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为何能主宰人的吉凶祸福?天地圣真,不可冒犯!#道教#

众所周知,道教的斗姆元君为众星之母,紫微大帝为万星教主,那作为日月二星的星辰神,自然也就归属于斗姆和紫微大帝的管辖,属于星斗部神明。既然是星辰,那所有星辰都同有一个母亲,就是斗姆元君。所以说把日月看做为斗姆所生,这个观点是可以说得通的。但翻阅与斗姆有关的道经,我们只看到了斗姆孕育了九皇,而未见日月。

据《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中记载,斗姆在九曲华池沐浴时化生金莲九苞,九苞化为天皇大帝,紫微大帝、贪狼星君、巨门星君、禄存星君、文曲星君、廉贞星君、武曲星君和破军星君九子,共为九皇。天皇大帝和紫微大帝的余晖化为左辅右弼星君和擎羊陀罗使者。也就是说,斗姆所生的“孩子”如果连同左辅右弼和擎羊陀罗这四位星君都算上的话,那共有十三子。十三子中并不包括太阳星君和太阴星君。

所以准确来说日月并非斗姆所生。那日月究竟如何出现的呢?

一、日月之来源

在与日月有关的道经记载中,葛洪祖师的《枕中书》与《太上老君开天经》这两部可做日月出生之参考文献。《枕中书》载:

“昔二仪未分,溟滓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

这段记载显然是记载元始天尊的出生的。而元始天尊化生时,二仪还未分,天地日月还未有。所以这段经文可以证明,日月是在元始天尊之后所形成的。

《太上老君开天经》中记载:

“盖闻未有天地之间,太清之外,不可称计,虚无之里,寂寞无表,无天无地,无阴无阳,无日无月,无晶无光,唯吾老君犹处空玄寂寥之外,玄虚之中。”

可见老君爷也是先于日月的。《枕中书》与《开天经》的记载联系在一起,也就可以说明日月的出现是在三清尊神之后才有的。而日月正式出现照耀世间是在太初之时。

“太初得此老君开天之经,清浊已分,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沉为地,三纲即分,从此始有天地,犹未有日月,天欲化物,无方可变,便乃置生日月在其中,下照暗冥。”

日月在天地间的出现,是在有了天地以后天地要化育万物,但是无法可用,无方可变,于是老君爷就将日月置天地之中的。也就是说天地刚分开时,是没有日月“值班”的,常如夜行。为了化生万物,老君爷才把日月“拿过来”直接置于天地间用以化生万物。所以我们从中可知,天地开的时候日月是有的,但日月最初应该不在天地之中,老君为了让天地化生万物,才将日月放在天地间。

二、日月如何化生?

现在可知,日月是在三清之后,天地开辟为化育万物而置于天地间的。那天地与日月谁先谁后,日月何时化生,怎样化生的问题还未解开。其实《道藏》中有日月生化的明确记载。

翻阅《道藏》后我们可以发现,在《道藏》首经《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卷十四和卷十五里面就分别记载了日月的出生,并解决了日月与天地谁先谁后的关系。

卷十四称“元洞玉历,太初龙康,洞阳炁元,胞胎伏藏。眇眇亿劫。混沌之中。中如卵形.....日精阳明,其数九五,以应乾位。日升东桑,飞龙在天,金水分形,日精乃成”。

卷十五称“日滉水光,映以为明。金水之炁,结为阴景。上弦为金,下弦为水,合弦为月,金体圆就,乾象周满......”

结合卷十四和卷十五来看日月的出生,我们就可以明白日月是如何化生的了。太初龙康时,日月的元始本体就已经存在了。

日月的元始本体叫做混洞赤晶和混同阴景,这两个都属于无无上真,也就是先天神。在没有天地的时候,他们两个就始终存在着。月属于水胞,日属于金精。日像个弹丸一样在黑月的胞中,好比鸡蛋一样,蛋黄为日,蛋清为月,最开始的状态即是如此。

日月都有五色,旋转为五色光晖。日居其中像蛋黄,月抱其外像蛋清,元炁裹在最外层像蛋壳,渐渐地以这种状态变为天地。“地升于天,天合於地”指的天地还未分开的时候。日月和天地属于同体构造的,而这团东西的精为混沌,在清浊未分之时,称做它为胞元。天地分开之后,日月也就分胎各化了。日精叫做阳明,其气数为九五,以此上应乾卦的天位。日在东桑升起,飞龙在天,金水分形,太阳就这样出生了。而金水相合,风炁相成,月亮也相继出生。

那上述所提及的问题,天地与日月谁先谁后,日月是何时化生的,也就在《度人经》卷十四和卷十五中解决了。天地与日月,乃是天地先,日月后。天地和日月本为一体,同在一胎。天地先生出,天地生出后日月也随即分胎。也可以理解为天地日月为四胞胎,天地先出,日月后出。那日月何时化生我们也知道了,在太初龙康劫时,日月就化生了。

三、日月二神为何如此重要

1

养育万物

日月为阴阳赤黑之精气所化,与天地同生。天地生出后万物不能化育,所以老君爷直接将与天地同生的日月放在天地间,用来陶冶万物。所以日月如此重要的第一个原因就是配合天地化育万物。

2

日月中有神明居住

日月为生命生存的必要因素,且日月各有神明主掌,日月中住有神明,是日月神得第二个重要原因。在《度人经》中就列举了诸多“太阳神”和“月亮神”。

太阳神有“东方无极无量品日中青帝大神;南方无极无量品日中赤帝大神;西方无极无量品日中白帝大神;北方无极无量品日中黑帝大神;东北无极无量品日中黄帝大神;东南无极无量品日中郁仪赤飙大神;西南无极无量品日中郁仪紫晶次神;西北无极无量品日中郁仪炎象大神;上方无极无量品日中郁仪金藏大神;下方无极无量品日中郁仪阳明大神”。

月神有“东方无极无量品月华阴景大神;南方无极无量品月华阴景大神;西方无极无量品月华阴景大神;北方无极无量品月华阴景大神;东北无极无量品月华阴景大神;东南无极无量品月华阴景大神;西南无极无量品月华阴景大神;西北无极无量品月华阴景大神;上方无极无量品月华阴景大神;下方无极无量品月华阴景大神”。

此些大神均是十方日月之中的大神,所以尤为重要。

3

秉阴阳之特性

日月所含有的特性是日月十分重要的第三个原因。《度人经》卷十四称“日为三炁之元,众阳之父。仰之神仙无极,引之天谷虚盈”;月为“望而纯阳,晦而纯阴。但知阳胜为仙,不知阴景为六阳之母。圣人尊阳贵阴,盖以此义。阴生於阳,阳能生阴。玄乌缟兔,交以天精,极而返之,得者无死。”

日为三炁之元,众阳之父。而月“阴景”又为六阳之母。圣人尊阳贵阴的特性使日月变得如此重要。再有日月分气变为水火、人身中各有日月诸神等原因也是日月之所以重要的一大影响因素。 https://t.cn/Evk4evd

#道教节日# 慈航真人,道、佛共尊的神仙

道教很多宫观中都供奉有慈航道人,其慈心普度的形象深得广大信众的尊崇。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人分不清楚慈航道人和观音菩萨的区别,甚至对这位祖师究竟是男身还是女身的争议也很大。那么,真实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道教、佛教在中国都有悠久的历史,二教长期共存、互相影响又互相渗透,这是中国宗教的特色,在这种包容性很大的宗教文化氛围中,出现了道、佛共尊的双栖神仙,我们熟悉的观世音就是其中的这样一位神灵,她在道、佛二教中香火鼎盛,信众朝夕朝拜。道教尊称为:慈航真人观世音;佛教尊称为:观世音菩萨。

据《太上碧落洞天慈航灵感度世宝忏》说:

心印菩提,玄释本皆无异;真空妙有,佛仙实亦同源。悬牟尼之宝珠,凝从神气;炼金丹而证果,得自虚无。体不外乎身心,理同归于性命。然而一人兼备,千古为难,故由佛而玄,则推斗帝,由玄而佛,端重慈航。缅惟,圆通自在天尊,救苦观音大士。《心经》一卷,开万年观法之宗;法界三千,辉七宝莲台之座。神通莫测,功德难名。

以上为道经对慈航信仰的记载,称其“一人兼备,千古为难”。同时也可以看出,慈航道人在玄门弟子中有着巨大的号召力,而且在普通信众的心目中亦有着深刻的影响。在《楞严经·耳根圆通章》谓“菩萨自述”,说:往昔恒河沙劫前,师事观世音如来,以闻思修,入于正定,观世音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

玄、释本皆无异”,即观世音为道、佛二教共尊之神灵,不分彼此。但道教对慈航的信仰由来已久,和佛教对观音的崇拜并非继承关系。慈航道人在道门中是道祖元始天尊的十二大弟子之一,而据《楞严经》得知,她在佛教中亦是佛陀如来的衣钵继承者。由此,才形成了道教与佛教共同尊奉的现状。

慈航真人观世音之圣纪源流,也是众说纷纭。中国最早的慈航形象为端重慈航,英俊潇洒,是个男子形象。隋唐初期,演变为眉目清秀,樱桃小口,成为一个天衣斜披、慈祥典雅的女儿相貌。据《历代神仙通鉴》记载:普陀落伽岩潮音洞中有一女真,相传商王时修道于此,已得神通三昧,发愿要度世间男子女人。常以丹药及甘露水济人,南海人称之曰慈航真人。

道教最早信仰的慈航形象是男身,究其源者,为太上弟子也!号慈航真人观世音。为何《通鉴》记载是女真?诗曰:黄河恶阵按三才,此劫神仙尽受灾。九九曲中藏造化,三三湾内隐风雷。漫言阆苑修真客,谁道灵台结圣胎。遇此总教重换骨,方知左道不堪媒(见《封神》)。慈航真人等十二门人都被困黄河阵,闭了天门,失了道果,道行退了几劫,从此慈航真人脱胎换骨,化为女儿相貌。这首诗给我们解释了为何是女真的回答,因此她在普陀落伽岩潮音洞,又以女子之身证道。从这段记述中,也足以见得文学作品与宗教信仰之间相互渗透的关系。

慈航道人来源于道教有两种说法:

其一即前文所言,据《历代神仙通鉴》卷记载:普陀落伽岩潮音洞中有一女真,相传商王时修道于此,已得神通三昧,发愿欲普度世间男女。尝以丹药及甘露水济人,南海人称之曰慈航大士。

其二据李善注引《灵宝经》曰:禅黎世界庄王有女,字姓音,生仍不言。年至四岁,王怪之,乃弃于南浮桑之阿空山之中。女无粮,常日咽气,引月服精,自然充饱。忽与神人会于丹陵之舍,柏林之下。姓音右手题赤石之上。语姓音:汝虽不能言,可忆此文也。遣朱宫灵童,下教姓音治病之术,授其采书入字之音。于是能言。后从山出,还在国中。国中大枯旱,地下生火,人民焦燎,死者过半。穿地取水,百丈无泉。王郄惧。女显其真,为王仰啸,天降洪水,至十丈。于是化形隐景而去。

依照道教的说法,慈航道人乃是原原本本的女身,依照《历代神仙通鉴》来说慈航道人商朝得道;而根据佛教的典籍记载,观世音则是从一开始就是男人身修行的,传入中国后观世音才逐渐变成女身。

另据《曲洧旧闻》、《观音得道》、《观世音菩萨传略》等记载,观音是兴林国妙庄王的女儿三公主——妙善仙姑。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说:(妙)善,坐普陀岩,九载功成,割手目以救父病,持壶甘露,以生万民。左善才为之普照,右龙女为之广德。感一家骨肉为之修行,普升天界。玉帝见其福力遍大千,神应通三界,遂从老君妙乐之奏,封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南无灵感,观世音菩萨,赐莲花宝座,为南海普陀岩之主。

老君保举,玉帝敕封,妙善仙姑才为南海普陀岩之主。通过上文看,我国慈航信仰的历史演变曾受到三教合一思想的渲染,这种宗教义理融合的思想,全部集结在慈航信仰上,并发展到了淋漓尽致的境界。

我们用今天的眼光看,如果再说慈航是佛教的又或观音是道教的,都不科学,更不尊重历史发展规律,慈航是道、佛共同崇拜的中国神明。供奉慈航的道场福地很多,有道教的仙山宫观,亦有佛教的佛寺古刹,不能说供奉慈航或观音的庙宇就归某教所有。在道教科仪“观音正朝”的请圣部分,将道家的三清玉皇、儒家的至圣先师、释家的世尊菩萨,一同请来,爇香供养。统观全篇内容,三教合一的思想,仍为主旨,这也是最符合百姓信仰需求的现实结果。 https://t.cn/RZO5hNq

这种修行方法,不仅能祛除忧愁,还能使心与道合#道教知识#

“坐忘”是精神修炼的最高境界之一,其源于《庄子·大宗师》:其说颜回经过一个阶段的修炼,感觉自己有所进益,便去见自己的老师仲尼谈自己的心得。仲尼问他,他说忘掉仁义,仲尼说可以,但还不够。过了数日,又有所收获,又见仲尼,其说忘掉礼乐,仲尼给了他同样的回答。又过了些日子,他又见仲尼,说“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随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庄子浅注》)坐忘就是把肢体看作不存在,也就是不要忙于非为;把聪明才智抛弃,也就是不想非想之想,从而最终脱离形体的累赘,除掉心智的羁绊,和大道融为一体。这种与大道融为一体的思想,应是一种自然的,而不是用心的。正如《庄子·天地》中说:“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庄子浅注》)

但能够做到忘掉自我而与天道相行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如在《庄子·天运》篇中说:“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庄子浅注》)敬孝与爱孝不同,一是流于形式,一是出自本心,有心表之别;亲人与外人不同,一是至亲至近,一是非亲非故,有远近之疏;自己与父母不同,一是涉世不深,一是阅历丰富,有念与非念之间;个我与天下不同,一是部分,一是整体,有大小之异。这可以说都是矛盾对立的,也可以说因为有了区别,也就难以达到忘的境界,这要求人们回归到第一念中,而不应产生第二念,否则就难以进驻入坐忘的状态或境界中去。道书中认为,设若要使身坐,心被物遣,如此打坐,是谓坐驰,何能了朝彻。内不见外,外不见内,内外双忘,虚灵自现。忘物忘情,至道可明。意动乎外,情牵乎中,意散神乱。若能定能止,自清自静。情无所住,物岂能动?情忘意静,意静心灰,心灰灰物,物灰似痴,似痴神活,神活道居。

关于坐忘的这种思想,自东汉以来,道教修炼者对“坐忘”不断地进行阐释与发挥,对此阐述比较全面而详尽的当属唐朝司马承祯所著的《坐忘论》。司马承祯把坐忘视为养生的重要途径,并按修炼功夫的次第分为七个步骤,其依次为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敬信就是修道者要有虔诚的信仰,对修炼之事不生怀疑,只有坚定忠诚而不疑惑;断缘是断绝尘俗之缘,抛弃尘事之累;收心就是安心,不为外面的世界所诱惑而躁动不安,拴住心猿意马,以脱离尘俗之境;简事就是要求修道之人处事安闲,简单理事,不要被名缰利锁束缚自己,否则只知斗智斗勇,贪求名利,以至于无心修道;真观就是如智士的先见之明,同圣贤一般能够洞察祸福吉凶;泰定就是具有像泰山一样的安定,在修炼时,使心能够静定,即便泰山崩于后而心不惊,猛虎啸于前而心不慌;得道就是神与道合为一体,与道一样长久。这七个步骤是要求修炼者不为外念所扰,内心保持自然与安静。否则,人要是为尘世之事所劳累,为七情之欲所牵缠,想要获得宁静,除去烦邪乱想,达到坐忘的境界,是不可能的。其实,达到坐忘的境界起决定作用的是心。“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帅。静则生慧,动则成昏。”若能“收心离境,住无所有。因住无所有,不着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

在坐忘方面,道教养生家特别强调发挥精神的作用,并运用自己的意识行为去控制、调节情绪、心理和生理的变化,使自己适应各种不同的外部环境,保持清净安宁的心境,不受一切事或人的干扰,这不但能达到修炼的目的,还使人的整个机体功能的正常或超常发挥,使心境宁静,淡泊少欲。坐忘实质上也是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外在行为、思想意识、精神活动有目的、有步骤、循序渐进的调节和锻炼的方法。

坐忘需忘却当忘之忘才对健康有益。晋时郭象说:“若乃失乎忘生之主,而营生于至当之外,事不任力,动不称情,则虽垂天之翼不能无穷,决起之飞不能无困矣!”(《南华真经注疏》)坐忘需要收心。收心在于“一出便收来,既归须放下”。坐忘在于先存后忘,至于真忘。天尊言:“道者,以诚而入,以默而守,以柔为用。用诚似愚,用默似讷,用柔似拙。夫如是,则可与忘形,可与忘我,可与忘忘。入道者知止,守道者知谨,用道者知微。能知微则慧光生,能知谨则圣智全,能知止则泰安定。泰安定则圣智全,圣智全则慧光生,慧光生则与道为一,是名真忘。惟其忘而不忘,忘无可忘。无可忘者,即是至道。道在天地,天地不知。有情无情,惟一无二。”(《吕洞宾全集》)人能止,而后能去妄存诚;知谨而后能渊默自守,知微而后能妙用不忒。

在《坐忘铭》中说:一个人能“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不求,无谄无媚;不执,可圆可方;不贪,便是富贵;不苟,何惧公堂。味绝,灵泉自降;气定,真息自长。触则形弊、神逸;想则梦离、尸僵。气漏,形归厚土;念漏,神趋死乡心死方得神活;魄灭然后魂昌。转物难穷,妙理应化,不离真常。至精潜于恍惚,大象混于渺茫。造化不知规准,鬼神莫测行藏。不饮,不食,不寐,是谓真人坐忘。”

在《列子·周穆王》中说:“宋阳里华子中年病忘,朝取而夕忘,夕与而朝忘;在途则忘行,在室而忘坐;今不识先,后不识今阖室毒之。谒史而ト之,弗占;谒巫而祷之,弗禁;谒医而攻之,弗已。鲁有儒生自媒能治之,华子之妻子以居产之半请其方。儒生曰:‘此固非卦兆之所占,非祈请之所祷,非药石之所攻。吾试化其心,变其虑,庶几其瘳乎!’于是试露之,而求衣;饥之,而求食;幽之,而求明。儒生欣然告其子曰:‘疾可已也。然吾之方密,传世不以告人。试屏左右,独与居室七曰。’从之。莫知其所施为也,而积年之疾一朝都除。华子既悟,乃大怒,黜妻罚子,操戈逐儒生。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荡荡然不觉天地之有无。今顿识既往,数十年来存亡、得失、哀乐、好恶,扰扰万绪起矣。吾恐将来之存亡、得失、哀乐、好恶之乱吾心如此也,须臾之忘,可复得乎?’子贡闻而怪之,以告孔子。孔子曰:‘此非汝所及乎!’顾谓颜回纪之。本来人们很容易忘掉该忘记的,然而人们“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庄子德充符》)。

要想忘其所不忘之事也并非容易的,但只要方法得当,还是容易忘记的。在《坐忘论》中说:“以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住无所有,不着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故经云:至道之中,寂无所有,神用无方,心体亦然。源其心体,以道为本。但为心神被染,蒙蔽渐深,流浪日久,遂与道隔。今若能净除心垢,开释神本,名曰修道。无复流浪,与道冥合,安在道中,名归根。守根不离,名曰静定。静定日久,病消命复。复而又续自得知常。知则无所不明,常则永无变灭。出离生死,实由于此。是故法道安心,贵无所着。”然而,人心多着于外物而不自住。不能自住就如同一个身体为外物所牵引,而非由自己所主宰一样。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身体或精神都不由自主,反而为外物所引。若任心所起,一无收制,则与凡人不别。若唯断善恶,心无指归,肆意浮游,待自定者,徒自误耳。若遍行诸、言心无染者,于言甚美,于行甚非,真学之流。

有时,一个人本来无需坐忘而事当已忘,这是因为事讫则止,实莫多思,多思则以知害恬。若烦邪乱想,随觉则除。若闻毁誉之名、善恶等事,皆即拨去,莫将心受。若心受之即心满,心满则道无所居所有闻见,如不闻见,则是非美恶不入于心。心不受外,名日虚心心不逐外,名曰安心。心安而虚,则道自来止。故经云:人能虚心无为,非欲于道,道自归之。内心既无所著,外行亦无所为。非静非秽、故毁誉无从生;非智非愚,故利害无由至。实则顺中为常,权可与时消息,苟免诸累,是其智也。若非时非事,役思强为者,自云不著终非真觉。何邪?心法如眼也。纤毫入眼,眼则不安;小事开心,心必动乱。既有动病,难入定门。

所以坐忘的根本,急在除病。病若不除,终不得定。又如良田,荆棘未诛,虽下种子,嘉苗不成。爱见思虑,是心荆棘。若不除翦,定慧不生。或身居富贵,或学备经史,言则慈俭,行乃贪残。辩足以饰非,势足以威物,得则名己,过必尤人。此病最深,虽学无益。所以然者,为自是故。然此心由来依境,未惯独立,乍无所托,难以自安。纵得暂安,还复散乱。随起随制,务令不动,久久调熟,自得安闲。无问昼夜,行立坐卧,及应事之时,常须作意安之。若心得定,但须安养,莫有恼触。少得定分,则堪自乐。

《王重阳内修真诀》中说:“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不求无谄无媚,不执可圆可方。不贪便是富贵,不苟何惧君王。味绝灵泉自降,气定真息日长。触则形毙神游想则梦离尸僵。气漏形归垄上,念漏神趋死乡。心死方得神活,魄灭然后魂强。博物难穷妙理,应化不离真常。至精潜于恍惚,大象混于渺茫。道化有如物化,鬼神莫测行藏。不饮不食不寐,是谓真人坐忘。心忘念虑,即超欲界。心忘缘境,即超色界。心不著空,即超无色界离此三界,神居仙圣之乡,性在清虚之境矣。 https://t.cn/Evk4evd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AI合成主播”在新华社上岗,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
  • 曝纪晓波香港被抓详细新闻介绍 曝纪晓波香港被抓是什么情况
  • 上海上港首夺中超冠军
  • 印尼苏拉威西岛发生5.1级地震
  • 鲁能客战苏宁格德斯首发球队大变阵 搭档佩莱期待赢球重返榜首
  • 车云日报 | 贾跃亭赶出纳拒查账,恒大正式起诉贾跃亭
  • 张艺兴回应风波,凭实力说话
  • 九寨沟地震中受损最重的漳扎小学 重建竣工了!
  • 男子提10万元买菜 家里有矿系列?
  • 周杰伦女儿近照萌死人不偿命 周天王的"小情人"好漂亮
  • 上港VS鲁能首发:胡尔克解禁 塔神归来联袂佩莱
  • 雷军预言未来风口 来看看雷军昔日那些预言实现了几个
  • C罗凌空抽射神球,曼联2-1尤文视频集锦
  • 炎亚纶为出柜道歉全文:抱歉没有处理好自己的私人生活
  • 战报:5-0!皇马大胜比尔森胜利
  • 五国联合要求FB出席听证会遭拒
  • 王源十八岁生日,以最好的姿态面对世界,不负年少的初心,加油!
  • 约基奇遭联盟罚款25000美元 言语不当歧视同性恋
  • 霸气外露!穆里尼奥挑衅尤文球迷 骂我再大点声
  • 通俄门调查最新消息:美司法部长辞职引爆白宫政变 如何看清美联储立场和未来黄金价格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