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害怕被别人讨厌、勇敢做自己的勇气。
2、自卑都是与别人比较产生的,一切烦恼均来源于人际关系,假使这个世界只存在你一个人,便不会有任何烦恼了,处在群居性的人类社会中,谁都无法置身事外。成长不是成王败寇,不是成功了就万事大吉,不是失败了就一无是处,而是一种与世无争、将世人都视为在同一个平面上、并且努力向前进的过程。
3、人生三大课题:工作课题、交友课题、爱的课题。人生课题中最难的是爱的课题。阿德勒说:当人能够感觉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爱。既没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优越性,能够保持一种平静而自然的状态。真正的爱是这样的。
4、我们应该常常回顾与检视自己,自己过去的经历,自己的成功,是否只是以害怕被他人讨厌而换来的。若是如此,那你的人生,你的成功,不幸只代表你活在他人的期待中,你是为他人而活。
阿德勒心理学否定寻求他人的认可,我们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人究竟为什么要寻求他人的认可呢?其实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赏罚教育的影响。
5、行为目标:自立、与社会和谐共处。支撑行为的心理目标:我有能力、人人都是我的伙伴。
6、当一个人开始下定决心结束一段人际关系时,对方无论做什么,都会让人讨厌,这是在收集结束关系的材料。
7、决定你的生活方式(人生状态)的不是其他任何人,而是你自己这一事实。
8、我怎么对待其他人,这是我的课题;其他人怎么对待我,这是其他人的课题。
9、不在于被给予了什么,而在于如何去使用被给予的东西。
10、阿德勒心理学是勇气心理学、使用心理学、自我改变和超越心理学。
11、阿德勒心理学否定他人的认可,人活着完全是为了自己而活,与别人无关,虽然有时候也要照顾别人的感受,但那不是为了寻求认可或存在感,只是尊重对方罢了。不必活在别人的期待中,表扬和批评是对人的最大控制,会告诉人的潜意识“只有符合表扬批评的方式才是正确的”,也就是说,追求他人认可或者活在别人的期待中的人,只不过是为了别人而活,是不自由的!例如,你会因为别人的表扬而高兴,必然也会因为别人的指责而伤心。
12、干涉甚至担负起别人的课题会唐自己的人生沉重而痛苦。如果你正在为自己的人生而苦恼——这种苦恼源于人际关系——那首先请弄清楚“这不是自己的课题”这一界限;然后,请丢开别人的课题。这是减轻人生负担,使其变得简单的第一步。
13、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莫把原本是别人课题看成自己的课题,也莫把原本是自己的课题看成别人的课题,学会课题分离,“在意你的脸的只有你自己而已”。
14、“原因论”认为人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一步、现在怎么做和未来将要去哪,都是因为过去的一切,都受到过去的制约。而“目的论”认为,过去已经无法改变,能做的也只是根据自己的目的来合理的解释过去,现在和未来怎么做,有着怎样的生活方式,这都完全取决于自己而已。
15、解决人际关系烦恼的阿德勒方式:哪些是自己的课题,那些事别人的课题,要冷静地划清界限。而且,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给出的具体而且可能彻底改变人际关系烦恼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点。
16、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应该有“回报思想”存在,不能有“因为我为你做了什么,所以你就应该给予相应回报”,我们既不可以寻求回报,也不可以受其束缚。
17、认可欲求只会使自己发誓忠诚于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也承诺“能做到”,负不起的责任也一起包揽。当这种谎言被拆穿后,就会失去信用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痛苦。自然,继续撒谎的压力也超出想象。
18、人应该有自己的预期,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应该活给自己看,而不是活给别人看。得不到别人认可的自由之路,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相反,相互干涉才是“以自我为中心”,干涉等同于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
19、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招人讨厌是件痛苦的事情,如果可能的话,我们都想毫不讨人嫌地活着,想着尽力满足自己的认可欲求。但是,八面玲珑地讨好所有人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极其不自由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如果想要行使自由,那就需要付出代价。而在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
20、起点是“课题分离”,终点是“共同体感觉”,共同体感觉就是把他人看成朋友,并且在其中能够感受到有自己的位置。
21、表扬或者批评他人只有“用糖还是用鞭子”的区别,其背后的目的都是操纵,都是“纵向关系”,自卑感与优越感也是“纵向关系”,而阿德勒心理学反对“纵向关系”,提倡“横向关系”,即“虽不同但平等”。
22、人只有在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感觉到自己有价值,人只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
23、对存在本身的感谢,横向关系,共同体感觉。人活着就有价值
24、少评价别人(do not judge),多真诚地使用“谢谢”、“帮了我大忙了”来肯定别人的价值。
25、真诚地接受不能交换的“这个我”,这就是自我接纳。对他人寄予无条件的信赖即他者信赖。既能接纳自己又能信赖他人,对你来说他人就是伙伴的存在,那你也就能够在所属共同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继而也就能够获得“可以在这里”的归属感。
26、人只有在能够感觉到“我对别人有用”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但是,这种贡献也可以通过看不见的形式实现。只要有“对别人有用”的主观感觉,即“贡献感”就可以,幸福就是“贡献感”。
27、甘于平凡的勇气。

《被讨厌的勇气》读书分享:

1、不害怕被别人讨厌、勇敢做自己的勇气。

2、自卑都是与别人比较产生的,一切烦恼均来源于人际关系,假使这个世界只存在你一个人,便不会有任何烦恼了,处在群居性的人类社会中,谁都无法置身事外。成长不是成王败寇,不是成功了就万事大吉,不是失败了就一无是处,而是一种与世无争、将世人都视为在同一个平面上、并且努力向前进的过程。

3、人生三大课题:工作课题、交友课题、爱的课题。人生课题中最难的是爱的课题。阿德勒说:当人能够感觉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爱。既没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优越性,能够保持一种平静而自然的状态。真正的爱是这样的。

4、我们应该常常回顾与检视自己,自己过去的经历,自己的成功,是否只是以害怕被他人讨厌而换来的。若是如此,那你的人生,你的成功,不幸只代表你活在他人的期待中,你是为他人而活。

阿德勒心理学否定寻求他人的认可,我们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人究竟为什么要寻求他人的认可呢?其实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赏罚教育的影响。

5、行为目标:自立、与社会和谐共处。支撑行为的心理目标:我有能力、人人都是我的伙伴。

6、当一个人开始下定决心结束一段人际关系时,对方无论做什么,都会让人讨厌,这是在收集结束关系的材料。

7、决定你的生活方式(人生状态)的不是其他任何人,而是你自己这一事实。

8、我怎么对待其他人,这是我的课题;其他人怎么对待我,这是其他人的课题。

9、不在于被给予了什么,而在于如何去使用被给予的东西。

10、阿德勒心理学是勇气心理学、使用心理学、自我改变和超越心理学。

11、阿德勒心理学否定他人的认可,人活着完全是为了自己而活,与别人无关,虽然有时候也要照顾别人的感受,但那不是为了寻求认可或存在感,只是尊重对方罢了。不必活在别人的期待中,表扬和批评是对人的最大控制,会告诉人的潜意识“只有符合表扬批评的方式才是正确的”,也就是说,追求他人认可或者活在别人的期待中的人,只不过是为了别人而活,是不自由的!例如,你会因为别人的表扬而高兴,必然也会因为别人的指责而伤心。

12、干涉甚至担负起别人的课题会让自己的人生沉重而痛苦。如果你正在为自己的人生而苦恼——这种苦恼源于人际关系——那首先请弄清楚“这不是自己的课题”这一界限;然后,请丢开别人的课题。这是减轻人生负担,使其变得简单的第一步。

13、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莫把原本是别人课题看成自己的课题,也莫把原本是自己的课题看成别人的课题,学会课题分离,“在意你的脸的只有你自己而已”。

14、“原因论”认为人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一步、现在怎么做和未来将要去哪,都是因为过去的一切,都受到过去的制约。而“目的论”认为,过去已经无法改变,能做的也只是根据自己的目的来合理的解释过去,现在和未来怎么做,有着怎样的生活方式,这都完全取决于自己而已。

15、解决人际关系烦恼的阿德勒方式:哪些是自己的课题,拿些事别人的课题,要冷静地划清界限。而且,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给出的具体而且可能彻底改变人际关系烦恼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点。

16、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应该有“回报思想”存在,不能有“因为我为你做了什么,所以你就应该给予相应回报”,我们既不可以寻求回报,也不可以受其束缚。

17、认可欲求只会使自己发誓忠诚于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也承诺“能做到”,负不起的责任也一起包揽。当这种谎言被拆穿后,就会失去信用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痛苦。自然,继续撒谎的压力也超出想象。

18、人应该有自己的预期,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应该活给自己看,而不是活给别人看。得不到别人认可的自由之路,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相反,相互干涉才是“以自我为中心”,干涉等同于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

19、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招人讨厌是件痛苦的事情,如果可能的话,我们都想毫不讨人嫌地活着,想着尽力满足自己的认可欲求。但是,八面玲珑地讨好所有人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极其不自由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如果想要行使自由,那就需要付出代价。而在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

20、起点是“课题分离”,终点是“共同体感觉”,共同体感觉就是把他人看成朋友,并且在其中能够感受到有自己的位置。

21、表扬或者批评他人只有“用糖还是用鞭子”的区别,其背后的目的都是操纵,都是“纵向关系”,自卑感与优越感也是“纵向关系”,而阿德勒心理学反对“纵向关系”,提倡“横向关系”,即“虽不同但平等”。

22、人只有在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感觉到自己有价值,人只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

23、对存在本身的感谢,横向关系,共同体感觉。人活着就有价值

24、少评价别人(do not judge),多真诚地使用“谢谢”、“帮了我大忙了”来肯定别人的价值。

25、真诚地接受不能交换的“这个我”,这就是自我接纳。对他人寄予无条件的信赖即他者信赖。既能接纳自己又能信赖他人,对你来说他人就是伙伴的存在,那你也就能够在所属共同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继而也就能够获得“可以在这里”的归属感。

26、人只有在能够感觉到“我对别人有用”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但是,这种贡献也可以通过看不见的形式实现。只要有“对别人有用”的主观感觉,即“贡献感”就可以,幸福就是“贡献感”。

27、甘于平凡的勇气。

阿姜查尊者:重要的是,观照自己

阿姜查尊者在答修行是否须研读很多经论时说:“看着你自己的心,检视身体、感觉和念头是怎么地生起和消失。不要去执着任何事物,只要清醒地观照着。这是直探佛法真相的方法。修行要自然,生活中每一件事都是修行的机会,都是佛法。当你做生活中的琐碎事情时,试着保持清醒。”从这段开示来看,就不难明白大乘小乘的下手处之同异。当然,当你用功到极至,体悟通透了,明白了佛法是怎么一回,也就没有大小乘之分了。

问∶我很用功修行,但似乎尚无一点消息。

阿姜查尊者答∶修行不能有所求,凡有求解脱或求开悟之心即成解脱之障碍,这一点非常重要。你可以日夜精进不懈,但若仍有企求心,则永远不能获得涅盘,此求解脱之欲会导至疑惑和掉悔。无论你修行多么长久多么卖力,智慧决不会从欲望中产生。因此,只须很单纯地放下,警醒地观照身心,不可有有所得之心,甚至不可执着修行或要开悟。

问∶关于睡眠,该睡多久?

阿姜查尊者答∶别问我这个问题,我无法告诉你。对某些人而言,平均每晚睡四个小时就好了。不过,重要的是,你要观,并且了解自己。若故意少睡一些,会感到全身不舒服,也很难保持正念。睡太多会令人昏沈或掉举。因此,要发现自己原本的步调。这必须仔细观照身心,弄清楚真正需要的睡眠时间,才能把自己调整在最佳的状态。醒来以后又翻身小睡片刻是有害修行的;当眼睛一睁开就要保持清醒了。

问∶关于用餐,该吃多少?

阿姜查尊者答∶这个问题跟睡觉一样,你必须了解自己。食物应适合身体所需,当视之为医药。你会不会在餐后感到昏沈?或者日益增胖?若有的话,当停下来,观察自己的身心。毋需吃得太快,要检查自己吃的份量,然后找出生理自然的需求。遵照头陀行(苦行),把所有的食物盛于缽内,这样就可以容易的看出自己取量的多寡。用餐时当保持清醒、要了解自己。修行就是这么一回事,毋需别出心裁,只是观照。观照自己,观照内心,自然会了解自己修行最适当的步调。

问∶修行是否须研读很多经论?

阿姜查尊者答∶佛法不从书中求。你若想要亲证佛陀所说,不须埋首书堆中。看着你自己的心,检视身体、感觉和念头是怎么地生起和消失。不要去执着任何事物,只要清醒地观照着。这是直探佛法真相的方法。修行要自然,生活中每一件事都是修行的机会,都是佛法。当你做生活中的琐碎事情时,试着保持清醒。像在倒痰盂或打扫厕所时,不要觉得这样做是在利益任何人。倒痰盂里也有佛法,不要以为两腿一盘,端坐不动才是修行。有些人抱怨他没有足够的时间打坐,请问∶你有没有足够的时间呼吸?修行是自己的事,无论做什么事,要保持清醒和自然。

问∶我们为什么不能每天跟老师面谈?

阿姜查尊者答∶你若有疑问,欢迎随时来问他们,但毋需天天面谈。你的大大小小问题,我若逐一不漏地解答,则永远无法弄清自己内心的疑团。你必须自我检证,自我谘询,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每隔几天的开示要仔细聆听,然后拿它跟自己的修行对照。两者为同?为异?我为何有疑问?起疑情的是谁?唯有透过自我检证才能了解自己。

问∶有怀疑时该怎么办?前些日子我怀疑自己的修行,或者怀疑是否有进步,不然就是怀疑指导我的老师,使自己陷入烦恼当中。

阿姜查尊者答∶怀疑是自然的现象,每个人修行都从怀疑开始,你可从中学到很多。重要的是,不要与它认同而陷入其中。怀疑会使你的心在原地打转,相反地,要观察整个怀疑的过程,看是谁在怀疑,看它怎么来又怎么去的。这样你就不会被疑心牵着鼻子走,你可以跳出它,内心趋于平静,并且看清一切现象的来去。只要把你所执着的放下,放下怀疑,单纯地观察。这是对治怀疑的方法。

问∶关于其他的修行方法,应如何看待它们?这几天见到了很多的老师,听到了这么多不同的禅修方法,令人感到眼花撩乱。

阿姜查尊者答∶这好比进城,有人从北方,有人从东方,还有其他人从很多条道路皆可抵达。这些方法通常只是表象的不同,无论你走那一条道路,走得快或慢,假使你是清醒分明的话,那么它们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重要的是,所有好的修行方法都指向去掉执着。最后,连所有修行的方法都要舍掉,对教导你的师父也不可执着。若有一种方法能导致烦恼的止息,去掉执着,那它就是正确的方法。你也许想云游参访其他的老师,修学其他的法门,而且有的人已如此经历一番了。这是一种自然的需求。你将会发现,即使问过一千个问题,知道很多不同的法门,也不能带你到达真理的岸边,然后,你会厌倦的。你将会发现,唯有停下来,观照自己的内心,才能发现佛陀所讲的,毋需往身外去追求。你势必回过头来面对你自己真实的本性,在此你才能了解佛法。

问∶很多次我看到这里的出家人都没有在修行,他们看起来既邋遢又不保持正念,让我感到不舒服。

阿姜查尊者答∶光注意到人是不恰当的,这无益于你的修行。你若起烦恼,要看的是自己的烦恼,假使别人没修行,不是个好比丘,也毋需你来批评论断。智慧不会从注意别人的过失中产生。出家戒是个人修行的工具,不是要拿来当作批评挑剔的利器。无人能代你修行,你也不能替他人用功。重要的是,观照自己,这才是修行之道。

问∶我一直非常仔细地练**(观照)收摄六根,眼睛时常保持低视,每个微细的动作都做到警醒分明。譬如说,用餐时,从咀嚼、品尝到吞咽,都花**(很多)的时间去观察每一动作的触受。每走一步也都小心翼翼、慎重其事。这样做是否如法?

阿姜查尊者答∶收摄六根是适宜的修行法,我们应整天都保持警醒,但不可做得太过火。吃饭、走路以及任何动作都要保持自然,这样才能从当下的状态中培养自发的觉察力。不必刻意造作,把自己逼成怪模怪样的,否则,这也是另一种贪。修行要不缓不急、细水长流,你若做得自然而清醒,智慧也会自然产生。

问∶打坐有必要坐很久吗?

阿姜查尊者答∶不必要。坐上好几个小时是没有必要的。有些人认为坐得愈久一定愈有智慧,我曾看见鸡在鸡窝里坐上好几天呢!智慧来自于,无论你的身体做什么动作,你都是警醒而清楚。修行应该从清晨醒来那一刻开始,持续到你晚上睡觉之前。不要在意你能坐多久,重要的是能否保持清醒分明。每个人都有他自己自然的寿命,有的人六十岁会死,而有的人到九十岁才死。所以,你们每个人修行步调也不必一致,不要去想或担心这一点。试着保持清醒,让事物依它自然的法则进行,这时无论你处在怎样的境界,内心都会愈来愈宁静。它好比森林里一泓清澈的池塘,所有美丽和稀有的动物都跑来喝水,你清醒地看见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看到美丽稀奇的动物来了又走了,但你仍寂然不动。烦恼会产生,但你能立刻透视它们。这是佛陀获致的安详和幸福。

问∶如何克服嗔恚?当它生起时,如何对治?

阿姜查尊者答∶你必须有慈悲心,打坐时若嗔恚心生起,当修慈悲观。若别人行持不好或发脾气,不要因此而生气,否则,你比他更无明。要心怀慈悲和智慧,因为对方正在受烦恼的煎熬。要内心充满慈悲,把他当作你亲爱的兄弟,在打坐时,专注在慈悲的感受上。要散发慈悲心于整个世界,唯有慈悲才能化解嗔恨。有时候,当你看到其他的出家人举止粗暴,可能会心生懊恼,是自讨苦吃的,这样不是佛法。你可能这么想∶「他们不像我这么严谨在修行,不是好的出家人。」这就是自己的大错了。不要做比较、批判,放下想法,观照自己。修学佛法是自己的事,你不能叫别人的作为合你的意或像你一样。这种期待只会为自己带来烦恼,修行人常有此通病,但是看别人的缺点不会产生智慧。不要自寻苦恼,只是单纯地观察自己及内心的感觉。这样做,你将会明白的。

问∶为什么要礼佛?

阿姜查尊者答∶礼佛很重要,这个外在的形式是修行的一部分。姿势要正确,前额完全着地,手肘靠近膝盖,两膝打开约八英。要慢慢地拜,观察身体,这是对治我慢的良方,因此要常礼佛。拜三拜时,内心忆念佛、法、僧三种德行,也就是内心纯净、光明、安详。我们藉外在形式训练自己,使身心和谐。不要看别人怎么拜,这是错误的,若年轻的沙弥或年老的比丘漫不经心,也不用你来评断。人是很难调教的,有的学得快,有的根器钝,评判别人祇会增加我慢,相反地,要观察自己。常礼拜可祛除我慢。已经与法融为一体的人是超越外相的,不论他们做什么──走路、吃饭、大小便,都是在礼拜,因为他们已经超越自私我相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兰涧光风浮碧涧,兰杜日猗猗。听雨舫彩舟停画桨,容与得欹眠。
  • 社会エリートと呼ばれるニッポンオイルコーポレーションの管理層にまで務めていらっしゃるその様と恐縮のまま話し合った結果、自分はこれほど能力が伸ばされてきたとは初め
  • 新一部《异形》电影开拍,曝光片场照,场记板被报脸费德·阿尔瓦雷兹(《屏住呼吸》《蜘蛛网中的女孩》)执导&编剧,卡莉·史派妮(《环太平洋2》《东城梦魇》)
  • 拿出我们的大格局,双方都不要理挑事的黑,别被带节奏,气死小黑子,善语结善缘。拿出我们的大格局,双方都不要理挑事的黑,别被带节奏,气死小黑子,善语结善缘。
  •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大空间 ️650 V:16639213273[打call][打call][打call]#郑州租房[超话]##郑州租房[超话]##郑州金水区租房##郑州金水区租房
  • 6.和我们一同探店的不光有汽车博主,还有很多颜值博主、时尚博主,在workshop的时候能看出来王朝店的负责人在很认真地向我们传递“现在是新能源时代,比亚迪
  • 5月27日起[我們的...甄子丹電影精选]《星球大战外传:俠盜一号》(2016)(Rouge one :A Star wars story 》被接檔:《亚洲警察
  •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清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允悲]关于剧情想说的有点多,看图1!整场节奏倒还行,不会有让我觉得非常无聊的地方,不过一些女学生大合唱跳舞的场景有点多了,就没什么必要的……有些地方这个词真的
  • !!
  • 《乐队的海边》一群女孩子躺在沙滩上望着星空吟唱着:Look at the stars,look how they shine for you,and every
  • 行吧,连盒马都不能信任了,那我来说一说提醒大家不要升级,受委屈自己忍着#盒马x会员店##app会员自动续费套路调查#盒马会员升级陷阱 有句话说,“与人为善,福虽
  • #泰国娱乐#【段宜恩亚巡泰国站 晒照配泰文感谢粉丝所赠礼物】近日,据泰媒消息,韩国知名男团GOT7成员 #段宜恩# “The Other Side”亚洲巡回演唱
  • 「我並不是為了做一個有價值的人,而決定要如何生活的;我是因為確信有一種價值早已存在我的天賦性別裡,所以便安心地順著向陽大道,或曲徑幽谷走去。七年都在湖中医,虽然
  • 》》方法:鹌鹑蛋2个,打入杯内,加入冰糖(或白糖)适量,用煮沸的开水冲入,拌匀服用。》》方法:鹌鹑蛋2-5个,先将何首乌30克,生地15克,加水一公斤左右,煎取
  • 【恋爱播报丨跟射手座最配的三大星座[疑问]志趣相投,三观契合,天作之合[哇]射手座是大家心中神秘而又潇洒的一类人[锦鲤附体]他们活的自自在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待
  • 然而国羽没有算对的是,比赛里“凤凰”组合打得实在太紧,特别是第一次参加苏杯的小将冯彦哲始终没有放开,两人在第一局和决胜局都是关键时刻未能咬住对手,遗憾地以24比
  • 她说:“我们刚结婚的时候就是谁有空谁做,或者一起做,但是发现非常没有效率,两个人一起做饭,吃完,一起洗碗,都没有自己独立的时间,后来我们就分开,一个做饭,一个洗
  • 13.你去当演员吧,我看你挺会演的14.我只想骂人,但不想骂你15.拿你当人的时候,你尽量装得像一点16.你打扮成这样,是对这个世界不满吗? 13.你去当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