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视剧《功勋》上映,关于屠呦呦的剧情吸引了大家的关注。众所周知,屠呦呦是我国第一位诺贝尔奖科学领域的获得者,并且还在去年获得了共和国勋章。这些荣誉都说明了她的伟大,今天咱们再用一些数据,证明她为何当之无愧。

首先还是要稍微介绍一下,屠呦呦之所以在今天获得这些荣誉,主要在于她在治疗疟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1967年越战爆发期间,越南爆发严重的疟疾,向外求援,我国成立了5·23抗疟疾办公室,投入大量精力研发解决疟疾的药物。
在进行大量的研究和实验之后,屠呦呦和她的团队从青蒿中提取出了一种名叫青蒿素的物质,后来又合成了双氢青蒿素,这些物质在治疗疟疾方面有着卓越的疗效。
想要知道这些研究成果有多么重要,就要知道疟疾这种疾病有多么可怕。好了,现在数据来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9年世界疟疾报告》,在2019年期间,全世界疟疾病例约为2.28亿。换句话说,当年全世界有3%的人感染了这种传染病;
这2.28亿病例中,非洲就占了93%。其中以尼日利亚的疫情最为严重,占了25%,也就是5700万。要知道,这个国家的总人口也才只有1.73亿!
那么,如此恐怖的疾病,为何我们平时很少听到呢?这是因为,我国在对抗疟疾方面,实在是做得太好了。
就在今年,我国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定,正式成为了被认可的消除疟疾的国家。从2016年6月18日开始,我们已经4年没有新增本土疟疾病例了。不过因为本土0新增的时长要超过3年,中间又遇到了新冠疫情,所以这个认定来得稍晚了一些。

在接受《功勋》导演组采访的时候,屠呦呦还表示:千万不要把功劳记在她一个人的身上,这个成就属于集体,属于大家。
其实正是这样的,屠老在研究青蒿素方面的成就举世瞩目,众所周知。但在她背后,还有其他的研究人员,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说得更深一些,还有千千万万的医务工作者,以及许许多多的政务工作者,他们都为抗疟做出了贡献。
这里还有一些数字要说明:在20世纪40年代的时候,我国每年感染疟疾的病例数甚至达到了3000万左右,这个数字不可谓不恐怖,死亡病例也可以达到30万。经过了80年的抗争,我国终于在这两项数据上都实现了清零。虽然不是第一个被认定为消除疟疾的国家,但是作为一个人口超过14亿的大国,能够做到这样真的非常不容易了。

所以,在谈到我国的成绩时,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也不乏溢美之辞。他说:“中国的成功来之不易,离不开数十年来坚持不懈的精准防控。”
可以说,不论是疟疾还是新冠疫情,我国都在全球范围内堪称典范。这里面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和付出,虽说诺贝尔奖是颁给了屠呦呦一个人,但消除疟疾的努力和受益,属于我国每一个中国人。#屠呦呦# #周迅屠呦呦角色适配度# #电视剧功勋#

今天的上海,突然很冷,我加了一件外套出门,但还是冻得瑟瑟发抖.
周日,我值班,公司就我一个人,从早上出门到现在回到家,今天的我还没有开口说过一句话.
从地铁站回家的路上,也许是因为今天是休息日,也许是因为真的太冷了,连个行人都没有。
我猫着身子,走在路上,那一瞬间,有一种已经被这个世界遗弃了的感觉.
没有父母,那种每天都要联系的朋友也没有,亲戚十天半个月会寒暄一下,过去七年,就只有一个人每天会和我保持联系.
现在,我把这个人也搞丢了.
我以前总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而我现在这个下场,可以说是真实的写照了.
我现在的人生,好像就只剩下了一个承诺,等我完成了这个承诺,未来的路我要怎么走下去?

我的躯壳还能坚持,就是不知道心还能再和这样的孤独对抗多久… https://t.cn/RVJk9aF

【仰韶朝圣: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仰韶百年考古百年# #天鹅之城三门峡#
来源:三门峡日报

  以1921年渑池仰韶村遗址为开端,现代考古学在中国应运而生。几代考古人担负起使命,在中华大地上孜孜以求,薪火相传。  

  走过百年,中国考古学以坚实的考古实物资料辟开鸿蒙之初的混沌,极大地延伸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轴线,实证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阐释活化了历史场景。  

  走过百年,中国考古学开拓前所未有的领域,加快走向世界和未来的脚步。

01朝圣之地:“公园里的村庄”

  和风微凉,秋雨似雾细细洒在肩。拾级而上,站在渑池仰韶村遗址最高处的夯土台上,远山如黛,沟坡交错,一条道路蜿蜒起伏,铺陈着无边的绿意生机,通往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深处。  

▲仰韶村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点

花纹、鱼纹、太阳纹、几何纹……仰韶时代不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彩陶花纹和造型,以绿植的形式装扮在原野之上,花叶随风轻摇,带着清新的气息,演绎着磅礴灵动的大地艺术。  

  载入史册的地方近在身旁,天高地阔,尘嚣俱远,时光好像回到了几千年前先民生活的时代。  

  仰韶村北倚韶山,因“仰望韶山”而得名,这里三面环水,西干沟河、东饮牛河、南刘郭水库,风光宜人,山水秀美,土地肥沃,是远古先民狩猎、渔牧、定居的理想场所。  

  时光走过100年,占地约2800亩,串联起仰韶文化博物馆、发掘纪念点、文化层断面、考古模拟体验区的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呈现在眼前,仰韶这个原本豫西偏僻平常的小村庄已华丽变身,成为“遗址公园里的村庄”。  

▲安特生旧居

  100年前的10月,同样也是一个秋天,瑞典人安特生挖下了在仰韶村考古发掘的第一铲,绚丽的彩陶在封埋5000年后重新光耀世间。中国有了第一个史前考古学文化——以仰韶村命名的仰韶文化。  

  中国考古学从仰韶启程,逐步建立起史前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  

  从中国古代文明史来看,仰韶村的发现成为仰韶文化发现的起点,仰韶文化是中国第一个通过考古发现认识到的史前文化,填补了当时对中国新石器时代认知的空白。  

  仰韶村是中国发现的第一个史前村落遗址。仰韶文化的发现震撼世界,中国田野考古的序幕由此拉开,仰韶村遗址由此举世闻名。中国史前文明第一次以其夺目的光彩登上了世界舞台。  

  仰韶成为中国考古学一个辉煌的名字,成为中国史前考古学著述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名字。仰韶文化成为中国考古学家的科学研究中最具魅力的名字。  

  中国考古学走过100年,仰韶村已然是一个精神性符号,像是一个朝圣之地,让考古人和考古爱好者心向往之。

02远古回响:浓缩中华文明的DNA

   仰韶村遗址周边村舍杂树簇拥,缤纷的花朵恣肆绽放,静静传递红土地上的芬芳。  

  “师法自然”,或许是受彩陶纹饰的启迪,仰韶文化博物馆外形奇特——抽象的几何造型,斜面、斜线元素的运用,充分体现出古文明的自然属性和沧海桑田、山川巨变的厚重与庄严。  

▲仰韶文化博物馆前厅内展示的当年考古群雕

  博物馆东侧,红砂岩凸显着粗粝厚重的质感,1921年渑池仰韶村遗址、1927年北京周口店遗址群、1928年安阳殷墟……长106米、高4.5米的大型雕塑墙,描绘的是中国考古100年历程的画卷,内容来自中国考古学会在160余家遗址中评选出来的70个对我国100年考古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件。“仰韶和她的时代”主题展大格局大气象,考古圣地、文化坐标、黄河儿女、最早中国、世界的仰韶……一件件展品直观地浓缩着中华文明的DNA,更加重视外延性、科普性。 

▲仰韶台

  走进仰韶村遗址,沿着通道前行,光线散射在灰土层内夹杂的陶片上,裸露的截面蕴含着丰富而神秘的信息。长长延伸的灰土墙是参观者唯一的背景,远处有人影闪动。注视着深浅不一的层面,细细分辨,沉静无语,穿越古今的时空之门仿佛瞬间开启。  

  高处陡直的田地边一条道路上,树木掩映着“安特生小路”,百年前的足音杳无声息。  

  轻叩柴门无人应,走进村中一处不起眼的老院落,这是当年安特生曾经住过的地方——一户王姓村民的家,院落如今还几乎保持着原貌。当年安特生骑着一匹瘦马,冒着纷纷的小雨,踏着泥泞的道路,从村南的一条古道来到仰韶村,在村中住了37天,由此揭开了中国新石器考古研究的第一页。  

▲仰韶文化博物馆外的抽象几何造型

  捡起一块石头握在手里,感受它历史文化的脉搏和精髓。也许远古的一块石头、一个陶片,就是传递人类文明的密码。

 

03考古百年:还原一个生动的时代

  站在仰韶村遗址第一次考古发掘处,海拔630多米,时光已过去100年。身材高大的安特生目光坚定,和助手一起伫立在山坡之上,一组人物群雕再现了当年的发掘现场。路边择一处地方,坐下小憩,周围的一草一木都在讲述着曾经发生的故事。  

  从1921年启动发掘以来,仰韶村遗址发掘走过了百年历程。  

▲安特生当年考古场景塑像

  第一次发掘,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和中国学者一起对仰韶村遗址进行首次发掘,历时一个月,发掘点17个,获得丰富的实物资料,为研究仰韶文化奠定了基础,证实了中国存在非常发达的远古文化,对“中华文明西来说”产生强烈冲击。  

  第二次发掘,1951年,著名考古学家夏鼐领队,发掘加深了对仰韶村遗址文化内涵的认识,发掘发现有小口尖底瓶等器物,基本明确了仰韶文化的性质和面貌。  

  第三次发掘,1980年至1981年,基本弄清了仰韶村遗址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证实了仰韶村文化遗址存在着仰韶和龙山两个考古学文化,搞清了地层叠压关系。  

▲仰韶文化博物馆内的陈设

  时隔40年,2020年8月,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启动,受到广泛关注,入选2020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发掘中,几项重大发现被公之于世——在房屋建筑遗存发现了用陶粒、料礓石等做成的青灰色类“混凝土”地坪,在尖底瓶中获取了酿造谷芽酒和曲酒的证据,在墓葬土壤中检测出丝蛋白微痕迹。 

▲仰韶文化博物馆内展出的器物

  凭此想象,5000年前的仰韶人喝着美酒,穿着丝绸,住着“混凝土”房屋……  

  如今我们认识到的仰韶文化面貌,是100年内的研究成果——它存在于距今约7000至5000年的黄河中游地区,绵延2000余年。 

▲仰韶文化博物馆内展出的器物

  今年是仰韶文化发现100年。仰韶村的考古发掘对研究仰韶文化和中国文明的起源提供了有力的材料。100年间,随着各个时期的遗址不断被发现,中国的历史书写不断被丰富、被更正。  

  100年间,仰韶村遗址经过了四次发掘,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百年考古方法与观念的演变。一步步认识中国史前文明和向前拓展中国文明起源,这是仰韶村和仰韶文化考古背后更重要的意义。  

▲仰韶文化博物馆内的陈设

  仰韶文化绵延两千年,纵横数千里,横跨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域,汇融周边不同文化而形成的共同体,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主根。 

▲仰韶文化博物馆内展出的器物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考古学用独特的方式让我们探索自己从哪里来,自己的文明从何处而起,又以怎样的形式演变到今天的样貌。  

  5000年血脉不改,100年弹指一挥间。  

  100年来,无数探索开拓者走过。  

  100年后,我们薪火相传地前来。
(来源于悠晴写字 ,作者悠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路渊语气激动:“乐英,这个姓时的不是什么好人,就会在你面前装善良!时昨轻轻摇了摇头,很善解人意:“我没有事,路渊……他也并没有为难我,你不要为我跟他起冲突,路渊
  • 然而,尽管有人猜测数码闲聊站是王腾(小米高管)或者沈义人(OPPO原高管)运营的,但实际并非如此说来很惭愧,小编作为一名音频爱好者,同时作为一名不知名的数码博主
  • 也许这条路会艰难,但如果你拥有笑对人生的心态,你就有享受人生的能力。有追求,这样我们才会有活下去的动力。
  • [心]PIE FRESH 派送新鲜[心]40免运FEE,60以上全场10%OFF!还有一张我在布鲁克林钢铁公司后台给Jack White理发的照片哈哈”#oli
  • 著名的法罗群岛艺术家爱德华·富格勒(Edward Fuglø)设计并绘制了这张中心是石标图案的精美的小型张。著名的法罗群岛艺术家爱德华·富格勒(Edward F
  • 所以一天我要接400多个电话,可能是秒挂,可能是听我说完再挂。#坎公骑冠剑[超话]#笑面神灯,做了两个,自己留了一个本来想着另一个送朋友的,但感觉只有一个单独塞
  • #黄子弘凡[超话]#❤️#黄子弘凡的421种色彩##黄子弘凡巡演官宣六城##黄子弘凡捕梦日记巡回音乐会# .愿一切为之努力的事情都有浪漫的结果.(
  • 张军说,中方认为,巴西的决议草案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应发出强有力信号,要求实现停火,保护平民,避免人道灾难,为此中方提出了改进案文的建议,并支持俄罗斯提出的修正
  • “那时候我总在电视上看德拉任·彼德罗维奇和弗拉德·迪瓦茨的比赛,我很喜欢他们在比赛中展现自我的方式,但我从来没认真地试着打过球。 83-84赛季,贝纳通征战A2
  • 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在微信搜索蜜桃星球小程序,就可以开启你的梦幻之旅啦!如果你喜欢手工DIY,蜜桃星球上也有很多活动等着你,你可以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蜜桃礼物,感受
  • 例如你可以试试发送关键词:尿路感染。我看了科普,一般都是发烧引起的,可是我们距离上次发烧有一个多月了!
  • 铖王连忙伸手就去拉她:“玥娘,顾鹤莲不怀好意,你别信他…”铖王妃错身避开。铖王连忙伸手就去拉她:“玥娘,顾鹤莲不怀好意,你别信他…”铖王妃错身避开。
  • 主属兔的虽是表面热情表达多玩乐,实质内心多存在空虚寂寞,有来自文书信息演讲教师律师预测等方面的事,注意官非口舌伴随,注意受伤出血医院等方面的事,有为田土房屋更换
  • 前两天发现村民历娟做的油酥烧饼不错,但销量有限,为帮助她尽可能多地增加收入,便在朋友圈发了个小推广。 .以上就是调理脾胃的4字口诀,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牢记,
  • 在村巷里随意串串,我看见忙完的乡亲散漫下来,收获的东西,也被他们安置出诗意来。​看日出的途中,又冷又热交织在一起,冻得打喷嚏却满背汗水,人在山顶上才格外的多,等
  • 7.“骨松”治疗,患者最需要注意的是什么?恩師恩主們,都是直指心性之說,眾生用啥來承接呢?
  •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大家都是都市隶人罢了,为学院白打工的,真得没必要送我东西叭!(我真地只动了几下嘴皮子啊,连话术都是她提前想好的。
  • ​何だか淋しくなりました~~早朝4時半に起床し、息子さんが急と修学旅行に出かけました。#日本[地点]##東大ノ秋書堂Corporation#ねぇ君は今だれを想っ
  • ~灵岩寺~散落四处的建筑遗址,想起读过的“摩灭之赋”漫长的时光流走,曾经的庙宇严整和香火袅袅都消散在风中,融为大地和山峦肌理的一部分。台阶陡且几乎一直连续,中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