙、觉得累的时候,一是因为价值的迷失,二是因为过多的欲望。人生有了方向,有了奋斗的理由,心就安定了;少计较,多宽容,知满足,心也就闲了。
  • 人生诸事,如梦亦如幻,梦时繁华流水,醒来风清如故,名利本空,执着则重。人间处处有冷暖,莫问征途热与寒。
  • 元代元桢年间,流落涯州的黄道婆回到故乡后,将她跟黎族人学到的纺织技术,创造性地改良故乡旧有的纺织机械,这就是我父贞丰人一直在用的纺织机械和技术。在物质生活水平日
  • 他说:“不仅仅是厄齐尔,其他一些球员也没有像往常那样表现出色,我为此承担责任并为此付出了努力,但我认为这是一支优秀的球队。球迷们对厄齐尔毫无生气的表现并不满意,
  • 半夜翻看朋友圈时间真的过得飞快说过的话都有做到立过的Flag也都在慢慢实现(叉会腰)以前觉得博士是遥不可及的事情现在却在一步步地接近所以不要妄自菲薄但是甚么时候
  • 一套说辞下来,中国的军事能力竟成了日本这一计划“不得不”推进的理由,共同社的报道就直接说,日本此举为“抵御中国日益增强的军事能力”。按照日媒说法,日本受和平宪法
  • 曾经恨过母亲,就像恨过很多事情一样,后来我平静地接受我与她之间的爱和复杂性本身,就像我接受这个世界的复杂性本身一样,只不过这种感觉是虚幻的,以至于我需要常常确定
  • “别急”体现的是中华儒家的中庸之道,体现的是虚怀若谷、谦逊祥和的人生哲理公司的新办公室是今年刚建好的 第一次去google map直接让我停车步行至目的地 我找
  • ”   一听要鱼虾,龙王又舍不得啦,看看讨海老的手,耙子一样,每的要多少鱼囝虾孙给他呀!又想想,话出嘴,不泼地,收不回了,就要滑头,说:“好。”   龙王叹叹气
  • 问题是,程少商并未就此罢休,而是顺带又挖苦了袁善见一番:说袁善见还是该早点儿找个新妇成婚才好,要不然见了自己与凌不疑幸福的模样,会眼红。问题是,程少商并未就此罢
  • 衡量傳統書法中的優蕪上海滌塵居、寶鼎齋、天字號羊尊軒/沈純理文其實這個問題很復雜,但是大匠能與人規矩,所以限制在從簡而語。[图片][图片]衡量傳統書法中的優蕪上
  • 理想和现实还是差了好大一截,被推着往前走,被催着做决定,什么时候才能把你过成我想要的样子呢,生活南京,后会有期[2022]小flag一览:耽误了两年的教资,考掉
  • 位次的“前”与“进”所投射的现实场景,最重要的一幕当属无锡持续推进产业强市的坚定与执着。城市的发展故事,除了“千军万马”的项目推进,还要有“万家灯火”的温暖记忆
  • ♡我希望有一个人 可以懂我的逞强 明白我的脆弱。♡我希望有一个人 可以懂我的逞强 明白我的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