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这些人的扶贫故事,打动人心!(二)】

驻村第一书记、致富能手、脱贫群众......这些活跃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扶贫“带头人”们用真心,换真情,扶真贫,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让群众生活日新月异。

登封市融媒体中心开设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栏,推出了一批扶贫领域的优秀典型人物,充分发挥身边人、身边事的典型引领作用,让典型成为扶贫路上的“火车头”、“航标灯”和“引路人”。

昔日贫困户
今成“领头雁”

“我家终于不是贫困户了,还是最美脱贫光荣户!”穿着一身迷彩服的登封市石道乡上窝村七组村民杜巧梅,穿梭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中,高兴地说道。

近日,一辆满载着板蓝根、黄芩、天南星等不同品种药材种子的卡车开回来了,在卸货现场,杜巧梅依旧身穿迷彩服,戴着口罩,以娇小的身躯,轻松的将百十斤的麻袋扛了起来。

据了解,杜巧梅曾经是登封市石道乡上窝村贫困户,也是为数不多的女党员之一。2014年,她预测果树发展产业的前景,在与本组村民杜站昌商量后,果断决定种植冬桃,并且以每亩500元的标准,流转了本组土地30亩,另外四处求借,合计筹资10万元,两人合伙儿走上了创业之路。

起初,为了开源节流,她开始学着用手扶拖拉机耕地,即使冬天气温低,柴油发动机发动困难,甚至年轻力壮的男劳力都得轮流作业并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把车辆发动,可是她硬是迎难而上,练就了一身武艺,单凭一人之力就把拖拉机摇着火。

看她如此辛苦,外出打工的老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劝她歇歇甚至放弃,可她却倔强地摇摇头说:“我非干成不可!咱爸的病不能耽误,两个孩子上学的费用得保证有,更何况我是一名党员,我不怕吃苦!”

几年来,杜巧梅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励志之歌,富了自己,也带动了一大批贫困户通过就业和创业实现脱贫。

▼点击超链接查看详细报道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昔日贫困户 今成“领头雁”

驻村第一书记的“硬菜”

6月12日,见到周建华时,他正和驻村工作队员一起吃早饭,一盘酸辣绿豆芽格外显眼。

工作队员张晓炎说,每次吃到酸辣绿豆芽,知晓这道“硬菜”典故的工作队员,脸上都会浮现一丝微笑,说笑着打趣一下老周。

工作队员嘴里的老周,是郑州市蔬菜研究所驻登封市大金店镇梅村的第一书记周建华。

张晓炎说,他来梅村驻村的时候,老周已经驻村三年了。裤管卷到腿弯处,赤脚站在田埂,用不纯正的豫东方言和围成一圈的蔬菜种植户拉家常。

与蔬菜种植大户围坐在一起,除了戴副银色的眼镜,周建华和他们看不出什么区别。张晓炎说,5年来,作为河南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服务体系郑州站技术服务专家的周建华,由一个儒雅的学者,变成了粗犷的农村老汉。

“只要村民需要,我可以随时做出一道道‘硬菜’”。周建华说。

▼点击超链接查看详细报道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驻村第一书记的“硬菜”

“我为咱村代言”
驻村书记李刚成“金牌推销员”

李刚是郑州市市场发展中心驻登封市石道乡后河村的第一书记,村民都喜欢喊他“刚书记”。

周四的一天,李刚上午去到了村东南头两座温室大棚,村委主任崔顺立正带着两位贫困户在看西瓜的长势情况。这两座大棚是2019年用扶贫项目资金建成的,春节前刚收了一季芹菜,两个大棚收入1.5万元。眼下,种的是优质品种西瓜。

看完温室大棚,李刚和崔顺立又到河对岸查看另外一个地块。除了两个大棚西瓜,15亩露地西瓜也该快熟了,这15亩露地西瓜一方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一方面解决留守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回到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看到七八位村民还在工作队的“自留地”里忙碌着,李刚忙去搭把手。不大一块菜地里,种了小葱、茼蒿、油麦菜、上海青等好几种青菜。

午饭后,李刚又去看了村西北头,贫困户罗伟的2座温室大棚。

返回村委的路上,已近黄昏 ,贫困户陈乐柱刚好从地里除草回来。“刚书记,你看这疫情防控形势紧,‘娜妹子’也不能来村里。我种的四亩红薯,下成粉条,到时你再让她帮我卖一次粉条吧。”

图片

就业和产业,是李刚和村委一班人眼下考虑最多的问题。如何组织村民尽快外出务工?怎样让脱贫的贫困户不再返贫?于是,到了晚上,李刚又和村两委开会谋划,想办法把疫情耽误的时间夺回来,大力发展集体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这样的忙碌和奔波,是郑州市市场发展中心驻村工作队每一天的工作状态。他们的忙碌换来了村民的幸福:自2017年郑州市市场发展中心开始对口帮扶后河村以来,村民们相继脱贫;2019年底,后河村125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后河村也摘下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点击超链接查看详细报道
出彩河南 青年说 |“我为咱村代言”,驻村书记李刚成“金牌推销员”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贫在深山有“至亲” 后河村走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

“红果子”鼓起农民“钱袋子”

在大金店镇海河湾村,有这样一个特别的种植基地。一眼望过去,一颗颗酷似仙人掌的植物整齐地排列在大棚中,让人仿佛置身植物园。可仔细一瞧,那些形状奇特的枝叶上挂着一颗颗鲜艳火红的果实,“原来这就是火龙果树!原来火龙果是长树上的呀!”来这里的人无不发出感叹。

正在大棚里修剪火龙果树的,是基地负责人刘俊阳。说起当初种植火龙果的初衷,30出头的他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以前我在登封做些小生意,但内心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想干些与众不同的事业。我老婆特别爱吃水果,但是在超市买的水果又不新鲜,味道也一般,所以我就在琢磨,能不能在自己的老家找出‘潜力股’……”

说话间,刘俊阳拿起剪刀熟练地修剪起火龙果枝条,只见仙人掌似的长枝条,攀援在支架上,肥厚的深绿叶子间,点缀着一个个“燃烧”的红色火球。刘俊阳说:“要是等到黄昏时分,还能看到火龙果花朵绽放的景象,绿油油的火龙果枝条中间盛开着黄白相间的火龙果花朵,散发的清香令人陶醉。”

“火龙果的成功挂果,证明我们登封也能种植南方水果,填补了登封水果种植史上的一项的空白。”刘俊阳自豪地说。

刘俊阳的火龙果种植基地是大金店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大金店镇结合地域特性立足紧邻城区和景区的镇域特点,确定了建设服务市区的蔬菜、林果基地的发展定位。

目前,大金店镇共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其中省级1家,郑州市级2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9家,1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和土地股份合作社达10家,辐射带动基地面积1.3万亩、农户1200户、农民增收1000万元。现有蔬菜大棚318座,干鲜果林木8000余亩,主要有袁桥雪梨、段村黄桃与冬桃、陈楼的梨与石榴、太后庙村血桃与苹果、三里庄村的葡萄与猕猴桃、毕家村与书堂沟的核桃、海河湾的火龙果。同时,大金店镇还计划再建蔬菜大棚400座,达到5000亩的蔬菜种植规模。

▼点击超链接查看详细报道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红果子”鼓起农民“钱袋子”

[断崖]#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阳光信用#
(一)

从某小祠到某渔村有一条小道。路上有一处断崖。其间二百多丈长的羊肠小径,从绝壁边通过。上是悬崖,下是大海。行人稍有一步之差,便会从数十丈高的绝壁上翻落到海里,被海里的岩石撞碎头颅,被乱如女鬼头发的海藻缠住手脚。身子一旦堕入冰冷的深潭,就会浑身麻木,默默死去,无人知晓。

断崖,断崖,人生处处多断崖!

(二)

某年某月某日,有两个人站在这绝壁边的小道上。

后边的是“他”。他是我的朋友,竹马之友——也是我的敌人,不共戴天之敌。

他和我同乡,生于同年同月,共同荡一只秋千,共同读一所小学,共同争夺一位少女。起初是朋友,更是兄弟,不,比兄弟还亲。而今却变成仇敌——不共戴天的仇敌。

“他”成功了,“我”失败了。
同样的马,从同一个起跑线上出发,是因为足力不同吗?一旦奔跑起来,那匹马落后了,这匹马先进了。有的偏离跑道,越出了范围,有的摔倒在地。真正平安无事跑到前头,获得优胜的是极少数。人生也是这样。

在人生的赛马场上,“他”成功了,“我”失败了。

他踏着坦荡的路,获取了现今的地位。他的家丰盈富足,他的父母疼爱他。他从小学经初中、高中、大学,又考取了研究生,取得了博士学位。他有了地位,得到了官职,聚敛了这么多的财富。而财富往往使人赢得难于到手的名誉。

当“他”沿着成功的阶梯攀登的时候,“我”却顺着失败的阶梯下滑。家中的财富在一个时候失掉了。父母不久也相继去世。年龄未到十三岁,就只得独立生活了。然而,我有一个不朽的欲念。我要努力奋斗,自强不息。可是正当我临近毕业的时候,剥蚀我生命的肺病突然袭上身来。一位好心肠的洋人,可怜我的病体,在他回国时,把我带到那个气候和暖、空气清新的国家去了。病状逐渐减轻。我在这位恩人的监督下,准备功课打算投考大学,谁知恩人突然得急症死了。于是我孑然一身,飘流异乡。我屈身去做佣人,挣了钱想寻个求学的地方。这时,病又犯了,只得返回故国。在走投无路、欲死未死的当儿,又找到了一个活路。我做了一名翻译,跟着一个洋人,来到了海水浴场。而且同二十年前的“他”相遇了。

二十年前,我俩在学校的大门前分手,二十年后再度相逢。他成了明治天下一名地位煊赫的要人,而我是一名半死不活的翻译。二十年的岁月,把他捧上成功的宝座,把我推进失败的洞穴。

我能心悦诚服吗?

成功能把一切都变成金钱。失败者低垂的头颅尽遭蹂躏。胜利者的一举一动被称为美德。“他”以未曾忘记故旧而自诩,对我以“你”相称,谈起往事乐呵呵的,一旦提到新鲜事儿,就说一声“对不起”。但是他却显得洋洋自得,满脸挂着轻蔑的神色。

我能心悦诚服吗?

我被邀请去参观他的避暑住居。他儿女满堂,夫人出来行礼,长得如花似玉。谁能想到这就是我同“他”当年争夺的那位少女。

不幸虽是命中注定,但背上不幸的包袱这是容易的吗?不实现志愿决不止息。未成家,未成名,孤影飘零,将半死不活的身子寄于人世,即使是命中注定,也不甘休。然而现在“我”的前边站着“他”。我记得过去的“他”,我看到“他”正在嘲笑如今的“我”。我使自己背上的包袱,他在嘲笑这样的包袱。怒骂可以忍受,冷笑无法忍受。天在对我冷笑,“他”在对我冷笑。

不是说天是有情的吗?我心中怎能不愤怒呢?

(三)

某月某日,“他”和“我”站在绝壁的道路上。

他在前,我在后,相距只有两步。他在饶舌,我在沉默。他甩着肥胖的肩膀走着,我拖着枯瘦的身体一步一步喘息,咳嗽。

我的眼睛不由自主向绝壁下面张望。悬崖十仞,碧潭百尺。只要动一下指头,壁上的“人”就会化做潭底的“鬼”。

我掉转头,眼睛依然望着潭下。我终于冷笑了,瞧着他那宽阔的背,一直凝视着,一直冷笑着。

突然一阵响动。一声惊叫进入我的耳孔,他的身子已经滑下崖头。为了不使自己坠落下去,他拼命抓住一把茅草。手虽然抓住了茅草,身子却悬在空中。

“你!”

就在这一秒之内,他那苍白的脸上,骤然掠过恐怖、失望和哀怨之情。

就在这一秒之内,我站在绝壁之上,心中顿时涌起过去和未来复仇的快感,同情。各种复杂的情绪在心中搏击着。

我俯视着他,仁立不动。

“你!”

他哀叫着拽住那把茅草。茅草发出沙沙响声,根子眼看要拔掉了。

刹那之间,我扒在绝壁的小道上,顾不得病弱的身子,鼓足力气把他拖了上来。

我面红耳赤,他脸色苍白。一分钟后,我俩相向站在绝壁之上。

他怅然若失地站了片刻,伸了血淋淋的手同我相握。

我缩回手来,抚摩一下剧烈跳动的心胸,站起身来,又瞧了瞧颤抖的手。

得救的,是他,不是我吗?

我再一次熟视着自己的手。

(四)

翌日,我独自站在绝壁的道路上,感谢上天,是它搭救了我。

断崖十仞,碧潭百尺。

啊,昨天我曾经站在这座断崖之上吗?这难道不就是我一生的断崖吗?

陈德文 译


【最美“志愿红”——荆门战役纪事之六】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疫情突袭之时,荆门无数的热心群众自发站了出来,组成志愿者服务队奔赴一线,用行动诠释着“湖北人民是英雄的人民”这一光荣称号。所有志愿者无私的付出,只为了战“疫”胜利。

在荆门这座充满爱的城市,志愿者从未缺席过。

乙亥庚子年之交,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如乌云一样笼罩在荆门300万人民的头上。在度过最初的彷徨与恐惧后,无数人站了出来!

荆门市文明办、市志愿者联合会第一时间发布倡议书,市委组织部、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发出了号召。全市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各单位基层干部积极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我在家里,有需要随时联系我。”“我是大学生,可以帮助学生线上辅导作业。”“我是年轻人,可以参与社区执勤”……一个个电话、一条条微信主动请缨。

在看不见敌人的战场上,荆门市志愿者协会来了,荆门义工联来了,荆门市蓝天救援队来了,荆门市蓝天社工来了,荆门市圆梦爱心帮扶会来了,沙洋义工联来了,京山义工联来了,钟祥大柴湖义工来了……

在“志愿者”这一名义下,机关干部来了,企业老板来了,公司员工来了,村民村干部来了,大学生来了,快速小哥来了……

一时间,志愿者“天团”迅速集聚,全市4万名志愿者挺身而出,从城市到乡村,一个个“红马甲”“红袖章”成为抗疫一线不可或缺的红色力量,他们也是逆行英雄!

一呼百应“疫”无反顾

疫情面前,所有人都是战士。

医用防护服254278套、N95口罩 410048个、护目镜45114付、面罩35812 个、医用外科口罩3950230个……从疫情发生初期至防控形势逐渐明朗的 3月24日,我市筹集到各种医用防护物资。单纯的数字背后,是数量庞大的物资。在满城寂静的环境下,这些紧急运抵荆门的物资,谁来负责卸货、清点、搬运、分发?

市红十字会有一支疫情防控应急志愿服务队,被称为抗疫“特战队”。从1月25日起的50多个日夜里,队长郭振强带领 40 多名“特战队”队员24小时待命,不讲条件、不计得失、闻令而动。在防控形势日益严峻的2月初,他们还逆行武汉,接收援荆物资。2月8日是元宵节“,特战队”一批成员早早赶到传化物流港,搬运消毒液。物资是50公斤一桶的84消毒液,整整20吨。队员们两人在车上搬,3人在车下接,两个多小时便完成了搬运工作,之后他们没有休息,又赶往市中医医院,那里还有两车防疫物资等着他们卸货。50多个日夜里,“特战队”卸载各类物资37300件(箱)。2月29日,这支 “特战队”荣登中央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

还有社会各界自发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同样在战“疫”中谱写着热血战歌。

戈帆是一名90后司机,封城期间,他和8名90后志愿者组成车队驻守中心城区三家主要医院,负责接送非发热普通病人。他们在40多天的时间里吃在医院食堂,住在医院办公室,在接送普通病人的过程中全程热情服务,赢得了病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赞扬。

“浙江援荆医疗队收到我们捐赠的龙虾,在网上开启了‘云吃虾’直播模式,还一个劲夸奖太美味了。”湖北强记农业公司董事长强亮回忆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时,满是激动和自豪。疫情期间,很多居民买菜不易,强亮利用公司的采购渠道,为困难群众免费配送生鲜、果蔬。他的行动吸引了众多志愿者前来帮忙到农田采摘蔬菜,到医院、社区帮忙卸载捐赠物资。最高峰时,135名志愿者协同行动。疫情期间,他以公司名义,向社会捐赠了50余吨生鲜、果蔬。

“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们。”这成为志愿者们行动的最好诠释。

奋战一线 志愿同行

愈是艰险愈向前,危难时刻显担当。

“‘义’在危难之时。”疫情发生之初的1月25日,荆门义工联会长彭于柏带领2000多名义工,火速投入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战役中。他带头对接筹措急需的抗疫物资,搬运分发到一线人员手中。他还组织团队承接“缘聚湖北·抗击疫情后援行动”“致敬湖北一线志愿者”项目,为抗疫一线被感染人员家庭发放关爱金20万元,为省内16家公益组织发放资助金20万元。在疫情胶着之时,彭于柏带头下沉社区,并号召义工扎根社区。

“我是一名退役军人,身体素质好,是国家培养了我,国家遇到困难,就应该冲到最前面。”东宝区90后退役军人夏至,2月12日从荆门出发赶往安徽亳州再返回,历时36小时往返1500多公里,运回自费购买的200箱医用酒精捐赠给市红十字会。疫情发生后,全市共有1.2万名退役军人主动投入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中。

从荆门到孝感,从柴湖到屈家岭,从接收到发放,做完公益还要去单位执勤,常常每天只休息几个小时。这是沙洋县公安局民警、沙洋县义工联合会会长刘剑锋疫情期间每天的工作节奏。他笑称自己是神行太保,总是在路上飞驰,奔波在接收医疗捐助物资的路上。有人问他怕不怕、累不累,他说:“怕!也累!但我是党员干部,关键时候我不上谁上?”

一句“没事,我来!”再加一脸笑容,是金华为留给社区工作人员的第一印象。疫情期间,荆门广播电视台职工金华为主动请缨,作为志愿者在掇刀区掇刀石街道办事处军马场社区参加疫情联防联控。发放通行证、登记进出人员、检测体温……他每天都做得一丝不苟。2月15日,在志愿服务岗位上,金华为因突发脑梗不治离世,人生定格在49岁。

疫情防控中,医护人员、公安民警、社区干部是冲在最前线的战“疫”者。为了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团市委招募了723名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122所高校的返乡大学生志愿者,与荆门市抗疫一线工作人员子女手拉手,开展“温情在线”志愿服务,共服务中小学生约7500人次,累计服务时长22680小时。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疫情期间,全市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们,用志愿服务的力量,汇成一股大爱无疆的暖流,让荆门这座城市充满温暖。

下沉基层 共筑防线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在疫情防控期间,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号召市民居家不外出时,居民的物资供应、药品购买等生活需求,从未出现短缺。

在背后默默奔走的,是下沉到社区、村组,尽心服务的志愿者们。

“老陈,我家里液化气没了,能否帮忙灌一瓶气?”“我家小孩没有作业本了,能否帮忙买点回来?”在沙洋县曾集镇陈闸村,村民志愿者陈大海的微信“滴滴滴”响个不停。陈大海是全村的代购员,被村民亲切地称为“代小二”,随叫随到,为因疫情防控静守在家的村民购买生活必需品。

像陈大海这样的“代小二”志愿者,全市每个村、社区都有。为解决居家群众的日常生活所需,志愿者们通过建微信群等形式,主动为居民开展代购物资、打包分类、分区域配送等志愿服务,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力量,让困守家中的群众倍感温暖亲切。

“我们不会网上买菜。家里的萝卜白菜都吃腻了,现在就想吃豆腐。”2月28日,掇刀区白庙街道牌坊社区70多岁的老两口李永明、宁艳香向市交通运输局下沉社区人员求助。来自交通运输部门的盛毅娜等志愿者得知两位老人的需求后,步行20分钟到邻近的中商超市石化店购买。可惜的是,当天豆腐已经卖完了。他们只好买了些豆筋、魔芋等平时少见的菜,让老人换换口味。第二天一大早,志愿者早早到超市买了豆腐、豆皮等生活物资,免费送到李永明、宁艳香老人家,满足了老人换口味的需求。

为保证居家群众的日常需求,我市统筹全市乡村(社区)干部、驻村工作队、滞留在村(社区)的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力量,在全市1451 个村(社区)组建了防控工作队,志愿者人数达25198人,他们在基层构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在市委组织部、市委直属机关工委的号召下,2829名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化身志愿者,也迅速下沉驻守到中心城区60个社区,分批次参与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他们在战“疫”前线,化身“代购员”“管家员”“服务员”,用志愿服务努力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

“散作满天星,聚是一团火!”全市4万名志愿者奋战在防疫宣传、走访排查、出行劝导、卡点值守、捐赠物资、搬运物资、代买代送、特困群体帮扶……疫情中的荆门,处处闪耀着最美“志愿红”。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赠送手机 送2刷ítél杯 手机盒 牙膏 贴正品保证小米oynayır旗舰店正品,亲肤自戴,超级薄,别致都不会痛~手机电脑通用,书写一键操作,随时随地都可以轻松
  • 还能想起我的好,能够等得起的,能继续来往的,赔钱也要修(简单故障)。没办法,因为我断不了维修梦,更舍不得这份维修缘。
  • #杨超越[超话]##杨超越# 紫竹峰上清修,重华宫内悸动,四海水畔思量,昆仑冰牢煎熬。[赞啊]#杨超越畅意100%品牌代言人# ycy#杨超越畅意嗨吃新主张#
  • 在NS配件上可算是掀起了很长一阵的“鲨鲨”风,热度从未褪去~所以这次,极想的鲨鲨派对收纳包奶凶登场,可别被这个“鲨包”吓破胆喔~1.立体硅胶鱼鳍鱼尾设计鲨鲨的可
  • #一条plog告别十月# 这个月好像有点不一样,以泡温泉开始,以肚子痛捂着暖宝宝结束,开始游泳,开始开车,开始为了安排自己的小窝奔忙,每天都不得闲(除了现在在当
  • 男八字正财或偏财,女八字正偏、官,命局中只有一个(正、偏不混):对爱情、感情比较专一,即使有外遇也注重家庭,很少会因外面的情人而抛离家庭。例:男命——戊申 辛酉
  •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DMI这个指标实际应用:一、当PDI在20以下横盘一段时间后,一旦上涨突破20,就是看涨买入信号。在想想此时二级市场的该标的会更安全否,三棵
  • 库玛折弯垫刀膜厂家供应 折弯机防压痕保护膜随着钣金工业的发展,用户对钣金件的表面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不锈钢件和铝件。折弯机防压痕保护膜规格:厚度:0.5mm
  • #长沙寻狗[超话]#2岁半泰迪弟弟,名叫顺顺。#北京寻主##北京寻宠##重金寻狗##寻主##寻宠启示##寻狗##寻狗启示##北京##北京宠物##北京宠物走失##
  • 基本上每一次底部都是这么玩的,因为散户只会看大盘,只有当大盘放量大涨了,他们才觉得可以买了,殊不知就在当下,他们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抄底时机!大盘如果这里涨的过快的
  • 首先不说能不能满足这两个条件,美西方更本就没有谈判的打算,而且人家希望打的越久越好。就是很感激吧,希望自己不要让他们失望[许愿星]感情从来都是锦上添花 很少是雪
  • #ICN快讯# 2017南粤古驿道“天翼高清杯”定向大赛台山站2017南粤古驿道“天翼高清杯”定向大赛首站江门台山站,5月23日至24日在台山端芬梅家大院、海口
  • 换季加上孕期身体变化,这段时间护肤做了更多减法,虽然很少过敏,日常抗老需求和晚上经常不安稳的睡眠,中干皮的我还是会有暗沉泛黄的问题和若隐若现的红血丝出现。面膜类
  • 今年爱奇艺《花戎》带两个缸,一缸装鼻血,一缸装眼泪,敬请期待!今年爱奇艺《花戎》带两个缸,一缸装鼻血,一缸装眼泪,敬请期待!
  • #每日一善# [熊猫]#阳光信用# 〖较好及以上hui 勿带 勿带hui字限公益超〗 世界上所有的惊喜和好运,都是我们累积的温柔和善良,做一个温柔纯良且内心
  •   方下巴的人是彻底的理想主义者,有时他虽然知道会对自己不利,但仍然有勇气积极行动。通常下巴突出的人,具有丰厚的爱情欲望,而下巴凹陷的人,对爱情则十分冷淡,或者
  • 夸夸老朱~昨晚他让我带咖啡 冰的我自动默认成热的了~回来了可嫌弃了跟我说下次我自己点了!我头一歪,本想躲过这一刀,只听“锵锵”一声,刀砍到了我的嘴上。
  • 感觉被你说得我很重要,但你无论对谁忽远忽近的,搞得我很恼火,感觉被你cpu了。于是被迫欠她一顿饭(我没承认)10.20西安传说要静默的那天穿搭入手时间:外套20
  • 华中大在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再创佳绩《科技中国》:武汉东湖,谱写“创天下谷”新篇章光谷瞪羚企业美国创新管理之旅第一站完美收官武汉光谷,16国商
  • 大家都挺难的,可以理解 但是 这种不劳而获的事情 你们也干不久的…..这种没有真正购物需求的人 我觉得平台也不予受理和支持的!真的好好笑啊,没想到杨笠讲了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