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望过多;心本无累,累的是放不下的太多。欲望就像手中的沙子,握得越紧,失去得越多。得与失是相对的,得到时,或许正在失去;失去时,也许恰是拥有。所谓舍得,是要舍迷入悟、舍小获大、舍妄存真、舍虚取实。凡事看淡点,看开些,无所谓得失,得失皆浮云,还是一切随缘好。所以,让我们保持一颗平常心,拥有一个好心态,坦然面对一切,放下就是收获,放过别人,就是放过自己。勇于面对,从而走出困境,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真正开悟成佛的人,往往有这些显著特征,看看你有吗?

随着佛学在全世界的推广,如今学佛的人可以说是越来越多,学佛的人越多,产生的问题也就越多。

尤其在如今信奉科学的年代,学佛之人最疑惑的就是佛和菩萨真的存在吗?存在的话又身处何方呢?

佛语有云:“心中有佛,所见皆佛。”佛以各种方式显现在众生面前,所谓的见到,并非是表象上的见到,而是真切地感受到开悟的过程。

开悟见性,明白了佛所说的经义真实不虚,自然就能见到佛了。

修佛修的是心,是指心灵的开悟,但是对于开悟许多人并不了解,毕竟学佛之人无数,开悟的能有几个?

修心如何才算是开悟?很多人在修行的过程中会陷入迷茫,就像船在狂风暴雨中没有方向一样,永远也驶不到终点。

佛经上说“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慧。”修行是一个向佛的智慧慢慢靠近的过程,最终达到透彻万物的智慧,从而开悟。

因此开悟往简单了说,就是打开智慧之门,悟出人生的道理。真正开悟成佛的人,往往有这些显著特征,看看你有吗。

01
常做减法,生活简单

俗话说:“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一个人生活中之所以烦恼不断,灾祸频繁,不能开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心中的事情太多,每天都为了各种各样的事情操心劳累。

这样的人执着于过去,担忧于未来,又放不下现在,大大小小的事情充斥了他的脑海,每天不得安宁。

正如《金刚经》所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这句话告诉我们,过去、未来、现在都是处于不断地变化的,世事如白云苍狗,指不定又会变化成了什么样子,不可捉摸,担忧除了让自己徒伤心神,并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真正开悟的人,懂得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不担忧未来,不执着过去,也不会纠结现在,使生活变得简单。

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不想七想八,也不会难舍难得,而是让自己的身心都能自由自在,不去操心任何无关的杂事。

因为他们懂得,大道至简,操心太多并没用。佛教三法印之一曰:“诸行无常。”世间万物都是处于“变灭”之中,现在想的,将来不一定发生,一定会发生的,怎么想也逃不过。

不如放下心中的烦恼,努力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只要自己尽力了,不留遗憾,无论结果如何,都是能接受的。

每个人都有烦恼,但有些所谓的烦恼,应该适当减掉。若发现自己能够放下心事,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谢,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种境界,离开悟也就不远了。

02
心无挂碍,活在当下

《心经》曰:“心如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心中不被物欲所牵绊,就不会产生恐惧和妄想,从而达到开悟的境界。为何只要心无挂碍就能开悟?

就好比《华严经》曰:“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人生下来就有佛的智慧和德相的,只是因为有了妄想执着,所以不能开悟。

而一个人若是心中不被欲望牵引,就不会产生妄想执念,这些东西一消失,自己瞬间就能回归佛的智慧,立地成佛。

《楞严经》说:“狂心顿歇,歇即菩提”也是这个道理,狂心就是心中的欲望执念,放下了,就是菩提,就是佛。

心无挂碍的人,不会产生诸多妄想,懂得活在当下,顺其自然。有人或许会问,《金刚经》不是说现在不可得吗,如何活在放下?

这句话中的当下,指的是执念,对于现在种种不舍得。而活在当下,是明白诸法皆是虚妄,从而对一切都不再有执念,懂得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人间的拥有,都是当下拥有,无论财物,名利是明月,清风还是其他万物。有人会因为前两者的得失而起心动念,却不会有人因为后二者的得失心起波澜,这正是受执念影响的缘故。

当一个人能够心无挂碍,活在当下,属于自己的,懂得珍惜,要离开的,也不强求,对于得失宠辱不惊,就说明他已经觉悟了。

03
不求神通,反求诸己

《金刚经》上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句话告诉我们,想要通过求神拜佛达到觉悟,是入了邪道。

因为佛不是万能的神,佛是觉悟的人,佛法不是教众生谁许愿,佛就能实现谁的愿望,佛法是在劝导众生:“命由己造。”

每个人的命运都把握在自己手中,佛通过传法,使众生都拥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但是“太阳”再暖,终究也是要自己去晒,别人替不来。佛法再玄妙,自己不修,也难以觉悟。

因此,《六祖坛经》上说“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修佛修的是心,修的是智慧,任何事情都是需要自己努力才能达到,这是万物身上客观存在的规律。

有因才有果,不可能不栽种就能收获果实。佛也要遵守因果之道,佛也不能改变因果的规律。

由此可知,靠运气,靠拜佛,终究一事无成。开悟的人都是不求神通,反求诸己。

当一个人开始勤加修行,修心修慧,懂得凡事要靠自己,而不是求外界时,就说明他已经达到了觉悟的境界。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本是智慧德相具足的,因为操心太多,执念太多,所以才不能觉悟。

当一个人能让生活变得简单,做到心无挂碍,反求诸己时,就说明他身心的“尘埃”已经全都拂去,回归了菩提明镜。心无一物,就是大智慧,就是觉悟。

曾国藩:人生最好的境界,莫过于花未全开。

古人善于从自然现象中悟得做人的智慧,一代名臣曾国藩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曾国藩认为人生最好的境界就是花未全开,月未圆,为警醒自己,他特意自己的书房取名:求缺斋。

花全开,意味着就要开始凋谢;月全圆,就代表着要开始残缺。自然规律如此,人也是一样,春风得意之后,常常会有意料不到的灾难。

曾国藩给他弟弟的家书中这样写道:“花未全开月未圆”七字,以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莫精于此。

更进一步,曾国藩把这种人生智慧升华为四个字:求缺惜福,并一生坚守。不但自己身体力行,而且还写成家训叮嘱家人谨记在心。

所谓求缺就是做人做事不必强求完美,有遗憾的何尝不是人生!所谓惜福就是要凡事知足,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对生活抱有一种感恩的情怀。

因为“缺”,人生才能懂得“惜”。知道,知足,知止,人生才能不断地体会到生命的欢喜,并始终保留着一份对未来的热情期盼。
曾氏家族,绵延数代,名人辈出,其中覆盖数学家、艺术家、教育家各个行业,家族中更是无一败家子,这与曾国藩制定这种知足知止的家风家训传承是密不可分的!

势不可用尽

曾国藩说过: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你站的高,常常摔得越狠。生活中,因得意忘形而从云端跌落谷底的之人比比皆是。
历朝历代不得骑马入宫,皇亲国戚也不行。清朝时开了先例,偶尔允许个别功臣与年长者骑马进宫。

59岁时的曾国藩就曾获赏紫禁城骑马,但他只日记里郑重地记了一笔:“是日赏紫禁城骑马,赏克食。”

曾国藩却从没有在紫禁宫里骑过马,因为他深知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气势尽显之时便是衰败之日,大红大紫之日常是大悲之时。

盛极必衰,乐极生悲,人生最忌讳的,就是锋芒毕露。

藏一分气势,留一份转机。

事不必求全

做事不必求十全十美。

曾国藩写给家人信中说:君子守缺而不敢求全。小人则时时求全,全者既得,而吝与凶随之矣。

君子所固守的是残缺而不敢求完满。小人则时时求完满,而完满实现了,耻辱和不吉也就跟着来了。

攻下天京城之后,朝廷对他就开始害怕了。曾国藩在上报有功人员名单时,位列第一的不是他弟弟,而是写的湖广总督官文。同时也将左宗棠、沈葆桢等名列其中,突出大家的同时淡化弟弟与他自己的功劳。

为了让朝廷彻底放心,他还做了一个令其他人难以理解的决定:解散一手建立起的湘军。

曾国藩在一生当中,时时警戒因盈与满所带来的灾难问题。也正是这种事不必求全的智慧,使得曾国藩能够在一生的官场打拼中,躲过许许多多这样的急流险滩。

福不可尽享

人间有味是清欢。

曾国藩相信,这个世间并无十全十美的事物,“丰于此者,必缺于彼”。所以若想得到精神上的圆满,最好先在物质上有所欠缺。
曾国藩一生十分节俭,一件马褂穿三十年。他吃东西也很简单,被人们称为“一品丞相”,一来是因为他官至一品,二来是他每天吃饭只有一道主菜,多半还以豆腐为主。没有客人,决不加菜。
作为一代名臣,曾国藩除乡间的老屋外,在省中未曾建造一个房子,也未曾买过田地一亩。他告诫家人,福不多享,故总以俭字为主,少用仆婢,少花银钱,自然惜福矣。
曾国藩家训中,俭是重中之重。

话不可太满

满招损,谦受益。

话说的太满,会让自己进退两难。许多时刻,人总喜欢逞一时口舌之快,显示自己的优越,于是给自己留下麻烦。

话不可太狂。多少人败在了一个狂字,目中无人,便是给自己处处树敌。你永远不知道别人到底有多强悍。人可以有傲骨,但是不可以有傲气。

话不可随口就说,不该说的决不能信口开河。曾国藩对于当时的官场也有很多看不惯的东西,但他选择了慎言,他说:我肚子里虽然也有些不合时宜,但从来都是藏着,永远不表露出来。

中国话的最高境界,在于话音留三分。曾国藩曾说:“话不说尽有余地,事不做尽有余路,情不散尽有余韵。”不论是说话、做事,还是处世,都要给自己留有余地。
因为祸从口出。

念不要太重

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人生而有欲,但贵在“知止”,即适可而止。曾国藩少时就深爱《止学》一书,他一生的作为和成就,处处都有“止”的烙印。
对于人与事,不可过于执着,要懂得适可可止,及时放下。

曾国藩在这方面颇有心得,他说:灵明无著,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是之谓虚而已矣,是之谓诚而已矣。
心中清楚明白却又似乎不着痕迹,事情来了只管顺应,事情没来也不去想它,当时不杂乱,过去了也不留恋,这就是虚,这就是诚。
最高级的知止,过往不恋,将来无惧,当下不杂,是平和喜悦地活在当下,

《菜根谭》中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烂漫酕醄,便成恶境矣。”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是一种刚刚好的美好状态。

花未全开月未圆,才是人生最美好的境界 https://t.cn/Rxdg3hW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因为你会关注伴侣的一举一动,你情绪不好时期待伴侣能发掘,有心思时希望伴侣能猜到,他有件事没有做到,你会觉得自己被忽视了。或是在他的周边出现了一个异性,仅仅只
  • 地铁上,一位头发斑白的农民工大叔,疲惫地坐在座位上,身体好像出了状况,一名中年男子的做法暖心了。地铁上,一位头发斑白的农民工大叔,疲惫地坐在座位上,身体好像出了
  • 前几年流行的话管这叫“跳出舒适圈”隐约记得有个老友曾经很认真的指出我是“逃出而不是跳出”您也是抬举了我哪儿有什么舒适的地方可以逃出来,但不重要,不重要,因为我自
  • #崔乂园[超话]##崔乂园0618生日快乐# 宝宝生日快乐,给你最简单的祝福,就是希望你每天都快乐每天都开心一直以来琳尼都是我的롤모델,心底一直向往成为琳这样外
  • ”老人称,对于孩子出事的厂院以及涉案犬只的主人,她不认识,也不清楚,目前警方正在不分昼夜的对案件进行侦办,希望肇事者能够受到依法严肃的处理,也感谢各位好心人在孩
  • 产品技术规格:1、产品外观尺寸:长*宽*高:180mm*105mm*57mm;2、电源产品电压:5V;取电方式:USB取电;通讯方式:USB转RS232串口通讯
  • 安抚奶嘴——想说爱“你”有难度 每当门诊遇到父母亲倾诉宝宝的各种不安与哭闹时,都会和他们聊到安抚奶嘴的使用或许能缓解娃各种闹腾。安抚奶嘴,顾名思义,是满足宝
  • 感觉这么形容都不对呢[思考]不知道是别人在自家车上留了我家门牌号还是怎么的,已经不止一次有人咚咚咚狂敲门让我去挪车了,尤其是今天这对夫妻,相当没礼貌,问了不下十
  • 在人行道、车行道内[允悲])对此,你们怎么看?#盐城# 网友:一男子在高教公寓小区里面摆地摊的,估计物业劝说无果,喊来了城管,城管来了后发生了口角,好像就开始推
  • 一定要收藏起来认真看嗷~惊鸿190扁平头粉底刷刷型薄但不失回弹力,适用于流动性较强的粉底液,不易出现刷痕,也可以当做面膜刷。 新手选择困难症之粉底刷干货教程粉底
  • 更加高效的治理、更加合理的规划、更加暖心的服务、更加和谐的生态……随着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不断推进,一张张“城市名片”被擦亮,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百姓的生活品质显著增强
  • 我家的果树好像只剩下一颗苹果树了,听说去年只结了两颗苹果,剩下的树好像在前些年都被我爸砍掉了,要么是比较碍事,要么就是没时间去精管它们,事实上也不用怎么管,我的
  • 3、想创业‮项无‬目人群对‮初于‬创者来讲,‮在放‬第一位的是‮钱赚‬,赚了钱再‮虑考‬做自己喜‮做欢‬的事‮现,‬在市场非常竟‮激争‬烈,选择一些风‮低险‬,
  • [蜡烛]《心经》[蜡烛]全文 guān zì zài pú sà 。 观 自 在 菩 萨 。 xíng shēn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 #数字能量沈亮[超话]#很多人‭得觉‬‬换手‮号机‬会‮运换‬气‮是,‬不可思‮的议‬事,先‬‬不‮改说‬变‮绕围‬你‮风的‬水磁‬‬场能量改‮你变‬的运势。我
  • ⭐⭐分享part1不知道算不算喜欢 说喜欢但我并不了解他的事情 说不喜欢但是刚开始觉得手机总在震动 老张说这是荷尔蒙的作用 恭喜我这个晚熟的终于体会到什么是上头
  • 所谓吉人、善人,不一定是伟人、圣人,生活中就存在着很多吉人,那些行善的人,自强的人,大气的人,就是上天要帮助的吉人。吉人,必定自强不息,在人生路上,他们不怨天不
  • 这才是目前高考最令人无奈的“内卷”也就是各省的好学生之间的“内卷”!知道雨后在阴暗潮湿的角落会长蘑菇,更熟悉采蘑菇的小姑娘传递的欢乐,但其实并没有想到突然发现一
  •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
  • 加入Myer One会员,每购$1的商品可积2积分,积分满1000,可得$10礼物卡查查邮箱,会员近期被发送了10刀礼物卡,买满100刀时可用(6月22日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