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和档案年龄不一致,退休按哪个算?权威回应来了!】

网民“刘勇”:
灵活就业证明材料有什么用?具体是哪些?在哪里开证明材料?

人社部就业促进司:
按政策规定,就业困难人员、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可持灵活就业证明及相关材料申请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等三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的指导意见》,劳动者可持居民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到常住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以“书面承诺”的方式,办理相关登记。

具体办理地点和办理方式,请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咨询。

网民“石头”:
身份证和档案出生时间不一致,企业职工退休年龄以哪个为准?

人社部养老保险司:
关于职工出生时间的认定,国家已有明确的政策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8号)规定,“对职工出生时间的认定,实行居民身份证与职工档案相结合的办法。当本人身份证与档案记载的出生时间不一致时,以本人档案最先记载的出生时间为准。

网民“精奥维修”:
我领取了两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怎么办?如何退费?是全额退款,还是只退两地重复领取的一部分?

人社部养老保险司:
根据国家规定,2010年1月1日后重复领取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的参保人员,由本人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协商确定保留其中一个养老保险关系并继续领取待遇,其他的养老保险关系应予以清理,个人账户剩余部分一次性退还本人,重复领取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应予退还。

本人不予退还的,从其被清理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中抵扣。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不足以抵扣重复领取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从继续发放的基本养老金中按照一定比例逐月进行抵扣,直至重复领取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全部退还。

网民“开心 泡泡”:
职工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怎么转移接续?

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
按照《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职业年金转移接续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规〔2017〕1号)《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职业年金转移接续经办规程(暂行)的通知》(人社厅发〔2017〕7号)规定,参保人员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就业时,由参保人员新就业单位或本人向转入地社保经办机构提出转移接续申请。转入地与转出地社保经办机构协同办理后续转移手续。

网民“普普通通”:
非户籍地参保满10年,退休时应该在参保地领取养老金,还是在户籍所在地领取?

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
按照《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国办发〔2009〕66号)规定,跨省流动就业的参保人员达到待遇领取条件时,按下列规定确定其待遇领取地:

(一)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在户籍所在地的,由户籍所在地负责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二)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而在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累计缴费年限满10年的,在该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当地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三)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且在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累计缴费年限不满10年的,将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回上一个缴费年限满10年的原参保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四)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且在每个参保地的累计缴费年限均不满10年的,将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及相应资金归集到户籍所在地,由户籍所在地按规定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网民“万物皆数”:
省内异市企业间流动需要重新开通社保卡吗?可以省内通用吗?

人社部信息中心:
目前绝大部分省份已实现社保卡省内跨地市通用,无需换卡,具体可拨打各地12333电话咨询。

网民“Cao Xiao ling”:
到了退休年龄,但是不具备领取养老金的条件,又没有工作,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吗?

人社部失业保险司:
参加失业保险缴费满一年且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失业人员,达到退休年龄但不具备领取养老金条件,又没有工作的,可以申领失业保险金。

网民“苗美然”:
社保卡发卡银行能否变更?如何变更?

人社部信息中心:
社保卡加载金融功能,通过一个芯片同时具备社保和金融功能,不是绑定银行卡,在补换卡时,目前部分省份允许变更社保卡发卡银行。具体可拨打各地12333电话咨询。

网民“甜心”:
上班途中遭遇车祸,属于工伤吗?

人社部工伤保险司: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的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关于上下班途中遭遇车祸的情形,需要进一步明确“上下班途中”“非本人主要责任”等关键要素。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条明确:《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的“非本人主要责任”的认定,应当以司法机关的生效法律文书或者结论性意见为依据。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第六条明确:职工以上下班为目的、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单位和居住地之间的合理路线,视为上下班途中。

上班途中遭遇车祸只有同时符合上述规定的情形才可以认定为工伤。

网民“我往北追@”:
在外地出差时,发生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算工伤吗?

人社部工伤保险司: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五)项规定: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关于在外出差,发生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的情形,主要是看职工外出是否属于用人单位指派的因工外出,遭受的事故伤害是否因工作原因所致。

因工在外地出差发生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时,如发生交通事故是与工作有关,因工作原因所致,应当认定为工伤,与事故责任无关。

职工因工外出期间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个人活动受到伤害,则不能认定为工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微信)

【新疆采棉是“强迫劳动”?高校实地调研:机械化水平超想象,很多人抢着去】《环球时报》记者获悉,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和西南政法大学非传统安全研究所将于近日联合发布题为《新疆棉花不容抹黑——新疆棉花生产是否存在“强迫劳动”》的调研报告。报告作者、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副教授尚海明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新疆的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远超出外界想象,而且采棉花在当地比在工厂的收入还要高,很多人抢着去,根本不存在“强迫”,“西方学者如果能够稍微做一点实际调研,就不会得出‘新疆存在大规模强迫劳动’这样一种荒谬的结论。”

由于部分西方媒体指责新疆、尤其是南疆地区存在大规模的利用“强迫劳动”进行棉花生产现象。从2019年开始,“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CI)以所谓“强迫劳动”为由无限期暂停新疆棉花企业的良好棉花认证,随后,H&M、NIKE等声明抵制新疆棉花事件,引起舆论哗然。

“这份报告的形成确实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尚海明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今年3月份,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和非传统安全研究所前往新疆进行课题调研,恰逢“新疆棉”事件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因此课题组随即讨论决定,有必要对新疆棉花生产情况做一个调研,让国际社会更好地理解新疆真实情况,“我们大概用了两周的时间,先后去了阿克苏、喀什、和田三个地州,对当地棉花种植大户,采棉人,棉花中介,棉纺织企业,以及当地县乡两级政府工作人员、村委会相关人员等进行了访谈,并对棉花种植、农机具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这份即将与公众见面的报告共一万多字,分为“棉花生产机械化在南疆地区已成常态”“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提升成因分析”“南疆地区人工采棉情况调查”“结论”四个部分。调研发现,近年来,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南疆地区的棉花种植户纷纷开始引进新技术,购买新机械设备,逐步实现了精量播种、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高效采棉等生产全过程机械化。这其中机器采棉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如在阿克苏地区,2020年采棉机保有量已达到834台,机采棉面积占全地区棉花播种面积的71.3%。

“在我们一般印象里,新疆地处中国西部,它的农业发展水平相对来说较内地应该要落后一些,但当我们去实地调研,去跟这些种棉大户面对面沟通,才发现,新疆的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尚海明说。报告认为,南疆地区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受多种因素影响。棉花合作社与棉花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出现提升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水平,政府提供的农机具购买补贴大幅降低了农机具购买成本。更为重要的,棉花生产大户通过机械化生产降低棉花生产的成本。

每年9月至11月,来自新疆、山东、河南、甘肃等全国各地的采棉工人都会参与到新疆棉花采摘的工作中来。经调研发现,这其中,高收入无疑是民众从事棉花手工采摘的最大动因。

调研报告显示,一般来说,跨地区全职采棉工人每天采棉可达100至160公斤,少数采棉工人每天采棉可达200公斤。以陆地棉70天左右的棉铃开放期为例,即使采棉工人仅工作50天,至少可有10000元的采棉收入,多的收入则可达到20000余元。根据《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0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66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22元,“很显然,采棉工人每年仅在采棉季(9月至11月)的收入就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这显然是新疆少数民族采棉工人选择采棉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一件事让我们印象深刻,喀什的一家棉纺织企业负责人跟我们反映,每年的9、10月份,他们员工的出勤率都会比较低。因为每到棉花采摘的季节,大家都抢着出去采棉花了,采棉花的收入比在工厂的收入高出很多。为此,他们不得不提高企业的全勤奖,激励他们的工人留下来工作。”尚海明对《环球时报》记者感叹:“那些西方学者如果能够稍微做一点实际调研,就不会得出‘新疆存在大规模强迫劳动’这样一种荒谬的结论。像这样一个收入相对较高,大家都争抢着去做的工作,存在‘强迫’吗?”

此次调研发现,西方关于新疆棉花采摘的指责严重缺乏事实依据,新疆棉花生产过程的所有环节都不存在任何“强迫劳动”迹象。今天的南疆,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与国家农机具补贴等举措,棉花生产已经实现了大规模机械化,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比以往已大幅降低。而相比其他职业,棉花手工采摘的高收入对南疆民众而言,仍极具吸引力。尤其是在机械化采摘大量增加的情况下,棉花手工采摘岗位变得越来越稀缺抢手,这些采棉工只能转移到其他行业就业。在采棉过程中,采棉工的自由择业权、获取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等权利都得到了良好保障。

尚海明认为,新疆“强迫劳动”谎言的出现,与中美对抗背景下部分西方国家试图通过污名化中国争夺国际话语权有关,也与长期以来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偏见相关联。西方社会有关新疆“强迫劳动”话语的生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西方社会长期以来对中国民族政策、人权实践偏见的凝结,是西方国家话语霸权的体现。

【乡村振兴要靠教育筑牢根基】#中教君评论# 2021年2月,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奇迹。在扶贫工作取得全面胜利之后,开始转入乡村振兴阶段。乡村振兴既是对扶贫工作的继承,又是对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其关键在于乡村、农民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水平的整体同步提升。经济的振兴已有扶贫阶段的经验可以借鉴,精神文明进步和乡村文化的振兴则离不开教育的核心作用。

乡村振兴要走自力更生之路,要依靠自产自销的人才,必须依靠教育。在扶贫攻坚阶段,通过引入先进地区的发展模式,通过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使得贫困地区得以成功脱贫,但先进经验需要同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脱贫之后的振兴之路最终还得靠当地人民自己来走,这就需要能胜任新型农业岗位、建设新农村的新时代农民。可是,这样高素质的农民哪里来?教育是最基本、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基础教育、新型农村职业教育、农技知识普及教育、特色农业产业培训等是提升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

乡村振兴要走思想引领行动之路,思想观念走在前面,必须依靠教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法宝,乡村振兴也必须从思想根子出发,让新时代农民热爱本职工作,积极转变观念,努力探索新路,在现有脱贫的基础上依托本地资源,做到百花齐放,这样才能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甚至可能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必须依托教育,培养新时代乡村青年的家国情怀和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一代代人热爱乡土、立足乡土、建设乡土,一代代人不懈努力、勤劳致富、用心耕耘,才能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和富有文化特色。

乡村振兴要走差异化、开放化发展之路,必须依靠教育。我国地大物博,文化底蕴深厚,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众多,各个地方均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文化,这是乡村振兴的精神依托,也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乡村振兴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走好差异化、开放化发展之路。差异化即突出乡土文化差异,做好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开放化即面向全国,甚至面向世界开放,宣传、开发乡土文化资源,做文旅特色产业。要通过教育保留乡土文化特色,通过教育增强人们对乡土文化的自豪感,通过教育进一步弘扬优秀的乡土文化。

当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进程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社会资源往城市集中,教育资源也不例外。特别是在偏远的不发达地区,由于入学儿童逐年减少,乡村学校不断被合并,学校数量持续减少。优秀乡村教师出于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考虑,更偏好大中城市的就业机会,乡村师资力量得不到保障。因此,在乡村振兴大战略下,不光要做到乡村经济振兴,还要做到教育振兴,最大限度做到教育公平,保证教育资源合理配置。

一是用政策倾斜保障乡村教师工资待遇和职业发展。一个好教师影响着其教过的所有学生;一群好教师塑造的是整个社会的国民素质。保障教师的工资待遇,就是让教师成为这个社会最具职业自豪感的群体、最具理想主义气质的群体、最具正能量的群体。客观地说,受当地经济发展所限,乡村教师的待遇普遍偏低,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教师相比,差距较大。因此,可以从加大中央、省级财政统筹等角度,探讨保障乡村教师待遇的可行性,同时对乡村教师、支教教师在职称、晋升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以达到充实师资力量的目的。

二是招收定向生投身乡村教育。乡村教育需要活水灌溉,需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需要多措并举招收定向生回乡任教。吸引高校毕业生扎根乡村、奉献乡村,在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中成就自我价值。为更好发挥教育扶贫作为脱贫攻坚治本之策的重要作用,深入开展教育精准扶贫,加快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北京师范大学2020年在珠海校区首设“志远计划”。该计划以“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为原则,为贫困地区定向培养志存高远、乐教适教的基础教育高素质师资和未来教育家,可谓积极的办学实践。

三是引导社会资源流向乡村教育。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财富急剧增长,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先富带动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指导下,涌现出一大批成功的民营企业、企业家,已经具备了社会资源反哺教育的条件。社会资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诞生、发展、壮大,财富来源于社会,承担相应社会责任是应尽的义务。同时,社会资本投入到教育能不断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也是给自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不断改善营商环境,是有回报的投资。在我国,一直有尊师重教、兴办义学的传统,捐赠是教育系统资金的一大来源。因此,可以从税收政策、投资优惠等方面引导社会资源流向乡村教育,作为政府公共资源的有效补充。

四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发展特色职业教育。教育的作用是知识的传承和发展,对人进行教化和赋能。教育应是分层次的,精英教育着眼于对未知的客观规律的拓展研究,推动人类科技人文不断进步。普及教育着眼于对人的培养,赋予人从事各种职业的技能,保障人类种族的延续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乡村教育也要遵循这一规律,要提倡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通过教育让合适的人才朝着合适的方向发展,既有走出乡村、走向前沿做科研的人才,也有留在乡村踏实创业搞建设的人才。要有针对性地发展特色职业教育,真正培养适合当地特色经济发展的人才,使经济发展与教育良性互动,良性循环。(作者:赵志鸿系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教师)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山东煤业公司事故 1名矿工已升井19人被困
  • 廊坊发生刑事案件
  • 范丞丞悼念粉丝 知情人:特别温柔的女生,做了很多公益应援
  • 于正秒删微博,疑似为杨蓉炮轰某节目,网友评论区亮了!
  • ofo回应法人变更,究竟什么情况?开始让位了?
  • 热带风暴袭击也门 致11人死亡大部分地区被淹
  • 国考开始报名“基层工作经历”怎样理解?
  • 好甜!韩女星具惠善首次晒出独一无二的结婚戒指:老公设计的
  • 王治郅执教首秀惨败浙江,超新星仅4分远不如“樱木花道”耀眼
  • 保罗被禁赛2场,还被罚市中心一套房的价钱
  • 清华回应论文造假事件,回应全文如下!
  • 威少复出狂砍32+12, 雷霆仍难逃三连败,赛后泡椒一席话直指裁判
  • 马蜂窝回应造假
  • 歌神&quot;十杀&quot;?张学友演唱会又抓仨逃犯!演唱会变流动的派出所,背后有黑科技“神助攻”!
  • 恭喜Kimi夺冠,2018F1美国站,时隔113场的胜利
  • 宁静怼某演员,引发大猜想,网友:以后怼人直接提名字好吗
  • 捐栋楼就能上哈佛?
  • 迎120岁生日,浙江大学:决不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 RNG输掉比赛,天蚕土豆:倾家荡产买外W了?不配赢。KT回家背影似曾相识
  • 宋轶被质疑演技 沙特承认记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