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修行方法,不仅能祛除忧愁,还能使心与道合#道教知识#

“坐忘”是精神修炼的最高境界之一,其源于《庄子·大宗师》:其说颜回经过一个阶段的修炼,感觉自己有所进益,便去见自己的老师仲尼谈自己的心得。仲尼问他,他说忘掉仁义,仲尼说可以,但还不够。过了数日,又有所收获,又见仲尼,其说忘掉礼乐,仲尼给了他同样的回答。又过了些日子,他又见仲尼,说“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随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庄子浅注》)坐忘就是把肢体看作不存在,也就是不要忙于非为;把聪明才智抛弃,也就是不想非想之想,从而最终脱离形体的累赘,除掉心智的羁绊,和大道融为一体。这种与大道融为一体的思想,应是一种自然的,而不是用心的。正如《庄子·天地》中说:“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庄子浅注》)

但能够做到忘掉自我而与天道相行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如在《庄子·天运》篇中说:“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庄子浅注》)敬孝与爱孝不同,一是流于形式,一是出自本心,有心表之别;亲人与外人不同,一是至亲至近,一是非亲非故,有远近之疏;自己与父母不同,一是涉世不深,一是阅历丰富,有念与非念之间;个我与天下不同,一是部分,一是整体,有大小之异。这可以说都是矛盾对立的,也可以说因为有了区别,也就难以达到忘的境界,这要求人们回归到第一念中,而不应产生第二念,否则就难以进驻入坐忘的状态或境界中去。道书中认为,设若要使身坐,心被物遣,如此打坐,是谓坐驰,何能了朝彻。内不见外,外不见内,内外双忘,虚灵自现。忘物忘情,至道可明。意动乎外,情牵乎中,意散神乱。若能定能止,自清自静。情无所住,物岂能动?情忘意静,意静心灰,心灰灰物,物灰似痴,似痴神活,神活道居。

关于坐忘的这种思想,自东汉以来,道教修炼者对“坐忘”不断地进行阐释与发挥,对此阐述比较全面而详尽的当属唐朝司马承祯所著的《坐忘论》。司马承祯把坐忘视为养生的重要途径,并按修炼功夫的次第分为七个步骤,其依次为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敬信就是修道者要有虔诚的信仰,对修炼之事不生怀疑,只有坚定忠诚而不疑惑;断缘是断绝尘俗之缘,抛弃尘事之累;收心就是安心,不为外面的世界所诱惑而躁动不安,拴住心猿意马,以脱离尘俗之境;简事就是要求修道之人处事安闲,简单理事,不要被名缰利锁束缚自己,否则只知斗智斗勇,贪求名利,以至于无心修道;真观就是如智士的先见之明,同圣贤一般能够洞察祸福吉凶;泰定就是具有像泰山一样的安定,在修炼时,使心能够静定,即便泰山崩于后而心不惊,猛虎啸于前而心不慌;得道就是神与道合为一体,与道一样长久。这七个步骤是要求修炼者不为外念所扰,内心保持自然与安静。否则,人要是为尘世之事所劳累,为七情之欲所牵缠,想要获得宁静,除去烦邪乱想,达到坐忘的境界,是不可能的。其实,达到坐忘的境界起决定作用的是心。“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帅。静则生慧,动则成昏。”若能“收心离境,住无所有。因住无所有,不着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

在坐忘方面,道教养生家特别强调发挥精神的作用,并运用自己的意识行为去控制、调节情绪、心理和生理的变化,使自己适应各种不同的外部环境,保持清净安宁的心境,不受一切事或人的干扰,这不但能达到修炼的目的,还使人的整个机体功能的正常或超常发挥,使心境宁静,淡泊少欲。坐忘实质上也是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外在行为、思想意识、精神活动有目的、有步骤、循序渐进的调节和锻炼的方法。

坐忘需忘却当忘之忘才对健康有益。晋时郭象说:“若乃失乎忘生之主,而营生于至当之外,事不任力,动不称情,则虽垂天之翼不能无穷,决起之飞不能无困矣!”(《南华真经注疏》)坐忘需要收心。收心在于“一出便收来,既归须放下”。坐忘在于先存后忘,至于真忘。天尊言:“道者,以诚而入,以默而守,以柔为用。用诚似愚,用默似讷,用柔似拙。夫如是,则可与忘形,可与忘我,可与忘忘。入道者知止,守道者知谨,用道者知微。能知微则慧光生,能知谨则圣智全,能知止则泰安定。泰安定则圣智全,圣智全则慧光生,慧光生则与道为一,是名真忘。惟其忘而不忘,忘无可忘。无可忘者,即是至道。道在天地,天地不知。有情无情,惟一无二。”(《吕洞宾全集》)人能止,而后能去妄存诚;知谨而后能渊默自守,知微而后能妙用不忒。

在《坐忘铭》中说:一个人能“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不求,无谄无媚;不执,可圆可方;不贪,便是富贵;不苟,何惧公堂。味绝,灵泉自降;气定,真息自长。触则形弊、神逸;想则梦离、尸僵。气漏,形归厚土;念漏,神趋死乡心死方得神活;魄灭然后魂昌。转物难穷,妙理应化,不离真常。至精潜于恍惚,大象混于渺茫。造化不知规准,鬼神莫测行藏。不饮,不食,不寐,是谓真人坐忘。”

在《列子·周穆王》中说:“宋阳里华子中年病忘,朝取而夕忘,夕与而朝忘;在途则忘行,在室而忘坐;今不识先,后不识今阖室毒之。谒史而ト之,弗占;谒巫而祷之,弗禁;谒医而攻之,弗已。鲁有儒生自媒能治之,华子之妻子以居产之半请其方。儒生曰:‘此固非卦兆之所占,非祈请之所祷,非药石之所攻。吾试化其心,变其虑,庶几其瘳乎!’于是试露之,而求衣;饥之,而求食;幽之,而求明。儒生欣然告其子曰:‘疾可已也。然吾之方密,传世不以告人。试屏左右,独与居室七曰。’从之。莫知其所施为也,而积年之疾一朝都除。华子既悟,乃大怒,黜妻罚子,操戈逐儒生。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荡荡然不觉天地之有无。今顿识既往,数十年来存亡、得失、哀乐、好恶,扰扰万绪起矣。吾恐将来之存亡、得失、哀乐、好恶之乱吾心如此也,须臾之忘,可复得乎?’子贡闻而怪之,以告孔子。孔子曰:‘此非汝所及乎!’顾谓颜回纪之。本来人们很容易忘掉该忘记的,然而人们“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庄子德充符》)。

要想忘其所不忘之事也并非容易的,但只要方法得当,还是容易忘记的。在《坐忘论》中说:“以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住无所有,不着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故经云:至道之中,寂无所有,神用无方,心体亦然。源其心体,以道为本。但为心神被染,蒙蔽渐深,流浪日久,遂与道隔。今若能净除心垢,开释神本,名曰修道。无复流浪,与道冥合,安在道中,名归根。守根不离,名曰静定。静定日久,病消命复。复而又续自得知常。知则无所不明,常则永无变灭。出离生死,实由于此。是故法道安心,贵无所着。”然而,人心多着于外物而不自住。不能自住就如同一个身体为外物所牵引,而非由自己所主宰一样。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身体或精神都不由自主,反而为外物所引。若任心所起,一无收制,则与凡人不别。若唯断善恶,心无指归,肆意浮游,待自定者,徒自误耳。若遍行诸、言心无染者,于言甚美,于行甚非,真学之流。

有时,一个人本来无需坐忘而事当已忘,这是因为事讫则止,实莫多思,多思则以知害恬。若烦邪乱想,随觉则除。若闻毁誉之名、善恶等事,皆即拨去,莫将心受。若心受之即心满,心满则道无所居所有闻见,如不闻见,则是非美恶不入于心。心不受外,名日虚心心不逐外,名曰安心。心安而虚,则道自来止。故经云:人能虚心无为,非欲于道,道自归之。内心既无所著,外行亦无所为。非静非秽、故毁誉无从生;非智非愚,故利害无由至。实则顺中为常,权可与时消息,苟免诸累,是其智也。若非时非事,役思强为者,自云不著终非真觉。何邪?心法如眼也。纤毫入眼,眼则不安;小事开心,心必动乱。既有动病,难入定门。

所以坐忘的根本,急在除病。病若不除,终不得定。又如良田,荆棘未诛,虽下种子,嘉苗不成。爱见思虑,是心荆棘。若不除翦,定慧不生。或身居富贵,或学备经史,言则慈俭,行乃贪残。辩足以饰非,势足以威物,得则名己,过必尤人。此病最深,虽学无益。所以然者,为自是故。然此心由来依境,未惯独立,乍无所托,难以自安。纵得暂安,还复散乱。随起随制,务令不动,久久调熟,自得安闲。无问昼夜,行立坐卧,及应事之时,常须作意安之。若心得定,但须安养,莫有恼触。少得定分,则堪自乐。

《王重阳内修真诀》中说:“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不求无谄无媚,不执可圆可方。不贪便是富贵,不苟何惧君王。味绝灵泉自降,气定真息日长。触则形毙神游想则梦离尸僵。气漏形归垄上,念漏神趋死乡。心死方得神活,魄灭然后魂强。博物难穷妙理,应化不离真常。至精潜于恍惚,大象混于渺茫。道化有如物化,鬼神莫测行藏。不饮不食不寐,是谓真人坐忘。心忘念虑,即超欲界。心忘缘境,即超色界。心不著空,即超无色界离此三界,神居仙圣之乡,性在清虚之境矣。 https://t.cn/Evk4evd

702.这是惊动一切天魔外道的作用,令他们降伏,不可扰乱修道人的清净心【华严经浅释】(宣化上人)

卷五十七丨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五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老和尚讲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六 答因圆究竟行法(等觉位)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观察。何等为十。所谓知诸业观察。微细悉见故。知诸趣观察。不取众生故。知诸根观察。了达无根故。知诸法观察。不坏法界故。见佛法观察。勤修佛眼故。得智慧观察。如理说法故。无生忍观察。决了佛法故。不退地观察。灭一切烦恼超出三界二乘地故。灌顶地观察。于一切佛法自在不动故。善觉智三昧观察。于一切十方施作佛事故。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上大观察智。】

普贤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有十种观察。何等为十?就是所说的①菩萨能知道一切业,有这种观察,微细之处,悉能明见。②菩萨能知道一切趣,有这种观察。不取众生,不执著众生。③菩萨能知一切根,有这种观察,了解通达一切众生,知有善根,没有恶根。

④菩萨能知一切法,有这种观察。可是研究一切法,不破坏法界,诸法宛然存在。⑤菩萨能见佛法,有这种观察。勤修佛眼,观察众生。⑥菩萨得到智慧,有这种观察。依照实相实体,而演说妙法。⑦菩萨得到无生法忍,有这种观察。决定了解佛法。何谓无生法忍?就是不见有少法生,不见有少法灭,忍可于心。浅言之,这种境界,是要亲自证得,自己知道而已。

⑧菩萨有不退地,这种观察。能灭除一切烦恼,超出三界及二乘的地位。⑨菩萨有灌顶,这种观察,对于一切佛法,任运自在,已到不动的境界。⑩菩萨有善巧智慧三昧,这种观察。在一切十方世界,布施大做佛事。这是为菩萨十种观察之法。假设一切菩萨能安住这种法之中,则能得到如来无上大观察智慧。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普观察。何等为十。所谓普观一切诸来求者。以无违心满其意故。普观一切犯戒众生。安置如来净戒中故。普观一切害心众生。安置如来忍力中故。普观一切懈怠众生。劝令精勤不舍荷负大乘担故。普观一切乱心众生。令住如来一切智地。无散动故。普观一切恶慧众生。令除疑惑。破有见故。普观一切平等善友。顺其教命住佛法故。普观一切所闻之法。疾得证见最上义故。普观一切无边众生。常不舍离大悲力故。普观一切诸佛之法。速得成就一切智故。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上大智慧普观察。】

各位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有十种普观察。何等为十?就是所说的①普遍观察一切来求的众生,他求什么,就舍什么,而不违背众生所求的心,能满足众生所求的愿。②普遍观察一切犯戒的众生,把他们安置在佛的清净戒之中。③普遍观察一切害心的众生,把他们安置在佛的忍力之中。

④普遍观察一切懈怠的众生,劝说他们勤修精进,不舍荷负大乘的担子。⑤普遍观察一切乱心的众生,令他们住在佛一切智慧之地,没有散乱动摇。⑥普遍观察一切恶慧的众生,令他们消除一切疑惑,破灭有所执着之见。浅言之,消灭一切邪知邪见,增长一切正知正见。

⑦普遍观察一切平等的善友,也就是善知识。随顺善知识的教命,住在佛法中,不超过佛法之外。⑧普遍观察一切所闻之法,很快得证见无上的义理。⑨普遍观察一切无边的众生,常不舍离大悲的力量。⑩普遍观察一切诸佛之法,很快得到成就圆满一切智慧。这是为菩萨十种普观察之法。假设一切菩萨能安住这种法之中,则能得到如来无上大智慧普观察智。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奋迅。何等为十。所谓牛王奋迅。暎蔽一切天龙夜叉。乾闼婆等诸大众故。象王奋迅。心善调柔。荷负一切诸众生故。龙王奋迅。兴大法密云。耀解脱电光。震如实义雷。降诸根力觉分禅定解脱三昧甘露雨故。大金翅鸟王奋迅。竭贪爱水。破愚痴壳。搏撮烦恼诸恶毒龙。令出生死大苦海故。大师子王奋迅。安住无畏平等大智。以为器仗摧伏众魔及外道故。勇健奋迅。能于生死大战阵中。摧灭一切烦恼冤故。大智奋迅。知蕴界处及诸缘起。自在开示一切法故。陀罗尼奋迅。以念慧力持法不忘。随众生根为宣说故。辩才奋迅。无碍迅疾分别一切。咸令受益心欢喜故。如来奋迅。一切智智助道之法皆悉成满以一念相应慧。所应得者。一切皆得。所应悟者。一切皆悟。坐师子座。降魔冤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诸佛于一切法无上自在奋迅。】

各位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有十种奋迅。何等为十?就是所说的①牛王奋迅,能暎蔽一切天、龙、夜叉、乾闼婆等等,以及所有的大众的力量。②象王奋迅,其心善于调和,而又柔顺。能荷负一切众生,从此岸渡生死烦恼河,到达彼岸。

③龙王奋迅,能兴起大法密云,照耀解脱电光,震如实义的雷,能降诸根力、觉分、禅定、解脱、三昧等的甘露雨。④大金翅鸟王奋迅,它能竭尽贪爱之水,破除愚痴的壳;它能搏撮有烦恼的一切毒龙,令龙出生死大苦海。⑤大师子王奋迅,能安住在无畏平等大智慧,以为器杖,能摧伏一切众魔及外道。⑥勇健奋迅,在生死大战阵中,能摧灭一切烦恼怨敌。

⑦大智奋迅,知道蕴(色、受、想、行、识五蕴),知道界(内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外有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中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共为十八界),又知道处(六根和六尘共为十二处),以及一切缘起,自在开示一切诸佛所说的法。

⑧陀罗尼奋迅,译为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用念慧的力量,来修持佛法,永远不忘失,随顺一切众生的根性,为他们宣说一切佛法。⑨辩才奋迅,没有一切障碍,速度很迅疾,能分别一切,令众生得到益处,心生欢喜。

⑩如来奋迅,一切智慧之智是助道之法,皆得成就圆满。用一念相应的智慧,所应该得到的人,一切皆能得到。所应该觉悟的人,一切皆能觉悟。菩萨坐在师子座,能降一切众魔和怨敌,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为无上正等正觉。这是为菩萨十种奋迅之法。假设一切菩萨能安住在这种法之中,则能得到一切佛在一切法无上自在奋迅的力量。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师子吼。何等为十。所谓唱言。我当必定成正等觉。是菩提心大师子吼。我当令一切众生未度者度。未脱者脱。未安者安。未涅槃者令得涅槃。是大悲大师子吼。我当令佛法僧种无有断绝。是报如来恩大师子吼。我当严净一切佛刹。是究竟坚誓大师子吼。我当除灭一切恶道及诸难处。是自持净戒大师子吼。我当满足一切诸佛身语及意。相好庄严。是求福无厌大师子吼。我当成满一切诸佛所有智慧。是求智无厌大师子吼。】

各位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有十种师子吼。何等为十?所谓唱言,就是菩萨自己用很大的声音来说:何等为十?就是所说的①我应当必定成就正等觉的佛位,是为菩提心大师子吼。这是惊动一切天魔外道的作用,令他们降伏,不可扰乱修道人的清净心。

②我应当令一切众生,未得度化者,我令他们得到度化;未得到解脱者,我令他们得到解脱;未得到安乐者,我令他们得到安乐;未得到涅槃者,我令他们得到涅槃。是为大悲大师子吼。

③我应当令佛法僧三宝的种子,永远没有断绝的时候,继续常住于世间,是为报佛恩大师子吼。④我应当庄严清净一切佛刹,是为究竟坚固大师子吼。⑤我应当除灭一切恶道和一切难处,是为自持净戒大师子吼。

⑥我应当满足一切诸佛的身语意三业清净,得到相好庄严,是为求福无厌大师子吼。⑦我应当成就圆满一切诸佛所有的智慧,是为求智无厌大师子吼。

【我当除灭一切众魔及诸魔业。是修正行断诸烦恼大师子吼。我当了知一切诸法无我无众生。无寿命。无补伽罗空。无相。无愿。净如虚空。是无生法忍大师子吼。最后生菩萨震动一切诸佛国土。悉令严净。是时一切释梵四王。咸来赞请。唯愿菩萨。以无生法。而现受生。菩萨则以无碍慧眼。普观世间一切众生。无如我者。即于王宫。示现诞生。自行七步。大师子吼。我于世间。最胜第一。我当永尽生死边际。是如说而作大师子吼。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上大师子吼。】

⑧我应当除灭一切众魔和一切魔业,是为修正行断诸烦恼大师子吼。⑨我应当明了知道一切诸法,没有我、没有众生、没有寿命、没有补伽罗(人)、空、无相、无愿,清净如虚空,是为无生法忍大师子吼。⑩最后生菩萨能震动一切诸佛国土,悉令庄严清净。

在这个时候,一切的帝释天、大梵天王、护世四大天王,都前来赞叹请求:我们唯独愿菩萨以无生法而示现受生。菩萨就用无障碍的智慧眼,普遍观察一切世间的众生,没有像我这样子。即在王宫示现诞生,自行七步,作大师子吼。我在世间是最殊胜第一,我应当永尽生死的边际,是为如说而作大师子吼。

这是为菩萨十种师子吼之法。假设一切菩萨能安住在这种法之中,则能得到如来无上大师子吼。

#龙树菩萨[超话]#❄️ #龙树空宗#
《学佛三要》
印顺导师
五 从禅定说明心对根身之主宰力
  禅定,佛法中有,印度的瑜伽,中国的道教,都有或深或浅的修验。不过,自禅宗兴盛以后,以悟入为主,少有甚深禅定的修验了。本人并没有经验,但由于亲见亲闻的事也不少,故略有所知。去年,我到泰国去,在大宗派的寺院里,亲见一位潮州籍的和尚表演入定。坐下来,不到一分钟,就入了定。把他的手举起,他就一直举着,不觉疲累。

  我们的身手动作,大都是由心意的引发而使令的。但如我们的呼吸,不能叫 [P57] 他停止;体内的血脉流通;内脏及内部的筋肉,都是一般心力所不能控制的,只有听其自然而已。但在修禅定的,就有能力控制他。用什么方法呢?不外是把心力集中起来,不让他纷乱散动的到别处去,心就逐渐安定下来。心定了,便会使我们的身心,发生不寻常的现象,或发生超常的力量。诸位如有修定的,或有多少经验的,对于内心的主宰根身,一定有良好的信心。根身,就是我们的身体,包括内部,都可由心力来控制他,主使他。我常说一个譬喻:烧开水的,若把壸盖打开,让蒸汽四散,那便毫无力量。若蒸汽不散,力量集中,水汽便会发大力,把壸盖冲脱了。应用这一原理,能使汽力开动轮船与火车。我们的心力小,只是纷乱散动。散乱或惛沉重的,连普通的道理,也听不懂,记不住。如能以定而集中心力,不散乱,不惛忱,便会现出无比的力量。

  禅定主宰根身的力量及过程,正与医学上,施用麻醉药的情形相同。施用手术的,以麻醉剂,使患者的身心,部分停止活动。先是忆想不起,大恼的记忆失去了。其次,苦乐的感觉也失去,那正是动手开刀的时候。在动手术过程中,有 [P58] 呼吸,也有脉搏。等到手术成功,麻醉力消失,苦痛的感觉来了,忆念也来了。假使在手术过程中,忽然呼吸停顿,脉搏停止,那就手术失败,生命也就完了。这个过程,与禅者入定,恰好相合。若修至初禅,眼不见,耳不闻,但意识还相当活动,还有思想忆念。修到二禅,「无寻无伺」,忆想就没有了(这是定境的无分别)。修到四禅,没有苦痛,也没有快乐的感觉;那时,「身行」的呼吸停止了。修到空无边处,身体的温度也低落而冷了。可是,那时的定心,还是存在的。等到要从定起,心一动,温度增加,呼吸也来了,苦乐的感觉,思想的活动,一切回复如故。那些修定纯熟,到了「超作意位」,一念间就入了定,比麻醉剂优胜而迅速得多。麻醉剂,只是以物理来影响生理;一旦分量过重过轻,或引起生理上的突然变化,依于肺脏的呼吸,依于心脏的脉搏停止,就会死亡。可是修禅定的,是以心理来影响生理,呼吸虽停顿了,脉搏或温度都没有了,却并不会死。或有人怀疑:呼吸,脉搏停止,人都冷了,那有不死之理?其实不足为奇。据科学的实验,把人突放到极冷的地方,全身冻僵了,与死人一样。可是取回 [P59] 放在暖处,慢慢的使他温暖起来,仍可回复生机。可见呼吸,脉搏的停止,不一定是死的,只要内部没有破坏。依佛法说,只要「识不离身」,仍是活着的。

  这些奇异的事实,从禅定而发生,还有种种可说,但在佛法中,估价并不太高,因为无论修到怎样深,定是不能了脱生死的。但修定的过程,是事实,如依定而修发真智慧,那就非常重要了!外道的修精炼气,也不外乎心力集中,引起身心的变化。由这些例证看来,大家应该相信,自己的心力,实在强大得很!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5、种牙的好时机⚠️:缺牙的时候,以及你问询的现在!朋友圈文案美食文案分享:1.生活很苦 加点糖2. /我的快乐3.ᵕ̈ 认真长膘的一天 ᐝ4.“小肚 小肚”
  • 反复在心中重复着寓言“Sanarás mañana,Sanarás mañana...” 拍摄下来当时的心境,再也没有理由生活在这种“悲伤的旋律”中。Sanar
  • 现在踏上30+越来越注重养生健康,拥有这台破壁机就可以随时变着花样使用它,小巧轻便,轻音、强破壁,功能多还能自清洁,真的不会再被闲置了!加上它的一体式双层隔音杯
  • 做好自己该做的,有爱或无爱,都安然对待不开心的时候,少说话多睡觉,夜晚一床温暖的棉被和一个好梦可以慰藉不如意的我们无论有多困难,都坚强地抬头挺胸,告诉所有人,你
  • 工业园区街道英塔尔社区开展 “我的小区我做主”主题奶茶会为打造儿童友好型社区,工业园区街道英塔尔社区在幸福里小区开展“我的小区我做主”主题奶茶会,以“一米高度”
  • 一个四川达州的大哥在这里开台球店,他说以前四川人多,在这边搞工程,工地上的很多,现在少了。不过最后他们说这地方有啥好旅游的,到处都是戈壁光秃秃的,风又大!
  • 还是那句话,除却人类无法改变的事情,你所做的每一次努力,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你的人生轨迹。自从6000万年前那颗小行星撞破地球的天空,我们意识到摇篮可能并不安全
  • 那是一个午后暖阳时刻,成毅把信件读了又读,他是一个会把真实诚挚的言词,记心间的人,是记了会践行的人,知行合一,在他身上无处不闪着光,不仅对事业,也对身边的人,嘉
  • 裴砚声音微凉:“不过一次过错,他就能舍了曾经最看重的孙儿,保全秦家前程,若有一日当真遇到危机时,你觉得梁家上下是会被秦家所护,还是成了他保全秦家冲锋陷阵的马前
  • 人生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皆系与心,心态若安好,就没有过不去的坎,经营好心情,你的生活就不会太差。有爱就有很,这辈子,谁都逃脱不掉,有些伤痛的往事,不会因为时间
  • 只是时光簇拥,有许多只可拘谨,但心潮澎湃,又不可全然隐藏,所以幸可借他式,释放于那么一分一秒,也已经是一份宣示,即使默然无声,却终有放任的记忆,也是弥足珍贵,这
  • 还有之前说过的明良,以及厨力高超充满热情的成濑小姐,感觉整个人都散发着Kirayaba的活力w然后拥抱那时候坪田阿姨听到引坂理绘的演技后才产生花花对悲伤过去的构
  • 前两条道路,是抽丝剥茧的对欲望和人性的诠释,关于感受和体验;后者则是由逻辑构建而成的,侵占着前者在新世界中的存续,加速着我们对生命和情感里面感受和体验的遗忘。你
  • 我起身,不免有些好笑,“赵岚一,你不知道这种地方四处都有监控吗?”她脸上不再苍白,反而透出一种神采飞扬,“你看这次他多紧张,立马替我安排去D国手术,所有的费用
  • 为您介绍「阿城鹅肉」位在捷运行天宫站附近的吉林路,从2019~2023连续5年米其林必比登推介都有上榜,台湾台北一定不能错过!阿城鹅肉(吉林店)台北市中山区吉林
  • 这也是在临床上,那么多的结节患者,用二陈汤或者温胆汤健脾化痰,再配合一些散结的药,总是反反复复的原因所在,原因是痰湿的产生是在肾脏里面,它是最根本的地方,要根治
  • #赛迩与声色#最近喜欢上一个文画兼修的太太,莫名觉得她的作品无论是画还是人都透着一股生命力,没有特别精致的描写和画风,很草率的几笔就能让人把人物特征印在脑子里,
  • #曹承衍[超话]#   #曹承衍清凉摇滚#     【官t】 20231114 承衍官t更新 WOODZ 2024 SEASON'S GREETINGS 预
  •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想吃鱿鱼干[嘻嘻]③今晚在家玩着玩着就说:"妈妈,我是男子汉",我问:"有多悍?爸爸妈妈永远爱你们哦[心][心][
  • 当我们能够包容对方的缺点和错误时,我们展示了对他们的宽容和理解,这有助于维护关系的稳定和和谐。记住,人际关系是相互的,只有当我们愿意投入时,我们才能收获真正的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