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卡车司机投新车堵决堤口#
一场大雨,打碎了河南人平静的生活,也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每一个人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河南人们抵抗这次洪灾,众志成城,其利断金,水火无情人有情,在这种危急情况下,普通人做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感动着每一个人。

“这是咱家的命根!”河南一卡车司机将“宝贝”投入河中堵决口,遭媳妇埋怨后道:再有一次,我还会投车
在天灾面前,摒弃小我只为人们能够尽快地脱离危险,肆虐的洪水能够尽快得到控制。在河南鹤壁就有这样一位卡车司机,为了能堵住肆虐的决口将自己心爱的、仅购买3个月的新车开进了河里,事后泪奔:看着车被水淹没,感觉像天塌下来一样……

紧急支援抢险 无奈投车堵决口
7月22日晚,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新镇镇彭村一处卫河河堤决口,洪水无情地冲向了左岸村庄。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李永祥所在的红岩运输抢险队的十几辆卡车紧急出发,支援抢险。

“这是咱家的命根!”河南一卡车司机将“宝贝”投入河中堵决口,遭媳妇埋怨后道:再有一次,我还会投车
李永祥和车队其他司机一起将40吨的石料装上车,准备倒入河中堵决口。但是对于湍急的洪水,40吨的石料如杯水车薪,决口一直堵不上,只是稍微阻挡了一下洪水决堤的速度,眼看着洪水就要冲着村庄而去,别无他法的他们,只有选择将车投入河中来阻挡洪水的漫延。

“这是咱家的命根!”河南一卡车司机将“宝贝”投入河中堵决口,遭媳妇埋怨后道:再有一次,我还会投车
于是,司机们根据指示穿好救生衣,打开车门车窗,用沙袋将油门压住,井然有序地、一辆接着一辆由司机亲手将车送入河中,看着自己的车慢慢地沉入决堤口,又一点一点地消失在洪水中,直到最后连车尾灯都看不见了,司机们留下了心疼的泪水。

李永祥流泪自述:像天塌下来一样
此次投车堵决口,一共有七、八辆车投了进去,对于这些司机来说,车是他们 赖以生存的根本,没了车可能就没有办法养家了,但是当灾难来临之时,毅然决然舍弃小我只为洪灾早日停止。

“这是咱家的命根!”河南一卡车司机将“宝贝”投入河中堵决口,遭媳妇埋怨后道:再有一次,我还会投车
7月25日,李永祥回忆了当时的情况,当时情况十分危急,李永祥及其同伴是志愿去抗洪抢险的,7月22日那天公司所有司机24小时待命,哪里有事就去哪里,并提前将车加好了油。

22日晚上10点多,接到队长的通知,说新镇镇情况很危急,必须调10辆车去拉石头堵决口,于是李永祥和9名同伴去附近的地方拉石料,晚上12点多装完,在23日凌晨1点多到达决口附近准备卸石料。

过了一会,前方传来最新消息,石料卸下去的瞬间就被洪水冲走了,水流很急决口一直堵不上,领导决定投车堵决口。

“这是咱家的命根!”河南一卡车司机将“宝贝”投入河中堵决口,遭媳妇埋怨后道:再有一次,我还会投车
李永祥表示,我们都是靠着车吃饭的,新买的车。领导直接表示,不会让司机流血又流泪,事后会照价赔偿的,听到领导如此说,李永祥等司机心里都踏实了一些,他们相信政府。

投车的时间是凌晨4点钟,于是司机们开始为投车入河做准备,当前面两辆车被推土机推进去后,口子还是没堵住,于是又有四辆车准备投河。

“这是咱家的命根!”河南一卡车司机将“宝贝”投入河中堵决口,遭媳妇埋怨后道:再有一次,我还会投车
当轮到李永祥时,他穿好救生衣,打开车门车窗,用沙袋将油门压住,手握着方向盘,慢慢地把车挡位提到三挡,转速达到2000转以上,右脚踩在沙袋上把油门踩到底,左脚放在进入驾驶室的台阶上,身体左倾,双手紧握着方向盘,在离决堤口一米多距离的时候,从车上跳了下来。

虽然李永祥叙述这次投车入河的经历说了很久,其实当事实发生时也不过几分钟,李永祥说当他从车上跳下来那一刹那,心里不知道在想着什么,只知道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因为他的脚离车轱辘仅有30厘米。

“这是咱家的命根!”河南一卡车司机将“宝贝”投入河中堵决口,遭媳妇埋怨后道:再有一次,我还会投车
当车一点点没入决堤口时,李永祥看着一点点消失的爱车,感觉像天塌下来一样,但是他没时间难受,因为在投车后他又继续进入了紧张的救援工作,而这一切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在天灾人祸面前,哪有时间难受,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7月23日上午10点左右,李永祥和他的同伴们从决口撤了出来,路人看到他们直接竖起了自己的大拇指,为他们的义举点赞,他们回以微笑。虽然脸上有笑容,但是看到别人的车,心还是会痛,不后悔自己的作为,但是触景生情后不知道自己心里是什么感觉。

投车被媳妇埋怨 再有一次还会如此
李永祥从决堤口回到家后,媳妇已经做好了饭等他,看到眼前可口的饭菜李永祥不知道该如何和媳妇说投车入河的事情,因为这辆车是今年3月份才买的,在买车时李永祥甩下了自己的面子和亲戚借了20多万,剩下的20多万是分期贷款才买了人生第一辆卡车,现在欠的钱和贷款都没还完,但是车却没了。

就算李永祥在不知道如何同媳妇说车没了的事实,但是还是要说。李永祥说完之后,媳妇直接对着他喊道:“这是咱家的命根子,你开进去了以后咱们怎么生活?咱们等了两三个月,费了多大的劲才买了这一台车,你说投就投了?以后孩子要上学,老爸要吃药,大爷70多岁生病了跟着咱们,你要怎么办?”

“这是咱家的命根!”河南一卡车司机将“宝贝”投入河中堵决口,遭媳妇埋怨后道:再有一次,我还会投车
虽然,李永祥跟媳妇解释了为什么车要投河的原因,也解释了会照价赔偿,但是该心疼还是会心疼,毕竟这辆车太来之不易了,而且在做投车决定前李永祥也没有跟媳妇商量,媳妇埋怨他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是,如果再重来一次,李永祥表示他还是会毫不犹豫地作出投车的决定,因为有国才有家,车没了可以再买,我有双手还能再挣,但是如果这里都被淹了,所受的损失要比几辆车要多得多,根本无法用钱财来衡量。

天灾不可怕 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河南的洪水牵动着每一个国人的心,但是在面临灾难时,我们不怕,就算被困地铁几天几夜我不怕、被困荒岛5天也不怕,因为我们知道在我们受苦受难的时候,有人比我们更着急救出我们。

“这是咱家的命根!”河南一卡车司机将“宝贝”投入河中堵决口,遭媳妇埋怨后道:再有一次,我还会投车
就算身为一个普通人,也会挺身而出,只要国家需要我们,我们就是“战士”,就算如李永祥一样事后因为爱车投河心疼的掉眼泪,但是也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而“忙起来顾不上难受”,这是所有参加救援人心理最真实的写照,面对水火无情哪有时间难受,因为你沉浸在难受里一分钟,可能就让等待救援的人多一分危险。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直是中国人面对困难最真实的写照,所有人齐心协力难关总会过去,灾后重建指日可待。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里都有一颗火种,燃烧着我们对祖国无限的挚爱,有一种安全感叫中国,有一种骄傲叫我是中国人,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

#河南卡车司机投新车堵决堤口#
一场大雨,打碎了河南人平静的生活,也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每一个人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河南人们抵抗这次洪灾,众志成城,其利断金,水火无情人有情,在这种危急情况下,普通人做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感动着每一个人。

在天灾面前,摒弃小我只为人们能够尽快地脱离危险,肆虐的洪水能够尽快得到控制。在河南鹤壁就有这样一位卡车司机,为了能堵住肆虐的决口将自己心爱的、仅购买3个月的新车开进了河里,事后泪奔:看着车被水淹没,感觉像天塌下来一样……

紧急支援抢险 无奈投车堵决口

7月22日晚,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新镇镇彭村一处卫河河堤决口,洪水无情地冲向了左岸村庄。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李永祥所在的红岩运输抢险队的十几辆卡车紧急出发,支援抢险。

李永祥和车队其他司机一起将40吨的石料装上车,准备倒入河中堵决口。但是对于湍急的洪水,40吨的石料如杯水车薪,决口一直堵不上,只是稍微阻挡了一下洪水决堤的速度,眼看着洪水就要冲着村庄而去,别无他法的他们,只有选择将车投入河中来阻挡洪水的漫延。

于是,司机们根据指示穿好救生衣,打开车门车窗,用沙袋将油门压住,井然有序地、一辆接着一辆由司机亲手将车送入河中,看着自己的车慢慢地沉入决堤口,又一点一点地消失在洪水中,直到最后连车尾灯都看不见了,司机们留下了心疼的泪水。

李永祥流泪自述:像天塌下来一样

此次投车堵决口,一共有七、八辆车投了进去,对于这些司机来说,车是他们 赖以生存的根本,没了车可能就没有办法养家了,但是当灾难来临之时,毅然决然舍弃小我只为洪灾早日停止。

7月25日,李永祥回忆了当时的情况,当时情况十分危急,李永祥及其同伴是志愿去抗洪抢险的,7月22日那天公司所有司机24小时待命,哪里有事就去哪里,并提前将车加好了油。

22日晚上10点多,接到队长的通知,说新镇镇情况很危急,必须调10辆车去拉石头堵决口,于是李永祥和9名同伴去附近的地方拉石料,晚上12点多装完,在23日凌晨1点多到达决口附近准备卸石料。

过了一会,前方传来最新消息,石料卸下去的瞬间就被洪水冲走了,水流很急决口一直堵不上,领导决定投车堵决口。

李永祥表示,我们都是靠着车吃饭的,新买的车。领导直接表示,不会让司机流血又流泪,事后会照价赔偿的,听到领导如此说,李永祥等司机心里都踏实了一些,他们相信政府。

投车的时间是凌晨4点钟,于是司机们开始为投车入河做准备,当前面两辆车被推土机推进去后,口子还是没堵住,于是又有四辆车准备投河。

当轮到李永祥时,他穿好救生衣,打开车门车窗,用沙袋将油门压住,手握着方向盘,慢慢地把车挡位提到三挡,转速达到2000转以上,右脚踩在沙袋上把油门踩到底,左脚放在进入驾驶室的台阶上,身体左倾,双手紧握着方向盘,在离决堤口一米多距离的时候,从车上跳了下来。

虽然李永祥叙述这次投车入河的经历说了很久,其实当事实发生时也不过几分钟,李永祥说当他从车上跳下来那一刹那,心里不知道在想着什么,只知道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因为他的脚离车轱辘仅有30厘米。

当车一点点没入决堤口时,李永祥看着一点点消失的爱车,感觉像天塌下来一样,但是他没时间难受,因为在投车后他又继续进入了紧张的救援工作,而这一切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在天灾人祸面前,哪有时间难受,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7月23日上午10点左右,李永祥和他的同伴们从决口撤了出来,路人看到他们直接竖起了自己的大拇指,为他们的义举点赞,他们回以微笑。虽然脸上有笑容,但是看到别人的车,心还是会痛,不后悔自己的作为,但是触景生情后不知道自己心里是什么感觉。

投车被媳妇埋怨 再有一次还会如此

李永祥从决堤口回到家后,媳妇已经做好了饭等他,看到眼前可口的饭菜李永祥不知道该如何和媳妇说投车入河的事情,因为这辆车是今年3月份才买的,在买车时李永祥甩下了自己的面子和亲戚借了20多万,剩下的20多万是分期贷款才买了人生第一辆卡车,现在欠的钱和贷款都没还完,但是车却没了。

就算李永祥在不知道如何同媳妇说车没了的事实,但是还是要说。李永祥说完之后,媳妇直接对着他喊道:“这是咱家的命根子,你开进去了以后咱们怎么生活?咱们等了两三个月,费了多大的劲才买了这一台车,你说投就投了?以后孩子要上学,老爸要吃药,大爷70多岁生病了跟着咱们,你要怎么办?”

虽然,李永祥跟媳妇解释了为什么车要投河的原因,也解释了会照价赔偿,但是该心疼还是会心疼,毕竟这辆车太来之不易了,而且在做投车决定前李永祥也没有跟媳妇商量,媳妇埋怨他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是,如果再重来一次,李永祥表示他还是会毫不犹豫地作出投车的决定,因为有国才有家,车没了可以再买,我有双手还能再挣,但是如果这里都被淹了,所受的损失要比几辆车要多得多,根本无法用钱财来衡量。

天灾不可怕 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河南的洪水牵动着每一个国人的心,但是在面临灾难时,我们不怕,就算被困地铁几天几夜我不怕、被困荒岛5天也不怕,因为我们知道在我们受苦受难的时候,有人比我们更着急救出我们。

就算身为一个普通人,也会挺身而出,只要国家需要我们,我们就是“战士”,就算如李永祥一样事后因为爱车投河心疼的掉眼泪,但是也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而“忙起来顾不上难受”,这是所有参加救援人心理最真实的写照,面对水火无情哪有时间难受,因为你沉浸在难受里一分钟,可能就让等待救援的人多一分危险。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直是中国人面对困难最真实的写照,所有人齐心协力难关总会过去,灾后重建指日可待。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里都有一颗火种,燃烧着我们对祖国无限的挚爱,有一种安全感叫中国,有一种骄傲叫我是中国人,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

【新华述评 | 禾下乘凉梦 一梦逐一生——怀念袁隆平】5月22日,一位91岁的老人走了。

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楼前,三捧青翠的稻束静静矗立。不知是谁,采下老人毕生为之奋斗的梦,向他祭献。

灵车过处,人们夹道相送;汽笛声声,祝他一路走好。一颗稻种,填得满天下粮仓。千言万语,道不尽一生故事。

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

老百姓把袁隆平刻进自己心里。

(一)君似雁随阳,为民谋稻粱

袁隆平逝世后,人们悼念的文辞中有这样一个热词——国士。何为国士?谓其“才德盖一国”,抑或“一国勇力之士”?用在袁老身上恐怕都不能概其全貌。因为还有对人民、家国、民族的责任和爱。

2019年9月17日,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当天,他还在试验田里查看杂交水稻生长情况。行动不便后,湖南省农科院在他的住宅旁辟出一块试验田,他在家里就能看见水稻。

当双脚无法再踏入稻田中,他的心,仍时刻扎在广袤田野里。

是什么让他对稻田如此眷恋?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1956年上映的电影《上甘岭》中,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在异国他乡的坑道里,唱起《我的祖国》。

稻浪飘香,承载着人们对家乡的思恋,对温暖的念想,对和平的向往。

那一年,26岁的袁隆平开始了农学试验。不久后,他的研究从红薯育种转向水稻育种。这一转身,改变了他的一生,也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生存境遇。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同饥饿斗争的历史。挨饿,曾是最深最痛的民族记忆。新中国成立前,少年袁隆平,因路遇饿殍,而立志学农。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个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让袁隆平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追逐。

“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立下誓言。蓬勃向上的新中国给袁隆平提供了践行农业报国誓言的广阔舞台。日益强盛的祖国就是他躬耕科研的沃土。1984年,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国家下拨的第一笔经费就高达500万元。”袁隆平回忆,中心因此迅速建起了温室和气候室,配置了200多台仪器。

回望袁老一生,宏愿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情怀和担当。

这是一条艰辛求索的路。质疑、失败、挫折,如家常便饭;误解、反对、诋毁,曾如影随形。

他默不作声,背上腊肉,转乘几日火车,去云南、海南、广东,重复一场又一场试验。

为稻种追寻温度与阳光,就像候鸟追着太阳!

粮稳,则天下安。水稻种植是应用科学。对科学家袁隆平而言,国家和人民的需求至高无上——技术手段不断更迭,但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始终是丰收。

近年,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年增产水稻约250万吨。中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界证明,我们完全可以靠自己养活14亿人民。

“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

(二)“我是洞庭湖的麻雀,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鸥。”

5月22日下午,灵车缓缓驶出医院。长沙宽阔的主干道上,许多车停下来鸣笛致意,人们涌上街头,齐声呼喊:“袁老,一路走好!”

此时此刻,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网络上写下:“一生修道杂交稻,万家食粮中国粮。我敬爱的大师千古!”

反饥饿,不仅是中国人的斗争,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斗争。世界粮食计划署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0年在55个国家/地区内至少有1.55亿人陷入“危机”级别或更为严重的突发粮食不安全状况。

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我们无法置身事外,不能无动于衷。

海外人士说,这位老人研究的,是根除饥饿的“东方魔稻”。

如今,“东方魔稻”,在全球40余个国家种植超过800万公顷。

2010年,时任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总干事乔塞特·希兰写道:人们问我为什么如此有信心可以在我们这一代消除饥饿,中国就是我的回答。

2017年2月,《自然·植物》杂志发文认为,中国的水稻生物学、遗传学和群体基因组学研究引领世界水稻乃至作物科学研究。

一位科研工作者,为何有超越国界的魅力、领先世界的技艺?

当你看见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的新版货币,你会更加理解——货币图案是杂交水稻,它让这个曾有200万人面临饥荒的国家,结束了进口大米的历史。

杂交水稻,成为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中国方案”。让全世界吃饱饭,是中国农业科学家科学精神的诠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注解。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这是袁隆平毕生的夙愿。

他说:“我是洞庭湖的麻雀,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鸥。”

他,做到了!

(三)真如少年

5月23日上午,长沙明阳山殡仪馆。细雨霏霏,祭奠者排起长队。

人潮中,有许多手持鲜花、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莘莘学子。他们面庞青涩,神情肃穆,安静有序地跟着队伍一步步前移,然后,深深鞠躬。

一天前,当灵车驶过长沙街头,许多青年齐声呼喊:“袁爷爷,一路走好,一路走好!”

同一时间,无数人在网络上默契地传递同一句话,“袁爷爷,我一定好好吃饭。”

一群年轻人,以纯真的承诺,告慰一位老人至诚的梦想。

袁隆平生前,每一次在青年人中公开亮相,都堪比“大型追星现场”。尖叫、鲜花、掌声……在“95后”“00后”眼中,他是当之无愧的国民偶像、顶流明星。

“我与他好像有过一面之缘,在饭桌上,在课本里。”“明明素未谋面,我却泪流满面,像失去了爷爷一样”……一位91岁的老人,为何成为中国青年热爱如斯的“网红”?

没有比“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更踏实的安全感,这是最简单的道理,最直白的表达。

没有比“喜看稻菽千重浪”更持久的喜悦感,这是最生机勃勃的画面,最扣人心弦的憧憬。

那些身处大千世界、见识五彩斑斓的年轻人,总是被袁隆平人格中最朴素的力量击中——那就是“真”,真如少年。

他倔强,在千百次的失败中依然坚信,世界上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战胜饥饿;

他坦诚,功成名就后,面对测产失败全无包袱,“跌跤就跌跤,再爬起来就是了”;

他幽默,步入鲐背之年,总是自称“90后”,笑言要和青年研究者比比脑瓜子;

他活跃,过了80岁,还能在气排球比赛中打满全场,而且担任主攻手;

他浪漫,工作至深夜,会心血来潮拉着夫人的手奔到河边,跃入水里畅游;

……

“你们正值如花的年龄,也正是充满梦想的时候。但是,仅仅停留于做梦是不够的,我希望你们要树立理想,并努力为实现理想而奋斗。”这句对大学新生的寄语,敲响了无数中国青年的心房。

(四)袁隆平走了,袁隆平星依然闪耀……

时针拨回5月22日上午,弥留之际,亲友围在袁隆平床边,唱起他最喜欢的歌。

他走得安详,嘴角带着笑。有人说,袁老那么思念母亲,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还有人说,他一定是进入了梦乡。梦里的稻穗比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袁老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这是袁隆平的梦,也是后来者的梦。

他没有留下最后的话语。可他想说的,人们却能看见——

从云贵高原到华北平原,从洞庭湖区到江南水乡,无数农民还在等待第三代杂交水稻从试验田走向生产田;在新疆、山东、黑龙江等地,已有超过10万亩海水稻试验田丰产,许多角落还在等待“再造亿亩良田”的理想步步实现……

未竟的事业,科学的价值,正待我们去坚守,拼搏,开掘。

“书本里长不出水稻,只有田里才长得出水稻。”这是袁隆平送给年轻科研工作者的成长秘诀——唯有实践,方不辜负真理。

即使身处重病之中,袁隆平最牵挂的还是科研。

入院之初,他每天都问医务人员:“天晴还是下雨?”“今天多少度?”有一次,护士回答28℃。袁隆平急了:“这对第三代杂交稻成熟有影响!”

他病重时念念不忘的,是叮嘱学生们要把杂交水稻事业发展好。

这是一位科学家的本色——爱国为民、刻苦钻研、全心奉献。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袁隆平仍在奋力燃烧自己,烛照后学。

生命有尽头,科学无止境。

一代科学巨擘陨落,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激励一代代科研工作者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你听!

传承的决心,如稻穗饱满——

“我追的星陨落了,会有更多的星亮起……”

青春的誓言,如稻苗蓬勃——

“请放心,您这位‘90后’没有完成的,还有其他‘90后’顶上!”

袁隆平走了,袁隆平星依然闪耀……

(记者袁汝婷、刘良恒、周勉)
https://t.cn/A6VIm6oa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你要相信,这个世界运气是守恒的,你现在所受的苦最终会变成你喜欢的甜,你就权当是尚处于在一个长假,好好休息,等到时来运转,人生才刚刚开始。有些事,过一阵就能让你笑
  • 近期的脑洞:A,商圈有名的贫穷贵公子,说他贫穷是因为家境贫寒,一直拿补助,贵公子则是因为从事医美赚得盆满钵满,从此开启并不算光彩的商界生涯,非常注重生活品质和逼
  • ”这是专业抽签的娭毑给我抽的本命签,娭毑很能的,跪着几乎是上半身贴在蒲凳很久,专门帮我问菩萨。下坡时,遇到一位散步的老人,他告诉我,2点之前来,之后不做生意的哦
  • 逍遥丸,这些人慎用通过以上,我们知道:其实不分男女,都可以用逍遥丸,它也不是女性的专利,所以男性朋友要重视药的本质作用,而非外界的“评断”用之前找附近的中医师进
  • 而在内卷最厉害的学科,比如化学生物,还非常依赖基金委的钱,据说已经到了连青年基金的二三十万都开始找院士/准院士级别的背书了,降维打击根本没法竞争。因此,综上所属
  • 刘星雨觉得自己有些口不择言了,但愿它能听得懂吧……  云凰兽不愧是上古灵兽,听到他这一句喝止果然停住了翅膀,僵在了半空中,刘星雨松了口气,他尝过云凰一翅膀的冲击
  • [抱拳][抱拳]不要因为您的拒绝入户,辜负了全区人民的殷切期望;不要因为您的态度冷漠,影响了武清人民的良好形象;不要因为您的答卷失误,埋没了创城工作的优异成绩。
  • 以前我不太相信喜欢会被消耗殆尽但后来我开始明白人和人之间只要有了喜欢就会有期待我们都在期待自己喜欢的人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爱自己然后用自己以为好的方式去爱别人但
  • 这是我今年最难释怀的两个人物,然而看了你至诚至善的告别文字,让我的情绪化繁为简、归于平静。 - [ ] Day2 去东京看了松子的一生,松子没必要为“生而为人,
  • 当然,新发现的真理并不是早就存在于人的大脑中,它是人们经过智力劳动获得的产物,而且有些真理还需要经过一些挫折才会被社会所认可和接受。在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天才
  • #Say GN to my Kepler# p1 不开心的事 最最最喜欢的一件外套在学校找不到了 问爸妈也不在家里[伤心][伤心]想着买一件一模一样的(但是我爸
  • 】古人‬先贤常说,人的一‬生是飞黄腾‬达,还是落魄潦倒,主要看:一‬命、二运、三风水,然,天‬命已定,‬无可更改;‬运势、风水却‬也对人的未‬来走向有着‬极为深
  • 大家干劲十足,不辞辛苦,将一棵棵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树苗植入坑内,以实际行动践行“每周行一件善事”。种下一颗树苗 种下一个心愿----新乡铁一小志愿服务队参加植树
  • #言情小说推荐##小说推荐##热门小说推荐# 《恂恂善诱》作者:七颗糖女主:顾影 男主:江恂 超级好看,男女主可真的太会谈恋爱了,看完全篇你会发现这个名字起的
  • 打开支付宝首页搜索“7176157”即可领红包. 天然果园采摘,纯天然种植,吃到嘴里真的美味极了,特别甜,吃了一颗,甜到心眼里了,吃了一次,真的回味无穷,而且
  • 上班路上听到《盗将行》里面有一句“种枇杷于庭前”跟先生感慨起来种枇杷树是一种悼亡诗常用的寄托手段,“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还有说起“小
  • #优惠券分享联盟# 爱美的你值得拥有,机会不容错过[来] 【DHV气垫BB】 39.9 【领卷拍】 【星空气垫BB】 48 【领卷拍】 【3GS气垫BB】
  • #陈德修[超话]# 我报名了【饭圈有你】#饭圈情话赛道#,快来pick我,送我在#粉丝嘉年华#出道吧! 你是我心存余力的好奇 ✨ 你是我无可挑剔的交集你是我独一
  • “我一直想要 和你一起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 有柔风 有白云 有你在我身旁 倾听我快乐和感激的心 我的要求其实很微小 只要有过那样的一个夏日 只要走过那样的一次 而
  • #甘肃省学生联合会#【坚如磐石,永远流传!#共产党人亲笔写下的初心感悟#】#长征路上年龄最小的红军战士#向轩,尘封荣誉默默建设家乡的志愿军功勋战士孙景坤,把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