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连续6日本土无新增##广东正面迎战新冠Delta变异株#
【Delta变异株不到10天传5代,广东正面迎战动用了哪些神技能?】
#广东连续6日本土无新增#

在中国,与Delta变异株的本土流行最早开展正面交锋的是广州和深圳。5月21日,广州报告一例由Delta变异株引发的新冠肺炎病例,截至6月27日,累计报告感染个案167例。6月14日,深圳报告一例新冠本地病例,分析发现引发疫情的仍然是Delta变异毒株,目前报告了感染个案7例。

[星星]正面交锋:
变异株传染性更强,疫苗仍具防护效果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Delta变异毒株引发了广州、深圳接连两起疫情。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对手:患者体内的病毒载量比普通株要整整高出100倍,传染性比普通株高一倍。病毒的致病力并没有随着传播力增强而减弱,重症与危重症比例高达15%。

给疫情防控带来最大挑战的,是病毒的传播速度。根据广州警方公布的监控画面,两个人14秒的接触就完成了病毒的传播。

钟南山院士介绍,在疫情早期,Delta变异株在不到10天的时间,传了5代,传播指数高达4.04-5.0。也就是说,1个人可以传给4个人,4个人又传给16个人。他根据模型估计,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同一时期,广州可能会有730万人被感染。

感染力强、传播速度快,这就意味着,过去的一些防疫防控的措施,如果不加以优化和调整,可能难以跟上Delta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速度。

在与Delta变异株交手之初,广东就遇到了在之前的抗疫中不曾遇到的诸多困难。由于病毒传播速度快,当流调人员追踪到一个感染者,病毒就可能已经传给了下一代甚至几代。

钟南山透露,针对Delta毒株,广东改变了密接者的概念。由于Delta毒株感染者体内病毒载量高,传染性增强,过去的密切接触的概念已经不适用。

过去判定密接者,是感染者发病前2天的家人、同办公室的同事,在1米之内一同吃饭、开会的人。
但对于Delta变异株,在同一个空间、同一单位、同一建筑,曾与感染者发病前4天相处的,都是密接者。
密接者概念的改变,也带来了管控模式的改变。广东因此分级制定了封闭、封控等不同的管控模式。

面对传播速度快的Delta变异株,广东使用了基因测序来迅速锁定传染源,查清传播链。钟南山透露,广东给所有的病例都做了毒株基因检测。基因测序就像是给每一个毒株精准画像。通过对毒株突变位点的分析比对,可以清晰地查明病毒是从谁传给了谁。

广东的此次疫情,也测试了国产疫苗对Delta毒株的防护效果。广州通过观察感染者及密接者的接种疫苗效果发现,完成全程免疫接种后预防密切接触者感染的效果为69%,预防发展为肺炎的效果为73%,预防重症效果达95%以上。

广东省的数据显示,接种了两剂疫苗的密接者,疫苗对预防发病的保护力近60%,预防肺炎的保护力近80%,没有患者转为重症和危重症。

这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既证明了国产疫苗具有明显的防护效果,也为我国制定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目标提供了依据。

钟南山指出,疫苗的保护率为70%,这就需要80%以上的人群接种疫苗才能建立群体免疫。

[星星]反复权衡:
如何既能管控风险又保持城市的活力?

Delta变异株来到中国,首先在广州、深圳引发本地疫情,背后是广东尤其是广州、深圳背负着的巨大的境外输入压力。

作为全国重要的口岸城市,广州、深圳接纳了全国80%以上的国际入境人员。引发深圳“6·14”疫情的源头,就来自一趟从南非出发的航班CA868。迄今为止该航班已经发现了38例阳性感染者。

疫情涉及的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均是千万级人口的超大型城市,经济活力强,相互之间交通交流频繁,跨城通勤居住的情况非常常见。深圳“6·14”疫情中,就是一名居住在东莞的深圳员工将疫情从深圳传播到了东莞。

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有着最具经济活力的重要城市集群,当遭遇传播力强的变异毒株,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有参与过全国多起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处置的专家透露:有些城市的疫情防控措施,可以称为“收割式”:在疫情发生之后,打出“组合拳”,静等7-14天就可以明显看到疫情处置的效果。

但这些在其他城市屡试不爽的静态防御方法,在广东就可能不适用。广东的防疫措施,要不断根据经济社会的实情优化调整,并要在应急处置措施与保持城市活力之间找到平衡点。

例如,在以往的疫情处置中,为了更好地管控风险,病例所在的楼栋或者单元的所有人员都要送到集中隔离观察点。

但在广州市荔湾区一些发生疫情的小区,楼栋可能超过50层,居民上千人。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划定人员管控的范围,既能够管控风险,又不至于拿不出足够的隔离房间?

要知道,广州市承接着国际入境人员隔离观察的任务,在隔离房间方面压力非常大。要划出更严格的管控范围简单,但不能执行就是无效的。因此,怎么判定密切接触者,哪些人应该进入集中隔离观察点,都需要根据当地情况实时调整优化。

最为艰难的,就是管控范围的划定。Delta变异毒株传播速度快,原来的将风险管控单元划定到较小单元的方式,可能已经不适用。可是如果管控范围过大,又会带来城市活力的下降,这需要反复权衡。

许多人都能感受到,在疫情之初,广州市几乎是每天都在不断发出疫情防控通告,或隔几天就做一次优化和调整。有的是对之前措施的进一步加强,有的是推出补丁性的措施。这些优化和动态调整,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广州与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疫情防控的需要。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5月21号以来的1个多月里,深圳深南大道交通拥堵指数,基本都是随着周一到周日正常波动,没有因为“5·21”“6·14”疫情而大起大落。这就是精准化防控措施取得成效的一个生动体现。

[星星]创新举措:
建立了防范疫情风险外溢的管控新标准

作为科技大省,广东在这次疫情处置中,运用了很多新技术、新方法。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广东工作组专家介绍,广东有一个很重要的创新,就是首次在全国建立了“黄码”制度。为了有效发现可疑人员、管控风险,广东对有风险需要排查的人员先赋予黄码。

黄码人员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核酸检测,结合“三天两检”“七天三检”等措施,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监控。通过以上措施,在广州传播链的167例病例中,主动搜索出没有症状的有53例,占31.7%。

“科技战疫”元素在广东屡见不鲜。在封闭小区,广州出动无人机开展防疫宣传,采用无人车配送防疫物资、生活用品,既减少了人与人直接接触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集中隔离观察点和居家隔离观察点,广东普遍采用了门磁报警系统,避免了低效率的“人盯人”的人海战术。

对隔离观察人员,广东普遍使用了24小时体温贴技术,不用医务人员反复上门去测体温,也避免了个人自报体温带来的误差甚至错报。

在疫情防控措施上,广东也推出了一些新的规范和指南。

例如,原则上集中隔离观察对象应单独房间居住。但随着隔离人员的增多,有一些年老的、体弱的或者婴幼儿隔离观察对象,需要两人同住一间房。两人同住一间房,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此外,疫情期间,对肾透析患者如何精细化管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面对这些特殊情况,广东都专门制定了针对性的技术规范和指南。

广东还制定了规范化表格,明确了流行病学调查4小时内必须要报告的核心信息。这些规范指南和工具方法,在今后全国的疫情防控中,也必将都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与Delta变异株的交手中,广东积累的工作经验,也将为全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疫情防控中,广东开展了多轮次的大规模的核酸检测。据雷海潮介绍,广东在一个月内完成超2亿人次的核酸筛查,6月22日核酸检测超过1800万人次,创造了两项全国纪录。

大规模的核酸检测的背后,是有效的动员、科学的管理、资源的调度。广东积累了这样超大规模核酸筛查的经验,将为全国其他地方提供参考。

在应对Delta变异株的传播时,广东采取了严防疫情风险向省外溢出的措施,广州、深圳、佛山、东莞4个重点城市人员出省必须持48小时以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此前,全国实施的措施是低风险地区人员持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可以外出旅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广东工作组专家认为,规定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结果才能外出旅行,为全国建立了防范疫情风险外溢的管控新标准。

目前,大多数的集中隔离观察点都设置在酒店,但有些普通的酒店并不符合隔离要求。在人员的隔离管理上,广州深圳也在先行先试。

钟南山透露,目前广州市政府正计划建立一个占地25万平方米的“广州国际健康驿站”,共设置5000个独立房间,严格按照隔离的规范来设置,用来接纳入境隔离人员。深圳也准备建立类似机构。https://t.cn/A6f5jZlu
#广东疫情#

【Delta变异株不到10天传5代,广东正面迎战动用了哪些神技能?】
在中国,与Delta变异株的本土流行最早开展正面交锋的是广州和深圳。5月21日,广州报告一例由Delta变异株引发的新冠肺炎病例,截至6月27日,累计报告感染个案167例。6月14日,深圳报告一例新冠本地病例,分析发现引发疫情的仍然是Delta变异毒株,目前报告了感染个案7例。

[星星]正面交锋:
变异株传染性更强,疫苗仍具防护效果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Delta变异毒株引发了广州、深圳接连两起疫情。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对手:患者体内的病毒载量比普通株要整整高出100倍,传染性比普通株高一倍。病毒的致病力并没有随着传播力增强而减弱,重症与危重症比例高达15%。

给疫情防控带来最大挑战的,是病毒的传播速度。根据广州警方公布的监控画面,两个人14秒的接触就完成了病毒的传播。

钟南山院士介绍,在疫情早期,Delta变异株在不到10天的时间,传了5代,传播指数高达4.04-5.0。也就是说,1个人可以传给4个人,4个人又传给16个人。他根据模型估计,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同一时期,广州可能会有730万人被感染。

感染力强、传播速度快,这就意味着,过去的一些防疫防控的措施,如果不加以优化和调整,可能难以跟上Delta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速度。

在与Delta变异株交手之初,广东就遇到了在之前的抗疫中不曾遇到的诸多困难。由于病毒传播速度快,当流调人员追踪到一个感染者,病毒就可能已经传给了下一代甚至几代。

钟南山透露,针对Delta毒株,广东改变了密接者的概念。由于Delta毒株感染者体内病毒载量高,传染性增强,过去的密切接触的概念已经不适用。

过去判定密接者,是感染者发病前2天的家人、同办公室的同事,在1米之内一同吃饭、开会的人。
但对于Delta变异株,在同一个空间、同一单位、同一建筑,曾与感染者发病前4天相处的,都是密接者。

密接者概念的改变,也带来了管控模式的改变。广东因此分级制定了封闭、封控等不同的管控模式。

面对传播速度快的Delta变异株,广东使用了基因测序来迅速锁定传染源,查清传播链。钟南山透露,广东给所有的病例都做了毒株基因检测。基因测序就像是给每一个毒株精准画像。通过对毒株突变位点的分析比对,可以清晰地查明病毒是从谁传给了谁。

广东的此次疫情,也测试了国产疫苗对Delta毒株的防护效果。广州通过观察感染者及密接者的接种疫苗效果发现,完成全程免疫接种后预防密切接触者感染的效果为69%,预防发展为肺炎的效果为73%,预防重症效果达95%以上。

广东省的数据显示,接种了两剂疫苗的密接者,疫苗对预防发病的保护力近60%,预防肺炎的保护力近80%,没有患者转为重症和危重症。

这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既证明了国产疫苗具有明显的防护效果,也为我国制定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目标提供了依据。

钟南山指出,疫苗的保护率为70%,这就需要80%以上的人群接种疫苗才能建立群体免疫。

[星星]反复权衡:
如何既能管控风险又保持城市的活力?

Delta变异株来到中国,首先在广州、深圳引发本地疫情,背后是广东尤其是广州、深圳背负着的巨大的境外输入压力。

作为全国重要的口岸城市,广州、深圳接纳了全国80%以上的国际入境人员。引发深圳“6·14”疫情的源头,就来自一趟从南非出发的航班CA868。迄今为止该航班已经发现了38例阳性感染者。

疫情涉及的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均是千万级人口的超大型城市,经济活力强,相互之间交通交流频繁,跨城通勤居住的情况非常常见。深圳“6·14”疫情中,就是一名居住在东莞的深圳员工将疫情从深圳传播到了东莞。

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有着最具经济活力的重要城市集群,当遭遇传播力强的变异毒株,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有参与过全国多起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处置的专家透露:有些城市的疫情防控措施,可以称为“收割式”:在疫情发生之后,打出“组合拳”,静等7-14天就可以明显看到疫情处置的效果。

但这些在其他城市屡试不爽的静态防御方法,在广东就可能不适用。广东的防疫措施,要不断根据经济社会的实情优化调整,并要在应急处置措施与保持城市活力之间找到平衡点。

例如,在以往的疫情处置中,为了更好地管控风险,病例所在的楼栋或者单元的所有人员都要送到集中隔离观察点。

但在广州市荔湾区一些发生疫情的小区,楼栋可能超过50层,居民上千人。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划定人员管控的范围,既能够管控风险,又不至于拿不出足够的隔离房间?

要知道,广州市承接着国际入境人员隔离观察的任务,在隔离房间方面压力非常大。要划出更严格的管控范围简单,但不能执行就是无效的。因此,怎么判定密切接触者,哪些人应该进入集中隔离观察点,都需要根据当地情况实时调整优化。

最为艰难的,就是管控范围的划定。Delta变异毒株传播速度快,原来的将风险管控单元划定到较小单元的方式,可能已经不适用。可是如果管控范围过大,又会带来城市活力的下降,这需要反复权衡。

许多人都能感受到,在疫情之初,广州市几乎是每天都在不断发出疫情防控通告,或隔几天就做一次优化和调整。有的是对之前措施的进一步加强,有的是推出补丁性的措施。这些优化和动态调整,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广州与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疫情防控的需要。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5月21号以来的1个多月里,深圳深南大道交通拥堵指数,基本都是随着周一到周日正常波动,没有因为“5·21”“6·14”疫情而大起大落。这就是精准化防控措施取得成效的一个生动体现。

[星星]创新举措:
建立了防范疫情风险外溢的管控新标准

作为科技大省,广东在这次疫情处置中,运用了很多新技术、新方法。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广东工作组专家介绍,广东有一个很重要的创新,就是首次在全国建立了“黄码”制度。为了有效发现可疑人员、管控风险,广东对有风险需要排查的人员先赋予黄码。

黄码人员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核酸检测,结合“三天两检”“七天三检”等措施,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监控。通过以上措施,在广州传播链的167例病例中,主动搜索出没有症状的有53例,占31.7%。

“科技战疫”元素在广东屡见不鲜。在封闭小区,广州出动无人机开展防疫宣传,采用无人车配送防疫物资、生活用品,既减少了人与人直接接触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集中隔离观察点和居家隔离观察点,广东普遍采用了门磁报警系统,避免了低效率的“人盯人”的人海战术。

对隔离观察人员,广东普遍使用了24小时体温贴技术,不用医务人员反复上门去测体温,也避免了个人自报体温带来的误差甚至错报。

在疫情防控措施上,广东也推出了一些新的规范和指南。

例如,原则上集中隔离观察对象应单独房间居住。但随着隔离人员的增多,有一些年老的、体弱的或者婴幼儿隔离观察对象,需要两人同住一间房。两人同住一间房,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此外,疫情期间,对肾透析患者如何精细化管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面对这些特殊情况,广东都专门制定了针对性的技术规范和指南。

广东还制定了规范化表格,明确了流行病学调查4小时内必须要报告的核心信息。这些规范指南和工具方法,在今后全国的疫情防控中,也必将都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与Delta变异株的交手中,广东积累的工作经验,也将为全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疫情防控中,广东开展了多轮次的大规模的核酸检测。据雷海潮介绍,广东在一个月内完成超2亿人次的核酸筛查,6月22日核酸检测超过1800万人次,创造了两项全国纪录。

大规模的核酸检测的背后,是有效的动员、科学的管理、资源的调度。广东积累了这样超大规模核酸筛查的经验,将为全国其他地方提供参考。

在应对Delta变异株的传播时,广东采取了严防疫情风险向省外溢出的措施,广州、深圳、佛山、东莞4个重点城市人员出省必须持48小时以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此前,全国实施的措施是低风险地区人员持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可以外出旅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广东工作组专家认为,规定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结果才能外出旅行,为全国建立了防范疫情风险外溢的管控新标准。

目前,大多数的集中隔离观察点都设置在酒店,但有些普通的酒店并不符合隔离要求。在人员的隔离管理上,广州深圳也在先行先试。

钟南山透露,目前广州市政府正计划建立一个占地25万平方米的“广州国际健康驿站”,共设置5000个独立房间,严格按照隔离的规范来设置,用来接纳入境隔离人员。深圳也准备建立类似机构。

#广东正面迎战新冠Delta变异株#
【Delta变异株不到10天传5代,广东正面迎战动用了哪些神技能?】
#广东连续6日本土无新增#

在中国,与Delta变异株的本土流行最早开展正面交锋的是广州和深圳。5月21日,广州报告一例由Delta变异株引发的新冠肺炎病例,截至6月27日,累计报告感染个案167例。6月14日,深圳报告一例新冠本地病例,分析发现引发疫情的仍然是Delta变异毒株,目前报告了感染个案7例。

[星星]正面交锋:
变异株传染性更强,疫苗仍具防护效果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Delta变异毒株引发了广州、深圳接连两起疫情。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对手:患者体内的病毒载量比普通株要整整高出100倍,传染性比普通株高一倍。病毒的致病力并没有随着传播力增强而减弱,重症与危重症比例高达15%。

给疫情防控带来最大挑战的,是病毒的传播速度。根据广州警方公布的监控画面,两个人14秒的接触就完成了病毒的传播。

钟南山院士介绍,在疫情早期,Delta变异株在不到10天的时间,传了5代,传播指数高达4.04-5.0。也就是说,1个人可以传给4个人,4个人又传给16个人。他根据模型估计,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同一时期,广州可能会有730万人被感染。

感染力强、传播速度快,这就意味着,过去的一些防疫防控的措施,如果不加以优化和调整,可能难以跟上Delta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速度。

在与Delta变异株交手之初,广东就遇到了在之前的抗疫中不曾遇到的诸多困难。由于病毒传播速度快,当流调人员追踪到一个感染者,病毒就可能已经传给了下一代甚至几代。

钟南山透露,针对Delta毒株,广东改变了密接者的概念。由于Delta毒株感染者体内病毒载量高,传染性增强,过去的密切接触的概念已经不适用。

过去判定密接者,是感染者发病前2天的家人、同办公室的同事,在1米之内一同吃饭、开会的人。
但对于Delta变异株,在同一个空间、同一单位、同一建筑,曾与感染者发病前4天相处的,都是密接者。
密接者概念的改变,也带来了管控模式的改变。广东因此分级制定了封闭、封控等不同的管控模式。

面对传播速度快的Delta变异株,广东使用了基因测序来迅速锁定传染源,查清传播链。钟南山透露,广东给所有的病例都做了毒株基因检测。基因测序就像是给每一个毒株精准画像。通过对毒株突变位点的分析比对,可以清晰地查明病毒是从谁传给了谁。

广东的此次疫情,也测试了国产疫苗对Delta毒株的防护效果。广州通过观察感染者及密接者的接种疫苗效果发现,完成全程免疫接种后预防密切接触者感染的效果为69%,预防发展为肺炎的效果为73%,预防重症效果达95%以上。

广东省的数据显示,接种了两剂疫苗的密接者,疫苗对预防发病的保护力近60%,预防肺炎的保护力近80%,没有患者转为重症和危重症。

这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既证明了国产疫苗具有明显的防护效果,也为我国制定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目标提供了依据。

钟南山指出,疫苗的保护率为70%,这就需要80%以上的人群接种疫苗才能建立群体免疫。

[星星]反复权衡:
如何既能管控风险又保持城市的活力?

Delta变异株来到中国,首先在广州、深圳引发本地疫情,背后是广东尤其是广州、深圳背负着的巨大的境外输入压力。

作为全国重要的口岸城市,广州、深圳接纳了全国80%以上的国际入境人员。引发深圳“6·14”疫情的源头,就来自一趟从南非出发的航班CA868。迄今为止该航班已经发现了38例阳性感染者。

疫情涉及的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均是千万级人口的超大型城市,经济活力强,相互之间交通交流频繁,跨城通勤居住的情况非常常见。深圳“6·14”疫情中,就是一名居住在东莞的深圳员工将疫情从深圳传播到了东莞。

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有着最具经济活力的重要城市集群,当遭遇传播力强的变异毒株,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有参与过全国多起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处置的专家透露:有些城市的疫情防控措施,可以称为“收割式”:在疫情发生之后,打出“组合拳”,静等7-14天就可以明显看到疫情处置的效果。

但这些在其他城市屡试不爽的静态防御方法,在广东就可能不适用。广东的防疫措施,要不断根据经济社会的实情优化调整,并要在应急处置措施与保持城市活力之间找到平衡点。

例如,在以往的疫情处置中,为了更好地管控风险,病例所在的楼栋或者单元的所有人员都要送到集中隔离观察点。

但在广州市荔湾区一些发生疫情的小区,楼栋可能超过50层,居民上千人。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划定人员管控的范围,既能够管控风险,又不至于拿不出足够的隔离房间?

要知道,广州市承接着国际入境人员隔离观察的任务,在隔离房间方面压力非常大。要划出更严格的管控范围简单,但不能执行就是无效的。因此,怎么判定密切接触者,哪些人应该进入集中隔离观察点,都需要根据当地情况实时调整优化。

最为艰难的,就是管控范围的划定。Delta变异毒株传播速度快,原来的将风险管控单元划定到较小单元的方式,可能已经不适用。可是如果管控范围过大,又会带来城市活力的下降,这需要反复权衡。

许多人都能感受到,在疫情之初,广州市几乎是每天都在不断发出疫情防控通告,或隔几天就做一次优化和调整。有的是对之前措施的进一步加强,有的是推出补丁性的措施。这些优化和动态调整,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广州与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疫情防控的需要。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5月21号以来的1个多月里,深圳深南大道交通拥堵指数,基本都是随着周一到周日正常波动,没有因为“5·21”“6·14”疫情而大起大落。这就是精准化防控措施取得成效的一个生动体现。

[星星]创新举措:
建立了防范疫情风险外溢的管控新标准

作为科技大省,广东在这次疫情处置中,运用了很多新技术、新方法。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广东工作组专家介绍,广东有一个很重要的创新,就是首次在全国建立了“黄码”制度。为了有效发现可疑人员、管控风险,广东对有风险需要排查的人员先赋予黄码。

黄码人员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核酸检测,结合“三天两检”“七天三检”等措施,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监控。通过以上措施,在广州传播链的167例病例中,主动搜索出没有症状的有53例,占31.7%。

“科技战疫”元素在广东屡见不鲜。在封闭小区,广州出动无人机开展防疫宣传,采用无人车配送防疫物资、生活用品,既减少了人与人直接接触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集中隔离观察点和居家隔离观察点,广东普遍采用了门磁报警系统,避免了低效率的“人盯人”的人海战术。

对隔离观察人员,广东普遍使用了24小时体温贴技术,不用医务人员反复上门去测体温,也避免了个人自报体温带来的误差甚至错报。

在疫情防控措施上,广东也推出了一些新的规范和指南。

例如,原则上集中隔离观察对象应单独房间居住。但随着隔离人员的增多,有一些年老的、体弱的或者婴幼儿隔离观察对象,需要两人同住一间房。两人同住一间房,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此外,疫情期间,对肾透析患者如何精细化管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面对这些特殊情况,广东都专门制定了针对性的技术规范和指南。

广东还制定了规范化表格,明确了流行病学调查4小时内必须要报告的核心信息。这些规范指南和工具方法,在今后全国的疫情防控中,也必将都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与Delta变异株的交手中,广东积累的工作经验,也将为全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疫情防控中,广东开展了多轮次的大规模的核酸检测。据雷海潮介绍,广东在一个月内完成超2亿人次的核酸筛查,6月22日核酸检测超过1800万人次,创造了两项全国纪录。

大规模的核酸检测的背后,是有效的动员、科学的管理、资源的调度。广东积累了这样超大规模核酸筛查的经验,将为全国其他地方提供参考。

在应对Delta变异株的传播时,广东采取了严防疫情风险向省外溢出的措施,广州、深圳、佛山、东莞4个重点城市人员出省必须持48小时以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此前,全国实施的措施是低风险地区人员持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可以外出旅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广东工作组专家认为,规定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结果才能外出旅行,为全国建立了防范疫情风险外溢的管控新标准。

目前,大多数的集中隔离观察点都设置在酒店,但有些普通的酒店并不符合隔离要求。在人员的隔离管理上,广州深圳也在先行先试。

钟南山透露,目前广州市政府正计划建立一个占地25万平方米的“广州国际健康驿站”,共设置5000个独立房间,严格按照隔离的规范来设置,用来接纳入境隔离人员。深圳也准备建立类似机构。https://t.cn/A6f5jZlu
#广东疫情##广州疫情#
#国产疫苗对德尔塔变异株仍有效#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现在我的话题换成“给我一些波普艺术的代表创作者”联想小天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给我找到相关的资料,比较意外的是它还把相关的作品也输出给我了,这样也省了我去百度找的
  • 你走过的苦难,踢破的险阻,履过的薄冰,绕过的绝境所走过这些艰难曲折的路,都会得到很好的磨砺,人在苦难时,正好是修心时,人在难熬时,正是立志时,经历了苦难,经历了
  • 无人机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如同无人之境,它们的每一次飞行都可能预示着下一个战略目标的覆灭。在索尔斯基将军指挥下的乌克兰军队发起了一系列精准而致命的反击,仿佛是夜幕
  • 小野和子防晒衣终于来啦❗最近太阳大的,想美美出门又怕晒成渐变肤色[泪]防晒TOP❗颜值TOP❗冰冰凉凉,炎热夏季也能轻薄透气[哇][哇][哇]修身款穿上视觉效果
  • 迪斯总结说,如果汽车企业追求长期成功,就必须在中国发展,不仅在本地生产、研发,还应占据一定的中国市场份额。”谈及新能源车企出海,迪斯建议企业针对欧洲市场和消费者
  • 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担忧未来,不执著现在,你的内心就会平静。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担忧未来,不执著现在,你的内心就会平静。
  • #我在海南大学吃什么[超话]#5月18日[浪]#校园热点速递# [开学季]#海南大学[超话]##我在海南大学吃什么[超话]#1、【本校热点/超话热点】苏州大学建
  • 样本符合要求的,支付费用.开始实验室鉴定过程。2.收集并提交样本亲子鉴定样本的选择多种多样,鉴定机构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样本,司法鉴定必须现场采样.实名登
  • 俱乐部老板强调,将继续信任法布雷加斯,他们将这位前巴塞罗那和阿森纳的球星视为“资产的一部分”和"技术项目的建筑师”。科莫拥有意甲最富老板 小法既是教练
  •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12月1日,西宁市疾控部门向四区疾控中心调拨了XBB疫苗,全市四个区34个接种点正在稳步开展XBB疫苗接种工作。这是很多市民近期非常关心的问
  • 一个家,最好的家风,大事商量着,小事原谅着,不争对错,不翻旧账,家,不是战场,不需要摇旗呐喊,论谁胜败,家,不是棋盘,不需要小心翼翼,处处提防,一起说笑,却从不
  • —绿联EP-101开箱测评之前买过绿联的转换线,用着感觉还不错,与电脑的适配性还挺高的,一开始以为他们家只做转换线之类的东西,没想到前段时间上网冲浪的时候发现它
  • 2、东莞亲子鉴定价格一览:东莞司法亲子鉴定费用:2000元-3300元左右司法亲子鉴定是需要鉴定人现场实名办理的,司法亲子鉴定可用于上户口、补办身份、打官司等用
  • 它们或以咸鲜味美,或是以鱼香味、茘枝味等中性味型,或是以微辣、微甜的味型出现在顾客或美食家的餐桌上,例如以下各款档次不同,价位各异,风味各有特色的正宗精品川菜。
  • La luneEn plein coeur de notre nuitIl nous reste sa lumière ;Sa lueur est famili
  •   梧桐栽就,未来可期  长期以来的坚持用心  正让南开区新旧动能一齐发力  乘着天开园腾飞的东风  共同营造出人们期待的新活力【海河观察】一座 “园”和一个区
  • 虽然走上了赚钱的道路,但他始终没有忘记最初的梦想——要带领当地人一起脱贫致富。就这样,这位曾饰演过"三德子"的影星,开启了他人生的新篇章。
  • ”谭望洲沉默了几秒,接着说,“前段时间我和周梦有过联系,她还没有彻底接受你丈夫,但是她说他们之间已经坦诚地谈过了很多事,其中应该包括你,我没想到她有一天会成为小
  • 来云南了[飞机]过桥米线吃了✔️烤洋芋吃了✔️包浆豆腐吃了✔️大口茶喝了✔️牦牛火锅吃了✔️烤乳扇吃了鲜花饼吃了(都趁热乎吃忘拍了)✔️野生菌火锅吃了✔️青梅酒
  • 中国这边很多企业就觉得电动车就那回事,最关键的电池也是买的,自动驾驶不靠谱,大家都能搞。中国这边很多企业就觉得电动车就那回事,最关键的电池也是买的,自动驾驶不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