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70后“带药”干部的驻村初心】
“这些内容对村民非常有帮助,要在夜校上给大伙好好讲讲。”当起伏的群山已被寂静的夜色深深笼罩在乡城县然乌乡东尔村活动室内,现年45岁的驻村工作组队员章明正在认真备课,而活动室透露的灯光也在夜空下显得格外显眼。

2018年6月30日,对于泸天化集团公司下属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保卫部干事章明来说是难忘的一天。经过重重考核和选拔,这一天,章明光荣的成为一名派往康巴高原乡城县然乌乡东尔村的驻村工作组队员。

克服高反,带药驻村为群众

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连绵的群山、蜿蜒的河流,成群的牛羊这是人们心目中高原的模样。然而,这一切对于初上高原的章明来说,却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高寒、缺氧、头晕、胸闷、呕吐……

面对各种症状的高原反应,这位长期居住在泸州的汉子显得非常不适应。到东尔村后,章明简单的进行调整后,便全身心投入驻村帮扶工作。但毕竟年龄偏大,在开展工作的时候,身体略显吃力,为了不影响工作,他随身携带克服高反的药品,这也给当地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于缺氧,高原的路行走起来要比内地费劲的多,往往一次走访,章明便觉得体力透支,但他还是坚持挨家挨户地进行走访帮忙,风雨无阻。

“作为驻村工作组队员,如果不去村民家进行调查摸底,不知道群众具体的困难和问题所在,就不能更好地开展帮扶”。章明正是用这样的实际行动去践行自己的帮扶承诺。

一次,在帮村民收麦子时,由于突然胸闷、头晕,章明掏出药就往嘴里塞,村民见状心疼地说:“看着你吃药,我们都感到好心疼,身体不舒服就好好休息下,有啥事打个电话就行了”,而章明却微笑地回答“不要紧,就是一点高反,缓一下就好了。”其实,村民心里也明白本来有高血压的他只不过强撑着罢了。

“藏区也有独特的民风民俗,要融入其中,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章明在村“两委”干部的帮助下,学会搓糌粑、喝酥油茶、跳锅庄,偶尔还能简单的哼几句藏歌,村民说:“别看他是外面来的干部,也晓得很多我们这的文化,亚波热(非常好)。”

2019年4月20日,章明因身体极度不适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查出甲状腺结节疑是甲状腺癌,通过手术切除左边甲状腺,化验检测是甲状腺结节,手术后医生要求休息3个月。

然而,8天后伤口还没有完全愈合纱布还有血渍的时候,由于援助蜜蜂项目必须要运到帮扶地东尔村,不听医生和家人的劝阻,章明带上药品毅然开车把蜜蜂运往帮扶地开展工作。

倾心尽责 ,不忘初心践誓言

“请组织放心,这次去康巴高原,我一定尽自己的全力为藏区同胞服务。”这是当初章明出征乡城县时许下的誓言,一到帮扶地点东尔村,便把它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他热心为民,真诚帮助,村民家不管大事小情,都愿请他去商量,拿主意,渐渐的在村民心里已把他当成家人亲人。

初到东尔村时,章明在走访中听到村民反映,村道中有一段横穿公路的水沟,藏民们开农用车和骑摩托车经过时,经常出事,造成车辆损坏和人员受伤。实地查看后,发现这段横穿公路的水沟比较宽,村民们用木板简单的搭盖在上面,由于木板容易腐坏,经不起碾压,引发车辆出行安全,村民们的行走安全也受影响,查明原因后,他自己拿出3千元给水沟铺了钢架支撑盖板,消除了安全隐患,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章明在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的是保卫部干事,由于长期受公司企业文化的熏陶,在行为上潜移默化也有了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来到东尔村驻村后,这种理念也无时无刻体现在帮扶工作中。

为了转变村民传统的种植、养殖观念,在入户充分摸排的基础上,根据村民的需求,制定了“点菜”式教学方法,课程内容根据村民的需要制定,借助农牧民夜校、农民星期天及送课上门等模式进行授课培训,让村民接受掌握种植、养殖方面新的科学管理知识技能。同时,积极配合驻村第一书记联系相关专家来村进行技术辅导培训,借助利用企业平台的帮助,搭建“以购代销”的模式解决村民销售瓶颈。

发展产业对群众稳定增收有长远意义,基于东尔村有养殖蜜蜂的传统,而且生产的蜂蜜也远近闻名,于是章明积极向派员单位申请蜜蜂养殖项目,在他的积极争取下,泸天化援助7万余元为东尔村建蜂场、购种蜂,成立蜜蜂养殖场专业合作社,生出的蜂蜜成为乡城县第二届白色灌礼节热销的旅游商品。据统计2019年养蜂产业为东尔村创造集体经济收入2万余元,目前有一半以上的村民开始试养蜜蜂,为村民创造了一条致富新途径。

章明把全部的精力用在东尔村帮扶脱贫的工作上,却忽略了对家人的关怀照顾,2018年11月,在得知60多岁的岳母因脑出血瘫痪卧床,也只能含泪嘱托工作繁忙的妻子,要求她换班回去与家人轮换照顾护理老母亲,看着妻子因劳累变得消瘦的身体,他心怀内疚,只能用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的成绩来回报。

“虽然我每天干的都是不起眼的小事,但看到村民们无小事琐事烦恼而开心的笑容,就是我最大的欣慰,用我力所能及的本职工作,能为村民解决一些问题,我就非常开心。”一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章明作为共产党员的初心。

来源:乡城县融媒体中心

【给扶贫“充电” 让致富生根】

近年来,巴彦淖尔电业局紧紧围绕各级党委、政府及集团公司扶贫工作安排,发挥行业优势,聚焦电网改造,助力项目脱贫,积极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让致富的“种子”在八百里河套深深扎根。

●强劲引擎 建设最亮幸福村
汽车缓缓驶入乌拉特前旗先锋村赵家社,一基基电杆整齐地排列在路两边,一条条明亮的导线直通农户,这个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的小村庄,曾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随着扶贫政策的落地,这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水、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产业发展兴旺,农民增收有望,处处可见幸福的笑容。村民郭大娘对如今的用电感受赞不绝口:“过去村里电压低,经常停电,农民给编了一句顺口溜,‘灯泡就像烟头头,电工跑成瘦猴猴’,现在一切都大变样了,长明灯,稳电压,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放心电。”
近年来在八百里河套平原上一轮轮农网升级改造全面展开,科学规范设计、因地制宜实施电力扶贫、加快推进贫困地区电力基础建设……农村电网正在实现“绿色升级”。
“十三五”以来,该局累计投入农网改造资金27.6亿元,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59%,实现了供电区域内162个贫困村的电网改造升级全覆盖。经过电力扶贫工程的实施,用电“老大难”问题成为历史,电力实现了从“卡脖子”到强动力的转变,电力基础设施短板正在加速补齐,电气化让贫困群众的生活面貌一新。如今的巴彦淖尔,充足的电能让铡草机轰隆转动、人畜饮水机井汩汩吐水。“告别了做饭烧柴火、取暖靠炭盆、耕地靠双手的生活,家家用上了电采暖,其他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在享受到稳定的动力电后,老支书郝和平感叹着电力为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电稳定了,我们才放开手脚种经济作物,玉米、葵花、枸杞……什么收成好种什么,我们的腰包鼓了,干劲儿也更足了。”

●“造血”扶贫 拓宽老乡致富路
“你们来啦,快进屋坐,我正在剪羊毛,近来家里都好……”家住乌拉特前旗西山咀农场的贫困户王勇,看到扶贫工作人员进来,急忙放下手中的活儿上前寒暄,因为耕地少和妻子患病,让本就贫困的家雪上加霜。2016年,该局先后帮他申请国家产业扶贫资金22000元购买28只羊,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羊群很快发展到近70只。在多重政策扶持、带动以及鼓励下,他坚定致富信心,通过产业发展,从一贫如洗,成功实现稳定脱贫,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羊能手。
该局坚持以“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为对口帮扶的85户贫困户建档立卡,因户制定帮扶举措,争取适宜帮扶的项目和资金,科技扶贫、产业扶贫齐头并进,产业项目、就业扶持、助学捐赠等多种方式帮助贫困户自力更生。
为26户贫困户赠羊,同时为他们提供养羊技术指导,帮助他们扩大生产规模;将贫困户子女列为“金秋助学”受助对象,帮助他们走出生活困境;协调属地学校解决贫困学生寄宿问题,大大减轻了贫困户的家庭负担;为2户贫困户落实住房修缮资金,帮助他们重新修整房屋改善居住条件;通过协调地方为3名贫困户就近安置公益岗位工作,帮助他们再就业。

●问需解困 搭建致富连心桥
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该局把“帮眼前”和“扶贫长远”结合起来,以“智志双扶”为抓手,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举办“传播农牧业产业科学技术,提高脱贫攻坚致富能力”主题知识讲座,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因养殖技术不熟悉而造成的产羔率低、易生病等问题,将现代设施农业大棚种植经济果蔬等实用化知识送到贫困户手里,有效拓宽农村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难题,增强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变“被动扶贫”为“主动脱贫”。与此同时,电力的全面完善,也助力了农牧区的快速发展,“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迎刃而解。

特别是面对疫情时,该局主动出击,积极对接定点帮扶村,开展“消费扶贫”专项行动,通过“以买代帮”的方式,将内销和外销相结合,通过职工食堂、工会定点采购物资,进一步拓展消费扶贫渠道,帮助贫困户销售应季蔬菜、河套硬四盘、玉米饲料等农副产品,切实解决贫困村农产品销售问题。据了解,从2016年至今,该局共送去元旦、春节慰问品价值7.52万元,捐资助学金1.9万元,为贫困群众开展义务就诊60多人次,进行贫困户各类技能培训70多人次,发放农技类科普书籍120余册。“现在我们家已经越来越好了,我们两口子有了工作,孩子也顺利上了大学,多亏了你们电业局,帮我们一家走出困境。”
王连娣拉着笔者的手,述说着家里的变化,期间数次哽咽,感谢之情溢于言表。王连娣家因病、因残致贫,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通过这两年各项扶贫工作积极推进,不仅帮她申请了教育补助,还为两口子找到了公益岗位工作,如今这一家三口日子过得更红火了,奔小康的信心也更足了。

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巴彦淖尔电业局将进一步创新扶贫思路,抓住发展机遇,提高帮扶实效,把企业担当写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为巴彦淖尔地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源源不断地注入电力动能。

我与秦咏诚和张藜的那些往事

文·图◎ 周钇‍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上下纷纷利用多种形式、载体,轰轰烈烈地庆祝伟大祖国华诞,以表达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祝福。在所有这些活动形式当中,最受瞩目和利用频率最高的当数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今天我要讲述的,就是“百度”上查找不到的、关于我和两位艺术家——《我和我的祖国》的词曲作者秦咏诚、张藜之间鲜为人知的故事。

秦咏诚为我谱曲

秦咏诚这个名字,早在20世纪60年代,已在全国家喻户晓。
1991年我在油田工作期间,在《中国石油报》上见到一则征集“首届全国石油行业歌曲征集评选”活动的通知。我非常激动,很快就写出了歌词,叫《石油工人之歌》,感觉自己写的这首歌词还算可以。但组委会要求,所征集的作品必须是一首完整的歌曲。那时,我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青年,一个作曲的人都不认识,叫谁谱曲呢?想来想去,我想起了大作曲家秦咏诚教授,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唱他谱写的《我为祖国献石油》。可我马上又犯难了——大名鼎鼎的作曲家,能给我这个无名小卒谱曲吗?眼看截稿时间就要到了,我的心里有点发慌。
经过激烈复杂的思想斗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我,最终还是怀着忐忑的心情,决定请秦咏诚教授为我的这首歌谱曲。当时时间很紧迫,只差几天就截稿了,再加上还要给作曲家留出创作谱曲的时间,写信函邮寄肯定来不及了。那时还没有微信、邮件等,我也不知道秦咏诚教授的联系电话,我就用电报把歌
词给秦咏诚教授传了过去。我带着《石油工人之歌》的歌词手稿,骑上自行车,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5公里以外的小县城邮局。我到邮局时已经快下班了,我急忙扔下自行车,气喘吁吁地冲进营业厅,迅速向工作人员索要电报纸。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身穿草绿色工作服的女工作人员瞟了我一眼,甩出来一张电报纸。我接过一看,填写内容的地方只有几行空格,要填写我那么多的歌词哪够啊?我头都没有抬,立即说“不够!请再多给我几张!”那时,是以发送内容的字数来收取电报费用的,价格比较昂贵,而我整整用了四五张电报纸。
为了以最简短的语言把事情说清楚,并打动大作曲家为我谱曲,我反复思考了很久。最终我在电报最前面写上:“您一曲《我为祖国献石油》引我走上石油创业路,今天您还能为我谱一曲吗?”接下来,我就把《石油工人之歌》歌词认认真真地抄写在电报纸上,还反反复复地对照检查了好几遍。在最后,我写道,如果可以,请把作品直接投寄给征歌组委会,并填写上征歌截稿时间、组委会的联系方式和地址。这张电报内容超多,整整花了我小半个月的工资。我又认真检查了一遍电报内容,规规矩矩地把这一摞电报纸递给营业员,并仔细地向她解释,请求她尽快把电报发出去。营业员看我认真的态度,笑着答应了我的请求。那一刻,我焦躁、激动的心立即踏实了下来。走出营业厅,我兴高采烈地翻身骑上自行车,乐悠悠地回到了单位。
没过几天,我收到了沈阳音乐学院寄来的一封挂号信。打开一看,是秦咏诚教授的亲笔回信,并附上歌曲《石油工人之歌》完整作品。秦咏诚教授复信道,周乙同志,史无前例长篇歌词电报,看出你的赤诚之心,激发我将歌曲写完,寄上请处理。歌曲是深情的,演唱要有韵味,最后也用原曲,有出其不意之成。总之,我工作很忙,抽时间把它写完,自以为还可以,供评选用吧!落选也无妨!我已将歌同时寄给征歌副刊部。祝好!
刹那间,我高兴得心脏都快要蹦出来了。不久,油田电视台得知了这一消息,对我进行了采访。1991年12月,“首届全国石油行业歌曲征集评选”活动揭晓,我和秦咏诚院长共同创作的《石油工人之歌》,词、曲分别获得了创作奖。多年以后,秦咏诚院长还把这首歌曲收录进了他的《秦咏诚音乐作品选》一书,排列在全书比较靠前的位置,并赠送给我一本。

专抵沈阳采访秦咏诚

1992年5月,我开始从事文字和新闻工作,并连续两次获得全国石油系统好新闻年度一等奖。1994年我把新闻触角延伸到“名人专访”,采访了北京近20位与石油工业发展有关联的中国文化艺术界著名艺术家,如词界鼻祖乔羽,建国初期“四大指挥家”之一、中央乐团著名指挥家秋里,曾荣获多次国家表演最高奖的北京电影制片厂著名表演艺术家李仁堂等等。那时,我就有一个愿望,要对秦咏诚院长做一次专访。由于工作繁忙,这一愿望一直都没有达成。1995年元旦前夕,我决定利用元旦和周末共3天的假期,专程去一趟沈阳。或许是因为过于兴奋和激动,采访秦咏诚院长的事情还闹了一点小波折。
1995年元旦这天,我提前准备好了相机,径直跑到北京站买好了去沈阳的火车票。就在检票进站前半小时左右,我突然想起还没有事先给秦咏诚院长取得联系。眼看就要进站检票了,假如秦院长不在沈阳,我这一趟不是白跑了吗?我赶紧跑出火车站候车大厅,慌慌张张在车站广场找到一个公共电话亭,并联系上了他。当秦咏诚院长得知我是几年前合作创作《石油工人之歌》的词作者时,非常热情地欢迎我去沈阳。他询问了我当日坐车班次,反复叮嘱我到了沈阳不要出站,他派人进站接我。
踏进秦院长的家门,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和忐忑。激动的是,我终于见到了亲自为我谱曲、非常使我崇拜的大艺术家了;忐忑的是,我事先并没有联系和沟通,实在有些冒昧失礼。但秦院长一点也没有在意这些。我刚踏进秦院长的家门,他就主动伸出一双大手,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说,辛苦了!辛苦了!随即邀请我走进里面的餐厅——秦咏诚院长为我这个“无名小卒”接风洗尘!
那次是我第一次见到的秦咏诚院长本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已过花甲之年的秦咏诚精神矍铄、容光焕发。他谦逊、朴实、随意,对中国石油工业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怀。我的采访非常顺利和成功,还谈了很多“题外话”,他对我的工作和生活悉心关爱。当我提议要拍几张照片时,秦咏诚院长站起身,走到钢琴旁坐下,闭目几秒钟后,弹起了《我和我的祖国》和《我为祖国献石油》。那一刻,我看到了一位老艺术家对祖国无限深情的爱,看到了老人心里洋溢出来的赤子情怀!
在那个众所周知的年代,秦咏诚也有过坎坷,但他的音乐创作始终与祖国的命运和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与大爱联系在一起。上世纪60年代,正当我国“贫油”受前苏联卡脖子时期,作曲家创作了《我为祖国献石油》,激发了石油工业为国大干之志;上世纪70年代初,全国“工业学大庆”进入高潮,作曲家创作了《创业》电影音乐,对我国工业革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作曲家对祖国的这种赤诚之爱,与大环境下的石油工业密不可分,正如著名词作家郑南所说:“中国的石油事业,和一位科学家的名字连在一起,他就是李四光。中国的石油颂歌,和一位艺术家的名字连在一起,他就是秦咏诚。”
秦咏诚的音乐作品大手笔、大写意,既粗犷豪迈又优美抒情,激励和鞭策了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走上了石油创业之路。1993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专门为秦咏诚教授举办了隆重而热烈的“秦咏诚石油作品音乐会”,并授予他“石油工人作曲家”和“荣誉石油工人”称号,时任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总经理王涛亲自为秦咏诚教授颁发大红证书,以表彰他为中国石油工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采访张藜写《石油花》

对于《我和我的祖国》词作者张藜的名字,我在最开始的时候,也是在电视上得知的。那时,全国各地的电视台热播的《篱笆·女人和狗》《古船·女人和网》等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都是张藜老师创作的,在城里乡村、大街小巷人人传唱。之后,又有牵动亿万民众的《亚洲雄风》,再一次强烈地震撼了人们的心灵。这首歌也是由张藜作词的。那个时期的张藜因为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歌词,成为了人们最为关注的公众人物之一。但是,我决定要采访他,却是由于张老师曾为石油企业创作出石油歌曲《石油花》——一首优美、抒情的行业歌曲。1995年7月23日,我到张藜位于北京的家里采访了他。
1991年7月,华北油田物探公司拍摄专题片《节能基地节能花》,请张藜创作歌词。张藜接到邀请后到油田体验生活,并走访参观了油田生产建设。张藜告诉我,他曾于1973年去过大庆油田萨尔图体验过8天的油田生活,这次在华北油田,他又看到了石油工人质朴勤劳、艰苦创业的精神,激起了他创作的热情,并很快投入到了创作的过程中。
写行业歌曲,对于张藜来说不是第一次,然而这次他感到非常难写。一生写过无数歌颂祖国优秀作品的大词作家,对待歌词创作一贯严谨认真、精雕细刻。也许是感情投入越深,越难下笔的缘故吧,张藜说他在华北物探公司招待所琢磨了一夜没睡,竟因着急诱发了多年未犯的心脏病。犯病后的第二天一早,张藜被送进了华北油田物探公司卫生所。在卫生所等大夫的空当,张藜的创作灵感突然来了,他的脑海里迅速跳出了一串歌词。当日,他赶紧赶回北京,找到《歌曲》编辑部作曲家田晓耕作曲。没过几天,张藜带着歌曲《石油花》,再次来到华北油田。当年8月,中央电视台连续三次滚动播出了该专题片,受到有关方面和石油职工的好评。
这次采访结束后,在我离开张藜住所前,他送我两本书《歌诗之路》和《张藜歌诗评论集》。《歌诗之路》由著名诗人公木作序,集中收录了张藜一个时期的大部分作品和有关张藜创作情况介绍文章。《张藜歌诗评论集》则收入了词界泰斗乔羽,著名美学评论家周荫昌,音乐文化人晓光、金波、晨枫、李幼容、徐沛东、许镜清、金兆军等权威人士对他作品的评价文章。1987年,乔羽为张藜歌诗选集《相思潮》作序言。三年后的1990年12月,乔羽续写下篇,对他进行了高度的评价。乔羽在文章中说:“一个作者没有自己独有的语言,他的艺术天地中就丧失了自己独有的品格。一切文学作品都如此,歌词岂能例外!‘碾子是碾子缸是缸。爹是爹来娘是娘’。张藜有了自己独有的语言,于是张藜便成为张藜。”
张藜一生创作过近100部电视剧歌词,15岁参加革命并发表小说,后来进了鲁艺文工团。他曾师承著名作家周立波、管桦等人。他的第一首歌词《建筑工人之歌》,经著名音乐家安波修改并发表。20世纪50年代,他的《拿出革命干劲来》等作品,就已在全国打响。之后,《鼓浪屿之波》《我和我的祖国》等再次成为音乐会的经典曲目。20世纪80年代,他的创作进入高峰,尤以电视连续剧歌词著称,其中《篱笆墙的影子》被列入“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
有趣的是,作曲家秦咏诚和词作家张藜两人有着诸多共同点。两人年龄相近,分别于1933年、1932年出生;2015年、2016年逝世;都是生长在大连,有着大海般宽阔的情怀。在我看来,《我和我的祖国》成为传世经典,是他们在同一信念下的心灵默契和艺术感应,是他们献给祖国最深沉的祝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小姐呀小姐你怎么还不来呀我日出等到月影移靴儿量遍了海滩地好容易盼得圆月笑微微为什么不闻青鸾把信递我整肃衣冠再恭候(小姐来了)(嗳)细思量长老之言耐玩味为什么他笑
  • "너희들 학창시절에 가장 즐거웠던 경험은 무엇이었니?" ㅋㅋㅋ...항상 질문을 좋아하는 친구..오늘따라 문제도 많네~~ 내 인상속에..물론 운동
  • #独木舟[超话]##我亦飘零久十年挚爱版# 14年初读飘零,后来第一次远行去青岛,长途火车上我随身携带它,因为这本书,一直盼望去一次甘南,这些年去了一些地方,正
  • #黄仁俊[超话]##黄仁俊闪耀未来# #黄仁俊照亮世界# 【NCT DREAM美颜主唱领舞黄仁俊】不仅眼睛里有星星✨声线也有星星清凉的嗓音像薄荷味的凉糖甜而不
  • 荒诞规范着我与生活的关系,假如我把荒诞当真,假如我心中充满着在世界奇观面前激动不已的情感,充满着科学研究迫使我具备的明智,那么我就应当为这些确认牺牲一切,就应当
  • #足球##体育# 法国老帅是Bein Sport的客座嘉宾,他在节目中表示:“就个人而言,我会把阿森纳排在曼城之后。法国老帅是Bein Sport的客座嘉宾,他
  • 这一年喜欢了二代三代的弟弟 对易烊千玺的关注少了点 我以为我会从自己身上分摊出一点爱给其他弟弟们 但是通过七月份的事情还有今晚的事情 我也明白了自己 八年多的喜
  • 女人,我已经开始上第三节课了,真正的栋梁之材,是每周五天课,五天的早八,我以为我在大润发杀了十年的鱼,心已经和我的杀鱼刀一样冷了,但在点开课表后,我冰冷的泪划过
  • #kimjisoo[超话]#[爱你]#金智秀门面主唱##金智秀直拍# ♠️金智秀♣️『亚洲』时尚资源珠穆朗玛峰【珠宝之王】➕【蓝血顶奢】☛全球品牌大使✒️五大板
  • 昨天还有阳光,还在听epic45的这张专辑may your heart be the map,还在读诗,《保莱塔》来自意大利诗人安杰利斯,epic45电子碎拍和
  • 在随后的日子里,铲屎官发现小花的肚子越来越大了,小花应该是怀孕了,铲屎官怕小花营养不良,所以天天给小花送”月子餐“。以后养只狗是不是就能参加这样的聚会了[单身狗
  • “無論這一生中在我們面前開啟的是怎樣的一道門即時有時在一起的時光會往有些悲傷的方向流逝希望我的愛永遠不會疲乏就這樣我們決定去愛著選擇了我們的命運只為今天只有今
  • 一吃这个零食就想起三十年前一个不冷不热的下午那时候我们家还住在只有三个房间的老房子爸爸下班回家给我买了一包零食就是这个不知道他在哪买的,怎么想的毕竟卖东西的地方
  • -想要胶原蛋白满满却又不过分突兀的少女感,我们可以仔细一下自己的面部,是否存在宝儿姐说的这些问题,然后注意扬长避短,通过发型妆容等方法打造少女感,这部分内容较多
  • 为玉赋灵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收放自如,是数年如一日的训练所得,不被风格限制的创新,是每日描摹不同画风的画作所练。是用时光塑造过的手,塑造时光没人能保证大自然所给予的
  • 一定要拍一组园林风婚纱照,江南忆风格:小众/清新/园林/国风 拍摄地:嘉兴揽秀园 生于江南,长于江南一直对江南有着独特的感情一颦一笑皆如画般惊鸿留留下最初的感动
  • [礼物]淘礼金补贴 1.08[钱]自助生成[给你小心心]【13.5】庚庚/儿童#弓箭#玩具#套装#大号户外[2021]锻炼孩子的专注力,矫正身姿。轻薄面料,亲肤
  • 灵魂摆渡 第二季在光明出生以前,大地上,充斥着黑暗,人类天生畏惧黑暗,那是光明无法抵达的阴霾之地,在那里,涌动着令人恐惧的存在.夜幕降临, 神灵安寝,羊角弯曲,
  • 在大山里,咖啡种植户用手机查询国际咖啡期货价、当地企业收购价,创立合作社打造自己的品牌。相比茶叶,咖啡在普洱市的种植历史要短得多。
  • ART GALLERY:1.当代艺术展如果是大师级的可能会看代表作,2.艺术家回顾展会看艺术家的艺术历程3.一些有创意的策展思路会很有趣,和观众的互动会很H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