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实的解脱道# (42)
(续 第七章)
杂阿含第253经(次第我见断、无我见生)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有异比丘往诣佛所,稽首佛足,白佛言:「世尊!云何知,云何见,次第我见断、无我见生」?

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有异比丘往诣佛所,稽首佛足,对佛说:世尊!如何知,如何见,次第我见断、无我见生?

次第:依眼、耳、鼻、舌、身、意次第作如实思维、如实正观。

我见断:眼非我、非我所,耳、鼻、舌、身、意非我、非我所。

次第无我见生。即是次第破身见,缘起性空。若这样是不是见法?

佛告彼比丘:「於眼正观无常,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正观无我。如是乃至意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正观无我。

佛告诉这位比丘:于眼正观无常:于眼要作正确思维与观察无常。

一、作正思维分析:此眼是四大所造色,无常因,无常缘所生之眼,云何有常?结论是眼无常。

二、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思维分析:眼是由细胞所构成,细胞需要新陈代谢,细胞是无常的,眼能常吗?结论是眼无常。

三、对眼的功能作思维分析:眼的功能是见色,眼能见种种色,识别种种色不离眼的功能。眼的功能是常?结论是眼的功能无常。

这样思维分析是否正确?绝对正确!再往下分析:

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正观无我。

前面说到眼,若色、眼识、眼触:表明眼的功能启用了;眼触因缘生受:表明受是缘起;若苦、若乐、不苦不乐:有三受;彼亦正观无我:如实知三受是眼触因缘生,于彼三受也正观缘起性空无我。

眼本身就是缘起的,缘眼、色,生眼识,二和合生识,眼识也是缘起的。眼+色+眼识=触,具足三个条件名触,触是缘起的,眼触因缘生受,很直白的告诉我们,这个受不是本来就有的,是眼触因缘生起的,受是缘起的,受有三受:苦触因缘生苦受,乐触因缘生乐受,不苦不乐触因缘生不苦不乐受,都是因缘所生,受是缘起的。苦触因缘灭,苦受也灭,受缘起性空、无常,是故于彼受亦正观无我。

为什么佛前面说观无常,后面说观无我?因为无常即是无我,

无常=无我,无我=无常,因为我的定义是永恒不变的,那无常的怎么会是我呢?

佛在这里把五蕴、六处、缘起法,无常无我,分析的清楚明白,

只要按照佛讲的法理去如理思维分析、观察,怎么可能不见法呢!那是很简单的事,简单的就象小学生里面的1+1=2的算数题。

你不信?我们采用小学算术来作业:

问题:眼是我吗?眼是我所吗?

分析:眼性空缘起,分别由地、水、火、风、空、识组合而成;是四大及四大所造色;眼无常,因此眼不是我,也不是我所。

地、水、火、风、空=物质;

眼+色=眼识;眼+色+眼识=触(受、想、思同时生起);

眼识是从缘起生;眼触是从缘起生;受、想、行是从缘起生;

如实知缘起则知法性空=见法=我见断、无我见生。

是不是小学算术题?

缘起=但凡条件组合的它本性是空。就像那个馒头,馒头是由:面粉+水+酵母+添加物+设备+搅拌+揉+发酵+时间、空间+温度

+蒸笼+纱布+刀具+蒸锅+热能+辅助设备等诸多因缘=成为馒头

馒头不是本来就有的,馒头是从缘起生,光是面粉不能变成馒头,光是水没有面粉也不能成为馒头,光是酵母也不能成为馒头,所以馒头是诸多因缘组合而成,所以馒头是缘起性空。那现在我们这个馒头(指身体)是不是也是缘起的?它本性是空啊!这样明白了,那于眼根是不是我见断,无我见生啊?然后再耳、鼻、舌、身、意,依次第一根一根去分析、观察、确认,都是无常、无我,那能不能断我见啊?我见断、无我见生。这个佛法不是否定生命的现象,而正是成立了生命的现象,因为性空才能缘起这个生命的现象,因为性空这个生命的功能才会在根尘触的时候运作,如果是实有的,你根尘触也不能动啊。因为性空,我们在这个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才能缘起的发挥,你不可能无条件的发挥,你到真空去,没氧气的地方你没办法发挥。我们之所以活着,是各种因缘条件支撑着,它不但是这个四大组合产生了这个色身,还要四大来维系这个色身,如果你不吃喝拉撒,这个生命能相续吗?不可能。所以这里讲清楚了,'如是乃至'四个字,就把耳、鼻、舌、身、意都省略了,但是我们作思维的时候,一定要一根一根去思维,不能省略的。怎么思维呢?按照我们前面修学的法理去思维,譬如色,你要如实知色,什么叫于色如实知?209页里面都有:云何色如实知?诸所有色,一切四大及四大所造色,是名为色。如是色如实知。这叫于色如实知。不是单一条件可以成立色,也不是无条件就可以有色的,这样叫如理思维,叫如实正观。

如是乃至意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正观无我。

意触因缘就是意触法,也就是回忆,回忆过去的事情,回忆过去也会缘生受,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回忆起受到刺激的事,会有苦受、乐受生,从因缘生,于彼受也正观无我。再看经文:

比丘!如是知,如是见,次第我见断、无我见生。」

如是知:及是如实知;如是见:及是如实见;这样是不是见缘起体悟性空?那见缘起体悟性空,是不是见法?见法在哪里见?离开身心去见吗?就于这五蕴、六处作正思维分析;就在这生命流动的当下作如实正观。如实正见五蕴、六处是缘起的幻象,本性空;五蕴、六处的功能是缘起的幻象,刹那不住,本性空。这就叫见法嘛!见法就是对这个馒头(比喻身心)有个透彻的了解,这个馒头不是实有的,因缘所生,本性空,这就叫见法嘛!见法就是透过现象洞见它的本性,那这样就叫正见,正知、正见。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欢喜,欢喜已作礼而去。

这个欢喜是法喜,他一定是听懂了,理解了,明白了。所以佛陀那个年代,只要有比丘来问法,佛陀一开示,他就见法,为什么呢?他听懂了,理解了,听明白了。佛陀也是讲的很清楚。我们现在为什么那么难呢?首先是没讲清楚,他为什么没讲清楚呢?他讲不清楚,乃至听也听不清楚。但也不是说你讲的很清楚,一定百分百都能听清楚,但是至少还是有人能听明白,听清楚的。是不是这样?

昨天给女儿去医院做了一次喉镜,小小的身体躺在检查台上,被包裹起来陷在里面绳子卡扣都固定住,旁边一个帮忙的女护士扶正女儿的头,那么长的带摄像头的细管子从鼻子进入一直到喉咙深处,我站在女儿旁边表情稳定一点不着急(这个动作也是当妈后无数次训练出来的),然后坚定的告诉她:别害怕,加油,**最勇敢,然后摸摸她露出来的小脚。女儿一开始看着我还有点害怕和难受的表情,不过一会儿就自己安静下来了,我马上也跟着安静了,最后房间里突然就没有声音了,等检查做好时,女护士微笑着夸赞了女儿:小朋友你是今天表现最棒的一个。(我们是下午4点最后一组进去的)。医生叔叔也很体贴般的给女儿看了刚才喉镜的全部视频,并向她解说了整个过程,哪些是有点红肿的地方,哪个地方有小节……女儿盯着屏幕看得听得都非常入神,看小朋友这么认真,医生叔叔居然又重新播放了一次视频,继续又重复了一遍解说,加了一些新词进去,直到女儿从专注中缓过神来,我们收拾好病历卡药品等,出门的那一刻,女儿说了一句:妈妈,我刚才是不是特别棒!哈哈,小东西居然还学会了给自己迅速复盘和自我肯定,挺好的,最后医生开了点常规药我们就回家了。

#如实的解脱道# (30)
(续 第五章)
杂阿含157经(认为有我者,一切皆于此五受阴认为是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云何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若诸沙门、婆罗门见有我者,一切皆於此五受阴见我:诸沙门、婆罗门见色是我、色异我、我在色、色在我,见受……想……行……识是我,(受想行)识异我、我在(受想行)识、(受想行)识在我。

我们在前面探讨五蕴的时候都已经讲过,我们先把经文读完。

愚痴无闻凡夫以无明故,见色是我、异我、相在,言:『我真实』(的存在),不舍,这个不舍就是知见上的执著。以不舍故,诸根增长:诸根长已,增诸触;六触入处所触故,愚痴无闻凡夫起苦、乐觉,从触入处起,何等为六?谓:眼触入处,耳、鼻、舌、身、意触入处。如是,比丘!有意界、法界、无明界,愚痴无闻凡夫无明触故,起有觉、无觉、有无觉;我胜觉、我等觉、我卑觉;我知、我见觉,如是知、如是见觉,皆由六触入故。多闻圣弟子於此六触入处舍离无明而生明,不生有觉、无觉、有无觉;胜觉、等觉、卑觉;我知、我见觉,如是知、如是见已,先所起无明触灭,后明触觉起」。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我们一段一段来分析理解经文,这一经讲,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什么是这个五蕴呢?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这个‘受’是什么意思呢?‘受’就是‘取’的意思,所以五受阴,也就是五取阴。这个‘取’就是指凡夫、无明众生,在无明当中执取,这个‘受’在无明中执取而受纳的意思,当下的这个五蕴身心,所以叫五受阴,也叫五取阴: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我们分析一下,如果不执取,会不会有事啊?不可能嘛。你不执取会有感受吗?被别人骂的时候,如果不执取怎么会有受呢?所以这个‘受’一定是有所执取嘛,受、想、行、识都是一样。

若诸沙门、婆罗门见有我者,一切皆於此五受阴见我,

什么意思呢?若:就是假如、如果,假如诸沙门、婆罗门就是指一切外道修行者,见有我者,就是他在知见上面执著有我,这个‘见’就是知见,知见上面认为有我的话,那么这一切都是于当下此五受阴上面见我,不是离开五蕴以外有个我。

诸沙门、婆罗门见色是我,色异我,色是我:认为色就是我;色异我:认为受、想、行、识是我,色是我所,叫作‘色异我’。

我在色,色在我,这就是所谓的‘相在’,也就是说‘我在色中或色在我中’;见受……想……行……识是我,(受、想、行)识异我,或(者是)我在(受、想、行)识(中),或(受、想、行)识在我(中)。

我们翻到资料31页,“我的定义”就是生命中的永恒不变、独存唯一、主宰自在者,对于‘我’知见上就是这样认为的,一般有情以此为轮回主体。什么意思呢?就是认为有这样的一个我在轮回,最常见的我们中国人讲的就是有灵魂,有一个永恒不灭的灵魂,那个灵魂就是我、真我。下面四点解释:以色为我,就是这个经文里面讲的见色是我,其他四蕴就是我所;如果以色为我所,就是经里面讲的色异我,其他四蕴就是我;我在色,色在我呢?就是第3点、第4点,以我在色中,色中有我,我在这个色里面,以色在我中。这个每一蕴都有这四种情况的身见,身见就是我见,五蕴合起来共有二十种,第三种、第四种即为相在。这个相在,在经文里面就是第三句,我在色、色在我,这个‘相在’就是相互包容的存在,这样我们就理解了。看经文,愚痴无闻凡夫以无明故,凡夫不明白故,所以见色是我、异我、相在,他认为色是我:这个色身就是我,受、想、行、识就是我的。异我:受、想、行、识是我,色身是我的;相在:‘相在’就是相互包容的存在,如我在色中,与色共存,或色在我中,相互共存;我在受、想、行、识中,相互共存,或受、想、行、识在我中,相互共存。

言:『我真实』。言:言说,这个‘我’是‘真实’的存在,世间有很多人都是这样认为的,这个我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灭,这大抵属于《唯心论》说。《唯物论》则认为,人死如灯灭,一切都没了。《唯心论》者,认为这个物质的身体灭了,有个不灭的灵魂——我,然后可以来来去去,说:“这个身体就象一件衣服,坏了可以换一件,那个‘我’是不会坏灭的”。

佛陀,是离这两边见的,依于中道而说法,佛法认为有情生命是精神与物质相依相缘的综合体,也不认为这一期生命结束就什么都没有了,只要没有解脱,将由此生积聚的业力而感得后有。所以这个观念厘清多重要。因愚痴无闻凡夫以无明故,见色是我、异我、相在,言:『我真实』。不舍;不舍:不放下这观念;以不舍故,诸根增长;

因为不舍离无明故,那颗心处处攀援执取,攀援执取须依六根啊,因此诸根增长,诸根增长什么?六根增长攀缘。那么诸跟增长已,增诸触;六根增长攀缘,就增长诸触啊。六触入处所触故,因为有触嘛,那么愚痴无闻凡夫起苦的感觉、乐的感觉,苦触因缘起苦受,乐触因缘起乐受,所以起苦、乐觉,觉:是觉受、感受。这些苦、乐觉都是从触入处起,你不触怎么会有苦、乐觉呢?佛这里再告诉我们什么?苦乐从缘起生啊!也就是佛对病比丘讲的,有眼方能看,然后起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如果没有眼,没有眼触因缘,会不会起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啊?那就不会。所以这些苦受、乐受都是从触入处起,你没有根尘触,不会有这些问题?这里不是说不要去触,而是说苦、乐从缘起生,本性空,别以为是实有而起烦恼执著!

那么佛陀后面讲,何等为六?谓:眼触入处,耳、鼻、舌、身、意触入处,就是由于我们有六根,然后触六境才会产生六触,然后六受,六受就是眼触生受、耳触生受,六根触六尘产生六受,这个六受里面还分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都是由于六根触对而产生的。

佛陀下面讲,如是,比丘!有意界、法界、无明界。意界:就是意识类,‘界’就是类,意界也就是意识界。法界:就是内心的受、想、行。无明界:就是凡夫一类。凡夫一类不如实知五蕴、六处缘起,不如实知缘起的本性是空,以不如实知故在实有感里面起烦恼执著,才会有苦受、乐受嘛。你这里明白了,如果以后有烦恼起来了,要去反省,为什么会起烦恼?是不是落入实有感里起执着了才烦恼。如果当下与空相应,如实知是因缘生、因缘灭,当下观察它已经灭去,不可得,干嘛要跟虚幻的泡影去打仗呢?一切法的真相是你觉知的当下已经灭去,你就不会执著而烦恼了。

愚痴无闻凡夫以无明故,在无明中触,所以起有觉、无觉,于一切现象生灭时执著实有、实无。有无觉:有是常见,无是断见;有无觉就是起常断二见。我胜觉:我比别人优秀,我最优秀的感觉。我等觉:我跟你一样的感觉。我卑觉:我比别人差的感觉。其实这些都是在实有感里面起执著。

我知、我见觉:自以为是的感觉。如是知、如是见觉,皆由六触入故,前面所例举的这些知、见皆缘於六触入处故,在无明触对中起实有、实无的感觉,起常见、断见的感觉,起我强的感觉,起我跟你一样的感觉,起我比你差的感觉,起这些自以为是的感觉,都是缘於六根触对的缘故,没有六根触六境会起这些感觉吗?这些想法不会起来的。那么这段经文解析了,要思考的是:一、这些知见是不是在无明触中所起的?二、这些知见虽是无明的产物,但它是不是缘起的?

所以佛陀在这里讲,都是由于根尘触而产生的,因为无明。愚痴无闻凡夫在无明中触,所以他会起这种种的知见。

多闻圣弟子於此六触入处舍离无明而生明,这一句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多闻圣弟子不是不要根尘触对,不是眼不见色,耳不闻声哦,不是六根不要触六尘哦,而是怎么样?于此六触入处触对的时候,舍离无明而生明,这一句要把握住,那你就受用了。根尘触对的时候,你要舍离无明而生明,佛陀是不是这样教我们啊?你不要根尘触的时候又在无明中、在实有感里起执著,实有感里就是无明中,你根尘触的时候你要与明相应,如实知是缘起,只要能够提起‘缘起’这两个字,马上就与明相应,不会生气、不会起烦恼、不会随着境界转,这不是佛陀手把手在教我们吗?多闻圣弟子为什么不会起烦恼?因为他于此、就是当下根尘触对的时候,舍离无明而生明。那这里就是两个机制你会用啦,你舍离无明的机制,选择与明相应的机制,那么这个一定是什么?我们前面对五蕴、六处分析过了,知道是缘起的本性是空,你也观察到、也体验到,就像妙净说的,今天早上我进大寮听妙净在跟这个如愿在分享,说:‘我现在是真的发现生命只有当下,那个离开当下的就不叫生命了,所以生命活着只有当下’。表明她对身心有观察,有体会。我们现在思维并体验:已经过去的还叫生命吗?当下能够感觉到的这一切叫生命;你再进一步,生命当下你能感觉到的这一切,就是你生命的全部。那个记忆只是生命的功能,那个记忆就是生命吗?它只是生命的功能之一。所以记忆里面的,我们一般说‘我的房子,我银行里还有多少存款,我还有多少股票’;那都是你的记忆,哪里是你生命的全部,你不去想它的时候,它在吗?你想的时候它的影像翻出来了。所以生命的全部,就是你能当下感受到的那一切,所以导师在蕴观里面讲:五蕴就是有情的一切。在处观里面讲:六处就是有情的一切。你仔细去思维、去体验,离开当下的生命所觉知的一切还有什么?这真的是对生命彻底的探究,才会有那一分感受。所以多闻圣弟子於此六触入处,就当根尘触对的时候,舍离无明而生明。如果说,我们时时在觉照中,时时与正见相应,那就不用在根尘触的时候舍离无明而生明,本来就在明中,与明相应的触,那还会生有觉、无觉、有无觉吗?这个觉就是知见。常见、断见还会有吗?不在实有感里怎么会有这些呢?什么我胜觉、我等觉、我卑觉也不会有啊,我知、我见觉,如是知、如是见已,这个不可能会生起啊。

先所起无明触灭,就是他还没有觉悟之前所起的无明触已灭;后明触觉起,后面是在明中触对,如实知缘起。如果有记性不好的,你只要记到‘缘起’两个字,根尘触对你马上想到‘缘起’,怎么还会落在实有感里呢。‘缘起’这两个字,我们在讲课的时候一直在讲、反复在讲,缘起的本性是空。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待续)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表带】纯进口316L精钢散件打磨表带 (细腻舒适正品同等工艺)【表扣】采用进口316S钢材 1:1散件打磨而成 拉沙内侧 腐蚀劳力士钢印 外置正品一模一样的
  • 为解决企业困境以及成果示范推广的需求,张金萍多次深入一线企业和林场现场,指导企业采用果壳、林木修剪枝条等废弃物,进行高温有氧发酵,发酵产品完全替代草炭,培育油茶
  • 很多的时候,坎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淡然的心态,没有面对的勇气,没有战胜的智慧,甚至没有站起来的毅力。很多的时候,坎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淡然的心态,没有面
  • 就算开的不是代金券以今年的集齐量能开到几块钱你就偷着乐吧。所以,今年很有可能会出现代金卷之类的红包。
  • 多去尊重理解别人,常怀宽容和感激之心,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海纳百川才有了海的广阔,感谢你的朋友,是他们给了你帮助:感谢你的敌人,是他们让你变得坚强。 ​
  • 3日,张学友发声明回应此事:“我是一个爱国家、爱香港的中国人。3日,张学友发声明回应此事:“我是一个爱国家、爱香港的中国人。
  • 命主癸水,先从未库、丑库中,同时透出一个己土,扣在丑库头上,构成己丑一柱,同时引动地支丑未两库刑冲,丑、未两库大开,丑库这个比劫库+印库,去冲制命主座下未库这个
  • #头条新闻##关注#【 #辅警睡梦中被同事杀害# 已共事五年】“派出所每年都为警务人员体检,如果他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派出所不可能不知道。”邱先生介绍,与弟弟一起
  • 致青春_________人生是一条漫长且艰辛的道路,愿走在这条道路上的你永远不会放弃追求好好生活的希望。以前我真的很少会熬夜修图的,现在成了家常便饭,原来自由摄
  • 本义是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在人名中引申为前途美好、生活富足、万事如意等含义;“弘”出自成语“弘毅宽厚”形容志向远大而待人宽大厚道。双胞胎男孩名字,寓意深厚,简单
  • 之后,二人谈及心目中的女神,阮兆祥则表示小学时已经出现了他的第一位女神,就是当时《狂潮》中的狄波拉:我觉得她好性感,但又不是那种穿好少衫的性感,是眉头眼额那种,
  • #长财咨询##长财咨询直播课程##激励系统# 疫情当下,外面人才进不来,人才来了留不住;人留下来了, 做业绩不主动,拔一拔动一动,不拔就不动;员工做私单;有能力
  • #迷你番# #首月推荐官# @有声的紫襟 为你推荐本周有声剧《一曲三笙》>>[心]神秘女老板陆曼笙,小巷深处的调香铺子,看尽悲欢离合、亦幻亦真的奇
  • 我[疑问]我还不信邪了,我去一搜还是真的,而且23年4月也不算特别临期了,还送眼影盘,我靠!A-B的姐妹都可以穿,关键今天只要69拿下一件,完全值这个价格,对比
  • (中国天气)【中国气象局启动暴雨三级应急响应:#河南东部有大到暴雨#】鉴于今年第3号台风“暹芭”强度已明显减弱,中央气象台7月4日8时对其停止编号。【#台风暹芭
  • 肖战我好喜欢你[awsl]人生中,我们总是要经历深刻而沉痛的磨练,才能一步一步长大,长成无人能伤害,坚不可摧的模样。越长大越明白,人生有时真的需要等,该来的让它
  • 无论到了哪里,在发生矛盾时,那些总是保持沉默隐藏自己想法,看风向倒的人,是最令人恶寒的。我这样的恐惧着,所以出现了这些文字。
  • 这又不是,只要鼻起节的女性眉清目秀,印堂饱满,便不会有婚姻上的大问题出现了,因为凡印堂生得饱满,一生必顺风顺水,比起别人幸运;而眉清目秀,则是个不折不扣的才女,
  •   “贾艳梅的剪纸作品在我们办公室挂了三年,我听人说才知道这不是照片,竟然是剪出来的。村里人说,婆婆一辈子享的福,都没有遇见“花木兰”这一年多。
  • 重感情的人,狠不下心拒绝别人,因为他们体验过被人拒绝的滋味,所以宁愿自己累点、苦点,也会尽力去满足别人。抱怨多了,愁的是自己,惆怅多了,苦的还是自己,你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