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假期#

平日做什么都是浅尝即止
唯独能吃掉一整张pizza

每天的运动时间
小依既是阻力又是动力
“妈妈 坚持二十秒 加油 最后五秒…”
“妈妈 我帮你抬腿 抬屁股…”
“妈妈 我的动作标准么…”
但是大多数时间她也一起运动 打卡了一个月
陪在身边唠唠叨也就忘记了疲惫

:“最近好多妈妈在钉钉上录视频给大家讲故事 要不我也录一个吧”
‍♂️:“不要了 你不是随波逐流 平庸之人”
:“可是…好吧”

第一次挑战了剔尖
‍♂️:“这是我活这么大第一次在家吃上剔尖 有人给我做 还比外面饭店的好吃”
以后应该常吃剔尖了
(因为妈妈觉得比手擀面简单省事)
一般家属们想吃什么 妈妈都会安排
不会就学呗
等以后出去了不在身边
即使会煮佛跳墙,也失去意义了
有生之年,彼此真的要倾力以待啊!

夫妻经典定律:
1、炒菜定律:经常炒菜的肯定是妻子,炒菜好吃的肯定是丈夫。
2、买菜定律:一到菜市场就不知买什么菜好的多是妻子,见啥菜买啥菜的多是丈夫。
3、成熟定律:越是被妻子深爱着的丈夫越是成熟,越是被丈夫娇宠着的妻子就越是不成熟。 4、说话定律:夫妻之间谁说得话越多,谁的话就越没份量。
5、伤害定律:夫妻之间,一方对另一方付出的越多,分手时所受到的伤害越大。
6、抱怨定律:经常抱怨的总是妻子,经常被抱怨的总是丈夫。
7、干活定律:在丈夫的眼里,家里总是没有什么活;在妻子的眼里,家里总是有干不完的活。 8、着装定律:男人只有合身的服装而缺少流行的服装,女人只有流行的服装而缺少合身的服装。
9、出门定律:最着急出门的是妻子,最后一个出门的也是妻子。
10、唠叨定律:超唠越有精神的多是妻子,越唠话越少的多是丈夫。
11、回家定律:丈夫一出门就不愿回家,妻子一回家就不愿出门。妻子一旦不愿回家,丈夫就得匆匆回家;丈夫一旦不愿回家,妻子迟早也得离家。
12、吵架定律:夫妻越是毫无原因地吵架越是吵得最凶。
13、讥笑定律:懂得爱情的夫妻,讥笑会演化成一种幽默;不懂爱情的夫妻,讥笑会演化成战争。
14、危机定律:当家庭经济出现危机时,丈夫的想法总是希望妻子帮自己一把,而妻子的想法是能否换一个丈夫。
15、脾气定律:夫妻之间,挣钱多少决定脾气大小,不挣钱的人没脾气。
16、平等定律:夫妻双方都认为自己是家长,可重大的事情又一个人说了不算。
17、忠诚定律:妻子越是爱丈夫,丈夫对妻子越是忠;丈夫越是爱妻子,妻子越是对丈夫不忠诚。
18、劝说定律:夫妻之间一旦发生矛盾,出面劝说的人越多,矛盾越是得不到解决。
19、花钱定律:妻子把钱花在打扮(美容、穿戴)上,丈夫把钱花在过(烟、酒、牌……)瘾上。
20、做事定律:做事见好就收的总是丈夫,做事想好上加好的总是妻子。
21、距离定律:有时候夫妻之间的地理距离越远,情感距离越近。
22、洗碗定律:妻子洗碗易净,丈夫洗碗易碎
还有哪些欢迎留言补充
#我要上热门##情感#

撒贝宁谈养老:不要轻易把父母接到身边,那不是孝顺,一针见血

你如果肯花时间在他们身上,无论父母是在老家还是在你的城市,他们都不会觉得孤独。

孩子们远在大城市做着“空巢青年”,而父母们在老家做着“空巢老人”。都生活得很孤独,却在理想和现实的双重压力下,不得不低头。

早前我被一则新闻深深地震撼,题目叫作:“你的爸爸躺在地上,可你却在通讯录里”。

父亲瘫痪在床突然掉到了地上,母亲无法将父亲抱回床上,而唯一的独生女却远在成都……

我想,看到这个,每一个独自离家在外、和父母相隔甚远的“都市漂”,心里都像是被狠狠扎了一刀。

隔着上千公里的距离,隔着冰冷的电话线,你根本不知道父母正在过什么样的生活,是否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好。害怕在父母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却不在身边,也不能立刻赶回来……

所以每一个漂泊在外的人,都和我一样,曾在心中暗暗发誓:等自己在这座城市安定下来后,一定要把父母接到身边!

可是在昨天,我的这个坚定不移的信念被打破了。

一直以来,我们总是站在子女的角度,觉得把父母接到身边就是孝顺,却往往会忽略父母最真实的感受。

那些远离家乡被接进大城市生活的老人,真的愿意吗?又真的开心吗?

01

孙琦是我的高中同学,大学在南京,毕业后也就顺理成章留在了南京。

他进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做起了销售,做得风生水起赚了不少钱,卖掉了老家父母给他早早购置的婚房,在南京付了首付,准备扎根不再离开。

他的老家是一个十八线小县城下的乡镇,父母都是农民,农忙时种地,闲下来时做些小生意,院子前还种了很多蔬菜、养了鸡鸭,生活虽不富裕,但是压力小,清闲自在得多。

今年过年时,孙琦回家和父母商量,要把他们接去南京生活。原因是现在父母年纪大了,而自己工作太忙不能经常回家,把他们接到身边生活,也好互相有个照顾。

一开始他的父母是不同意的,可是最后耐不住他的劝说,在他年假结束时,就收拾好东西和他一起回南京了。

就这样,老两口从带着院子的平房搬进了16楼的电梯房。

可是现在,仅仅过去两三个月的时间,孙琦的父母决绝地要回老家了。

昨天,孙琦送父母回家后,我们短暂相聚。

他喝完酒,红着眼睛对我说:

“我之前觉得,把他们接来,我就能多陪他们,他们也能开心一点。

后来才知道,我们之间的距离是拉近了,我的罪恶感也没那么强了,可是我却发现,他们好像更孤独了。”

一辈子都在农村生活的父母,根本无法融入城市生活。

原本在老家时,没事的时候父亲会去田地里转转,而乡邻们几乎也全认识,路上碰见个熟人就可以聊很久,说说话打打牌,一天也就过去了。

而母亲要么是去给门前园地里的菜浇水施肥,要么就和一些阿姨们一起坐在太阳下做着手工聊天……

而现在,他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就是两个人在家里坐着。

门禁卡非常烦琐,所以他们干脆就很少出门。

就算出了家门,也只是在楼下转一转或是去小区外的超市,他们不敢独自外出。因为城市太大,他们也不会乘地铁、不会手机导航,害怕迷路。

曾经的街坊四邻都很熟悉,而现在,他们连旁边住的是男是女都不知道。

小区里的老人也很多,可是却不像在老家那样热情,因为方言、生活环境等不同的原因,他们有的时候连交流都存在问题。

说是把父母接来方便照顾,可最后却变成了把父母接过来替他做饭、收拾屋子,照顾他……

短短几个月,孙琦觉得父母活得小心翼翼,也老了许多。

听他说到这儿,我说:“那你为什么不多花点时间陪陪他们呢?”

孙琦叹气:“我也想啊,可我工作忙啊!”

想想也是,每个在大城市里打拼的人,生活轨迹应该都是这样:早早出门上班,午餐在公司附近解决,一直到晚上才能回来。

而且孙琦因为工作的原因,加班是日常,很多时候深夜十一二点才能回家。那个时候,爸妈都早已睡下。

即使回家早,即使偶尔有休息日,可工作一天的疲累让他只想赶快洗澡躺下,根本就没有精力再花很长时间去和父母交谈,听他们唠家常。

所以,最终在父母的要求下,孙琦把他们送回了老家。

看着一路和街坊四邻笑着打招呼的爸妈,他觉得,这时他们的笑容才是发自内心的快乐。

02

撒贝宁在接受访问时也曾谈及这个话题。

在2005~2006年那段时间,他也曾把父母从老家武汉接到了北京。那时他想,既然有这个能力,把父母接过来才能踏实一点。

后来才明白,只是他自己踏实了,而父母并不“踏实”。

那段时间恰好是他工作最忙的时候,所以即使把父母接到了北京,相聚的次数也没有变得更多。

他的父母也以为,去了北京就可以天天和孩子见面,为了这个,他们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离开了老朋友老同事,放弃了老年合唱团之类平时喜欢的活动,只身来到了北京。

可是到了北京后,孩子工作忙见不着,而自己的社交圈也断了。

北京太大,不知道去哪里玩,大多数的情况下就是老两口在家里四目相对。

他们其实很寂寞孤独,可是他们却从不会对孩子说。

之后我又去问了好几位长辈,他们的回答基本上都是:

“偶尔去小住可以,长居不可能。”

原因很简单:“大城市过不惯。”

之前也有人做过一个调查:你为什么会放弃自己原本的生活来到新的城市?

那些曾发誓绝不搬去大城市的老人们,最后妥协的答案几乎都与孩子有关。

有的是担心孩子工作忙不能好好地照顾自己,所以来到了这里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

有的是因为孩子工作忙没办法照顾孙子孙女,所以他们不得不来这里帮他们带孩子;

有的是为了让孩子不那么“歉疚”,为了多见见孩子,就这样搬进了大城市。

作为年轻人,我们总是对大城市无尽地热爱憧憬,我们总觉得大城市中的生活才叫生活,好玩的多、好吃的多。

所以当我们终于能在大城市生存下来时,总是会想着要把老人接到身边,让他们能在繁华的大城市里锦衣玉食,安享晚年。

我们觉得,我们喜欢的也是他们喜欢的,我们想要的也是他们想要的,我们能适应的他们也必将很快适应。

可是后来想想,这或许只是我们一种自私的想法而已,他们其实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喜欢。

他们其实并不想离开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园,不想离开自己的社交圈子,他们也不能像年轻人一样很容易地就去适应另一种生活。

可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孩子,他们愿意熬着孤独,努力去适应。

你看,他们可以为了孩子,把自己的委屈都咽进肚子里。

这可能就是中国式父母一个很典型的特征,一辈子为了孩子而活。

而在这其中,我们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点,那就是:陪伴。

03

你总觉得把父母接到身边了就是陪伴,可其实你只是让他们换个地方继续“孤独”而已。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把富养孩子、富养自己挂在嘴边,尽自己所能地给孩子、给自己创造出最优良的生活或教育环境。

可对于父母,许多人富养的概念基本上都是仅限于“给钱”:给钱让他们买好吃的好喝的,给钱送他们去参加老年团旅游……

好像只要给够了钱,他们就一定会开心幸福长命百岁一样。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想要的根本不是3D电影、国内国外游、豪华餐厅、五星级酒店,也不是想你能有多大的成就、赚多少钱。

可能你经常回家吃饭,他们忙前忙后准备饭菜也觉得开心;

可能你陪着他们在小区、河边遛遛弯,他们也开心;

可能你安心陪着他们追完一集电视剧,他们也开心。

他们想要的不过就是一个安安稳稳,说话有人听,做饭有人吃,唠叨也有人回嘴,仅此而已。

以前曾说“父母在,不远游”,而现在是“孩子在哪,家就在哪”,为了孩子”老年漂”的老人们越来越多。

也请孩子们能明白,那个放弃自己的生活圈而来的老人,不仅仅是为了来替你分担照顾孙辈的压力的,他们也需要情感寄托。

你不能只把他们当“保姆”,工作再忙,也应多抽时间和父母交流,多陪陪他们。

都说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把孩子绑在身边。这句话对于父母也一样有效。最好的“孝顺”,也是不把父母绑在身边。

他们已经为你忙了大半生了,不要逼着他们在最后的人生中还为了你再去漂泊了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彭于晏[超话]# [米奇比心]#我的正能量偶像彭于晏# 手写“千晏万语”第六弹。 英雄,是种担当,是个标准。不只是飞檐走壁,以一敌百,更是世人心理的榜样,正
  • 【古代“三尺”含义多】“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三尺”指距离。它还有多种特指义,如《汉书•高祖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三尺”指剑[嘘]。《滕王阁序》:“
  • 对于诗歌这一类内容,苏格拉底一直没有什么好感,认为会把人们带离本质,会真正变的无知。 认为模仿者对于自己模仿的东西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知识,想当悲剧作家的诗人,
  • 《哥伦比亚的倒影》中,他写道,“生命是什么呢,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 《五月》中,他写道,“你这样吹过,清凉,柔和,再吹过来的,我知道不是你了。”
  • [可怜]人生中,步步相随。无论好与坏,每一天都一样的重要。人生中没有一个时刻是无关紧要的。我曾经不相信爱情,现在我相信。世界上唯一比被爱更幸福的,就是去爱;唯一
  • 最初认识花花,是通过《天籁之战》的平台。帅气阳光是我对花花的第一印象,后来陆续听了他在台上演唱的歌,和与范媛媛、苏诗丁天衣无缝的配合,便越发觉得他是个有才华的年
  • 心存暖意,只觉人世美好温柔 岁月安然,河山静美如初 一剪流年,不写沧桑 你在我陈年的心事里一遍遍流浪 从春到秋,从白天到黑夜 窗外花事已过,晴日暖风,
  • 能用相机记录的点点滴滴觉得特别棒 如果时间流逝记忆模糊,你是否还会想起今天发生了什么。 转发图文至朋友圈 加我为好友即可 参与抽奖 在10.28抽两个幸运儿免
  • 高三开始带牙套,上了大学后参加社团结识了现在的男朋友,谈了四年到现在他才告诉我 “你知道大学期间为什么有几次要你陪我去买润唇膏嘛” ……啥 “因为跟你kiss后
  • "呵 我會戴著墨鏡去看這個可愛的世界啦" "走太快 怕後面人跟不上啊" "老實說 我從來就沒有擔心過我的唱片 也沒有 感到壓力 屌的才敢拿出來" "我只想說
  • 【若是好牛,应不伤人苗稼!】《五灯会元·卷第十三》青原下四世◎云岩晟禅师法嗣○洞山良价禅师(四) 上堂:“有一人在千人万人中,不背一人,不向一人,你道此人具何
  • 可是我真的活不下去了!  当时是半夜3点钟左右,我妈醒了就兴奋地跟我说:“你没事,你一定没事的。
  • 不管是这里的蛋糕还是饮品,都是精品,从食物的选材到产品的出品,我们体会到的不仅仅只是一颗匠心,还有每一口的美味…but,最难忘的还是芒果便当蛋糕,芒果的香气氤氲
  • [心]中午去约了个饭难得一聚呀[照相机]去的时候还是阳光明媚吃完饭出门就已经是萌萌雨天啦[草泥马]还记得当年济南那个被雨神眷顾的菇凉下午必挨淋下午回来上课上完课
  • 在我难受的时间里我的家人们想尽一切方法让我开心几乎每天各自各样的惊喜每天都围着我转每天都被爱包围着不会去想内些七七八八的事情,到现在我内心还是很自责的,因为自己
  • 在网上看过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一对老夫妻,相守了60余年,感情深厚,无话不谈。对许多事情抱有好奇心(推荐了一首网红歌、称自己买过一本讲中国礼仪的书)。
  • ▪️白皮hai, . 红皮hai+矮子乐+白皮hai 我觉得可以凑齐召唤神龙了 白皮hai是当下各大品牌秀场的宠儿风格 但又是不烂街的款,不入没道理啊❤️
  • 很多想挽回的人在收到前任消息后就心花怒放,开心的不知道怎么回复好了,更有甚者一旦刚开始回复联系,就一股脑的表达思念,把自己想复联的想法全盘脱出,更有甚者别人回你
  • 我知道你向来不喜欢热闹,却每一次关于我的日子都竭尽所能的给我惊喜,往后余生,我也会好好学着去宠你,依你和爱你[心]给你画的贺卡,深知画工有限,你的“美貌”不能复
  • 妈妈教学,爸爸在家里做收棉花生意。妈妈教学,爸爸在家里做收棉花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