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周易》成书之性质一直众说纷纭,多以卜筮之书名之、用之。然虽众所公认从《周易》之中可以解出天地万物自然之理,或以之为中国哲学之大本大源,但少有人把之与卜筮之用决然分开,更少有人把之当作古人借以安顿身心性命的生命哲学。诸多解易之书只是就经传分而解释之,实为古汉语之当下翻译,皆没有实现对易理进行“一以贯之”的理性解读。如此解读之《周易》,皆未将之作为系统理论进行完整解读,只是对《周易》自在之理撕裂之后的片面理解,最终只是强解《周易》,各言其说而无法贯通易理。所以自古解易之说最多,却终无一定之论。鞠曦解《周易》,是以其贯通中西哲学的元哲学理论——时空统一论与形而中论——贯通易理之中,揭示出《周易》内在蕴含的“形而中论”哲学原理,从而以“形而中论”外化出《周易》内在的生命哲学体系,使现代人可以用现代理性思维与话语方式走进易经。最终揭示出《周易》的成书性质乃为孔子将卜筮之易转化为言说“性与天道”的性命之学,其思想核心乃为生命自在的“损益之道”。

  一、周易的生命承诺

  鞠曦以“承诺推定法”解读《周易》,推定《周易》内在承诺了什么样的本体论、价值论与主体论。

  研究《周易》首先要确定《周易》的作者是谁,从而能够根据作者的思想与生命实践去推定文本的内在承诺是什么,从而更有益于理解作者笔下的文本内涵。而《周易》之作者为谁?自古就有伏羲画卦,文王重卦之说,此已无法考证,只可以推知卦爻之作为上古圣人所为,但作传解经之人却可以确定,那就是孔子。因为考证《史记》所载史实,“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再结合《论语》记述,可以确证《易传》为孔子所作。

  而孔子为何要作传解经?其目的在于转变《周易》原始卜筮性质,借易经卦爻系统作为话语表达方式来揭示无法直接言说之生命之道,从而把原始卜筮之易转变成为“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性与天道之学”。其价值论承诺是“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实现对人类现实生命的安顿,使现实人生得以安身立命。其文本依据在于《说卦传》原文: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昔者圣人”是如何作《易》的呢?是“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形成六十四卦的《易经》体系。也就是说,古代圣人通过“生蓍”、“倚数”、“立卦”的方式建构了六十四卦体系,其目的显然是为了卜筮之用。但这种卜筮之用并不是主观臆测,而是圣人仰观俯察天地自然万物,通过“幽赞于神明”、“参天两地”、“观变于阴阳”而得来,必然蕴含着天地自然之理,但却不能确保预测未来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故孔子反对卜筮,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君子应当尽性知命,“不占而已”。

  而孔子反对卜筮,为何还要研究《易经》呢?原来孔子对《易经》进行了转化,利用《易经》来揭示不可言说之生命之道、性命之理。而孔子是怎样转化《易经》的呢?他将《易经》“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孔子发挥六十四卦的刚柔之义,利用“卦”的文理章法及“卦爻辞”来表征、解释生命之道、性命之理,使本来用作卜筮的《易经》“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现实了孔子以“卦”的理论形式来阐释“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生命之道与性命之理。

  这里理解问题的关键是凭什么在“立卦”与“发挥”之间断句,把“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归于“昔者圣人”所为,而把“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归之于孔子所为。就逻辑结构、语句对仗、语意联系来说此段话的主语只有“昔者圣人”,没有孔子,从“立卦”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皆为“昔者圣人”所为,此处为理解《说卦传》此段落之关键。

  这里就涉及到“承诺推定法”的运用,前文已述,《说卦传》是孔子所作,那么《说卦传》的一切内容皆为孔子所承诺,而非真有一个“昔者圣人”在说自己如何如何,是孔子在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这一切都是孔子所作的主体论承诺,而不“昔者圣人”向我们承诺了《说卦传》的内容。那么,为什么要把“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归之于“昔者圣人”,而不归于孔子呢?因为有史可考,六十四卦确实是孔子身前之“圣人”所作,而非孔子所为,所以孔子说“昔者圣人”“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是一个历史事实,孔子是代“昔者圣人”而为言,而下面的“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就孔子的语意上来说也是“昔者圣人”所为,但事实上“昔者圣人”只是做到“立卦”为止,“发挥”之事都是孔子所为,孔子是借“昔者圣人”而为言,让“昔者圣人”代言自己的观点,从而把“昔者圣人”所作之六十四卦进行发挥,使之合于“道德理义”,实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就是孔子作传解经的价值论承诺。

  那么,为什么自古以来《周易》的成书性质没有得到正确理解呢?因为孔子作传解经之后的《周易》承载的是孔子的“性与天道”之学,需要真正的生命践履才可以达于至道,不是凡人所能解,因为“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之弟子,自颜渊死后,无人再有天纵之聪可以解得此生命之道,故孔子所解之“性与天道”不传,也就无人可以理解《周易》成书之性质。《帛书要》记载“子贡三疑”,言孔子著名弟子子贡不理解孔子为何“老而喜易”,并认为《易经》乃卜筮之书,表明其不解孔子对《周易》之转化,更不能理解《周易》所承载之孔子的“性与天道之学”。所以孔子言“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者也”,就是说孔子不是与史巫一样把《易经》用作卜筮,而是“求其德而已”,用之解决生命的终极关怀问题。此理也可以求证于当代,鞠曦已把《周易》成书之性质公之于众,揭示出《周易》内蕴之生命之道也就是孔子儒学的“性与天道之学”,而当今之世又有几人信之?更不要说身体力行了。老子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而当今之世,纵有上士,亦皆奔忙于名利之途,无暇问道,而中人以下,更无以言之了。而孔子借《周易》所揭示的“性与天道”之学就是由易理所表达的生命自在的“损益之道”。

  二、生命的损益之道

  (一)《周易》的文理章法内含的“损益之道”

  孔子如何以《周易》承载生命的“损益之道”呢?或者说,孔子作传解经之后的《周易》如何揭示了生命自在的“损益之道”呢?《说卦传》言: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孔子是按照“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的规则来表达其生命之道的,以此规则对卦的具体排列结果就是“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由六个卦象作为“章法”来承载其核心的生命之道。具体来说,就是对应“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的“震、巽、坎、离、艮、兑、乾、坤”八个卦按“数往者顺,知来者逆”进行排列,顺数而得“雷风恒、水火既济、山泽损、天地否”顺数四卦,顺数四卦由“恒-既济-损”三卦揭示了生命之“损”的发展历程,其价值论承诺是对生命之“否”;而逆数则得“地天泰、泽山咸、火水未济、风雷益”逆数四卦,逆数四卦由“咸-未济-益”三卦揭示了生命之“益”的发展历程,其价值论承诺为生命之“泰”。这就是《周易》内蕴的生命损益之道。而“《易》逆数也”,也就是说《易》揭示了生命之道应该按逆数四卦来运行,也就是由“咸-未济-益”形成的益道三卦,而实现生命之“泰”价值论承诺。

  以《乾》卦表天道,以《否》卦承诺天道之损,而以“损道三卦”各为天道十卦之统领,形成天道三十二卦序;以《坤》卦表地道,以《泰》卦承诺地道之益,而以“益道三卦”各为地道十卦之统领,形成地道三十二卦序;合之而成天地损益六十四卦卦序,正是《帛本周易》给出的六十四卦卦序。从而证明“损益之道”为《帛本周易》的文理章法所内在承诺。

  (二)《损》、《益》二卦内含的“损益之道”

  天道之本为“恒”,而此“恒道”行于人之生命就开始了天道自然对人生“损”的过程,也就是人生苦、乐、哀、惧,生、老、病、死的过程,故“恒”卦为损道之始,由“恒-既济-损”揭示出生命顺天道而行的“损道”。而天道在上,地道在下,故天道为“上行之道”,地道为“下行之道”,故“恒-既济-损”为天道之损,为“上行之道”,而“咸-未济-益”为地道之益,为“下行之道”。由此才可以解释《损·彖》言“损下益上,其道上行”与《益·彖》言“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之意。

  《损·彖》的“损下益上”指“损”“下行之益道”,而“益”“上行之损道”,使生命由益道而走向损道。故言“损下益上,其道上行”而成天道之“损”。

  《益·彖》的“损上益下”指“损”“上行之损道”,而“益”“下行之益道”,使生命由损道而走向益道。故言“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而成地道之“益”。

  《益·彖》的“自上下下”的“上”指“上行之损道”;第一个“下”指逆转“上行之损道”而为“下行之益道”,故此“下”实指“逆向”;第二个“下”字则指“下行之益道”;合而言之,“自上下下”就是由“上行之损道”逆而为“下行之益道”,从而使“损道三卦”:“恒-既济-损”逆而为“益道三卦”:“咸-未济-益”。故“自上下下,其道大光”。

  由此可见,《损》《益》二卦不是孤立的二个卦象,内在承诺着包括整个“损益六卦”在内的生命发展过程的“损益之道”。故《帛书要》载:

  “损益之道,足以观天地之变,而君者之事也。是以察于《损》《益》之总者,不可动以忧。故明君不进不宿,不日不月,不卜不筮,而知吉与凶,顺于天地之道也,此谓《易》道。……损益之道,足以观得失矣。”

  由《帛书要》可知“损益之道”的价值是“足以观(生命之)得失矣”,即由“损益之道”可以明了生命存在与发展的得与失,实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cp]《妙法莲华经》说一乘圆教,表清净了义,究竟圆满,微妙无上。《法华经》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所说教法,属于开权显实的圆融教法,大小无异,显密圆融,显示人人皆可成佛之一乘了义。在五时教判中,属于法华、涅盘之最后一时。因经中宣讲内容至高无上,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华经》也誉为「经中之王」。

读诵《法华经》
 无比殊胜的24个理由 
1、看看《妙法莲华经》到底“妙”在哪里?智者大师光
讲这个“妙”字,三个月还没讲完。
2、打开《法华经》,尝尝“醍醐”的味道!《法华经》在“五味”里头,就是“醍醐”,“无上醍醐妙味”。醍醐,据说是世间最稀有的、最妙的一种味道。
3、体会为什么《法华经》的地位这么高,素有“经中之王”之称。在《法华经》中,世尊盛赞此经“于一切诸经法中,最为第一”,并用了各种比喻来描述这部经的伟大。

4、明了佛出世的真正目的: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5、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此语出自憨山大师。佛以种种方便度化众生,例如“法华七喻”中的火宅喻、穷子喻、药草喻、化城喻等等。
6、读了此经才了解,原来我也能够成佛,“我是未来佛!”《法华经》不放弃每一个人,主张人人都可以成佛。本经上提到“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7、看读诵之后是被法华转还是转法华?六祖大师说:“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解,与义作仇家。”此偈颂是讲法达和尚因诵《法华经》三千多部而生起贡高我慢的心,此心一起,就被法华转了。
8、欣赏鸠摩罗什大师语意通达、词藻优美的经典译作,《法华经》成为翻译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天人对道宣律师曾说:“鸠摩罗什法师是过去七佛的译经师,过去七佛所说的经典都由他来翻译。因为他生生世世都发愿:‘有佛出世,我就要来翻译经典!’从过去七佛到现在,都是他翻译经典。也因为这样,所以他所翻译的经典,一点错误都没有!”
9、《法华经》究竟有何魅力?历史文献表明:历代大师以研究阐述《法华经》的为数最多。

10、了解《法华经》如何调和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矛盾,将大小乘纳入一佛乘。
11、中国老百姓中流传最广的观音菩萨信仰,其根本源头,还要追寻到《法华经》。
12、读诵此经,您能了解到释迦牟尼佛其实在无量劫以前就成佛了,是一位乘愿再来的古佛。
13、作为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天台宗,其开宗立派的主要经典就是《法华经》。
14、天台宗第三代祖师智者大师提出,《法华经》是佛在入灭前所说的经法,它统摄了一切佛法,对佛法具有总结性。
15、你相信吗?一位八岁的小龙女能在一念之间即可成佛,大众从质疑到眼见为实,无不默然信受。当时众会皆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花,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善说妙法。
16、了解佛为什么无问自说此经,而点明要旨之后却“三止三语”。舍利弗尊者知四众心疑,三次启请,然佛陀唯恐二乘中的增上慢人因不信而毁谤,所以一直等五千人退席后,才说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

17、日月灯明佛说《法华经》竟然有60小劫之久,但这部经太妙了,弟子们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像一顿饭功夫就过去了。
18、提婆达多蒙佛授记。佛陀通过往昔在求无上道时,与提婆达多的因缘,说明他是助佛成道的违缘善知识,能使人坚固道心,更胜于顺缘,故我们修学佛道者当视违缘之友为善知识。
19、如何蒙佛授记?佛告药王:“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20、如何以少力,获得无边功德?《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云:“若人得闻此《法华经》,若自书,若使人书,所得功德,以佛智慧筹量多少,不得其边。”

21、如何能具足大信力、志愿力及诸善根力?《法华经·法师品》云:“药王!当知如来灭后,其能书持读诵供养,为他人说者,如来则为以衣覆之,又为他方现在诸佛之所护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愿力诸善根力,当知是人与如来共宿,则为如来手摩其头。”
22、读诵《法华经》,既能消除贪欲,又能福报增长。《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云:“普贤,若于后世,受持读诵是经典者,是人不复贪著衣服、用具、饮食、资生之物。所愿不虚,亦于现世得其福报。”
23、往生之捷径,等觉之果位。《印光大师文钞》中云:“法华奥典,位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
24、读诵、受持、书写、解说、供养者,皆具无量之功德,佛智筹量不得其边。上根之人,须臾闻之即得究竟成佛。一般之人,闻已信解受持即得近佛果。凡闻《法华经》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随喜者,释迦本师即与授记成佛。

【一日禅】

《印光大师文钞》2⃣️

与悟开师书

窃闻净土者,乃究竟畅佛本怀之法也。高超一切禅教律,统摄一切禅教律。略言之,一言一句一偈一书,可以包括无余。广说之,虽三藏十二部之玄言, 五宗诸祖师之妙义,亦诠不尽。纵饶尽大地众生,同成正觉,出广长舌,以神通力,智慧力,尘说刹说,炽然说,无间说,又岂能尽。良以净土本不思议故也。试观华严大经,王于三藏。末后一著,归重愿王。法华奥典,妙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则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者,有由来也。文殊发愿,普贤劝进, 如来授记于大集,谓末法中非此莫度。龙树简示于婆沙,谓易行道,速出生死。则往圣前贤,人人趣向者,岂徒然哉。诚所谓一代时教,皆念佛法门之注脚也。不但此也,举凡六根所对一切境界,所谓山河大地,明暗色空,见闻觉知,声香味等,何一非阐扬净土之文字也。寒暑代谢,老病相摧,水旱兵疫,魔侣邪见,何一非提醒当人速求往生之警策也。广说其可尽乎。言一言统摄者,所谓净也。净极则光通,非至妙觉,此一言岂易承当。于六即佛颂研之可知也。一句者,信愿行也。非信不足以启愿,非愿不足以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净土一切经论,皆发明此旨也。一偈者,赞佛偈也。举正报以摄依果,言化主以包徒众。虽只八句,净土三经之大纲尽举也。一书者,净土十要也。字字皆末法之津梁, 言言为莲宗之宝鉴。痛哭流涕,剖心沥血,称性发挥,随机指示。虽拯溺救焚,不能喻其痛切也。舍此则正信无由生,邪见无由殄也。就中最要者惟要解。而初心入门,断疑生信,作险道之善导,示宝所以必趣者。天如或问,妙叶直指,尤为破坚冲锐之元勋也。须知净土法门,具四法界。所有事相,皆事事无碍之法界也。读而修者,切不可执理废事。倘一执之,则事理两丧。如人知意根最胜,而废弃五根,则意根亦无地可立矣。唯即事以明理,由理以融事者,方可无过。所谓净土要旨,全事即理。理事圆融,即契本体。早知师已饱餐王膳,而犹汲汲于献芹者,不过表穷子思归之寸忱,兼欲雪往昔谤法之愆尤也。

复海曙师书

友人以时事新报征文启见寄。光企座下发挥佛祖道妙,以结法缘。座下以执心在内(一),直指见性是心非眼(二),色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三),眼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四),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五),地 大周遍(六),一心二门(七)等七题,令光作论,而曰拟作模范。光幼失问学,长无所知。兼以宿业深厚,生即病目。近十余年来,一切经论,皆不能看。但只执持佛号,忏除宿业。企其仗佛慈力,速生西方而已。何能作论,况曰拟作模范乎。其谦恭自牧,诚可嘉尚。其意见错谬,有不堪详言者。夫欲发挥楞严起信之奥,何不取法乎释迦如来与马鸣菩萨,及历代古德之注此经此论者,而反拟以光作者为模范。是何异儒者欲发挥二帝三王孔孟之薪传,不以四书五经十三经作模范,而以樵歌牧唱为模范。织师欲织回文古锦,不取织锦者之法则以为模范,而取编芦席者之法则以为模范。何颠倒一至于此。虽然,人之相交,唯贵各尽其分量而已。昔有童子捧沙供佛,佛即欢喜纳受。以沙乃童子力所能办,其供之之诚,与供无上珍馐妙味等无有异。今以光所易办之沙,供之座下。固知无用,聊将其诚。倘亦用以涂地,庶可灭我罪垢,长我福田。因将七题一串穿来,亻龙侗论之,以 塞其责。论曰,执心在内,在外,在中间等,乃凡夫之情见也。执心定不在内,在外,在中间等,亦凡夫之情见也。非直指见性是心非眼,即末显本,指波即水之真智也。何也。以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一一皆如来藏妙真如性,周遍法界也。若有在有不在,则非如来藏妙真如性,不周遍矣。以如来藏妙真如性,含育生佛,包括空有。世出世间,无有一法能出其外,不在其中故也。以凡情观之,岂但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皆属生灭,皆非真如。即断惑证真,成等正觉,亦不出生灭之外。以圣智观之,非但断惑证真,成等正觉,固属真如。即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全体真如。从本已来,原无一毫生灭之相可得。再进而论之,真亦不立,如本无名。一心尚不可得,有何二门之可论哉。是为究竟真如,究竟如来藏妙真如性,究竟心。正所谓五蕴皆空,度诸苦厄,圆满菩提,归无所得者也。如上一番说话,乃光二十年前偶尔梦著者。今承其雅意,献于座下。如曰必须分而论之,详其文义语脉旨趣,则非光之衰颓心目,荒唐学业,所能办也。请求之古德, 及当代讲家。自能畅座下之本怀,惬座下之素志耳。

与四明观宗寺根祺师书

接手书,并显感利冥录,不胜欢喜。知谛公此番讲经,比前次更觉光辉。因逐一看毕,即送余人。多有见闻,深为诧异。私相谓曰,谛公已证圣果,关帝尚未明心。光闻而谓之曰,此事须从白关用心处究,则事理两当,绝无滥圣屈贤之失。白公且置弗论。夫关帝者,在生时乃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之大丈夫。殁后皈依智者,愿为伽蓝,护持佛法。自智者至今千三百余年。天下丛林之主人,多有法身大士,乘愿宏法者。关帝一一护持亲近,岂至于今, 尚有未了,而求决择开示于谛公。何聪明如帝君,而复愚钝不蒙法益之如是乎。是大有说。现今时值末法,僧多败类。只知著一件大领,即名为僧。僧之名义事业,多多了无所知。在俗之人有信心者,纵能研究佛法,终皆下视僧侣。其不信者,见彼游行人间, 造种种业之僧,遂谓僧皆如是,佛法无益于国,有害于世。因有此种我慢邪见下劣等知见故,关帝护法心切。以京师乃天下枢机之地,高人名士,咸来莅止。遂现身说法,请谛公之开示。祛彼在家我慢邪见之凡情,振兴劣僧无惭无愧之鄙念。古人称如来不舍穿针之福,曰如八十翁翁作舞,为教儿孙故。光于关帝此举亦然。此虽系盲猜瞎断,若质诸关帝谛公,当皆点头微笑,不露否否不然之声迹矣。如上所说,且约迹论。至于关帝谛公之本,唯关帝谛公自知,光何能测度而评论之哉。根敏道心虽切,恐规矩不洞,不解用功法则。祈教以量力而为,不可强勉硬撑,以致心身受病,遂难亲获法利矣。闻某某不善用心,致吐血不止,因而反成废弛。初学人皆须以此意告之。

摘于(印光大师文钞)·随喜转发· https://t.cn/RmmKvOR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按照“导航图”两年来,烟台自贸片区发挥叠加中韩(烟台)产业园、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国家战略,联动海关、港口、机场、高速等优势,瞄准贸易便利“进”与“
  • 多年来在商丘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工商联、市民政局的指导帮助下, 商会第一届理事会凝心聚力,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服务措施不断完善,对外交往不断扩大,在机械
  • 送的小礼物也都收到了,还有抱枕套真的好贴心,太感动啦呜呜~感谢@橘色小狗扭蛋机·曾舜晞 @绿藻_吃三碗饭版 @橘有橘规 @宇航员终成影帝 (或许还有漏下的太太)
  •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 玫红色霓虹灯下像疯子一样舞蹈…爱情里她们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多么清醒洒脱又多么高明最终 不过是各取所需与相互利
  • 泥料与茶汤对应的关系应该从颜色、质感结合起来看:【1】朱泥的感觉是细致、高频的,颜色显得娇嫩、精致,可配以铁观音、冻顶等轻、中培火的茶类,高香的红茶(正山小种、
  • 她大约也是沦落风尘之人,对一般浪荡子弟,她的故意错弹饱含着对这班人的嘲弄和蔑视,但总会有一天,真正的知音——她的“周郎”会听出那曲中的深意,从而向她投去会心的一
  • 明天生活照旧 国庆聚会,觥筹交错间,有人让我评价一下某东米国那档子事,我问,有这个必要吗?他回答:这事很有代表性嘛。 我突然一怔,很有代表性?代表了什么?权
  • 计划从荷兰进口绣球无根插穗 还是选择花期最长的品种 一朵花可以开3个月是最基本的要求 目前看国外像无尽夏一样可以持续开花的品种还不少 无根插穗也是交过专利费的
  • 它有的是“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坚贞和执着,少的是“我花开后百花杀”的霸气。#懒爷满满正能量[超话]##上海##今天穿什么##时尚穿搭##OOTD#
  • 感恩所有追过这本的小可爱,在中选两位小bx《闪婚》订阅费用(可以兑换成RMB,也可以是同价JJB)(*需要提供订阅记录,可以在选中后补订,月底30号开) 刚刚看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人生之路是由成功与挫败、得志与失意、辉煌与黯淡、平坦与曲折拼凑而成的,连接着我们的泪与笑,承载着我们的悲与欢。无
  • 但是这一次他们这个所谓的升级版让我刮目相看,完全是一个新的感觉,除了他们滋养皮肤,这个双抗的概念在成分也在有了提升,其他我觉得从化妆的角度,是新维度的一个底妆产
  • 心不欲杂,行善则真;心若欲杂,空行百善。 心不欲杂,行善则真;心若欲杂,空行百善。
  • 谢谢大家没有忘记酒,生活一直在继续,我也在找寻合适我的生活方式。看到自由我想到了今天刚刚看完的楚门的世界,自由真的是至高无上的,我希望我们穷尽一生冲破束缚找寻自
  • 我向来不爱看中国农村题材的电影或电视剧 直到这几天在微博上刷到了太多次这部《隐入尘烟》的截图 我心动了 然而 等我潜下心来把它完完整整看完后 我的心又”死”了隐
  • 再多的愿望和梦想,只要你和我平安,一切都会来到的。️】 老天是公平的,它一边给你苦难,一边让你快乐,生活的苦与乐总在更迭,没有谁的命运是完美的,有时残缺也是一种
  • 它家青春活泼、可爱少女的风格,让人爱不释手,绝对是点亮全身造型的必备品。唐嫣在机场的搭配风格也很完美,她上身穿印花T恤,下身搭配蓝色牛仔裤,穿着香奈儿运动鞋,头
  • ヒカルの碁 第一局 永遠のライバル 誰だ これは最善の一手ではない最強の一手でもない 走れ 明かり 爺ちゃんちすぐそこだ もう だからまっすぐ帰ろうって言っ
  • 据王先生回忆,当时8号车厢有1位保洁阿姨和7名乘客,事故发生后车厢内一片狼藉,“保洁阿姨靠近司机,伤势最重,还有位大哥腰骨折。李泳教授告诉红星新闻,每逢暴雨季节
  • 我的老胡啊生日快乐[em]e400186[/em] 每次920就像一场盛宴一般 和家人们送出对你满满的祝福 即使我们没有在日常里天天提起你不再整天刷屏表白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