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土的唐代碗身上,能看出盛唐文化有多么丰富吗?】
碗作为今日最常用的饮食器皿之一,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出现,当时的陶碗主要用于饮水和盛食,以河南新郑裴李岗和河北武安磁山出土的红陶碗是迄今考古发现最早的实物(距今约7000年)。自战国以后碗逐渐成为人们常用的生活器皿,东汉以后逐渐发展为瓷碗,形制也逐渐开始变化。
到唐代时,碗已经成为了生产量最大的一种陶瓷日用器皿。唐代是瓷器发展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从材质上看,唐代时期的碗可分为瓷碗、金属碗和木碗,从外观上看,口大底小、碗底有足这两个特征始终没有太大变化,此从形制上对古代各个时期的碗进行断代便有很大的难度。
一般首先从碗足的变化来进行断代,从初唐到五代时期碗底的足有明显的变化,碗底由饼底演化成为圈足,经历了饼底、玉璧、圈底(足)三个变化阶段,在碗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意义,且各个类型的流行时期基本对应着初唐、中唐至晚唐和晚唐五代这三个阶段。

这一特征对考古断代也有重要意义,是一个极富特征的指标。所以研究、探讨唐代碗底的特征就具有双重意义——既能梳理碗的形制变化又能对古碗进行断代,其次是从器物表面纹饰进行断代,最后是从制法的不同入手,分析唐代碗的具体年代。下面以材质不同进行分类,分别对唐代瓷、金属和木碗的特征做一简介。
唐代瓷碗
一、形体特征
从外观来看,唐代碗的高度与口径(直径)进本一致,器物非常圆润,体现出丰腴之美,且各种不同用途的碗皆要比其他时期的尺寸偏大,体现了唐代的雍容大气。如河南巩义黄冶窑烧制的碗,制作精良,敞口、浅腹、圈足,通体圆润,碗内外皆施黑釉。
二、碗底特征
1、碗底(圈足)底部不施釉
唐代的碗底不施釉,已被学术界认同,从现在所发现的器物及残片观察,亦未见有碗底施釉的现象,这与唐代烧制技术有关。唐代著名窑址主要有长沙窑、邢窑、耀州窑、磁州窑等,均采用支钉支烧,施釉为三彩或者钴蓝釉,流动性较强,为避免通体施釉后流淌至底部,将碗底和烧至器物粘连,所以碗底不施釉,碗底部施釉,一般常见于宋代及之后的碗底。至宋代烧制技术改善,故此施釉至碗底部圈足。常见唐代碗的施釉一般至碗底以上三至四厘米处。这样在支烧时即是有部分流釉现象,也不至于黏连。

2、快轮制作痕迹明显
无论是早期的饼底,还是晚期的圈足,唐代碗底的璇纹(快轮制作痕迹)都十分明显。唐代的碗底,一般都是另行制作后黏贴于碗底部,看上去较为独立,且大多经过修整,未见有一次性成型而不加修整的情况,表明唐代对于器物碗底的制作仍不成熟。所以唐代碗底一般未有批次生产的痕迹。碗底虽然经过大量摩擦,而快轮制作痕迹仍然清晰,说明制作的独立性和负责性。
3、碗中下部及底部经过多次加工
唐代器物已经普遍使用快轮制造,拉坯制作的痕迹明显,但碗体中下部和碗底部常常有多次加工的修制痕迹,这在民窑烧制器物中尤其明显,反映出制造技艺并非十分成熟,在拉坯成型后,还需再一次进行修整。从器物表面划痕来看,多用到旋切修饰,以达到光滑圆润的效果。
三、饼底、玉璧底与圈底(足)细节
1、饼底
饼底,顾名思义就是如形状如饼,呈扁圆形,也称平底。饼底的底部平整无坑凹有利于器物的稳定,在制造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采用饼底可方便观察器物底部是否水平,因此自新石器时期以来绝大多数盛食器、盛水器都采用了这种厚实的平底,直到初唐亦是如此。唐代碗的饼底与碗本身皆独立制造,然后在入窑烧制之前黏连在一起,存在少量搭配错位和不匹配的现象,再由工匠手工修制合格,随后入窑烧制。但饼底较厚,有时黏连不紧会掉落,或导致碗底“生烧”。

2、玉璧底
碗的“玉璧底”流行于中唐至晚唐时期,实际上就是在饼底的基础上用刀旋切中心而成,因为与商周时期的玉璧形制相似,故称“玉璧底”,玉璧底实际是由饼底演化而来,经过饼底的加工。相较于饼底,玉璧底更加美观,在实际使用时效果与饼底一致。
由饼底加工制作玉璧底时,明显可见用道具旋切痕迹,且在玉璧的圆心上,一般留有一个小型突起,为刀具扎痕的旋切中心,而圆心突起四周逐渐深,鉴于手工旋切存在误差,玉璧一般呈外款内窄的形式,每个碗底的“玉璧”中心环也难见完全相同、一致的。由饼底发展成“玉璧底”,是技术上的一大进步。首先,碗底旋切成孔状可以节约材料;其次,可以减轻碗自身的重量,使用时更加轻便;最后,在支烧时有利于碗底受热,避免产生“夹生”现象。

3、圈底(足)
圈底(足),就是在底部承制一个圆形圈来托器身。该形制出现于晚唐时期,随后大行其道数千年,至今陶瓷饮食器物底部仍采用 圈底(足)。其制作方法与玉璧底基本一致,也是在饼底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旋切而来。但此时工匠已采用新型切刀,旋切手法亦非常精熟,故此可以应用于大面积器物底部的饼底旋切,去掉的部分形成圈足。五代以后随着制造技术发展,圈底(足)已经直接制作成型,不必再贴附饼底后再进行加工,简化了工艺。

唐代金属碗
一、金属碗形体特征
唐代人胸怀博大,吸引许多外国人来,尤其是金银制品,很多由西域工匠直接制造,在唐代金银碗既可以作为杯子使用,也可以作为碗使用,兼具食具与饮具的用途,但主要作为酒具使用。从外观上看,与同时期西域风格相似,兼有唐文化风格,一般花口弧腹圈足,足部外撇,器壁厚度适中,在整个唐代形制变化不大。
二、金属碗制造工艺及特征
唐代的金银碗制作工序主要有六个步骤:
第一是制作碗体,将金银融化成水浇筑或制成厚薄一直的金属板,再用力捶打圆形扁平银盘的中心形成碗底,随后在砧板上旋转拉高碗壁,反复捶打和淬火,使其柔韧性增强,再放在轮盘上钣金塑形;
第二个步骤是制作圈足,唐代的金银器均使用圈足,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节约材料,金银贵金属价值不菲,材料难得,仅为皇室贵族或高官使用,圈足由金银条握圈制造;
第三步是加工内外壁纹饰,将金粉与水银混合,涂抹在需要的区域上,加热让水银蒸发,留下金膜,在需要装饰的区域采用镶嵌工艺将金银花进行吻合安装;
第四步是焊接,即将碗底和碗体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进行抛光,以增加器物光泽度,同时修整毛刺和微小形变。

从制造步骤来看,唐代金属器物执照以钣金定型,碗足与碗身之间的焊缝技术高超,并伴有切削工艺。比较有代表性的典型唐代金银器有:鸳鸯莲瓣纹金碗,是中央官府作坊的代表作,其腹壁大面积装饰莲瓣纹,穿插团花与鸳鸯,饱含着唐代的艺术风格。葡萄龙凤纹银碗,外壁满饰葡萄纹、卷草纹间有鹦鹉、狮子等,衬以鱼子纹地。
一般来说,唐代金属碗最大的特点有二:一是圈足和碗体的焊接,在这二者之间有焊接痕迹,而后世金属器皿已采取通体一次浇铸成型工艺;二是圈足制造工艺,均采取金属条握圈形成。
唐代木碗
一、形体特征
唐代的木碗在造型上极尽模仿金银器,这也反应出唐代的时尚与潮流。碗口沿部分稍稍外翻、碗底为圈足,而且圈足底部外撇,体现出完美的丰腴流线美感。不但对后世木碗的造型有深远影响、甚至流传至今,仍是流行畅销的生活用品之一。

二、制作工艺及特征
其制作与传统木器制作方法基本相似,首先选取木胎,然后用刀在木胎上进行旋刻,挖出多余部分。木碗成型后再进行髹漆,因为木雕工艺在唐代早已发展成熟,因此唐代木碗制造没有任何技术障碍。
唐代是中国最强盛的朝代,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有多项革新,这也给今天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唐代的瓷器制造经历了重大的技术革新,主要体现在足部的变化上,唐代以瓷碗为主,经历了饼底、玉璧底、圈足的发展阶段,最终定型为圈足,并成为后世一直流行的形制,颜色以“南青北白”为主基调。
而金属碗则以圈足为主要特点,因为制造技艺来源于西域,采用捶打、焊接工艺,但花纹装饰仍体现出大唐风范,这也是唐代兼容包并社会风气的体现,在这种空前繁荣的交流融合环境下,吸取了诸多从外族文明,使金银器制造工艺突飞猛进的发展,迅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木碗的制作技法则与前代进本无异,且不存在任何技术障碍,外形上以模仿同时期的金银器碗为主,同时采取髹漆工艺。总之,唐代的各种碗可谓是盛唐技术文化鼎盛的物质化代表之一。#出道吧新星##这就是中国风#

【#高龄老人为什么要接种新冠疫苗#关于接种新冠疫苗,这7个问题有权威答案了】

患有哪些基础病的老年人不适合接种新冠疫苗?老年人是否应该进行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对疫情防控整体形势有何影响?

截至11月4日,北京市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4603.03万剂次,累计接种2065.31万人。但仍有部分老年人处在观望状态,未完成疫苗接种。疾控部门建议符合接种条件的老年人尽快接种,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针对老年人疫苗接种的热门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特邀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

1、有些老年人常年居住在远郊区或者偏远农村地区,接种疫苗意义不大,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王贵强:新型冠状病毒是通过人传人的方式感染的,所以人群聚集度高的地方确实容易传播,最近境内有几起疫情都是在旅游点发生的。但因为新冠肺炎有个特点是无症状感染者多,尤其是接种疫苗的人多了以后,有些感染者更是趋向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更容易被漏诊。

在这种背景下,虽然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的老年人平常接触外界不多,但逢年过节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多会回老家团聚,就有可能把病毒带到农村。老年人只要没有打疫苗,或者没有得过新冠肺炎,就都是易感人群,很容易被感染。加上农村地区医疗条件相对较差,一旦感染就可能威胁生命。这种风险,相较于接种疫苗的罕见的不良反应,就值得高度重视,应该采取及时接种疫苗的措施来予以预防了。

2、国内外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策略有何异同?现状如何?

王贵强:不同国家按照各自疫情发展情况制定了本国的疫苗接种策略。由于境外一些国家疫情较为严重,基于老年人感染后重症和死亡风险高,所以优先为老年人接种疫苗予以保护,接种策略一般是从80岁以上开始接种、然后是70至79岁、60至69岁,再到其它年龄段,当然也会优先考虑感染风险高的医务人员。

我国由于整体疫情防控较好,国内感染风险主要来自于境外输入,所以制定疫苗接种策略时,优先安排高暴露风险人群,如海关、边防、民航、医务人员、境外工作人员及其它公共服务人员等,之后才安排老年人群的接种。

这里可以给大家具体列举一下相关数据。据美国疾控中心(CDC)公布的新冠疫苗接种数据显示,截至11月3日,在已统计的1.7亿完成全程免疫的接种人员中,65至74岁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2600万,占该人群比例的87.7%;75岁以上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1770万,占该人群比例的82.4%;截至11月1日,日本70至79岁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1500万,占该人群比例的92.62%,80岁以上人群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850万,占该人群比例的94.35%。相比而言我国老年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比例较低,截至10月28日,接种率最高的北京市60至69岁人群完成两剂全程免疫的人数为210.8万,占该人群比例的81.7%;70至79岁人群完成两剂全程免疫的人数为65.4万,占该人群比例的60.3%;80岁以上人群完成两剂全程免疫的人数为14.8万,占该人群比例的23.4%。目前,60岁以上人群的加强针刚开始接种。以上数据显示,70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率较低,80岁以上更低,但其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最高,应加快推进这一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

随着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不断增大,当前老年人发生感染的风险不断增加。因此,希望老年人积极参加疫苗接种配合防控工作,未接种疫苗的人尽快接种疫苗,尽快实现“应接尽接”,共筑免疫长城。

3、老年人接种的禁忌症有哪些?患有哪些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不适合接种?

王贵强:疫苗接种的禁忌是指不应接种疫苗的情况。由于大多数禁忌都是暂时的,所以当导致禁忌的情况不再存在时,可以在晚些时候接种疫苗。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中对新冠疫苗禁忌已有明确规定,再结合我国22亿多剂次接种的统计分析来看,接种禁忌主要是既往接种疫苗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喉头水肿导致呼吸困难)、患有未控制的癫痫或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正在发热或严重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严重慢性疾病处于终末期。相比而言,我国疫苗因安全性好、副作用小,发热等全身性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国外疫苗,尤其适合用于不易耐受副作用大的老年人群的接种。

老年人群在接种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强调。第一,老年人当中患有基础疾病的比例较大,在疫苗接种前,需对自己的发病状况进行评估,或者咨询接种现场的临床医生,判断基础疾病是否处于稳定期,比如严重的高血压是否通过药物得到控制,严重冠心病通过治疗已基本排除短期内发生心肌梗塞的可能性,曾经患恶性肿瘤经过治疗已得到控制。只要疾病处于若稳定期,则可接种。第二,接种前应做好预约,提前了解疫苗方面的相关知识,及接种的流程,避免老年人现场等待时间过长而出现疲劳、紧张,必要时有家人陪同。第三,患有基础疾病的或近期新出现身体不适的,要如实向接种医生报告。特别强调,接种后的老年人一定要在现场留观30分钟,防止一些意外情况发生。

4、老年人是否应该进行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
王贵强:根据前期对于全球各个国家新冠疾病的监测结果来看,6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重症率和死亡率的比例较高,患病后需住院、救治比例较大,住院时间较长。因此,各个国家接种疫苗的策略,以及世卫组织建议,均认为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是疫苗接种的最优先的人群之一。

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完成全程免疫接种后,新冠病毒感染发病的风险比未接种者明显降低,新冠疫苗在预防发病,尤其是重症、死亡方面效果明确。研究也发现疫苗接种随着时间推移,中和抗体水平会逐渐降低、预防发病的效果也会下降,通过加强免疫接种,是提高机体针对新冠感染免疫的有效措施。目前,很多国家已开展加强免疫工作。

我国也就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策略专门组织了专家论证。根据前期加强免疫接种研究结果,基于对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等因素的考量,提出了三种灭活疫苗和1种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加强免疫策略,并已在全国开始接种。

专家组特别强调,由于老年人的免疫功能相对较弱,60岁以上人群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水平比18至59岁人群相对较低,而且一旦感染,发生重症、危重症的比例更高,所以强烈建议老年人不仅要尽快接种全程两剂疫苗,还要在完成两剂接种6个月后进行加强免疫,以期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

5、什么是疫苗接种偶合反应?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如何防止偶合反应?

王贵强:“偶合反应”,是指接种者在打疫苗时已患有某种疾病,疫苗接种后刚好疾病发作,与疫苗接种本身无关,也不属于接种后的异常反应。总而言之,偶合反应不是疫苗接种引起的。

偶合反应在年轻群体的疫苗接种过程中发生概率较低,在老年人中肯定会多一些,因为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的概率大,健康状况较年轻人更为复杂,但无论接种的医务人员还是接种者都不必过度紧张,更不用因为担心偶合反应而不敢接种。

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要充分相信疫苗的安全性,避免心理紧张引发的心因性反应而诱发潜在的疾病;二是要如实告诉接种的医务人员,此前有过什么疾病、是否做过体检、体检了哪些项目、体检发现什么问题、最近有什么不舒服等等,给医务人员提供全面的信息;三是接种后务必在现场留观30分钟,万一有急性不良反应可以及时处理;四是接种完之后三天内避免剧烈运动、喝酒等,保持平稳的生活状态,防止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五是接种后身体出现明显不适要及时就医,如果怀疑与疫苗接种有关,可以通过正常渠道报告,我国已经建立了疫苗接种不良反应鉴定体系。

6、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常见的心因性反应有哪些?要如何预防?

王贵强:心因性反应主要是由于对疫苗的安全性有担心导致过度紧张引起的一种心理性反应,它可以发生在接种前、接种过程中和接种后的任一环节。其表现,主要包括头晕、头疼、恶心、呼吸急促、血压升高等,个别严重的会出现晕厥。心因性反应是一过性的,持续时间不长,并无器质性的损害。关键是心因性反应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充分的解释沟通、心理疏导、分散注意力,及改变接种环境和接种体位等,都可以缓解、甚至消除心因性反应。此外,需要强调的是,接种后需在现场留观30分钟,以防出现急性过敏性反应,万一出现也可以及时进行救治。

7、加快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对我国整体疫情防控有何影响?

王贵强:目前,我国疫情防控总体形势良好,但因国际疫情在高位反复,而且随着冬春季来临,各地温度下降,室内活动增加。所以全球疫情防控形势将更加严峻,对我国的压力持续加大。前期,我国疫情防控形势良好,老年人群感染风险很低,根据防控风险评估,优先对包括海关、边检、航空、隔离点防疫、定点医疗机构及拟赴海外等18至59岁的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疫苗接种。但随着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的不断增大,加之新冠病毒变异株在全球的广泛流行,当前老年人的感染风险急剧增加,此前扬州市和本次内蒙古自治区的疫情中,波及的老年人都比较多。

研究表明,6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感染后的住院率、重症率和死亡率显著高于轻壮年和儿童,并且由于常常伴随有基础病,救治难度大,住院时间长,病死率高。如果老年人群接种出现短板,全民免疫屏障就无法建立,这将导致社会防控全封闭环节出现漏洞,不利于国家的整体防控工作。

因此,为有效降低疫情防控压力和降低病死率的需要,符合接种条件的老年人,为了您和家人健康,请就近接种新冠疫苗。(来源:北京日报)

【老年人必看!关于接种新冠疫苗,这7个问题有权威答案了】患有哪些基础病的老年人不适合接种新冠疫苗?老年人是否应该进行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对疫情防控整体形势有何影响?

截至11月4日,北京市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4603.03万剂次,累计接种2065.31万人。但仍有部分老年人处在观望状态,未完成疫苗接种。疾控部门建议符合接种条件的老年人尽快接种,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针对老年人疫苗接种的热门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特邀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

1、有些老年人常年居住在远郊区或者偏远农村地区,接种疫苗意义不大,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王贵强:新型冠状病毒是通过人传人的方式感染的,所以人群聚集度高的地方确实容易传播,最近境内有几起疫情都是在旅游点发生的。但因为新冠肺炎有个特点是无症状感染者多,尤其是接种疫苗的人多了以后,有些感染者更是趋向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更容易被漏诊。

在这种背景下,虽然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的老年人平常接触外界不多,但逢年过节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多会回老家团聚,就有可能把病毒带到农村。老年人只要没有打疫苗,或者没有得过新冠肺炎,就都是易感人群,很容易被感染。加上农村地区医疗条件相对较差,一旦感染就可能威胁生命。这种风险,相较于接种疫苗的罕见的不良反应,就值得高度重视,应该采取及时接种疫苗的措施来予以预防了。

2、国内外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策略有何异同?现状如何?

王贵强:不同国家按照各自疫情发展情况制定了本国的疫苗接种策略。由于境外一些国家疫情较为严重,基于老年人感染后重症和死亡风险高,所以优先为老年人接种疫苗予以保护,接种策略一般是从80岁以上开始接种、然后是70至79岁、60至69岁,再到其它年龄段,当然也会优先考虑感染风险高的医务人员。

我国由于整体疫情防控较好,国内感染风险主要来自于境外输入,所以制定疫苗接种策略时,优先安排高暴露风险人群,如海关、边防、民航、医务人员、境外工作人员及其它公共服务人员等,之后才安排老年人群的接种。

这里可以给大家具体列举一下相关数据。据美国疾控中心(CDC)公布的新冠疫苗接种数据显示,截至11月3日,在已统计的1.7亿完成全程免疫的接种人员中,65至74岁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2600万,占该人群比例的87.7%;75岁以上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1770万,占该人群比例的82.4%;截至11月1日,日本70至79岁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1500万,占该人群比例的92.62%,80岁以上人群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850万,占该人群比例的94.35%。相比而言我国老年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比例较低,截至10月28日,接种率最高的北京市60至69岁人群完成两剂全程免疫的人数为210.8万,占该人群比例的81.7%;70至79岁人群完成两剂全程免疫的人数为65.4万,占该人群比例的60.3%;80岁以上人群完成两剂全程免疫的人数为14.8万,占该人群比例的23.4%。目前,60岁以上人群的加强针刚开始接种。以上数据显示,70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率较低,80岁以上更低,但其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最高,应加快推进这一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

随着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不断增大,当前老年人发生感染的风险不断增加。因此,希望老年人积极参加疫苗接种配合防控工作,未接种疫苗的人尽快接种疫苗,尽快实现“应接尽接”,共筑免疫长城。

3、老年人接种的禁忌症有哪些?患有哪些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不适合接种?

王贵强:疫苗接种的禁忌是指不应接种疫苗的情况。由于大多数禁忌都是暂时的,所以当导致禁忌的情况不再存在时,可以在晚些时候接种疫苗。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中对新冠疫苗禁忌已有明确规定,再结合我国22亿多剂次接种的统计分析来看,接种禁忌主要是既往接种疫苗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喉头水肿导致呼吸困难)、患有未控制的癫痫或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正在发热或严重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严重慢性疾病处于终末期。相比而言,我国疫苗因安全性好、副作用小,发热等全身性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国外疫苗,尤其适合用于不易耐受副作用大的老年人群的接种。

老年人群在接种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强调。第一,老年人当中患有基础疾病的比例较大,在疫苗接种前,需对自己的发病状况进行评估,或者咨询接种现场的临床医生,判断基础疾病是否处于稳定期,比如严重的高血压是否通过药物得到控制,严重冠心病通过治疗已基本排除短期内发生心肌梗塞的可能性,曾经患恶性肿瘤经过治疗已得到控制。只要疾病处于若稳定期,则可接种。第二,接种前应做好预约,提前了解疫苗方面的相关知识,及接种的流程,避免老年人现场等待时间过长而出现疲劳、紧张,必要时有家人陪同。第三,患有基础疾病的或近期新出现身体不适的,要如实向接种医生报告。特别强调,接种后的老年人一定要在现场留观30分钟,防止一些意外情况发生。

4、老年人是否应该进行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

王贵强:根据前期对于全球各个国家新冠疾病的监测结果来看,6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重症率和死亡率的比例较高,患病后需住院、救治比例较大,住院时间较长。因此,各个国家接种疫苗的策略,以及世卫组织建议,均认为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是疫苗接种的最优先的人群之一。

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完成全程免疫接种后,新冠病毒感染发病的风险比未接种者明显降低,新冠疫苗在预防发病,尤其是重症、死亡方面效果明确。研究也发现疫苗接种随着时间推移,中和抗体水平会逐渐降低、预防发病的效果也会下降,通过加强免疫接种,是提高机体针对新冠感染免疫的有效措施。目前,很多国家已开展加强免疫工作。

我国也就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策略专门组织了专家论证。根据前期加强免疫接种研究结果,基于对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等因素的考量,提出了三种灭活疫苗和1种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加强免疫策略,并已在全国开始接种。

专家组特别强调,由于老年人的免疫功能相对较弱,60岁以上人群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水平比18至59岁人群相对较低,而且一旦感染,发生重症、危重症的比例更高,所以强烈建议老年人不仅要尽快接种全程两剂疫苗,还要在完成两剂接种6个月后进行加强免疫,以期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

5、什么是疫苗接种偶合反应?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如何防止偶合反应?

王贵强:“偶合反应”,是指接种者在打疫苗时已患有某种疾病,疫苗接种后刚好疾病发作,与疫苗接种本身无关,也不属于接种后的异常反应。总而言之,偶合反应不是疫苗接种引起的。

偶合反应在年轻群体的疫苗接种过程中发生概率较低,在老年人中肯定会多一些,因为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的概率大,健康状况较年轻人更为复杂,但无论接种的医务人员还是接种者都不必过度紧张,更不用因为担心偶合反应而不敢接种。

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要充分相信疫苗的安全性,避免心理紧张引发的心因性反应而诱发潜在的疾病;二是要如实告诉接种的医务人员,此前有过什么疾病、是否做过体检、体检了哪些项目、体检发现什么问题、最近有什么不舒服等等,给医务人员提供全面的信息;三是接种后务必在现场留观30分钟,万一有急性不良反应可以及时处理;四是接种完之后三天内避免剧烈运动、喝酒等,保持平稳的生活状态,防止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五是接种后身体出现明显不适要及时就医,如果怀疑与疫苗接种有关,可以通过正常渠道报告,我国已经建立了疫苗接种不良反应鉴定体系。

6、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常见的心因性反应有哪些?要如何预防?

王贵强:心因性反应主要是由于对疫苗的安全性有担心导致过度紧张引起的一种心理性反应,它可以发生在接种前、接种过程中和接种后的任一环节。其表现,主要包括头晕、头疼、恶心、呼吸急促、血压升高等,个别严重的会出现晕厥。心因性反应是一过性的,持续时间不长,并无器质性的损害。关键是心因性反应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充分的解释沟通、心理疏导、分散注意力,及改变接种环境和接种体位等,都可以缓解、甚至消除心因性反应。此外,需要强调的是,接种后需在现场留观30分钟,以防出现急性过敏性反应,万一出现也可以及时进行救治。

7、加快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对我国整体疫情防控有何影响?

王贵强:目前,我国疫情防控总体形势良好,但因国际疫情在高位反复,而且随着冬春季来临,各地温度下降,室内活动增加。所以全球疫情防控形势将更加严峻,对我国的压力持续加大。前期,我国疫情防控形势良好,老年人群感染风险很低,根据防控风险评估,优先对包括海关、边检、航空、隔离点防疫、定点医疗机构及拟赴海外等18至59岁的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疫苗接种。但随着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的不断增大,加之新冠病毒变异株在全球的广泛流行,当前老年人的感染风险急剧增加,此前扬州市和本次内蒙古自治区的疫情中,波及的老年人都比较多。

研究表明,6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感染后的住院率、重症率和死亡率显著高于轻壮年和儿童,并且由于常常伴随有基础病,救治难度大,住院时间长,病死率高。如果老年人群接种出现短板,全民免疫屏障就无法建立,这将导致社会防控全封闭环节出现漏洞,不利于国家的整体防控工作。

因此,为有效降低疫情防控压力和降低病死率的需要,符合接种条件的老年人,为了您和家人健康,请就近接种新冠疫苗。(北京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大佬哥当然更厉害毕竟是大佬哥)然后结束的时候他们就在聊三摇体系的点位,我就说我有笔记!”“我们就是见怎么了,我们见你又能把我们怎么样”“不就放了一个吗?
  • 8月13日:主要在住家及工作地往返,上午9:02在塔头孙村祠堂口采核酸(结果阴性)中午13:42在茶怡族奶茶店购买饮料。8月13日:主要在住家及工作地往返,上午
  • 在这两家铺天盖地的流量之下,买特斯拉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对此,雷军倒是很大方,积极回应称:“国产新能源汽车都很好,如果着急用车,不愿意等小米SU7交付的车主,可以
  • 卧槽这游戏带meta啊居然,我打伊莉丝,真的假的?敢相信,我春春春打了三年,知道我这三年是怎么过得吗!
  • 《千岁汉人》 第2章 在山中 作者:拏云近月 (已在起点中文网和纵横中文网连载中) 山中所吸的第一口空气直透心脾,可弥散至四肢百骸,在呼气时亦有气从浑身毛孔缓
  • ”老爷子在桌子腿上磕打了一下烟袋锅儿,也是笑道,“你也不想想,先进门的几个嫂子,哪个是家里大富大贵的?”林义心急,还要说什么,却被林仁扯了袖子,“爷爷,我知道您
  • 谢清岚沈瑾墨谢清岚沈瑾墨(今日热推小说全章节无弹窗)全文阅读沈瑾墨1(#(;w=e_ ‼请搜索公/仲/号【岁月书摘】回个谢清岚即可! ‼书名:《谢清岚沈瑾墨》
  • 无论是发自内心这么想,或者是面对外界的谦卑,当人把“笨”字安到自己头上时,已经是一种智慧。无论是发自内心这么想,或者是面对外界的谦卑,当人把“笨”字安到自己头上
  • 最后希望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可以在这一天放下繁忙和压力,享受简单纯粹的快乐。所以在六一这天看到武艺和他的爸爸互换角色,一起过儿童节真的觉得很温馨。
  • 卑微暗恋的你付出的真爱被人看的一文不值,被嘲笑,被伤害,被抛弃,名誉尽毁,世人厌恶,灰烬中的你重生。卑微暗恋的你付出的真爱被人看的一文不值,被嘲笑,被伤害,被抛
  • 水瓶座:对这个世界充满热爱或许单纯从外表来看,水瓶座不但从来无法给人,一种多么能够吃苦的能力,又或者安分守己的本事,而且他们总在最大的程度上,贪玩,无理取闹。天
  • 而且,这些产品还充分考虑了露营者的需求,让我觉得非常贴心和实用。奇骏也是日产的一大利器,它的宽敞空间和舒适座椅让我在露营途中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 来泰国南邦旅行,这两座寺庙一定不能错过1、 南邦銮寺建于1476年,是泰国最具兰纳风格的最早的一座寺庙,整体以黑色为主,据说建造此庙时,发现了释迦牟尼的发丝,并
  • 一直以来我觉得我很勇敢,最起码不是一个懦弱的人,可是今天当你对我说有些事情想要结果,不管是好是坏都要去面对和解决,逃避没有任何用的时候我才幡然醒悟,道理其实比你
  • #angelababy[超话]##杨颖##angelababy[超话]# 是寒冬里绽放的白梅 是骨骼里不枯的玫瑰 是我永远的热爱
  • 学长每天悠哉悠哉的好羡慕如果学长不伸舌头根本看不到他的嘴在哪里一生要强的凑单人真的要生气了每天热死能不能把黑龙江的冷气运过来某天的香死人小料每天发微博的用处班里
  • #江西是个好地方# 窑火照亮乡村振兴路25日,在金溪县石门乡里庄村的江西享惠陶瓷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们正赶制着陶瓷订单,他们在工位上专注自己的工作,描眼、压坯、
  • 现在媳妇开几何E萤火虫一个月也就充1-2次的电,毕竟她跑的也确实不远,最多偶尔孩子放假带孩子去公园转转玩一玩,买的是301km的龙腾,这续航足够跑了。玛丽珍皮鞋
  • 真的假的(堪称经典哈哈哈哈哈)还有被一口一口吃掉的脑花,对读者的身体健康特别友好哈哈哈哈番外也是绝赞好评,285教祖杰以及一对dk与小圆的修罗场深刻阐明了什么叫
  • 所以请收我的迷卡助我一臂之力属性帖韩娱主担梁精寅雪允,团偏,团=个人>>队友主页团/个人/我担CP随时可能发,会含极少量队友内娱只担姚琛,只发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