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
好奇我去了哪里?

对于梦游的人
怎么会有答案?

拉开一张粉白色的布,
是画,
或者是一片被遮住的天空。

漂浮着白色的烟的城中,
正燃烧的木柴,
为喜爱浪漫的人们,
营造出虚幻的美感。

啊——盲目的热恋!

另一个教室。

也是我的朋友,
好奇他们是从哪里同我汇合?

又或者,
我,
才是幕后的主使?

——《她的童话书,第十一页》

和菜头--《赞誉:可能是一根柔性的绳索》

赞誉,意思是赞美、称扬。
像是膨化食品,好吃,但是没营养,又容易上瘾。

赞誉其实没有多少价值,人们对于赞誉的喜爱其实是源自后天的培养。父母对孩子说,应该这么做别人才会喜欢自己。

1. 自己究竟是因为自己的真实想法还是因为他人的误解而得到了这些赞誉?

赞誉大多源自误解,所以保持谦虚沉默就好,张嘴就是麻烦。

2.在成人世界里,发自真心的赞美很少见,更多时候他人的肯定和赞美都是柔性的绳索。

3.如果把生活视为一场试炼,那么真正考验人的,同时也让人提升最大的,往往是那些无人支持,无人喝彩,甚至无人陪伴的时刻。

一个人需要用行动和相应的事物独处,无法预先知道结果,周围的人甚至还会反对自己。你熬过去了,无论成功与否,你就能得到一堆默会知识,可以用在其他的攻坚时刻。

赞誉和我的真实思路没关系,赞誉关系不成立;
想要用赞誉逼我就范,为他提供他喜欢的类型,想要控制我的行为;
试图中止我的个人变化和探索,让我不再为了创新而行动,而是为了赞誉而行动,扰乱我的出发点。

所以无论是这种赞誉,还是它的反面,我都一概不接受。不是因为傲慢,而是因为它会让人偏离轨道。

4.如果一个人放不下对赞誉的贪爱,那么他永远无法摆脱毁谤的伤害。

想要做到对赞美和毁谤都完全无动于衷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人们更多的时候会在意他人的毁谤,为此而感到苦恼和纠结,到处寻找解决的方法。

问题并不在毁谤和毁谤后面的恶意,如果可能的话,应该先从赞誉入手,想办法拒绝赞誉的诱惑,让自己的心神回到事情本身上来,回到自己原初的想法上来,把他人对自己的影响降到最低,这样才谈得上认真思考,也才能谈到有目的的行动。

心就是一块黑板,无论是赞誉还是毁谤,都是别人用粉笔在上面乱涂乱画。但凡你想要在上面认认真真写点什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拿起黑板擦,把它们同样擦干净,一点不留。

例一:塔勒布说过:

人们会把恭维之词留给那些对他们的骄傲感没有威胁的人;至于那些威胁到他们骄傲感的人,他们会用“骄傲”来评价。

从古罗马的老加图开始,人们一直通过斥责下一代人的“浅薄”、赞扬上一辈人的“价值”来表现自己的成熟

例二:

“人心掌控大师”乔布斯的拿手好戏,就是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蛊惑对方,使对方沉迷于自己的赞誉。他可以前一秒把你捧上天,说你是一个天才,也可以在下一秒把你贬的一文不值,在精神上摧毁你。

但乔布斯真正尊重的人,恰恰是那些独立思考,并敢于正面硬钢自己的大脑们。

当初,苹果公司每年都会评选一个半开玩笑半当真的奖项:“最佳对抗乔布斯奖”。

例三:

在犹太教教义中有这么一句话:“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你就活在自己的人生中。要说为谁活着,那当然是为你自己。假如你不为自己而活的话,那谁会为你而活呢?我们最终还是为自己活着。

一味寻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当别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也不可以发怒。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思考:

●人原本为什么要寻求认可呢?或者说得再直接一些,人为什么想要得到别人的表扬呢?

答案很简单。只有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我们才能体会到“自己有价值”。通过别人的认可,我们能够消除自卑感,可以增加自信心。

自卑感就是价值判断的问题。可能正是因为得不到他的认可所以才会感到自卑之中。实际上,更多的是自己给自己的认可和信任。

●一定程度上,一个人越自信,越能独处。

其实独处仍然是处在人与人的关系,和孤独是有本质区别的。孤独仍是在自我封闭中,独处是走出来看世界,享受过真正的关系,内心有爱所以不在孤独。

结论:

很多人为了得到他人的肯定而身处一个没有多大成长的环境中,做着并无多大成长价值的事,甚至面临不进则退的落后于人的风险,获得了虚幻的“成就感”,“价值感”。毫无意义。

真正关键的:唯有自我成长。

照见五蕴皆空,到底是哪“五蕴”?

诵经时,经常听到“五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上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那这个“蕴”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五蕴”又是哪五蕴呢?
蕴,意义是积聚,五蕴即是五种聚合。五蕴包含了色、受、想、行、识这五种类的法,各个合为一集,都是因缘和合的,它们相续不断的生灭,故五蕴的意思是五种不同的聚合。五蕴也被翻译为五众或五阴。“五众”是五种众多的法聚合在一起;“五阴”是五种法遮盖住智慧之意。
色蕴
色蕴:即物质的积聚。色是有质碍,占有一定的空间,久后会变坏。色所指的是一切物质,以及一切物质的活动现象。比如:矿物是物质,它肯定是属于色蕴;但是声音,并非物质,是物质所震动的现象,故它也属于色蕴。
色蕴包含内色与外色。内色就是所依靠生活的根身(身躯):眼、耳、鼻、舌、身--五根;外色就是所知的外境:色、声、香、味、触--五境。
受蕴
受蕴:受即领取纳受之意,对于顺境与逆境的领纳感受,它可分为身受和心受。身受由五根和五境所引起,它有苦、乐、舍(不苦不乐)三种感受;心受由意根所引起,有忧、喜。故受有苦、乐、舍、忧、喜五种性质。
1.苦受:领纳逆境,身心逼迫,刺激太强,身心感受到苦。
2.乐受:领纳顺境,我们所喜爱的境,身心适悦。
3.舍受:领纳中庸性的境,身心处在不苦不乐的感受。
4.忧受与喜受:忧受是担心、忧虑种种事务;喜受就是对事务产生快乐的心情。忧受与喜受是一念一念的心,心心相续而产生,并非由六根而来。与忧受与喜受不同的是,苦、乐、舍三受是六根“接触外境后“,加上烦恼而生起的感受,所以忧、喜是烦恼,苦、乐、舍不是烦恼。
受蕴是无量无数相续不断的受心所集为一聚。这个受心所是无量无数刹那生灭的苦、乐、舍三种感受,它们生生灭灭不已,称为受心所。
想蕴
想蕴:心执着于外境的形象。也就是看、听、接触东西时,会认定所对的境有一定的相貌,然后为它安立名称,生起认识的心理。
六根与外境接触,内心构画出种种外境的相状,对外境起决定的心理,并且安立种种的名称,既是所谓名相的安立。这个名相是众生主观的安立,而在这名相中执着有一个实有的个体。
想蕴跟受一样,也是从六根而来。眼睛接触的境所生的这个想,即是颜色的相貌,称为色相;耳朵分别声音的相貌;鼻子分别气味的相貌;舌头分别味道的相貌;身体分别接触的相貌,那么意则分别心念想的相貌。
这些种种的相貌都是内心把它构画出来的。这个想与受一样重要,因为在受的同时,意识——心,就来回不停地在六根那儿作想,由这个想分别外境是如此这般,如此那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所听到的事事物物,过后心中区别它们,都是由想得来的。
行蕴
行蕴:“行”是造作之义,行蕴是驱使心造作诸业,所造作的行为有善、恶、无记三种心理,称为心所生法,又称为心所。
行蕴是很复杂的,大家心所生的种种心念,称为心所。心所除了受与想之外,皆是有造作的,并且念念迁流变化,都称为行,这种种的“行”聚合在一起,则称为行蕴。
在心念中,除了识、受和想以外,其他的心念都是行。这些心会造业,是有造作的。行蕴所生的心是造业的主要力量与原因,因为这些心念驱使身、口、意去造业,所以行蕴是五蕴中造业的主要心理作用。
识蕴
识蕴:佛教对识蕴的解说有大、小乘的区别,在此依据大乘的分类来解说:识蕴可分为三种类:一者为心,它集起诸法,并能生起种种的法。二者为意,它恒思量我——末那识。也就是有一种心念,它一直执着有一个“我”,称为意。三者为识,既是了别外境;能够知觉外面境界的心,称为识。有时候,心、意、识总称为心,也称为识蕴;识能够知道外境,所以是能知的心,因为由它带动其他的心念,以它为主,故称为心王,随它而生起的心念称为心所。
五蕴中的色蕴,分为内色与外色,就是根与境(尘)。尘是所知道的境,根是识依靠它来知道外境。心与境接触的时候,那个接触的心理称为触。触当时能知外境的是识,心、境接触之后,就会连续的生起受、想、行。苦、乐、舍三种受即生起,同时心构画种种的形相,而且给它们种种名称,此既是所谓的想。安立名言后,加上烦恼,就生起善、恶之心,甚至发动身、口、意去造业,这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之间的关系。生命就是这样一直连续不断的活动。
五蕴的真相是无常、苦、空、无我。因为五蕴中的每一念都在生灭变化,故它是无常的;因为它无常,每一念生起后,终归会消灭,故苦;因为在五蕴的聚合中,任何的一个东西都不是常的,不是独立的,不是单一的,非常非一,而且没有主人,没有人控制,它一直随着因缘生灭,故无我;因为五蕴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生的东西没有自性,即是没有自己的性能,所谓没有自性,五蕴故空。
佛陀在《五蕴譬喻经》中教导大家要怎样观察五蕴,经曰:“观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时焰,诸行如芭蕉,诸识法如幻。”
佛陀教导大家观察五蕴中的“色”如河水冲击时形成的肮脏的泡沫,虚有其形,实无一物,保留片刻,旋即破灭。
“受”如水中一个一个浮上来的气泡,一下子就破灭了,受的心念也是这样,比如:一念一念用眼睛得到的感受,一次一次地飞逝过去了。
“想”如春天或夏天时阳光照在潮湿的地面上,水分蒸发成为水蒸气,有时会反射,形成各种影像。它是一种幻象。想蕴就有如春时焰那样,虚幻不真实。
诸“行”如芭蕉,就是一念一念的心行好像香蕉树,一片一片的剥开来是空心的,里面什么都没有,大家的心念亦复如是。比如说:阿弥陀佛,你看“阿”里面有东西吗?没有。“弥”里面有东西吗?没有……但是你把它组合起来,你看到“阿弥陀佛”四个字所代表的东西。
诸“识”法如幻,“识”就是大家能够知觉的心,它如幻如化,就好像魔术师,它变化出一些东西,大家因它迷失,以为真的有这些东西,同样的,大家也认为有一个心存在,但是心是如幻如化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本来以前都很多痘坑的高清照的,就是为了做对比看下,结果手机丢了。(本来以前都很多痘坑的高清照的,就是为了做对比看下,结果手机丢了。
  • 你向阳而生,我就不会看到黑暗,只愿未来的日子,一路繁花相伴!挑尽春风,有长歌纵酒;霜雪欺身,也有苦难言。
  • 全省报告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当日无解除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2例(其中境外输入8例,本土4例)。 全省报告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当日无
  • 随后,民警又组织参训人员围绕地铁车厢内“滋事人员控制”和“拒不佩戴口罩人员劝阻”两个科目开展了演练,李丛对处置全流程进行了点评和指导。培训过程中,民警组织参训人
  • 3月30日中午12点,台州交通广播《1027健康伴你行》安琪将邀请台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张叶青,为您介绍——脑卒中的预后及康复!3月29日中午12点,台
  • 中国驻哥斯达黎加大使汤恒在致辞中表示,中哥建交15年来,两国保持高层交往,经贸往来日益紧密,人文交流不断拓展,互利合作成果丰硕,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招待会
  • 又是在北京的一天今天去了雍和宫手机老是冻死机[awsl]拍的有限get了很多历史比如,雍和宫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原先是胤禛的雍亲王府即位后,改王府为行宫乾隆
  • 我明白了,《晨曦》里的王俊不明白他对于陈素是什么感情,他对陈素是刻到骨子里的爱,从小没有家的他,太渴望有一个家了,他太害怕失去家了,所以当陈素给了他一个家的时候
  • 个人层面来看:1. 上个月运势再低迷的朋友,都能趁着这团热情的火动一动,大家的心境也会变得积极向上起来。术语大家看不懂没关系,可以代入理解一下,乙巳月(5月5日
  • 何老师大概觉察出了沈腾的“不高兴”于是解围说,“沈叔叔是因为这个快乐的形象太深入人心了,所以才会让部分人看到他就想笑。何老师大概觉察出了沈腾的“不高兴”于是解围
  • #今屿[超话]# 初印象:秋季赛的时候只是听说狼队来了个新打野,因为当时没有特别关注狼队,所以零碎得看了几次比赛后只留下一个狼队打野高高帅帅的印象(现在想想秋季
  • 中医常用10种中成药,虽然不贵,效果不错,无论男女,可能用到,收藏备用​1. 风寒感冒——杏苏感冒冲剂。 5. 牙疼牙痛——齿痛消炎灵颗粒。
  • 简单是静,静得妙韵嫣然,静得让内心觉得妥帖与舒 适;静,让自己不抱怨,不心灰意冷,温润地过好每一天。简单是静,静得妙韵嫣然,静得让内心觉得妥帖与舒 适;静,让自
  • 既然已经回到了年初价位,既然指数已经有了50%的涨幅,在此时此刻,应该讲汽车板块是到了见好就收的时间。核酸车的价格是不是合理水皮这里不说,就只说即便有核酸车概念
  • 最近被疯狂刷屏的坚果零食,可能也就快过年了才这么划算吧[允悲][允悲]良品铺子 坚果零食大礼包1468g*8袋【¥44】马上要过新年了,你们的年货都囤好了吗?[
  • 居家的第72天…此时的心情,给我凑够100天吧我好像有点拒绝沟通,我发现和不熟的人说话会不愿意回复或者是看到让自己难以回答的索性我就不说了不回了…不同一频率说话
  • 已经可以看出,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从希腊的抽象数理科学转变为近代机械的、物理的、科学的过程中,中国的贡献曾起了作用,而且也许是有决定意义的作用。中国传统数学,不发
  • 白居易老年时,没想到竟然又遇到了自己的初恋情人湘灵,也有诗为证:《逢旧》(白居易) 其一 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当时众人都以为他是在笑伶人的表演,
  • 适合毕业季的温柔文案❤️ 1. 在夏天遇见的,就在夏天告别吧。 2. 于是跃入人海,各有风雨灿烂。 3. 希望天南海北的我们,都能万事顺意。 4. 纵有千古,
  • #市场监管关注#【重庆市场监管公布2021年网络交易违法行为典型案例(五)】五、某淘宝店铺主黄某空包刷单案1.案件详情:2021年12月,万州区市场监管局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