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目前你用过最满意的爽肤水#
对于爽肤水来说,只要它能做到在上乳液面霜前保持脸部相对的保湿,
我就已经很满意啦~~
毕竟爽肤水的主要作用就是补水保湿,一般含水量都在90%以上。而仅剩下的10%才具有其他的舒缓、抗炎、修复等成分。
那下面我就为大家收集归纳了些关于爽肤水的几个疑问——
一、到底爽肤水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市场上所有爽肤水、化妆水、柔肤水、毛孔收敛水、保湿水、美白水、修复水...balabala...等等,其实它们都可以统称为爽肤水。
爽肤水主要的作用就是补水保湿。爽肤水里面的保湿剂可以吸附主水分子,湿润皮肤角质层,为后面的护肤产品更好的吸收打好基础。而且里面还有些保湿剂是可以进入到皮肤里面的,能够直接补充细胞间质,发挥更好的保湿效果。
但也要知道的是,单单只靠爽肤水里的保湿成分是很难满足皮肤的保湿要求的,所以,后续还是要配合乳液面霜等保湿产品才能达到我们日常的补水、保湿的目的。

二、爽肤水是越稠就越好吗?
当然不是啦!!
爽肤水之所以能达到补水保湿的效果,除了水的成分外,主要还有两组成分完成。
第一组是保湿剂,是一些具有吸附水分子能力的一些成分。那我们最长见的就有:①甘油、丁二醇、丙二醇、双丙甘醇等醇类保湿剂;②β-葡聚糖、壳多糖、黏多糖类等多糖类保湿剂;银耳多糖等植物提取物;③透明质酸钠、尿囊素、PCA钠乳酸、神经酰胺。

那另一组就是可以让爽肤水变粘稠的增稠剂啦!这些成分会在皮肤表层形成一层高分子膜,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皮肤内的水分蒸发,从而达到一个锁水的效果。这就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有效成分含量很高的错觉。

所以爽肤水中增稠剂的含量越高,爽肤水的粘稠度越灰越高。但是粘度太高的话,那层厚厚的高分子膜会把皮肤和后续的产品分隔开,就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后续护肤品吸收。

三、爽肤水可以湿敷吗?
可以!可以!可以!
水分不仅能够滋润皮肤,还能够调节我们絮乱的新陈代谢。这时候通过爽肤水的湿敷,可以使皮肤变得水润,而且还能够提高美容液的渗透率,促进皮肤的代谢,减少皮肤暗沉。

四、爽肤水要怎么选择?
在选择爽肤水时,我们可以按自己的肤质来进行选择。

油性肌肤:这时候我们就要选择清爽型的爽肤水了。还可以根据自己角质层的厚度,选择含有些酒精成分的爽肤水。
干性肌肤:对于干性皮肤而言,爽肤水主要用来滋润和补水。这时候我们就不用追求些什么别的成分了,就以温和补水保湿为主。因为有时候过于复杂的成分反而还会造成皮肤敏感。
混合型肌肤:这时候可以进行分区护理,t区出油较多的部分可以选择清爽型爽肤水,而两颊就可以选择较滋润的爽肤水。
敏感肌肤:因为敏感肌已经很脆弱了,这时候就都尽量选择些温和无刺激的爽肤水就好,千万不要含酒精、香精、水杨酸等等!
总结下来,我觉得爽肤水作为我们日常护肤中的第一步,能够做好基础的补水保湿,并且能促进后续护肤品的吸收就已经很棒啦!以至于其他的功效、便宜与贵价之分...等等都按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就好。
接下来就给大家种种草~分享些我目前用过的最满意的爽肤水!都是亲身试用,精心挑选出来的!

一、贫民窟、学生党(100以下)
1、无印良品基础润肤化妆水
参考价:98R/400ml
适合肤质:所有肤质
这款爽肤水分为清爽版和滋润版两种,是一款十分基础的补水保湿化妆水。
成分里除了醇类保湿剂、聚乙二醇、糖基海藻糖、氢化淀粉水解物、PCA钠这些,还添加了聚季铵盐-51,这些保湿剂都有很好的亲肤性。
同时还添加了马齿苋提取物,这个提取物具有抗炎舒缓的作用,还能起到轻微修复抗氧化的效果。
但是,价格摆在这,我们就单纯的用作保湿就好,还是不要报有过高的希望。
总的来说就是一款非常适合学生党及没什么特殊追求的年轻肌肤单纯补水用。

2. 大宝水凝保湿柔肤水
参考价:28R/150ml
适合肤质:所有肤质
就一句话“清爽不油腻”,大宝在同等价位的护肤品中算是能打的了。这款化妆水在护肤不走中,说它重要也不算,说不重要吧,又确实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它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用了它确实能感觉到后续的护肤品的吸收能力提升了(哈哈,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哈~~)

同时它里面含有了多种的保湿成分,如保湿醇类、黄瓜、芦荟、海藻、透明质酸...等等。总是不到30RMB的价格,适合所有肤质使用
而且不含酒精、香料!!!
我们还要什么自行车??

❖高性价比进阶区(100-200)
1. 薇诺娜舒敏保湿润肤水
参考价:188R/120ml
适合肤质:所有肤质
虽然看着包装丑丑的(个人感觉哈~~),但用下来感觉还是蛮好用的。
总的来说,上脸不刺激,质地也适中,而且不黏稠,但也不是说像清汤挂水那样。是时候用来湿敷用也是挺舒服的。

这款爽肤水主打无香料色素、无致敏防腐剂得安全成分,有着很好的安全性。同时里面含有的β-葡聚糖和马齿苋提取物可以舒缓皮肤,修复皮肤屏障;透明质酸又可以配合醇类保湿剂润泽肌肤。
而且我觉得对于敏感时期的肌肤也是非常友好的。
在换季时使用也是没有任何不适的。

2. 芙丽芳丝保湿化妆水
参考价:200R/130ml
适合肤质:所有肤质
这款化妆水一样也分为清爽版和滋润版两种。
这款爽肤水添加了大量的水溶性的醇类保湿剂,而且没有添加增稠剂,质地水润的同时保湿效果也是相当不错的。

而且芙丽芳丝这个品牌对烟酰胺真的是真爱了。在这款爽肤水中也加入了烟酰胺成分,这个成分具有美白、抗皱、控油的效果。但这里面的烟酰胺当然是不能和精华相比的(不然,大家谁还会去买精华呢?是吧),不过还是能发挥作用的。
另外还添加了多种植物提取物,具有提亮肤色和抗氧化的效果,不过这都是辅助啦。就像前面说的,对于爽肤水的要求就不要过多了。
总之,这款爽肤水的使用感还是很好的,补水保湿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同时对于闭口和痘皮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而且最主要的是,这款爽肤水敏感肌也是一样可以使用的。

❖小贵资产阶级(200以上)
1. 悦木之源菌菇水
参考价:330R/200ml
适合肤质:所有肤质、痘痘肌
这真的是我的万年爱用水了!!无限回购的那种!!!
可能会有人吐槽它的味道很难闻,但自己真的很爱这个味道(是一种植物草本带一点中草药的味道)。
闻起来就有一种安心的感觉。
它是透明的水状,会有轻微的粘腻感,但很好吸收,保湿力度也很好,湿敷完会有一种皮肤软软的感觉,有感觉到皮肤变得柔软光滑了。
它主打的功效就是维稳+抗氧消炎
成分中有多达10多种的抗氧消炎成分,如库拉索芦荟提取物、赤芝提取物、乳香油、樺褐孔菌菌核提取物等。
总之就是好用!好用!好用!

2. 科颜氏金盏花水
参考价:330R/250ml
适合肤质:所有肤质、痘痘肌
这款化妆水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了,金盏花水可以说是爽肤水界的网红了。
它主打的功效就是调节肌肤水油平衡,抗炎,祛痘。
使用下来它确实是可以起到缓解痘痘发炎的作用,而且吸收速度快,不粘腻。不过对于干性皮肤可能会觉得保湿能力有点不够。
而且它的味道真的很像王老吉!每次用都会有种想要喝一口的冲动(好险每次都忍住了)。
总体性价比还是很高哒~

【人大教授刘守英:农村没有李子柒,有的是无数孤单老人的家园!】
(转自公众号思想潮 |作者:刘守英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我已经有好几年没回(“注:湖北洪湖市的老家)去了。一般家里有事我肯定回去,没事很少回。因为,回去会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老家的很多事,包括市里的一些难处、镇上的难处、村里的难处、周边老乡的难处,他们自己找不到解法,指望我去解决,实际上很多我也解决不了。县以下的很多问题,乡村本身解决不了。

我这次回去,一个很直观的感觉是,农民的整个状态,主要是物质状况,比想象的好。
 
我八十年代初离开我们村的时候,挺悲观的,农民的辛劳程度太高,面朝黄土背朝天。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就是这个状况。那个时候,农民的问题,一是辛苦,二是收入来源少,穷。

现在,第一,老百姓平均寿命变长了。我这次回去看到,老人活到七八十岁很正常。八九十年代,一个村,人能够活到70岁以上,都很稀罕了。老年人的面容也比原来要好,脸上有光,不像原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那种劳累对生命的打击、受压。能看出来,劳累程度降低了。
 
第二,农民的收入跟原来有很大变化。原来没有现金收入来源、没有活钱,极端的贫困;现在收入还是过得去、不是太大的问题。只要家里有人在外面做工,稍微勤快一点,怎么都能挣到一些收入。
 
养老是很大的一件事,但对老人,现在也不是钱的事——他的儿子、儿媳妇或者姑娘出去打工,一年怎么都得给他留一点钱;他自己的养老金(一个月几百块)基本不会给子女,都在自己的账户上,一年去取几次(我问过他们)。老人手上有自己可以拽着的钱,他在家就不会那么受歧视。
 
第三,农民的住房改善明显。这些年,农民出去打工(包括有一些在乡村干活的),他整个资本积累、经济改善的状况基本都体现在他的房子上。八十年代,农村住房很差,你进到一个村,是破败的;现在,一个村一整条路两边都是农民盖的房子。
 
第四,农村的公共设施比原来明显进步。从县城到我们村,路挺畅通的,而且两边的景观也挺漂亮,显示出乡村摆脱贫困以后的景象。我离开村里的时候,都是土路;现在,大的路都畅通了。村内的路,取决于这个地方的慈善状况——有出去做公务员的,找一些钱,有一些小老板挣钱后捐一些。
 
第五,乡村的分化很严重。村里大部分农户的状况,无非是好一点差一点——有的可能出去干的不错、已经能做企业;出去打工中比较勤快的,尽管比第一类差一点,也还不错。但确实有极少部分农户,状况很不好,有的是因为生病、家庭遇到不测,还有一些是家庭能力问题。
 
这是我从外表上看到的乡村变化的状况。
 
所有这些变化,实际上都是农民出村带来的。他的收入来源是出村带来的,住房是出村挣的收入带来的。收入改善导致的农民精神状态变化,也是因为出村带来的。
 
当然,农民的这些变化,也配合有一定的公共服务——路、用水、养老。
 
总之,农民出村带来的变化是本质性的,而政府公共政策、公共品的提供,总体来讲是到位的,对于改变过去乡村没着没落的状况,还是有贡献。
 
农民出村是一件大事。如果没有农民的出村,乡村的状况跟我八十年代走的时候,应该是差不多的。

我们看到了乡村的进步——最大的进步就是收入增加了、钱的来路增加了。那么,问题在哪儿?令人担忧的地方在哪儿?

对现在的乡村来讲,令人担忧的是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人”。

乡村的老人是“人”的最大的问题。最代表中国农业和农民的是40、50和60后,这拨人是真正搞农业的,爱土地,乡土情结很重,而且也不会离开村庄——他们也有出去的,但回来了,有在外面干的,也会回来。他们是以乡村为归依的,以土地作为主要生活来源,以农业作为主要职业。这批人现在的问题是绝望。这种绝望,不是因为他没钱,而是整个社会大变革带来的。传统的中国乡村,是一家一户、一代一代在一起;现在,老人身边常年没人。

以前,家里年轻一辈出去打工,孩子还留在农村,最起码老人还给孙子、孙女做饭,他还有存在感;现在这拨出去打工的年轻父母,小孩小的时候就带在身边,到小孩上初中时,有一个人回来陪读,初中在镇上、高中在县城。这样基本把老人跟传统的血缘关系、情感联系切断了。这些切断以后,老人不是穷,而是极其孤单。

我问过我们村的老人,他们到这个年纪,也没有什么农活。这些人一辈子干农活,当农活停掉以后,依托就没了。他的存在感、价值就没了,他就非常绝望。比如我们村,老人要么是打麻将,要么就是聚在一起,到村部听碟子。

中国几千年来追求的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现在一下子没人了,传统的代际情感纽带断了。所以,他们主要是精神的、心灵的孤单。

我们村十几个老人,我问他们,平常讨论最多的问题是什么。他们说,讨论最多的是怎么死。生病的,一是没人管、没人照顾,二是大笔开销,他怕给后人留麻烦,也没有那么大开销的能力。他们觉得自己没用了,对儿女也没什么用了。一些老人,当他身体状况不好的时候,还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至于心理的疾病,就更没人知道了。

40、50、60后这些人,基本以乡村为归依。未来,他们的养老会成为非常大的问题。传统的养儿防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年轻人一年就回来几天,怎么可能养儿防老?

接着是70、80后。假设他们也跟之前的人一样,归宿也还是回到乡村,但他们没怎么从事过农业,至少参与不多,这些人未来回到村里,他不从事农业,他做什么?

很有可能,这些人回来以后,就在镇上或县城买个房子,买个门面,开个小卖店——回乡,但不落村,也不落业。为什么这几年县城的房地产那么活跃,是跟这个相关。这样的话,70、80后,会跟乡村、乡土更加疏离或断根,甚至处于一种阻断的状态——阻断的状态就麻烦了。

还有一类人:小孩。上一代人出去打工,孩子丢在家里,老人看着。但这一代人出去打工,是把孩子带在身边,但他不可能有精力管孩子。所以,农二代的孩子,在城市事故率极高。

再就是孩子的心灵。原来是留守的孤独,但现在他从小在城市看到、接触的是城市对他们的不平等,从而带来心理问题——越是农村的孩子,越在意穿着、收入、是否被人家欺负。

所以,看上去是把孩子带在身边,实际上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小孩上初中,家长最起码得有一个人回来陪读。现在很多农二代,实际是被孩子的教育拖回来的。这实际上阻断了这个家庭进入城市的进程,教育本身阻断了他们城市化的进程。

▍第二个问题:“业”、产业。

整个乡村,年轻人只会出,不会进。大量的人走了以后,整个乡村就没有什么人了,“业”就起不来。人都走空了,谁来做“业”?乡村振兴,怎么振兴?

现在整个农村,你看到的是产业的凋敝。原来农民都在农村,当他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在农村,他会在乡村找很多办法:怎么样把农业搞得更精细一些、产量更高一点、卖的钱更多一点;多养几头猪、多养几头牛,增加一点副业收入;再不行,去做点买卖,把这个地方的东西倒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卖,我帮你做点事,你帮我做点事⋯⋯农村是靠这些。但这些东西的寄托,是人在乡村。现在,大家的收入主要是在城市挣来的,已经不指望在农村搞收入。

在农村,找不到“业”的发展出路,这是非常要命的一件事。“业”就变的越来越单一。家里年轻人出去了,土地就交给年老的人——农民还是不轻易把地荒废掉;隔壁的几家人再走,走到家里老人都没了,这些地就交给邻居、亲戚来种⋯⋯基本整个农村的“业”,就只是一个以土地为生的农业了。

这是当前农业的第一个问题:乡村的经济活动更加单一化。

这个“业”的问题在哪儿?当少数人从事的农业扩大规模以后,尽管有机械辅助,但这些人的劳累程度非常之高——这是我原来没有想到的。规模扩大以后,规模效益没有出来。比如,规模可能扩大到50亩,但这个农民为了使他经营的土地一年能够多留一些收入,他尽量少雇工、少用机械。这个“业”实际上成了留在农村的这些农民的内卷。他更密集地使用自己的劳动,更辛勤地去从事耕作、从事农业经营活动,以使一年下来留在自己口袋里的现金收入多一点。

最后就变成,土地是规模了,农业是机械化了,但留下来的这些农村人因为农业收入低,他付出的辛劳程度更多。二三十亩地,一年收入也就几万块钱,如果全部雇工、机械化,就剩不下来什么钱,所以他就把很多环节自己去辛苦。

现在有些人说,扩大规模,一家经营扩大到200亩,就可以增加多少收入。但是扩到200亩,农业要素组合的匹配度要求更高,产前、产中、产后,机械化的耕种,各个环节成本的节约,需要更好的要素匹配来实现,一般农民做不到。做不到的话,规模越大,成本越高,农民为了节约成本,就更辛劳,也不可能做更大的经营规模。

所以,农业的第二个问题是:这个产业本身在不断内卷,变成少部分人靠更辛劳的经济活动留下更多现金收入,而不是想象的更加现代化、机械化、规模化。很多时候,不到农村,就容易想当然。

农业的第三个问题是:期望乡村的产业更加多样化——比如三产融合、乡村旅游等,来支撑乡村更活、更复杂的业态,但问题是,需求在哪儿?

不是所有的村庄都能通过城乡互动来实现产业多样化。我们不能把极少数村庄由城乡互动带来的变化,想当然地拓展为大多数农区都能实现这样的。

大多数传统农区乡村产业的多样化,是农工互补、农副互补,是农民靠着农业做点生计,靠一些副业、手工活动,来增加收入,跟现在很多人讲的城乡互动带来的乡村产业的多样化、产业融合,完全是两个概念。大多数村庄是实现不了城乡互动的产业多样化的。

▍第三个问题:住。

住房基本反映了农民经济状况的变化,我们确实看到了农民住房状况的改善——进到乡村以后,农民相互之间比来比去,张家盖了两层楼,李家一定要想办法盖得比他高一点。

住房条件的改善,是改革以来乡村面貌最大的改变。包产到户的时候,农民有钱就盖房子,后来农民出去打工,有钱了,回来还是盖房子。这是农民基本的行为模式。它的好处是,带来整个乡村面貌的改变。问题是,乡村盖的这些房子,利用率极低。

我这次回去,是晚上十点多进的村,整个100多户的村,差不多就只有五六户亮着灯。老人不在的,年轻人出去了,这家就锁着门,常年是黑的。

这意味着,整个城市化以来,农民积累的大量资本,不是用于进一步扩大城市的资本形成,而是积累在他未来落叶归根的这些村落——回到乡村盖房、装修,不断添加房子里的东西,目的是备着他以后回来。但这些资本的利用率非常之低,几近闲置。

▍第四个问题:占地。

现在农民盖房子,已经不在原来村落里盖,都盖在公路边。农民的住房从传统村落到路边,实际上是一场重大的村落改变。传统村落,是依水、依地而形成的,是为了农业经济活动的方便。现在农民为什么整体往公路边盖?这是一个人口迁移社会的表现:交通出行方便。从原来农耕社会村落的布局、空间形态,转变为迁移社会的形态。

现在,我们把去农村看到的景象整个构图起来,你看到的乡村是:第一,人——老人的绝望,农二代的归属不定,留守儿童心灵创伤;第二,农村经济活动越来越单一、农业越来越内卷;第三,农民的住房明显改善,但占了大量农民在城市积累的资本,没有进一步在城市形成更大的资本积累,而变成在乡村闲置的要素;第四,大量耕地的占用——住房的占用。

这样看来,乡村振兴,任重道远!

https://t.cn/A6Msk4TT

【人大教授刘守英:农村没有李子柒,有的是无数孤单老人的家园!】
(转自公众号思想潮 |作者:刘守英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我已经有好几年没回(“注:湖北洪湖市的老家)去了。一般家里有事我肯定回去,没事很少回。因为,回去会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老家的很多事,包括市里的一些难处、镇上的难处、村里的难处、周边老乡的难处,他们自己找不到解法,指望我去解决,实际上很多我也解决不了。县以下的很多问题,乡村本身解决不了。

我这次回去,一个很直观的感觉是,农民的整个状态,主要是物质状况,比想象的好。
 
我八十年代初离开我们村的时候,挺悲观的,农民的辛劳程度太高,面朝黄土背朝天。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就是这个状况。那个时候,农民的问题,一是辛苦,二是收入来源少,穷。

现在,第一,老百姓平均寿命变长了。我这次回去看到,老人活到七八十岁很正常。八九十年代,一个村,人能够活到70岁以上,都很稀罕了。老年人的面容也比原来要好,脸上有光,不像原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那种劳累对生命的打击、受压。能看出来,劳累程度降低了。
 
第二,农民的收入跟原来有很大变化。原来没有现金收入来源、没有活钱,极端的贫困;现在收入还是过得去、不是太大的问题。只要家里有人在外面做工,稍微勤快一点,怎么都能挣到一些收入。
 
养老是很大的一件事,但对老人,现在也不是钱的事——他的儿子、儿媳妇或者姑娘出去打工,一年怎么都得给他留一点钱;他自己的养老金(一个月几百块)基本不会给子女,都在自己的账户上,一年去取几次(我问过他们)。老人手上有自己可以拽着的钱,他在家就不会那么受歧视。
 
第三,农民的住房改善明显。这些年,农民出去打工(包括有一些在乡村干活的),他整个资本积累、经济改善的状况基本都体现在他的房子上。八十年代,农村住房很差,你进到一个村,是破败的;现在,一个村一整条路两边都是农民盖的房子。
 
第四,农村的公共设施比原来明显进步。从县城到我们村,路挺畅通的,而且两边的景观也挺漂亮,显示出乡村摆脱贫困以后的景象。我离开村里的时候,都是土路;现在,大的路都畅通了。村内的路,取决于这个地方的慈善状况——有出去做公务员的,找一些钱,有一些小老板挣钱后捐一些。
 
第五,乡村的分化很严重。村里大部分农户的状况,无非是好一点差一点——有的可能出去干的不错、已经能做企业;出去打工中比较勤快的,尽管比第一类差一点,也还不错。但确实有极少部分农户,状况很不好,有的是因为生病、家庭遇到不测,还有一些是家庭能力问题。
 
这是我从外表上看到的乡村变化的状况。
 
所有这些变化,实际上都是农民出村带来的。他的收入来源是出村带来的,住房是出村挣的收入带来的。收入改善导致的农民精神状态变化,也是因为出村带来的。
 
当然,农民的这些变化,也配合有一定的公共服务——路、用水、养老。
 
总之,农民出村带来的变化是本质性的,而政府公共政策、公共品的提供,总体来讲是到位的,对于改变过去乡村没着没落的状况,还是有贡献。
 
农民出村是一件大事。如果没有农民的出村,乡村的状况跟我八十年代走的时候,应该是差不多的。

我们看到了乡村的进步——最大的进步就是收入增加了、钱的来路增加了。那么,问题在哪儿?令人担忧的地方在哪儿?

对现在的乡村来讲,令人担忧的是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人”。

乡村的老人是“人”的最大的问题。最代表中国农业和农民的是40、50和60后,这拨人是真正搞农业的,爱土地,乡土情结很重,而且也不会离开村庄——他们也有出去的,但回来了,有在外面干的,也会回来。他们是以乡村为归依的,以土地作为主要生活来源,以农业作为主要职业。这批人现在的问题是绝望。这种绝望,不是因为他没钱,而是整个社会大变革带来的。传统的中国乡村,是一家一户、一代一代在一起;现在,老人身边常年没人。

以前,家里年轻一辈出去打工,孩子还留在农村,最起码老人还给孙子、孙女做饭,他还有存在感;现在这拨出去打工的年轻父母,小孩小的时候就带在身边,到小孩上初中时,有一个人回来陪读,初中在镇上、高中在县城。这样基本把老人跟传统的血缘关系、情感联系切断了。这些切断以后,老人不是穷,而是极其孤单。

我问过我们村的老人,他们到这个年纪,也没有什么农活。这些人一辈子干农活,当农活停掉以后,依托就没了。他的存在感、价值就没了,他就非常绝望。比如我们村,老人要么是打麻将,要么就是聚在一起,到村部听碟子。

中国几千年来追求的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现在一下子没人了,传统的代际情感纽带断了。所以,他们主要是精神的、心灵的孤单。

我们村十几个老人,我问他们,平常讨论最多的问题是什么。他们说,讨论最多的是怎么死。生病的,一是没人管、没人照顾,二是大笔开销,他怕给后人留麻烦,也没有那么大开销的能力。他们觉得自己没用了,对儿女也没什么用了。一些老人,当他身体状况不好的时候,还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至于心理的疾病,就更没人知道了。

40、50、60后这些人,基本以乡村为归依。未来,他们的养老会成为非常大的问题。传统的养儿防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年轻人一年就回来几天,怎么可能养儿防老?

接着是70、80后。假设他们也跟之前的人一样,归宿也还是回到乡村,但他们没怎么从事过农业,至少参与不多,这些人未来回到村里,他不从事农业,他做什么?

很有可能,这些人回来以后,就在镇上或县城买个房子,买个门面,开个小卖店——回乡,但不落村,也不落业。为什么这几年县城的房地产那么活跃,是跟这个相关。这样的话,70、80后,会跟乡村、乡土更加疏离或断根,甚至处于一种阻断的状态——阻断的状态就麻烦了。

还有一类人:小孩。上一代人出去打工,孩子丢在家里,老人看着。但这一代人出去打工,是把孩子带在身边,但他不可能有精力管孩子。所以,农二代的孩子,在城市事故率极高。

再就是孩子的心灵。原来是留守的孤独,但现在他从小在城市看到、接触的是城市对他们的不平等,从而带来心理问题——越是农村的孩子,越在意穿着、收入、是否被人家欺负。

所以,看上去是把孩子带在身边,实际上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小孩上初中,家长最起码得有一个人回来陪读。现在很多农二代,实际是被孩子的教育拖回来的。这实际上阻断了这个家庭进入城市的进程,教育本身阻断了他们城市化的进程。

▍第二个问题:“业”、产业。

整个乡村,年轻人只会出,不会进。大量的人走了以后,整个乡村就没有什么人了,“业”就起不来。人都走空了,谁来做“业”?乡村振兴,怎么振兴?

现在整个农村,你看到的是产业的凋敝。原来农民都在农村,当他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在农村,他会在乡村找很多办法:怎么样把农业搞得更精细一些、产量更高一点、卖的钱更多一点;多养几头猪、多养几头牛,增加一点副业收入;再不行,去做点买卖,把这个地方的东西倒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卖,我帮你做点事,你帮我做点事⋯⋯农村是靠这些。但这些东西的寄托,是人在乡村。现在,大家的收入主要是在城市挣来的,已经不指望在农村搞收入。

在农村,找不到“业”的发展出路,这是非常要命的一件事。“业”就变的越来越单一。家里年轻人出去了,土地就交给年老的人——农民还是不轻易把地荒废掉;隔壁的几家人再走,走到家里老人都没了,这些地就交给邻居、亲戚来种⋯⋯基本整个农村的“业”,就只是一个以土地为生的农业了。

这是当前农业的第一个问题:乡村的经济活动更加单一化。

这个“业”的问题在哪儿?当少数人从事的农业扩大规模以后,尽管有机械辅助,但这些人的劳累程度非常之高——这是我原来没有想到的。规模扩大以后,规模效益没有出来。比如,规模可能扩大到50亩,但这个农民为了使他经营的土地一年能够多留一些收入,他尽量少雇工、少用机械。这个“业”实际上成了留在农村的这些农民的内卷。他更密集地使用自己的劳动,更辛勤地去从事耕作、从事农业经营活动,以使一年下来留在自己口袋里的现金收入多一点。

最后就变成,土地是规模了,农业是机械化了,但留下来的这些农村人因为农业收入低,他付出的辛劳程度更多。二三十亩地,一年收入也就几万块钱,如果全部雇工、机械化,就剩不下来什么钱,所以他就把很多环节自己去辛苦。

现在有些人说,扩大规模,一家经营扩大到200亩,就可以增加多少收入。但是扩到200亩,农业要素组合的匹配度要求更高,产前、产中、产后,机械化的耕种,各个环节成本的节约,需要更好的要素匹配来实现,一般农民做不到。做不到的话,规模越大,成本越高,农民为了节约成本,就更辛劳,也不可能做更大的经营规模。

所以,农业的第二个问题是:这个产业本身在不断内卷,变成少部分人靠更辛劳的经济活动留下更多现金收入,而不是想象的更加现代化、机械化、规模化。很多时候,不到农村,就容易想当然。

农业的第三个问题是:期望乡村的产业更加多样化——比如三产融合、乡村旅游等,来支撑乡村更活、更复杂的业态,但问题是,需求在哪儿?

不是所有的村庄都能通过城乡互动来实现产业多样化。我们不能把极少数村庄由城乡互动带来的变化,想当然地拓展为大多数农区都能实现这样的。

大多数传统农区乡村产业的多样化,是农工互补、农副互补,是农民靠着农业做点生计,靠一些副业、手工活动,来增加收入,跟现在很多人讲的城乡互动带来的乡村产业的多样化、产业融合,完全是两个概念。大多数村庄是实现不了城乡互动的产业多样化的。

▍第三个问题:住。

住房基本反映了农民经济状况的变化,我们确实看到了农民住房状况的改善——进到乡村以后,农民相互之间比来比去,张家盖了两层楼,李家一定要想办法盖得比他高一点。

住房条件的改善,是改革以来乡村面貌最大的改变。包产到户的时候,农民有钱就盖房子,后来农民出去打工,有钱了,回来还是盖房子。这是农民基本的行为模式。它的好处是,带来整个乡村面貌的改变。问题是,乡村盖的这些房子,利用率极低。

我这次回去,是晚上十点多进的村,整个100多户的村,差不多就只有五六户亮着灯。老人不在的,年轻人出去了,这家就锁着门,常年是黑的。

这意味着,整个城市化以来,农民积累的大量资本,不是用于进一步扩大城市的资本形成,而是积累在他未来落叶归根的这些村落——回到乡村盖房、装修,不断添加房子里的东西,目的是备着他以后回来。但这些资本的利用率非常之低,几近闲置。

▍第四个问题:占地。

现在农民盖房子,已经不在原来村落里盖,都盖在公路边。农民的住房从传统村落到路边,实际上是一场重大的村落改变。传统村落,是依水、依地而形成的,是为了农业经济活动的方便。现在农民为什么整体往公路边盖?这是一个人口迁移社会的表现:交通出行方便。从原来农耕社会村落的布局、空间形态,转变为迁移社会的形态。

现在,我们把去农村看到的景象整个构图起来,你看到的乡村是:第一,人——老人的绝望,农二代的归属不定,留守儿童心灵创伤;第二,农村经济活动越来越单一、农业越来越内卷;第三,农民的住房明显改善,但占了大量农民在城市积累的资本,没有进一步在城市形成更大的资本积累,而变成在乡村闲置的要素;第四,大量耕地的占用——住房的占用。

这样看来,乡村振兴,任重道远!

https://t.cn/A6Msk4TT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今日大雪 | 大雪时节冬渐浓,温养润燥过寒冬】 今日大雪! 历书记载:大雪时节“积阴为雪,至此栗烈而大,过于小雪,故名大雪也”,意思是大雪时节气温进
  • 人生如茶须慢品,岁月似歌要静听 一本书,一壶茶 喜欢这样精致,本真的生活,一缕阳光,一丝清风 随性,自由,素简 掬一捧春光泼入心房,暖遍一汪岁月
  • 从14年从李小璐微博知道了皇族养心堂 就开始用皇族养心堂卢阿姨家的产品我还推荐给了好姐妹 她也是坚持用了四年 大家都知道她的皮肤是皇族产品养好的 我呢几乎每年都
  • #肖战冷到嘴瓢#[笑cry]#成龙肖战合唱中华力量# 一首好歌,真的应该交给适合的人唱,中华力量秀的不仅仅是肌肉,还有“流汗流血不流泪,一拳一脚写春秋”的民族精
  • 【父母曾被列入失信人员名单影响政审吗?】#粉私信求助# 你好博主,能咨询个关于政审的问题吗? 18年的时候,我家摊上一桩民事官司,打输了,原告在当地有点势力,可
  • 【快讯!海沧选出新一届领导班子!】今天(10月15日)下午,中共厦门市海沧区第五次代表大会闭幕。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海沧区第五届委员会、中共海沧区第五届纪律检查委
  • #2022考研党[超话]##教育学考研# 曾曾打扰啦,是考333的问题 我目前是第三轮背诵即将结束,目标院校是211。属于那种看到答案能想起来,但是只给题目就有
  • 中秋,梦想照进现实之—明月几时有 前面是一神话,现在说一词,这首词当然就是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 一千年前,在山东密州(现诸城市)为官的苏东坡,在中秋当天,对酒
  • 记得刚认识花花时候是在一个早上,黄先生转发了个猫贩子的视频给我,问我要不要再养一只。我看到是土猫后直接拒绝了。但也就是那一天,我心血来潮驱车前往花鸟市场决定再多
  • 金秋十月广汽丰田全系抢购会 购车享最高4888元大礼包 再享政府补贴最高5000元 抢购时间:10月16日-17日 广汽丰田洛阳锦鸿牡丹大道店 ️销售热线:62
  • #午安心语# [爱你] #遇见美好[超话]# 雨,有急,有缓;路,有平,有坎。世上的事,多是这样,有顺,有逆;人生的情,也是如此,有喜,有悲。顺境,不要得意,
  • #外卖优惠券##饿了么优惠券#饿了么红包多亏了我发现了这个内部渠道,不然我现在还吃着二三十的外卖呢看看我这一年攒下的生活费,太香啦!这就是积少成多的快乐吧~所以
  • 韩K联18:00仁川联队vs江原FC 仁川联队是一支以防守反击为主的球队,不太擅长阵地战进攻,所以控球率往往处于劣势,在联赛前期,仁川的表现是比较糟糕的,球队虽
  • 我有多高兴呢? 我站在钟楼广场上,望着突然点亮的钟楼,辉映着浅浅的夕阳,我就突然想起我爱的人,我开始在微信框里哇啦哇啦发消息喊微信。 我就站在钟楼那里,望着妈妈
  • 《为夫曾是龙傲天》强烈推荐!修仙沙雕文。不能我一个人被笑死(*•̀ᴗ•́*)و ̑̑ 顺便说一句,作者大大真的不考虑出一篇太恒上岁的文吗?下面是番外推荐(女主父
  • 本肖战的小飞侠觉得肖战好帅 谦逊有礼 诚恳待人 肖战光点好听 肖战作品好看 肖战演技在线 期待肖战如梦之梦 期待肖战五号 期待肖战余生请多指教 期待肖战顾
  • 突发!国际空间站失去方位半小时!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称,国际空间站在太空中失去方位持续了半小时,未对机组人员造成威胁。事故发生时,停靠在国际空间站
  • #可持续旅行# 致力于可持续旅行的生物圈保护区施瓦本汝拉山 (Schwäbische Alb) 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古迹,是无数人的理想旅行地。“拓展延伸:
  • 精选易武茶区500年左右古树头春原料,严苛的采收标准,严谨的制茶工艺,加上泓蕴号创新的古树全春茶拼配技术,让这款逍遥生,入口稠糯柔和,甘甜韵来的早、随后花香、果
  • 目前还有少量人气板块不多,只有航空、农业有少量人气,供气板块回暖。博敏电子603936紫光学大000526山东药玻600529安妮股份002235小商品城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