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第七十句
(第八十一段)
70、【波陀、摩羯、悉陀夜bō tuó mó jié xī tuó yè】观世音菩萨现灵香天菩萨相:“灵”指的是各类神灵;“香”指的是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天”指的是二十四诸天;“菩萨”指的是已解脱生死,自觉觉他的圣人。灵香天菩萨就是这样一位心通各类神灵,修行五分法身香,常住天界的一位菩萨,其成就为五分法身香。那么什么是五分法身香呢?即:
1、戒香:戒指的是戒律。分开来讲,“戒”的作用是防非去恶;“律”是具体的清规戒律,即条条款款,指佛门弟子必须遵守的规则。戒律的作用是为了防止思想行为、语言行为、身体行为这三方面的过失。由于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另外对出家的僧侣和在家的居士也有所区别。
例如小乘有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等;大乘有三聚净戒、十重四十八轻戒等。小乘五戒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八戒为:在五戒外另加不卧高广大床、不花鬘璎珞、不歌舞戏乐。二百五十戒:即二百五十项应戒的言行细目,合并为五项时,称五篇门。大乘三聚净戒为: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居士可受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
十重禁戒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说过罪、自赞毁他、悭吝、瞋恚、诽谤三宝。四十八轻戒为:不敬师长、不举教忏、背正向邪、不瞻病苦等四十八项具体戒条。通过戒律的约束,做到心中无过失、无罪恶、无嫉贤妒能的心理,无悭贪嗔恚的念头,无劫掠杀害的意图等一切不良行为,做到外不著境、内不动心,严守戒律者,即得戒香:得第一分法身香。
2、定香:修学四禅八定、金刚喻定、首楞严大定等禅定,于一切善恶境界中,外不染尘,内心清静;不昏沉、不散乱,于一切法,不取不舍,见自本性,如如不动,住三摩地者,即得定香:得第二分法身香。
3、慧香:慧就是般若,般若是出世间的智慧,是能学道、能解道、能修道、能证道、能解脱生死烦恼,能超凡入圣的智慧。世间智慧出自于我执所生的世间法、以功名利禄为人生的最大追求;般若智慧出自于如来藏的出世法,以自利利他究竟涅槃为修行的最大追求,故名般若。
般若是专治烦恼直至成佛的法药,修功德者应当知道:般若之体即法身、功德在法身中。若人识得般若、解得般若,但不善于应用般若,此人有过无功;若能善用般若、则有功有德;若能常持不懈,即是安住于菩提道,直通成佛之路。如此得般若者,即是得慧香:得第三分法身香。
4、解脱香:解脱指的是八种解脱法。即:一、有色观诸色解脱。二、内无色想,观外诸色解脱。三、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解脱。四、空无边处解脱。五、识无边处解脱。六、无所有处解脱。七、非想非非想处解脱。八、想受灭身作证具足住解脱。这前七种解脱依次为欲界解脱、色界解脱;第八种解脱法为无色界解脱,已脱离三界,永断生死烦恼,证阿罗汉圣果。得圣果者,即得解脱香:得第四分法身香
5、解脱知见香:知见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凡夫知见、一类是圣人知见;凡夫知见见世间法、圣人知见见出世间法;世间法是生死法、出世间法是不生不死法;生死法落在六道轮回中受种种苦、不生不死法入涅槃中得种种乐。此两种知见,孰优孰劣,自可一目了然。
那么什么是圣人知见呢?圣人知见就是佛知佛见,传播佛知佛见就是诸佛世尊出现于世的一大事因缘,诸佛世尊出现于世,主要是想为众生“开佛知见”,使众生得自性清净,故出现于世;主要是想为众生“示佛知见”,使众生得真实利益,而出现于世;主要是想为众生“悟佛知见”,使众生破迷开悟,而出现于世;主要是想为众生“入佛知见”,使众生彻底解脱生死烦恼而出现于世。
世尊所说的“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是佛用方便法引导众生,从信位进入圣位的四个阶段,是开权显实,圆融心境的真正妙法。那么什么是“开、示、悟、入”佛知佛见呢?《法华文句》卷四说:以四位、四智、四门、观心等四种不同立场,阐释“开、示、悟、入”之理,并一一配列。就四位而言,是指菩萨修行过程中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四大阶段,即:
1、以“开佛知见”配十住位:于此阶位之初,能破除见思无明,断除一切见思烦恼,开显如来藏,由此而见实相之理,在果证上已超越了小乘极果。
2、以“示佛知见”配当十行位:于此阶位,已破除烦恼障,此时所知障虽未全破,但不生不灭之体已开始彰显,此体具足如来万德,凡是法界中一切众德,无不在此体中一一显示分明。
3、以“悟佛知见”配当十回向位:于此阶位,既然已破除了烦恼障而显现出真如实相,明白了法界众德归于一体,这个时候已得理通达、事通达,事理融通,随意无碍的境界。
4、以“入佛知见”配当十地位:于此阶位,事、理既然融通,此时已得自在无碍,任运自如,而入萨婆若即“一切智”海。一切智指除了佛智外,对一切世界、众生界、有为之事、无为之事、因果、十法界,它们之间的种种差别,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轮回流转之相状,无不了知,这样的智慧称为一切智。
由上可见,“开、示、悟、入”是帮助众生破无明、离生死,脱轮回最重要的四个修学阶段。诸佛如来在教化菩萨时,讲了很多可修可证的法门和教理,讲这些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一个事情,就是以佛知佛见,开示众生、觉悟众生,使其证入佛知佛见。得佛知佛见者,即得解脱知见香:得第五分法身香。
香的意义,是以智慧之火烧出法界真香,这是最真实的庄严佛身,供养如来。这五分法身香,皆是自性本具,本不从外求、本不从外修,但众生痴迷,亡失自性,不得已而从戒定慧起修,至生死解脱、知见解脱,圆满五分法身,具足功德,这样渐修,也能找回自性佛。
那么观世音菩萨在这里现灵香天菩萨相是什么意思呢?是菩萨告诉一切众生,要像灵香天菩萨那样,认真修学五分法身,得法界真香,常住天界,与天地神灵相往来,入世度人不住生死、出世解脱不住涅槃,受用真实大自在。
这篇咒语中的“波陀”译为“红莲花”;“摩羯”译为“善胜”;“悉陀夜”译为“悉皆成就”。此句的意思是:菩萨得五分法身香,坐金红色莲花宝座,身放大光明,以善胜之五分法身法指示修道人要以无比的智慧,明辨真伪,远离一切邪恶,了悟世事无常,人生不过是昙花一现,转眼即空。应以清净之心,及早修行,认真受持《大悲咒》,使身心俱得解脱,永断世间一切烦恼,这样就能成就无上菩提。

《大悲咒》第六十五句
(第七十六段)
65【娑婆诃sā pó hē】观世音菩萨现圆满菩萨相:圆满原意是指十五的月亮,皎洁明亮,称为满月。是比喻一个事物完整无缺的美满度,没有任何瑕疵,故名圆满。圆满在佛教中比喻从最初学佛到最终成佛,整个过程都像满月一样,是非常完美的,没有任何一个缺陷。那么,菩萨的圆满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主要表现在三学六度中,即:
1、戒学:戒学就是戒律,是一种规范,主要是规范学佛人的语言行为、身体行为、思想行为这三方面的过失。由于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另外对出家的僧侣和在家的居士也有所区别。
例如小乘有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等;大乘有三聚净戒、十重四十八轻戒等。小乘五戒为: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八戒为:在五戒外另加不卧高广大床、不花鬘璎珞、不歌舞戏乐。二百五十戒即二百五十项应戒的言行细目,合并为五项时,称五篇门。这五戒八戒及以下所说的菩萨戒也是居士可以受的戒。
大乘三聚净戒为: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十重禁戒为在五戒的基础上加:说过罪、自赞毁他、悭贪、瞋恚、诽谤三宝。四十八轻戒为:不敬师长、不举教忏、背正向邪、不瞻病苦等四十八项具体戒条。总之,戒律不分大小,都非常重要,是佛法的基石,只有受戒守戒的人,才能开悟证果、才能得大解脱。
2、定学:定即禅定。禅定义译为静虑,就是净下心来,一心不乱地观于一事或一境,称此为定,要做到一心不乱得先止息一切妄念,所以禅定是不离“止、观”的,离了止观就不是正定之禅。
止为定、观为慧。止于本心:如如不动、不动为定。观察念头:生灭无常、能观为慧。禅定与智慧,双运双修,无先后之分、无轻重之别。慧是定之用、定是慧之体;离定慧孤、离慧定枯;有定无慧、定是邪定;有慧无定、慧是凡夫;慧在定中、定在慧中;慧中有定、定中有慧;定不异慧、慧不异定;定即是慧、慧即是定;定慧不二、性相一如,名为定慧等持。修定慧等持,能灭邪思、不落外道,是如来正法,入如来大定,百千三昧、无量陀罗尼门,齐齐现前,能使福德功德具足圆满,直至成佛。禅定粗分有三大类,即:
一、世间定:含“欲界定、未至定、中间定”和四禅八定,在三界内,未了生死,得往生“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的果报。
二、出世间定:即灭尽定。因排名在四禅八定之后,又称第九次第定,或称小涅槃,是“声闻、缘觉”所证之极果。所谓灭尽定就是灭尽了见思二惑,顿超三界、已灭了分段生死。
三、出世间上上定:即寂灭定、如来本定,名大自在、大涅槃,是佛的常寂光净土。禅定最初的修法就是摈除杂念,专心致志,观悟四圣谛。小乘有四种禅;大乘有九种禅、百八三昧等。小乘四禅为:
一、初禅:即禅定的初级阶段,这时沉思于专一,摈除情欲、消除不善心,这就是“离”,离开欲界,进入色界。由此渐进而生喜乐,即欣喜与慰安。但此时还有思虑,还未达到表象的沉静,故称初禅。
二、二禅:由初禅进而安住一想,达到表象的沉静,进入真定,获得定生喜乐的一种更高的禅悦。
三、三禅:由二禅进而舍离喜乐而达到完全安静境地,获得轻安的妙乐。这时已产生了智慧,达到了正念和正智的阶段。但此时还有身体上妙乐的感觉,所以对涅槃境地来说还有一段距离。
四、四禅:由三禅再进一步,完全超脱苦、乐,连自身的存在都已忘却,达到舍念清净的、无作无为的境界。
以上为小乘四禅,而大乘九种禅为:自性禅、一切禅、难禅、一切门禅、善人禅、一切行禅、除烦恼禅、此世他世乐禅、清净禅。另有百八三昧为:般若经典中所说的一百零八种禅定、《大智度论》卷五中有详细说明。
3、慧学: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是一种般若智,般若是出世间的智慧,是能学道、能解道、能修道、能证道、能解脱生死烦恼,能超凡入圣的智慧。世间智慧出自于我执所生的世间法,以功名利禄为人生的最大追求;般若智慧出自于如来藏的出世法,以自利利他究竟涅槃为修行的最大追求,故名般若,又称增上慧学,即佛教教义。
三学概括了全部佛教教义,也包含六度、三十七菩提分等全部修行法门。三学中以慧最重要,戒和定都是获得慧的基础。只有获得慧,才能达到最终解脱的涅槃境界。
观世音菩萨在这里现圆满菩萨相是什么意思呢?是菩萨告诉一切众生,学佛一定要学三学六度,只有学好了三学六度,才能入菩萨道,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这样就能成就圆满菩萨相,就一定能证得大涅槃。
这篇咒语中的“娑婆诃”译为“以圆满慈悲,安乐众生。”此句的意思是:修行不要得少为足,要修菩萨三学六度圆满行,成就圆满菩萨业,永断无明,发大慈悲,哀悯众生,安乐众生,以大道济世,修心为上,见性第一,如此就能体悟大道,得证佛果。

#禅海蠡测#孔子继续告诉叶公子高一个人处世的原则。“乘物以游心”就是有修养的有道之士,以大乘之道的精神和原则,处理世间的事务;生活在这个物质世界,保持一个超然的观念,这就是现在流行的一句名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抱着一种游戏人间的心情去做事。所谓游戏不是吊儿郎当,是自己非常清醒,心情非常解脱,不要被物质所累,该做就做了,也就是佛学所谓的解脱,那样才是“乘物以游心”。……

 

得道的圣人,常常“游外以弘内”,这个心(精神)能跳出了物质世界,在天地以外,可是内在还是弘扬这个道业。“无心以顺有”,虽然是无心,空的,可是仍在现有世界中游戏。拿我们现在漂亮的名词讲,真正得道的人,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虽然在形体上做入世之事,他的精神永远跳出来,空灵的,不受拘束的。

 

“故虽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这就是儒家所标榜的尧舜这些圣王之道,所谓得道的圣君贤相,内圣外王的这个道理。所以得了道的人才能够入世。“终日挥形”,一天到晚事情多得不得了,忙得很,“而神气无变”,实际上他内在的修养,神与气,没有受外界影响,那么忙碌,内心没有变动。人要修到这个样子啊,可以做帝王,可以做帝王师,可以做领导人。“俯仰万机”,一天忙得呀,一万件各种各样的事,都是拖累,可是他内心是空空洞洞的,“淡然自若”。

 

“夫见形而不及神者,天下之常累也。”一般人只抓到了自己的外形,抓到了外界的一切事情,而不回转来找自己生命的那个真谛,所以感觉生命是痛苦,是拖累,是矛盾的。“是故睹其与群物并行”,因此这些人不懂道,自己不能得道,在这个人世间,虽然有个肉体,有个灵魂,自己没有找到灵魂的真谛,自己也变成一个机械人,“莫能谓之遗物而离人矣”,不能跳出物质世界的束缚,而真懂得一个人生。

 

“观其体化而应务,则莫能谓之坐忘而自得矣。”如果能够了解了道,得了道,体会到宇宙万化的自然而变,虽然你做生意也好,尽管忙碌之间,办公桌上有八个十个电话通通响了,也无所谓。不过这要训练啦!如果十个电话一起响起来,你准备先接哪一个?你心里紧张不紧张?你们诸位青年也许将来会到这个境界,这个时候你怎么办?我们要研究一下,这个时候,不晓得哪一个电话最重要,一定是紧张的;如果体会到变化之道,则自然能够应付。“则莫能谓之坐忘而自得矣。”可以入道了。坐忘是庄子提出来的,就是佛家所讲入定,那就是杜甫讲诸葛亮的诗,“指挥若定失萧曹”,就是这个道理,指挥若定,就是入定一样,很自然。

 

刚才拿这句话来解释,当碰到万马奔腾的时候,看你能不能做到指挥若定,达到坐忘的境界。“岂直谓圣人不然哉?”所以你能做到了这样,才了解圣人是入世的,不一定是出世的,并不一定跳出了红尘才叫得道的人;也就是说,真正得道的人不一定跳出红尘。“乃必谓至理之无此是”,因为不懂这个道理,才会认为修道好像同现实生活脱离关系,这完全错了。真正的修道学佛,懂了以后更积极地入世,更积极地面对现实;所以大乘佛学也是如此,道家的道理也是如此,庄子这里的道理也是如此。“故庄子将明流统之所宗”,所以庄子把明白悟道的道理,归到一个宗旨里头,这个叫做道。这个道是要你智慧去理解的,去体验,“以释天下之可悟”,告诉我们道是可以摸得到的。

 

“若直就称仲尼之如此,或者将据所见以排之”,《庄子》这本书里头,经常可以看到对孔子的挖苦,事实不然。孔子的号叫仲尼,上古的人倒不避讳,对圣人直接叫名字,乃至对父亲也可以叫号。后世的人很奇怪,对父亲的名字都不敢叫,现在不相干了。但是子思著《中庸》的时候,他没有称夫子或者我的祖父,直接也叫祖父的名字,这是古礼,但是不能叫名,只能叫号。仲尼是孔子的号,因此郭象说,庄子其实没有挖苦孔子,而是非常捧孔子,他怎么捧呢?“若直就称仲尼之如此”,他直截地说孔子也是这个道;没有转个弯说,或者故意幽默他一下,“或者将据所见以排之”,不像一般人借口排斥,这就证明庄子是捧孔子的。

 

“故超圣人之内迹而寄方外于数子”,实际上孔子心里头早已游于方外,故意在嘴巴上这么谦虚地说。“宜忘其所寄,以寻述作之大意”,所以我们后世人研究学问读文章,不是只看字句,更要了解文章里所寄托的道理;要透过文字以外,真正懂得其中的含意。“则夫游外弘内之道坦然自明”,心跳出三界之外,行为仍在现实之中,这就是现实生活中跳出三界之外,懂了这个道理,才懂得道,“坦然自明”了。

——南怀瑾先生《庄子諵譁》 https://t.cn/R2WxuZo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对于热爱烹饪,酷爱烹鱼的南湾人来说,各家的菜谱多种多样,腌腊炖烧甚至炸的,我都有幸见过,但灵魂是不变的,毕竟湖有好鱼。肉末,豆芽,榨菜,豆角,千张....迅速为
  •   随着一个个楼盘烂尾,掏空6个钱包的业主们被逼得走投无路之下,只能万般无奈地选择:“不复工,就不还贷。  随着一个个楼盘烂尾,掏空6个钱包的业主们被逼得走投无
  • ”慢步杂石山边,举目碧玉峰前,重重晓色映晴霞,沥沥琴声飞瀑布。”慢步杂石山边,举目碧玉峰前,重重晓色映晴霞,沥沥琴声飞瀑布。
  • 结果过了快两个月,我同桌实在看不下去了,说:“懒死你得了,你怎么两个月了也不换一双袜子?结果过了快两个月,我同桌实在看不下去了,说:“懒死你得了,你怎么两个月了
  • 您能保证一周之内就把录取通知书邮到我们手里吗[太开心]希望这个事情教育局能管管[微笑]静等学校通知到我们专升本的人[微笑]碎碎念了一堆,这次不管什么时候开学估计
  • 和平区局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记者共同走进和平区天河城购物中心进行检查,重点检查购物中心内多家“网红餐厅”许可信息公示、人员健康管理、食品
  • 真想知道会是哪个幸运儿呢~[哇] 六月拜早年,惊喜厚一叠!真想知道会是哪个幸运儿呢~[偷乐] 六月拜早年,惊喜厚一叠!
  • #金泰亨[超话]##金泰亨圈饭神器##金泰亨perfect艺人# 金泰亨暴风吸入纯情蔻皮少女嘤嘤嘤我们蔻蔻酱真是绝绝子呀随便一个眼神勾走男人的心就是玩儿薇薇
  • 【3年3轮融资,C轮融资3.5亿,从红海中”杀”出一条道的拼命三娘】时至今日,阳光印网从最早的印刷电商平台进阶成现在的“企业非核心事务采购平台”2017年推出新
  • -重庆的7分甜店都给你们整理好了加州新光天地「B112层」江北北城天街「x馆B1层40b」大坪时代天街「A馆L514B」-草莓车厘子甘露茶不得不说冬天草莓和车厘
  • 起码我在路上啊,离梦想更近一步的路上,起码我现在是设计师啊,起码我离梦想也很近过起码…我在逐渐成为那个想成为的人啊那个眼神,那个想考江大的决心,那个彻底打动我,
  • 除了这些止痒小窍门,还想提醒大家的是,引起瘙痒的原因有很多,一些皮肤病问题也会引起瘙痒,如果出现顽固瘙痒,还是要去医院就诊,把原发病控制好,瘙痒问题也就能够根除
  • 以爱屋及乌的心态来说,如果你花了大价钱买了奢侈品的衣服,上面有一些类似珍珠的配饰,多半你也会跟曾经的小义一样,觉得既然是奢侈品使用的元素,应该是真的珍珠。 但是
  • 【我是业主,个人整租,精装修家具家电齐全,地铁交通方便】北京市八通线果园,整租+一居室+,房租是4000元/月,可以租12个月,付款方式是押一付三,北京通行的付
  • 【#吉林新增2例本土确诊#】5月17日0-24时,吉林全省新增本地确诊病例2例(吉林市)均在控制范围内主动筛查检测阳性确诊。【#吉林新增2例本土确诊#】5月17
  • 参与者说 “这让我感受到了初恋的感觉,很久没有这种心跳感觉了” “这才算是我的初吻吧,上学的时候有被强吻,当时只有厌恶,恶心” “我喜欢这种尝试” “30秒太短
  • 豆姐姐呢?:我想预知未来回到过去感觉没意思因为都已经知道了嘿嘿:我是想回到假期再尝尝好吃的玩个痛快:啊这样看的话回到过去也不错呢但是就算知道了不美好的未来也没办
  • crwl#就这一刻##生活笑一笑就好了呀[超话]# 温暖得如同春风中一团团火焰让我,想起一条通向天堂的路阳光阳光,是多么的美丽,多么的灿烂,多么令人向往啊!#每
  • ​​这每一天好像都很有希望,尤其在早晨起来的时候。下了一天的雨,这会儿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这个潮湿的夜晚,让我们一起喝杯这个酒祛祛寒可好?
  • 而其中的大约500万人,是在C罗重回曼联后才关注了红魔的社媒。本赛季以来,巴黎圣日耳曼新增超过2040万的粉丝:梅西签约后的一周内,更是直接增长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