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造化无与伦比,浑圆天成,所谓观山则情满于山,看水则意溢于水,只要情系自然,闲心自在,用快乐之心来学会欣赏,放眼四季,俯仰天地,生活中何时何处不存在美的景致,爱的韵律?

与自然相见,相识,相融,分不请是大自然拥揽你,还是你化为自然的一份子,至真至上的物我交融,最高境界的天人合一。

其实真正的财富不正是一颗平和知足的和懂得欣赏的心灵! https://t.cn/R2WxXGq

#文艺##乡村#


《魂系故土,心向远方》

文/松问兰

初晨凉风轻轻吹过脸庞,带来一丝清爽,放眼望去,大地仍被浓雾笼罩。仔细聆听,远方传来一阵清脆的流水声,循声走去时,浓雾散去,山色渐渐明晰,转身俯瞰,数块梯田匍匐在脚下,禾苗春生、夏荣、秋收、冬藏之景映入眼帘。我在田垄上坐下,遁入冥思之际,耳畔哗哗水声愈发动听,原来侧身几步就是水渠口,我正欣喜跳起打算循着水渠直上溯源,突然间四周破灭。原来,刚才只是个梦……

完成高中学业后,我得以闲暇去重游家乡故土。这一大片田地,已历经两辈人耕种,如今弃耕许多年了。趁着早上清爽,我出发了,来到了儿时最喜欢抓蝌蚪的一块水田。她是迎接渠水的第一块田,我儿时喜欢称她为“大胖子”,因为她很大而且是孕育禾苗的秧田,懵懂的我认为她特别伟大,能够海纳百川。本应是盛夏深绿的稻子满田之景,眼前却是一块枯田,杂草丛生,黄土裸露,田垄断裂的衰败景象。此时阳光已灼人,我坐于田间,抔起一把黄土,细数着土粒,轻抚干裂的伤痕。

 水田是水渠的归宿,水渠是水田的灵魂伴侣。田不在了,渠又在哪呢?我找到渠口,寻找残存的水渠俯身前行。进入密林,水渠如同古迹埋藏在林间。水渠是六十年前开始开凿的,由竹木和石块拼成,前后经历了三代人的修缮呈现世间。回首当年,祖父在林间找寻优质楠竹,划破、掏空,把他们放置在峭壁之上使之载水。祖辈们不知用尽多少时日发掘大块红石,用铁锤和汗水打磨出数块石渠,最终衔接在深山密林中。

      如今整条水渠已被蒿草和土石埋葬。我拔掉一片荒草和苔藓,刨走渠中厚实的腐叶和黄土,终于重见水渠,抚摸着粗糙而亲切的石块,指尖似乎流过清凉山泉,又似乎听到了她的呻吟,感受到祖辈们打磨时的余温。怀着抑郁再往上走,看到的残渠也大致如此。几个小时后,来到水渠发源处——老泉眼。很欣喜的是还有泉水涌出,只是四周的水渠被淹没在了泥沙之中,泉水漫于山沟。捧起一掌清泉,甘甜而略带苦涩。

     已过正午,山色渐暗,我沿着原路返回走出林荫,又见一方老田,他们仍寂静地躺在这里,失去了水的滋养,又遭受野草虫兽的侵袭,在夏日的暴晒之下显露得愈发苍凉和孤独。曾经,这片田地稻谷满良田,稻花十里飘香,农夫欢歌庆收。而今,数年不见春生夏荣秋收,与土地做伴的黄牛早已化作泥土,亲吻土地的铁犁已锈迹斑斑。水渠终了,一方水田也终了。

数年以前,现代文明席卷城市,创造出了大量财富。男人们纷纷离开土地前往城市为家庭谋生,留下了老人们照顾土地。后来,老人们离开了人世与土地长久相伴,男人们和孩子们不愿回来继续经营这方不太值钱的土地。就这样,土地被无情地抛弃了,任由岁月所侵蚀。

是啊,土地承载不起人们的期望了,她像一个老人,一个面对孩子的索求力不从心的老人,人们离开了土地似乎也无可厚非。但是,土地就应该这样被遗忘和抛弃吗?

听我的爷爷讲过,我的高祖父曾富甲一方,到曾祖父那家业败尽,爷爷后来白手起家,过了很多苦日子才有了这一方田地和家业。爷爷常说是这一方田地曾经无数次给了他寄托,也哺育了我和我的父亲。

这片故土留给了我美好的童年回忆和精神寄托,凝聚了两代人的汗水,孕育出了家族中兴的希望,也必将见证家族明日的辉煌。我从故土走来,走向浩瀚的远方,但不论走多远,灵魂所居住的地方仍是故土。



中华民族从农耕文明的历史中走来,走入现代化文明中,不论时空坐标如何变换,厚重的土地仍是我们的原乡。不论走多远,故土仍哺育着她的亿万子民。喜讯传来,步入新的历史时期,伟大的中华民族运用反思和智慧构建起了新的人地联系,给与了土地新的尊重,让古老大地重焕生机。无数在这片土地上耕作的劳动者们重拾获得感,每个人的故土将仍为民族伟大复兴孕育丰硕食粮,庇佑我们走向远方。

笔名:松问兰

公众号:落笔长歌

微博:丨松问兰丨

每日一赏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此诗的重点不是写离情别绪,而主要是感怀,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牢骚。全诗感情沉郁、奔放几乎句句都是精华,是李白诗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天宝末年李白在宣城期间饯别秘书省校书郎李云之作。谢朓楼,系南齐著名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创建,又称北楼、谢公楼。诗题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是指许许多多个弃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也就是说,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时光难驻,心烦意乱,忧愤郁悒。这里既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的精神苦闷,也融铸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他的“烦忧”既不自“今日”始,他所“烦忧”者也非止一端。不妨说,这是对他长期以来政治遭遇和政治感受的一个艺术概括。忧愤之深广、强烈,正反映出天宝以来朝政的愈趋腐败和李白个人遭遇的愈趋困窘。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所引起的强烈精神苦闷,在这里找到了适合的表现形式。破空而来的发端,重叠复沓的语言(既说“弃我去”,又说“不可留”;既言“乱我心”,又称“多烦忧”),以及一气鼓荡、长达十一字的句式,都极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
  三四两句突作转折:而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朗爽壮阔的境界,仿佛变化无端,不可思议。但这正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正因为他素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又长期为黑暗污浊的环境所压抑,所以时刻都向往着广大的可以自由驰骋的空间。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为之一爽,烦忧为之一扫,感到一种心、境契合的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也就油然而生了。
  下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东汉时学者称东观(政府的藏书机构)为道家蓬莱山,唐人又多以蓬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书省校书郎,所以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指刚健遒劲的“建安风骨”。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下句则以“小谢”(即谢朓)自指,说自己的诗象谢朓那样,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李白非常推崇谢朓,这里自比小谢,正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这两句自然地关合了题目中的谢朓楼和校书。
  七、八两句就“酣高楼”进一步渲染双方的意兴,说彼此都怀有豪情逸兴、雄心壮志,酒酣兴发,更是飘然欲飞,想登上青天揽取明月。前面方写晴昼秋空,这里却说到“明月”,可见后者当非实景。“欲上”云云,也说明这是诗人酒酣兴发时的豪语。豪放与天真,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的统一。这正是李白的性格。上天揽月,固然是一时兴到之语,未必有所寓托,但这飞动健举的形象却让我们分明感觉到诗人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这两句笔酣墨饱,淋漓尽致,把面对“长风万里送秋雁”的境界所激起的昂扬情绪推向最高潮,仿佛现实中一切黑暗污浊都已一扫而光,心头的一切烦忧都已丢到了九霄云外。
  然而诗人的精神尽管可以在幻想中遨游驰骋,诗人的身体却始终被羁束在污浊的现实之中。现实中并不存在“长风万里送秋雁”这种可以自由飞翔的天地,他所看到的只是“夷羊满中野,绿葹盈高门”(《古风》五十一)这种可憎的局面。因此,当他从幻想中回到实里,就更强烈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更加重了内心的烦忧苦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这一落千丈的又一大转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出现的。“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比喻是奇特而富于独创性的,同时又是自然贴切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谢朓楼前,就是终年长流的宛溪水,不尽的流水与无穷的烦忧之间本就极易产生联想,因而很自然地由排遣烦忧的强烈愿望中引发出“抽刀断水”的意念。由于比喻和眼前景的联系密切,从而使它多少具有“兴”的意味,读来便感到自然天成。尽管内心的苦闷无法排遣,但“抽刀断水”这个细节却生动地显示出诗人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要求,这就和沉溺于苦闷而不能自拔者有明显区别。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结论当然不免有些消极,甚至包含着逃避现实的成分。但历史与他所代表的社会阶层都规定了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李白的可贵之处在于,尽管他精神上经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诗中仍然贯注豪迈慷慨的情怀。“长风”二句,“俱怀”二句,更象是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高昂乐观的音调,在黑暗的云层中露出灿烂明丽的霞光。“抽刀”二句,也在抒写强烈苦闷的同时表现出倔强的性格。因此,整首诗给人的感觉不是阴郁绝望,而是忧愤苦闷中显现出豪迈雄放的气概。这说明诗人既不屈服于环境的压抑,也不屈服于内心的重压。
  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在这首诗里被完美地统一起来了。诗一开头就平地突起波澜,揭示出郁积已久的强烈精神苦闷;紧接着却完全撇开“烦忧”,放眼万里秋空,从“酣高楼”的豪兴到“揽明月”的壮举,扶摇直上九霄,然后却又迅即从九霄跌入苦闷的深渊。直起直落,大开大合,没有任何承转过渡的痕迹。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最适宜于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的急遽变化的感情。
  自然与豪放和谐结合的语言风格,在这首诗里也表现得相当突出。必须有李白那样阔大的胸襟抱负、豪放坦率的性格,又有高度驾驭语言的能力,才能达到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这首诗开头两句,简直象散文的语言,但其间却流注着豪放健举的气势。“长风”二句,境界壮阔,气概豪放,语言则高华明朗,仿佛脱口而出。这种自然豪放的语言风格,也是这首诗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的一个原因。
(刘学锴)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也有人说,小学初中阶段压榨太多,高中没有潜力了。下午被我大学舍友,拉去考数学,在阶梯教室,隔开坐,然后还有一个我以前同事,然后那个数学题我怎么也看不懂,就特别慌
  • 因为我自己买水果就有困惑,找不到稳定好吃的地方,我就想用心做一个这样的地方,可能上的品种不多,但尽力做到稳定的好吃。我一直有个观点,水果不好吃,多便宜都是最贵的
  • 其实这几年我选择了逃避,我不想接触你们家任何人,我假装这一切都不曾发生,我还是你嘴里那个像麻雀一样喜欢叫喳喳的女孩,可是我们的儿子我舍不得,这辈子亏欠他太多太多
  • 这个过失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应当遇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造成他人死亡,但是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另外一种是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造成他人死亡,但是轻信自己能够避
  • 有的人遇见了便再也没有分开,有的人到最后还是要说一声再见,也许你会觉得现实过分残忍,为什么没有结局的两个人,命运还是要他们相遇,但人生一程,能够遇见一个喜欢的人
  • 苏军的政治工作与解放军完全不同,一个苏军将领讲话时,也绝对不会提到政委,而且是提到两次。在核电站事故的核心现场,有1万多名苏联军人投入救援工作,他们不惜牺牲自己
  • 【流浪猫见人就露邪魅坏笑 没人敢养 她收编才知心酸内幕】美国一名女子几年前至收容所,打算领养一只流浪猫,但与几只猫互动后,却一直未找到心仪的宠物,岂料她发现一只
  • #罗渽民[超话]##罗渽民唯一官方门面# #罗渽民人气top# 罗渽民像小猫一样亮出了小爪子。【罗渽民手幅】 【罗渽民拍立得】【罗渽民语录】 【罗渽民直
  • 这个审美完全是一样的嘛!头发着装配色,太懂了[赞]如果你把历史上对荀彧的评价“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如冰之清,如玉之洁,法而不威,和而不亵”“为人伟美”“但有
  • 这次晚会的成功举办,一方面,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另一方面,加强了大学生间的文化交流,进而使同学们能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 本次
  • 他们都相当程度转化了作为个别生命存在的烦恼,灵性不同层次的连接了高纬度的宇宙信息能量的海洋。在人的情绪中,喜能伤心,这就是俗话说的大喜和大悲,都对人的健康不利。
  • 下一‭‮周个‬‬期42岁,三‭‮更脉阳‬‬衰弱,就‭‮阳三手是‬‬‭‮和‬‬足三阳共六条经脉。六脏腑‭‮衰血气‬‬弱,面‭‮就部‬‬会焦黄暗淡,无论用再‭‮护的
  • ”好比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城市,经络就是这个城市里的各种管道,管道不通了会有什么后果?但他怕他们的后代不服起来造反,许诺说:等辟地大业完成后,就给祸和修恢复原身。
  • 个人认为以“莫论人非”来愚民确有不妥,此话他人自个儿站在自己的境地立场可以如此要求自己。如果一位在家人士督促一位出家人成为了一代大德,难道不是他自己的功德么?
  • 想要的姐妹可以私信我(已经送给鲨鲨了[爱你])@INTO1-刘宇#上海豆瓣租房[超话]# 次卧(南北窗):22003房有2房两个女生住,出租次卧.只租女生哦!
  • 到头来谁也不懂谁是怎么想的,可惜偏偏就有那么有一小部分人,知道假聪明的所谓人?在大量西医药面前,四十岁以后就绝对不可以再去吃下火消炎的西药,特别是抗生素,抗菌素
  • 后人认为朱雀汤是有的,只是失传了。为大家介绍一味心脏疾病的常用药:丹参,是补心血,凉血的圣药。
  • 我的内心是反抗的。 李佳琦也有踩雷的时候,[并不简单]我们家宝宝,逛个淘宝也能被口红一哥带坑里去,本以为可以美美哒,结果现在满脸痘,[微笑],用了咱们格丽缇的宝
  • #摩登兄弟[超话]#☀️#刘宇宁WMF品牌代言人#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无法理解,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爱好好感受,爱那个值得爱的人,人生苦短、珍惜当下。[爱你
  • 赵朴初居士在《佛教常识答问》中这样总结:宇宙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待的互存关系,其间没有恒常的存在。而我们内心的贪瞋痴,我们的无明,更使我们对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