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卷六载,观世音菩萨闻熏闻修,以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功德。

一者,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

灭除苦恼(此段说菩萨施众生无畏苦恼难)逼迫外身,名苦;逼迫内心,名恼。菩萨不自观世间之音声,只观能观者是谁,所以智光不外照,不随声尘所起知见,没有虚妄,一切真寂,所以不受苦恼。因此,受苦众生,但能一心称菩萨名,菩萨则观其称念音声,寻声救苦,令其即得解脱苦恼,是为苦恼无畏。

二者,知见旋复,令诸众生,设入大火,火不能烧。

灭除火难(此段说菩萨施众生无畏大火难)知见旋复者,在心名叫“知”,在眼叫做“见”;“知”、“见”之性热,则属于火。众生执着知见,而菩萨则能旋转知见,回复真空,复归自性之真知真见,心体内寂,内见觉之火既息,而外间一切果报大火,恶业大火,烦恼大火,都不能烧,此即大士以自证之力加被众生,故一心称名者,即为大悲威光所摄,不堕火难,则大火难无畏矣。

三者,观听旋复,令诸众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灭除水难(此段说菩萨施众生无畏大水难)观听旋复者,“观”和“听”之性动,闻根是属于水,与一切水性相通,虚明湛寂,菩萨能够旋转观听,以复真空,闻业既除,所以水不能溺。是大士以自证之力加被众生,使众生之果报水、恶业水、烦恼水,一切都不能溺,灭除九界妄水,而登佛彼岸,是故大水难无畏。

四者,断灭妄想,心无杀害,令诸众生,入诸鬼国,鬼不能害。

脱除鬼难(此段说菩萨施众生无畏恶鬼及罗剎鬼国难)菩萨证悟实性,断灭妄想,妄想既灭,心无杀害念,完全超越鬼神的心理行为。若众生法自在,菩萨观机逗教为菩萨众生说辩才被逗设使众生入于罗剎鬼国,鬼亦不能害,如此则无畏罗剎恶鬼矣。

五者,熏闻成闻,六根销复,同于声听,能令众生,临当被害,刀段段坏,使其兵戈,犹如割水,亦如吹光,性无摇动。

脱除刑难(此段说菩萨施众生无畏刀兵刑具难)熏闻成闻者,是菩萨反闻自性,本觉内熏,返妄闻而归真闻,耳根既返源,六根同时清净。六根害人,与兵刃无异。菩萨六根既皆消灭,以复真空,一切尘境,同于声尘听闻之性。菩萨以此不动不坏的根本加被众生,众生临当被害,恭敬称念菩萨,则刀刃所加,段段折坏,纵然其刀不坏,其身亦无所损,犹如以刀割水,水无断痕,如风吹光,光不息灭,自然无畏刀兵刑罚之难矣。

六者,闻熏精明,明遍法界,则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众生,药叉罗剎,鸠盘茶鬼,及毗舍遮,富单那等,虽近其傍,目不能视。

脱除祟难(此段说菩萨施众生无畏鬼祟难)药叉(又名轻捷,食人之男鬼);罗剎(又名可畏,食人之女鬼)。人尸若臭,可以咒养令其新鲜而后食,属北方天王管辖。鸠盘茶(魇魅鬼),能魇魅于人,属南方增长天王管辖。毗舍(噉精气鬼),能噉人及五谷之精气,乃东方持国天王管辖。富单那(热病鬼),乃西方广目天王管辖。其余诸鬼,性皆幽暗。菩萨闻熏功深,达到极至时,本元真精,晶莹发光,明照法界,譬如烈日,幽暗即消;众生虽被药叉诸幽暗者来近其侧,然菩萨之精明能使药叉之目受明夺,自不能视,则诸鬼难亦无畏矣。

七者,音性圆销,观听返入,离诸尘妄,能令众生,禁系枷锁,所不能着。

脱除囚难(此段说菩萨施众生无畏枷锁难)音性圆销者,是当返闻时,音声动静二性,了然不生,观听返入,根尘双灭,如是内无所系,外无所拘束,是谓受虚妄声尘系缚,菩萨以此妙力加被众生,遇难人民,若能一心称念圣号,即成感应,禁系枷锁,(在颈名枷,练脚名锁)都不能着其身,自然而脱,此为枷锁难无畏矣。

八者,灭音圆闻,遍生慈力,能令众生,经过险路,贼不能劫。

脱除贼难(此段说菩萨施众生无畏贼难)灭音圆闻者,即菩萨反闻入流时,灭音而解脱声尘的结缚,反闻而圆证根性,外没有敌对,皆融于一心,故能遍生慈力,菩萨以此修行力,大利众生,令彼得乐,是故众生能志心称念圣号,经于险路如行坦途,或遇恶寇,惨心毒人者,悉化慈悲眷属,是为劫贼难无畏。

九者,熏闻离尘,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众生,远离贪欲。

离贪(此段说菩萨施众生无畏贪毒难)、瞋、痴,名为三时,能毒害法身慧命,甚可怖畏。熏闻离尘,色不能劫者,是菩萨因熏闻而离声尘,不被色尘所劫,六尘结缚齐解,随色现色,不为色所劫持,如镜现影,如水现形,能使一切性多淫念之人,远离贪爱欲乐。是以言三毒无畏者,非纵恶无所畏,乃由持菩萨名离毒,是为无畏。又贪瞋痴是三涂因,多贪众生堕地狱;多瞋众生堕饿鬼;多痴则堕畜生,故应常念观世音菩萨以消灭三毒。

十者,纯音无尘,根境圆融,无对所对,能令一切忿恨众生,离诸瞋恚。

离瞋(此段说菩萨施众生无畏瞋毒难)纯音无尘是纯一清净的闻音妙性,没有所对的声尘,外无所对之境,内也没有能对的根,根与境圆融一体;瞋怒生于拂逆敌对,既绝对待,瞋恚自无从而生。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菩萨以自证的无瞋妙力,使心怀忿恨的众生,仗慈风扫除恚热,离诸瞋恚,自可无畏矣。

十一者,销尘旋明,法界身心,犹如琉璃,朗彻无碍,能令一切昏钝性障诸阿颠迦,永离痴暗。

离痴(此段说菩萨施众生无畏痴毒难)妄尘所蔽,无明所障,名之为痴。具足见惑为昏;具足思惑为钝;具足无明为性障。消尘旋明者,谓菩萨消除所缘之妄尘,旋复自性之本明,脱黏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所以外之法界、内之身心,犹如琉璃宝,洞然朗照,内外明彻,无所障碍,菩萨以此自证之大智妙力,加被众生,能令一切无善心之昏迷愚痴众生远离痴暗钝愚。阿颠迦,又名无善心,痴之最重也。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以正念而袪邪执,仗智日以破昏蒙,便得永离痴暗,则痴毒可无畏矣。

十二者,融形复闻,不动道场,涉入世间,不坏世界,能遍十方,供养微尘诸佛如来,各各佛边为法王子,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男者,诞生福德智慧之男。

应求男(此段说菩萨应众生求男愿)世人如无儿子,必生三畏。一畏年老无人照料;二畏后事无人办理;三畏宗嗣无人继承,香灯断绝,由此三畏故必求生男。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为满众生所愿,化四大假合的幻形,归返一真的闻性,浑身成一圆融清净宝觉,不动道场而涉入世间,随类现身,依理成事,又不破坏世间之假相,能遍至十方,供养微尘诸佛,禀承其法,各为法子,而能绍继法王,有男子之道,故能感而生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菩萨以这种福慧妙力加被众生,能令法界无子众生,生德福智慧之男,此则为求男无畏矣。

十三者,六根圆通,明照无二,含十方界,立大圆镜空如来藏,承顺十方微尘如来,秘密法门,受领无失,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女者,诞生端正福德柔顺,众人爱敬有相之女。

应求女(此段说菩萨应众生求女愿)古德云:男承内嗣,女结外亲,有男无女,亦非全美。菩萨六根圆通,明照无二,通达无碍,含摄法界,如大圆镜,以此承顺法门,受领无失。承顺即坤仪柔德,有女子之道,故能感而生女。果能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菩萨以此自在妙力加被众生,能令法界无女之众生得端正福德柔顺之女,是为求女无畏。

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现住世间诸法王子,有六十二恒河沙数,修法垂范,教化众生,随顺众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圆通本根,发妙耳门,然后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众生持我名号,与彼共持六十二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无异。

持名得福(此段说持名菩萨施无畏)众生有以但持观世音菩萨名,不持诸菩萨名者,恐一名不及多名而生怖畏。此三千大千世界(指娑婆世界)百亿须弥山、有一百亿日月、有一百亿四天下、有六十二恒河沙数之多的法王子,住三界六道之内,随类化身,亲作式范,教化众生,随顺众生的根性,以方便智,用各种权宜方法,善巧教化。观音菩萨得真圆通,能使求福众生持彼名号,就等同持六十二恒河沙诸法王子名及持无数菩萨名号一样,是为持名无畏。

观音菩萨发十二大愿:救三灾(火、水、风)脱四难(难、鬼难、囚难、贼难)离三毒(贪、瞋、痴)应二求(求男、求女)持名得福。由斯十二大愿,演变为十四种无畏力施于众生。称观世音菩萨圣号,更可解脱其他地狱、饿鬼、畜生、生老病死、毒龙恶兽、咒诅毒药、怖畏军阵、苦恼死厄等难。持菩萨名号,能得如斯多之利益,众生何其愚昧而不行哉?

所未闻经闻之不疑,不与声闻而相违背;

不嫉彼供、不高己利,而于其中调伏其心;

常省己过,不讼彼短,恒以一心求诸功德,是为八法。  

所谓「 不与声闻而相违背 」,的确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一般人都知道文殊法门「 弹偏斥小 」,

却忽略了文殊法门所弹斥的,乃是小乘的不发心,不是弹斥小乘的修行。

在修行上,三乘同观性空,岂可轻率否定。
  
通达法性者,自然就明白「 法无定法 」的妙用。

「 法无定法 」是般若智慧的精义之所在。

此一精义,在文殊法门中更是发挥无遗。

值得注意的是,「 法无定法 」如果被滥用,

那么,「 法无定法 」可能就变成无法无天了。

因此,所谓「 善用方便 」,

必须以「 深观法性 」的智慧为基础,

否则方便的结果反而是不方便了。

《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

所谓
「 无方便慧缚,
有方便慧解,
无慧方便缚,
有慧方便解。」
  
文殊法门的方便善巧很多。

如实而论,在本文上下文中,很多法门都可以说是方便门。

限于篇幅,此处不再广引细谈。
  
9 . 入一切诸佛法门。
  
在《维摩诘经》(菩萨行品)中,

特别谈到了一个法门,
叫做「 入一切诸佛法门 」。

阿难尊者在维摩诘居士向香积佛请饭之后,不禁大为赞叹。

佛陀便为他说了一番开示。
  
阿难白佛言:
未曾有也,世尊!如此香饭能作佛事。
  
佛言:
如是如是,阿难!

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

有以诸菩萨而作佛事,

有以佛所化人而作佛事,

有以菩提树而作佛事,

有以佛衣服卧具而作佛事,

有以饭食而作佛事,

有以园林台观而作佛事,

有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而作佛事,

有以佛身而作佛事,

有以虚空而作佛事,众生应以此缘得入律行,

有以梦幻影响镜中像水中月热时炎如是等喻而作佛事,

有以音声语言文字而作佛事,

或有清净佛土寂寞无言无说无示无识无作无为而作佛事。

如是阿难,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无非佛事。
  
阿难!有此四魔,八万四千诸烦恼门,而诸众生为之疲劳,

诸佛即以此法而作佛事,是名入一切诸佛法门。

菩萨入此门者,若见一切净好佛土,不以为喜,不贪不高;

若见一切不净佛土,不以为忧,不碍不没,

但于诸佛生清净心,欢喜恭敬,未曾有也。
  
这一段话有两个重点。

第一层,施作佛事,方便多多。

香积佛可以用香饭来转化人心,

阿弥陀佛可以用五尘说法来接引众生,

这是何等丰富的启示!

因为施作佛事的方便不同,

因此菩萨对于十方佛土的净与不净,应当一视同仁。
  
第二层,八万四千烦恼,表面上看来,是八万四千魔,芸芸众生为之疲劳不已,

但从文殊法门看来,这却实是诸佛施作佛事的另一种方便。

为什么?

因为众生有所贪,你贪福报,你贪功德,

很好很好,我来教你布施法门吧,布施可以修福呀!

佛不我欺,布施修久了,贪心慢慢也就化掉了。

《大般若经》所谓
「 如是烦恼于大菩提虽为障碍,

而于能引菩提资粮有能助力。

是故菩萨乃至未坐妙菩提座,不永灭除。

若得菩提,一切顿断。」

贪瞋痴等烦恼,对凡夫而言,

虽然是苦恼的根源,却未尝不可因势利导,

把它转化为引生菩提的资粮。

你不用担心,贪福报、贪功德不也是「 贪 」吗?

没关系,「 若得菩提,一切顿断!」

这一层奥妙,值得善加体会。
  
《维摩诘经》〈佛道品〉也有一段经文,

与上文善用烦恼而施作佛事的理念可以相互辉映。
  
若菩萨行五无间而无恼恚,

至于地狱无诸罪垢,

至于畜生无有无明憍慢等过,

至于饿鬼而具足功德,行色无色界道不以为胜,

示行贪欲离诸染着,

示行瞋恚于诸众生无有恚阂,

示行愚痴而以智慧调伏其心,

示行悭贪而舍内外所有不惜身命,

示行毁禁而安住净戒,

乃至小罪犹怀大惧;

示行瞋恚而常慈忍,

示行懈怠而勤修功德,

示行乱意而常念定,

示行愚痴而通达世间出世间慧,

示行谄伪而善方便随诸经义,

示行憍慢而于众生犹如桥梁,

示行诸烦恼而心常清净,

示入于魔而顺佛智慧不随他教,

示入声闻而为众生说未闻法,

示入辟支佛而成就大悲教化众生,

示入贫穷而有宝手功德无尽,

示入刑残而具诸相好以自庄严,

示入下贱而生佛种姓中,具诸功德,

示入羸劣丑陋而得那罗延身,一切众生之所乐见,

示入老病而永断病根超越死畏,

示有资生而恒观无常实无所贪,

示有妻妾采女而常远离五欲淤泥,现于讷钝而成就辩才总持无失,

示入邪济而以正济度诸众生,现遍入诸道而断其因缘,现于涅槃而不断生死。

文殊师利!菩萨能如是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
  
这一段话说明了菩萨道的广大弹性。

但不管弹性有多大,一切作为的业报,都必须由你自己承担。

此所以经中说
「 示行毁禁而安住净戒,乃至小罪犹怀大惧」。

为什么?

戒律是死的,生命情境却是活的。

在常态下,当然要严守净戒,

但遇到非常状况,这个时候,开缘的判断,就非常重要。

因此,有些作为,看来好象是犯戒,其实不然。
  
不但如此,在佛教的修行上,

最大的障碍之一,就是「 罪恶感 」。

罪恶感会干扰禅定的生起,

罪恶感会摧毁善念的增长,

罪恶感会导致自暴自弃,最糟糕的是,

罪恶感会障碍智慧的开显。

从佛教的观点来看,罪恶感愈重,修行愈不容易得力。

此所以佛教只许「 忏悔 」,

不许「 后悔 」。

「 忏悔 」与
「 后悔 」不同。

「 忏悔 」是断悔,是利用改过迁善来断除心中的悔恨之根。

「 后悔 」则是让自己的心灵在悔恨中不断地「 重复 」而已。

《维摩诘经》〈弟子品〉也触及这个问题。
  
忆念昔者有二比丘,犯律行以为耻,不敢问佛,

来问我言:
唯优波离!我等犯律诚以为耻,不敢问佛,愿解疑悔,得免斯咎。

我即为其如法解说。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
唯优波离!无重增此二比丘罪,当直除灭,勿扰其心!

所以者何?

彼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

如佛所说,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心亦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

如其心然,
罪垢亦然,
诸法亦然,
不出于如。

如优波离,以心相得解脱时,宁有垢不?

我言:
不也。

维摩诘言:
一切众生心相无垢,亦复如是。

唯优波离!妄想是垢,无妄想是净;

颠倒是垢,无颠倒是净;

取我是垢,不取我是净。

优波离!一切法生灭不住,如幻如电,

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不住,

诸法皆妄见,如梦如炎如水中月如镜中像,以妄想生,

其知此者是名奉律,
其知此者是名善解。
  
「 犯律行以为耻 」,这是罪恶感。

这个罪恶感的延续,只是增长这两个比丘对戒律与僧团的逃避倾向罢了。

经中所谓「 不敢问佛 」,正是一个讯号。

文殊法门的过失管理,是从「 深观法性 」上,深观罪性不可得,

否则「 戒垢 」就可能被内化为「 心垢 」,这根本不是佛法。

此所以维摩诘居士直接了当地告诉优波离尊者说:

「 无重增此二比丘罪,当直除灭,勿扰其心!」
  
10 . 不动相法门。
  
《诸法无行经》在佛陀与文殊师利菩萨的对话中,出现了一段有关「 不动相 」的说明。
  
世尊!一切诸佛皆成就贪欲,名不动相。
  
文殊师利!云何是事名不动相?
  
世尊!一切诸佛皆入贪欲平等法中故,远离诤讼通达贪欲性故,

世尊!贪欲即是菩提。

何以故?

知贪欲实性,说名菩提。

是故一切诸佛,皆成就贪欲,名不动相。  

拿贪欲做例子,很多人一听到贪欲,心理上就会起排斥。

但《诸法无行经》经中说,

一切诸佛因为已经深入了一切法的平等性,

在贪欲法上,已经通达了贪欲的法性,也就是空无自性,

所以一切诸佛对于贪欲法,

已经安住在「 不动相 」之中。

所谓「 贪欲即是菩提。

何以故?

知贪欲实性,说名菩提。」

这句话是总关键。

菩提菩提,不是别的,只不过是通达了贪欲的真实性。

明白处叫做菩提,不明白处叫做贪欲。

已明白者称之为佛,不明白者称之为凡夫。

就是这么简单。
  
文殊法门在整个佛教的传承上,

基本上是以「 阿閦佛 」为中心,

「 阿閦佛 」意为不动佛,

在五方佛的信仰体系中,属于东方之佛。

《维摩诘经》也特别提到,

维摩诘居士来自「 阿閦佛 」的佛土。

这个「不动相」法门,在文殊法门的修持上,显然是非常重要的。
  
结语
  
文殊法门极为深广奥妙,上文所述,

只不过是笔者个人把这几年来研读

《维摩诘经》与
《诸法无行经》的心得,
稍作整理而已。

限于时间与篇幅,有些细微的地方,不及详论。

再如《文殊.般若经》详述一行三昧的修持法要,

深入阐明「 即心即佛 」的念佛观,

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容当另文述之。
  
整体而论,文殊法门处处不离圆顿要义。

但圆顿要义不是空谈高论,其切入处乃在当下这一念心。

圆顿要义的实现,也离不开日用寻常之间的渐进渐入。
  
本文写作之际,笔者心中忽现一偈,

爰题之为「 文殊法门摄颂 」,录之如下。
  
如实深观法界性,
当下烦恼即菩提;
  
触处皆是不二门,
圆成方便妙吉祥。

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再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菩萨及比丘僧无量百千亿那由他众俱。

  其诸菩萨。

  一切皆得大智善权。悉能通达无字法藏。

  具乐说辩不违真俗。勇猛精进永离盖缠。

  调伏诸根无所执着。怜愍众生如视一子。

  爱重实智如大宝洲。惭愧为身定慧为首。

  以大慈悲而为体性。知善不善实不实法。

  照了二空住胜妙地。得大名称永安隐眠。

  决定修行最上之法。永离胎藏下劣之身。

  示现受生守护国土。诸所施为普遍贤善。

  离于三界能救三界。其行清净善达自他。

  皆得具足如是功德。

  其名曰胜思惟菩萨。胜趣行菩萨。妙音菩萨。美音菩萨。辩具菩萨。辩聚菩萨。珠髻菩萨。千辐菩萨。法辋菩萨。法响菩萨。莲花面菩萨。莲华眼菩萨。持地菩萨。持世菩萨。声遍大地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一切皆是童子像类。于此众中而为上首。各各与己眷属等俱。

  尔时观世音菩萨。与无量无数灌顶受职诸菩萨众之所围绕。

  得大势菩萨。与无量亿大梵天众之所围绕。

  胜思惟菩萨。与无量菩萨及天主帝释之所围绕。

  虚空藏菩萨。与无量四天王众之所围绕。众所知识菩萨。与无量婇女之所围绕。普贤菩萨。离疑菩萨。不空见菩萨。止诸盖菩萨。无量善巧药王菩萨。药上菩萨等。各与无量菩萨大众之所围绕。

  长老舍利弗。摩诃目干连。摩诃迦叶等。各与一切大阿罗汉之所围绕。乃至十方恒河沙等。一切世界所有日月诸天子等。各以威光来至佛所。

  以佛神力彼彼威光不能照曜。犹如聚墨比阎浮金。又有无量那罗延天。及以水天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等。亦与眷属之所围绕。美音乾闼婆王。亦与无量乾闼婆众之所围绕。无浊迦娄罗王。与七亿迦娄罗王眷属围绕。

  乃至十方恒沙世界。一切菩萨。各请己佛与眷属俱。来至此间娑婆世界。持诸上妙出世供具。供养于佛及菩萨已。各礼佛足却住一面。坐莲华座瞻仰世尊。

  尔时胜思惟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我为四众欲问如来二字之义惟愿如来为我解说。令我等辈咸得利益。

  尔时世尊。告胜思惟菩萨言。善男子。如来岂为一众生故出现于世。乃为利益无量众生出现于世。善男子。汝今乃能为四众故。请问于我二字之义。随汝所问当为汝说。

  于是胜思惟菩萨。蒙佛听许。白佛言。世尊。有何等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及以守护。复有何法。如来克证及以觉知。如是二义惟愿为说。

  尔时佛赞胜思惟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成就无量福慧。复为如来加威神力。乃能问我如是之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善男子。

  有一种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何等一法。所谓欲贪。如是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何等一法。所谓嗔恚。如是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何等一法。所谓愚痴。如是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何等一法。所谓我执。如是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何等一法。所谓懈怠。如是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何等一法。所谓睡眠。如是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何等一法。所谓染爱。如是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何等一法。所谓疑惑。如是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何等一法。所谓无明。如是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

  善男子。如上所说如是等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

  善男子。汝问于我。复有何法。菩萨摩诃萨应守护者。今为汝说。

  善男子。有一种法。菩萨摩诃萨常当守护。何等一法。所谓己所不欲勿劝他人。如是一法菩萨摩诃萨常应守护。

  何以故。若菩萨摩诃萨守护此法。即是守护诸佛如来一切戒藏。

  如诸菩萨。自爱命者则不应杀。自爱财者则不应盗。自爱妻者不应侵他。

  自爱实语不应诳彼。自爱和合不应间他。自爱正直不应邪绮。

  自爱柔软不应恶骂。自爱止足终不于他而生贪欲。自爱仁恕终不于他而生嗔恚。自爱正见终不教他令生邪见。

  善男子。如是菩萨发意说言。我今敬顺如来正教。应当勤心守护此法。是名菩萨摩诃萨守护一法。

  善男子。我见如是诸菩萨等。欲求无上大菩提者。悉为乐故而求菩提。无有为苦求之者也。

  善男子。是故我说己所不欲勿劝他人。如是等法。菩萨摩诃萨应当守护。

  尔时胜思惟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等之法如来克证及以觉知。惟愿为我开演其义。

  佛言。善男子。无有一法而是如来所觉所证。何以故。于诸法中无觉无证。此是如来所证所觉。

  善男子。一切诸法本无有法如来觉证。一切诸法本无有灭如来觉证。一切诸法性离二边如来觉证。一切诸法本无有实如来觉证。

  复次善男子。一切诸法皆从自业因缘力故而得生起。而是因缘念念不住犹如电光。如是业缘如来觉证。是故我说以因缘故而诸法生。以因缘故而诸法灭。若离因缘则无业报。如是等事如来觉知。

  善男子。如是所觉一切法性。是名遍照光明之藏。

  善男子。何故法性名之为藏。以诸众生世出世智。皆依此藏而得生故。如以实智观彼法性。智依彼生故名为藏 。

  复次善男子。我亦复说一切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是等事如来觉证。

  又善男子。诸法性相一味解脱。如是等事如来觉证。

  善男子。如是解脱一味法性。是名遍照光明之藏。

  复次善男子。又有一法如来觉证。何等一法。所谓诸法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取不舍非因非缘。如是等法如来觉证。

  复次善男子。如来了知一切诸法。无有自性不可为喻。无有文字之所辩说。如是之法如来觉证。

  善男子。如上所说如是之法。悉是如来所觉所证。当佛说此遍照光明藏无字法。

  时有微尘数诸菩萨等得住十地。又有无量诸菩萨等住于诸地。又有无量诸菩萨等证得百千诸大三昧。又有无量尘数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有无量无边众生得阿罗汉果。又有无量无边众生。得脱地狱饿鬼畜生种种诸苦。生人天中受胜妙乐。诸在会众悉不唐捐。无有一人而空过者。

  尔时佛告罗睺罗言。善男子。我此法要汝当受持。

  时彼会中有九十亿菩萨摩诃萨。闻是语已承佛神力。白佛言。世尊。我等誓于娑婆世界后时后分。见有堪能为法器者。我当为彼宣说是经。惟愿世尊不以为虑。尔时四天王。复白佛言。世尊。若当来世有善男子及善女人。能有受持此经典者。我当拥护。诸有愿求皆令满足。何以故。此善男子及善女人。能持此经是法器故。

  尔时世尊。见九十亿诸菩萨等及四天王如是请已。便作是言。

  善男子。我此所说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我得佛来未曾演说。今为汝等而演说之。

  善男子。彼未来世诸众生等。若得闻此希有法门。

  当知是人久已成就无量福慧。当知是人则为承事供养于我。

  当知是人则为荷担佛大菩提。当知是人决定当得成就辩才。

  当知是人决定当得清净佛土。当知是人临命终时定当得见阿弥陀佛菩萨大众之所围绕。

  当知是人常见我身在灵鹫山。及见此等诸菩萨众。

  当知是人则为已得无尽法藏。当知是人得宿命智。当知是人不堕恶道。

  复次善男子。今我说是未曾有法。

  若当来世有善男子及善女人。设有已作五逆等罪。

  闻此法门若能书持读诵解说。或劝他人书持读诵及以解说。我见是人不堕恶道。其人所有诸烦恼障业障报障皆得清净。

  其人来世具得五眼。其人则为一切诸佛所共灌顶。

  其人则为诸佛世尊及诸菩萨之所护念。其人来世在在所生具足诸根无有缺减。

  佛说是经已。胜思惟菩萨摩诃萨等。及诸比丘天龙八部。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八字测试有偏财运的人所谓偏财乃是是不测之财,坐享其成之财。偏财格的人轻财好义,善于抓住时机以赚钱患上财,并且终生多无机会巧遇,因此时常取对劲外播种,特别在金钱或
  • 今日份碎碎念从小时候过家家开始 嗯 我就想当老师 以为如愿以偿会快乐其实并不 两年就想辞职应该不只我自己吧 原本只想感受课堂 我能带给学生们的和他们有一点点改
  • #今日心事[超话]#我喜欢听好听的话 最开始的时候喜欢听你夸我 然后喜欢听你说爱我 可是后来 你说了很多很不好听的话 随便你 别烦我 就这样吧 我很伤心 但还想
  • #肖战[超话]##百闻不如一见是肖战# xz#肖战余生请多指教# 今天我只想你一次 一次就想二十四个小时 我们俩的距离就像是 隔了银河隔了半辈子 可你就这样归
  • #为了闪闪发光而努力# 打卡day 108 英语口语训练[佐伊卖萌] 英语听力训练[佐伊卖萌] 英语阅读训练[佐伊卖萌] 运动健身第11天➕减脂餐[嘻嘻] 早餐
  • ”对于影片中演员敬业的表演,编剧导演李仁港也表示:“这次合作的演员们很敬业,他们都是演技派,相互之间去帮助、去鼓励。  令人欣喜的好口碑与高评价,也让电影《攀登
  • 以下九部经典动画片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雪孩子》,哭的稀里哗啦。 《黑猫警长》,原来雄螳螂会被雌螳螂吃掉。 《魔方大厦》,画风诡异故事惊悚。很多同学说没有
  • 儿子的旧赛车被我以300块的价格挂到了网上,谁知道有一个女孩天天给我留言,问100块钱行不行? 去年我儿子上初中的时候,我花了一千多给他买了一辆24寸轮毂的赛
  • 假如孩子在生活上不知道满足,纵使钱再多,他也不会觉得快乐;一个人真正知足,他的内心就常常会觉得很快乐,知足者才能常乐,所以真正的富在于知足。可能一辈子或后半生都
  • #阴阳师手游# #每周小鸽提醒# ​​​​美乐蒂粉朋友刚才突然告诉我,商店偷偷摸摸的上了一群新周边预告!不仅送了这些带龙虾扣的奇怪绳索,还在它的脖子处有奇怪的挂
  • 合同与司法厅直签,五年一签,待遇5000以上#专升本##招聘##用emoji描述自己的职业# #武汉[超话]# 狱警招聘因报名人数多,原定15号截止,调整到10
  • !临时决定的自己做现在我们都还在努力的吃吃吃吃,吃第三波了,自己买的洗的涮的做的龙虾[嘻嘻]朋友相聚真的太幸福了,我们三网友见面,两年没见面了,我们都在说,有些
  • 现在是凌晨四点四十分 总结最近的生活 今天是和张张在一起的第二十六天 来大姨妈腰疼睡不着 前几天一直在吵架,每次都是因为打牌打麻将之类的争吵 谁都有自己的道理
  • 好久没有写文了 是真的好久没有了已经记不清上次发文是啥时候了 其实呢也不是每次刻意要去写点东西 就是 一份感受亦或是突然来的想写的冲动 无人又或者不想诉说
  • #带着微博去旅行# 张家界黄龙洞4A级景区,喀斯特岩溶地貌,据传有和尚名慧开在此建寺修行。#365个旅行故事#【柳州市百里柳江旅游景区】4A级景区,百里柳江景区
  • ”然而在乘“社会”或“世界”的大火车的“人生”的长期的旅途中,就少有这样的明达之人。日常生活中的人生也如此,刻刻觉得我是我,似乎这“我”是永远不变,实则与时辰钟
  • [抓狂]#李若彤腹肌#【看看你是否真的心理成熟了】 1.不再盲目跟风;2.不再犹豫不定;3.合理安排时间;4.开始关注新闻国事;5.开始养生;6.在爱情,友情,
  • 15、合作的基本原则是人,人不行,再严格的约束条款都是空中楼阁;如果发现人不行,当断则断,切忌优容寡断,或被利益蒙蔽;要观察合作人周围的圈子和团队,以及以往的合
  • 补水为什么会疼 ?[疑问]皮肤极度缺水的情况下会龟裂看不见的小伤口抹个水乳都会痒、刺痛!
  • 所有十方世界中 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 一切遍礼尽无余普贤行愿威神力 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chà)尘身 一一遍礼刹尘佛於一尘中尘数佛 各处菩萨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