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的无言说法』

佛陀在世时,佛法主要以口耳相传,后来才有经书和佛像。每一种说法的媒介都是契合因缘和众生不同根机而出现。佛像,不假言说,以庄严慈悲之形相,让众生直接感悟佛陀的慈悲与智慧。所以我们观赏佛像时,不仅是为了欣赏佛像之美,亦应看到超越形相和语言的佛法。佛像是指月之指,佛法才是明月。

指月之指——《楞伽经》:如愚见指月,观指不观月。

手指的目的是月亮,而手指并非月亮。文字就好像手指,而真正的智慧则是月亮。金钱权利好像手指,而真正的幸福则是月亮。酒精性欲好像手指,而真正的快乐则是月亮。手指指向月亮,不是要人们看手指,而是看手指指向的月亮。不要把手段当目的,否则本末倒置。

#灵媒Faith##超准通灵查事##佛学文化#

禅门的十六字心要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是禅门的十六字心要,非常典型地反映了禅的特质。

达磨大师《悟性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是禅门的十六字心要,非常典型地反映了禅的特质。

1、教外别传

教外别传,意思是在如来言教、传统教派以外的特别的传授。“别传”不是不传,而是“特别的传授”的意思。

禅宗传法,最注重的就是机锋,是心心相映。禅的“机锋”,就是具有智慧之眼的禅门大师,通过独特的言语、动作来勘验学人的见地功夫。禅的机锋,犹如上阵交锋,短兵相接,当机不让,犀利无比。“掣电之机,不劳伫思。”一有思索,就立即错过、落败了。

禅门经常用“箭锋相拄”来表示禅机的迅捷激烈。禅师们非常注意训练门徒的论辩功夫。有两座禅院比邻而居,各有一名小沙弥负责采购。其中的一个每天早上到市场买菜时,总会与另一个碰面。

其中的一个问:“你到哪里去?”另一个回答:“脚到哪里,我到哪里。”

这个小沙弥感到难以回答,就向他的师父求教应对之术。师父说:“明天早晨,你遇见他时,如果他再这样答你,你就问:‘如果没有脚,你到哪里去?’这样你必胜无疑。”

次日清晨,两个小沙弥又相见了。前一个问道:“你到哪里去?”另一个回答:“风到哪里,我到哪里。”这句话又难倒了他,他又向师父求教。师父说:“明天你问他:‘假如没有风,你到哪里?’”

第三天早晨,这两个小沙弥又相遇了。前一个问道:“你到哪里去?”另一个回答:“我到市场去!”这下子,第一个小沙弥彻底傻眼了。

禅门在接引学人时,注重机锋棒喝,所谓“棒如雨点,喝似雷奔”。来果禅师说:“欲修用心之法,必求棒喝加持。……要知毒棒之疼,打落千生重障;猛喝之痛,吼开万劫痴迷。故古云:七尺棒头开正眼,一声喝下息狂心。”又:“香板头上出祖师,大喝声内出菩萨。”“禅堂棒喝,其为母也;见性成佛,其为子也。”(《来果禅师语录》)

当头棒喝是禅宗祖师接化弟子的特殊方式。禅宗认为佛法不可思议,开口即错,动念即乖。在接引学人时,师家为了粉碎学人的迷情,或考验其悟境,或用棒打,或大喝一声,以暗示与启悟对方。相传棒的施用始于唐代的德山,喝的施用始于马祖道一,故有“德山棒,临济喝”之称。百丈曾说:“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日参马祖,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暗。”(《景德传灯录》卷六)

有理无理三顿棒,是禅的独特的教学法之一。

古时候,有一位刚出家不久的僧人出外参访求学。一天,他来到一座寺院想挂单。他来到客堂,拜见负责客堂的知客法师。知客师问:“谁叫你来的?” 挂单僧回答:“我自己来的。”知客师说:“不经师父允许就擅自出来。”拿起香板就打了过来,问:“到底是谁叫你来的?”挂单僧马上改口说:“师父叫我来的。”知客师说:“师父叫你来你就来,师父不叫你来你就不来参学吗?大丈夫一点主见都没有,再吃我三香板!”

2、不立文字

与教外别传紧相联系的,是不立文字。宋代契嵩《传法正宗论》卷二说:

经云:“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是岂使人执其教迹耶?又经曰:“始从鹿野苑,终至跋提河。中间五十年,未曾说一字。”斯固其教外之谓也。然此极其奥密,虽载于经,亦但说耳。圣人验此,故命以心相传。而禅者所谓教外别传,乃此也。

这段话中上半部分引的是《圆觉经》中的文字。“修多罗”就是华译契经。契是上契诸佛妙理,下契众生根机。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佛经如同指示月亮的手指,如果见到了月亮,就要清楚指月的手指的本身,并非月亮。由此告诫学禅的人,不能执着于语言文字。

佛教用“指”比喻语言文字,用“月”喻佛法真谛。《楞严经》卷二:“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运用语言宣说佛法,如同用手指指月亮。手指是语言,月亮是真理。痴迷的人,却把手指当成了月亮的本身,岂非大谬不然。明代瞿汝稷曾搜集了大量禅宗的公案、语录,汇编成巨着《指月录》,至今仍是了解禅风禅法的重要参考书。

“不立文字”是禅在传承、语言方面的显着特色,以致于很多人认为“禅不可说”。于是,一提起禅,首先浮现于我们意识中的,就是禅不可说。但是,当我们翻开禅的历史,就会发现禅师们留下的语录浩如烟海!这说明,禅既不可说,又必须要说。那么如何来说这不可说的禅?这就意味着,禅师们不是通过一般的、概念性的、逻辑性的东西来描绘他的思想,而是通过一则则象征、譬喻来进行呈现。

禅宗注重的是以心传心,批评拘泥于语言文字而不解实义者,是“守株待兔”。

禅宗认为语言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仅凭语言文字不能圆满地领悟真理,因为真理存在于用语言文字去表达之前。为了避免“口是祸门”的危险,禅师在回答学人时往往说:“叮咛损君德,无言最有功。任从沧海变,终不为君通!”(《古尊宿语录》卷四十)

禅宗主张参活句而不要参死句。参透活句而开悟,才会有真正的受用。

3、直指人心

《圆悟录》卷十四:“达磨西来,不立文字语句,唯直指人心。若论直指,只人人本有,无明壳子里,全体应现,与从上诸圣,不移易一丝毫许。所谓天真自性,本净妙明,含吐十方,独脱根尘。”禅宗初祖达摩来到中土,用的就是“直指人心”的法门。

禅宗主张心性本净、见性成佛,主要依据就是达摩的“理入”学说。达摩的“理入”学说认为,凭借佛经的启示,深信众生都具有共同的真如本性,只是由于被客尘妄想所覆盖,不能显露,所以要通过禅修,舍妄归真,修行心如墙壁坚定不移的观法,扫除一切差别相,就可与真如本性相符。这种学说,是禅宗的理论基础。

六祖慧能继承了这一观点,认为“于自性中,万法皆见;一切法自在性,名为清净法身”。(《坛经》)一切般若智慧,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只要认识了这个自性,“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这就是“即身成佛”的“顿悟”思想。

4、见性成佛

见性,就是见到自己原本具有的佛性。黄檗禅师《传心法要》说:“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摩从西天来,唯传一法。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达磨大师《血脉论》:“若欲见佛,须是见性,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禅宗认为,见到了人人本具的佛性,当下就与诸佛无异,这就是“见性成佛”。

当我们见到了本心本性,当下就可以获得觉悟。“悟”这个字,从字形上看,就是“吾的心”。“吾”就是“我”,但它不是被妄想遮蔽的那个“我”,而是不受污染的原真的“我”。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认识了这颗心,认识了本心本性,我们的生命,就是一个智慧的生命,觉悟的生命!

#《楞严经》说真心自性不生不灭,其他皆为虚妄,如何证明真心的存在#

虚妄的对立面,并且脱离了二元对立的那个东西就是真心。

如何去证明呢?

能用一个方法,能用一个东西去证明的,就一定不是真心。

也恰恰是没有办法证明,才能说这个没有办法证明的东西叫做真心。

那么没有办法证明,是不是也是一种证明方法呢?

这一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不过呢,这个问题一提出来,就又陷入了二元对立的那个庸俗现象当中。

为啥说庸俗呢?因为人们基本都沉溺于二元对立当中,无法自拔。一旦脱离了二元对立,这个人就了不起了,就离真心不远了!

没有办法证明,就是没有办法证明。点到为止即可,就不要再纠结了,就不要再画蛇添足了。

就如同参禅指月,手指的方向,已经指向月亮了,你就不要再移动手指,纠正方向了。

儒家思想文化讲的中庸之道,也是这个道理。这个东西,要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容不得,半点思索迟疑。

稍微迟疑,便会错过真心,错过原本正确的方向。

#儒家##文化#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男生毕业典礼强吻校长 网友:夫人你听我解释
  • 2018高考作文题目汇总!浙江卷:其他地方的人做不了
  • 天津公考试卷雷同案开庭 考场监控视频已无法调取
  • 今日份吃瓜:爱情公寓电影定档,花木兰男主确定
  • 美媒:科学家在三峡地区发现地球最古老动物足迹
  • 南京别墅三折拍卖 因曾经发生过离奇碎尸案
  • NASA宣布在火星发现有机分子|小南早报
  • 世界杯球队身价榜曝光!国足一人秒掉了两支球队!
  • 端午小长假又要来了,最多可"拼"9天假!高速不免费
  • 国航香港飞北京航班起飞不到5分钟后机舱冒烟返航;美女一顿吃8斤炒饭,却只有94斤|浙江早班车(语音版)
  • 越来越不正经的2017全国一卷地理综合题
  • 谢娜 马甲线flag,健身也是认真的,放狠话,娜姐是认真的!
  • 萌翻!“地铁姐姐”借她2元钱坐车,小学生留言:感谢救命之恩!
  • 路边芒果千万别吃 误食可能会要命的!
  • 一问一答 ▏邓伦,余文乐,TF二团,张予曦,吕一,《仙剑4》…
  • 大学新生抵押录取通知书借14万到手4万 被追债休学_网易新闻
  • 奔跑吧!中国
  • 减肥4斤抵580元房租,长租公寓IP打造还可以这样做
  • 【说段子】你过来揍我的时候一定要带杯水!
  • “吃荔枝致孩子死亡!”,小心,这么吃很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