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修行方法,不仅能祛除忧愁,还能使心与道合#道教知识#

“坐忘”是精神修炼的最高境界之一,其源于《庄子·大宗师》:其说颜回经过一个阶段的修炼,感觉自己有所进益,便去见自己的老师仲尼谈自己的心得。仲尼问他,他说忘掉仁义,仲尼说可以,但还不够。过了数日,又有所收获,又见仲尼,其说忘掉礼乐,仲尼给了他同样的回答。又过了些日子,他又见仲尼,说“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随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庄子浅注》)坐忘就是把肢体看作不存在,也就是不要忙于非为;把聪明才智抛弃,也就是不想非想之想,从而最终脱离形体的累赘,除掉心智的羁绊,和大道融为一体。这种与大道融为一体的思想,应是一种自然的,而不是用心的。正如《庄子·天地》中说:“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庄子浅注》)

但能够做到忘掉自我而与天道相行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如在《庄子·天运》篇中说:“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庄子浅注》)敬孝与爱孝不同,一是流于形式,一是出自本心,有心表之别;亲人与外人不同,一是至亲至近,一是非亲非故,有远近之疏;自己与父母不同,一是涉世不深,一是阅历丰富,有念与非念之间;个我与天下不同,一是部分,一是整体,有大小之异。这可以说都是矛盾对立的,也可以说因为有了区别,也就难以达到忘的境界,这要求人们回归到第一念中,而不应产生第二念,否则就难以进驻入坐忘的状态或境界中去。道书中认为,设若要使身坐,心被物遣,如此打坐,是谓坐驰,何能了朝彻。内不见外,外不见内,内外双忘,虚灵自现。忘物忘情,至道可明。意动乎外,情牵乎中,意散神乱。若能定能止,自清自静。情无所住,物岂能动?情忘意静,意静心灰,心灰灰物,物灰似痴,似痴神活,神活道居。

关于坐忘的这种思想,自东汉以来,道教修炼者对“坐忘”不断地进行阐释与发挥,对此阐述比较全面而详尽的当属唐朝司马承祯所著的《坐忘论》。司马承祯把坐忘视为养生的重要途径,并按修炼功夫的次第分为七个步骤,其依次为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敬信就是修道者要有虔诚的信仰,对修炼之事不生怀疑,只有坚定忠诚而不疑惑;断缘是断绝尘俗之缘,抛弃尘事之累;收心就是安心,不为外面的世界所诱惑而躁动不安,拴住心猿意马,以脱离尘俗之境;简事就是要求修道之人处事安闲,简单理事,不要被名缰利锁束缚自己,否则只知斗智斗勇,贪求名利,以至于无心修道;真观就是如智士的先见之明,同圣贤一般能够洞察祸福吉凶;泰定就是具有像泰山一样的安定,在修炼时,使心能够静定,即便泰山崩于后而心不惊,猛虎啸于前而心不慌;得道就是神与道合为一体,与道一样长久。这七个步骤是要求修炼者不为外念所扰,内心保持自然与安静。否则,人要是为尘世之事所劳累,为七情之欲所牵缠,想要获得宁静,除去烦邪乱想,达到坐忘的境界,是不可能的。其实,达到坐忘的境界起决定作用的是心。“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帅。静则生慧,动则成昏。”若能“收心离境,住无所有。因住无所有,不着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

在坐忘方面,道教养生家特别强调发挥精神的作用,并运用自己的意识行为去控制、调节情绪、心理和生理的变化,使自己适应各种不同的外部环境,保持清净安宁的心境,不受一切事或人的干扰,这不但能达到修炼的目的,还使人的整个机体功能的正常或超常发挥,使心境宁静,淡泊少欲。坐忘实质上也是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外在行为、思想意识、精神活动有目的、有步骤、循序渐进的调节和锻炼的方法。

坐忘需忘却当忘之忘才对健康有益。晋时郭象说:“若乃失乎忘生之主,而营生于至当之外,事不任力,动不称情,则虽垂天之翼不能无穷,决起之飞不能无困矣!”(《南华真经注疏》)坐忘需要收心。收心在于“一出便收来,既归须放下”。坐忘在于先存后忘,至于真忘。天尊言:“道者,以诚而入,以默而守,以柔为用。用诚似愚,用默似讷,用柔似拙。夫如是,则可与忘形,可与忘我,可与忘忘。入道者知止,守道者知谨,用道者知微。能知微则慧光生,能知谨则圣智全,能知止则泰安定。泰安定则圣智全,圣智全则慧光生,慧光生则与道为一,是名真忘。惟其忘而不忘,忘无可忘。无可忘者,即是至道。道在天地,天地不知。有情无情,惟一无二。”(《吕洞宾全集》)人能止,而后能去妄存诚;知谨而后能渊默自守,知微而后能妙用不忒。

在《坐忘铭》中说:一个人能“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不求,无谄无媚;不执,可圆可方;不贪,便是富贵;不苟,何惧公堂。味绝,灵泉自降;气定,真息自长。触则形弊、神逸;想则梦离、尸僵。气漏,形归厚土;念漏,神趋死乡心死方得神活;魄灭然后魂昌。转物难穷,妙理应化,不离真常。至精潜于恍惚,大象混于渺茫。造化不知规准,鬼神莫测行藏。不饮,不食,不寐,是谓真人坐忘。”

在《列子·周穆王》中说:“宋阳里华子中年病忘,朝取而夕忘,夕与而朝忘;在途则忘行,在室而忘坐;今不识先,后不识今阖室毒之。谒史而ト之,弗占;谒巫而祷之,弗禁;谒医而攻之,弗已。鲁有儒生自媒能治之,华子之妻子以居产之半请其方。儒生曰:‘此固非卦兆之所占,非祈请之所祷,非药石之所攻。吾试化其心,变其虑,庶几其瘳乎!’于是试露之,而求衣;饥之,而求食;幽之,而求明。儒生欣然告其子曰:‘疾可已也。然吾之方密,传世不以告人。试屏左右,独与居室七曰。’从之。莫知其所施为也,而积年之疾一朝都除。华子既悟,乃大怒,黜妻罚子,操戈逐儒生。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荡荡然不觉天地之有无。今顿识既往,数十年来存亡、得失、哀乐、好恶,扰扰万绪起矣。吾恐将来之存亡、得失、哀乐、好恶之乱吾心如此也,须臾之忘,可复得乎?’子贡闻而怪之,以告孔子。孔子曰:‘此非汝所及乎!’顾谓颜回纪之。本来人们很容易忘掉该忘记的,然而人们“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庄子德充符》)。

要想忘其所不忘之事也并非容易的,但只要方法得当,还是容易忘记的。在《坐忘论》中说:“以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住无所有,不着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故经云:至道之中,寂无所有,神用无方,心体亦然。源其心体,以道为本。但为心神被染,蒙蔽渐深,流浪日久,遂与道隔。今若能净除心垢,开释神本,名曰修道。无复流浪,与道冥合,安在道中,名归根。守根不离,名曰静定。静定日久,病消命复。复而又续自得知常。知则无所不明,常则永无变灭。出离生死,实由于此。是故法道安心,贵无所着。”然而,人心多着于外物而不自住。不能自住就如同一个身体为外物所牵引,而非由自己所主宰一样。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身体或精神都不由自主,反而为外物所引。若任心所起,一无收制,则与凡人不别。若唯断善恶,心无指归,肆意浮游,待自定者,徒自误耳。若遍行诸、言心无染者,于言甚美,于行甚非,真学之流。

有时,一个人本来无需坐忘而事当已忘,这是因为事讫则止,实莫多思,多思则以知害恬。若烦邪乱想,随觉则除。若闻毁誉之名、善恶等事,皆即拨去,莫将心受。若心受之即心满,心满则道无所居所有闻见,如不闻见,则是非美恶不入于心。心不受外,名日虚心心不逐外,名曰安心。心安而虚,则道自来止。故经云:人能虚心无为,非欲于道,道自归之。内心既无所著,外行亦无所为。非静非秽、故毁誉无从生;非智非愚,故利害无由至。实则顺中为常,权可与时消息,苟免诸累,是其智也。若非时非事,役思强为者,自云不著终非真觉。何邪?心法如眼也。纤毫入眼,眼则不安;小事开心,心必动乱。既有动病,难入定门。

所以坐忘的根本,急在除病。病若不除,终不得定。又如良田,荆棘未诛,虽下种子,嘉苗不成。爱见思虑,是心荆棘。若不除翦,定慧不生。或身居富贵,或学备经史,言则慈俭,行乃贪残。辩足以饰非,势足以威物,得则名己,过必尤人。此病最深,虽学无益。所以然者,为自是故。然此心由来依境,未惯独立,乍无所托,难以自安。纵得暂安,还复散乱。随起随制,务令不动,久久调熟,自得安闲。无问昼夜,行立坐卧,及应事之时,常须作意安之。若心得定,但须安养,莫有恼触。少得定分,则堪自乐。

《王重阳内修真诀》中说:“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不求无谄无媚,不执可圆可方。不贪便是富贵,不苟何惧君王。味绝灵泉自降,气定真息日长。触则形毙神游想则梦离尸僵。气漏形归垄上,念漏神趋死乡。心死方得神活,魄灭然后魂强。博物难穷妙理,应化不离真常。至精潜于恍惚,大象混于渺茫。道化有如物化,鬼神莫测行藏。不饮不食不寐,是谓真人坐忘。心忘念虑,即超欲界。心忘缘境,即超色界。心不著空,即超无色界离此三界,神居仙圣之乡,性在清虚之境矣。 https://t.cn/Evk4evd

昭明太子研究金刚经并且分了三十二品

第一,法会因由分。如经所云,佛于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此正说明本经述说释迦文佛住世教化之时,行极平实,更无奇特。一如常人穿衣吃饭,洗足敷座。并非云生足下,顶现圆光。
第二,善现起请分。正当佛自安座事了,时有长老须菩提(华言译其名字,另一意义为善现。)即从大众中起而问法。问云: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若使有善男信女,发心求无上正等正觉者,应该如何住在此一初发自觉清净之正信心境中,应该如何降伏一切妄想烦恼之心。而本经所记佛之答语,极其有味,异常巧妙,但重名须菩提之问语云: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初无加上许多说法。及须菩提长者唠叨不休,继续而说:唯然!世尊,愿乐欲闻。方引出以后若干经文,横说竖说,刹说众生说矣。其实,本经全部重心,在于善护念三字。无论圣人与凡夫,但能善护初心一念清净,则初发心即成正觉。苟善护此一清净正念,则往后文长,皆成剩语矣。
第三,大乘正宗分。正以凡夫众生,不能善护其善念,学佛中人,不能放下我证涅槃佛果,我在度人之相。则等同世间凡人,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样样不能放下,同为大病。若放却此世出世间诸相,岂非是一个无事凡夫,逍遥自在,快乐无忧,行同诸佛。
第四,妙行无住分。故佛于放下四相之后,乃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令此心犹如虚空。所谓布施者,内舍放诸缘之相,法施众生,外施舍身心财物,以济众生是也。功高万世,不住功相。德侔天地,不着德相。方为真布施也。
第五,如理实见分。到此又说,不可以身相见如来。故佛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无奈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殊堪一叹。
第六,正信希有分。因此再三叮咛,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能生信心,以此为实。诚为希有之正信也。
第七,无得无说分。继而说明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第八,依法出生分。于是提出持经说法之福德,无有自性之相可着,其广博犹如虚空。故云: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
第九,一相无相分。不但福德功勋,犹如幻化。即如四果声闻,亦不能着意圆成。但了无相、无着、无愿之旨,可以当下释然一切经论教义之旨矣。
第十,庄严净土分。但应如此生清净心,如经所云: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可谓明白晓畅之至。
第十一,无为福胜分。到此又复重申无为福胜,凡有为者,皆是世间尘滓之事,岂不当下爽然若失矣!
第十二,尊重正教分。义如品名,不必拈提。
第十三,如法受持分。乃知般若无知,法身无相,然后可以降伏镜里魔军,大作梦中佛事矣。
第十四,离相寂灭分。于是重申玄旨,乃言: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又说: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实相即是非相。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云云。
第十五,持经功德分。义如品名,不必拈提。
第十六,能净业障分。义如品名,不必拈提。
第十七,究竟无我分。经云: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毕竟还是要人自无我相,方与佛法相应。
第十八,一体同观分。经云: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第十九,法界通化分。莫以世间求福德之心而求佛法,是为至要。
第二十,离色离相分。经云: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第二十一,非说所说分。经云: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第二十二,无法可得分。经云: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第二十三,净心行善分。义如品名,不必拈提。
第二十四,福智无比分。义如品名,不必拈提。
第二十五,化无所化分。义如品名,不必拈提。
第二十六,法身非相分。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第二十七,无断无灭分。经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第二十八,不受不贪分。经云: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是故说不受福德。
第二十九,威仪寂静分。经云: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第三十,一合理相分。经云: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
第三十一,知见不生分。义如品名,不必拈提。
第三十二,应化非真分。经云: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又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心灯录》之十九 悟后起修【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切不可妄以上智自命,而不屑屑于此,则自暴自弃矣。【悟后仍专心,今既知此我,而一切不为不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出入三界,自在逍遥,何乐如之?安坐成佛,上同如来,下同众生。
当下明此我 大家本具的自己唯一的共同共通的能明辨是非、善恶,可以交流的【觉观之前】的一直都在须臾不离的不生不灭的不增不减无形无相能明辨的 就是此我
不是要做果,而是要做树
如树般无事、无为、
处下、不争【此我本平常】 神通和屙屎溺尿 极平常人人都能 同一神通。平常即是大道、不具神通而端居佛位。从这个角度换言之 屙屎溺尿 极平常人人都能 就是神通 就是极平常 极平常就是神通 此我、万事、极平常就是神通 初明此我明此起点以此起点不离,功夫到了自然才有更神通
【清风度耳】:是无住,非不学不听,是不起对抗心,是不思议不思维,此我会自动思维判断,此我会自动明辨
【一真法界】推此我之真,则此身亦真,此手亦真,此花亦真。则无往而不真,岂非端然一佛乎。此我在处皆真,在三千大千皆真。
《心灯录》此我是诸佛之母  #菩提,万善之总持也,【即此我】也。 #三藐三,【正觉】也。
#多罗,【正等】。#阿耨 (nou四声),【无上】也。
【全提】有相上事上悟,事理皆兼【此我当下便见】【于事上亦有所见,而理上未安,则根本不立】,是故要理事双融。悟其理而不悟其事,则遇境有碍。问其理则不知根本,问其事则莫知所措,而竟曰悟矣。
【入佛界则堕入佛界,其余可知】此我本极平常 极平常和神通同一神通,极平常亦神通,不住神通【能超能堕才全,方为此我】 此我能超能堕 此我能超能堕【要相应】,能超能堕才全。无生无灭,乃为此我 惟此我于十法界能出能入 惟见此我 惟应此我 心相应【会】得此无生之我 只可会,只可应,也只须会,只须应
《心灯录》当下明此我 【觉观之前】 道在日用 【悟此我最易】,只要傻傻地信,傻傻地行,越行越玄,以至于“玄之又玄”。我们的问题在于一开始就求玄,结果终不得悟。
惟求相应此我,相应无所住,玄之又玄是附带自然产物
万事万物都是刹那生灭、因缘聚合,连自己都是刹那生灭,唯有一【觉观之前】的共同共通唯一本自具足、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无形无相、如如不动、须臾未离的自己此我在明辨、【当下刹那生灭、只是因缘聚合】,【诸行无常】,本一无可得,本无所住,本出离,自然【出离】,自然【歇】、自然【应无所住】、自然【无事】、自然【如如不动】、自然【历历孤明】、自然【众善奉行、诸恶莫作】
悟后起修《心灯录》〖此我具神变 鬼神觑不见〗【歇即菩提】 就是不懂时,只要不对抗,就先歇,一歇,【歇即菩提】,【歇】就是【此我】,此我自动明辨。不分时候回到【歇】,回到在【歇】中专心众善奉行诸恶莫作,不分时候回到【无事】,回到在【无事】中专心众善奉行诸恶莫作
〖此我乃天下第一义〗 【末后句】就是【向上一路】,就是此我妙用,随缘度日。【信位】是信得此我不动摇。【人位】是熟此我后如如不动,历历孤明。
〖生死事大 无常迅速〗 悟后全要相应 当时时留心,只有一我,【歇】,【无事】,
【保任,无事去】,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不分时候回到【歇】,【歇】中即【无事】中专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不明此我无所谓机用〗而能要茶都是此我,当机当用,对此机用,能要茶,能让明要茶,能明要茶而送茶,能共同共通交流明辨的共有的其实就是觉观之前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本自具足、唯一、共同的自性、自心、自己此我,就是大机大用。人皆错过,都因这一大字。
【回向】愿以此功德回向累生累劫父母兄弟冤亲债主及法界众生,普愿无量圣真,大悲住世,正法弘传,明师辈出,众生苦难以此消灭,随其如法所求悉皆圆满,早遇明师,得印正法,同证三藐三菩提!

《佛道一如道德经》、《擦亮心灯》进而《心灯录》,每天提醒自己不动思维只是读,不认识的字也不用查,【不明的、一时不认同的也放放】,【心里不起对抗】继续往下读,可正坐、微收下颌、舌顶下颚(舌轻轻触而不离下颚)、腹部发声读
【先看读几遍再反复听】,自己看读书和听音频是不一样的[太阳]
可以边读、边作为背景音乐般播放 【喜马拉雅】应用程序app里的 搜 山顶洞人的《佛道一如道德经》音频,以读为主[太阳]
进而《六祖坛经》、《达摩祖师正法论集》 (达摩入道四行观、达摩血脉论、达摩悟性论、达摩破相论、达摩无心论、达摩息诤论、达摩绝观论、达摩四行论、达摩安心法门、达摩禅师观门、心经颂)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六祖坛经##保任##达摩血脉论##食母##无住##应无所住##此我##歇##观自在##觉性##觉# #觉真开心##兀兀##腾腾##寂寂##荡荡##佛道一如道德经##擦亮心灯##心灯录#
【哪怕我只能再活一天,也要为别人做点什么;哪怕我再穷,我也要帮助比我更穷的人;哪怕我成不了佛,我也愿所有众生成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最后他还说,每天那么多病人求医,儿科那边专家肯定找把握较大的来处理了,我们案子风险太大,没人想接的。他说,外面的肿瘤他可以处理,但你要先去找神经外的主任,问他能
  • [鲜花][鲜花][鲜花][爱你]最后显示一下低水平M.E.A痛包([doge]【今日份惊喜✨,荣登《集邮博览》】非常感谢全国集邮联学术委员会的老师给予我们认可与
  •  美国把这30多家企业列入“名单”只要是使用了美国技术的企业,无论使用的美国技术有多少,都要获得他们的同意,才能向这些中国企业供货和提供服务。美国又在复制当初对
  • 事情真多,堆到一起来,真想请辞班主任,但是又就不信我过不了这些事情,总是自己跟自己较劲。所以时间的参照物到底是什么,或许是他们三个在各自的领域都在熠熠发光,也或
  • 一直有本命,却很少混饭圈、超话,但bjyx这个超话真的好好,有可爱的jm,很少有撕,还有很多磕学家和超级厉害的剪辑、写文的太太,真心觉得bjyx有宁们了不起✌︎
  • 悉尼新生必收藏系列|ins风咖啡店打卡指南悉尼ins风咖啡店☕️ 各位咖啡星人一下呀毕竟澳洲的星爸爸真的不好喝哇,711的甚至都不错不过对咖啡有高要求并且想打卡
  • 用尽我全力,就算被嘲笑声质疑,就算被无数人鄙弃,那也是我终将会到达的,梦寐之地曾经都 隐忍下太多的眼泪,用全力完成每个不后悔如果想要开口说话,不去奢求所有体谅若
  • ”(侄女六岁,手机是她爸废弃不用的,平时拿着玩)在一把旧钥匙上发现了一则意味深远的铭文——如果我休息,我就会生锈。”然后发了一堆她边接收边用可爱的语气说:“哇这
  • 巨蟹座:防备心强巨蟹座爱一个人的时候就会将自己的心里话都告诉对方,对对方是没有秘密可言的,但如果巨蟹处处防备你,你问他他还总是说没事的话,就是不爱你,内心觉得你
  • 红尘纷繁,复杂也简单,又有多少风雨人间事,风雨兼程中,我愿化作一枚秋叶,流浪天涯,被风扫落,在深情的季节,寂寞如雪,清欢,薄了又薄。陌上之秋,心情的陌上,时光不
  • 我要养一只小猫咪。白暖暖的一小团,有着软软的蓬松松的毛,圆乎乎的小脸上有一个粉粉的小鼻子,嗒拉着两个萌萌的小耳朵,两个水灵灵的蓝眼睛,然后望着我摇着短绒绒的小尾
  • 车祸后总是想起你,安全气囊爆开的瞬间我好像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世上再无你,也无人懂我,每次吃鱼的时候除了你没有第二个人知道我最喜欢吃鱼的哪个部位,也没有人给我
  • 7日内具有高风险区旅居史的人员,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日内具有中风险区旅居史的人员,采取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如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采取集中隔离;7日内
  • 想着在2022年到来之前,响应国家“去负债”的号召,我也成功减负,这两天心情经历了过山车似的跌宕起伏,这个决定做的虽然不难,但是有不舍,不舍得在这里住的6年光景
  • #读书##朴到贤viper[超话]#To Viper, 在我这儿,你大多时候都是EDG的Viper的选手,是沉稳敢打的你,是自信努力的你,是懂得反思的你,是坚
  • 不要在意旁人如何看待自己,不管先天条件怎样,只要你肯把精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专心致志地做,昼夜不停地做,任劳任怨地做, · · · · · 那么最终你是不是这
  • 六个银行卡都没有钱是什么体验!!!最次找卡都会搞混,神知道我怎么有这么多银行卡,今天也是不仔细的一天,闹腾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这是上周五迎新的奖励,餐补!上午帮可
  • 【麂皮绒圆领卫衣】趣评测售价:69元/1件购买方式:①【购买链接:】②:在微店 [趣评测商城]店铺,搜索关键词:【3727】永远不会让你失望的麂皮绒面料,面料手
  • 当初,燕国攻打安平的时候,临淄的属官田单正在安平,他叫族人用铁笼罩在车轴上。后来,受到齐王猜忌,前往赵国出将入相,封号都平君,死后葬于安平城内。
  •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政治局会议还再次重申坚持“房住不炒”定位,这次5年期以上LPR只下降了10个基点,体现了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促进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