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廷,字檗庵,号夷山老叟。生平不详。明成化三年丁亥(1467),孟春元日,著成《壬课纂义》,又名《大六壬集应钤》。

《大六壬集应钤》


余尝闻术家有六壬课。其精于是者,往往逆知来物,克应如神。而未知其为何说也。及随牒三晋,于吾友檗庵先生处,得宋本邵彦和《六壬口鉴》三卷。读之一过,乃知是术。由所值岁月日时支干,而求阴阳五行之旺相生克,而得失万物之吉凶悔吝。虽其取用与《易》异,而其理亦未尝或异于《易》也。理不异于《易》,而谈《易》者或鲜称之。是不深考之过耳。
先生又以六壬为书,多至一百四十二种。余所有者,二十七种。每得一课,诵阅为艰。因以《口鉴》为主,以六十日为次,以七百二十课系之。凡《口鉴》《毕法》《心镜》等书有及是课者,则条列于后。又附虚纸,以候续得而第录之。通名之曰《六壬集应钤》。其为己为人之心,可谓勤且厚矣。方今边隅多警,军旅岁用。入幕之宾诚得是书而通之,其于运筹决胜之略,裨益将无多乎。
大明弘治十五年壬戌(1502),岁在大火,月在鹑首,日在折木之津。龙台逸史序。

壬课纂义序
六壬之书,虽遍天下有之,理趣之微,卷佚之多,欲获全书,未之闻也。若徐道符、邵彦和、凌福之,三先生可谓明斯道者。余恨生之晚,无由登其门。虽有《心镜》《口鉴》《毕法》传世,其间心领神会之妙,微乎微乎。
是道肇自轩辕黄帝神授之文。非有德者,不遇不传。君子得之,上可利于国家,下可泽于生民。盖日用弗能无之,可以立身荣名,趋吉避凶,辨疑释惑。欲阴德方便,垂荫后贤者,莫甚此为最。小人慎不可假之欺妄,恣意嗜利,亦未善其后也。矧天道昭然,神明格焉。非诚敬,焉可轻谈。夫天即理,理即天。不诚则无物。何吉凶昭报之有。且是书之理,斯课之验,明如日星,惟福忠孝。否则不之验也。原其所自,不过一理而已矣。
《易》谓天一生水,壬水建禄于亥,乃乾天之位数六,属金,金生水,故名之六壬。此天向一中分造化,犹《易》象日月而名。尊乎天者,法天象地,参列三才也。用正时、干支、五行、月将、贵神、太岁、月建,以藉其阴阳流行之气,气化神,神化妙,妙化无穷之理,理见无穷之事,即天地生生化化之道,形者形,色者色,亦自然之道也。加临日辰阴阳,取用三传四课,分昼夜逆顺而行贵神,察旺相休囚以证得失,详生克制化以断其吉凶,观刑冲破害验乎成败,法五行而推类事物,明一理而贯通异同。妙在人心,贵乎权变。学者诚能留心于此,熟读玩味,以求至乎其极,则一笑谈之间,虽百年穷达、万事吉凶,诚如目击耳闻,毫发不爽。殆理趣幽邃,变化多端。非有超越才华,弗能臻乎蕴奥。
夫课有七百二十,得其名六十四,总其约为宗旨,九课而已。考之占法,分门择例,则有千绪万端,无所不该载也。大而天地山川,小而昆虫草木。惟兹九课,大概穷夫天下之理、巨细之事,不亦难乎。盖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或谓术数之学无取,固往往视为轻易。噫。非不知也。未之见也。是道有未可胜记者。且以《六壬金华宝鉴》一书,三百八十卷之多。又况其他者乎。课文多近性理。非精儒业者,岂能明是道、达是理耶。世有颜闵才,不亲炙者,莫能入其妙也。又岂能轻易乎。
予家世隐居业儒。以道谊得无伪子先生之传。惜未获全书。固心不能无歉然也。耕读之余,留心岁月。辨疑释惑,间历历神验。若嗜醇醪、玩美物,醉而不舍,喜而忘寐。况愚性不乐奇怪。斯课理之可尚者,固阅课书例,撮其要于日用者数事,去繁从简,舍怪存常,以便私览。庶得趋避,俾进退之间适当,则乐天知命,行法俟之,俯仰而少愧怍矣。予不敏万分之一,粗嗜糟粕,敢不愧无学,妄意拾成,名之曰《壬课纂义》。若夫精微之奥,辞理之优,以俟将来之笔,亦幸后贤而教益之美,庶全其书,则于治道枝裔之余庆有补焉。
成化三年,岁在丁亥,孟春元日。夷山老叟书。

https://weibo.com/u/3876373543
我欲隐罗浮——博物馆藏几种不同版本的《葛稚川移居图》赏析。
“葛稚川移居图”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个长盛不衰的绘画母题,至少从宋代开始,便有画家将这一主题引入绘画中。葛洪(284-364)是晋代有名的道教学者和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郡(今江苏句容)人。据《晋书》记载,他以儒学知名,“尤好神仙道养之法”,“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辨玄迹,析理入微”,因立军功,被封以高官,但“以年老,欲炼丹以祈遐寿”为由辞去不就。后来听说交阯(今越南)盛产炼丹用的丹砂,遂要求派去做“句漏令”,得到首肯后,他便携妻儿千里迢迢赴任。到达广州时,因刺史邓岳极力挽留,就有到附近罗浮山隐居的想法,于是便有移居罗浮山之举。葛洪在罗浮山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岁月,留下了代表名著《抱朴子》。在宋代院体画家中,就有不少人画过这一故事。现存的诸本《葛稚川移居图》中,以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年代最早,艺术水准最为精湛。在此之后的明清两代,这一主题的绘画创作都或多或少受其影响。
这便是元代画家王蒙在《葛稚川移居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中刻划的情景,图中的高士就是葛洪,这座在绘画史上屡次被描绘的名山便是位于广东博罗县的罗浮山。

王蒙(1308-1385)是元代山水画家,字叔明,号黄鹤山樵,浙江湖州人,与黄公望、倪瓒、吴镇并称“元四家”,为书画家赵孟頫(1254-1322)外甥。这件《葛稚川移居图》被认为是王蒙的代表作之一。

在王蒙的艺术生涯中,他并没有到过罗浮山的记录。所以在画中,他是将传说中葛洪移居的故事加上意象山水相融合,表现岭南地区山水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的景象。图中作者将青绿、花青、红色、曙红以及浅绛、焦墨等交互使用,形成岭南地区特有的山水风貌。在王蒙传世的画作中,该图较为特出:错落的红叶绿树遍布于山间,山势蜿蜒,嶙峋起伏,将罗浮山幽深、险峻与宁静的氛围烘托出来,是乃因避乱而移居、远离尘嚣的出世者心仪之地。

王蒙在画中自题曰:“葛稚川移居图,蒙昔年与日章画此图,已数年矣。今重观之,始题其上,王叔明识”,钤朱文方印“叔明”,另一印则漫漶不清。题识虽并未注明年款,但从内容及画风看,当为王蒙早年所作,反映其早期画风。

王蒙的其他作品如《夏日山居图》、《夏山高隐图》(均藏故宫博物院)等代表作都旨在描写山水的雄伟与秀美,唯独《葛稚川移居图》是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交相融合,是道家思想所提倡的“天人合一”理念的折射。至于现代画家惠孝同(1902-1979)认为其“画中的人物和走兽,画的尚不够成熟,主次不分,形象也欠生动;款字也写得弱了一些,这是这幅作品美中不足之处”,显然是苛责了。作为一个以山水见长的画家,王蒙在画中表现出的艺术技巧实非寻常画家所能及。

作为王蒙作品中的精品佳构,《葛稚川移居图》历经元明清以来诸家鉴藏,流传有序,其印鉴与书画著录均清晰地再现其传播与鉴藏的历程。画中的鉴藏印有:朱文方印“怡亲王宝”、“孙煜峰”、“大王主人珍玩”、“虚斋秘玩”、“莱臣审藏真迹”、“弘一斋”、朱文圆印“安”、白文方印“子孙永保”、“子京所藏”、“仪周鉴赏”、“虚斋审定”、“孙煜峰印”、朱文长方印“虚斋之清品”、“潞河张翼藏书画记”、“明善堂珍藏书画印记”、白文长方印“项墨林鉴赏印”、朱文椭圆印“寄敖”,另有右下侧“圣”字上方一白文长方印模糊不可辨。据此可知,该画曾经明代项元汴(1525-1590)、清代安岐(1683-?)、怡亲王、晚清张翼(燕谋)、庞莱臣(1864-1949)及现代孙煜峰(1901-1967)等人递藏。

在明清以降的书画著录中,这件《葛稚川移居图》也多次被提及。明代书画鉴藏家安岐在《墨缘汇观》中著录:“纸本,中挂幅,着色,山水,为日章作”,另一书画鉴藏家郁逢庆的《郁氏书画题跋记》在著录王蒙的题识之后,描述其绘画云:“此图稚川执杖,左携一鹿,后老妻骑牛抱一小儿,二童随之,重山复岭,秀润之笔,非寻常恅草之比”,图中实为“右携一鹿”,当为误记。

郁氏对此画的风格给予肯定,称其为“秀润之笔”。而与郁逢庆大致同时的汪珂玉(1587-?)在其《珊瑚网》中也著录该图的题识,连描述的语句也与郁氏近乎一致,仅“恅草”变为“潦草”,所以有论者经考订,认为汪珂玉《珊瑚网》有袭录郁逢庆《郁氏书画题跋记》的嫌疑,是很有道理的。但因汪氏《珊瑚网》的影响要比《郁氏书画题跋记》大得多,反而促进了《郁氏书画题跋记》中所著录书画的二次传播,《葛稚川移居图》即是其例。

画中以披麻皴画山石,间以解索皴和折带皴相补充,所写飞瀑流泉、崇山峻岭与满山树木相映成趣,使人物的颠沛流离与环境的清幽形成鲜明对比,相得益彰,其绘画主题得以凸显。

卞永誉(1645-1712)的《式古堂书画汇考》也著录《稚川移居图并识》,除实录王蒙题识外,并引用汪氏《珊瑚网》评语⑧,这算是对郁氏评述王蒙《葛稚川移居图》的再次传播了,可谓是书画鉴藏史上一件无奈又极富趣味的事。晚清时期,李葆恂(1859-1915)的《无益有益斋读画诗》也提及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直幅》。其后的书画鉴藏家庞莱臣在其《虚斋名画续录》中也著录此画,除实录王蒙的题识外,他对画作本身也作了描述:“纸本,高四尺三寸七分,阔一尺八寸三分,设色山水人物,稚川手执羽扇携鹿度桥,前导有负筐篮者,有歇担山坡者,后一妇抱小孩骑牛,一仆牵之而行,其余男女僮仆负物随从,山上茅屋数间,位置井井,屋前及山半有童子作迎眺状,重山复岭,碧树丹柯,秀润缜密,实为希有之真迹。左下角楷书一圣字,系项子京编字记号,另草书小押,其文莫辨题款前六字篆书,这是现在所见此画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之前最晚的书画著录。

事实上,王蒙并非仅作过这一件《葛稚川移居图》,在顾文彬(1811-1889)的《过云楼书画记》中记载顾氏曾收藏一件《黄鹤山樵稚川移居图》,作者这样描绘:“通幅用焦墨,间设浅赭色。峰峦迥互,楼阁参差;一丫髻童立庭除,供汛扫之役,坡下苍头奴担胡卢书剑前导,一婢抱琴踵其后,一童负囊曳牛,稚川绛衣坐其上,手一卷读,妇与两儿,一草角儿,抱鸟圆并跨牯上,一仆左牵之,右又牵一羊;一婢肩竹竿提鸡笼,次第前行”。很显然,这是一幅以墨笔为主,间杂浅赭色的山水画,构图及画中人物造型与上述《葛稚川移居图》也大相径庭。

在这幅画中,画中主角葛洪坐于牛背之上,其他人物也各有不同,且画面中多出一只羊。上述《葛稚川移居图》中有十人,而该《黄鹤山樵稚川移居图》则至少有十一人。该画题识:“香光居士王蒙写”,上方尚有倪瓒、陆居仁、陈则、韩性、陶复初、钱岳及蒙城乐远题跋。在该书中,作者也提及郁逢庆《书画题跋记》中所著录之上述《葛稚川移居图》,并再引述《六研斋三笔》提及王蒙的第三件《葛稚川移居图》:“余于项氏见。阔幅悬轴,绢素沈厚,布置雄伟……翁媪骑乘一牸、一牯……婢仆四五人,蓬头赤脚,不施严饰,一力奋而前驱,意皆望莽苍进发,盖移居在途景”,据此可知这是描绘葛洪前往罗浮山途中的情形。画作为绢本,葛稚川和妇孺皆坐于牛背之上,画中有一雄一雌两牛,婢仆四五人,大致七八人左右。在该书中,顾氏称王蒙“作《稚川移居图》甚多,惜未能一一对勘耳”。

此外,在《佩文斋书画谱》中也著录一件王蒙的《葛仙翁移居图》:“钱塘王孝廉藏王叔明纸画《葛仙翁移居图》,长一丈二尺,阔几二尺,上有袁清容题,今在檇李项元汴”,这是一幅纸本山水画,但上有袁清容题跋,与上述三件作品均相异,故应是王蒙的第四件《葛稚川移居图》了。另在《佩文斋书画谱》中尚著录一件“葛稚川移居图”,文字极为简略,仅有“王叔明隶书图上”数字,故无法判定是否为以上四件之一,抑或另有他作,姑妄存此备考。

在王蒙之后,尚有明代画家尤求、丁云鹏、郑重及清初胡慥、萧晨等人的《葛稚川移居图》行世,使这一绘画主题传承有序,经久不衰。
明 尤求 《葛洪移居图》卷局部
尤求的《葛稚川移居图》(大英博物馆藏)为一画卷,写葛洪骑于毛驴之上,扬鞭抖缰,后有一壮汉挑筐行于桥上,筐中有宝剑、葫芦、茶壶、锅碗、斗笠等,另有一书童肩背古琴紧随驴后,前有两书童作先导,一人背着八仙桌,一人挑着葫芦、书籍、铜壶等什物。

所写山水为近景,用白描之法,与王蒙画中所用的高远和深远之法大为迥异。作者款识曰:“长洲尤求制”,钤朱文方印“凤丘”和白文方印“长洲尤求”。其题笺为:“明尤子求游旅图逸品。千卷楼主人了酓氏藏”,鉴藏印有:朱文方印“一贯轩长物”、“君子乃乐”、“了酓藏过”和朱文币形印“金匮宝藏陈氏仁涛”。拖尾有近人吴湖帆(1894-1968)题跋:“《葛稚川移居图》出自宋人院本,元钱玉潭、王叔明俱有之,此卷盖马钦山本也。笔精墨意,不在宋人下。余近得子求画《相如属赋图》,与此彷佛,皆子求得意笔也。庚午十月,访镜波兄于月波楼,翦灯夜话,出此共赏,同观者陈君子清。吴湖帆题”,概述《葛稚川移居图》的源流,并言钱玉潭(钱选)、王叔明(王蒙),称此卷乃仿马钦山本。“马钦山”即南宋画家马远。此画与王蒙之作最大的不同在于,描绘的只是截取葛洪等一行五人匆忙赶路的情景,对罗浮山的风貌则较少渲染。

丁云鹏的《葛洪移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描写的是崇山峻岭中,葛洪骑牛行于桥上,后有一羊及挑着古琴、经卷的书童紧随,前方右侧一妇人怀抱小孩骑牛,一人牵着缰绳回顾中,左侧则有一书童跟随其后,画中共六人。该画与王蒙之作较为接近,尤其是桥的造型与王蒙之笔如出一辙,应当是有所本。所写远景为飞瀑和茅屋,山石陡峭,有小斧劈皴痕迹。作者并无款识,仅钤白文方印“丁云鹏印”和朱文方印“南羽”。此图曾经《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著录,有嘉庆、宣统等鉴藏印多枚。此画是明清时期所见《葛稚川移居图》中与王蒙之作最为接近者。

郑重《仿王蒙葛洪移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中自题曰:“葛仙翁移居图,壬子初夏仿黄鹤山樵笔,郑重”,“黄鹤山樵”即王蒙。画中在山脚溪流左侧,一妇人怀抱小孩与葛洪各骑一牛,前面各有一书童执引,一书童担着家具物什,一书童手捧一鹅,肩背葫芦,画中另有一羊与二犬随行。山上茂林修竹,亭台楼阁,在纵深处山路蜿蜒,飞流直下,峭壁林立,云雾缭绕,一派远离尘嚣的仙境之象。从画面构图看,与上述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并不接近,但极有可能源自目前已失传的、《佩文斋书画谱》中著录的王蒙《葛仙翁移居图》。此图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乾清宫》,有乾隆、嘉庆、宣统等三朝帝王藏印。此画也和丁云鹏《葛洪移居图》一样,与王蒙画风最为接近。清 胡慥 《葛洪移居图》 扇面

胡慥《葛洪移居图》扇页(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描绘的是葛洪骑于牛背上在前方引导,不时回顾四盼,后有一人拉车跟随,车上各种杂货累积,妻儿坐于山石后的另一辆车上,一人在后推行,另有一脚夫挑担随侍车侧。因扇面乃咫尺之属,故作者描写的场景乃截取其中一段,并无崇山峻岭,但从溪山行旅中,可以想见路遥山深。作者题识曰:“葛仙翁移居图,癸巳秋七月画为大宗老社长,胡慥”,钤朱文长方印“胡慥”。“癸巳”乃清顺治十年(1653年)。

萧晨《葛洪移居图》(广东省博物馆藏)描写在深山古松下,葛洪右手执杖,头略望后倾,站立于山石旁,其妻手执纨扇立于后侧,一白发老妇(或为葛洪之母)双手合十,面朝葛洪夫妇;前方两书童整理包裹行囊,另有两童抬着桶(或为其他什物)拾阶而上,一牛歇息于坡脚。很明显,这是葛洪在移居途中稍事休整的场景,与其他同类主题的构思略有不同。作者题识曰:“丹砂勾漏得还无,女伴追随有鲍姑。更欲移家向何处,夜深门闲独看炉。癸亥春日写图为道翁并题博正,兰陵醉客萧晨”,其中“丹砂”和“勾漏”(句漏)都是和葛洪有关的用典。
清 萧晨《葛洪移居图》 广东省博物馆藏
当然,在行世的所有作品中,应该还有不少《葛稚川移居图》画作。从这些作品不难看出,在元代王蒙之后,葛稚川移居的故事最为文人雅士所喜爱。在这个故事里,既寄托了避世而遁入罗浮的出世之想,罗浮山因而也就成为文人向往的精神家园,同时,以此为母题的艺术创作,是对王蒙以来绘画技法的一脉相承,是传统山水画嬗变与演进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我们探讨以王蒙为代表的《葛稚川移居图》,其意义显然已超越其绘画本身。

【安徽古代知名茶人——江增】
徽州茶人小传:江增
江增(生卒年不详),字兆年,号瞿生;徽州歙县槐塘人。江增是清代学者,集官、商、文人于一身;他性好山水,遍游江南,于黄山构建卧云庵居住并以庵号自誉。“足临清净地,身在画图中”的卧云庵,在黄山的炼丹青峰前,临近炼丹台;又名“轩辕晒药台”;今已不存。

江增是一位寓居扬州的徽州人,他在清代扬州文化圈中的名气完全来自他名士风流的派头;以派头出名是一个不太靠谱的创意,他能做到,则说明这种风雅还是相当吸引人的。江增首先给自己找了一个吸云餐霞的去处,在黄山建了一间卧云庵;然后准备了一套吸引人们眼球的行头,他做了一付茶担,里面放上各种茶具,称为游山具。这样的形象一登场,立刻就让茶人联想到了“茶圣”陆羽。但是,江增的装备已经不是陆羽可以比拟的;看看他的配备:扁担是柳树做的,用大漆刷上,再写上“卧云庵”的字号。两头挑的盒子各分三层。前头一层:放铜制茶酒器各一件;茶酒器旁放着两付火箸、两付小夹板,小夹板中夹着卧云庵五色笺,还有一本袖珍的诗韵、一方砚台、一块墨、两枝毛笔。前头中层:放了一个锡胎填漆黑光面盆,上面也刻写了庵名,一个浓金填漆掩雕漆茶盘,两方手巾,七把五色聚头的扇子。前头下层:放了四个铜酒插,一把瓷酒壶,一个铜火函,一个铜洋罐,一把宜兴紫砂壶,一个烟盒,一个布袋,袋中装着木炭。后头上层:放置秘色瓷盘八只。后头中层:放瓷饮食台盘三十只,斑竹筷八双,铜手炉一只,填漆黑光茶匙八把,果钗八把,锡茶壶一把,取火用的刀火石以及存放火种的竹筒。后头下层:放了一只铜火锅和四只小盘。此外,扁担上还挂着用来盛酒的葫芦,紫竹箫,斑竹烟袋和一些大大小小的蒲团。江增的这一套行头在当时的扬州城里太拉风了,只要他一到湖边,几乎画舫上的游人都知道是他来了……。

茶担,源出自“茶圣”陆羽《茶经·四之器》中的都篮(长方形竹篮),以“悉设诸器而名之”。有了这样的都篮,陆羽外出作茶事,茶具可担而行之。茶担悠悠,或提或担;或松涧、或泉古;可谓是极其招摇、极其风光。当然,也极具表现力。文人雅士的虚荣和清高都得到了满足和张扬,这也就无怪乎许多人都极力效仿,竟以茶担来表现自己的山林之致。唐代茶僧贯休有“闲担茶器绿青障,静纳禅袍坐绿崖”之雅事。宋人梅尧臣《尝茶和公仪》诗中也有:“都篮携具向都堂,碾破云团北焙香。”然而,将茶担尽力张扬并发展到极致,蔚成茶尚风情之独特景观的,大概要算是清代的茶人江增。他的游山具别出心裁,不依旧样,后多仿效者,愈新其制……。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记载了江增,并多次提到这种茶担;李斗说江增自行设计了一套出游必备的游山具,它除了吃喝以及品茶用具外,还有文房四宝,极其风雅。品茶是最为风雅的事,因茶之性情淡泊、悠闲使然也。

江增将装得满满、挂之纷纷的一个大茶具担而游之,也可谓是风头出尽。当然,他是既标榜了自己之“胜”情,也着实为山川添色几许;想来,这也是江增玩茶的一种幽逸情趣……

附录:
1、“慧可禅茶”简介:
中华第一禅茶——慧可禅茶,是严格按照中华第一禅的创立者“慧可禅师”所创制禅茶的方法,而制作出来的禅茶。
慧可禅师,荥阳市汜水镇人,中国古代著名高僧,中国禅宗第一人,中国禅茶始祖。
慧可禅茶的成品茶,全部出自慧可禅师故里——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
而慧可禅茶之“得道绿”(绿茶)和慧可禅茶之“开悟红”(红茶)的基础茶,均来自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阳毛尖的核心产区——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
2、特别告知:
中国禅茶第一镇,就是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

荥阳市慧可禅茶连锁总店
地址: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成皋路185号(慧可故里)
加盟热线:13683717072 https://t.cn/R2dyRnU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上宽下如法师[超话]# 宽如法师∣大悲咒满一切所需《大悲咒》上有讲,假如一个国家遭遇了外侵,遭遇了瘟疫,遭遇了五谷不丰,遭遇很多灾难的时候,《大悲咒》有方法,
  • “海外千屏”闪耀五洲,49个国家、90座城市的3000余块公共大屏直播和宣介总台春晚,全球受众在喜庆红火的年味中感受中国春节、中华文化的隽永魅力。晚会通过“思想
  •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 总之,只要这个人曾出现在你的生命里,那么春花秋月、夏荷冬雪,都有了它最好的意义。有时候不得不感叹一下金钱的魔力,在我的安排下,短短一天的时间,“如约”影楼的负面
  • 第874章“不必了,我们本来就不熟,有什么事直接电话里谈吧。但我还是低估了靳迟钧的实力,没几天,我就接到了一个陌生号码的来电,“许小姐,我是靳迟钧,还记得我吗
  •   强忍下眼中的酸涩,她依旧倔强地望着叶鹤行:“我不想听你转移话题,我今天就要一个明确的答复。  半晌,长南风又放软了语气:“锦婳,我只要她把孩子生下来,以前的
  • #西南民族大学[超话]#《头的英文名称释义》头的英文名称是head,其华夏语(白语)释义是“后黑前不黑”。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 但是我看到俄罗斯所有的信源方和军事博主都在勇敢的面对这件事,勇敢的将其拿出来并放在台面上,我不禁想尝试一下,我们国内的俄罗斯支持者们有没有这个勇气来面对以下的内
  • 因为要去外地上学,老先生专门给我把巩固疗效的药制了蜜丸,我上大学后又吃了一年多蜜丸,终于在大三的时候把银屑病治好了!十几年来头一次在夏天穿了短袖短裤!转眼又是十
  • #蛋仔派对交易[超话]# 【代挂C2738】蛋仔派对出号捕梦软软苗疆少女11至臻月白星蝶古早号ios安官互通可换绑 一任 历史超级凤凰蛋限定翅膀:月白之隐 闪闪
  • #女排##在微博看见体育#服了昨天查分数 其实很平静也有点期待 但是好在有雨一直陪着我 差四十分会是我一辈子的遗憾吗服了这两天天天开车开的我腰疼 谁能来当我的
  • 在前一天的双打中,勒布伦兄弟对阵马龙王楚钦,这是我们的王牌组合,号称“王头〞没想到,第一局居然输给了这对蹦蹦跳跳、满脸稚气的小兄弟,把所有人吓了一跳,尽管后面由
  • 总而言之,电视剧《大理寺少卿游》的成功,得益于优秀的演员阵容、紧凑的剧情节奏、精良的制作画面,更重要的是揭示出人性的善与恶、团结与互助的力量,同时也让人们深刻地
  •   哪怕是看在陈冰冰送药的份上, 《傅清淮乔沐》乔沐傅清淮 《傅清淮乔沐》乔沐傅清淮 《傅清淮乔沐》乔沐傅清淮 完整章节,来V,公♈号 【图遇书格】去回个
  • 实在是精约清新,盘面刻画了头绪清晰的经纬线,又有点像是爱彼的格纹装饰元素,其实比较正确的说法是手雷纹理,指针是大三针的风格,剑形时针与分针中心填充高强度的夜光材
  • 一位球队消息人士告诉ESPN,格林最近的停赛可能不会破坏本赛季,但在三连败和库里不在阵容中的情况下,这是一个不合时宜的时机。“如果你有机会在你的职业生涯中打足够
  • 你是我心里的灯塔,你是所有人的太阳,但你就是我的光。谢谢@摩登兄弟刘宇宁 将这么优秀的你,带给了我们,虽没有陪你一起度过最艰难的时期,但是未来往后的日子,你的棚
  • 小别一下,有缘再见《辣辣无脑日记之努力成为e人》Date:2024.2.22-2.26-p1第一个给拜拜倒狗粮,倒到了水盆里去真的会笑死-p2一个不爱在冬天吃冰
  • 5.「冰」(bing)中国台湾把冰棒叫做「枝仔冰」(gi-á-bing)这是名词;做形容词的时候,指的是温度低下,比如:今日的水真冰(bing)。4.「凊」(t
  • 实际上,正是由于张维迎在思想领域的真知灼见;坚持为“不理解、甚至公开批评他的民众们发声”;以及独有的穿透力和共情语言的天赋,才让他的作品,不但摆脱了“书架上落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