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应该继续“疫情清零”还是开始学会“与狼共舞”?让数据和现实说话。

应凤凰新闻的邀请,我针对这个问题做了解答。

自2020 年3月11日WHO 宣布COVID-19 全球大流行(Pandemic )以来,人们一直希望这个Pandemic 能在一年内结束。然而,事与愿违,2021年的今天,超过2亿人被感染,近五百万病逝;2021年的疫情,已经远超过2020年。无奈,人们只有把目光投向2022年,以及以后的岁月。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底多种有效疫苗的在殴美,亚洲的研发和扩大接种,从战略上扭转了这一战局。然而,围绕着严格社交隔离的“疫情清零”和社会开放的“与狼共舞”战术,学术界,尤其是民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站在学术和数据的基础上,我们首先不要过急地将这些战术简单地归结为“成功”与“失败”,或者“好”与“坏”。因为我们首先要界定的是,什么是我们各个国家和地区分别能够达到的最好结果。这一方面,除了有效的疫苗,药物和社交隔离以外,必须结合各个地区的医疗条件,经济水平,文化和政治气候。

理论上,彻底消灭新冠,让它再也不能侵害人类,这是最理想的结局。然而,现实与理想总是有很大差距。在成百上千种感染人类的病毒中,我们只成功地消灭了天花病毒。目前,只有国际上少有的几个特许实验室保存了天花病毒,以备不时之需。人类“消灭”了天花病毒是基于这一病毒的三大特征:1. 强大的终身免疫能力;2. 病毒没有中间宿主;3. 病毒感染症状明显而且特异,容易辨别。而新冠病毒,并不具备以上的任何一点。而我们熟知的麻疹病毒,乙肝病毒,HIV 病毒,流感病毒等,都没有被完全消灭,我们一直处于“与狼共舞“的博弈之中。

以传播途径,致病机制与COVID-19非常相似的流感病毒为例。自1918年全球大流行,在两年之内,造成1/3世界人口的感染,五千万到一亿人病逝,至今已经103年了。1945年,灭活流感疫苗在美国发明并开始广泛接种,人类开始在疫苗接种的情况下,“与狼共舞”了76年。但它已经不再是Pandemic 而是endemic (地区性流行病),已经不再会严重影响全人类的基本生活和工作。

现在的问题是,2022 年,或者2022年之后,COVID-19 会不会从全球流行病pandemic 变成地区性流行病endemic? 通俗一点说,就是COVID-19 会不会变成大号流感?如果会,什么时候?什么条件?

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过去十年中的“大号流感”。美国CDC是统计数据做得较好的大国。它的相关数据对世界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参考。2017-2018, 美国发生了近十年最严重的流感,一年内6万1千人病逝。以流感季节为六个月计算,平均每日病死人数为334人。值得提醒的是,无论病人是其他疾病的终末期(比如癌症,心肺脑疾病),只要死亡前感染了病毒,那怕只是加快了其他疾病的恶化,都统计为流感死亡病例,这是美国CDC的惯例。

也就是说,如果美国平均毎日COVID-19 病死人数在335名左右或者以下,COVID-19 在美国就变成流感类级别的传染病。而对于流感,西方国家都毎年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而对于医务人员,许多医院毎年都强制接种。在我服务的MD Anderson 癌症中心,没有按期接种的一线医务人员会被暂停行医。美国民众毎年流感疫苗的接种率在50%左右。同时,勤洗手,生病在家隔离,高危人群戴口罩等,也是流感月份建议做的。

目前,美国7天的平均病死人数在1千8百以左右,COVID-19疫情依然严峻,但是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拐点。目前,美国总人口的疫苗接种率大约在65%左右。绝大多数重症和死亡患者,都是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尤其是有基础疾病,或者高年龄患者。

以中国的人口计数,假设按照美国流感的病死人数来推论,中国流感病死人数在过去十年最严重的一年可能会病死27万(6.1X4.5), 流行期平均毎天病死1500人。这就是中国流感病死人数的上限阈值。

这也就是为什么新加坡以及部分欧美国家和地区在疫苗接种率超过70%后放开严格管制后,疫情反复,感染和死亡上升,但是当地民众仍然能够接受,只要能控制在大号流感的级别上。当然,这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适时调整。

可以想像,大部份国人依然无法接受一天1千五百的COVID-19病死人数。诚然,任何生命都是无价的。但是,许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中国每年有1千多万人病逝,平均毎天有3万人因各种原因病逝。这假设的1千五百名因流感病毒病逝的患者中,及使是不感染病毒,一些人也可能不久会因其它疾病而病逝,因为他们大多都是老弱病残的人群。而社会的正常运转,可以明显降低因其它病因(比如癌症,心脑肺疾病等)。

既然COVID-19很大可能会长久地与人共存,我们首先要问的问题是,它会不会产生新的变异而导致致病性越来越严重。目前, Delta 变异的最严峻的挑战是传染性增加,被感染的基数增加了,所以死亡人数增加,并非病毒的致病的严重程度增加了。这也符合病毒生存的需求。它只想扩大自己,并不想杀死它赖以生存的宿主。事实上,感染人类的所有病毒,还没有一个病毒在人类不断传播的过程中,致死率越来越高,包括原来让人闻风丧胆的爱滋HIV病毒。

而一个社会什么时候可以放弃严格的社交隔离和开放边境,则由以下因素决定:1. 疫苗的有效率和接种率;2. 治疗的药物和医疗可及性;3. 社会心理,经济发展和政治影响的承受能力。

全球新冠肺炎的粗病死率为2%左右,相对比SARS的病死率为9.6%;而季节性流感的病死率为0.1-0.3%左右。不同国家,新冠肺炎的病死率也不一样。但随着疫情进展和疫苗接种,病死率均逐渐降低。目前,COVID-19 感染后病死的主要因素是老龄,合并严重的基础疾病,和未接种疫苗。而完全疫苗接种者COVID-19病死率则降低为0.2%左右(美国洛杉矶初步形成结果),这已经在流感病死率的级别。

疫苗在今年早期的接种,有效地减缓了疫情。然而,因Delta 变异病毒的流行,许多地区出现了疫惜的恶化。近期,许多国家开始了疫苗加强针的接种。但是,许多民众仍有不少问题。

1. 既然疫苗有效,为何这么多的突破性感染?

Delta 病毒的主要挑战是它增殖率很快,并非是真正的“免疫无效”。 当一个人接种了疫苗后,人体会产生针对病毒的抗体和T杀伤性细胞。同时,机体还会产生抗病毒的记忆细胞。在注射疫苗的六个月内,人体有强大的抗病毒抗体,因而能够有效地预防感染。但是当超过一定时间之后,抗体的浓度就逐渐下降。这个时候如果被感染,人体需要三到五天,刺激免疫记忆细胞以产生相应的抗体和激活T 杀伤细胞。然而,Delta病毒在三天以内已经能快速增殖,并传播给其他人。等免疫记忆细胞激活产生抗体之后,才能有效地阻止病毒的进一步增殖。这就是为什么,疫苗接种半年之后,能够有效地预防重症和死亡,但是减少传染的能力却下降了。这就产生了所谓突破性感染。

2. 既然mRNA疫苗已经制成专门针对变异株,为何疫苗加强针不用新的变异株疫苗?

对于变异病毒,机体的免疫反应依然能够识别,并发动攻击,因此,目前并不需要变异特异的疫苗进行加强针。只要打同样的第三针疫苗,就能产生类似的抗病毒效应。

3. 为什么美国CDC只建议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接种加强针,而不支持所有人接种加强针?

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他们的免疫功能,尤其是免疫记忆功能衰退,因此,他们必须在六个月之后接种加强针。而对于年轻的健康人群,他们依然拥有优秀的免疫记忆,能抗拒病毒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不会造成重症,或者导致病死。因此,他们接种加强针的指征就没有那么强了。

医护人员,由于职业的高危,以及他们可能面对的免疫缺陷患者,目前在美国也建议接种加強针。

可以看出,“有效”疫苗的功能和定义有三层:1. 减少感染;2. 减少重症;3. 减少死亡。而目前为止,COVID-19 疫苗都俱备以上三种功能,只是随着时间的延长,防止感染的能力有所下降。

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世界上没有一种疫苗或者药物是百分百有效,百分百无付作用。如果别人这么说,有两个可能:一个是真的不懂;另外一个就是要推销。

令人欣慰的是,2021年10月1日,默沙东与Ridgeback宣布Molnupiravir治疗轻度至中度新冠肺炎患者的三期临床中期数据,Molnupiravir治疗组的住院或死亡率为7.3%(28/385),对照组的住院或死亡率为14.1%(53/377),Molnupiravir降低住院或死亡率50%,p值为0.0012。死亡率方面,治疗组没有死亡,对照组有8例死亡。

在有效疫苗和有效药物的支持下,新冠变成一个流感级的病毒指日可待。病毒会变异,人类前进的脚步也不会停止。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老弱病残进行疫苗打强针的接种,以及今年11月即将开启的对五岁以上儿童的接种,达到总人口70%以上接种率的欧美等发达国家地方必将在2022年中上旬全面开放,世界格局由此改变。

COVID-19还会继续存在,但是我们已经不再惧怕。生活从来不完美,人类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会是与狼共舞。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国家和地区的抗疫战术,并适时调整,是传染病专业人士和政府决策者的义务和责任。

作者:美国临床医学和生物学博士,资深执业医师张玉蛟教授

https://t.cn/A6MX0yi4

【面对内卷,与其躺平,不如重塑】

“躺平”这个词火了,其背后体现的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

所谓的躺平,有人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话解释:以前大家还是在电影院看电影,后来发现回家躺着看盗版碟片也可以,还不花钱又能享受最低标准线的电影内容。还有网友更直白地表示,躺平就是你把自己努力发挥到了极致,也就那么回事。

尤其是从去年开始,有很多人都以每天在公司划水摸鱼拿到一天的工资而感到满足甚至自豪,而这种心态和行为最终会导致进取心、奋斗力和创造力的丧失。

选择“躺平”姿势,无论对个人还是对企业,都是一种病态,而改变这种非我所愿的无奈,就要从“人事合一”开始,重新再战。

01

人事合一

释放最大的智慧和力量感

曾有一位资深的餐饮CEO林总分享过一个故事:他平时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到餐厅的后厨,一呆就是两个小时,就在那静静地观察每一位厨师的日常工作,为的就是找到一个答案,到底是什么样的厨师做出的菜最受食客欢迎呢?

慢慢地,他发现,每个厨师在工作中的状态都不一样。有的厨师一边炒菜一遍看表,有的厨师面容疲惫且心不在焉,还有的厨师一边颠勺一边唱歌……同一道菜,即便是按照标准的菜谱制作,每个人做出的味道都是不同的。

最后,林总发现,其实每位厨师都能够做出美味佳肴,所不同的是在做菜时你到底怀着怎样的心境。一边炒菜一边看表的人,大约是内心很着急要下班,所以一定炒不好菜;而一边唱歌一边炒菜的厨师,做出的菜一定是最好的,因为他在用心做事,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讲的“人事合一”。

因此,无论对企业发展亦或是个人成长来说,人们所追寻的无非有两点:事和人。当一个人以快乐的心情在做某件事,并能体现出其自身价值与意义,那么这个人就会走在快乐与自在的路上,最终人会释放最大的智慧和力量让事变的圆满,而此时的人也是最快乐和幸福的,正所谓千金难买我愿意,这就是“人事合一”。

对企业来说,实现“人事合一”就意味着又向“增长”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企业实践中最核心的体现就是“事为先,人为重”。

面对“事”就要找到行业机会点,想清楚企业的赛道、机遇、目标、战略、策略,做正确的事;面对“人”就是要搭建平台和机制,为人才赋能,成就人才,最终才能成就自己,也就是如何带好团队,同心同德,同行共创。

02

事为先

一招找到行业机会点

九大思维助力重塑增长

把握机会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寻找机会是企业参与竞争的主导活动。很多时候,市场机会往往并不明朗,但有一个入手方向,一定可以找到行业机会的,即当行业里所有从业者都回避而顾客又最想得到的地方就是最大的商业机遇。任何一个行业,只要在这一点上发力的人或企业都能够脱颖而出。

那么,作为企业家,要想做对事,就必须具备重塑增长的系统思维,这样才能握住机会点并经营好它。因此,谈增长通常要从九大方面来回答问题。

第一,看企业所处的赛道在什么样的状态,是否还有增长空间和机会?什么时候该多元化,何时需要聚焦?但不同企业在不同赛道的不同发展阶段,一定要坚定地聚焦。

第二,如何选择和制定高吸引力的赛道战略,所谓高吸引力,是指市场具有很大的规模、很高的增长速度,同时竞争不激烈,又有足够的需求。自以为是的“吸引力”绝对无法打动你想要的消费群体。想要挖掘企业应该努力的“吸引力”点,还是要看行业的细分机会空间和有针对性的战略设定。

第三,靠什么产品力来实现增长?真正把品牌做大,靠的不仅是产品,而是业态。因此,你的业态能不能形成一种力量,来助力企业增长,是值得思考的。

第四,能否清晰定义出实现增长的公式、撬点和路径。比如,餐饮企业的增长公式就是,“业绩=客流量X转化率X客单价X复购X裂变”,其实,这个公式可以适合任何一个零售门店,需要思考的是,你怎么样去完美地解这道题。

第五,客户凭什么来增加购买?企业要提出自己的价值主张,也就是顾客选择你而不选择竞争对手的唯一理由。

第六,依靠什么样的组织来促进增长?当你组织的活力构建出来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人才。所以,组织重塑是企业增长思维中最核心的思维要点,也是最考验企业家智慧的地方。

第七,靠什么队伍实现增长?一个企业真正的驱动力不是企业老板,应该是老板不在照样转。如今,人才已经变成所有企业增长的最大障碍。该如何吸引、培养、激励人才?

第八,如何用数字化的方式重构经营与管理的增长新基建?新冠疫情后,很多人都提出,以前的每个业务都可以重做一次,这种重做就是要用数字化的方式再来一遍,逻辑完全不一样。

第九,企业的社会价值在哪里?你是在推动社会进步,还是在利用人性的弱点在赚钱?所有的增长一定是建构在一个坚实的地基上的,这就是增长的大义名分。否则地基不牢固,企业的增长也不会长久,甚至会因此而一夜坍塌。

因此,增长是一种系统思维,而每一个板块下都有很多更为详尽的内容和方法。

03

人为重

十字决探究自我

本真的“U型穿越”

其实,今天能把“事”看明白的企业家不在少数,但是能够把“事”看清楚,能够做成“事”的绝对是少数。这是因为,现在很多企业的最大障碍还是来自于“人”。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身边就真的没有人了。

B总是G企业的创始人,每次开会时,B总一个人几乎能够讲一整天,最后B总问:大家听懂了没?见很多人面面相觑不说话,于是B总就提高了好几个分贝又问了一遍,此时大家齐声高喊听懂了。

散会后,一位新来的高管K总问大家是否听懂了,大家都表示没有,那为什么还要说自己听懂了呢?其中一位老员工道出了真相:如果B总问两遍还没听懂,马上瓶子就会飞过来了。

在如此的氛围中,员工只能沉默,更没有创新的机会和平台。而在B总看来,G企业是不具备任何的创新能力。于是B总满世界寻找人才,但又往往留不住,最后只能把创新项目全部外包。

当K总听到这些后,当即决定在G企业先推行“全员大讲堂”项目,让每个人把自己所在岗位中认为最好的经验拿出来分享。因为他坚信,这三四千员工中一定有优秀的。

结果很显然,这次涌现出了诸多创新思路和方法。由此K总决定,以后所有的汇报,必须由员工来汇报,不要领导汇报。K总还亲自教大家如何写报告,该怎么汇报。

也正是这些优秀的人才和创新力,让G企业荣获了国家科技创新进步奖,还使得G企业成为当时餐饮行业的领军企业,并为行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至今这些人才依然活跃在各大知名餐企,创造更大的价值。

图片

因此,我们一定要坚信每个人都是本自具足的,关键是你有没有能力把它激发出来。然后再自问:我们真的人尽其才,将效能发挥到极致了吗?如果没有,那又是为什么?

这个问题最终还是回到“人”上,如何才能激发出人的“本真状态”。

所谓“本真状态”,就是当我们发挥最佳时,往往并未模仿他人,而是依循自己最基本的价值观和本能行事。通常,作为领导者都会保持“普通状态”,做好分内之事即可。但若遇上某些挑战,企业领导者就需要高瞻远瞩,以本真状态行事。

道可智库经过多年走访和陪伴1000多位企业家,总结出一套激发人“本真状态”的方法,即“U型穿越”。通过这样一套方法和体系,去发现团队成员每个人独特的DNA密码;唤醒每个人的内生智慧,让尚未被发现的90%的潜能不再沉睡;激发团队成员的愿景使命;重塑领导者的本真领导,找到人生成就的方程式;引领高绩效的团队本真,走向商业生态的向上向善。

最终让个人成长发展的需求与组织和岗位需求相匹配,才能创造出极大的创新和价值。

#我最喜爱的党史读物#31《新百年新中国》

作者:张维为#百年辉煌E心向党#

2021年3月,邓小平资深翻译、著名国际关系学者、国家高端智库理事、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最新理论精髓《新百年新中国》由东方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新百年新中国》是一本思想型政论性质的图书。2020年以来,随着疫情发展,中美关系急剧恶化,美国政府不断出台对中国的强硬政策。今年2月,美国新任总统拜登在上任后的首次外交政策讲话中,依然将中国看作是美国最严峻的竞争对手,表明将联合盟友对抗中国。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本书“解构西方话语,建构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读懂中国崛起”,对于建立中国自信,传递中国力量,坚定人们对未来的信心,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张维为长期研究中国,曾以中英文发表过大量关于中国政治与经济改革、中国发展模式、比较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文章。在本书中,作者以走访过百余国家的广阔视野,及几十年如一日的深入研究,追根溯源,有理有据,深刻解读了中国模式,讲述了中国故事;用中国话语,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真实、立体、鲜活的中国。

在讲述时,作者结合自身经历,以新近发生的国际政治时事为切入点,从古到今,从文明到文化,从理论到具体事例,以自己独特的政治观和视角,系统阐释了中国文化、中国制度、中国理论、中国道路的优势和先进性,展现了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其中重点阐释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其崛起逻辑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文化自信?如何看待中国的高铁奇迹、扶贫奇迹?为什么说中国已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第一方阵”?中国抗“疫”成功,最终靠的是什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面临哪些重大挑战?颠覆了以往西方话语对国人思想的束缚,引导国人重新认识中国、认识我们的文化和成就,极大激发了读者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信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昨日,九江一女子感情受挫,大雪天跳长江轻生,民警冒刺骨严寒跳入江中救人!
  • 宁城遭垃圾围村 乡村振兴亟须解决垃圾“挡道”
  • 变相虐童?插队遭拒打孩撒气
  • 美对华关税听证罕见延长,多巨头将为中国产品发声
  • 最潮小偷?男子盗窃后染黄发买动漫周边逗笑失主
  • 吉利回应沃尔沃汽车香港和瑞典上市说法:正在讨论
  • 2018欧视 | 第一场半决赛回顾
  • 比“泰囧”还囧,中国游客在泰国遭遇黑导游,半夜“集体大逃亡”!
  • 新人办完婚宴跑路,宾客散去新娘新郎也走了个干净
  • 张震岳遇路人车祸受伤 热心报警求助做笔录
  • OKEX李书沸离职 OKB价格未受影响 今年2月接任
  • 老外酒驾被查耍赖 交警:在中国就要遵守中国的法律!
  • 贵州宝马发生车祸车上6人全部死亡 车顶被掀
  • jasper胖了
  • 天津市长刮骨疗毒,哪些厅官被直接免职?
  • 【中信医美 ·热点】老人求助警察被拒 “关我们啥事情”
  • 二更创始人深夜道歉:二更食堂永久关闭 CEO被免职
  • 因琐事与儿媳发生矛盾后将孙女抛窗外致死,六旬老太被判八年
  • 总结13个女生惨遭分手的原因,哈哈哈笑出猪叫!
  • 2018广东省考笔试成绩什么时候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