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00名跑友归来加倍爱 #2021武汉马拉松10月24日鸣枪开赛#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徐嵬毅 宋杰 通讯员 龚志铭 袁仪 责任编辑 马张驰)

湖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今天(12日)下午从中国银行2021武汉马拉松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中国银行2021武汉马拉松将于10月24日上午7:30在武汉科学技术馆前鸣枪起跑。赛事规模为26000人,包括马拉松(42.195公里)10000人、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8000人、13公里跑8000人。

起点回归左岸大道

汉马经典路线重现

2019年因城市建设需要,沿江大道无法使用,汉马赛事起点暂时设置在三阳路与中山大道交汇处。

如今,左岸大道随城市一起活力归来,两江四岸焕然一新。2021年汉马起点也因此得以回归,重新调整为武汉科学技术馆前。

阔别两年再出发,江湖好汉将再度聚首,开启一段全新的2021汉马征程。跑友将从蝶变新生的沿江大道出发,穿过老汉口风情,途经满载老武汉记忆的武胜路、联动三镇的江汉桥、"万里长江第一桥"的武汉长江大桥、雅致如画的东湖绿道,领略“一城两江三镇四桥五湖”的最美赛道,尽览武汉经典地标和江城人文自然景观。

本次赛事的终点不变。全程马拉松终点设在武汉欢乐谷;半程马拉松终点设在湖北省图书馆;13公里跑终点设在首义广场。

首次实施三枪起跑,每枪间隔10分钟

2021年汉马首次实施分枪起跑,其中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和13公里跑每个项目各一枪,每枪间隔时间为10分钟,请广大跑友根据现场指挥,有序起跑。

如果参赛者无效起跑,组委会将取消其参赛资格,并在赛后追加处罚。

受分枪起跑等因素影响,组委会基于人性化考虑,适当调整半程马拉松和13公里跑关门时间。其中半程马拉松调整为3小时30分钟,13公里跑关门时间调整至2小时10分。全程马拉松关门时间为6小时不变。

招募7000名志愿者 暖心服务加倍升级

“一场赛事,两份温暖”,2020汉马未能举办,但我们之间的关切与牵挂并没有间断。2021年汉马人将以加倍细致的赛事服务回报广大跑友,致力为每一位选手提供超预期的赛事体验。

考虑到赛事规模的扩大,2021汉马将同15所在汉高校合作,招募7000名志愿者,在赛期给选手提供专业暖心、无微不至的服务。

为让选手感受英雄城市的激情与活力,2021汉马将继续设置各具特色的音乐加油站,营造激情热烈的赛道氛围。赛道前半段,来自武汉的童声合唱团将用纯净的童声唱响天籁之声,温暖每一位跑者。

赛事福利上,除了丰富的补给和精美的参赛T、完赛奖牌外,福利再次升级。怡宝纯净水、魔力运动饮料、GU能量胶、KFC特色补给、中百罗森巧克力将出现在赛道上,填饱你的胃;所有项目完赛选手均发放由中百罗森定制的完赛纪念毛巾、勇闯天涯定制版完赛口罩以及精武路第一家鸭脖;全程和半程完赛选手还将发放仟吉面包丰富的完赛补给;组委会更将首次为全程完赛选手赠送哈尔斯完赛保温杯,福利满满。

为致敬选手们的拼搏与突破,2021汉马将为破“3”全马选手送上专门打造的纪念竹简。纪念竹简上,雕刻有武汉籍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张执浩撰写的汉马赋。随着国内跑者整体水平不断提升,2021汉马新增全程250及全程300组官方领跑员,致力于帮助更多选手“破三”,跑出自己更好的成绩。

为进一步提升汉马专业化服务水平,2021武汉马拉松与武汉市第四医院联合推出《汉马健康之家》,科普运动健康与预防运动损伤等知识,全力保障每一位选手的2021汉马之行。

为弥补一些跑友不能参加汉马的遗憾,2021武汉马拉松线上赛将于10月24日同时开跑。即日起至10月23日,跑友可登录线上赛官方指定跑步类APP“悦跑圈”报名。成功完赛的跑友更有机会抽取2022武汉马拉松直通名额。不论身在何地,期待10月24日,我们与汉同跑。

特别致敬 以“汉”之名感恩白甲勇士

在武汉抗疫的关键时刻,全国人民为热干面加油。如今武汉活力归来,也正以加倍的爱和精彩感谢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帮助。

为致敬抗疫英雄,汉马组委会将在赛期举行“以汉之名,感恩有你”特别活动。武汉马拉松组委会将为援汉医疗队及本地一线抗疫医护提供200个免费参赛名额,邀请其参加2021武汉马拉松,组成“白甲勇士”跑团。其中包括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院长、雷神山医院院长王行环、最后一支离开的援汉医疗队队员、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陈灿耀。

助力梦圆汉马,重返英雄之城,武汉人民永远记得这些最美逆行者。10月24日,让我们用一座城市的注目礼,感恩医护人员的付出。

名校团队挑战赛2.0 青春谱写汉马精彩

用奔跑和速度展示大学之城的活力,用青春和激情展现汉马的精彩。

武汉是拥有百万大学生的活力之城。2021武汉马拉松继续推出赛中赛—“名校团队挑战赛”。参赛高校方面,首次“京”“汉”联手,具体为: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每所高校选派3男3女组成六人团队,参加全程项目。比赛以团队积分进行排名。前三名奖金分别是30000元、25000元、20000元。

绿色汉马 低碳好汉助力碳中和

绿色办赛一直是我们坚持不懈的理念。武汉作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武汉马拉松将顺应绿色发展潮流,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低碳赛事。

汉马赛事期间,武汉马拉松组委会将发起“零碳跑,真好汉”活动,倡导广大市民与跑友采取绿色出行的方式减少碳排放,获得碳积分,碳积分可用于兑换礼品周边。同时倡导低碳行为,宣传低碳绿色理念,号召跑友共同助力低碳生活。

科学防疫,选手需提供赛前一周核酸检测报告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武汉马拉松组委会将慎终如始地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通过严格的防控措施和专业的组织管理,保障参赛选手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参赛选手须提交检测日期为2021年10月17日及以后的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的纸质报告,且在博览会现场免费核酸检测为阴性;

2.参赛选手须注册健康码,且赛事期间持有健康码是绿色;

3.参赛选手须保证在赛前21天无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及境外旅居史,并且提供21天行程轨迹;

4.参赛选手在领取参赛物品前须签署包含上述条款的《健康承诺书》;

5.开赛前上升为中高风险地区的选手禁止参赛,已获得参赛名额的该地区选手,须在规定时间内办理退出或者保留报名;

另外,选手在博览会领取物品后将被要求佩戴手环,手环将配合选手号码布完成参赛、赛后领物等,一旦撕毁,组委会有权立即终止选手参赛。

除跑步期间,参赛选手在赛事活动区域内必须正确佩戴口罩并听从工作人员安排,组委会在终点区域为选手提供了一次性口罩,领取后请正确佩戴,并尽快离开终点区域,不做长时间逗留。

参赛选手在参赛过程中应提高防疫意识,在赛道中 应尽可能避免与其他跑者和观众的肢体接触,保持安全距离。

过去五年,汉马在大家的关爱中一步步成长,过去一年,汉马更是得到了大家无限的理解、鼓励和祝福。阔别一年再出发,我们初心不改,真爱加倍。

心连心,手牵手。2021年汉马人将通过加倍的努力,加倍的爱,与你一起,共同把这一赛事打造成有温度的欢乐盛宴。

历尽千帆,好汉归来。10月24日,中国银行2021武汉马拉松,我们不见不散!

【人民日报点赞彰武县科学治沙接续奋斗70年—— 一棒接一棒 荒漠绿起来】70年来,辽宁彰武一代代治沙人接续奋斗,不断探索科学治沙方法。如今,全县林地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前的18万亩增加到20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9%增加到34.5%。一代接着一代干,彰武人防沙造林、治用结合、绿色发展的脚步从不曾停下。

“那些年老百姓被沙丘撵着跑,年年种一坡,只能收一车,打完一簸箕,凑合熬一锅。”在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前福兴地镇徐家村,65岁的村民王三宝回忆起过去的日子,望着身前的稻田,笑得合不拢嘴:“现如今荒漠也能种水稻,让咱脱贫致富了!”

新中国成立之初,这个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的县城,24个乡镇有23个属于沙区,沙化面积达524.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96%。现如今,全县林地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前的18万亩增加到20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9%增加到34.5%,粮食产量稳定在18亿斤。

“防护林如同绿色长城,让章古台不足万亩的轮荒地,变出了5万多亩的固耕田”

章古台镇,松涛阵阵。密林深处,长眠着治沙人刘斌。墓园周围环绕着他亲手种下的一片人工樟子松林。

1952年4月,新中国最早的防沙治沙科研单位——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在章古台成立。曾担任过冀东解放区区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任义县县长的刘斌,将全家从县城搬到了荒凉的章古台。

那时候,刘斌带着同事们天不亮就出发,奔走在茫茫沙丘中。1957年,固沙所探索出“以灌木固沙为主,人工沙障为辅,顺风推进,前挡后拉,分批治理”的综合固沙方法,被誉为中国三大治沙方法之一,黄柳、胡枝子、锦鸡儿等固沙灌木填补了中国灌木治沙史的空白。

“灌木阻挡风沙的能力不如乔木。”治沙人深知这一点。

1955年8月,固沙所科研人员韩树堂远赴呼伦贝尔沙地中的原始森林,找到了我国仅存的原始沙地樟子松林,并引来5000棵樟子松树苗,营建了国内最早的樟子松人工固沙林。

1961年9月,刚从大学毕业的浙江小伙朱德华,用一根扁担挑着行李和书箱来到固沙所,从山清水秀的江南到寒冷偏僻的章古台,一待就是40多年。住土坯房、吃玉米面、点煤油灯,越是风沙大,朱德华就越往外跑……用了18年时间,他从数万个数据中摸清了风沙经过农田防护林的规律,并因地施策建设耕地防风林。

“防护林如同绿色长城,让章古台不足万亩的轮荒地,变出了5万多亩的固耕田。”章古台邰家村两家子屯农民苏长福说。现如今,固沙所累计培训科技人员8500余人次。从这里走出去的科技人员遍布内蒙古、黑龙江等地的治沙一线,带动“三北”地区固沙造林1600万亩。

“沙地上的林子,每棵树都是宝贝疙瘩,要一分种、九分管”

1990年10月,科研人员在一片樟子松人工林中发现一棵与众不同的树——赤松和油松的天然杂交种。为了研究这棵独苗,固沙所原所长宋晓东带领科研人员奋斗了17年,一个新树种——彰武松诞生了。“彰武松具有速生性、抗旱性、抗寒性和耐盐碱性,而且不会感染能对樟子松造成严重危害的松枯梢病。”宋晓东说。

上世纪90年代,樟子松出现了大面积枯死的现象。正在国外进修的宋晓东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主动请缨回到章古台。

白天,他头顶烈日搜集标本;晚上,他回到单位研究到深夜。“为了节约成本,我把家里的门槛做成标本案板,还把病虫害标本存在冰箱里,没少被家人抱怨。”宋晓东笑着说。

“我们通过生物灭虫、调整树木密度、人工修枝等方式,使樟子松的枯死率降低了40%。”宋晓东欣慰地说。2012年以来,固沙所又成功引进30种国内外树种,包括彰武小钻杨、班克松、长白松及优良沙生灌木等。

翻看彰武地图,除了章古台,阿尔乡、四合城两个镇也与科尔沁沙地相接。

“这是父亲留给我们最宝贵的东西。”每天只要闲下来,阿尔乡镇北甸子村义务护林员董伟都要到林子里走一走,“沙地上的林子,每棵树都是宝贝疙瘩,要一分种、九分管。”

董伟的父亲叫董福财。40多年来,他带领乡亲栽种300多万棵树,为阿尔乡镇筑起了一道15公里长、3公里宽的防护林带,走出一条“治沙、植树、养殖、修路”的致富路,可董福财却积劳成疾,永远地倒下了。

“植树造林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只要还能迈得开步,我还要干下去。”年逾七旬的四合城镇刘家村党员侯贵一脸坚定。20多年来,他走遍2400余亩的沙丘荒地,种下20余万棵树木。

全国绿化劳动模范杨海青,将草籽撒在羊蹄子印里,千余亩沙丘再披新绿;“绿色长城奖章”获得者、扎根基层数十年的乡镇女干部马辉,带领群众栽植防护林46公里、1000万余棵;全国劳动模范李东魁,只身一人守护8500亩沙地林海长达34年……

一棒接着一棒传,一代接着一代干,治沙人把全部心血献给了大漠深处的绿洲。

“让生态彰武成为最耀眼的绿色名片”

绿起来,更要富起来。通过种植沙地经济作物,发展乡村旅游,彰武老百姓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通过柳河治理,我们祖祖辈辈的旱田种上了水稻,还修建了滨河公园,种上各种花草,咱村里人也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满堂红镇蘑菇沟村村民高海芹说。

作为辽河支流的柳河,蜿蜒穿行于科尔沁沙地,河水夹沙而下,每立方米最大含沙量达1440公斤。

2021年,彰武县启动柳河综合治理项目,通过修建70余公里堤防生态带,建设城区段4公里景观带,并在满堂红镇、大冷镇、冯家镇开发5万亩水田,形成50余平方公里湿地,让“荒沙窝子”变成“鱼米之乡”。

“咱们这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而且全部采用无污染的沙泉水浇灌水稻,1公斤大米卖出过190元呢!”在大冷镇上三家子村万亩水稻示范区,曾经的贫困户宋国才说。

彰武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段文刚介绍,当地还实施草原生态恢复工程,整治53万亩沙化土地;重点打造欧李山、德力格尔、半拉山等旅游观光带,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

“防沙造林、治用结合、绿色发展,彰武人从没停止过脚步。从柳河彰武段综合治理到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建设,彰武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生态彰武成为最耀眼的绿色名片。”彰武县委书记刘江义说。

【人民日报点赞彰武县科学治沙接续奋斗70年—— 一棒接一棒 荒漠绿起来】70年来,辽宁彰武一代代治沙人接续奋斗,不断探索科学治沙方法。如今,全县林地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前的18万亩增加到20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9%增加到34.5%。一代接着一代干,彰武人防沙造林、治用结合、绿色发展的脚步从不曾停下。

“那些年老百姓被沙丘撵着跑,年年种一坡,只能收一车,打完一簸箕,凑合熬一锅。”在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前福兴地镇徐家村,65岁的村民王三宝回忆起过去的日子,望着身前的稻田,笑得合不拢嘴:“现如今荒漠也能种水稻,让咱脱贫致富了!”

新中国成立之初,这个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的县城,24个乡镇有23个属于沙区,沙化面积达524.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96%。现如今,全县林地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前的18万亩增加到20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9%增加到34.5%,粮食产量稳定在18亿斤。

“防护林如同绿色长城,让章古台不足万亩的轮荒地,变出了5万多亩的固耕田”

章古台镇,松涛阵阵。密林深处,长眠着治沙人刘斌。墓园周围环绕着他亲手种下的一片人工樟子松林。

1952年4月,新中国最早的防沙治沙科研单位——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在章古台成立。曾担任过冀东解放区区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任义县县长的刘斌,将全家从县城搬到了荒凉的章古台。

那时候,刘斌带着同事们天不亮就出发,奔走在茫茫沙丘中。1957年,固沙所探索出“以灌木固沙为主,人工沙障为辅,顺风推进,前挡后拉,分批治理”的综合固沙方法,被誉为中国三大治沙方法之一,黄柳、胡枝子、锦鸡儿等固沙灌木填补了中国灌木治沙史的空白。

“灌木阻挡风沙的能力不如乔木。”治沙人深知这一点。

1955年8月,固沙所科研人员韩树堂远赴呼伦贝尔沙地中的原始森林,找到了我国仅存的原始沙地樟子松林,并引来5000棵樟子松树苗,营建了国内最早的樟子松人工固沙林。

1961年9月,刚从大学毕业的浙江小伙朱德华,用一根扁担挑着行李和书箱来到固沙所,从山清水秀的江南到寒冷偏僻的章古台,一待就是40多年。住土坯房、吃玉米面、点煤油灯,越是风沙大,朱德华就越往外跑……用了18年时间,他从数万个数据中摸清了风沙经过农田防护林的规律,并因地施策建设耕地防风林。

“防护林如同绿色长城,让章古台不足万亩的轮荒地,变出了5万多亩的固耕田。”章古台邰家村两家子屯农民苏长福说。现如今,固沙所累计培训科技人员8500余人次。从这里走出去的科技人员遍布内蒙古、黑龙江等地的治沙一线,带动“三北”地区固沙造林1600万亩。

“沙地上的林子,每棵树都是宝贝疙瘩,要一分种、九分管”

1990年10月,科研人员在一片樟子松人工林中发现一棵与众不同的树——赤松和油松的天然杂交种。为了研究这棵独苗,固沙所原所长宋晓东带领科研人员奋斗了17年,一个新树种——彰武松诞生了。“彰武松具有速生性、抗旱性、抗寒性和耐盐碱性,而且不会感染能对樟子松造成严重危害的松枯梢病。”宋晓东说。

上世纪90年代,樟子松出现了大面积枯死的现象。正在国外进修的宋晓东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主动请缨回到章古台。

白天,他头顶烈日搜集标本;晚上,他回到单位研究到深夜。“为了节约成本,我把家里的门槛做成标本案板,还把病虫害标本存在冰箱里,没少被家人抱怨。”宋晓东笑着说。

“我们通过生物灭虫、调整树木密度、人工修枝等方式,使樟子松的枯死率降低了40%。”宋晓东欣慰地说。2012年以来,固沙所又成功引进30种国内外树种,包括彰武小钻杨、班克松、长白松及优良沙生灌木等。

翻看彰武地图,除了章古台,阿尔乡、四合城两个镇也与科尔沁沙地相接。

“这是父亲留给我们最宝贵的东西。”每天只要闲下来,阿尔乡镇北甸子村义务护林员董伟都要到林子里走一走,“沙地上的林子,每棵树都是宝贝疙瘩,要一分种、九分管。”

董伟的父亲叫董福财。40多年来,他带领乡亲栽种300多万棵树,为阿尔乡镇筑起了一道15公里长、3公里宽的防护林带,走出一条“治沙、植树、养殖、修路”的致富路,可董福财却积劳成疾,永远地倒下了。

“植树造林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只要还能迈得开步,我还要干下去。”年逾七旬的四合城镇刘家村党员侯贵一脸坚定。20多年来,他走遍2400余亩的沙丘荒地,种下20余万棵树木。

全国绿化劳动模范杨海青,将草籽撒在羊蹄子印里,千余亩沙丘再披新绿;“绿色长城奖章”获得者、扎根基层数十年的乡镇女干部马辉,带领群众栽植防护林46公里、1000万余棵;全国劳动模范李东魁,只身一人守护8500亩沙地林海长达34年……

一棒接着一棒传,一代接着一代干,治沙人把全部心血献给了大漠深处的绿洲。

“让生态彰武成为最耀眼的绿色名片”

绿起来,更要富起来。通过种植沙地经济作物,发展乡村旅游,彰武老百姓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通过柳河治理,我们祖祖辈辈的旱田种上了水稻,还修建了滨河公园,种上各种花草,咱村里人也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满堂红镇蘑菇沟村村民高海芹说。

作为辽河支流的柳河,蜿蜒穿行于科尔沁沙地,河水夹沙而下,每立方米最大含沙量达1440公斤。

2021年,彰武县启动柳河综合治理项目,通过修建70余公里堤防生态带,建设城区段4公里景观带,并在满堂红镇、大冷镇、冯家镇开发5万亩水田,形成50余平方公里湿地,让“荒沙窝子”变成“鱼米之乡”。

“咱们这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而且全部采用无污染的沙泉水浇灌水稻,1公斤大米卖出过190元呢!”在大冷镇上三家子村万亩水稻示范区,曾经的贫困户宋国才说。

彰武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段文刚介绍,当地还实施草原生态恢复工程,整治53万亩沙化土地;重点打造欧李山、德力格尔、半拉山等旅游观光带,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

“防沙造林、治用结合、绿色发展,彰武人从没停止过脚步。从柳河彰武段综合治理到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建设,彰武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生态彰武成为最耀眼的绿色名片。”彰武县委书记刘江义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不知道我们给那里的孩子们带去了多少帮助,但对于我们,他们给予了我们一个宝贵的机会去收获一种经历,去收获这样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只有集体意识,并且不断同化有独立意识
  • 队伍之中,那个会说锡伯语的人,也多少懂得一些罗刹语,交谈之后,对方十分高兴,赶紧将吴子春一伙请到一间很大的木屋之中,有人端来食物,请吴子春一伙充饥。同行人中,有
  • #宋亚轩粉丝倒打一耙# syx#宋亚轩粉丝犯贱成瘾# 宋亚轩 炸3 楼3 盆 宋亚轩粉丝 喷漆 盆骑 头骑 头妻 ​​​ 【宋亚轩粉丝五宗罪】 1⃣️为了撩架
  • 就连自己最爱最珍重的人都保护不好,纵然自己是多厉害的大能大神,那又如何? ​在人生短短几十年里,有幸听闻佛法,真是福报很大,而如果不能抓住这样的机会好好修行,那
  • 简介和我头像好配啊哈哈哈哈最近很like动漫 特别是黑白的1️⃣2️⃣这两个我真的很爱好吗 太喜欢校园感了1️⃣是以前的朋友圈背景2️⃣是现在朋友圈背景1️⃣给
  • 即使看不清别人的真实水平,但很明白自己的能力边界,不会被人的打击而自卑,也不会被别人“捧杀”不端着,也不装范,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面,有时候还懂得藏智守拙,别人
  • 少年的你北言北语 我要魔怔了 停不下来[haha][haha][haha]这部电影你一定要看"你往前走, 我一定在你后面""你
  • 长胖后他们总是有好机遇,事业发展很快,很容易得到贵人的帮助,成功自然比其他人更简单,微胖对他们来说就是富贵好运的象征。长胖后他们总是有好机遇,事业发展很快,很容
  • 只有极少数的人,在最黑暗的时刻,仍然放散月的光明,那是知觉到自己就是月亮的人。只有极少数的人,在最黑暗的时刻,仍然放散月的光明,那是知觉到自己就是月亮的人。
  • 生活有阳光也会有晴天霹雳 旅途有风景也会有沼泽草地 我实在是找不出理由和借口 让自己停下脚步而选择放弃 逆水行舟,我也懂得其中不容易 远方的你,让我的目光更
  • 左图右史,邺架巍巍,致知穷理,学古探微,新旧合冶,殊途同归,肴核仁义,闻道日肥。#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东西文化,荟萃
  • 扬场是个苦差事,有时借助着风,扬得起劲!扬场是个苦差事,有时借助着风,扬得起劲!
  • 我们的产品都是村里人自家种植的,原产地发货,无任何添加剂,村里人从小都是吃这些放心食品长大,为了天下人的健康我们正努力着!我们的产品都是村里人自家种植的,原产地
  • 愿看到初雪❄️的我们,都能有好运!愿看到初雪❄️的我们,都能有好运!
  • 《落月归山海》 第十章初识顾锦年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夜色悄然来临,窗外弦月如钩,夏虫脆鸣,几许繁星相伴闪烁着冷月。淡淡清风拂过,甚是
  • ”“唯一的办法,就是寻到火属性的天地灵珍,佐以针穴之法,将灵脉中的寒根瓦解,不过天地灵珍十分罕见,火属性的,就更加稀少了,整个东荒,近十年来也就此前在飞仙楼的万
  • 看过养眼的颜值之后,他的演技和配音成了他所饰演的丰兰息被人关注的点。虽然有人说有颜就够了,但真正让人看得进去,除了剧情,演员的颜值,演技仍然是备受关注的点。
  • 只要认定这个五蕴色身是属于我的,就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极力袒护我及我所,由是滋生我贪我爱我痴我慢我见等诸烦恼,结果自己给自己的身心制造了许多苦受,因而就有一句自嘲
  • 现在,基于意大利手工制作、无糖等概念,售价动辄五六十元的高端冰激凌,开始取代哈根达斯占领核心商圈,钟薛高、中街1946在线上屠榜,还有一票雪糕多在便利店里“背刺
  • 1、不会撒娇,要她撒个娇比要男生穿女装还难历来都没有撒过娇,同时感觉本身长得不甜声音也不甜,不敢设想撒起娇来的本身是会是如何一副“不胜入目”的模样,以是一次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