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朝圣: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仰韶百年考古百年# #天鹅之城三门峡#
来源:三门峡日报

  以1921年渑池仰韶村遗址为开端,现代考古学在中国应运而生。几代考古人担负起使命,在中华大地上孜孜以求,薪火相传。  

  走过百年,中国考古学以坚实的考古实物资料辟开鸿蒙之初的混沌,极大地延伸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轴线,实证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阐释活化了历史场景。  

  走过百年,中国考古学开拓前所未有的领域,加快走向世界和未来的脚步。

01朝圣之地:“公园里的村庄”

  和风微凉,秋雨似雾细细洒在肩。拾级而上,站在渑池仰韶村遗址最高处的夯土台上,远山如黛,沟坡交错,一条道路蜿蜒起伏,铺陈着无边的绿意生机,通往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深处。  

▲仰韶村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点

花纹、鱼纹、太阳纹、几何纹……仰韶时代不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彩陶花纹和造型,以绿植的形式装扮在原野之上,花叶随风轻摇,带着清新的气息,演绎着磅礴灵动的大地艺术。  

  载入史册的地方近在身旁,天高地阔,尘嚣俱远,时光好像回到了几千年前先民生活的时代。  

  仰韶村北倚韶山,因“仰望韶山”而得名,这里三面环水,西干沟河、东饮牛河、南刘郭水库,风光宜人,山水秀美,土地肥沃,是远古先民狩猎、渔牧、定居的理想场所。  

  时光走过100年,占地约2800亩,串联起仰韶文化博物馆、发掘纪念点、文化层断面、考古模拟体验区的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呈现在眼前,仰韶这个原本豫西偏僻平常的小村庄已华丽变身,成为“遗址公园里的村庄”。  

▲安特生旧居

  100年前的10月,同样也是一个秋天,瑞典人安特生挖下了在仰韶村考古发掘的第一铲,绚丽的彩陶在封埋5000年后重新光耀世间。中国有了第一个史前考古学文化——以仰韶村命名的仰韶文化。  

  中国考古学从仰韶启程,逐步建立起史前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  

  从中国古代文明史来看,仰韶村的发现成为仰韶文化发现的起点,仰韶文化是中国第一个通过考古发现认识到的史前文化,填补了当时对中国新石器时代认知的空白。  

  仰韶村是中国发现的第一个史前村落遗址。仰韶文化的发现震撼世界,中国田野考古的序幕由此拉开,仰韶村遗址由此举世闻名。中国史前文明第一次以其夺目的光彩登上了世界舞台。  

  仰韶成为中国考古学一个辉煌的名字,成为中国史前考古学著述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名字。仰韶文化成为中国考古学家的科学研究中最具魅力的名字。  

  中国考古学走过100年,仰韶村已然是一个精神性符号,像是一个朝圣之地,让考古人和考古爱好者心向往之。

02远古回响:浓缩中华文明的DNA

   仰韶村遗址周边村舍杂树簇拥,缤纷的花朵恣肆绽放,静静传递红土地上的芬芳。  

  “师法自然”,或许是受彩陶纹饰的启迪,仰韶文化博物馆外形奇特——抽象的几何造型,斜面、斜线元素的运用,充分体现出古文明的自然属性和沧海桑田、山川巨变的厚重与庄严。  

▲仰韶文化博物馆前厅内展示的当年考古群雕

  博物馆东侧,红砂岩凸显着粗粝厚重的质感,1921年渑池仰韶村遗址、1927年北京周口店遗址群、1928年安阳殷墟……长106米、高4.5米的大型雕塑墙,描绘的是中国考古100年历程的画卷,内容来自中国考古学会在160余家遗址中评选出来的70个对我国100年考古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件。“仰韶和她的时代”主题展大格局大气象,考古圣地、文化坐标、黄河儿女、最早中国、世界的仰韶……一件件展品直观地浓缩着中华文明的DNA,更加重视外延性、科普性。 

▲仰韶台

  走进仰韶村遗址,沿着通道前行,光线散射在灰土层内夹杂的陶片上,裸露的截面蕴含着丰富而神秘的信息。长长延伸的灰土墙是参观者唯一的背景,远处有人影闪动。注视着深浅不一的层面,细细分辨,沉静无语,穿越古今的时空之门仿佛瞬间开启。  

  高处陡直的田地边一条道路上,树木掩映着“安特生小路”,百年前的足音杳无声息。  

  轻叩柴门无人应,走进村中一处不起眼的老院落,这是当年安特生曾经住过的地方——一户王姓村民的家,院落如今还几乎保持着原貌。当年安特生骑着一匹瘦马,冒着纷纷的小雨,踏着泥泞的道路,从村南的一条古道来到仰韶村,在村中住了37天,由此揭开了中国新石器考古研究的第一页。  

▲仰韶文化博物馆外的抽象几何造型

  捡起一块石头握在手里,感受它历史文化的脉搏和精髓。也许远古的一块石头、一个陶片,就是传递人类文明的密码。

 

03考古百年:还原一个生动的时代

  站在仰韶村遗址第一次考古发掘处,海拔630多米,时光已过去100年。身材高大的安特生目光坚定,和助手一起伫立在山坡之上,一组人物群雕再现了当年的发掘现场。路边择一处地方,坐下小憩,周围的一草一木都在讲述着曾经发生的故事。  

  从1921年启动发掘以来,仰韶村遗址发掘走过了百年历程。  

▲安特生当年考古场景塑像

  第一次发掘,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和中国学者一起对仰韶村遗址进行首次发掘,历时一个月,发掘点17个,获得丰富的实物资料,为研究仰韶文化奠定了基础,证实了中国存在非常发达的远古文化,对“中华文明西来说”产生强烈冲击。  

  第二次发掘,1951年,著名考古学家夏鼐领队,发掘加深了对仰韶村遗址文化内涵的认识,发掘发现有小口尖底瓶等器物,基本明确了仰韶文化的性质和面貌。  

  第三次发掘,1980年至1981年,基本弄清了仰韶村遗址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证实了仰韶村文化遗址存在着仰韶和龙山两个考古学文化,搞清了地层叠压关系。  

▲仰韶文化博物馆内的陈设

  时隔40年,2020年8月,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启动,受到广泛关注,入选2020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发掘中,几项重大发现被公之于世——在房屋建筑遗存发现了用陶粒、料礓石等做成的青灰色类“混凝土”地坪,在尖底瓶中获取了酿造谷芽酒和曲酒的证据,在墓葬土壤中检测出丝蛋白微痕迹。 

▲仰韶文化博物馆内展出的器物

  凭此想象,5000年前的仰韶人喝着美酒,穿着丝绸,住着“混凝土”房屋……  

  如今我们认识到的仰韶文化面貌,是100年内的研究成果——它存在于距今约7000至5000年的黄河中游地区,绵延2000余年。 

▲仰韶文化博物馆内展出的器物

  今年是仰韶文化发现100年。仰韶村的考古发掘对研究仰韶文化和中国文明的起源提供了有力的材料。100年间,随着各个时期的遗址不断被发现,中国的历史书写不断被丰富、被更正。  

  100年间,仰韶村遗址经过了四次发掘,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百年考古方法与观念的演变。一步步认识中国史前文明和向前拓展中国文明起源,这是仰韶村和仰韶文化考古背后更重要的意义。  

▲仰韶文化博物馆内的陈设

  仰韶文化绵延两千年,纵横数千里,横跨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域,汇融周边不同文化而形成的共同体,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主根。 

▲仰韶文化博物馆内展出的器物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考古学用独特的方式让我们探索自己从哪里来,自己的文明从何处而起,又以怎样的形式演变到今天的样貌。  

  5000年血脉不改,100年弹指一挥间。  

  100年来,无数探索开拓者走过。  

  100年后,我们薪火相传地前来。
(来源于悠晴写字 ,作者悠晴)

#枣庄新闻# 【天更蓝 山更绿 水更清 环境更优美】
建市以来,我市环境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较2015年分别减少14.29%、13.88%、29.48%、33.89%,超额完成“十三五”总量减排任务。今年1—7月,细颗粒物(PM2.5)浓度均值为44微克/立方米,居全省第12位;空气质量优良率为66%,居全省第8位;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66,居全省第7位。全市7个国控断面水质均值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优良水体比率达到100%。全市森林面积187万亩,湿地面积23.8万亩,森林覆盖率27.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持续深化生态环境建设大格局,持续改善辖区环境质量,巩固生态枣庄建设成果,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大力实施“国家森林城市十大提升工程”,着力推进环城绿道提升工程建设,积极倡导森林生态全民共建共享。3月,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实施了“山水林田大会战”,不断构建形成“山青、水秀、林茂、岸绿、田沃、湖美、城靓”的大生态格局。

三大保卫战捷报频传
蓝天保卫战方面,开展工业炉窑综合治理,2018年以来,全市范围内已淘汰一段式煤气发生炉,城市建成区已全部淘汰燃煤热风炉,全面淘汰1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共计1345台,33台单机10万千瓦以下燃煤机组和10蒸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加大对火电、水泥、焦化等企业的监管,123家重点涉气企业已安装在线监控设施并联网。对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与基础数据库系统实行24小时监控,全年数据传输有效率为95.21%,达到90%的国家要求。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推进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源头替代企业141家,组织企业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管道、储罐改造等无组织排放治理企业114家,实施高效治理设施改造企业43家,实施“一厂一策”精细化管控117家。
碧水保卫战方面,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全市100多家工业点源均实施了污水深度处理工程,重点保护区COD、氨氮排放全部达到省定标准。突出抓好城市污水集中处理,2018—2020年,新建城市污水管网148.7公里,城市污水管网达1014.4公里;新建、扩建城市污水处理厂4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3万吨,全市污水总处理能力达到60万吨;全市11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厂和1座园区污水处理厂下游均配套建设了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提高了流域生态修复能力。开展黑臭水体治理,总投资约3.3亿元,共消除污水直排口241个,新建或改造污水管网32公里,清除河道淤泥58万方。2020年底,全市10条黑臭水体已经全部完成治理任务。
净土保卫战方面,聚焦重点行业,按期完成全市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累计采样调查地块19个,发现超标地块5个。全市污染地块共计2个,均正在开展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和土壤修复活动,无再开发疑似污染和污染地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加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管理,实施耕地土壤环境类别划分,其中优先保护类耕地353.4万亩,安全利用类耕地535.78亩,无严格管控类耕地。加强涉危废企业规范化管理,实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严防非法处置危险废物等违法行为。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管理,督促53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落实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制度,对重点监管单位实施监督性监测。开展重点重金属减排,一类企业减排100%,二类企业减排18.15%,无新增三类企业,超额完成“十三五”期间重金属减排目标。

环城绿道
构筑中心城区共享森林生态圈
枣庄环城国家生态公园于2015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建设试点,成为山东省首个国家生态公园,公园总面积20094公顷,中心城区坐落其中。200多公里的环城绿道作为环城国家生态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品牌、市民休闲游憩和享受生态福祉的重要场所。
2019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实施环城绿道提升工程,构筑中心城区共享森林生态圈的重大决策部署。各级总投资3亿多元,对171.17公里道路进行提升完善,新建绿道58.4公里。以凤凰绿道、青龙绿道沿线为重点,组织开展大规模冬季彩叶树种造林行动,沿线山体栽植黄栌、红栌等彩叶树种数百万棵,不断塑造国家生态公园示范、中国环城绿道典范、中国森林体验基地的形象。
200多公里的环城绿道串联起省级以上森林湿地公园13处、休闲驿站22处、乡村旅游镇村137个、采摘园农家乐324家、旅游景点景区55处,吸引一大批工商企业在绿道沿线开展森林康养、森林人家等生态观光经营,带动一大批森林旅游产品和业态蓬勃发展,实现了绿道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保护恢复湿地
打造“湿地之乡”
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以建设湿地公园为突破口,着力打造“湿地之乡”。目前,全市现有湿地面积23.8万亩,建立国家湿地公园5处、省级湿地公园12个。据初步估算,每年全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15.8亿元。
加大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力度,大力实施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塌陷湿地修复治理、湿地生态破坏治理等“六大”工程,通过退耕还湿、拦坝蓄水、采矿塌陷洼地引蓄水等措施,合理调节水资源,增加水面面积,完成湿地保护修复面积43845亩。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期间,发出了《保护湿地,从我做起》《关注鸟类、保护湿地、建设和谐生态家园》的倡议书,设置“湿地科普宣传栏”,累计发放湿地保护宣传材料75万余份,举办广播电视讲座89次,悬挂宣传标语8000余幅,不断提升市民湿地生态意识。在全省率先颁布实施了《枣庄市湿地公园建设管理办法》,市级8部门联合公布了《枣庄市重点保护湿地名录》。全市建设湿地监测站20个,及时掌握湿地资源动态变化。严禁在湿地范围内围垦、乱砍滥伐、乱采乱挖,依法处理违法占用、开垦、填埋和污染湿地行为,湿地保护率达到70%,促进湿地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

荒山绿化
构建绿色生态屏障
我市启动实施“山水林田”大会战,已集中整治60处破损山体,深入开展“绿满城乡·美丽枣庄”国土绿化行动,一年一个山头、一绿一座山脉,全市年均造林面积5万亩以上,成为造林绿化面积增幅最快、质量最好的时期,走出了适合枣庄实际的荒山绿化之路。
以国家长防林工程、省级林业生态修复项目为带动,科学编制重点荒山造林实施方案,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推行科学化、工程化、专业化造林,做好植树造林“生态加法”,累计完成山区造林30万亩,形成了“山下有果、山腰见彩,山上常绿”的立体森林生态景观。大力推进25度坡丘陵退耕还果还林,并与林业行业精准扶贫、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建设生态与经济兼顾的经济林示范基地5万亩,昔日“荒山穷山”变为“金山银山”。对新造林,连续三年抓幼林抚育,做好割灌、除草和补植补造,促进苗木成林;对已经郁闭的森林,采取间伐、疏伐、卫生伐、割灌除草等措施,全市年均抚育森林面积20万亩次以上,不断提升森林质量。
以沿路、沿河渠、沿湖、沿边界和环城、环镇驻地、环村、环水库为重点,集生态、文化、民生等元素于一体,已建成的4600余公里绿色生态廊道,连通城市与乡村、串联山水与人文、融合生态与经济,成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
目前,枣庄、滕州创建成“国家森林城市”,3个区(市)创建成“全国绿化模范县”,台儿庄区、薛城区积极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成国家森林乡村22个、省级森林镇6个、省级森林村居55个、市级森林镇街8个、市级森林村居37个,处处呈现出“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新时代城乡面貌。

(来源:枣庄日报)
(查看详情:https://t.cn/A6IsgQB1)

#陕西旅游种草#【最美乡村朱家湾 看溪水潺潺听鸟鸣山涧】朱家湾村位于秦岭南麓,柞水县西北部,距离县城18公里。这个古朴山村被命名为全国首批“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朱家湾村年平均气温在十几摄氏度,风光优美、堪称山水画廊,吸引着不少游人前来观光休憩度假消闲。蓝蓝的天上白云飘,静静的河水清见底,整齐的农家乐民宿点缀在山间。#带着微博去旅行#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其外形曲细如鱼钩,色泽乌泽多白毫,滋味浓郁,香气芬馥,汤色鲜亮,叶底红艳,具有解渴养胃,消食除腻,明目提神,健身祛病之功效,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颖时尚##茶道[超
  • 作为小菜的花生最让我意外,看着像水煮,但一吃,外壳很硬,像烤过或者炸过,花生仁很香,别有一番那滋味。追剧零食 | 炫到根本停不下来啊❗ ❣️吃过豆腐,也吃过鱼豆
  • @任嘉伦Allen May you be warm in winter, not cold in spring, with lights in the dark
  • [爱你][爱你]#阴阳师手游# ☆意志的觉醒·全新秘闻副本情报☆近日,平安京的森林上空常笼罩着青烟,状雾似雨的天气犹如仙境。”小鹿男已继承了神秘的森林之力,大人
  • 别不信啊,我之前算到你能上岸,你就真的上了吧[喵喵][喵喵][喵喵](如果不灵,我包售后) forever 幸福 to my forever 虫天使#张艺兴[超
  • 」であふれ、中島も思わず「やばすぎるやろ(笑)」と突っ込んでいたが、世界は「再現度高いよね!「ごめんなさい、カムイが出ちゃって」と現在公開中の『HiGH&
  • 后来我才发现原来一个人是不会一直喜欢一个人的,原来男孩子是不会恋爱脑的,原来大家更关注的是彼此的合适,他们都说感情是可以慢慢培养出来的,可是现在想到你我还是会流
  • #赣州身边事# 【49辆车车胎惨遭“毒手”经开区蜀黍迅速破案,为车主追回4万余元损失[威武]】早在2017年10月16日,开发区分局治安大队接高校园区派出所移交
  • 想告诉你,心里太多的小满足,却不知从何说起,原来遇见你是我的宿命。想告诉你,心里太多的小满足,却不知从何说起,原来遇见你是我的宿命。
  • 起初我还十分好奇 这个匿名id 如何不用翻看xx,远程就能看出罗宋敏是一个男孩子,后来才反应过来这个匿名id在骂我儿子长得丑,老母亲心头突然冒出一口热血,疯狂追
  • 打通三焦最好用的方子,清上焦、通中焦、利下焦,三焦一通,诸症自消治病的成方中有一首叫做“三仁汤”的,首药即杏仁——苦杏仁。中医芭时代:盘点一下家底……盘点家底,
  • 眼中缀满 柔软的留言手边是你 寄的明信片你城市的风物 唇线的弧度渐渐都 看的清楚银幕放映 温暖的画面记忆就像 旋转的胶片沿时光的刻度 一帧帧记录成为最珍贵留念只
  • #新奇生活研究所##新奇生活挑战#找老师算了感情还做了增缘和合方面的法事一直很好奇自己的感情会怎样,所以在看到尚道古易之后就在这里做了感情预测,老师预测的很准,
  • 于是终于给妈妈约上了下周三去看中医,接下来给三位领导请好假,写完两篇地藏菩萨心愿经,收拾了一下心情,跟老公聊了两句,原来他今天也不开心,我没什么大志向! 生命只
  • 《WAVELENGTH:感知边缘》#做个梦给你 预告的时候最期待的作品是《法式离场》倒悬的麦田如傍晚的云笼罩着美术馆,仿佛在进行一场平静的别离。今天上课第二天.
  • !!
  • [小红花]8 8 哔哩哔哩大会员12个月,B站VIP年卡十二个月[小红花]4 8 腾讯视频会员季卡~~[小红花]98 爱奇艺会员年卡~~[小红花]优酷视频会员年
  • 今天的料理课老师实在是太有趣了撕生菜 我撕得比较小 她说:你这个像是兔子吃的 撕到人可以入口的程度 [允悲]要等食物烤熟所以当中有十分钟休息时间 因为我们晚到了
  • 想转发然后反应过来,啊呀好像除了他,也找不到别人能跟我分享这种段子耶...图二的配文是“所以暂时将你眼睛闭了起来……”哈哈晕死,又是谁偷窥了我的日常操作。凌晨三
  • #OOTD[超话]#: ‭‮知谁‬‬我有多喜欢这套 立马自留那种 ‭‮系色‬‬饱和度刚刚好 ‭‮议建‬‬囤 做衣服嘛 ‭‮点一差‬‬那差的可不是‭‮点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