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生穷困潦倒离了婚,事业无成,后半生事来运转机遇满天转的命
  
  读者私信:老师你好,我是广东人,生在72年,我在2000年一婚结婚,但在06年就离了,之后07年又遇到个女人又结婚,但在18年又离了,这一次的离婚是协商离婚的,我感觉我在这些年来,不管是结婚前还是结婚后都没有怎么过过安生日子,穷了大半辈子,也背了大半辈子的债,走到哪里背到哪里,而且我感觉我最苦的时候就是16年、17年和18年,尤其是18年最倒霉了。目前我是生活凌乱,没有盼头,在财税公司干了有两年了,但是业务方面一直没有什么进展,而目前的我面临着两种抉择,自己一直拿不定主意,想请老师给我看看,我是该选择回老家(小城市)那边发展还是继续留在深圳这边?我是朋友推荐知道的老师,之后又关注了老师公众号一段时间,读了不少的文章,感觉老师应该是一个比较质朴的人,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老师是个很接地气的人同时又有点文化的感觉。我感觉老师是个高人,想请老师给我算算给我指点一下!
  
  【命局分析】乾造:壬子、己酉、丁未、庚子;大运: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目前在大运癸丑上。八字日主丁火生在酉金月失令,命局上干支克泄交加日元过弱,坐支未土羊刃护身难以从财;八字为财旺身衰之命,五行喜用木、火生扶弱身,忌土、金、水。首先看下你的婚姻感情方面,丁未日柱,日坐羊刃,感情上十有八九都不会顺利,且婚变这居多;地支子未穿,桃花穿婚宫,又是一个注定你的婚姻有波折坎坷的信息,容易二婚,甚至多婚,干支正偏财都有,感情驳杂难以有圆满的婚姻。看事业,命局上偏财当令,食神旺而无制,你八字又日主弱,不担财之重,身边看似有不少的发财之机,但你却往往又抓不住机会,落到最后适得其反,更多的是贪财坏事,因财遭灾,让自己被动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你之前在29岁到39岁的壬子大运上,干支水旺官杀混杂克身不利,所以在事业上总是各种麻烦事不断,在一个运支子水为桃花,加剧了原局子未穿婚宫的局面。
  
  严重的动摇了婚姻的稳定,所以在这十年中婚姻注定是难以长久的,发生婚变也是在命运的安排,主要原因还是在自己的贪财好色上瞎搞,才导致婚姻最后以离婚而收场。现在是在39岁到49岁的癸丑大运上,癸水七杀透干,运支湿土晦火,大运和日柱天克地冲,婚姻不好,财运事业也不好,而且你的原局八字格局太低了,没有什么利财利事业的地方,再加上你这一路走的运都不好,所以你也就什么都没干成,已经步入中年的你还事业无成当饭会让你感到迷茫了。18年戊戌年,干支伤官一气,伤官泄身生财,且岁运命成丑未戌三刑六冲婚姻宫,这是无灾必有祸的年,但是同时只要在这种年上安分守己的工作不多想不多做,还是有望规避灾祸的,但是盲目的乱搞折腾那就注定会事业破败婚姻有不顺。
  
  到20年转入下一步的大运49岁到59岁的甲寅运,干支都是木,为印旺生身之运,这是你人生的第一个好的大运,可以说是你的机会到了,时来运转,如果这个时候你在想办法做些生意或是在工作上积极进取必然会另有一番收获,财富层次也有上升的机会。20年庚子和21年辛丑都是不好的年,天克地冲,首当其冲的就是婚姻感情问题,容易受到女人的欺骗,这是其一,再要注意自身的身体健康情况,容易得病或是因意外情况而破财。这两年在事业上一定要以求稳定为主要,千万不要急于求成。2022年壬寅、2023年癸卯,岁运喜神用神木旺生身为吉,事业必然可以蒸蒸日上,收入不断增多,从此方能扬眉吐气,迎来崭新的生活。59至69岁走乙卯大运,亦是干支木旺生身的运势,这十年大运走的亦是不差,不过运支卯木与命局形成三刑六冲地支皆动不吉,建议此运事业已退为主守财为上,其次注意心血、眼部疾病困扰你的生活,多加注意身体养生为宜。
  
  【命理建议】你这个八字整体的格局层次较低,大运在前半生走的也不好,所以人到中年之时依然事业无所成,但到了今年之后你的事业就会有所起步了,因为时来运转,你的好运到了,也该你发发财了,但是你却没有发大财的可能,也就是发发小财而已了,财富能达到小富水平,想要在事业工作上取的什么进展也是会比较轻松一些的。另外你说面临着选择回老家发展还是留下来,我认为最好是留下来发展,因为深圳是一个大城市,大城市就意味着高收入机会多但同时也意味着高风险,他的方位又是处在你的老家的正东方,在方位上是很适合你发展的,你的命局格局层次低,不适合搞一些投资创业的或是从事高风险的行业求财;建议从属五行属木、火的稳定工作,或是低风险的小本经营行业为宜,或者是另找一份工作,因为年运到了有好运加持,所以你在换工作会找到一个比现在更好的工作的。命由天定,运由人为,如果你早点知道自己的命理情况是不是又是另一番情况了呢?

孕36周发现孩子有肿瘤,爸爸的选择是…父母和孩子之间,都是生死之交

生孩子,就是一场冒险。

小生命的降生,总是伴随各种美好的词汇:喜悦,惊叹,娇嫩,怜爱…

然而,并不是每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一帆风顺。

网上曾经有这样一个提问:

如果你在产检时发现孩子有严重的病,你会留下他还是打掉?
这个问题难以想象 ,又何其残忍。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一个爸爸的真实经历。

我儿子,在产检的时候一直很顺利,每次 B 超、彩超,都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在预产期前 20 多天,B 超发现腹部有一肿块,大小 41mm × 38 mm × 44 mm,对于一个未出生的宝宝来说,是相当大一坨了。

对于这个突发情况,我感觉毫无真实感,甚至觉得是梦里的情景。

毕竟长达 10 个月的孕检,什么问题都没有,最后半个月才出现这么大一块东西,实在是毫无心理准备。

像所有的电视剧里演的一样,医生问我:孩子留不留?这个话题太沉重了!

要知道,那已经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了!

全家人都倾向等孩子出生后再处理,大家都抱着最好的希望。

孩子不会有事的。

十四天后,孩子出生了,3.3 公斤,看上去非常可爱。

出生后第一件事,就是检查肿瘤,第三天就做了 B 超。

结果非常不理想,甚至比预想中最坏的情况还要坏。

结果显示,孩子左下腹有一包块,实性,大小约 62 mm × 42 mm × 42 mm,考虑为神经母细胞瘤,部分侵袭椎管内。

那种晴天霹雳的心情我怎么能够写得出来?

曾想过各种可能,设想就算是肿瘤,就算治疗费用昂贵,无论如何艰难,总能够拿掉的。

但看到「侵袭椎管内」这几个字,即使没有专业医疗知识,我们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

整个家庭像掉进冰水里了。

难以理解,命运为何如此不公?

为什么是我们?为什么是我们?为什么是我们?
哭,喊,嗟叹,各种哀嚎,这都默默地在我心中进行,并不能表现出来,不能让家里陷入更坏的情况。

既然决定留下孩子,就一定要尽力到底。

家里没有出现任何埋怨,大家都很积极面对。

照顾好产妇和 baby,搜集各种医学资料,联系每个想到的能帮忙朋友亲戚,联系医院医生等等,都决心要打一场硬仗。

儿子在出生后 20 天,做了人生中第一次 MR。

机器太吵了,打桩机一样,小家伙不可能睡着静静地做检查,必须用镇静剂。

刚出生十多天的孩子,早上 5 点多就从家里出发,去大医院排队,又吃镇静药又打镇静针,结果还是不肯乖乖睡好,让第一次检查失败。

排队一个星期后再去,这次一早就不让他睡,不让他吃,到了临做检查的时候才一次让他吃,吃饱好入睡,同时还要加镇静剂,想到都让人心疼。

耗时差不多一个小时,在外面等真是心焦,很担心门忽然打开护士出来说又失败了。

检查结果比原来的更坏了:

左中下腹膜后有一软组织肿块,大小约 58mm × 42mm × 49mm,考虑为恶性肿瘤。

累及左侧腰部分椎间孔及沿扩大的椎间孔到达椎管硬膜外区,硬膜囊及左肾和左腰大肌明显受压移位。

一个月后又在另一间医院做了一次 MR,结果显示:

左侧脊柱旁及背部肌间隙内多发不规则肿块,最大约 50mm × 43mm,肿块部分经椎间孔进入椎管内,相应椎间孔扩大;左肾明显受压移位,且与肿块相贴

腹主动脉及双侧髂总、髂内外动脉也相应移位并部分被包绕。结论考虑腹膜后神经源性恶性肿瘤性病变。
坏消息真是一个接着一个,虽然很伤心,还是默默把眼泪往肚子里咽了。

拿着检查结果,把这方面有名气的医生都跑了遍,凌晨就起床去医院排队,围在病房门口等个把小时就为了和医生谈上几句话,几百块挂一个专家号还得抢等等,都是常态。

然而,每去一次医院,我们的心就变冷一点。

神经母细胞瘤是比较常见的婴儿肿瘤,在婴儿肿瘤致死原因排前几名。

我孩子的情况除了肿瘤外,最麻烦的是肿瘤还入侵了椎管,包饶脊髓马尾丛,任由肿瘤继续增大或者处理不当。

损伤了神经的话,瘫痪是分分钟的事。

最后听说某个医院最出名的两个医生,一个主攻手术,一个主攻化疗,让我们去找找。

最后我们决定先去找主攻手术的,因为觉得化疗对这么小的孩子伤害太大了。

他看了结果,说非常难办,因为这个肿瘤不仅仅是肿瘤那么简单,入侵了椎管,就涉及到神经外科的事。

他擅长儿科手术,但神经外科的事情要别的医生解决。

在我们哀求下,他答应把我们排进每周一次的专家会诊。

苦等一个星期,终于到了专家会诊,一大早去到门口,已经聚了不少人。

一群医生在一个小房间里拿着一堆案子在讨论。

大家在外面眼巴巴地等,没人说一句话。

终于出来了,所有人争着挤过去,都想争取尽量多的时间跟医生交流,我们也一样,但听到的回复只有简单几句。

神经外专家说:「这个孩子的脚现在应该已经不能动了。」

我们的主治医生说:「这个案子没有办法处理。」

没聊几句就阻止了我们的追问,因为还有很多人缠着他。

没可能啊,我的孩子的腿现在正常得很,一点瘫痪的迹象都没有。

除了有时有点不自然的颤抖。

我们当然继续不停挂号,不停求他想办法。

最后主攻手术的医生说:「外面的肿瘤他可以处理,但你要先去找神经外的主任,问他能不能搞椎管里面的,可以我才能做外面的,只做外面不做里面没意义。」

没办法,我们又排一个星期队去找神经外。

神经外的主任说,要搞里面的:「先叫儿科的把外面的清除掉,才能想办法。」

后来他不忍心看我们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花了不少时间跟我们说明手术的难度。

首先处理腹腔内的肿瘤并不是特别难,但也是一台大型手术。

这么小的孩子,风险已经非常大,更麻烦的是椎管内的手术。

这要把脊柱两块壁板切除,才能把工具伸进去很小心很小心地清理。

这个过程风险很大,毕竟这么小的婴儿。

一不小心伤到神经,谁也不能保证会不会瘫痪;而且要把肿瘤清理干净,也是非常不容易。

清理干净后,因为两块受力壁板已经去掉了,脊柱撑不起来,只能打钢钉。

成人打钢钉还好,但婴儿是不断生长的,钢钉不会生长,很快就会把脊柱弄变形,只能每隔一段时间重新打一次,每次都是一个难度巨大的手术,这个过程一直维持到他长大。

这两台手术做下来,不是一般人能撑得住的。

即使这样,也没有人能保证,这个肿瘤不会复发。

最后他还说,每天那么多病人求医,儿科那边专家肯定找把握较大的来处理了,我们案子风险太大,没人想接的。

我不清楚他是不是在吓唬我,但他说的也是老实话,做手术的风险,我自己心里也有数,即使医生肯做,我也很纠结要不要冒险。

手术这条路走不通,我们就去了找做化疗的。

几百块挂了个号,全过程不超过 5 分钟。

医生说,「孩子太小了,不能化疗,去找做手术的吧」,把我们赶了出来。

继续去找名气没那么大的医院,也回到普通医院看,还咨询了国外的医院,意见都一致。

名气没那么大的医生,反而跃跃欲试,化疗也可以,手术也可以,都有医院愿意做。

但是,即使化疗了,也只是把肿瘤缩小,方便手术而已,手术一定不能免的。

这回轮到我们犹豫了,毕竟孩子只有几个月大,治疗的风险比不治疗还要大啊…

到这个阶段,路基本上走绝了。

我们能做的,就是每个月坚持做 B 超,观察肿瘤的长势。

从开始的 4CM,3 个月就长到了 8CM。

8CM,一个成年人的拳头那么大,塞在一个 3 个月大的孩子肚里。

这情形我都不敢想象。

不过到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忘记他这个病的存在了,每天和他开开心心的生活,和正常人一样。

与其冒巨大风险在可怕的手术下挣扎,苟延残喘,没有尊严地活着,不如面对现实,接纳肿瘤的存在。

无论他生命长与短,都希望他过得快快乐乐。

所以我给他起的名字,单名一个瑜字,意思是他出生就带着一块玉在肚子里,并且要接纳它的存在。

希望他们能和睦相处,好好活下去。

然后,事情开始出现了转机。

8cm 的下一个月,并没有长到 9cm,而是变成了 7cm。

再下一个月,7cm 变成了 6cm。

肿瘤的血流信号,从开始的丰富,到稍丰富,到稀疏。

到 6 个月大的时候,再做了一次 MR,已经变成了 39mm × 30mm。

此时肿瘤还有填充椎间孔,但椎管内已经看不到肿瘤了。

肿瘤在缩小!!肿瘤在缩小!!肿瘤在缩小!!
这种快乐,同样不能用语言去表达,那么多的压力,那么多的焦虑,这个时候终于得到了一点点放松。

拿到检查结果的这天正好是我生日,真是没有比这更好的生日礼物了!

谢天谢地,更感谢小 baby 他自己,是他自己赢得了这场战斗,是他坚强地为自己争取到了人生。

我真是感动得无法言语,是他给我们整个家庭重获新生。

希望他以后能一路走好,坚强地活好自己的人生。

之后我们就放松了对肿瘤的监控,3 个月才检查一次,每次检查我都感到很紧张,担心死灰复燃。幸好,肿瘤慢慢地消失了。

一年后,我们给孩子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包括 B 超,验血。

结果显示各种指标正常,B 超反复扫描已经找不到一丝肿瘤的影子了。

一个 8 cm 大的包块,已经完完全全被他身体吸收了。

医生说,神经母细胞瘤 4S 期是有自愈的可能性,是唯一一种可以出现自愈的肿瘤。

文献记载几率大概为 1%,但医生也说,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肿瘤也能够完全吸收。

我的孩子,他就是我的英雄。

现在,小家伙现在天天上兴趣班好忙,9 月就升中班了。

他还有了一个两岁的弟弟。

两兄弟感情不错,他会给弟弟讲故事,喂弟弟吃饭,过马路保护弟弟。

当然,还会抢弟弟的玩具,跟弟弟吵架。

我们现在,忙乱,并快乐着。

我们这个例子属于小概率事件,没有参考价值。

希望不会给大家带来误导。

一般问题产检应该都能检出,正如其它回答说的那样,问题严重就应该打掉,道理大家都懂,产检本身就是这个目的。

像我们这种到临出生才爆出来的问题,我真的无法回答。

试想怀胎十月,天天盼望着TA的到来,到可能第二天就要见面了,才忽然要做这种残酷的抉择…

我们是下不了手…

而且信息量也不够,只有生出来才知道是好是坏,难不难处理。

这种情况只能看各家情况自行判断了,很考验判断力和运气。

希望没有人再需要面对这种困境了。

真的,无论做了什么决定,都要考虑最坏的情况,自己能不能承受,然后就积极面对,负责到底。

尽人事听天命。

有很多事情很无奈,真不是一句道理那么简单。

建议还是着重参考其它回答,小概率事件真不能作为参考。

再次祝愿所有宝宝都健康,不要再遇到我们这样的难题了。

59. 蒸包子(2019年9月30日)
以前老妈不爱吃包子馒头等发面主食,爱吃饺子和馅饼等硬面面食。我们把不发面成为硬面。说是硬面但不能硬,老妈牙不好,做出来要软软的才能吃。所以和硬面很有技巧。要用稍热的水烫,再加面。几个月下来,老妈吃的有点腻了。为了调剂老妈的饮食,我开始尝试蒸馒头、包子、花卷等。
当年,在家休产假觉得无聊,便和另外两个同样刚生了儿子休产假的朋友开了一家小吃店,主要卖包子、酥饼和馄饨,只卖一顿晚上夜宵。酥饼是批发,包子我向婆婆学过,面肥发面使碱中和酸味,蒸的挺好。馄饨是我们一起多次到一家很火的店去偷艺学来的。我们的小店生意还不错,晚上一个小时就能卖完。一般我们把三个孩子放在一起,留下一个人看孩子,另外两个人干活照看生意。三位先生有时间也会过来帮忙。虽然累点,但收入比工资多很多。小吃店只开了一个月就被叫停了,但我们都练就了做包子和馄饨的手艺。
但自从来到北京,主食可以在单位食堂买,自己做的越来越少,家里不再留面肥了。偶尔做一次馒头或者包子,就是有面肥发面也把握不好要兑多少碱。而酵母发面却很方便,于是不再考虑使用老肥。但酵母发面我一直蒸的不太好,没有掌握技巧。奇怪的是,有时能蒸起来,有时一锅里有一部分能蒸起来,另一部分却如死面一般。还有时明明包子是鼓鼓的,但一打开锅盖就瘪下去了。妹妹说,妹夫的老家要把这样的馒头或者是包子处理掉,说是有小鬼进去了。这肯定是无稽之谈。那原因呢?向婆婆等专家求教,说别急着接开锅,等过几分钟再打开就不会这样了。试了试,确实如此。但面还是有些硬,不是原来开小吃店时蒸的鼓鼓的大包子。不过,儿子却说爱吃没有发起来的包子,他说像蒸饺,面筋道有嚼劲。儿子的口味像姥姥,相比发面包子馒头,更爱吃硬面的饺子、春饼等。
婆婆家在大同,是制作面食高手。我尤其爱吃婆婆蒸的花卷,包子也不错。有一次婆婆来我家,我叮嘱带一块面肥,我再像当年一样重新向婆婆学艺。头一天婆婆在我家蒸了包子和花卷,一如既往地很棒。第二天,我操作,婆婆指导,程序和头一天婆婆做的一样。蒸出来的包子如我之前做的一样,不死不活。我崩溃!大家找原因,或者说我家的天然气火小,或者说我家的锅漏气,或者说我的面没我发起来,或者说可能是面不够好,等等。可是,头一天婆婆做时也是一样的条件啊!我说,肯定是我个人的原因。从此不再奢望能蒸好包子。
八月底,儿子结婚后我不忙了,为了改善老妈的伙食,开始研究蒸面食。结果是每次都蒸得胖嘟嘟的!正如之前所言,儿媳妇是我家的小福娃,进门后家里事事顺利,就是很旺的感觉,连包子都是胖嘟嘟的。
不过话说回来,这里面还是有些技巧的。我的体会是蒸馒头急不得。发面与二次醒发的时间与室内温度有关,把握好这个程度其它就容易了。比如,八月份北京的温度就很适合发面,我尝试给老妈蒸包子碰巧温度合适,所以就蒸好了。
记得婆婆说过大同的邻居家蒸馒头很讲究,比如下雨阴天不蒸、下午不蒸、时间紧不蒸等等。当时我不能领会其意,还笑话人家矫情。现在明白其中的道理了,都是与面发起来的程度有关。
我之前是做饭的时候就开始蒸,有时是面发的程度不够,有时是醒发时间不够,有时是接锅早了。总之,是时间掌握的不好,也就是技术不行。婆婆那一代人干了一辈子家务,对于蒸馒头这样的事是驾轻就熟,但讲不出来道理。以前我还不虚心请教,老人家的本事也就深藏不露。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钦佩老人家的智慧。比如,有一次做山西美食莜面,老人家说烫面的开水要一次倒进去。我问怎么把握量?老人家说1:1。我又问,怎么做到1:1?老人家用手把面扒拉扒拉堆了半盆,按平,空出另外半盆,说这边倒水,与面一样多就可以的。我惊呼,天啊,太聪明了!现在很多时候,老人家干活我就静静地看着学艺,以前可没有这样的耐心。
婆婆还说,做不同面食要选用不同的面粉。蒸包子馒头用标准粉就行。可是面对超市里成堆的面粉,我经常看得一头雾水,傻傻分不清。这些面粉名称五花八门,并没有统一规范的分类。什么特精粉、高筋粉、富强粉、精制小麦粉,等等等等。面对超市成堆的面粉,生活常识还真的需要补课。
据百度百科,面粉是一种由小麦磨成的粉状物。按面粉中蛋白质含量的多少,可以分为高筋粉、中筋粉、低筋粉。高筋粉颜色较深,干爽光滑,手抓不易成团状,蛋白质含量10.5%-13.5%,适合做面包、酥皮点心等。低筋粉颜色较白,手抓易成团,蛋白质含量6.5%-8.5%,麸质较少。适合做蛋糕、饼干、挞皮等,口感蓬松酥脆。中筋粉颜色乳白,介于高、低粉之间,体质半松散,蛋白质含量8%-10.5%,适合做包子、饺子、馒头、面条等。一般市售无特别说明的面粉都可以视作中筋粉。
面粉还有等级分类,如特等粉、一等粉、二等粉等,但等级并不是家用面粉的选择依据。比如,特等粉的蛋白质含量7.2%,属于低筋粉。一等粉的蛋白质含量10.7-12.7%,二等粉的蛋白质含量13.5%。一等粉和二等粉都属于高筋粉。
超市里还有一种面粉很常见,就是自发粉。自发粉是在面粉中掺入了一定比例的盐和泡打粉,没有面食制作经验的家庭使用自发粉就省事多了。
家庭制作面食选择面粉虽然很重要,但并不需要按等级来选择。制作面包使用高筋小麦粉可以保证体积大口感好。制作面条、水饺等,用中强筋小麦粉可以保证筋道、爽滑。而低筋小麦粉可以使蛋糕松软、饼干酥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迎新晚会# 建国七十周年之际,我们相聚于湖北大学,共同欣赏精彩的湖北大学庆祝祖国成立七十周年暨2019年迎新生文艺晚会[憧憬] 一个又一个感人肺腑的节目,戳中
  • 翻看微信发觉很多该记得不该记得的都已经删掉了,翻看微博看着以前的消息,每个人心底都有最柔软的一块吧,有很多开心的不开心的东西值得去回忆,但最重要的还是学会向前看
  •   翻阅历史,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到,当时的路多为土路,城市建设和生活需要的各种物资都要用汽车运送,比较困难,所以就修建了银新铁路,自老火车站起向东横穿,将原银川糖
  • 与其盲目种草拔草,不如根据自己日常妆容情况和肤质来进行挑选 只有底妆、防晒要卸的不妨选择卸妆水,卸妆力较弱但胜在成分温和;想要卸妆力再强一点的可以选择卸妆乳\卸
  • #小潘日常唠嗑# 每次抄笔记的时候总会有一个瞬间让我从悲壮的心情中走向稍微有点快乐的心情。抛下一大堆没整理完的东西,而且我还没抢到回来的票,可是一想到明天就能跟
  • ” “好吧,那我和他先联系下,看看他的意思,别我们两个在这里说得热闹,人家根本没想法。况且从生意中闲赋下来的他也在找一些可以做的事呢。
  • 是个很酷的名字呢[心].让用户感知到,人设角色的颜值,仪表,穿着,谈吐,消除距离感,拉近和用户的关系。除了经常分享美妆好物之外,她还经常打卡网红旅游点,和大家唠
  • 我们会因为身处幸福而忘记了幸福的来源,珍惜真的很重要,我想要的也很简单[可爱]还有就是昨天看了小小的愿望,很搞笑哈哈最近有一个心愿,希望十一可以去完成,就是跟小
  • !虽然每天都在尽量让自己过得充实一些!
  • 别墅内有配备复古风格家具,珍贵的古董,中国和印尼的陶瓷和手工艺品。这间豪华的五卧室别墅提供古老的巴厘岛风格的开放式生活环境,非常安静。
  • 发现流鼻涕、有痰、头痛、鼻塞后,刚开始有点慌,吸出来的母乳都给我妈浇花用,小崽吃了两顿奶粉。本周太多事,我感冒、堵奶,带着口罩和小崽相处了好几天,感冒好之前还要
  • (有点像迎亲去了哈哈哈别揍我)这时候gg和dd说了什么,(我唇语真的挺渣的,我感觉是gg:有变化吗……dd就一直在很温柔的笑。dd的眼神其实没有笑意,感觉可能有
  • ”#墨香铜臭 浪漫至死不渝#‖#墨香铜臭 天天开心#有些事情 说起来应该是差一个硬币时正好兜里有一个 睡懒觉时窗外在下雨 可能是我在家里也有帮点的外卖 最后是我
  • 而唱歌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声音条件,扬长避短,找到适合自己的歌曲。唯一改变的是现在多和很多新的训练方法,古人的智慧正式令人感叹不已。
  • 我们可能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暖暖的爱相信他会感受到的。希望有一天我们能为他披荆斩棘而不是让他独自承受[悲伤]那个爱笑的男孩我们会一直爱着他[心]#和潇洒姐塑
  • 当你明白成功不会显赫你,失败不会击垮你,平淡不会淹没你时,你就站在了生命的最高处。#袁帅论道[超话]##袁帅论道##早安心语##人生如茶# 时间说:你走过的每一
  • 中央电视台《魅力中国城—庆阳》总撰稿,及中国牡丹奖文学奖,军内外各类晚会,剧目、节目的策划与撰稿。主要作品有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下篇《星光》导演组组长;央视
  • 布石则是:我家兔子/猫咪就是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布石爱用动物比喻自己女盆友。[带着微博去旅行]Day17饮食运动记录先检讨今天是cheat day[
  • 鸟语花香,我悄悄的从花簇茂密的叶子里摘几朵花放到手心里,轻轻的呼吸,扑鼻的香气凝固在鼻腔里,它温柔的走进了心田,使人感到神清气爽,桂花的香味的确是一种幽香,久
  • 我相信,生存在人间,大部分的人都是善良的,但是我们也需承认,恶魔是确实存在的啊,所以,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才是呀[奋斗]!总的来说就是各种女子武术吧,学会了并练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