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全文(注音版)
  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
  赞
  稽首本然净心地 无尽佛藏大慈尊
  南方世界涌香云 香雨花云及花雨

  宝雨宝云无数种 为祥为瑞遍庄严
  天人问佛是何因 佛言地藏菩萨至

  三世如来同赞叹 十方菩萨共皈依
  我今宿植善因缘 称扬地藏真功德

  慈因积善,誓救众生,手中金锡,振开地狱之门。掌上明珠,光摄大千世界。智慧音里,吉祥云中,为阎浮提苦众生,作大证明功德主。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本尊地藏菩萨摩诃萨。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三称)

  tánɡ yú tián ɡuó sān zànɡ shā mén shí chā nán tuó yì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dāo lì tiān ɡōnɡ shén tōnɡ pǐn dì yī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rú shì wǒ wén 。 yī shí fó zài dāo lì tiān ,

  如 是 我 闻。 一 时 佛 在 忉 利 天 ,

  wèi mǔ shuō fǎ 。 ěr shí shí fānɡ wú liànɡ shì jiè

  为 母 说 法 。 尔 时 十 方 无 量 世 界

  , bù kě shuō bù kě shuō yī qiè zhū fó , jí

  , 不 可 说 不 可 说 一 切 诸 佛 , 及

  dà pú sà mó hē sà , jiē lái jí huì 。 zàn

  大 菩 萨 摩 诃 萨 , 皆 来 集 会。 赞

  tàn shì jiā móu ní fó , nénɡ yú wǔ zhuó è shì

  叹 释 迦 牟 尼 佛 , 能 于 五 浊 恶 世

  , xiàn bù kě sī yì dà zhì huì shén tōnɡ zhī lì

  , 现 不 可 思 议 大 智 慧 神 通 之 力

  , tiáo fú ɡānɡ qiánɡ zhònɡ shēnɡ , zhī kǔ yào fǎ ,

  , 调 伏 刚 强 众 生, 知 苦 乐 法 ,

  ɡè qiǎn shì zhě , wèn xùn shì zūn 。

  各 遣 侍 者, 问 讯 世 尊 。

  shì shí , rú lái hán xiào , fànɡ bǎi qiān wàn yì

  是 时, 如 来 含 笑, 放 百 千 万 亿

  dà ɡuānɡ mínɡ yún , suǒ wèi dà yuán mǎn ɡuānɡ mínɡ yún

  大 光 明 云, 所 谓 大 圆 满 光 明 云

  、 dà cí bēi ɡuānɡ mínɡ yún 、 dà zhì huì ɡuānɡ mínɡ

  、 大 慈 悲 光 明 云 、 大 智 慧 光 明

  yún 、 dà bō rě ɡuānɡ mínɡ yún 、 dà sān mèi ɡuānɡ

  云 、大 般 若 光 明 云 、 大 三 昧 光

  mínɡ yún 、 dà jí xiánɡ ɡuānɡ mínɡ yún 、 dà fú dé

  明 云 、 大 吉 祥 光 明 云 、 大 福 德

  ɡuānɡ mínɡ yún 、 dà ɡōnɡ dé ɡuānɡ mínɡ yún 、 dà ɡuī

  光 明 云 、 大 功 德 光 明 云 、 大 归

  yī ɡuānɡ mínɡ yún、 dà zàn tàn ɡuānɡ mínɡ yún , fànɡ

  依 光 明 云 、 大 赞 叹 光 明 云  ,放

  rú shì děnɡ bù kě shuō ɡuānɡ mínɡ yún yǐ 。 yòu chū

  如 是 等 不 可 说 光 明 云 已 。 又 出

  zhǒnɡ zhǒnɡ wēi miào zhī yīn , suǒ wèi tán bō luó mì

  种 种 微 妙 之 音, 所 谓 檀 波 罗 蜜

  yīn 、 shī bō luó mì yīn 、 chàn tí bō luó mì

  音 、尸 波 罗 蜜 音 、 羼 提 波 罗 蜜

  yīn 、 pí lí yē bō luó mì yīn 、 chán bō luó

  音 、毗 离 耶 波 罗 蜜 音 、 禅 波 罗

  mì yīn 、 bō rě bō luó mì yīn 、 cí bēi yīn

  蜜 音 、 般 若 波 罗 蜜 音 、 慈 悲 音

  、 xǐ shě yīn 、 xiè tuō yīn 、 wú lòu yīn 、

  、 喜 舍 音 、 解 脱 音 、 无 漏 音 、

  zhì huì yīn 、 dà zhì huì yīn 、 shī zǐ hǒu yīn

  智 慧 音 、 大 智 慧 音 、 师 子 吼 音

  、 dà shī zǐ hǒu yīn 、 yún léi yīn 、 dà yún léi yīn 。

  、 大 师 子 吼 音 、 云 雷 音 、 大 云 雷 音 。

  chū rú shì děnɡ bù kě shuō bù kě shuō yīn yǐ ,

  出 如 是 等 不 可 说 不 可 说 音 已 ,

  suō pó shì jiè , jí tā fānɡ ɡuó tǔ , yǒu wú

  娑 婆 世 界, 及 他 方 国 土 , 有 无

  liànɡ yì tiān lónɡ ɡuǐ shén , yì jí dào dāo lì tiān

  量 亿 天 龙 鬼 神, 亦 集 到 忉 利 天

  ɡōnɡ , suǒ wèi sì tiān wánɡ tiān 、 dāo lì tiān 、

  宫, 所 谓 四 天 王 天 、 忉 利 天 、

  xū yàn mó tiān 、 dōu shuài tuó tiān 、 huà lè tiān

  须 焰 摩 天 、 兜 率 陀 天 、 化 乐 天

  、 tā huà zì zài tiān 、 fàn zhònɡ tiān 、 fàn fǔ

  、 他 化 自 在 天 、 梵 众 天 、 梵 辅

  tiān 、 dà fàn tiān 、 shǎo ɡuānɡ tiān 、 wú liànɡ ɡuānɡ

  天 、 大 梵 天 、 少 光 天 、 无量 光

  tiān 、 ɡuānɡ yīn tiān 、 shǎo jìnɡ tiān 、 wú liànɡ jìnɡ

  天 、 光 音 天 、 少 净 天 、 无 量 净

  tiān 、 biàn jìnɡ tiān 、 fú shēnɡ tiān 、 fú ài tiān

  天 、 遍 净 天 、 福 生 天 、 福 爱 天

  、 ɡuǎnɡ ɡuǒ tiān 、 wú xiǎnɡ tiān 、 wú fán tiān 、

  、 广 果 天 、 无 想 天 、 无 烦 天 、

  wú rè tiān 、 shàn jiàn tiān 、 shàn xiàn tiān 、 sè

  无 热 天 、 善 见 天 、 善 现 天 、 色

  jiū jìnɡ tiān 、 mó xī shǒu luó tiān 、 nǎi zhì fēi

  究 竟 天 、 摩 醯 首 罗 天 、 乃 至 非

  xiǎnɡ fēi fēi xiǎnɡ chù tiān , yī qiè tiān zhònɡ 、 lónɡ

  想 非 非 想 处 天, 一 切 天 众 、 龙

  zhònɡ 、 ɡuǐ shén děnɡ zhònɡ , xī lái jí huì 。 fù

  众 、 鬼 神 等 众, 悉 来 集 会。 复

  yǒu tā fānɡ ɡuó tǔ , jí suō pó shì jiè , hǎi

  有 他方 国 土 , 及 娑 婆 世 界, 海

  shén 、 jiānɡ shén 、 hé shén 、 shù shén 、 shān shén

  神 、 江 神 、 河 神 、 树 神 、山 神

  、 dì shén 、 chuān zé shén 、 miáo jià shén 、 zhòu

  、 地 神 、 川 泽 神 、 苗 稼 神 、 昼

  shén 、 yè shén 、 kōnɡ shén 、 tiān shén 、 yǐn shí

  神 、 夜 神 、 空 神 、 天 神 、饮 食

  shén 、 cǎo mù shén , rú shì děnɡ shén , jiē lái jí huì。

  神 、 草 木 神, 如 是 等 神, 皆 来 集 会。

  fù yǒu tā fānɡ ɡuó tǔ , jí suō pó shì jiè ,

  复 有 他 方 国 土 , 及 娑 婆 世 界,

  zhū dà ɡuǐ wánɡ 。 suǒ wèi : è mù ɡuǐ wánɡ 、

  诸 大 鬼 王。 所 谓 : 恶 目 鬼 王 、

  dàn xuè ɡuǐ wánɡ 、 dàn jīnɡ qì ɡuǐ wánɡ 、 dàn tāi

  啖 血 鬼 王 、 啖 精 气 鬼 王 、 啖 胎

  luǎn ɡuǐ wánɡ 、 xínɡ bìnɡ ɡuǐ wánɡ 、 shè dú ɡuǐ wánɡ

  卵 鬼 王 、 行 病 鬼 王 、 摄 毒 鬼 王

  、 cí xīn ɡuǐ wánɡ 、 fú lì ɡuǐ wánɡ 、 dà ài

  、 慈 心 鬼 王 、 福 利 鬼 王 、 大 爱

  jìnɡ ɡuǐ wánɡ , rú shì děnɡ ɡuǐ wánɡ , jiē lái jí huì。

  敬 鬼 王, 如 是 等 鬼 王, 皆 来 集 会 。

  ěr shí shì jiā móu ní fó 、 ɡào wén shū shī lì

  尔 时 释 迦 牟 尼 佛 、 告 文 殊 师 利

  fǎ wánɡ zǐ pú sà mó hē sà : rǔ ɡuān shì yī

  法 王 子 菩 萨 摩 诃 萨 : 汝 观 是 一

  qiē zhū fó pú sà jí tiān lónɡ ɡuǐ shén , cǐ shì

  切 诸 佛 菩 萨 及 天 龙 鬼 神, 此 世

  jiè 、 tā shì jiè , cǐ ɡuó tǔ 、 tā ɡuó tǔ

  界 、他 世 界, 此 国 土 、 他 国 土

  , rú shì jīn lái jí huì dào dāo lì tiān zhě ,

  , 如 是 今 来 集 会 到 忉 利 天 者,

  rǔ zhī shù fǒu ? wén shū shī lì bái fó yán :

  汝 知 数 不 ? 文 殊 师 利 白 佛 言 :

  shì zūn , ruò yǐ wǒ shén lì , qiān jié cè duó

  世 尊, 若 以 我 神 力 , 千 劫 测 度

  , bù nénɡ dé zhī 。

  , 不 能 得 知 。...https://t.cn/A6fY3IuI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
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其名曰: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舍利弗、大目犍连、摩诃迦旃延、阿冕楼驮、劫宾那、憍梵波提、离婆多、毕陵伽婆蹉、薄拘罗、摩诃拘絺罗、难陀、孙陀罗难陀、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阿难、罗侯罗,如是众所知识、大阿罗汉等。
复有学、无学二千人。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与眷属六千人俱。罗侯罗母耶输陀罗比丘尼,亦与眷属俱。菩萨摩诃萨八万人,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皆得陀罗尼。乐说辩才,转不退转法錀。供养无量百千诸佛,于诸佛所、植众德本,常为诸佛之所称叹。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达大智,到于彼岸。名称普闻无量世界,能度无数百千众生。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宝掌菩萨、药王菩萨、勇施菩萨、宝月菩萨、月光菩萨、满月菩萨、大力菩萨、无量力菩萨、越三界菩萨、跋陀婆罗菩萨、弥勒菩萨、宝积菩萨、导师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八万人俱。
尔时释提桓因,与其眷属二万天子俱。复有名月天子、普香天子、宝光天子、四大天王,与其眷属万天子俱。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与其眷属三万天子俱。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尸弃大梵、光明大梵等,与其眷属万二千天子俱。有八龙王、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娑伽罗龙王、和修吉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摩那斯龙王、优钵罗龙王等,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有四紧那罗王、法紧那罗王、妙法紧那罗王、大法紧那罗王、持法紧那罗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有四乾闼婆王、乐乾闼婆王、乐音乾闼婆王、美乾闼婆王、美音乾闼婆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有四阿修罗王、婆稚阿修罗王、佉罗骞驮阿修罗王、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罗侯阿修罗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有四迦楼罗王、大威德迦楼罗王、大身迦楼罗王、大满迦楼罗王、如意迦楼罗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韦提希子阿阇世王,与若干百千眷属俱。各礼佛足,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为诸菩萨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佛说此经已,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普佛世界,六种震动。
尔时会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及诸小王、转轮圣王。是诸大众,得未曾有,欢喜合掌,一心观佛。
尔时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靡不周遍,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阿迦尼吒天。于此世界,尽见彼土六趣众生,又见彼土现在诸佛。及闻诸佛所说经法。并见彼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修行得道者。复见诸菩萨摩诃萨、种种因缘、种种信解、种种相貌、行菩萨道。复见诸佛般涅槃者。复见诸佛般涅槃后,以佛舍利、起七宝塔。
尔时弥勒菩萨作是念:“今者、世尊现神变相,以何因缘而有此瑞。今佛世尊入于三昧,是不可思议、现稀有事,当以问谁,谁能答者。”复作此念:“是文殊师利、法王之子,已曾亲近供养过去无量诸佛,必应见此稀有之相,我今当问。”
尔时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天龙、鬼神等,咸作此念:“是佛光明神通之相,今当问谁?”
尔时弥勒菩萨,欲自决疑,又观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天龙、鬼神、等,众会之心,而问文殊师利言:“以何因缘、而有此瑞、神通之相,放大光明,照于东方万八千土,悉见彼佛国界庄严?”
于是弥勒菩萨欲重宣此义,以偈问曰:
文殊师利, 导师何故、 眉间白毫, 大光普照。
雨曼陀罗、 曼殊沙华, 栴檀香风, 悦可众心。
以是因缘, 地皆严净, 而此世界、 六种震动。
时四部众、 咸皆欢喜, 身意快然, 得未曾有。
眉间光明, 照于东方, 万八千土, 皆如金色,
从阿鼻狱、 上至有顶。 诸世界中, 六道众生,
生死所趋、 善恶业缘、 受报好丑, 于此悉见。
又睹诸佛、 圣主师子、 演说经典, 微妙第一。
其声清净, 出柔软音, 教诸菩萨、 无数亿万,
梵音深妙, 令人乐闻。 各于世界, 讲说正法、
种种因缘。 以无量喻, 照明佛法, 开悟众生。
若人遭苦, 厌老病死, 为说涅槃, 尽诸苦际。
若人有福, 曾供养佛, 志求胜法, 为说缘觉。
若有佛子、 修种种行, 求无上慧, 为说净道。
文殊师利, 我住于此, 见闻若斯, 及千亿事,
如是众多, 今当略说。 我见彼土, 恒沙菩萨,
种种因缘、 而求佛道。 或有行施, 金银珊瑚、
真珠摩尼、 砗磲玛瑙、 金刚诸珍, 奴婢车乘、
宝饰辇舆, 欢喜布施。 回向佛道, 愿得是乘,
三界第一, 诸佛所叹。 或有菩萨, 驷马宝车、
栏楯华盖、 轩饰布施。 复见菩萨, 身肉手足、
及妻子施, 求无上道。 又见菩萨, 头目身体、
欣乐施与, 求佛智慧。 文殊师利, 我见诸王,
往诣佛所、 问无上道, 便舍乐土、 宫殿臣妾,
剃除须发、 而被法服。 或见菩萨, 而作比丘,
独处闲静, 乐诵经典。 又见菩萨, 勇猛精进,
入于深山, 思惟佛道。 又见离欲, 常处空闲,
深修禅定, 得五神通。 又见菩萨, 安禅合掌,
以千万偈、 赞诸法王。 复见菩萨, 智深志固,
能问诸佛, 闻悉受持。 又见佛子, 定慧具足,
以无量喻、 为众讲法, 欣乐说法、 化诸菩萨,
破魔兵众、 而击法鼓。 又见菩萨, 寂然宴默,
天龙恭敬, 不以为喜。 又见菩萨, 处林放光,
济地狱苦, 令入佛道。 又见佛子, 未尝睡眠,
经行林中, 勤求佛道。 又见具戒, 威仪无缺,
净如宝珠, 以求佛道。 又见佛子, 住忍辱力,
增上慢人, 恶骂捶打, 皆悉能忍, 以求佛道。
又见菩萨, 离诸戏笑、 及痴眷属, 亲近智者,
一心除乱, 摄念山林、 亿千万岁, 以求佛道。
或见菩萨, 肴膳饮食、 百种汤药、 施佛及僧。
名衣上服、 价值千万, 或无价衣, 施佛及僧。
千万亿种、 栴檀宝舍、 众妙卧具、 施佛及僧。
清净园林、 华果茂盛、 流泉浴池、 施佛及僧。
如是等施, 种果微妙, 欢喜无厌, 求无上道。
或有菩萨, 说寂灭法, 种种教诏, 无数众生。
或见菩萨, 观诸法性、 无有二相, 犹如虚空。
又见佛子, 心无所著, 以此妙慧、 求无上道。
文殊师利, 又有菩萨, 佛灭度后, 供养舍利。
又见佛子, 造诸塔庙、 无数恒沙, 严饰国界,
宝塔高妙、 五千由旬, 纵广正等、 二千由旬。
一一塔庙, 各千幢幡, 珠交露幔, 宝铃和鸣。
诸天龙神、 人及非人, 香华伎乐, 常以供养。
文殊师利, 诸佛子等, 为供舍利, 严饰塔庙,
国界自然, 殊特妙好, 如天树王, 其华开敷,
佛放一光。 我及众会, 见此国界, 种种殊妙,
诸佛神力、 智慧稀有, 放一净光, 照无量国。
我等见此, 得未曾有。 佛子文殊, 愿决众疑,
四众欣仰、 瞻仁及我, 世尊何故, 放斯光明。
佛子时答, 决疑令喜, 何所饶益、 演斯光明。
佛坐道尝 所得妙法, 为欲说此, 为当授记,
示诸佛土 众宝严净、 及见诸佛。 此非小缘,
文殊当知。 四众龙神, 瞻察仁者、 为说何等。
尔时文殊师利语弥勒菩萨摩诃萨、及诸大士,善男子等:“如我惟忖,今佛世尊欲说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演大法义。诸善男子,我于过去诸佛,曾见此瑞,放斯光已,即说大法。是故当知今佛现光,亦复如是,欲令众生,咸得闻知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故现斯瑞。:“
“诸善男子,如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日月灯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演说正法,初善、中善、后善,其义深远,其语巧妙,纯一无杂,具足清白梵行之相。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说应六波罗蜜,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种智。”
“次复有佛、亦名日月灯明,次复有佛、亦名日月灯明,如是二万佛、皆同一字,号日月灯明,又同一姓,姓颇罗堕。弥勒当知,初佛后佛,皆同一字,名日月灯明,十号具足。所可说法,初中后善。其最后佛,未出家时、有八王子,一名有意,二名善意,三名无量意,四名宝意,五名增意,六名除疑意,七名向意,八名法意。是八王子,威德自在,各领四天下。是诸王子,闻父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悉舍王位,亦随出家,发大乘意,常修梵行,皆为法师,已于千万佛所、植诸善本。”
“是时日月灯明佛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说是经已,即于大众中、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尔时会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及诸小王、转轮圣王、等。是诸大众,得未曾有,欢喜合掌,一心观佛。”
“尔时如来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佛土,靡不周遍,如今所见、是诸佛土。弥勒当知,尔时会中,有二十亿菩萨、乐欲听法。是诸菩萨,见此光明、普照佛土,得未曾有,欲知此光所为因缘。时有菩萨,名曰妙光,有八百弟子。是时日月灯明佛从三昧起,因妙光菩萨、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六十小劫、不起于座。时会听者、亦坐一处,六十小劫、身心不动,听佛所说,谓如食顷。是时众中,无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倦。”
“日月灯明佛于六十小劫说是经已,即于梵、魔、沙门、婆罗门、及天、人、阿修罗、众中,而宣此言,如来于今日中夜,当入无余涅槃。时有菩萨,名曰德藏,日月灯明佛即授其记。告诸比丘:“是德藏菩萨,次当作佛,号曰净身,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佛授记已,便于中夜、入无余涅槃。佛灭度后,妙光菩萨持妙法莲华经,满八十小劫、为人演说。日月灯明佛八子、皆师妙光。妙光教化,令其坚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王子、供养无量百千万亿佛已,皆成佛道,其最后成佛者,名曰燃灯。八百弟子中,有一人、号曰求名,贪著利养,虽复读诵众经,而不通利,多所忘失,故号求名。是人亦以种诸善根因缘故,得值无量百千万亿诸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弥勒当知,尔时妙光菩萨、岂异人乎,我身是也,求名菩萨,汝身是也。今见此瑞、与本无异,是故惟忖,今日如来当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道祖亲自白话批注《道德经》

反复章 第四十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四十讲无有生

万物皆在生生化化反复的运转着,但是它无论怎样的运转变化也是从道的本体中而发。可是它虽然反复的运行,到最后还是要归于柔弱与宁静。就好像一阵风吧,它虽然很强劲,但是不久便要归于平静,又好比一阵雨,它虽然下得很大,但是下不了多久,还是要归于平静。所以说,天下万物皆从有之中而生,可是这个有,还是从无之中生化而来的。

四十、反动弱用:道的动力就是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不断的回归;事物最薄弱的部分恰恰就是道发挥作用的地方。天下万事万物都生于混沌之体,混沌之体生于无形、无象、无体的物质。
诗诠:循环往复生不息,反向运动道之力;暖瓶空处为薄弱,无空水往哪里寄?

万物生于无形体,混沌成形出道炁;正反强弱自然道,勿推勿助天之秘。

闻道章 第四一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直)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第四一讲 道的尊贵


上等的贤人因为根基深厚,见识超群,志量广大所以一听到道就志同道合,努力的去行实践。中等根智的人因为见识不足,对道的认识不清,所以虽然有缘听到道,也有慕道之心,但是道心总是不能持续长久。下等愚顽的人因为见识浅薄,不知道为何物,而且本性迷昧,贪享欲乐,所以一听到道就哈哈大笑。哈哈,如果这些愚昧的下等人不笑的话,还不知道的尊贵在于何处。所以在古时候,有些先见之明的人立下了一些含有哲理的言词如下:

一、明白大道的人,他的作为必是机智全无,意念清净。这种人因为大智若愚,所以从外表看来,好像很愚昧的样子。
二、行道的人因为不作有为之事,不逞劳力之能,事事让人三分,不敢先进于人。
三、有道德的人因为心与道合,不作矜异之举,不说矜奇之言,不分富贵贫贱,很平实感。
四、上等道德的人心量广大,涵受一切,如空谷一般。
五、心里洁净的人像明月当空,莲花出污泥一样,虽然他们纯真贞洁,可是他们仍不计较得失是非,好像受辱的样子。
六、有广大德行的人常常不自以为有德,所以仍很谦虚。
七、建立广大功德的人他常常不向人夸耀他的功德,就好小偷一样,偷偷摸摸的去做,不想让别人知道,所以是建德若偷。
八、圣人品性之质最为纯真,但仍然不执着于事物分别之中,悠于他的本然天性,所以圣人的心好像是变的。
九、广大的空间如宇宙之大,浩瀚无垠,所以没有角落可立,好像圣人之心,心量广大无边际,无角落一般。
十、世上要完成一件大器物必须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要成为一个伟人也是一样,必经时间与人格的考验才能得到真正的成就,所以是大器晚成。
十一、汽车跑的时候有声音,飞机飞的时候有声音,可是宇宙的律动,天体超音速的运转能够响澈整个宇宙的大声音。但是人住在宇宙之中,就好像人坐在飞机之内,却听不到他的声音,所以是大音希声。
十二、有形体的东西一定是有限大,只有无形的东西才能无限大,就像无极的虚空一样,所以是大象无形。道虽是一切万物的大根源,可是至玄至微,无形迹可寻,因为它很隐微,好像连名字都没有,所以是道隐无名。所以说,道这个大生命力的本体经常把祂的力量----炁借给万物,资助万物,成就天下的万物。等到他们生成之后,不用了才将借用的炁还给道,所以是善贷且成。

四十一、大器晚成:上士听见道后就会立即付诸行动,勤修苦练;中士听见道后会将信将疑、犹豫不定;下士听见道后马上会哈哈大笑,以为是奇谈怪论、一派胡言,殊不知他们不笑才算不上是真正的道呢。所以古人在《建言》这本书中写道:“真正明白道的人反而觉得胡涂了,悟道明明有了进步反而觉得像倒退,明明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反而觉得颇费周折,大德之人反而好像没有什么德行,东西太白了反而好像是黑色的,一个人的德太博大了反而好像有许多缺点,一个对德坚定不移的人反而好像不厚道,东西的质量太纯真了反而好像赝品,一个方形的物体太大了反而没有棱角,最有才能的人成熟得都很晚,声音太大了反而没有声音,物体的形状太大了反而没有形状。”道衍化为万物后就寄居于万事万物之中而失去了自己的名姓,虽然道无名无姓但只有道才善于无私奉献,才善于孕育万物而无所不成。

诗诠:上中下士人三种,闻道反应各不同;精进疑惑哈哈笑,不笑不道前缘迥;

前进反像在倒退,明明懂道似非懂;路太平坦反崎岖,虚怀若谷似虚伪;

东西太白污易显,德太博大不足见;方形太大无棱角,大器之人晚年成;

声音太大听不见,东西太大反无形;道居万物没有名,无私奉献助成功。

冲和章 第四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第四二讲 道的造化

道的造化总原理是这样的。道为万物之本,但是道本无名,强名为一。由一而分为二,则是有了阴阳,自然天地定位,就是二的数。有了二数之后,就开始有了对待,有对待必有两端,如善恶分别;有两端必有中心处,所以一就开始成为三数。因此易经的数理就以三为生数而演变的。一切飞潜动植,一切有形有色之物就成为万物了。阴的一面居于幽暗,而且是柔弱的,所以往往是万物所持的正明面,因此阴以无形而身负其内,阳以有形身抱其外。冲气就是阴阳一气的中心------虚中之气。虚中之气是含有万物造化之机的,所以万物得其冲便有生生化化之妙。此中之理若以人身比喻如下:(目有)虚灵而能视,耳有虚洞而能听,鼻有虚孔而能嗅,口有虚空而能吃,意有虚魂而能思,心有虚窍而能应,因此万物皆以冲虚为本。因此刚才所讲的皆以柔弱冲虚为本,就是因为祂实在太伟大了。你看人都最讨厌听到孤、寡、不谷(无食者)这些话,但是高高在上的王却喜欢以它自称,这岂不是以柔弱来自损吗?如果侯王不自损,天下便不自归了,所以以虚下为用,实在太妙了。因此表面上看来是受损的,实际上是得益的。在表面上看来是得到利益的,实际上是受损的。如国君以孤王寡人自称是损的。反而得到天下人民的归心;如果国君以骄傲自满来夸示天下的话,反而会受到众叛亲离。如桀纣将天下视为己有,骄满自大,虽有天下而天下反叛之,就是一个借镜。这是右代圣人所教导的遗训,我也就拿这个来教导别人。也就是人生在世应体悟大道而行,不可仗恃自己的力量称强霸道,或是向人夸耀,否则会得不到善终的。所以我将以上这些巧妙的道理当成父亲教导我一样永远的记住它。



四十二、道生万物:道(无形无体)产生出最原始的混沌体(有形无体),最原始的混沌体产生出阴炁和阳炁两种物质(有形无体),根据阴阳互根、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之理,只有阴阳谐调才能化生万物,道体(道)又衍生出一种物质——朴——和炁来调和阴阳二炁的矛盾与对立,这就是二生三(朴、和炁也是无形无体的)。(因为道本来是自足的,阴炁、阳炁、和炁这三种炁的产生并无先后和轻重之分,化生万物需要什么道就可以提供什么。)阴炁、阳炁得到了和炁的调和,三种炁溶为了一体,这样就产生出了万物(注:道、混沌体、朴、阴炁、阳炁、和炁都是用肉眼和仪器看不见的,即使万物中都包含这三种物质,我们也只能看见万物的外表和外表所发生的变化而看不见促成这些变化的内在因素)。天地万物都包含阴炁和阳炁这两种物质,由于和炁无形、无体它可以自由穿梭于阴阳二炁之间,随时地、自动地调和阴阳二炁的对抗与冲突,这才使得万物能够恒久保持自身的稳定与和谐。老百姓最讨厌的正是那些孤儿、寡妇、和缺吃少穿之人,然而诸侯君王却反过来用孤、寡、不谷来称呼他们自己以示谦卑。所以说一切事物:有的是贬低了它反而对它有好处,有的是抬高了它反而会使它受到伤害。这些道理都是前人所教的,现在我用来教给你们:“强横、霸道的人是不会得善终的!” 我将把它当作父亲教训儿子谕一样的话而永远记住。

诗诠:道生万物含阴阳,朴调对立和谐昌;喜欢厌恶因人异,一事一物不同方;

贬低有时会受益,抬高反而会受伤;强横之人无善终,不信你去查端详。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6、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总是感到自卑,就算别人先开口表白,ta也要怀疑半天,对方到底是不是真心。6、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总是感到自卑,就算别人先开口表白,ta也要怀
  • 【乐山镇百年古树能“预测”收成 专家:不知何品种[吃惊]】在遵义播州区乐山镇,有棵树龄400年以上不知名的古树,每年开花时能预测方圆10公里内庄稼收成好坏,被当
  • ——多名京外输入病例未严格遵守防疫规定增加疫情传播风险市疾控中心通报:10月8日0时至24时,本市新增本土感染者8例,其中,隔离观察人员5例、社会面筛查人员3例
  • 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像是董明珠和任正非都为员工的房子问题操碎了心,董明珠干脆拿钱为员工建房子作为福利,而华为则为员工提供“物美价廉”的房子,因为他们都清楚
  • #人,诗意地栖居# 当你老了,白发苍苍,睡意朦胧,在炉前打盹,请取下这本诗篇,慢慢吟诵,梦见你当年的双眼那柔美的光芒与青幽的晕影;多少人真情假意,爱过你的美丽
  • [作揖][作揖]】我要看100年诺普贴贴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一周前溜崽时因为他乱捡吃的我狠狠抽了他,为了给个教训决定短期内不再溜他,然后,第一天,垮起个脸一整
  • 高远的饰演者王源说:“做自己,就足够灿烂! 高远的饰演者王源说:“做自己,就足够灿烂!
  • 余下岁月,无灾无难人生路漫漫,愿你我彼此善良而真诚任何人给的安全感,都比不上自己给的安心幸好我是一个小胖子,难过还可以摸摸小肚子回不去的终归回不去,感慨时间易逝
  • 【她漾洗面奶,关于我的漂亮秘诀】漂亮如果有秘诀那就是狠狠的宠爱自己有一种悲伤叫比你美的人还比你努力!最近看了一篇关于考研的文章感触颇深:很多时候很多人夜深人静
  • 请绕道尽管哥哥很好,可是没有哥哥,我会过上另一种酷酷的生活呀~想到这里就想逃离,这样就不用考虑房子和崽崽~可我这该死的善良还是想带哥哥吃好吃的、和他一起探索ne
  • 微博用户的评论和私信让我意识到,我在自己的低谷中发展的逆境方法论,帮助了很多同样身处逆境的人。一位挚友跟我分享过他的人生态度,生活本身就是意义,不需要去追求什么
  • ​慈善是有同情心的人们之间的互助行为,慈善是高尚人格的真实标记,滴水穿坚石,爱心美天下,礼发于诚,声发于心,行出于义。你施人温暖,人才会予你阳光,你施人真心,
  • #微整形##广州整形##自体肋骨##肋骨隆鼻##广州隆鼻##假体隆鼻##自体肋骨隆鼻# -天美新生医疗美容|- 【高端私人定制·引领新医美时代】-肋骨鼻综合案
  • 所以我强势、焦虑、抗压能力差、讨厌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现在我就在和身上这些“恶基因”对抗,不止我自己对抗,我还要给父母扳路子,这两年成长了太多,也许不能完全洗去“
  • (生命时报)#男子打包1份6元面装走半袋大蒜#【#大蒜生吃更能发挥杀菌抗癌作用#】早在2006年,一项涉及意大利、瑞士等国家上万名参与者的研究数据表明,食用大蒜
  • 即将#寒露#, 孟夫子就是在早寒季节,看到“萧萧送雁群”引发了思乡之情,“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极少有人能懂我,其实也不必懂我,谁不是渺渺神交一场又止于相忘…
  • 只是他们不会做而已[偷笑]添上即墨黄酒和纯正的福牌阿胶,用时2小时文火慢熬出来的瑾色阿胶糕,一定会颠覆你对阿胶糕的定义 ❤️#瑾色##痛经##阿胶糕##养生##
  • 国庆假期还在犹豫去哪里玩儿的朋友,不如一起#逃离24小时#,来一场拥抱自然的露营地,抛开城市喧嚣,用另一种方式来迎接秋天。点击链接了解更多→小黑是这样的,表面上
  • 专属于我的红烧排骨[抱一抱]#棉花美娃娃[超话]#我真的栓Q,我也确实是收到了之前想收呼呼小格,然后评论了一下,现在那个姐妹来找我,问我收不收,我说要收她就开了
  • 지금시간은 좋아하는 한국요리 에서있는 순두부를 먹고 있어요 아주 맛있어요 我正在吃非常喜歡的純豆腐 #純豆腐 #순두부 #한국요리 #점심시간 #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