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微议##微言微议#
转自网络:人际交往中的法则:
1、降低期望值学会接受和理解。
2、少说多做,言多必失。
3、抛弃无意义社交,退出不合适圈子。
4、感情中只说不做趁早远离。
5、有趣的事物要记得分享给知趣的人。
6、称赞的话可以脱口而出,诋毁的话请三思而行。
7、不知他人苦,莫劝人大度! ​​​

真正的快乐来自内心的平静,累的时候,学会放空自己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取必然,顺其自然努力到一定程度,幸运自会不期而遇好好爱自己,把期望降低,把依赖变少,你会过得很好过去的,别再遗憾;未来的,无须忧虑;现在的,加倍珍惜人生,有时候需要沉淀,也需要历练。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也要有足够的阅历去成长,这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完美、更睿智、更具有成熟淡然的魅力生活,一半是回忆,一半是继续。忘不掉的是回忆,继续的是生活,错过的,就当是路过

2022年,应该继续“疫情清零”还是开始学会“与狼共舞”?让数据和现实说话。

应凤凰新闻的邀请,我针对这个问题做了解答。

自2020 年3月11日WHO 宣布COVID-19 全球大流行(Pandemic )以来,人们一直希望这个Pandemic 能在一年内结束。然而,事与愿违,2021年的今天,超过2亿人被感染,近五百万病逝;2021年的疫情,已经远超过2020年。无奈,人们只有把目光投向2022年,以及以后的岁月。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底多种有效疫苗的在殴美,亚洲的研发和扩大接种,从战略上扭转了这一战局。然而,围绕着严格社交隔离的“疫情清零”和社会开放的“与狼共舞”战术,学术界,尤其是民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站在学术和数据的基础上,我们首先不要过急地将这些战术简单地归结为“成功”与“失败”,或者“好”与“坏”。因为我们首先要界定的是,什么是我们各个国家和地区分别能够达到的最好结果。这一方面,除了有效的疫苗,药物和社交隔离以外,必须结合各个地区的医疗条件,经济水平,文化和政治气候。

理论上,彻底消灭新冠,让它再也不能侵害人类,这是最理想的结局。然而,现实与理想总是有很大差距。在成百上千种感染人类的病毒中,我们只成功地消灭了天花病毒。目前,只有国际上少有的几个特许实验室保存了天花病毒,以备不时之需。人类“消灭”了天花病毒是基于这一病毒的三大特征:1. 强大的终身免疫能力;2. 病毒没有中间宿主;3. 病毒感染症状明显而且特异,容易辨别。而新冠病毒,并不具备以上的任何一点。而我们熟知的麻疹病毒,乙肝病毒,HIV 病毒,流感病毒等,都没有被完全消灭,我们一直处于“与狼共舞“的博弈之中。

以传播途径,致病机制与COVID-19非常相似的流感病毒为例。自1918年全球大流行,在两年之内,造成1/3世界人口的感染,五千万到一亿人病逝,至今已经103年了。1945年,灭活流感疫苗在美国发明并开始广泛接种,人类开始在疫苗接种的情况下,“与狼共舞”了76年。但它已经不再是Pandemic 而是endemic (地区性流行病),已经不再会严重影响全人类的基本生活和工作。

现在的问题是,2022 年,或者2022年之后,COVID-19 会不会从全球流行病pandemic 变成地区性流行病endemic? 通俗一点说,就是COVID-19 会不会变成大号流感?如果会,什么时候?什么条件?

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过去十年中的“大号流感”。美国CDC是统计数据做得较好的大国。它的相关数据对世界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参考。2017-2018, 美国发生了近十年最严重的流感,一年内6万1千人病逝。以流感季节为六个月计算,平均每日病死人数为334人。值得提醒的是,无论病人是其他疾病的终末期(比如癌症,心肺脑疾病),只要死亡前感染了病毒,那怕只是加快了其他疾病的恶化,都统计为流感死亡病例,这是美国CDC的惯例。

也就是说,如果美国平均毎日COVID-19 病死人数在335名左右或者以下,COVID-19 在美国就变成流感类级别的传染病。而对于流感,西方国家都毎年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而对于医务人员,许多医院毎年都强制接种。在我服务的MD Anderson 癌症中心,没有按期接种的一线医务人员会被暂停行医。美国民众毎年流感疫苗的接种率在50%左右。同时,勤洗手,生病在家隔离,高危人群戴口罩等,也是流感月份建议做的。

目前,美国7天的平均病死人数在1千8百以左右,COVID-19疫情依然严峻,但是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拐点。目前,美国总人口的疫苗接种率大约在65%左右。绝大多数重症和死亡患者,都是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尤其是有基础疾病,或者高年龄患者。

以中国的人口计数,假设按照美国流感的病死人数来推论,中国流感病死人数在过去十年最严重的一年可能会病死27万(6.1X4.5), 流行期平均毎天病死1500人。这就是中国流感病死人数的上限阈值。

这也就是为什么新加坡以及部分欧美国家和地区在疫苗接种率超过70%后放开严格管制后,疫情反复,感染和死亡上升,但是当地民众仍然能够接受,只要能控制在大号流感的级别上。当然,这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适时调整。

可以想像,大部份国人依然无法接受一天1千五百的COVID-19病死人数。诚然,任何生命都是无价的。但是,许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中国每年有1千多万人病逝,平均毎天有3万人因各种原因病逝。这假设的1千五百名因流感病毒病逝的患者中,及使是不感染病毒,一些人也可能不久会因其它疾病而病逝,因为他们大多都是老弱病残的人群。而社会的正常运转,可以明显降低因其它病因(比如癌症,心脑肺疾病等)。

既然COVID-19很大可能会长久地与人共存,我们首先要问的问题是,它会不会产生新的变异而导致致病性越来越严重。目前, Delta 变异的最严峻的挑战是传染性增加,被感染的基数增加了,所以死亡人数增加,并非病毒的致病的严重程度增加了。这也符合病毒生存的需求。它只想扩大自己,并不想杀死它赖以生存的宿主。事实上,感染人类的所有病毒,还没有一个病毒在人类不断传播的过程中,致死率越来越高,包括原来让人闻风丧胆的爱滋HIV病毒。

而一个社会什么时候可以放弃严格的社交隔离和开放边境,则由以下因素决定:1. 疫苗的有效率和接种率;2. 治疗的药物和医疗可及性;3. 社会心理,经济发展和政治影响的承受能力。

全球新冠肺炎的粗病死率为2%左右,相对比SARS的病死率为9.6%;而季节性流感的病死率为0.1-0.3%左右。不同国家,新冠肺炎的病死率也不一样。但随着疫情进展和疫苗接种,病死率均逐渐降低。目前,COVID-19 感染后病死的主要因素是老龄,合并严重的基础疾病,和未接种疫苗。而完全疫苗接种者COVID-19病死率则降低为0.2%左右(美国洛杉矶初步形成结果),这已经在流感病死率的级别。

疫苗在今年早期的接种,有效地减缓了疫情。然而,因Delta 变异病毒的流行,许多地区出现了疫惜的恶化。近期,许多国家开始了疫苗加强针的接种。但是,许多民众仍有不少问题。

1. 既然疫苗有效,为何这么多的突破性感染?

Delta 病毒的主要挑战是它增殖率很快,并非是真正的“免疫无效”。 当一个人接种了疫苗后,人体会产生针对病毒的抗体和T杀伤性细胞。同时,机体还会产生抗病毒的记忆细胞。在注射疫苗的六个月内,人体有强大的抗病毒抗体,因而能够有效地预防感染。但是当超过一定时间之后,抗体的浓度就逐渐下降。这个时候如果被感染,人体需要三到五天,刺激免疫记忆细胞以产生相应的抗体和激活T 杀伤细胞。然而,Delta病毒在三天以内已经能快速增殖,并传播给其他人。等免疫记忆细胞激活产生抗体之后,才能有效地阻止病毒的进一步增殖。这就是为什么,疫苗接种半年之后,能够有效地预防重症和死亡,但是减少传染的能力却下降了。这就产生了所谓突破性感染。

2. 既然mRNA疫苗已经制成专门针对变异株,为何疫苗加强针不用新的变异株疫苗?

对于变异病毒,机体的免疫反应依然能够识别,并发动攻击,因此,目前并不需要变异特异的疫苗进行加强针。只要打同样的第三针疫苗,就能产生类似的抗病毒效应。

3. 为什么美国CDC只建议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接种加强针,而不支持所有人接种加强针?

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他们的免疫功能,尤其是免疫记忆功能衰退,因此,他们必须在六个月之后接种加强针。而对于年轻的健康人群,他们依然拥有优秀的免疫记忆,能抗拒病毒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不会造成重症,或者导致病死。因此,他们接种加强针的指征就没有那么强了。

医护人员,由于职业的高危,以及他们可能面对的免疫缺陷患者,目前在美国也建议接种加強针。

可以看出,“有效”疫苗的功能和定义有三层:1. 减少感染;2. 减少重症;3. 减少死亡。而目前为止,COVID-19 疫苗都俱备以上三种功能,只是随着时间的延长,防止感染的能力有所下降。

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世界上没有一种疫苗或者药物是百分百有效,百分百无付作用。如果别人这么说,有两个可能:一个是真的不懂;另外一个就是要推销。

令人欣慰的是,2021年10月1日,默沙东与Ridgeback宣布Molnupiravir治疗轻度至中度新冠肺炎患者的三期临床中期数据,Molnupiravir治疗组的住院或死亡率为7.3%(28/385),对照组的住院或死亡率为14.1%(53/377),Molnupiravir降低住院或死亡率50%,p值为0.0012。死亡率方面,治疗组没有死亡,对照组有8例死亡。

在有效疫苗和有效药物的支持下,新冠变成一个流感级的病毒指日可待。病毒会变异,人类前进的脚步也不会停止。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老弱病残进行疫苗打强针的接种,以及今年11月即将开启的对五岁以上儿童的接种,达到总人口70%以上接种率的欧美等发达国家地方必将在2022年中上旬全面开放,世界格局由此改变。

COVID-19还会继续存在,但是我们已经不再惧怕。生活从来不完美,人类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会是与狼共舞。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国家和地区的抗疫战术,并适时调整,是传染病专业人士和政府决策者的义务和责任。

作者:美国临床医学和生物学博士,资深执业医师张玉蛟教授

https://t.cn/A6MX0yi4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搁浅了时光,静默缘分的一端,最美的风景,依然是你微笑时俊俏的眉眼!搁浅了时光,静默缘分的一端,最美的风景,依然是你微笑时俊俏的眉眼!
  • (2)熏兔 选料:选择健康膘肥的成年兔(2.5~3千克),按传统工序屠宰、放血、剥皮、开膛,除去内脏、脚爪及生殖器,用清水洗净后,再用线绳把两后肢绑成抱头状,
  • 假如人看破了肉体 假如人能看破了肉体,医疗上,人类即可以宣布,破译天下一切疾病,因为主宰能量的是心识,人体能量频率混乱,调解一下就好了,这就是佛所说的,一切因缘
  • [赞][来][围脖]我很喜欢宫崎骏的一句话:“其实我很早就知道我们不合适,但我还是拒绝了所有人,陪你走过一段没有结果的路,虽然时间不长,但毕生难忘,想想真是心酸
  • 他的博导是这样说的【“人在保持远视的同时,在当下有不同的选择总归是好的。”】有些时候难免感叹,我们是否有足够长远的眼光去发现不同的选择;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又是否拥
  • 然后,你觉察到你自己也是临在的,即你觉察到你是有知觉的,是谁在看着这朵花呢?然后,你觉察到你自己也是临在的,即你觉察到你是有知觉的,是谁在看着这朵花呢?
  • 目前,可以通过佳学基因致病基因鉴定进行确诊,也为后代的优生优育提供了遗传咨询依据。#北京·佳学基因解码基因检测基因矫正[地点]# #郑州·郑州市中医院[地点]#
  • 每次读日语文章 或长或短 如果不看译文便很难读懂 有时即便看了译文也要思忖一番 他们最喜欢用形象的角色来比喻一个深切的道理 有时会以为他真的在讲述这个形象的角色
  • 謝謝你們總是義無反顧地陪著我。通常音樂會隔天應該要長篇大論寫一些感謝詞的,但昨天在現場已經對你們說了,今天就先放幾張照片記錄一下吧☺️這幾天還會有大量照片露出~
  • 文案:影后林清尧未婚先孕的新闻被爆出来吃瓜群众手中的瓜炸了纷纷批判她以前的清纯人设都是装出来的最后某总裁出面澄清:孩子是我的第二个瓜也炸了:为了上位怒抱富二代大
  • 她说“她每天早上起床都会吃两粒康NMN”(暗地里卷我是吧[思考])在冲浪时认真做了功课,原来精力的衰退和衰老是跟体内的NAD+的减少有关。我说孙和平是人精,因为
  • #岛崎遥香[超话]##岛崎遥香# /私のシてくれないフェロモン彼氏behindParaviで配信決定❣️\寸止めラブの裏側を配信するメイキングコンテンツが11月
  • 要是有空來香港,這家倒不錯的。Rustico是那種,你能吃出用心的小店。
  • 色斑增加的时候,心疼么?色斑增加的时候,心疼么?
  • 本次钰沐菡公开课,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复旦大学药学院的青年研究员/PI/硕士生导师朱校博士,他将通过讲解定量药理学发展过程中的实例,希望能够从新药临床开发的角度使
  • ”谈及近月来的市场行情,水贝某培育钻石品牌商家告诉记者,终端培育钻石价格较此前高点有所下滑,“但估计这个价格也不会再继续下降了,临近年底珠宝行业旺季,可能还会涨
  • 】2月11日【特别报道 | 小哥不够用,物流配送复工不易】2月13日【特别报道 | 钻石公主号邮轮上到底在发生什么?】2月8日【十件事,带你了解日本红十字会如何
  • #长春身边事#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院职协学生会人员私自抽取学生投递的简历》我是大四应届毕业生 参加学校招聘会 我们学校和其他学校不一样 我校院招聘会通过学院
  • 啊可是❤️每天都有不一样的心动点 玩个小乔被杀穿了 还被对面甄姬嘲讽 我也没说啥 可是他就直接开始疯狂针对甄姬 狂杀 血c 我死一次甄姬必须死一次 然后游戏随着
  •   34 《無量壽經》一開端就教給我們“善護口業,不譏他過”佛真的是慈悲到極處!  35 我們不但口不能說別人過失,心裡頭也不能夠記,不能有這個念頭,我們要養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