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斌 :论半夏

作者旁征博引,结合临床效果,说明半夏治疗不寐的用法、剂量、组方和功效。读书为临证之启发,临证为读书之检验,是谓半日临证半日读书也。黄煌教授体质学说列有半夏体质一种,可以与此文相互参考。

 论半夏
半夏化痰,人所皆知。而我以为,半夏化有形之痰效果未必佳,其妙尤在除无形之痰。 

历代医家重视痰证病机,因为“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故痰可于各脏腑、经络为害作祟,所以“痰之为患,为喘为咳,为呕为利,为眩为晕,为嘈杂、怔忡、惊悸,为寒热痛肿,为痞膈,为壅塞,或胸胁间辘辘有声,或背心一片常为冰冷,或四肢麻痹不仁(以上引文见《丹溪心法》)“,除喘咳外,其余见症说的都是无形之痰。

治无形之痰必倚仗半夏,必倚仗二陈汤。而医者多推崇温胆汤,我以为后者方中枳实、竹茹效用平平,除于痞胀、呕吐等有一定作用外,其余无形之痰皆不必用。

因痰与湿皆由津液失其正常的运化而产生,故密不可分,且临床有时难以明确区分,何为痰,何为湿,故我临证每每将二陈汤与平胃散同用,此即古方平陈汤。此方出自《医学入门》卷五,原主治食疟,以及风寒风湿所伤导致的痰嗽满闷。我用平陈汤的思路是发挥两方的优势,协同取效。因为在我心目中,二陈与平胃均为药味简单而效力宏大的好方子。

前述无形之痰的见症虽多,却也难免挂一漏万。故古人索性说“百病皆由痰作祟”,或“怪病皆有痰”了。比如,失眠与痰的关系就很密切。

《灵枢·邪客》云:“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脏。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治疗的方法是“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半夏汤即半夏秫米汤,因《灵枢》从“阳盛阴虚”(按,此“阳盛阴虚”自与今意不同)立论,故后世解释半夏汤,亦多从这一角度展开。从阴阳立论,本无不可,但总觉蹈空踏虚,无益于临床应用本方。

唯林佩琴虽不能脱离从阴阳论之窠臼,但尚能直接从痰立论。《类证治裁》云:“盖不寐多由思虑劳神,惊忧怒火,气郁生涎,用半夏汤。半夏除痰而利小便,秫米益阴而利大肠,则阴阳交通而得卧也”。指出失眠多与痰涎有关,而半夏正是除痰之品。

另一张治疗不寐的名方是前曾提及之温胆汤。

温胆汤之名,首见北周姚僧垣《集验方》。该书已亡佚,部分内容为《外台秘要》收载。

《集验》温胆汤即为《外台秘要》所载,书云“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虚寒故也,宜服此汤方”,其组成是半夏、竹茹、橘皮、生姜、甘草、枳实。《千金方》之温胆汤主治与药物与此完全相同,唯枳实的剂量不同。

《三因方》有3首温胆汤,其中卷9、卷10之温胆汤是后世熟知、且常用的温胆汤。卷9之方主治与《外台秘要》引《集验》相同,并增补“惊悸”之症。卷10之方主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异象眩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症,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

《集验》温胆汤在“胆虚寒”上做文章。《三因》温胆汤虽也说什么“心胆虚怯”,但已生发出“气郁生涎,涎与气搏”的概念。可是后世医家仍多从“胆”字着眼。少有像《罗氏会约医镜》那样,直接点出:不寐“邪属痰饮,化之,如温胆汤、导痰汤之类”。其实把温胆汤与痰联系在一起,远比与胆联系在一起,更便于临床运用。

事 实上,温胆汤一定是具有化痰安神功效的(暂且不论是否与胆相关),从其组成即可知。与其组成接近的二陈汤,《医学心悟》就说:“有湿痰壅遏,神不安者,其症呕恶气闷,胸膈不利,用二陈汤导去其痰,其卧立至”。

失眠与痰有关,而半夏堪为大用,前述之半夏汤、温胆汤、二陈汤皆以半夏为主药。陶御风先生的《临证本草》还例举了《肘后》卷2治大病愈后,虚烦不得眠,腹中疼痛,懊憹之方,此方由半夏、秫米与茯苓组成。明·徐树丕《识小录》记载半夏、百部各1两治疗失眠的案例。《冷庐医话》卷3引《医学秘旨》云:“余尝治一人患不睡,心肾兼补之药遍尝不效。诊其脉,知为阴阳违和,二气不交。以半夏三钱,夏枯草三钱,浓煎服之,即得安睡,仍投补心等药而愈。盖半夏得阴而生,夏枯草得至阳而长,是阴阳配合之妙也”。朱良春先生对这一配伍甚为赞赏,认为加入珍珠母入肝安魂,立意更为周匝,可治疗多种肝病所致的顽固性失眠。

半夏配夏枯草治疗失眠之说,我最早就是从《朱良春用药经验》一书中得知。这还是十三四年前之事了,后读书渐多,屡屡见到此说,无论是有关药对的书,还是有关治疗失眠临床经验的书,皆谓此经验出自《冷庐医话》引《医学秘旨》。

按《医学秘旨》一书,系《冷庐医话》的作者陆以湉从杭城书坊中购得。此书乃抄本,题曰西溪居士著,不知何许人也,也不知其书的写作年代。

后我读缪希雍的《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发现在那篇著名的《吐血三要法》中,即有半夏、夏枯草治疗不寐的论述。

书中记载,庄含之久患吐血,其族兄庄一生为其治疗,疗效很好。庄含之除吐血外,还有不寐。庄一生说:“《甲乙经》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当留于阳,阳盛阴虚,故目不能瞑。此之谓也。治法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盖半夏得一阴之气而枯,所谓生于阳而成于阴者,故能引阳气入于阴,而成于阴者为血分之药,意惟此可以治之。乃用夏枯草一两,作甘澜水煮服,覆杯而卧立至。”庄一生虽未将半夏与夏枯草同用,但是他已道出半夏与夏枯草是性质相对的两个药,前者生于阳而成于阴,能引阳气入于阴,而后者成于阴为血分之药。应该视为半夏与夏枯草配伍的源头,或者说启发了后来医家如此配伍。

王学权《重庆堂随笔》认为夏枯草“兼有和阳养阴之功,失血后不寐者,服之即寐,其性可见矣”。此语似从《广笔记》庄含之一案拈出。

此外,清代名医蒋椿田也有夏枯草与半夏的配伍经验,见《重订灵兰要览》。按,《灵兰要览》系王肯堂原著,清人顾金寿予以评订。在“不得卧”一条下,顾氏介绍其友蒋椿田的经验,每用制半夏、夏枯草各五钱,取阴阳相配之义,浓煎长流水,竟覆杯而卧。

这是目前为止,我所了解的关于半夏、夏枯草配伍的一些知识。但是,由于无法考证西溪居士为何人,所以,这一配伍经验的来龙去脉还无法确切地知道。

我在临床常以重剂半夏(30~80g)治失眠,大概已有十年了,最近甚至用到100g。最初曾配伍夏枯草,但后来发现治失眠的效果全在重用半夏,夏枯草并无效验,后遂弃夏枯草而不用。也用过温胆汤,但觉得枳实、竹茹用不用效果好像没有多少区别,遂仅用二陈汤,后合平胃散,并加用菖蒲、远志,定名为平陈宁神汤,取效者颇多。

治失眠为何要重用半夏?其实不仅失眠,凡属痰证用半夏,一般均宜用较大剂量,因为量小效果不显著,而失眠更应用重剂半夏。

吴鞠通用半夏就颇猛。如治秀氏产后不寐,与半夏汤。先用半夏一两不应,次服二两得熟寐,又减至一两仍不寐,又加至二两又得寐,又减又不得寐;于是竟用二两,服七八帖后,以他方收功。又治李某,用半夏汤,姜半夏用二两,效果只是得寐而未熟。痰饮门中又治某人卧不安,未记姓氏,用姜半夏二两五钱。可见吴鞠通用半夏是有经验有教训,有胆有识的。

现代医家中重用半夏者也不乏其人,如万友生先生。其他诸位,我不复记其姓名,因为都是十多年前“随便翻翻”(鲁迅语)的收获。

再说用半夏的指征。我以为痰湿为患甚广,很难以某个见症作为用药指征。我重视两点,一是苔腻,二是口腻。两者有其一即用半夏,并视苔腻的程度而选择适宜的剂量,当然症状的轻重也是需要考虑的。

多年来重用半夏,从未见有任何毒副作用。因为药房未备生半夏,故我未有用生半夏的经验。以上所说者皆为制半夏。

此外,还需提一笔。若治失眠的话,茯苓也宜用大剂,常用30~100g。此经验我忘其出处,似见载于某期的《中医杂志》。后知陶御风先生也用大剂茯苓治失眠。

【本文摘自《半日临证半日读书》

五积散从宋朝一直用到现在,通治内外妇儿表里阴寒五积伏邪症瘕所致一切病证

“症瘕(囊肿、肿瘤)”能治吗?能。因为“症瘕”就是寒湿、瘀血凝积形成的。 如果腹部积聚要

这个方子就像一张网,能将一切病一网打尽,这是古人说的。清代著名医学家汪讱庵称之为“解表温中除湿之剂,去痰消痞调经之方,一方统治多病,惟活法者变而通之”。“能散寒积,食积,气积,血积,痰积”。

所有的疾病,都离不开这“五积”,而这个方子能把这些“积”全部散掉。这“五积”虽然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但只要身体不够健康或者是亚健康,就少不了其中一个或两个“积”。像肥胖的人少不了有痰湿,口气大的多半有食积,整天吵架的肯定有气积,经常喝冷饮吃生冷食物的体内会有寒气,跌打损伤、气滞严重常有血积。

或问“症瘕(囊肿、肿瘤)”能治吗?能。因为“症瘕”就是寒湿、瘀血凝积形成的。

如果腹部积聚要用桂枝茯苓丸或少腹逐瘀汤,那么,如果积滞在脏腑、经络、血脉,甚至在四肢、头脑,就要用五积散。五积散既能治疗饮食过度引起的疳积,也能治疗各类瘤结包块。

下面把5种“积”分别说一下。

寒积,指体内寒邪滞结的病证。《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症瘕痃癖源流》:“寒积,感伤寒冷成积,腹中疼痛,必以手重按,或将物顶住稍可,口吐清水也。”是由于体内寒气积聚在一起,寒气过盛发展而成的。症状为阳气不达四肢手脚会常年冰冷,肠寒便溏,女性会有宫寒、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

食积又称积滞。多由食物在胃里没有完全消化引起。临床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主要表现为口臭、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者酸臭、嗳气酸腐、肚腹胀热等。

气积也叫气滞,是指气的流通不畅,郁滞不通的病理状态。可因饮食邪气或七情郁结而致;亦可因体弱气虚不运而引起。随所滞之脏腑经络而出现不同症状。气滞于脾则胃纳减少,胀满疼痛,气滞于肝则肝气横逆,胁痛易怒,气滞于肺则肺气不清,痰多喘咳。气滞的表现虽然各不一样,但共同的特点不外闷、胀、疼痛。

血积,凡离开经脉之血不能及时消散和瘀滞于某一处,或血流不畅,运行受阻,郁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呈凝滞状态,都叫血瘀。

疼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常在夜间加剧。肿块在体表者,色呈青紫;在腹内者,坚硬按之不移,又称之为疤积。出血反复不止,色泽紫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口唇爪甲紫暗,或皮下紫斑,或肌肤微小血脉丝状如缕,或腹部青筋外露,或下肢青筋胀痛。妇女常见经闭。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象细涩,总之以痛、紫、瘀、块、涩为特点。

痰积为九积之一,指痰浊积聚于胸膈之积证。是由体虚复感外邪,情志饮食所伤,以及它病日久不愈等原因引起的,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朱丹溪谓:“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凡痰之为患,为喘为咳,为呕为利,为眩为晕,心嘈杂、怔忡、惊悸,为寒热肿痛,为痞膈,为壅塞;或胸胁间漉漉有声;或背心一片常为冰冷;或四肢麻痹不仁。”

有句顺口溜:五积散,房上不喊房下喊;有病无病,防风通圣。前半句是说五积散这个方子使用面非常广,不是你在服,就是他在服。后半句是说防风通圣散是个既能预防又能治疗的药物。平时没有病,也可以适当地服用,用以疏风通肠,将体内的浊湿排出去。如果出现痤疮、便秘等上火的热证直接可以服用。

五积散,出自唐《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又名异功五积散和熟料五积散。

苍术、桔梗各二十两,枳壳、陈皮各六两,芍药、白芷、川芎、当归、甘草、肉桂、茯苓、半夏各三两,厚朴、干姜(炮)各四两,麻黄六两。一两合30克。

上药研粗末,水煎,加生姜,热服。成人一般用4钱,加水适量,一次煎,煎取七分,去滓温服,这是一次量。日二三服,分次煎服。

汤剂参考量:苍术15克、桔梗15克,枳壳9克、陈皮9克,芍药5克、白芷5克、川芎5克、当归5克、甘草5克、肉桂5克、茯苓5克、半夏5克,厚朴6克、干姜6克、麻黄6克。

功效:发表温里,顺气化痰,活血消积。

本方主治范围广泛,凡表里内外、脏腑经络之寒湿阴邪,皆能治疗。

临床以寒热无汗、胸腹胀满、苔白腻、脉沉迟为辨证要点。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证,症见身热无汗,头痛身疼,项背拘急,胸满恶食,呕吐腹痛,以及妇女血气不和,心腹疼痛,月经不调,苔白腻,脉沉迟。

现在用于治疗感冒、肩周炎、慢性盆腔炎、产后发热、筋痹,腰痛、腹痛、重症肌无力、痛经、闭经、癥瘕、缠腰火丹等病症。

当代中医药学家叶橘泉先生用五积散的适应症是:

1、胃内停滞寒饮宿食,胃痛,或呕吐,脘腹胀满,或胃内有振水音,腰膝有冷感者。

2、脘腹挛急痛,疝气上冲,或冷气攻冲,呕吐,饮食不能下,上热下冷,或四肢厥冷者。

3、妇人血气不调,月经不匀,或痛经,白带下,腰以下冷痛,脉沉迟者。

4、咳嗽气喘,动悸迫促,胸内苦闷痞塞,喉间痰涎拥塞,伴有肩背臂痛,腰股挛急痛,脉沉实有力者。

5、风寒湿痹,筋骨痛,跌打宿伤,腰脊冷痛,脚气,脚膝拘挛疼痛,疝气腹中冷痛,或遇冷则发病,腰脚冷感者。

6、感冒风寒,恶寒头痛,不发热,全身疼痛,胸闷,咳嗽气逆,或腹痛,脉实无汗者。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这个方子夏天用得最多。

注意:素体阴虚或湿热为患者,不宜使用本方。

五积散方解

方中重用苍术,既解表又燥湿,配厚朴,合陈皮、甘草为平胃散,功擅苦温燥湿、健脾助运,以消湿积。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相伍,为二陈汤,行气燥湿化痰,以消痰积。

麻黄、白芷辛温发汗解表以散外寒,干姜、肉桂辛热温里以祛内寒,合而用之,以除寒积。

当归、芍药、川芎活血化瘀止痛,以化血积。这是大半个四物汤去了熟地。

桔梗、枳壳升降气机,理气宽胸,善行气积,并可助化痰除湿;炙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收表里同治、散寒温里、气血痰湿并行之功,使脾运复健,气机通畅,痰消湿化,血脉调和,诸症得解。

这个药,过去药店都有卖的,现在药店基本找不到了。这么好用的药,不知为什么药厂不生产。还有应用广泛的乌梅丸也是这种情况,难道药厂只认为是“驱虫药”?

五积散方子用量比较大,可以按照比例缩减自行加工。

宋代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云:“五积散治太阴伤寒,脾胃不和及有积聚腹痛”者。

严用和《济生方》:“本方主治感冒寒邪,头疼身痛,项强拘急,恶寒或腹痛;又治伤寒发热,头疼恶风,内伤生冷,胸膈胀满,风寒湿气客于经络,腰脚酸痛及妇人难产,血滞不通,月候不调。”

明代龚信父子合编《古今医鉴》云:“五积散治寒邪卒中,直入阴经等症”,用治伤寒之阴证。

清代陈修圆《时方妙用》云:“中脘作痛,手不可近,乃内外不和,外则寒气凝于毛皮,内则垢浊停于中脘,当审其体之虚实而施治……实者宜五积散。”又《时方歌括》云:“表里俱寒,外而头项强痛,内而肚腹亦痛,较桂枝证更甚者,服此汤。”如本方去麻黄,酒煎服,治痢后鹤膝风甚效云。

云南名医来春茂先生当年在农村走街串巷,经常用五积散为贫苦百姓治病,花钱少,见效快,颇受民众欢迎。

五积散是个又好又便宜的方子,发表温里,顺气化痰,活血消积,可惜现在用的人不多了。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它,不要把这个治病秘方束之高阁。

文源

网络

提示:文中处方,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辩证使用。

从宋朝一直用到现在,通治内外妇儿表里阴寒五积伏邪症瘕所致一切病证

“症瘕(囊肿、肿瘤)”能治吗?能。因为“症瘕”就是寒湿、瘀血凝积形成的。 如果腹部积聚要

这个方子就像一张网,能将一切病一网打尽,这是古人说的。清代著名医学家汪讱庵称之为“解表温中除湿之剂,去痰消痞调经之方,一方统治多病,惟活法者变而通之”。“能散寒积,食积,气积,血积,痰积”。

所有的疾病,都离不开这“五积”,而这个方子能把这些“积”全部散掉。这“五积”虽然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但只要身体不够健康或者是亚健康,就少不了其中一个或两个“积”。像肥胖的人少不了有痰湿,口气大的多半有食积,整天吵架的肯定有气积,经常喝冷饮吃生冷食物的体内会有寒气,跌打损伤、气滞严重常有血积。

或问“症瘕(囊肿、肿瘤)”能治吗?能。因为“症瘕”就是寒湿、瘀血凝积形成的。

如果腹部积聚要用桂枝茯苓丸或少腹逐瘀汤,那么,如果积滞在脏腑、经络、血脉,甚至在四肢、头脑,就要用五积散。五积散既能治疗饮食过度引起的疳积,也能治疗各类瘤结包块。

下面把5种“积”分别说一下。

寒积,指体内寒邪滞结的病证。《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症瘕痃癖源流》:“寒积,感伤寒冷成积,腹中疼痛,必以手重按,或将物顶住稍可,口吐清水也。”是由于体内寒气积聚在一起,寒气过盛发展而成的。症状为阳气不达四肢手脚会常年冰冷,肠寒便溏,女性会有宫寒、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

食积又称积滞。多由食物在胃里没有完全消化引起。临床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主要表现为口臭、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者酸臭、嗳气酸腐、肚腹胀热等。

气积也叫气滞,是指气的流通不畅,郁滞不通的病理状态。可因饮食邪气或七情郁结而致;亦可因体弱气虚不运而引起。随所滞之脏腑经络而出现不同症状。气滞于脾则胃纳减少,胀满疼痛,气滞于肝则肝气横逆,胁痛易怒,气滞于肺则肺气不清,痰多喘咳。气滞的表现虽然各不一样,但共同的特点不外闷、胀、疼痛。

血积,凡离开经脉之血不能及时消散和瘀滞于某一处,或血流不畅,运行受阻,郁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呈凝滞状态,都叫血瘀。

疼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常在夜间加剧。肿块在体表者,色呈青紫;在腹内者,坚硬按之不移,又称之为疤积。出血反复不止,色泽紫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口唇爪甲紫暗,或皮下紫斑,或肌肤微小血脉丝状如缕,或腹部青筋外露,或下肢青筋胀痛。妇女常见经闭。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象细涩,总之以痛、紫、瘀、块、涩为特点。

痰积为九积之一,指痰浊积聚于胸膈之积证。是由体虚复感外邪,情志饮食所伤,以及它病日久不愈等原因引起的,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朱丹溪谓:“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凡痰之为患,为喘为咳,为呕为利,为眩为晕,心嘈杂、怔忡、惊悸,为寒热肿痛,为痞膈,为壅塞;或胸胁间漉漉有声;或背心一片常为冰冷;或四肢麻痹不仁。”

有句顺口溜:五积散,房上不喊房下喊;有病无病,防风通圣。前半句是说五积散这个方子使用面非常广,不是你在服,就是他在服。后半句是说防风通圣散是个既能预防又能治疗的药物。平时没有病,也可以适当地服用,用以疏风通肠,将体内的浊湿排出去。如果出现痤疮、便秘等上火的热证直接可以服用。

五积散,出自唐《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又名异功五积散和熟料五积散。

苍术、桔梗各二十两,枳壳、陈皮各六两,芍药、白芷、川芎、当归、甘草、肉桂、茯苓、半夏各三两,厚朴、干姜(炮)各四两,麻黄六两。一两合30克。

上药研粗末,水煎,加生姜,热服。成人一般用4钱,加水适量,一次煎,煎取七分,去滓温服,这是一次量。日二三服,分次煎服。

汤剂参考量:苍术15克、桔梗15克,枳壳9克、陈皮9克,芍药5克、白芷5克、川芎5克、当归5克、甘草5克、肉桂5克、茯苓5克、半夏5克,厚朴6克、干姜6克、麻黄6克。

功效:发表温里,顺气化痰,活血消积。

本方主治范围广泛,凡表里内外、脏腑经络之寒湿阴邪,皆能治疗。

临床以寒热无汗、胸腹胀满、苔白腻、脉沉迟为辨证要点。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证,症见身热无汗,头痛身疼,项背拘急,胸满恶食,呕吐腹痛,以及妇女血气不和,心腹疼痛,月经不调,苔白腻,脉沉迟。

现在用于治疗感冒、肩周炎、慢性盆腔炎、产后发热、筋痹,腰痛、腹痛、重症肌无力、痛经、闭经、癥瘕、缠腰火丹等病症。

当代中医药学家叶橘泉先生用五积散的适应症是:

1、胃内停滞寒饮宿食,胃痛,或呕吐,脘腹胀满,或胃内有振水音,腰膝有冷感者。

2、脘腹挛急痛,疝气上冲,或冷气攻冲,呕吐,饮食不能下,上热下冷,或四肢厥冷者。

3、妇人血气不调,月经不匀,或痛经,白带下,腰以下冷痛,脉沉迟者。

4、咳嗽气喘,动悸迫促,胸内苦闷痞塞,喉间痰涎拥塞,伴有肩背臂痛,腰股挛急痛,脉沉实有力者。

5、风寒湿痹,筋骨痛,跌打宿伤,腰脊冷痛,脚气,脚膝拘挛疼痛,疝气腹中冷痛,或遇冷则发病,腰脚冷感者。

6、感冒风寒,恶寒头痛,不发热,全身疼痛,胸闷,咳嗽气逆,或腹痛,脉实无汗者。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这个方子夏天用得最多。

注意:素体阴虚或湿热为患者,不宜使用本方。

五积散方解

方中重用苍术,既解表又燥湿,配厚朴,合陈皮、甘草为平胃散,功擅苦温燥湿、健脾助运,以消湿积。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相伍,为二陈汤,行气燥湿化痰,以消痰积。

麻黄、白芷辛温发汗解表以散外寒,干姜、肉桂辛热温里以祛内寒,合而用之,以除寒积。

当归、芍药、川芎活血化瘀止痛,以化血积。这是大半个四物汤去了熟地。

桔梗、枳壳升降气机,理气宽胸,善行气积,并可助化痰除湿;炙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收表里同治、散寒温里、气血痰湿并行之功,使脾运复健,气机通畅,痰消湿化,血脉调和,诸症得解。

这个药,过去药店都有卖的,现在药店基本找不到了。这么好用的药,不知为什么药厂不生产。还有应用广泛的乌梅丸也是这种情况,难道药厂只认为是“驱虫药”?

五积散方子用量比较大,可以按照比例缩减自行加工。

宋代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云:“五积散治太阴伤寒,脾胃不和及有积聚腹痛”者。

严用和《济生方》:“本方主治感冒寒邪,头疼身痛,项强拘急,恶寒或腹痛;又治伤寒发热,头疼恶风,内伤生冷,胸膈胀满,风寒湿气客于经络,腰脚酸痛及妇人难产,血滞不通,月候不调。”

明代龚信父子合编《古今医鉴》云:“五积散治寒邪卒中,直入阴经等症”,用治伤寒之阴证。

清代陈修圆《时方妙用》云:“中脘作痛,手不可近,乃内外不和,外则寒气凝于毛皮,内则垢浊停于中脘,当审其体之虚实而施治……实者宜五积散。”又《时方歌括》云:“表里俱寒,外而头项强痛,内而肚腹亦痛,较桂枝证更甚者,服此汤。”如本方去麻黄,酒煎服,治痢后鹤膝风甚效云。

云南名医来春茂先生当年在农村走街串巷,经常用五积散为贫苦百姓治病,花钱少,见效快,颇受民众欢迎。

五积散是个又好又便宜的方子,发表温里,顺气化痰,活血消积,可惜现在用的人不多了。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它,不要把这个治病秘方束之高阁。

文源

网络

提示:文中处方,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辩证使用。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长达12年短速滑运动员经历,面容清秀,笑容温暖,可是人很稳重有内涵还幽默,低调朴素但是人还浪漫,还啥都会,有学识又有才情,简直完美,唯一的不足可能是画画太差劲了
  • 近300年有关妇女、家庭与法律地位的社会史,通过本书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书中从诉讼档案出发,以清代以来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法律地位为视角,对与妇女权利直接相关的
  • #元周率[超话]#救命 !爸妈这么甜我还写个 啊……昨天还大言不惭的说要写文内卷爸妈,笑死,根本卷不过[跪了][跪了]OK,正文开始了[doge][doge]我
  • #白鹿[超话]##向全世界安利白鹿# 『Day1』初印象:我对最最最最初的印象,其实是源于凤囚凰里的霍璇,当时觉得霍璇真的好飒,好喜欢这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将军现
  • )从bridge就开始揭露每个人的结局了:勾拨通了电话,恩收到了对方的道歉信,枯萎的花重新绽放,珉放飞了手中的气球,莎成功扔出了纸飞机。可能是和莎一样的情况(p
  • 先领【1元优惠券】加购物车1元优惠券: 【中欧旗舰店】52万真实好评,突破500万件,工厂直营店~~健身领导品牌,买就送透气网包+便携捆绳+专业瑜伽教学!先领【
  • 本期对强制清算的司法流程就介绍到这里,下一期,笔者将带大家了解清算过程中更深度的问题,笔者将从强制清算过程中申请人的撤回权、已结未结案件的处理、公司财产的清偿顺
  • 若是女性的下巴尖削无肉,不仅从外表上看起来凶狠犀利,此类人为人也是尖酸刻薄,性情方面比较阴鸷,属于有仇必报型,在生活中也是喜欢斤斤计较,心胸狭隘。2、女生驼峰鼻
  • 食不过饱,饱不急卧。食不过饱,饱不急卧。
  • 二连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0479—7539332二连浩特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指挥部2022年8月1日关于紧急寻找密切接触者的公告(三)2022年7
  • 去教室的路上偶遇一只孤零零的小鸭子 原本有一群的 不知道为什么只剩它一只ᙏ̤̫ 千万不要听信最近各种贴秋膘的美食博主的轰炸!#扑通扑通少女心# #萌娃#
  • 因为热度因为流量,只需要骂骂别人就可以收获这么热度[微笑]【 感情 】感情是最不‭‮定稳‬‬的,无常的,它和人的情绪相关,而大部分的人的‭‮绪情‬‬都是不稳定的
  • 断裂力学的相关标准ASTM E399-09 - 适用于金属材料线弹性平面应变断裂韧性K1C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 E647 - 用于测量疲劳裂纹增长速率(da/
  • 我突然眼眶湿润,“我要是以后一个人在外面打拼,想到这个场景可能会哭的。」天氣實在是太熱了,聽奶奶說家裏的冰箱壞掉了,新買的菜都不新鮮了。
  • 【日盈电子:公司目前主营业务中温度传感器收入占比不高】日盈电子(603286)8月3日晚发布异动公告,公司目前的主营业务中温度传感器收入占比不高,且主要运用于家
  • 国珍竹珍牙膏的32种作用,牙膏是咱们日子中最多见的日用百货,随同每个人的一生。农家田园的生活情调和隐士不为人知之乐一下子被勾了出来,也暗扣了标题中的“处士”。
  • 而这部集结了香港电影“梦之队”的匠心之作,终于要在7月29日与广大观众见面,七位知名导演各自拍摄一部短片,共同构建出香港历史发展的风情画卷,同时,这也是已故
  • 明显就是文案对以前的剧情不上心,随便乱写,还要理解什么最好笑的是《ssr蛇吃了sp蛇的书》牛[作揖]最后分享张搞笑的筋膜悬吊提升术多久有效果 筋膜提拉术后什么时
  • 《知否》中,一身正气盛长柏却自带幽默属性,每次想到这段情节都憋不住…按照往年惯例,由长柏哥哥起头,他面无表情自席间站起来,朗声诵诗道,“”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 #每日一善[超话]#[鼓掌]#阳光信用#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修身,齐家,治国,亲民之道,无不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