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发布全员信:“共同富裕专项计划”500 亿元资金首期将开始落地
IT之家2021/09/09 10:56
9 月 9 日消息 今日上午,署名为“腾讯总办”的“99 公益日”邮件发送至腾讯全体员工。

腾讯在全员信中称,如果一个企业的发展和其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之间,没有合理的比例,将失去继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全员信指出,继 4 月投入 500 亿元启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后,8 月 18 日腾讯再度追加 500 亿元资金,启动“共同富裕专项计划”。这笔资金的首期将从今年的 99 公益日开始落地。

IT之家了解到,腾讯表示,在此背景下,今年的 99 公益日也迎来了全面升级。除了从 3 天扩展为 10 天外,还在配捐机制、产品体系、企业联动和公益基础建设等多个方面优化升级,总激励金额提升至 10 亿元等。

以下为腾讯全员信全文:
不负时代期待 不负心底热爱

各位同事,大家好!

又是一年 99 公益日。七年前,我们秉承“让每一个微小的善行都更有力量”的初心,将互联网力量融入公益,推动公益更加高效、透明和公平,迈出了以科技力量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一小步。

七年来,在上万家公益机构、数千家企业和数亿网友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下,99 公益日已经成为中国参与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广的公益日,影响力甚至辐射海外受众,成为跨文化沟通的一座桥梁。其中涌现出大量教育助学、乡村振兴、疾病救助领域的优质项目,成为我们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帮助弱势群体、增进社会公平的小小试验田。其背后依托的腾讯公益平台,已成为我们践行“科技向善”、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平台。

当前,我国已经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共同富裕正在成为新时代的命题。我们回望来时路,庆幸 99 公益日生逢其时,帮助我们一点一滴的积攒起“把好事做好”的能力,并凝聚起一批志同道合的公益伙伴。

99 公益日是公益的嘉年华,也是一年一度的公益高光时刻,而公益人日常的每一天,并没有节日的光环,只有默默助力公益的付出与坚持。数年耕耘,躬身一线,我们一头扎进公益项目的共建与共创,不仅反哺社会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升,对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也有了更深的体悟。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如果一个企业的发展和其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之间,没有合理的比例,将失去继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企业的发展,与时代同频共振,与家国命运相通。我们深知,腾讯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更是这个时代的幸运儿。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富而思报,永远与社会关切和人民期待站在一起、助力解决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是感恩这个时代最好的方式。

起步于公益,又不止步于公益,是我们对于社会责任事业的长期承诺,也是腾讯能够持续发展的根基所在。今年以来,公司在增进社会福祉、助力共同富裕方面持续探索,继 4 月投入 500 亿元启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后,8 月 18 日我们再度追加 500 亿元资金,启动“共同富裕专项计划”,我们希望深入结合自身的数字和科技能力,在更多的民生领域提供助力,而这笔资金的首期就将从今年的 99 公益日开始落地。

在此背景下,今年的 99 公益日也迎来了全面升级,不仅从 3 天扩展为 10 天,还在配捐机制、产品体系、企业联动和公益基础建设等多个维度优化升级,总激励金额提升至 10 亿元,并加强对社会价值议题方向公益项目的帮扶。9 月 5 日中华慈善日中,99 公益日还增设“共同富裕”主题日,腾讯基金会共配捐 1.6 亿元帮助到灾后重建、乡村振兴、弱势人群等相关项目,重点覆盖涉及中西部、山区农村等多个欠发达地区。

今年,我们共同经历了很多。我们见证脱贫攻坚历史使命的达成,感受抗击疫情下的万众一心,祝福宇航员们奔向宇宙的星辰大海,而我们,希望以力所能及的力量,做好每一件微小而有意义的好事。

就像今年的 99 公益日,公司全业务深度参与,围绕共同富裕、未成年人保护、教育助学、生命救助、银发科技、碳中和等公益议题推出主题日活动;面向内部的“小红花员工公益周”同样全新升级,约 10 万鹅厂人自动集结,以各种方式助力公益项目,献出自己的爱心。作为公司“共同富裕专项计划”的一项,公司和员工一块送出了 10000 个“家乡同心包”,给家乡的困难家庭送去温暖和希望。许多从乡村走出来的鹅厂员工,志愿组成“云端上的驻村工作队”,为家乡振兴献策献力,让我们看到了大家对家国共同的热爱和对时代命题的热烈回应。

取之于社会,回馈于社会,是腾讯一直以来的价值理念,“做好人,行好事”是每一个鹅厂人的自我要求。无论是我们内部自发的志愿者文化,还是公司刚有盈利就涉足公益事业的早期实践,都足以证明,腾讯有向善的自驱力,有扶弱济困的优良基因,在主动自发的长期公益实践中,“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已经融入公司的组织力和行动力,最终汇总成一份“科技向善”的时代答卷。

感谢各位同事,和我们一起坚守初心、自我驱动,共同把涓滴爱心汇成公益之河,也把腾讯创造社会价值的根基扎得更深更稳。感谢你们的赤诚和勇敢,让我们继续一块做好事,一块把好事做好,让公益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不负这个时代的期待,也不负自己心底的热爱。

Pony,Martin 及全体总办

2021 年 9 月 9 日

自剜病根→→→辽宁变了!

紧握法治长缨 净化信用环境

一个判断,已成为共识:辽宁振兴发展,不是靠上几个大项目就能实现,必须解决好营商环境、发展生态问题。

优化营商环境,辽宁过去一段时期用力颇大。制定地方性法规,组建专门机构,出台“最多跑一次”省政府规章……回头审视,发展生态虽有所改观,但并未根本改变。

一个追问,让辽宁反思:营商环境问题的“病根”,究竟在哪里?

一系列企业债务违约事件,给辽宁发展生态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同时,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也清晰显露出来:法治不彰、信用缺失。

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诚在令外。市场经济首先是信用经济,信用经济必须是法治经济。二者一体两面,缺一不可。市场主体只有在一个公平、透明、平等、诚信的环境中,才能对未来看得清、可预期、有信心,才能有在一个地区放心投资、安心创业的动力和底气。

症结找准,施策才能精准。去年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深刻总结教训,将营商环境建设的着力点进一步聚焦到法治环境和信用环境上来。

重塑诚信政府,从约束职能部门和公务人员做起,知法用法、兑现承诺;规范市场主体,从修复金融生态着手,追逃废债、严惩失信。

双管齐下、同向发力。观念在变,行动在变,辽宁在变!

法治环境、信用环境是一个整体,代表着营商环境的最高层次,代表着投资者对一个地区的信心和预期,而预期有价值。

近些年,有关辽宁企业债务违约问题的消息不时从债券圈传来,且都“动静不小”。尽管相关方面及时采取措施,但影响依然不容忽视。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这是一条朴素的道理。企业债务违约,其背后固然有经营遇到困难等客观原因,但同时也反映出法治观念淡薄、诚信缺失等问题。不仅如此,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口惠而实不至”现象,在过去一段时间也不时出现,让一些投资者不满。

辽宁有着灿烂辉煌的发展历史,有着质朴厚重的地域文化,信用和诚信一直是重要底色。性格豪爽、为人大气的辽宁人,绝非天然不讲诚信。之所以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失信行为,有其特别成因。

辽宁作为曾经的老工业基地,是计划经济进入最早和退出最晚的地区之一,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因而在信用体系建设上有差距。更为重要的是,过去一段时间,辽宁的政治生态遭到破坏,直接影响到营商环境与政商关系,违背经济规律的不作为、乱作为,引发了一系列政府失信行为。

“维护信用,扎实办事,引导预期向积极方向转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辽宁调研期间提出这一要求,深意由此可见。

教训惨痛,形势紧迫。如何破局,已是摆在辽宁人面前的一道重大课题。

今年1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国清在接受央媒专访时明确提出:“营商环境最重要的内容是法治环境和信用环境。”

这是省委在去年将营商环境建设提升到事关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作为“牛鼻子”工程加以强调推进之后,针对当前辽宁面临的紧迫问题作出的最新判断和进一步聚焦。

此后数月,无论是春节前夕赴省公安厅慰问、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赴地方调研,还是与中央新闻单位驻辽机构负责人座谈、会见来辽企业家等多个不同场合,“加强法治环境和信用环境建设”都是张国清每次必讲的重要内容。

“这让我们看到了省委的决心。以法治环境和信用环境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改善发展环境,就是我们的重要任务。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经济社会事务,也是我们必修的一课。”敏锐感受到这一新变化的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政策法规处主任科员潘卓如是说。

把法治挺起来,把信用建起来,把预期撑起来。让政府守住底线、企业避开红线,一场艰巨而影响深远的“攻坚战”,已在辽宁打响。

“信”宜立,更在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守住信用,就必须运用法治手段依法依规约束政府和企业。

1695万元,终于还上了!对于沈阳金柏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来说,拿到这笔被拖欠数年的工程款,过程虽曲折,结局很圆满。

这家园林绿化设计施工企业,服务对象大多是各级政府部门,多年来因各种原因工程款屡被拖欠,企业生存发展受到极大影响。

得知这一情况后,省减轻企业负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挂牌督办机制,第一时间组织4个市19家拖欠主体召开专题调度会,采取多种办法清理欠款,终于在去年10月底,将公司被拖欠的无分歧欠款清偿完毕。

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营商环境建设重点不在于惠而在于信,并不是说政策优惠有多好,关键在于政策要有稳定性、公信力,让人感到可信任,这样的营商环境才是可持续的。”

“辽宁在信用立法方面在全国启动得较早,但法律的应用和执行更为关键。”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孙映雪坦言。

亮出法治的“武器”和“牙齿”,是治理政府和企业失信行为的最佳选择。眼下,辽宁各地各部门正紧握法治利器,瞄准信用建设薄弱点精准出击。

欠款必还是底线。政府拖欠款项的行为最令企业难以接受。辽宁着力将清欠工作作为推进企业纾难解困的重要举措,采取督查、黄色预警和给市长致函等措施推动欠款清偿。截至去年10月底,已偿还拖欠账款348.17亿元。14个市及省级政府部门、省属大型国企均完成了全年无分歧欠款应清尽清目标任务。

逃债必追是态度。企业恶意逃废债会引发金融风险,必须亮明严厉打击的坚决态度。在鞍山市,公安机关在全国创新组建、率先成立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支队,连续开展“追月”行动,针对13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破获了一批大要案件,追回欠贷3.3亿元,优化不良贷款8.9亿元。在全省,鞍山只是一“点”。目前,辽宁各地依法治理逃废债等行为都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失信必惩是原则。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辽宁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在全国率先开展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构建省、市、县三级信用数据征集体系,在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14个领域建立了信用监管制度,实现了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

“法”宜严,更在公。处理好严格执法与提高法律遵从度的关系,坚持客观公正、不枉不松,最终的目标,就是营造出公平、透明、平等的市场环境。

对此,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成林有更具体的解释:“对于各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而言,案件办理是否公正对安全感的影响最为深刻,对市场预期的影响最为直接,对创新创业的影响最为明显。”

近日,一份由省高级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对涉企案件实行生产经营影响评估的报告办法(试行)》在企业界人士中引发不小反响。今后,人民法院办案时要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进行评估,这就极大降低了司法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辽宁政法系统近期采取的一系列行动,释放了更多积极信号。

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刀刃向内集中整治损害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突出问题。省公安厅推出涉企经济案件审批报备等5项机制;省检察院坚持“少捕慎诉”,清理涉民企“挂案”;省司法厅出台文件,针对在岗不尽职、办理不及时等37种损害营商环境行为作出明确问责规定……

胸怀赤诚,舞动长缨。上下同欲,气象万千。

4月6日,辽宁“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正式印发。“全面推进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赫然排在纲要第四章第一节,成为辽宁未来5年集中发力的重要任务。

在“十四五”开局之际,这向外界传达了一个鲜明信号:只要我们用心用力把发展生态营造好,各方面要素必将在辽宁加快集聚。

从修复金融生态着手,运用法治手段重建信用基础。省委、省政府精准部署,各地各部门务实行动,广大干部群众秉承“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原则恪守本分。

潜移默化中,一个个看似细微的点滴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口碑在变。深耕辽宁10年的玖龙纸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茵说,营商环境变好了,信誉度高了,辽宁会有更好的前景,我们愿意做辽宁的宣传者。而在葫芦岛投资了三期项目的坤泰云著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建华则表示,正是看到了当初政府承诺修建的两条道路通车,我们才决定继续在这里投资。

信心在变。进入3月,国有金融机构在辽宁的活动愈加频繁。人民银行决定对辽宁增加240亿元再贷款额度,引导地方银行扩大对涉农、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信贷投放;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分别与阜新、朝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看中的是辽西北在未来国家发展战略中的独特区位优势;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分别与本溪、盘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看中的是当地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

预期在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赵晋平在“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专家座谈会上直言:“过去人们认为东北的营商环境相对来说在国内是比较滞后的,但是我们看到辽宁在2020年的实际利用外资额增长是13.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辽宁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新的突破。”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也在关注辽宁、看好辽宁,最近,东方航空集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国黄金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等主要负责人纷纷率团来辽,就加强合作进行深入探讨。

既解眼前之困,又谋长远之功。目前,辽宁正在逐步推进一项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程。

今年2月26日、3月28日,辽宁相继召开全省农信机构改革动员会议、全省城商行改革动员会议。目标十分明确:牢牢守住不发生金融风险底线,切实保护企业和群众利益。

4月13日,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工作会议上,再次释放强烈信号:把法治环境建设作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从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做起,更好服务辽宁振兴发展大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发展环境的修复亦非一蹴而就。但只要意志坚定、心无旁骛,定有成效。法治辽宁、信用辽宁,是振兴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推动。

辽宁,使命重大,蓝图清晰,时至势成,众缘和合,已然迈上新的征途,正在掀开新的一页!

【自剜病根→→→辽宁变了!】
辽宁振兴发展
必须解决好

营商环境和发展生态问题

重塑诚信政府
规范市场主体
双管齐下、同向发力
辽宁,在变!

以法治环境和信用环境建设为突破口,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经济社会事务。
营商环境建设重点在于信,关键在于政策要有稳定性、公信力,让人感到可信任。
从修复金融生态着手,运用法治手段重建信用基础。
只要我们用心用力把发展生态营造好,各方面要素必将在辽宁加快集聚。
法治、信用
是辽宁振兴发展的应有之义
今天,辽宁日报头版文章
带你聚焦
辽宁法治环境和信用环境建设

紧握法治长缨 净化信用环境

一个判断,已成为共识:辽宁振兴发展,不是靠上几个大项目就能实现,必须解决好营商环境、发展生态问题。

优化营商环境,辽宁过去一段时期用力颇大。制定地方性法规,组建专门机构,出台“最多跑一次”省政府规章……回头审视,发展生态虽有所改观,但并未根本改变。

一个追问,让辽宁反思:营商环境问题的“病根”,究竟在哪里?

一系列企业债务违约事件,给辽宁发展生态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同时,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也清晰显露出来:法治不彰、信用缺失。

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诚在令外。市场经济首先是信用经济,信用经济必须是法治经济。二者一体两面,缺一不可。市场主体只有在一个公平、透明、平等、诚信的环境中,才能对未来看得清、可预期、有信心,才能有在一个地区放心投资、安心创业的动力和底气。

症结找准,施策才能精准。去年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深刻总结教训,将营商环境建设的着力点进一步聚焦到法治环境和信用环境上来。

重塑诚信政府,从约束职能部门和公务人员做起,知法用法、兑现承诺;规范市场主体,从修复金融生态着手,追逃废债、严惩失信。

双管齐下、同向发力。观念在变,行动在变,辽宁在变!

企业的疑难问题,第一时间解答

法治环境、信用环境是一个整体,代表着营商环境的最高层次,代表着投资者对一个地区的信心和预期,而预期有价值。

近些年,有关辽宁企业债务违约问题的消息不时从债券圈传来,且都“动静不小”。尽管相关方面及时采取措施,但影响依然不容忽视。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这是一条朴素的道理。企业债务违约,其背后固然有经营遇到困难等客观原因,但同时也反映出法治观念淡薄、诚信缺失等问题。不仅如此,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口惠而实不至”现象,在过去一段时间也不时出现,让一些投资者不满。

辽宁有着灿烂辉煌的发展历史,有着质朴厚重的地域文化,信用和诚信一直是重要底色。性格豪爽、为人大气的辽宁人,绝非天然不讲诚信。之所以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失信行为,有其特别成因。

辽宁作为曾经的老工业基地,是计划经济进入最早和退出最晚的地区之一,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因而在信用体系建设上有差距。更为重要的是,过去一段时间,辽宁的政治生态遭到破坏,直接影响到营商环境与政商关系,违背经济规律的不作为、乱作为,引发了一系列政府失信行为。

“维护信用,扎实办事,引导预期向积极方向转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辽宁调研期间提出这一要求,深意由此可见。

教训惨痛,形势紧迫。如何破局,已是摆在辽宁人面前的一道重大课题。

今年1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国清在接受央媒专访时明确提出:“营商环境最重要的内容是法治环境和信用环境。”

这是省委在去年将营商环境建设提升到事关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作为“牛鼻子”工程加以强调推进之后,针对当前辽宁面临的紧迫问题作出的最新判断和进一步聚焦。

此后数月,无论是春节前夕赴省公安厅慰问、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赴地方调研,还是与中央新闻单位驻辽机构负责人座谈、会见来辽企业家等多个不同场合,“加强法治环境和信用环境建设”都是张国清每次必讲的重要内容。

|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

“这让我们看到了省委的决心。以法治环境和信用环境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改善发展环境,就是我们的重要任务。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经济社会事务,也是我们必修的一课。”敏锐感受到这一新变化的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政策法规处主任科员潘卓如是说。

把法治挺起来,把信用建起来,把预期撑起来。让政府守住底线、企业避开红线,一场艰巨而影响深远的“攻坚战”,已在辽宁打响。

“信”宜立,更在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守住信用,就必须运用法治手段依法依规约束政府和企业。

1695万元,终于还上了!对于沈阳金柏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来说,拿到这笔被拖欠数年的工程款,过程虽曲折,结局很圆满。

这家园林绿化设计施工企业,服务对象大多是各级政府部门,多年来因各种原因工程款屡被拖欠,企业生存发展受到极大影响。

得知这一情况后,省减轻企业负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挂牌督办机制,第一时间组织4个市19家拖欠主体召开专题调度会,采取多种办法清理欠款,终于在去年10月底,将公司被拖欠的无分歧欠款清偿完毕。

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营商环境建设重点不在于惠而在于信,并不是说政策优惠有多好,关键在于政策要有稳定性、公信力,让人感到可信任,这样的营商环境才是可持续的。”

“辽宁在信用立法方面在全国启动得较早,但法律的应用和执行更为关键。”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孙映雪坦言。

亮出法治的“武器”和“牙齿”,是治理政府和企业失信行为的最佳选择。眼下,辽宁各地各部门正紧握法治利器,瞄准信用建设薄弱点精准出击。

| 辽宁公安机关出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30项新举措

欠款必还是底线。政府拖欠款项的行为最令企业难以接受。辽宁着力将清欠工作作为推进企业纾难解困的重要举措,采取督查、黄色预警和给市长致函等措施推动欠款清偿。截至去年10月底,已偿还拖欠账款348.17亿元。14个市及省级政府部门、省属大型国企均完成了全年无分歧欠款应清尽清目标任务。

逃债必追是态度。企业恶意逃废债会引发金融风险,必须亮明严厉打击的坚决态度。在鞍山市,公安机关在全国创新组建、率先成立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支队,连续开展“追月”行动,针对13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破获了一批大要案件,追回欠贷3.3亿元,优化不良贷款8.9亿元。在全省,鞍山只是一“点”。目前,辽宁各地依法治理逃废债等行为都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失信必惩是原则。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辽宁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在全国率先开展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构建省、市、县三级信用数据征集体系,在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14个领域建立了信用监管制度,实现了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

“法”宜严,更在公。处理好严格执法与提高法律遵从度的关系,坚持客观公正、不枉不松,最终的目标,就是营造出公平、透明、平等的市场环境。

对此,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成林有更具体的解释:“对于各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而言,案件办理是否公正对安全感的影响最为深刻,对市场预期的影响最为直接,对创新创业的影响最为明显。”

近日,一份由省高级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对涉企案件实行生产经营影响评估的报告办法(试行)》在企业界人士中引发不小反响。今后,人民法院办案时要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进行评估,这就极大降低了司法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辽宁政法系统近期采取的一系列行动,释放了更多积极信号。

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刀刃向内集中整治损害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突出问题。省公安厅推出涉企经济案件审批报备等5项机制;省检察院坚持“少捕慎诉”,清理涉民企“挂案”;省司法厅出台文件,针对在岗不尽职、办理不及时等37种损害营商环境行为作出明确问责规定……

胸怀赤诚,舞动长缨。上下同欲,气象万千。

4月6日,辽宁“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正式印发。“全面推进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赫然排在纲要第四章第一节,成为辽宁未来5年集中发力的重要任务。

在“十四五”开局之际,这向外界传达了一个鲜明信号:只要我们用心用力把发展生态营造好,各方面要素必将在辽宁加快集聚。

从修复金融生态着手,运用法治手段重建信用基础。省委、省政府精准部署,各地各部门务实行动,广大干部群众秉承“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原则恪守本分。

| 外资项目落户辽宁

潜移默化中,一个个看似细微的点滴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口碑在变。深耕辽宁10年的玖龙纸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茵说,营商环境变好了,信誉度高了,辽宁会有更好的前景,我们愿意做辽宁的宣传者。而在葫芦岛投资了三期项目的坤泰云著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建华则表示,正是看到了当初政府承诺修建的两条道路通车,我们才决定继续在这里投资。

信心在变。进入3月,国有金融机构在辽宁的活动愈加频繁。人民银行决定对辽宁增加240亿元再贷款额度,引导地方银行扩大对涉农、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信贷投放;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分别与阜新、朝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看中的是辽西北在未来国家发展战略中的独特区位优势;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分别与本溪、盘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看中的是当地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

预期在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赵晋平在“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专家座谈会上直言:“过去人们认为东北的营商环境相对来说在国内是比较滞后的,但是我们看到辽宁在2020年的实际利用外资额增长是13.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辽宁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新的突破。”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也在关注辽宁、看好辽宁,最近,东方航空集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国黄金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等主要负责人纷纷率团来辽,就加强合作进行深入探讨。

既解眼前之困,又谋长远之功。目前,辽宁正在逐步推进一项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程。

今年2月26日、3月28日,辽宁相继召开全省农信机构改革动员会议、全省城商行改革动员会议。目标十分明确:牢牢守住不发生金融风险底线,切实保护企业和群众利益。

4月13日,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工作会议上,再次释放强烈信号:把法治环境建设作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从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做起,更好服务辽宁振兴发展大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发展环境的修复亦非一蹴而就。但只要意志坚定、心无旁骛,定有成效。法治辽宁、信用辽宁,是振兴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推动。

辽宁,使命重大,蓝图清晰,时至势成,众缘和合,已然迈上新的征途,正在掀开新的一页!

来源:辽宁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想要摘星星的孩子,孤独是我们的必修课,我不怕自己努力了不优秀,我只怕比我优秀的人比我更努力。#每日一善[超话]# #每日一善感悟正能量# 与你有关的人太多,所以
  • 但我知道,我只是恰好在那个冬天看到了世界的另一端。相对应的,春天(东方)的本味是酸,秋天(西方)的本味是辛辣,冬天(北方)的本味是咸;生命在时空坐标里要深味当下
  • 最近他们也接受了第一笔外部投资,投资将用于发展最新的分销中心。同时他们也强调,这并不是纸制化妆品管状包装的唯一一次应用,未来还将应用到欧莱雅集团旗下更多品牌的商
  • 2020.0616⏺️今天换微信id啦 圆满了嘻嘻嘻⏺️完成了好久之前就想做的事情 就很有成就感⏺️ 果然行动起来才最让人感到幸福感 you only liv
  • #刘宇宁618超拼夜# 。#刘宇宁618超级晚# 。#摩登兄弟[超话]# 摩登兄弟 mdxd 刘宇宁 lyn 你是我始料未及的遇见 是我突如其来的欢喜 是我纸
  • #分手复合挽回男朋友##爱情恋爱秘籍# 很多人在分手问对方为什么分手时,对方会说一句,其实你很好,只是我们不适合,勉强在一起是不会幸福的。#分手复合挽回男朋友#
  • #宝贝回家# 约1993年出生1994年左右疑从四川省被卖至河北省沧州市的刘永年寻亲#约1993年##约1994年失踪##男孩##四川##被拐# 一、 基本信息
  • #情感句子##名人往事# 柳如是:柳如是(1618年~1664年)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1]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
  • 每天的中午、下午都有斋饭,一个人只需要20块钱,便可以饱餐美味的斋食。#微博火星计划##遇见美好##云南旅游攻略##带着微博去旅行# 今晚,江边沿线的路灯及景观
  • 盲目找亲朋好友帮忙,酿成的结果无外乎2个: 1、你选的这个朋友不太靠谱,不仅解决不了情感问题,还把你们分手的事传的人尽皆知,让前任感觉不被尊重。喜欢不一定非要
  • [污]另外这机器的夜景模式还提供了四个风格滤镜,我觉得青橙白天用特别好(是的,白天用夜景模式)黑金晚上用特好,拍室内(尤其是商场)效果很不错,晚上的样张大多数都
  • 我是军战之将,与江湖高手不是一路的,若连我都排得上琅琊榜,岂不是江湖无人?”纪王放声大笑,“不像不像,这一点你跟豫津不像,小津一定是先交佳人再交朋友的。
  • ”——粉色瓶装罐上印着粉粉的萝莉,恋爱就应该是甜美的。粉色自从我出身之后就代表了少女萌萝莉系的代表…小时候经常会有别人家的妈妈给自己家的闺女从头到脚都是粉色的装
  • ?(懂的自然懂这可把我激动坏了 一直处在很嗨的状态哈哈哈 现在回想起来 papa都有点抓不住我了(当时还在纠结晚餐吃什么 可是因为太开心 全程嗨的有点不在状态
  • 你要做一个努力且会享受的人,不被生活所困,有钱更有梦想。[心]我见过最好的答案就是:因为我喜欢的东西都很贵,我想去的地方都很远,我爱的人超完美。
  • #毕业论文答辩结束后的心情#虽然早就答辩完了~但心情还是久久无法忘怀…作为一个本科生毕业论文,我们导师在各种细节上可谓是当作博士生在培养…写论文时间长达一年,这
  • AirJordan 1外形的灵感来自于在当年风靡一时的AirForce 1,同时降低中底厚度,减轻重量,增加贴地感,并采用了后掌Air Sole气垫和最经典的飞
  • 叶蓝英在这座城市生活却没有熟悉的人,没有关心她的人,暴露悲惨对她的生命而言没有什么改变,无非是在网络暴力中死亡,还是在网络同情中死亡。现实里人与人之间也存在误解
  • #声入人心[超话]# 今晚618太太太太太宝藏了,江苏卫视,都去给我看[喵喵] 嘎嘎的《喜欢你》我要融化了 周星星✨ 一如既往地让我欲罢不能(我太喜欢《笑之歌》
  • 最近风很大的体脂秤! 今天打卡: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每日一称体重 宅在家最大的变化就是被爸妈嫌弃好吃懒做和好吃懒做后的长胖 终于在我妈第N1次说你是真的胖了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