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何方神兽##奇书山海经你知道多少##历史云讲堂# 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山海经》一直是令人痴迷的存在,它记述了上古时期中华大地上的山川、动物、植物、矿物、历史、风俗、神话传说等内容,为我们了解上古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堪称一部“上古文化的百科全书”。在《山海经》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被历代文人取材加工,成为流传甚广的神话传说,还有一些直接进入到现代影视剧中,为艺术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在《山海经》中是如何被记载的吧。

一、青丘之狐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䨼。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译文:再向东三百里是青丘山,山的阳面有很多玉,山的阴面有很多可作青色颜料的矿物。山中有一种兽,它的形状像狐狸,有九条尾巴,叫声像婴儿啼哭,会吃人,人吃了它的肉后就不会受毒热恶气的侵袭。

——《山海经·南山经》

二、瑞鸟凤凰

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译文:再向东五百里是丹穴山,山上有很多金和玉。丹水发源于丹穴山,向南流入南海。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鸡,身上的羽毛色彩斑驳,花纹像文字的形状,它的名字叫凤凰,它头部的花纹像“德”字,翅膀上的花纹像“义”字,背部的花纹像“仁”字,腹部的花纹像“信”字。这种鸟,自如的进食,自由自在的歌唱、跳舞,当它出现时,天下就会安宁太平。

——《山海经·南山经》

三、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于东海。

译文:再向北二百里是发鸠山,山上长着很多柘树。山中有一种鸟,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爪,名字叫精卫,它的鸣叫声像在喊自己的名字。精卫本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女娃有一次去东海边游玩,不慎落入海中,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就化身为精卫,常常衔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想要把东海填平。

——《山海经·北山经》

四、比翼鸟

比翼鸟在其东,其为鸟青、赤两鸟比翼。

译文:比翼鸟栖息的地方在南山的东边,这种鸟是一青一红两只鸟的翅膀并在一起。

——《山海经·海外南经》

五、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夸父追着太阳跑,离太阳越来越近。这时,他口中干渴,想要喝水,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把黄河和渭河的水都喝干了,他还是觉得渴,便想去喝北边的大泽中的水。但是还没赶到大泽,他便在路上渴死了。夸父临死前扔掉了手中的手杖,这根手杖变成了邓林。

——《山海经·海外北经》

六、扶桑树

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译文:黑齿国的下面是汤谷,汤谷上有一颗扶桑树,那里是十个太阳洗浴的地方,位于黑齿国的北边。在水中有一棵大树,下面的树枝上住着九个太阳,上面的树枝上住着一个太阳。

——《山海经·海外东经》

七、开明兽

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

译文:昆仑山南边的深渊深达三百仞。开明兽的大小与虎相似,有九个脑袋,每个脑袋上都长着人一样的脸,面向东站立在昆仑山上。

——《山海经·海内西经》

八、常羲浴月

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译文:有一位女子,正在给月亮洗澡。帝俊的妻子常羲生了十二个月亮,这是她刚开始给他们洗澡。

——《山海经·大荒西经》

九、黄帝战蚩尤

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译文:有一座系昆山,有一个共工台,射箭的人不敢向共工台所处的北方而射。有一个人,穿着青色的衣服,名叫黄帝女魃。蚩尤制作出金属兵器后去攻打黄帝,黄帝命令应龙在冀州的原野上与蚩尤作战。应龙把水蓄起来,蚩尤请来风伯和雨师,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黄帝于是把一名叫魃的天女从天上请了下来,魃从天上下来后,雨就停止了,于是杀了蚩尤。魃再也不能回到天上了,凡是她所居住的地方就不会下雨。叔均把这件事告诉了黄帝,黄帝让她居住在赤水的北边。叔均被任命为主管田地的官。魃常常跑到别的地方去,人们想要把她赶走,就要说“请魃往北走吧!”并要清理水道,疏浚沟渠。

——《山海经·大荒北经》

十、鲧禹治水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译文:大地上洪水滔天,鲧未经天帝同意,偷了天帝的息壤来堵塞洪水。天帝命令祝融把鲧杀死在羽山之郊。鲧死以后,从腹中诞生了禹。天帝于是命令禹治理洪水,禹最终区分规划了疆土,并划定了九州。

——《山海经·海内经》

纵观古今,没有任何一本书像《山海经》般全面的记录了上古时期的地理博物乃至风俗民情,既客观真实又充满瑰丽想象,没有一本书让历代学者穷其一生难以窥得真境,没有任何一本书拥有如此巨大的生命张力,历经千年,仍令读者神往不已。

离四句,绝百非_维摩诘

禅家大德常说:【离四句、绝百非】。
这四句是:「有」一句,「无」一句,「亦有、亦无」一句,以及「非有、非无」一句。

这四句包含了宇宙的万有、一切人事物的森罗万象。如果我们能彻悟万法的生起无非是【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的现象,进而就能看破、放下。若四句都离,则我们现前这一念心才能真正的清净无染,所谓湛然寂静、一尘不染、一法不立,真正契入涅槃寂灭的法乐。

如果我们用语言回答问题,不论怎么讲,要么是有句,要么是无句,要么是亦句,要么是非句。无论你说什么,这世上的话是一定离不开上述四句。

更进一步,以上的四句,是小乘、二乘、外道的境界,非佛性。
四句的境界,是忽有,忽无的相对轮回的,佛性是如如不动,绝对的,没有轮回。

問。經言離四句。絕百非。其意何居。答。但舉一對。便成四句。如有無、一異、斷常等。且有無四句者。若云有。是增益謗。若云無。是損減謗。若云亦有亦無。是相違謗。若云非有非無。是戲論謗。既俱有過。故須離之。根本四句既爾。枝末四句乃至百句皆非。故須絕之。有無既爾。斷常一異等四句例知。然此中根本四句。是外道見。枝末四句等。三乘亦未全離。唯佛究盡。故云離云絕也。

『引虚空而示遍』,「引」是引用,引用虚空来暗示我们,「虚空」是遍法界的,比喻什么?比喻通。我们心像虚空一样,法也像虚空一样,因为心不是真的,法也不是真的,所以决定不能执着。不但不能执着,也不能够分别,到终极就不能起心动念,起心动念你就落到四句百非里头去。

『既觉既悟,何滞何通』,真的觉了,真的悟了,「滞」就是障碍,「通」就是通达,都没有了,只要觉悟全都没有了。所以底下讲的百非四句,『百非息其攀缘,四句绝其增减』,什么叫四句、百非?在此地跟诸位略略介绍,因为这是佛门里面的术语,名词术语,诸位在经上、在祖师大德的文字上常常看见。举一个例子给你讲四句,第一个讲有,第二个是无,第三个是亦有亦无,第四个是非有非无,这叫四句。百非是什么?四句一展开,有里面有有有、有有无、有亦有亦无、有非有非无,这就变成四句。无里头也有四句,无有、无无、无亦有亦无、无非有非无。所以这四句,每一句里头有四句,四四十六句,十六句有过去十六句、现在十六句、未来十六句就变成四十八句。四十八句,已经起的四十八句,还有没有起的四十八句,「已起、未起各四十八句」,这就变成九十六句。九十六句加上根本的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一百句,这个叫四句百非。

古德有解释,用一个问答来说明,「问:经言离四句、绝百非,其意何居?」这个居是个问号,何居用现在的话说,这个意思根据什么理由来说的。这四句意思太广,「但举一对,便成四句,如有无」,有无是一对,「一异」也是一对,「断常」也是一对,你就举不尽的例子。这是什么?这一对是什么?就是我们今天讲相对的,来去是一对、远近是一对、空有是一对,这例子举不完的。

「若云有,是增益谤」,你要说有,这叫增益谤,为什么?它确实没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要说无,「若云无,是损减谤」,你不能说它没有,你不能说它有,你也不能说它无。「若云亦有亦无,是相违谤」,互相违背;「若云非有非无,是戏论谤」,这开玩笑的话。「既俱有过,故须离之」,所以这四句百非叫开口便错、动念皆乖。

这是什么?诸佛菩萨看宇宙万象,就是像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面对着万法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也不能说亦有亦无,也不可以说非有非无,你才叫不起心、不动念,这才能体会得诸法实相。只要有一念,你就全都错了,一错一切错,所以必须要离。既俱有过,就是一切说法统统有过失,只要起心动念就有过失,不起心、不动念没事。起心动念都是过失,你就想想,分别就是过失里头再加过失,严重了,再要执着麻烦可大了。这是事实真相,我们必须要晓得。你不是要心通吗?只要有过失你心就不通,心不通,法就不通。什么时候心通?这个过失统统要远离,离四句、绝百非就通了。这个四句百非里面,把妄想分别执着全都包括在里头。

末后这个文里面说,「然此中根本四句,是外道见」,这个用有无来说,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这个外道是古时候,就是佛在世的时候印度一些学派里面讲的。我们今天讲哲学的这些学派,还有些宗教他们所说的。「枝末四句等」,那就是讲四句每一句里头都有四句,「三乘亦未全离」,这讲佛门佛弟子,佛弟子常常对于经典上有辩论,这个辩论都没有真正离开,三乘就是菩萨乘(大乘)、缘觉乘、声闻乘,也就是说十法界里面没有断干净,四圣法界。「唯佛究尽,故云离云绝也」,这个地方的佛是分证佛,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法身菩萨,初住菩萨都离了,不再起心动念。记住,起心错了,动念也错了,这个事情难!
譬如学者来问禅,禅师拿起杯子问学人:这是什么?回答:是荼杯。砰,挨了一棒子。因为中国人叫荼杯,其他国家的人不叫茶杯,造茶杯的原材料也可以做马桶。
  禅师又指杯问:这是什么?学人刚才答错了,于是说:这不是茶杯。唉呀,又挨了一下。这明明是茶杯,怎么说不是荼杯?已经做成了杯子,怎能说不是?再参!
  学人回去参后,又来问。他想前两次说是茶杯和不是荼杯都不对,这次我说:是茶杯,又不是茶杯。错!又是一棒。自相矛盾。
  禅师举杯:这到底是什么?学人被打怕了,想了半天才回答:非是荼杯,非不是荼杯。
  想当然,又挨了一棒。这简直是瞎话。
  见下面公式:
  是茶杯 有句 肯定
  不是茶杯 无句 否定
  也是荼杯 也不是荼杯 亦句 矛盾
  非是荼杯 非不是荼杯 非句 不定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用语言回答问题,不论怎么讲,要么是有句,要么是无句,要么是亦句,要么是非句。无论你说什么,这世上的话是一定离不开上述四句。你如果可以在这四句外,再找出另外一句,既非肯定,又非否定,亦非矛盾,也非不定,那我要恭喜你了,你可以申请世界记录了。这说明我们的语言和逻辑思维是有局限性的。

离四句,绝百非_维摩诘

禅家大德常说:【离四句、绝百非】。
这四句是:「有」一句,「无」一句,「亦有、亦无」一句,以及「非有、非无」一句。

这四句包含了宇宙的万有、一切人事物的森罗万象。如果我们能彻悟万法的生起无非是【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的现象,进而就能看破、放下。若四句都离,则我们现前这一念心才能真正的清净无染,所谓湛然寂静、一尘不染、一法不立,真正契入涅槃寂灭的法乐。

如果我们用语言回答问题,不论怎么讲,要么是有句,要么是无句,要么是亦句,要么是非句。无论你说什么,这世上的话是一定离不开上述四句。

更进一步,以上的四句,是小乘、二乘、外道的境界,非佛性。
四句的境界,是忽有,忽无的相对轮回的,佛性是如如不动,绝对的,没有轮回。

問。經言離四句。絕百非。其意何居。答。但舉一對。便成四句。如有無、一異、斷常等。且有無四句者。若云有。是增益謗。若云無。是損減謗。若云亦有亦無。是相違謗。若云非有非無。是戲論謗。既俱有過。故須離之。根本四句既爾。枝末四句乃至百句皆非。故須絕之。有無既爾。斷常一異等四句例知。然此中根本四句。是外道見。枝末四句等。三乘亦未全離。唯佛究盡。故云離云絕也。

『引虚空而示遍』,「引」是引用,引用虚空来暗示我们,「虚空」是遍法界的,比喻什么?比喻通。我们心像虚空一样,法也像虚空一样,因为心不是真的,法也不是真的,所以决定不能执着。不但不能执着,也不能够分别,到终极就不能起心动念,起心动念你就落到四句百非里头去。

『既觉既悟,何滞何通』,真的觉了,真的悟了,「滞」就是障碍,「通」就是通达,都没有了,只要觉悟全都没有了。所以底下讲的百非四句,『百非息其攀缘,四句绝其增减』,什么叫四句、百非?在此地跟诸位略略介绍,因为这是佛门里面的术语,名词术语,诸位在经上、在祖师大德的文字上常常看见。举一个例子给你讲四句,第一个讲有,第二个是无,第三个是亦有亦无,第四个是非有非无,这叫四句。百非是什么?四句一展开,有里面有有有、有有无、有亦有亦无、有非有非无,这就变成四句。无里头也有四句,无有、无无、无亦有亦无、无非有非无。所以这四句,每一句里头有四句,四四十六句,十六句有过去十六句、现在十六句、未来十六句就变成四十八句。四十八句,已经起的四十八句,还有没有起的四十八句,「已起、未起各四十八句」,这就变成九十六句。九十六句加上根本的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一百句,这个叫四句百非。

古德有解释,用一个问答来说明,「问:经言离四句、绝百非,其意何居?」这个居是个问号,何居用现在的话说,这个意思根据什么理由来说的。这四句意思太广,「但举一对,便成四句,如有无」,有无是一对,「一异」也是一对,「断常」也是一对,你就举不尽的例子。这是什么?这一对是什么?就是我们今天讲相对的,来去是一对、远近是一对、空有是一对,这例子举不完的。

「若云有,是增益谤」,你要说有,这叫增益谤,为什么?它确实没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要说无,「若云无,是损减谤」,你不能说它没有,你不能说它有,你也不能说它无。「若云亦有亦无,是相违谤」,互相违背;「若云非有非无,是戏论谤」,这开玩笑的话。「既俱有过,故须离之」,所以这四句百非叫开口便错、动念皆乖。

这是什么?诸佛菩萨看宇宙万象,就是像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面对着万法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也不能说亦有亦无,也不可以说非有非无,你才叫不起心、不动念,这才能体会得诸法实相。只要有一念,你就全都错了,一错一切错,所以必须要离。既俱有过,就是一切说法统统有过失,只要起心动念就有过失,不起心、不动念没事。起心动念都是过失,你就想想,分别就是过失里头再加过失,严重了,再要执着麻烦可大了。这是事实真相,我们必须要晓得。你不是要心通吗?只要有过失你心就不通,心不通,法就不通。什么时候心通?这个过失统统要远离,离四句、绝百非就通了。这个四句百非里面,把妄想分别执着全都包括在里头。

末后这个文里面说,「然此中根本四句,是外道见」,这个用有无来说,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这个外道是古时候,就是佛在世的时候印度一些学派里面讲的。我们今天讲哲学的这些学派,还有些宗教他们所说的。「枝末四句等」,那就是讲四句每一句里头都有四句,「三乘亦未全离」,这讲佛门佛弟子,佛弟子常常对于经典上有辩论,这个辩论都没有真正离开,三乘就是菩萨乘(大乘)、缘觉乘、声闻乘,也就是说十法界里面没有断干净,四圣法界。「唯佛究尽,故云离云绝也」,这个地方的佛是分证佛,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法身菩萨,初住菩萨都离了,不再起心动念。记住,起心错了,动念也错了,这个事情难!
譬如学者来问禅,禅师拿起杯子问学人:这是什么?回答:是荼杯。砰,挨了一棒子。因为中国人叫荼杯,其他国家的人不叫茶杯,造茶杯的原材料也可以做马桶。
  禅师又指杯问:这是什么?学人刚才答错了,于是说:这不是茶杯。唉呀,又挨了一下。这明明是茶杯,怎么说不是荼杯?已经做成了杯子,怎能说不是?再参!
  学人回去参后,又来问。他想前两次说是茶杯和不是荼杯都不对,这次我说:是茶杯,又不是茶杯。错!又是一棒。自相矛盾。
  禅师举杯:这到底是什么?学人被打怕了,想了半天才回答:非是荼杯,非不是荼杯。
  想当然,又挨了一棒。这简直是瞎话。
  见下面公式:
  是茶杯 有句 肯定
  不是茶杯 无句 否定
  也是荼杯 也不是荼杯 亦句 矛盾
  非是荼杯 非不是荼杯 非句 不定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用语言回答问题,不论怎么讲,要么是有句,要么是无句,要么是亦句,要么是非句。无论你说什么,这世上的话是一定离不开上述四句。你如果可以在这四句外,再找出另外一句,既非肯定,又非否定,亦非矛盾,也非不定,那我要恭喜你了,你可以申请世界记录了。这说明我们的语言和逻辑思维是有局限性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們的心不清淨,我們的心不純,心雜亂、心染污,所以我們想它就不會現前。」這個裡頭我們要能體會到,這些都是以受持彌陀名號為悉皆具足的真因。
  • 谢谢每一个勇敢的人,谢谢每一个带给我们勇气的人~ 人会互相吸引,也许这是天命[给你小心心]晚来的冷空气还是来了 今年冬天比以前特殊许多 怕是要一直居家过个冬了
  • 每个节目质量都好高,笑得我脸疼,台词清楚,还得记这么多台词,有观众互动刨梗还要保持镇静[坏笑][坏笑]下次还有我要再买前面一点[哇]给哥哥们花钱 最后,drea
  • 你愿意的话烦恼啊都停止啦:晚安放肆老师ddd:这也是啦啦老师 醒了居然 睡觉压自己胡子#邓佳鑫[超话]#[微风]#邓佳鑫 最强共情大主唱#看到这条微博的音丝
  • 若在这样的世界所有人还是一派祥和,我觉得那才是完全的癫狂,正如福柯在疯癫与文明说的那样,疯癫的消散只能意味着最后结局的来临,但是 死亡本身并不能带来和平,生命的
  • ——太宰治《人间失格》 7.一旦别人问起自己想要什么,那一刹那反倒什么都不想要了。 ——太宰治《人间失格》 10.胆小鬼连幸福都会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
  • #新华书店阅淘网##大智若愚##人生智慧# 《大智若愚的人生智慧》古往今来,无数圣贤智者在参悟人生后,都发现了糊涂的影子孔子发现了取名“中庸”;老子发现了,取名
  • 当你还在烦恼鞋子不漂亮时,#塔罗牌占卜师分手复合 星座算命# 还有许许多多的人,连穿鞋的脚都没有。人的欲望,永远都是无穷尽的,如果不懂得知足,知止,到最后,伤害
  • 遇上斯内普输了:斯莱特林扣50分[哼]第十四个目标这个剧场版真的超级好看!毛利大叔年轻的时候还是怪帅的[喵喵]但是里面好多画面毛利大叔的表情真的太搞笑了哈哈哈哈
  • 简介还想上岸呢,就你这德行考一辈子也上不了岸啊,我也是为你好,听完一句劝别去浪费报名费[太开心]#吴露可逃[超话]##吴露可逃# 这是一条抽奖贴,抽一名宝贝11
  • (我们俩很久没有赢)麻将打到二点半 吃宵夜吃到四点 哇 我真牛10.30 太开心啦 不用回学校 小宝送我回家 我们去樟木头洗了车 他说真干净 以后还要去 还吃了
  • 一整个戳到了我的心上[泪][抓狂]做皇城司指挥史的时候,眼神狠戾,杀伐果决,看向盼儿又是那么柔情[泪][单身狗]逃亡的时候受伤带血,胡子拉碴,发丝凌乱,衣衫不整
  • ͏ #减肥[超话]#可真的好好喝百香果女孩在哪里!3、戒傲—别总是自鸣得意,需知山外有山。
  • 柔软的水彩画风,梦幻的马卡龙色,触碰每个人心灵深处的桃花源,给我们逃离现实生活的休憩之所。智者懂得隐忍,原谅周围的那些人,在宽容中壮大自己你若有趣,生活可爱;你
  • #小说##看图写小说# 一只既有恋爱脑,又有事业心的小狐狸,最终爱情事业双丰收的暖心故事。期待你的多多评论! 狐妖要成仙(4) 片刻后,尾随者发现跟丢了,
  • 很好理解,你让那些支持学生行为的人站出来,不要光在网上逼逼赖赖,你觉得会有人站出来吗?所以别再来问我为什么在害怕什么,才会骂那些支持南京传媒学院学生的人。
  • 古龙也写过神雕侠侣、倚天剑和屠龙刀,与金庸有关吗? 古龙的早期作品,文笔生涩,高开低走现象特别严重,加上很多代笔内容,可读性不是很好。 1.《苍穹神剑》。 2
  • 平时白天上班还好,晚上是最危险的时候,这个时候建议:培养兴趣爱好,但不能是抱着手机的。平时白天上班还好,晚上是最危险的时候,这个时候建议:培养兴趣爱好,但不能是
  • #宁波疫情#之前抨击大学生的这玩意出来看看呗,你们能自由走动进出ktv火锅店的,我在学校里啥也出不去,现在看个牙都不让,你还有之前说那些封着做核酸的大学生的人,
  • 谷爱凌这个热搜挺有意思,不知道谁弄出来的,那些哭喊着不要让谷爱凌出来挡枪的营销号脑子里面是不是有点什么问题?你若能不迟不早地成熟,逐渐对生活的冷酷不幸学会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