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八个层次 | 梁漱溟

我不是学问中人,而是问题中人。

大约从十四岁开始,总有问题占据在我的心里,从一个问题转入另一个问题,一直想如何解答,解答不完就欲罢不能,就一路走了下来。

为什么会不断有问题?这是由于我很容易感觉到事理之矛盾,或者很容易感觉到没有道理,或者看到两个以上的道理。当我觉出有两个道理的时候,我即失了主见,便不知要哪样才好。

眼前有了两个道理或更多的道理,心中便没了道理,很是不安,却又丢不开,如是就占住了脑海。或许学问大都以这种感觉为起点吧。

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这并不是谁都可为的,而且还分着不同的境界。

▌第一层:形成主见

用心想一个问题,便会对这个问题有主见,形成自己的判断。

说是主见,亦可称偏见。或许很浅薄,也终究是你自己的意见。

有所见便将之视为普遍的道理,因执于其所见而极端地排斥旁人的意见,不承认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道理。美其名曰主见亦可,斥之曰偏见亦可。

学问不学问,并不在读书之多少。有主见就是学问!许多哲学家的哲学也很浅,就因为浅,便很行。

胡适之先生的哲学很浅,亦很行。这是他自己的,纵然不高深,却是心得,亲切有味,便能够动人,能动人就行了!他就能自成一派,其他人不行,就是因为其他人连浅薄的哲学都没有。

▌第二层:提出问题

没有学问的人并非肚里没有道理,脑里没有理论,而是心里没有问题。

将古今中外的哲学都学了,道理有了一大堆,问题却没有一个,就成了莫可奈何的绝物。

有主见,才有你自己;有自己,才有旁人,才会发觉前后左右都是与我意见不同的人。种种冲突,种种矛盾,种种没有道理,又种种都是道理,于是就不得不用心思。

面对各种问题,你自己说不出道理,不甘心随便跟着人家说,也不敢轻易自信,这时你就走上求学问的正确道路了。

▌第三层:融会贯通

心中有问题,就想要求解。那么,前人的主张、今人的言论,稍有与自己不同处,便知道加以注意。与自己想法相同的,感到亲切;与自己想法不同的,感到隔膜。有不同,就非求解决不可;有隔膜,就非求了解不可。

于是,古人今人所曾用过的心思,慢慢融汇到你自己。最初的一点主见,成为以后大学问的萌芽。从此吸收养料,才可以向上生枝发叶,向下入土生根。待得上边枝叶扶疏,下边根深蒂固,学问便成了。

这是读书唯一正确的方法,不然读书也没用处。

会读书的人说话时,说他自己的话,不堆砌名词,不旁征博引;反之,引书越多的人越不会读书。 

苏格拉底:我知道我一无所知

▌第四层:知不足

古人说“学然后知不足”。用心之后,就知道要虚心了。会发现自己当初的浮浅见解,不足以解决问题。

学问的进步,不单是见解的进步,还表现在你的心思头脑锻炼得精密了,心气态度锻炼得谦虚了。

心虚思密是学问的必要条件,最不好的毛病是说自家都懂。

亚里士多德懂吗?懂。佛家懂吗?懂。儒家懂吗?懂。老子也懂;康德、牛顿、柏格森……全懂得。说起来都像自家熟人一般。

对于前人之学,不要总说自己都懂。因为不懂,就可以除去一切浮见,完全虚心地先求了解它。

一种常见的毛病是:自己头脑简单,却说人家头脑简单;自己浅陋,却看人家浅陋。想当然地对别人批评攻击。

我与此类人相反,遇到不同的意见思想,总疑心对方比我高明,必有我所未及的见闻,不然,为什么判断不同呢?疑心他必有精思深悟过于我,不然,何以我所见如此而他所见如彼呢?

两句话希望大家常常存记在心:第一,“担心他的出乎我之外”;第二,“担心我的出乎他之下”。

我最先走入佛家的思想,后来又走到儒家的思想。因为自己非常担心的缘故,才去留意人家对佛家儒家的批评,才去努力了解西洋的道理。

▌第五层:以简御繁

辨察愈密,追究愈深,零碎的知识,片段的见解,都没有了;心里全是一贯的系统。到了这时候,才能以简御繁,才可以学问多而不觉得多。

凡有系统的思想,在心里都很简单,仿佛只有一两句话。凡是大哲学家皆没有许多话说,总不过一两句。很复杂很沉重的宇宙,在他手心里是异常轻松的,这就是所谓举重若轻。

学问家如说肩背上负着多沉重的学问,那是不对的;如说当初觉得有什么,现在才晓得原来没有什么,那就对了。

道理越看得明透,越觉得无话可说,还是一点不说的好。反之,学问浅的人说话愈多,思想不清楚的人名词越多。其实道理明透了,名词便可用,可不用,或随意拾用。

▌第六层:学问归于己用

有无学问在于能否解决问题。

比方学武术的十八般武艺都学会了,表演起来五花八门很像个样。等到打仗对敌,叫他抡刀上阵,却发现一套武艺都白学了。

如果不能解决问题,那学问必是没到家;如果学问已经通了,就可以解决问题。

真学问的人,学问可以完全归自己运用;假学问的人,学问在他的手里完全不会用。

▌第七层:一览众山小

学问里面的甘苦都尝过了,再看旁人的见解主张,其中得失长短都能够看透。

这个浅薄,那个到家,这个是什么分数,那个是什么程度,都知道得很清楚;因为自己从前一切深浅精粗的层次都曾经过。

▌第八层:通透

思精理熟之后,心里就没有一点不透的了,讲出的每一句话都非常的晶亮透辟。

如果大家按照我的方法去做功夫,循此以求,不急不懈,持之以恒者,则祛俗解蔽,未尝不可积渐以进。

上述八层,前四层是我用功的路径;后四层,只是望见,非能实有诸己。

少时妄想做事立功而菲薄学问;二三十岁稍有深思,亦殊草率;近年问题益转入实际的具体的国家社会问题上来。心思之用又别有所在。

我始终不是学问中人,也不是事功中人,我大概是问题中人!

公元220年,曹操自知时日不久,便叫来贾诩,屏退左右问道:“文和啊,我恐怕快不行了!你觉得曹丕和曹植谁更适合做魏王?”贾诩心里一惊:坏了,自古在传位之事上多说话的,都没有好下场,丞相问我这个问题不是在害我吗?如果答错了可能人头不保。

当曹操在立储一事上犹豫不决时,朝中大臣也自动分成两个阵营,一是司马懿、陈群等人支持的曹丕;二是杨修、丁仪等人支持的曹植。

显然曹操更喜欢曹植,因为曹植才华横溢,文学造诣极高,他的《铜雀台赋》文辞华美,被后世奉为经典之作。曹操几次都想要立曹植为世子,可惜他太不争气了,多次喝酒误事,最严重的一次是公元219年,曹仁被关羽围困在樊城之内,情况十分危急,于是曹操下令让曹植带兵去支援曹仁,可没想到出征前曹植喝得酩酊大醉,以至于延误军机大事,曹操对此非常生气,对曹植也彻底失望了。

相比来说,曹丕虽然勇猛不及曹彰,文采不及曹植,各方面都平平无奇,十分平庸,但是他本人特别谦卑,非常懂得为人处世之道,在百官中也有良好的口碑。

那么贾诩到底是哪一边呢?贾诩特别聪明,他知道曹植不堪重任,唯有曹丕有机会获得世子之位,所以他表面上保持中立,实则背地里偷偷支持曹丕,但是不让曹操看出来。他曾经告诉曹丕自保之术:弘扬道德,培养气度,踏实做事,莫问前程。曹丕也牢记这十六字方针,从此低调做人。

贾诩此人为什么如此低调谨慎呢?这其实跟他的经历有关。贾诩一开始是董卓部将,董卓死后,又先后依附于李傕、郭汜、段煨、张绣,两次献计打败曹操,最后又劝张绣归降曹操。在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献上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一举平定关中。

在外人看来,贾诩的忠诚度非常值得怀疑,因为他多次易主,跟随过不同的主公。想当初吕布先后跟随丁原、董卓、王允,被张飞称作“三姓家奴”,兵败下邳后想要投降曹操,最后却被曹操直接杀了。为什么吕布投降被杀,而贾诩却受到重用呢?

因为贾诩非常明白自己处境的尴尬,他也知道曹操生性多疑,所以他平时十分低调,从不乱出风头,大多时候都沉默寡言。曹操召集大家议事的时候,贾诩就会坐在角落里,光听也不插话,直到曹操点名让他说说看法的时候,他才会发表一下意见。

这次曹操忽然对贾诩提出要立曹丕还是曹植为世子的问题时,贾诩知道不能明着表示支持曹丕,否则就是犯了曹操大忌,他会怀疑自己拉帮结派。所以贾诩便故意装出一副沉思的样子,然后自言自语说着不对,曹操非常好奇,就问道:“你在想什么呢?赶紧回答我的问题!”

贾诩回道:“我在想袁绍和刘表的事呢。”

曹操一听,心中就有了定夺,当初袁绍和刘表就是因为废长立幼,才会导致骨肉相残,部下大乱,最后被曹操灭了。所以曹操绝不允许这种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于是曹操立马下诏立曹丕为世子。

贾诩的故事被冯梦龙记录在了自己撰写的《智囊》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贾诩在应对敏感问题时表现出的智慧,虽然他暗地里支持曹丕,但表面上却不能让曹操看出来,现在他要做的就是如何劝谏曹操立曹丕为世子同时又不让曹操起疑心。于是贾诩先是故意保持沉默引起曹操的好奇心,接着举出袁绍和刘表的例子,让曹操知道废长立幼的后果。既达到了劝谏目的,又不让让曹操怀疑自己,手段真的是太高明了。

贾诩在曹操手下从事,从不说与曹操意愿相违背的话,也不会主动去做违背曹操心意的事。凡事与己无关,则高高挂起。

曹操临死前,曾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三只马在同一马槽里。曹操第二天就传贾诩前来,问他是吉兆还是凶兆。结果贾诩却说是吉祥的征兆,马本就应该在马槽里待着,丞相梦里的马是禄马,预示着吉兆归属曹魏。从此,曹操就不再怀疑了。或许贾诩早就在曹操后人身上看到了衰败的迹象,而司马家族未来可能成为天下之主,与其得罪他们,还不如装聋作哑,免得惹火烧身。就这样,贾诩在晚年得以善终。

明明是那么的喜欢喜欢喜欢,
却不肯说出来,大概就那样了…
永远都不会说出自己的感受,
说出来了,真的怕朋友没得做。
从此一别两宽,相逢便是路人,
没有结果的事不是一直都很擅长嘛。
总以为长情便可伴终身,事与愿违而已,
懦弱之举常伴吾身,探不到的长安叶,
赏不够的芳华纷纷,一切不过芳华一瞬。 https://t.cn/RyhOjmI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积家有名的翻转奢侈名表除了一如既往地沿袭翻转特色外,更在这个春天为它配备了醋栗红、苔藓绿或米色Valextra表带,可缠绕手腕两周,柔情又妖娆。四叶草分别代表真
  • 前来接种的马先生表示他从新闻上了解到这种新型接种方式,无需打针,只需深吸一口气就可以接种疫苗,便前来体验,整个接种过程很顺利,非常方便。】呼和浩特市西菜园社区卫
  • ”“不考虑,我要是去你那里工作,那就不算工作了,我想要靠自己。顾晚秋摸着自己冷冰冰的脸说:“我没生病,我的身体好着呢,这才三天,我能坚持下去。
  • 不到五分钟轻松做完~人美心善的小姐姐在易撩撩等你一起玩嗷[哇]但我的慢热并不意味着交往时会被动.在我眼里,人人都有根隐形的线.当你想与谁加深联系时,线就会明确地
  • 不要每次都把他推出来当维稳的工具人,你们能不能重视他?只有当我们愿意承受打击时,我们才能有希望成为自己的主人。
  • 我是觉得听起来挺smooth,和谐的,直到这里猝不及防,又tm仁王,机核+仁王,两个关键词,我hhhhh我完全可以理解这个讨论出现的时机,毕竟所谓souls l
  • ”  “在暗处,无论是要看同样在阴影里的人,还是去看那些站在太阳底下的人,都会看得清楚一些。  “你的敌人若是站进了阴影里,自己就最好不要再待在阳光底下。
  • 譬如扫雪也可以堆雪人,撒盐时也可以开上快乐的小三轮,群众放炮后过去让人家赶紧打扫,不留下痕迹……这么累,哪里有精力管孩子啊?今天一天,我非常忙非常累,就是打了几
  • 一些科技企业从业者已经将Threads称为推特杀手,这是一个推特的复刻品,复刻了推特的功能与特点。Threads就相当于是INS版推特,与推特有很多相似之处。
  • 我亲爱的旅搭子,妈妈还想陪你走很多的路,看很多的风景,长很多的见识。原本4月30日嗓子肿到失音,连说话都不赶开口,关键时候掉链子呀,这往返车票都定好了,动物园的
  • (很费解在明知道普入75一只的情况下怎么有脸依然保留用预估的90块得出高盈利的瓜条)&&&魈相关&&&首先小绿成
  • 今天有两件新鲜的事情 第一是懒惰的我 在罗老师的带动下去打网球了 运动量达标了 明天必须去把私教课报了[干饭人]第二是 我们终于可以和平的在沙发上看几集庆余年2
  • 如果以上两种假表分辨起来还相对容易的话,那么这些所谓的超仿表鉴别起来就确实需要些功力了,因为现在的这些超仿表已经不满足于仿外观,已经开始了仿机芯和仿功能,甚至是
  • 记24.5.15 又来写小作文了! 不知道该怎么描述这种心情。看到老杨贴贴发带着花花出逃,就开始有点憋不住了,太感动了555!!!!昨天绝对是最近最开心的一天
  •  1⃣️北京故宫赏雪时间:11月下旬—2月底说起赏雪,脑子里出现的第一个地方就是故宫,当红墙遇上白雪,❄️虽然还是和往常一样的宁静,却多了些壮美、热烈、神奇,北
  • 不过在去年天梭推出了一款有着80小时动力的手表,算是跨进了长动力的区域,不知为何小编总有种“鸟枪换炮”的感觉。智能手表是一个生活用品,说重点算是轻奢,不过难逃电
  • 阅读书目:《伤逝》阅读时间:2024.5.23阅读时长:1.5h好词好句:我要向着新的生路跨进第一步去,我要将真实深深地藏在心的创伤里,默默的前行,用遗忘和说
  • hi桂源~去年五月的桂源是一个天真浪漫的孩子,今年五月的桂源已经成长成一个有担当的少年了,时间好快好快,刚认识你呢是一个眼睛亮亮的会被真挚亲情动容的感性小孩,笑
  • 其实,中国的法定假日,跟国际,尤其欧美并不少,媒体也说了!“荒岛半月报”栏目,定期为你送上值得看的影视作品/书籍/演出介绍。
  • 他在京师和净严法师,结十万人求生净土会,许多士大夫跟从其教化。这部蒋扬钦哲旺波传记的作者不是别人,而是他亲密的弟子兼上师,即蒋贡康楚罗卓泰耶--他本身与无以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