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土的唐代碗身上,能看出盛唐文化有多么丰富吗?】
碗作为今日最常用的饮食器皿之一,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出现,当时的陶碗主要用于饮水和盛食,以河南新郑裴李岗和河北武安磁山出土的红陶碗是迄今考古发现最早的实物(距今约7000年)。自战国以后碗逐渐成为人们常用的生活器皿,东汉以后逐渐发展为瓷碗,形制也逐渐开始变化。
到唐代时,碗已经成为了生产量最大的一种陶瓷日用器皿。唐代是瓷器发展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从材质上看,唐代时期的碗可分为瓷碗、金属碗和木碗,从外观上看,口大底小、碗底有足这两个特征始终没有太大变化,此从形制上对古代各个时期的碗进行断代便有很大的难度。
一般首先从碗足的变化来进行断代,从初唐到五代时期碗底的足有明显的变化,碗底由饼底演化成为圈足,经历了饼底、玉璧、圈底(足)三个变化阶段,在碗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意义,且各个类型的流行时期基本对应着初唐、中唐至晚唐和晚唐五代这三个阶段。

这一特征对考古断代也有重要意义,是一个极富特征的指标。所以研究、探讨唐代碗底的特征就具有双重意义——既能梳理碗的形制变化又能对古碗进行断代,其次是从器物表面纹饰进行断代,最后是从制法的不同入手,分析唐代碗的具体年代。下面以材质不同进行分类,分别对唐代瓷、金属和木碗的特征做一简介。
唐代瓷碗
一、形体特征
从外观来看,唐代碗的高度与口径(直径)进本一致,器物非常圆润,体现出丰腴之美,且各种不同用途的碗皆要比其他时期的尺寸偏大,体现了唐代的雍容大气。如河南巩义黄冶窑烧制的碗,制作精良,敞口、浅腹、圈足,通体圆润,碗内外皆施黑釉。
二、碗底特征
1、碗底(圈足)底部不施釉
唐代的碗底不施釉,已被学术界认同,从现在所发现的器物及残片观察,亦未见有碗底施釉的现象,这与唐代烧制技术有关。唐代著名窑址主要有长沙窑、邢窑、耀州窑、磁州窑等,均采用支钉支烧,施釉为三彩或者钴蓝釉,流动性较强,为避免通体施釉后流淌至底部,将碗底和烧至器物粘连,所以碗底不施釉,碗底部施釉,一般常见于宋代及之后的碗底。至宋代烧制技术改善,故此施釉至碗底部圈足。常见唐代碗的施釉一般至碗底以上三至四厘米处。这样在支烧时即是有部分流釉现象,也不至于黏连。

2、快轮制作痕迹明显
无论是早期的饼底,还是晚期的圈足,唐代碗底的璇纹(快轮制作痕迹)都十分明显。唐代的碗底,一般都是另行制作后黏贴于碗底部,看上去较为独立,且大多经过修整,未见有一次性成型而不加修整的情况,表明唐代对于器物碗底的制作仍不成熟。所以唐代碗底一般未有批次生产的痕迹。碗底虽然经过大量摩擦,而快轮制作痕迹仍然清晰,说明制作的独立性和负责性。
3、碗中下部及底部经过多次加工
唐代器物已经普遍使用快轮制造,拉坯制作的痕迹明显,但碗体中下部和碗底部常常有多次加工的修制痕迹,这在民窑烧制器物中尤其明显,反映出制造技艺并非十分成熟,在拉坯成型后,还需再一次进行修整。从器物表面划痕来看,多用到旋切修饰,以达到光滑圆润的效果。
三、饼底、玉璧底与圈底(足)细节
1、饼底
饼底,顾名思义就是如形状如饼,呈扁圆形,也称平底。饼底的底部平整无坑凹有利于器物的稳定,在制造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采用饼底可方便观察器物底部是否水平,因此自新石器时期以来绝大多数盛食器、盛水器都采用了这种厚实的平底,直到初唐亦是如此。唐代碗的饼底与碗本身皆独立制造,然后在入窑烧制之前黏连在一起,存在少量搭配错位和不匹配的现象,再由工匠手工修制合格,随后入窑烧制。但饼底较厚,有时黏连不紧会掉落,或导致碗底“生烧”。

2、玉璧底
碗的“玉璧底”流行于中唐至晚唐时期,实际上就是在饼底的基础上用刀旋切中心而成,因为与商周时期的玉璧形制相似,故称“玉璧底”,玉璧底实际是由饼底演化而来,经过饼底的加工。相较于饼底,玉璧底更加美观,在实际使用时效果与饼底一致。
由饼底加工制作玉璧底时,明显可见用道具旋切痕迹,且在玉璧的圆心上,一般留有一个小型突起,为刀具扎痕的旋切中心,而圆心突起四周逐渐深,鉴于手工旋切存在误差,玉璧一般呈外款内窄的形式,每个碗底的“玉璧”中心环也难见完全相同、一致的。由饼底发展成“玉璧底”,是技术上的一大进步。首先,碗底旋切成孔状可以节约材料;其次,可以减轻碗自身的重量,使用时更加轻便;最后,在支烧时有利于碗底受热,避免产生“夹生”现象。

3、圈底(足)
圈底(足),就是在底部承制一个圆形圈来托器身。该形制出现于晚唐时期,随后大行其道数千年,至今陶瓷饮食器物底部仍采用 圈底(足)。其制作方法与玉璧底基本一致,也是在饼底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旋切而来。但此时工匠已采用新型切刀,旋切手法亦非常精熟,故此可以应用于大面积器物底部的饼底旋切,去掉的部分形成圈足。五代以后随着制造技术发展,圈底(足)已经直接制作成型,不必再贴附饼底后再进行加工,简化了工艺。

唐代金属碗
一、金属碗形体特征
唐代人胸怀博大,吸引许多外国人来,尤其是金银制品,很多由西域工匠直接制造,在唐代金银碗既可以作为杯子使用,也可以作为碗使用,兼具食具与饮具的用途,但主要作为酒具使用。从外观上看,与同时期西域风格相似,兼有唐文化风格,一般花口弧腹圈足,足部外撇,器壁厚度适中,在整个唐代形制变化不大。
二、金属碗制造工艺及特征
唐代的金银碗制作工序主要有六个步骤:
第一是制作碗体,将金银融化成水浇筑或制成厚薄一直的金属板,再用力捶打圆形扁平银盘的中心形成碗底,随后在砧板上旋转拉高碗壁,反复捶打和淬火,使其柔韧性增强,再放在轮盘上钣金塑形;
第二个步骤是制作圈足,唐代的金银器均使用圈足,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节约材料,金银贵金属价值不菲,材料难得,仅为皇室贵族或高官使用,圈足由金银条握圈制造;
第三步是加工内外壁纹饰,将金粉与水银混合,涂抹在需要的区域上,加热让水银蒸发,留下金膜,在需要装饰的区域采用镶嵌工艺将金银花进行吻合安装;
第四步是焊接,即将碗底和碗体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进行抛光,以增加器物光泽度,同时修整毛刺和微小形变。

从制造步骤来看,唐代金属器物执照以钣金定型,碗足与碗身之间的焊缝技术高超,并伴有切削工艺。比较有代表性的典型唐代金银器有:鸳鸯莲瓣纹金碗,是中央官府作坊的代表作,其腹壁大面积装饰莲瓣纹,穿插团花与鸳鸯,饱含着唐代的艺术风格。葡萄龙凤纹银碗,外壁满饰葡萄纹、卷草纹间有鹦鹉、狮子等,衬以鱼子纹地。
一般来说,唐代金属碗最大的特点有二:一是圈足和碗体的焊接,在这二者之间有焊接痕迹,而后世金属器皿已采取通体一次浇铸成型工艺;二是圈足制造工艺,均采取金属条握圈形成。
唐代木碗
一、形体特征
唐代的木碗在造型上极尽模仿金银器,这也反应出唐代的时尚与潮流。碗口沿部分稍稍外翻、碗底为圈足,而且圈足底部外撇,体现出完美的丰腴流线美感。不但对后世木碗的造型有深远影响、甚至流传至今,仍是流行畅销的生活用品之一。

二、制作工艺及特征
其制作与传统木器制作方法基本相似,首先选取木胎,然后用刀在木胎上进行旋刻,挖出多余部分。木碗成型后再进行髹漆,因为木雕工艺在唐代早已发展成熟,因此唐代木碗制造没有任何技术障碍。
唐代是中国最强盛的朝代,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有多项革新,这也给今天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唐代的瓷器制造经历了重大的技术革新,主要体现在足部的变化上,唐代以瓷碗为主,经历了饼底、玉璧底、圈足的发展阶段,最终定型为圈足,并成为后世一直流行的形制,颜色以“南青北白”为主基调。
而金属碗则以圈足为主要特点,因为制造技艺来源于西域,采用捶打、焊接工艺,但花纹装饰仍体现出大唐风范,这也是唐代兼容包并社会风气的体现,在这种空前繁荣的交流融合环境下,吸取了诸多从外族文明,使金银器制造工艺突飞猛进的发展,迅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木碗的制作技法则与前代进本无异,且不存在任何技术障碍,外形上以模仿同时期的金银器碗为主,同时采取髹漆工艺。总之,唐代的各种碗可谓是盛唐技术文化鼎盛的物质化代表之一。#出道吧新星##这就是中国风#

建筑设计|西贡城市化进程中新的建筑形式

在研究西贡的城市结构和活生生的越南文化的过程中,我开始对开放、友好以及对下摆内的尊重和感激的不断拥抱着迷。然而,这种在传统文化类型中发现的非常独特的特征却受到快速城市化以及西贡的拆除和更新的危害。
该项目夹在小规模的文化环境和大规模的发展、社会和客观、传统和进步、新旧之间,旨在寻找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一种弥合这些差距的独特设计表达方式。
当前形势要求住宅建筑采用新的方法和设计策略;使重新诠释但促进传统文化环境中的社会生活成为可能,从而意识到具有全球思维的社会、快速的城市发展和紧迫的环境挑战的需求和要求。
该项目旨在结合现有环境的品质、传统的文化、典型的越南管屋以及前瞻性的发展,所有这些都如此靠近西贡市中心。此外,它反映了过渡时期,越南社会发现自己正处于当下。

#建筑设计 ##建筑作品集##建筑竞赛#

#内江师范学院[超话]##午间分享#

二十四节气(廿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千年以来指导着中国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现并细化了一年之中这个井然有序的生态变化规律。由于历史上中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是以这一带为依据建立起来的。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成为中国古代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
(编辑:邹易) https://t.cn/R2Wx3yi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哭,而且看视频里好像是在一楼,虽然一楼我也找了一小下,但也没看见啊啊(悄悄说在寺里戴着耳机听歌,听到《需一》的时候我真心头一惊,因为俺自动把这首歌定义为有颜色的
  • 农产品生产在农村土地,消费在县市食堂,通过#供销社# 流通,农产品销售有出路,农民增收有保障,市民生活得方便,中间#供销社#流通有钱赚,形成了完整的闭合循环。目
  • 《南京日记11.1》上条微博居然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就浅浅说一下 我这个人平时是不抽烟的除非压力大的时候才会抽烟是从研究生的时候才开始 到现在根本是没有瘾的 也不
  • 虽然现在高三了,关注得少,但一有空就听农农的歌,在一天的疲惫中,听到农农的歌,瞬间就轻松了好多,这种感觉好幸福啊 喜欢你的第1716天,陪你走过的第1716天
  • 饭后老板的爸爸很热心的说开三轮送我们到遇龙河乘坐竹筏,还很热情的送了我们好大一袋黄皮果,酸酸甜甜的,还不错[呲牙] 二十分钟路程到达目的地遇龙河,乘竹筏80每位
  • 常先生1、认知:格物致知我理解是求索事物的知识,事实求是,知道客观事物的完备性(不同方向的情况)知道他的边界等等,这其实就是我们投资上要知道标的的基本面、群体行
  • 亿色这个牌子大家都知道吧,品质口碑那是不错的,快充头+快充线,咱们小快人必备的,火速充满不耽误我在互联网冲浪~这款充电头我自己一直在用,出去旅游这几次都是带的它
  • 或者说,平时看到粉丝出的图,很少能有直视镜头的,就算偶尔拍到,也是安静温柔,平和的眼神。突然想起来常看见的一个弹幕【跪下唱征服】[允悲] 我喜欢这样的易烊千玺,
  • 4.5亿年前,这里是海洋,现在是一片千姿百态的红石林雨后初晴,我们去游红石林,这时的岩石呈褐红色,据导游讲,色彩因天气而变,晴天是最好看的时候,漫山遍野是一片紫
  • #群雄逐鹿#2完结篇来啦,鹿比和嵇蒙的游戏之旅仍在进行中。”解释:意思是追逐山中野鹿,却没有熟悉地形和鹿性的人引导,仅仅自己空入茫茫山林之中;君子应当见机行事
  • (褒义)其实很可爱的点~ 不过毕竟是我个人的出发点,也可能和大家的理解有区别,但是欢迎一起聊天沟通~[可怜] 在一开游戏的时候,经常会听见有人说“齐司礼太凶了”
  • 我觉得感动我的从来都不只是动人故事,山河浪漫、往来行人同样都在阐述属于他们的故事,我做一个旁观者却看到了这世界毫不吝啬展现出的可爱模样。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个神经病
  • 法国2022年学生租房“晴雨表”出炉,留学生租房注意这些事项临近开学季,对于即将启程赴法国留学的人员来说,正在忙碌着打点行囊,为全新的人生旅程做准备,同时也面临
  • #早安CKEU# 무엇보다 나를 괴롭힌 것은 살아갈수록 외로워할 시간이 줄어든다는 것이었다.最令我难受的是,随着岁月流逝,孤独的时间越来越少。나는 잃어
  • #五十公里桃花坞##综艺大咖秀[超话]#李雪琴这段话破防了,每个女孩都值得被爱李雪琴姐姐对陈瑜说:“我心里有一块曾经枯萎过的地方,今天因为你又发了一颗小小的芽。
  • 我知道,在背后议论别人的事,是十分将娟锂醯珙谱让人的一种行为,但是我想也许大家能允许我来蛳缇筇蹀臌孓讲一番,并借这个机会来介谈茬鹊遐蒂妮己痣雁琨铄颏莓和我的##
  • 舌质淡,气血不足,你舌下脉络暗紫 发粗发胀 体内淤堵比较重,并且你舌头有点偏 要预防中风。下肢凉,面部易红,冷热交替是上热下寒。
  • 其实偷点小懒也可以保持马桶光洁如新,关键是要选对清洁神器,高乐氏家的马桶清洁CP绝对是懒人之光!图源好好住用户#小说里哪些职业击中你的心#想想我刚看的文的时候喜
  • (图片来源于网络)首届"君和泰杯"老男孩足球友谊赛今天落幕#915微体育# 经过一个多月的绿茵竞技,青岛首届"君和泰杯"老男孩足球友谊赛今日在新建成的汇泉壹号足
  • ~(图3)4.最后一步,最关键:再舔一遍盘子 保证一滴不浪费哦[微笑](图4,我非常矜持地舔了一遍,其实可以更干净)#周口美食# 路过这家【李记上海生煎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