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
“双碳”行动是应对气候变暖的国际行动一部分。欧盟国家是“碳中和”的首倡者,他们提出要在2050年达到碳中和。我国去年9月承诺,2030年碳达峰,2060年达到碳中和。从人均角度来分析的话,美国,英国、法国的碳排放已经处于下降阶段,正在走向碳中和。印度的人均排放量增长刚刚“启动”,大概相当于我国60年代的人均排放水平,尚未真正到达快速增长时期。我国基本从2012、2013年开始就进入了碳排放的“平台期”。

我国的生产端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是7.28吨/年,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不过比美国要低很多;从消费端来看,我们的人均排放量比英法美都低;一个国家的发展,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是逐年累积的,从1900年算起的人均累计排放对比图显示,全球平均水平是209吨/人,我国才157/吨人,美国是1218吨/人,欧洲的法国、英国这些国家都比我国多得多。所以计算人均累计碳排放,我国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我国现在的碳排放总量比较高,这和我国经济发展比较快有关。从这个角度看,我国的碳中和应该会比其他国家困难。
碳中和的概念,就是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化石燃料利用和土地利用),被人为努力(木材蓄积量、土壤有机碳、工程封存等)和自然过程(海洋吸收、侵蚀-沉积过程的碳埋藏、碱性土壤的固碳等)所吸收。目前全球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大约是400亿吨,其中14%来自土地利用,86%来自化石燃料利用。排放出来的这些二氧化碳,大约46%留在大气,23%被海洋吸收,31%被陆地吸收。碳固定过程非常多,在这里举一个不被大家特别关注的例子—土壤。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碱性土壤中含有很多钙离子,不像南方酸性土壤钙离子很少,这些钙离子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结合,降水的时候就会淋溶形成碳酸钙沉淀,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自然过程。做黄土研究的专家经常说,黄土里面有料姜石,这就是碳酸钙的结核,还有在温暖时间沉淀下来的钙板。我国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个自然过程对碳的固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未来碳中和的主要途径,我们要考虑到,接近2060年的时候,因为人为排放下降了,二氧化碳分压降低,海洋吸收可能也会相应降低,但降低的幅度现在很难预期。陆地土壤沉积的固碳过程还是会存在,甚至有可能会加强。所以,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就要通过生态建设、工程封存等措施去除掉,这样才能达到中和。

中国如何达到碳中和

专题一:未来能源消费总量预测

核心问题:在不同的时间节点(面向2060)。我国居民生活、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的能源需求以及全社会能源总需求。
一个是到2035年,我们GDP比目前还会翻一番,2060年还需要再翻一番,达到人均4万美元,产业结构从目前的中低端发展到中高端。另外一个因素就是人口变动,要建立一个预测的模型。但预测常常是不准。
专题二:非碳能源占比阶段性提高途径
核心问题: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新型能源供应系统,如何逐步增加非碳能源,特别是风、光、水、地热、核等的比重。

中国西部有丰富的风、光资源,如何从各种发电、储能、转化、输电、消纳等等环节协调发力,让这些资源得到有效充分利用。尤其要解决的问题是,由于风、光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平衡,如何保证稳定输出,需要一套什么样的基础设施来保证稳定输出,这个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也需要有一个框架。非碳能源实际上只占15%,另外85%是煤、油、气,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我国现在大约排放100亿吨二氧化碳。假如到2060年,我国还不得不排放20到25亿吨二氧化碳。

非碳能源占比不会是线性提高的,主要靠技术组合和技术突破。煤炭作为主力能源,还会存在较长一段时期,因此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的进步仍需十分重视。另外一个是核能,我们不该追随某些“弃核国家”的脚步,还要加强核能利用,甚至在内陆地区建厂,把核能充分利用起来。尤其是西部干旱地区的风、光资源,是我们实现碳中和最大的底气,要考虑如何稳定输出。

专题三、不可替代化石能源预测
核心问题:不可替代的化石能源必然会转化为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对于这部分排放要有一个预测来自于何处,来自于什么行业、总量多少。

首先要考虑替代,就是用电、热、氢能等来替代,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替代难度肯定是不一致的,我们能否从目前的情况来按照难易排序,这是非常关键。

其次,能否确定不可替代的领域有哪些?这些领域不得不排放二氧化碳,那就是碳中和需要中和掉的部分,需要进行针对性预测。现在初步认为:居民生活比较容易用电力、地热、太阳能来替代,关键在于国家如何推动;交通领域,目前已经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以后可能用氢能驱动船和飞机等,这个替代可能只是时间问题;农业领域大部分也可以替代;比较难替代是工业领域,包括冶金、化工、建材、矿山等等如何替代,还需要特别研究。

另外,要克服风电、光电等输出不稳定性的问题。未来我们的电力系统如何保证稳定输出将是需要考虑解决的关键问题。美国提出来2035年实现无碳电力,中国什么时候实现低碳电力或者无碳电力。目前有很多国家对氢能寄予了很大希望,氢能战略也需要国家拿出方案。我国大约10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中,发电端占比约47%,消费端如工业过程、居民生活等等占53%。要实现碳中和就需要在发电端用更多的非碳能源来发电、在消费端用电和氢能等来替代,构建一个两端共同发力的系统。

专题四:非碳能源技术研发迭代需求
大化所的刘中民院士提出三步走。第一步是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与耦合替代;第二步,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与规模应用;第三步,低碳能源智能化多能融合。

专题五:陆地生态系统固碳现状测算
中科院已经做过一些关于碳收支项目的研究。现状认为,我国目前地表碳储量相当于363亿吨二氧化碳,每年固碳速率是10到40亿吨二氧化碳,我们估计森林在2060年以前将会达到固碳峰值,之后固碳速率就会降低。干旱半干旱区的土壤还很难估计。

专题六:陆地生态系统未来固碳潜力分析
计算我国陆地生态系统未来固碳潜力,主要有以下核心问题:
一是陆地和近海不同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如何,以及未来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它们会如何变化;二是我国生态恢复、建设工程这些面状分布区未来的固碳潜力如何;三是新增点状分布区固碳潜力如何,比如城市造林绿化等;四是其他一些人为措施,比如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上马后西部干旱区变绿、海水淡化等实现后,在其影响下新增的固碳潜力如何;还有未来陆地生态系统增加碳汇的措施,比如秸秆闷烧成碳屑等。我们还需要研究证明这些增汇措施的长期性。

专题七: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评估
负排放技术目前有十种。包括将二氧化碳制成化学品、将二氧化碳制成燃料、微藻的生产、混凝土碳捕集、提高原油采集率、生物能源的碳捕捉和存储、硅酸盐岩石的风化和矿物碳化、植树造林、土壤有机碳和土壤无机碳、农作物的秸秆烧成木炭还田等等。这些负排放技术中,前面几项是国际上所谓的CCUS技术,而矿物碳化和生物碳我国研究较少。核心问题是这些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现在还没有必要马上就大规模工程封存,那是要在2060年之前考虑的问题。目前这方面技术进步是比较快的,未来会进步到什么程度还不好预测,但是我个人认为,最好不要单纯地封存,还是要想办法如何利用二氧化碳。

专题八:青藏高原率先达标示范区建议
建议在青藏高原建设一个率先达标示范区。青藏高原在我国境内的面积有250万平方公里,我国正在建设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同时我国可能也要开发一些河流的水电,青藏高原固碳的潜力非常之大,因为它有很多退化的草地,所以我们现在要对它进行专题研究。

专题九:政策技术分析研究
政策如何推动的问题,包括如何推动非碳技术,如何进行生态建设增加碳汇。目前来说,我国在减排问题上,政府约束性政策大于市场机制,以后可能要更多地依靠市场来发挥作用。

结束语

第一,“碳中和”过程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其过程将会是经济社会的大转型,将会是一场涉及广泛领域的大变革。国家需要积极研究与谋划,谋定而动,系统布局,组织力量,特殊支持,力争以技术上的先进性获得产业上的主导权,使之成为民族复兴的重要推动力。

第二,我们项目组强调:完成这个大转型,需要在能源结构、能源消费、人为固碳“三端发力”,所需之资金将会是天文数字,决不可能依靠政府财政补贴得以满足,必须坚持市场导向,鼓励竞争,稳步推进。

第三,本项目只能先给出一个框架性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确定路线图的问题上可考虑先经历一段“百家争鸣”时期,千万不要急于“收口”,千万不要急于强力推进。

第四,这个大转型过程中,整个行业的协调共进非常重要。“减碳、固碳”“电力替代”“氢能替代”均需要增加企业的额外成本。由此,分行业设计“碳中和”路线图及有效的激励/约束制度需尽早完成,这个非常关键。

第五,评价国家、区域、行业、企业甚至家庭的“碳中和程度”,需从收、支两端计量。从能源消费角度论,“支”(即排放)相对容易计量;“收”(即固碳)由于类型多样,过程复杂,很难精确计量,尤其是“人为努力”下的固碳增量不易确定。由此,国家要尽早建立系统的监测、计算、报告、检核的标准体系,以期针对我国的碳收支状况,保证话语权在我。

当然,这里面还有国际上的合作和斗争,比如未来的排放权如何分配?未来排放的天花板应该如何确定?“共同又有区别的责任”未来怎么体现?西方国家一直在说“资金与技术援助”,但是一直没做,他们如何兑现?每个国家排放量如何计量?另外我国该如何应对西方国家的舆论抹黑,比如西方国家总说中国是第一污染大国,我国人均累计排放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但是我们没有人就此发声。另外,针对外国对我国绿色产品比如太阳能电池板设立高额关税,我国该如何应对?
还有一些基础性的科学问题需要研究,比如到底1.5℃、2.0℃增温对应什么样的二氧化碳当量浓度?以前国际上经常说450ppm二氧化碳当量浓度,现在已经达到了这个浓度,但增温并没有达到1.5℃。我个人认为,格陵兰冰盖融化之前,变暖对中国是有利的,融化之后海平面要上升,对中国就不利了,所以我们还是要有一个研究目标。总之,科技界任重道远。#期嘴八舌#

【听堂热评|入学挂钩房产 资源分配不均致教育嫌贫爱富 】​居住在山东菏泽市中达广场、融邦中山苑等多个小区的业主称,他们小区对应的学区为菏泽市第一实验小学,但今年8月网上报名时,校方以他们的房产“套内面积不足60平”为由拒绝了他们的入学申请。此事经媒体披露后引发广泛关注。菏泽市教育局对此表示,该学校是自主招生,招生条件是由学校确定的。

学区房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这背后的逻辑并不难理解。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就近入学”政策,一个小区对应一所学校,由于名校资源相对稀缺,与名校相对应的小区价格必然水涨船高,这正是“学位房”热度长盛不衰的原因所在。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为了一个学位,只得买学区房。像菏泽市第一实验小学这样一所办学规模及教学质量均位于该市前列的优质学校来说,自然成为当地家长追捧的香饽饽。面对优质学位“僧多粥少”的困境,不少热门学校都有相应的招生对策,比如限制业主落户必须满2年,比如像菏泽市第一实验小学这样对家庭房产面积有所要求。

不过学校要求房产60平米以上才能入学,只能让那些富裕家庭的子女进入好学校,那些无权无钱家庭人家的孩子则只能“望校兴叹”,这无异于“嫌贫爱富”。如果每个学区都要求套内面积在60平米以上才能入学,那很多经济条件拮据的小房家庭孩子都无法正常入学。这是对低收入家族的一种歧视,侵犯了适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受教育权和择校权。我国教育历来推崇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也就是说所有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是不分家庭背景和家庭出身的。自然不应当“看房下菜”,这样做明显有悖教育公平。

随着生源持续增加,学位供不应求,名校希望通过一些方式对“供需关系”作出调整,依据房产面积大小来确定入学资格这样的政策实属无奈之举。但如此做法治标不治本,更加深了公众对教育公平的质疑。学校“嫌贫爱富”的背后凸显出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的迫切需求,要缓解名校热,就需要在多校划片、优质教师流动、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等办法上有更多探索和尝试。优质学校多了,择校热、学区房自然就会降温。(听堂FM-成都新闻广播评论员申焱)

人在年轻时最应该做什么

01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跟朋友们吃串时突然就聊到“人生的意义”。

一个朋友说,你们有没有一种感觉,就是很多想要的东西其实过几年都会有,比如想买gucci包——我随便举个例子,这几年买不起再等几年存款变多就可以了,那是不是说到底,先买后买都没什么区别……既然如此,工资高不高好像都无所谓,无所谓的话,我们一直想要升职加薪是为了什么呢……这种事儿“真不能仔细想”。

另一个朋友问,你是想讲“为奢侈品刷卡后的空虚”么?那个朋友说,也不是,就是偶尔会想,“努力是为了什么”。

我也想过的。

就说我朋友讲到的,奢侈品这种东西,其实只要不是月入几十万,都没法闭眼买,月薪一万的人买一万多的包得咬咬牙,月薪十万的人也一样。

既然如此,为什么非要拼了命地做月薪十万的事儿?生活质量未必指数型上升,累倒是会准确翻倍。

开解到我的,是刚刚步入职场的男朋友。他说,再来一次,有月薪十万的机会——虽然你知道肯定会很累,你真的会放掉吗?

的确不会。

所以,有句话太对,“趁你想做一件事,现在就去做”。

“想做”是珍贵的。

02

慢慢地我才想明白,“欲望”永远是个关乎当下的词。“欲望”突然鲜活,难得地翻涌起胜负欲——这种时刻是不多的。如果此刻,想要做成一件事儿,想要多一次“made it”,那就别考虑太多的“这可行吗?这有意义吗?这能给我带来什么?”,先行动。

好几年前,我在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顺利出版小说集的时候,就已经在悄悄地攒文章——那时候我是真的没什么资历,但我觉得我离出书这件事儿好不容易才近了点儿,至少不再是概率为0%了,那么……我先准备周全。

我最近突然觉得自己该写一部长篇,还有了出版它的想法。跟朋友聊的时候,他问了很多实际的问题,比如什么主题,是流行的那种吗,联系好编辑了吗,有时间整理思路吗。

我说我还没想到这些。但我想写——这个真的很重要,我先列个提纲,如果列不出来,我就先一段一段地写着。

其实,比起你“最后真正做成了什么”,“想做”的冲动是更珍贵的。

如果一个人没有什么想做的,那会是真正索然无味的人生吧,如果要问意义,意义或许不是能被一件一件摆出来介绍给旁人的物品,意义可能就是一股劲,这股劲让你想要尝试点儿什么,无所谓结局,无所谓它“对你的人生主要剧情有多少贡献”,你就是突然觉得,这个是我想做出来的,所以,不管你们说什么,我要往那里走了。

03

我这个人有个特点,我不知道算优点还是缺点,我看到很好的东西就会想,我有没有可能跟它发生点儿联系。

我高中喜欢看小说,好多小说都写乐队,我觉得乐队是很青春的事儿,所以上了大学后,一直想要组建一支。我那时多直接,连谱子都不怎么认识就敢满学校找乐手了,就敢对人家说,“我填词你作曲,我们会是很好的原创乐队”。

经常有读者对我说,自己不是个很没想法的人,也没有更喜欢“按部就班”的人生,但想做的事儿反正最后都没做,也不知道为什么。

可能就是……你真的非常想做的时候,你没有“迈出哪怕一步”。然后日子过着过着,“热情终究消退”,你变得不那么想做了,开始觉得就像这样无波无折,倒也没有什么损失。

但我觉得人要给自己做梦的机会。

去做,哪怕做出来只觉得“也还好吧”,都是一种圆满。

因为——就连“想要做点什么”的冲动,都是会离开你的。

我跟长辈交流的时候,发现他们的一切都已经非常难以改变,我向他们介绍新的生活方式时,他们通常会说,“理解,但这个年纪了,已经不想接触那些了”。

我不觉得年龄大小有什么关系,我只怕我到了那个时候想得跟他们一样,我也对所有可能性“say no”,我不知道那个时候我会怎么想,至少现在,我不想这样。

所以我在近乎紧迫的心情里成长,我每个月记录kpi,我时不时地问自己“还可以做哪些没做过的东西”,累吗,累,但我怕现在不累的话,以后便真的“只想轻松”,至少现在,我还想要尽力做个“更丰富的人”,我知道这种渴望是珍贵的。

你们也要对自己说这句话呀——“你还可以更好的”。

*作者:陈大力,无敌大长腿,钻石少女心。你说和没说的,她都懂。来源:陈大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张艺兴##张艺兴ineedu##张艺兴1007生日快乐##张艺兴代言浦发信用卡##熊抱张艺兴##张艺兴代言冒险岛2端游##张艺兴黄金瞳##张艺兴音乐冒险季#
  • 我们在这件事上并不孤单:你们知道,中国已要求美国做出澄清,并敦促他们将这一情况公之于众…..” 佩斯科夫说。他补充说,美国对俄罗斯可能在乌克兰使用化学武器发出“
  • #好书推荐# 《世界舞台上的政治》世界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生着变化,世界政治也是内涵丰富、包罗万象,本书主旨就是呈现世界所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这些挑战的应对方法。#
  • 倘能做到这一点,就不会构成什么压力了。倘能做到这一点,就不会构成什么压力了。
  • 它就耷拉着小耳朵很委屈又很乖的样子我就有些不忍心骂了把它放下来它也不跑 就很乖地依偎在我怀里摸了摸下巴就开始呼噜噜就有些感叹 小猫咪哪里知道呢但它也是真的很喜欢
  • 3、像我这样的人,看到你这么漂亮的女孩子,我的心,都会跳的好快。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即便会忘记我我也依然会奋不顾身#明天你是否
  • ”大家都沉默了班里一个平时安静的人站起来说“天使会为了世界负了你魔鬼会为了你负整个世界”某一天天使和魔鬼同时爱上一个女孩并决定守护她一辈子人们都说他是灾星当天使
  • 就在我陷入日常生活的疲惫时,一个自称是盲人运动员的人找上了我。到了北京,为了继续维持这个“健全人”的形象,每天到公司后我会先找一个没人的教室,脱掉假肢,把里面的
  • 又是一堆好吃的[偷笑][偷笑]跟手一般长的长卤脖,肉一丝一丝的,最爱的是糖醋口味的!甜辣味道的鸭脖,也是我家老公超级爱吃的(因为长卤脖是鸡脖的,他不吃鸡)还有还
  • A14被安卓旗舰芯片超越,发哥顶级芯片终于翻身天玑9000icon从发布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很强了,性能比起骁龙8Gen1还要强,功耗却可以做的更稳更低,此次在GP
  • (没有说冬虫夏草味的别的管用的意思)总之,万一身边有还不知道的朋友,劝他别嚼了,要提神喝真咖啡或者吃酸话梅、嚼口香糖都可以。#口腔护理[超话]# 唯爱美‮仪牙‬
  • (看到这个的画面时候相当紧张,想象自己遇到的时候,真的是跟剧里一模一样,一只手压着先露部,跪在急救床上去的手术室) 2.先兆子痫伴胎盘早剥。(如果不是因为提前检
  • 三、严格重点公共场所管理  1.所有宾馆(酒店)、民宿或带有住宿功能的场所必须严格测量体温,查验行程码、场所码,查验市域外来(返)市人员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
  • 中药连花清瘟成为抗奥密克戎病毒的利器 “房子是别人的,生活是自己的”热爱的生活的人一定都听过这句话,我也是个爱生活的打工人,住着廉价的出租屋,可是我的生活不廉
  • 二一、这世上有20%的人,不论你怎样行动,他们都讨厌你。事无所祈,心有坚毅,尽量的快乐,才是人生的真义。
  • 景区山高林密、人迹罕至,保存着地球上同纬度为数不多的亚热带和温带完好的自然生态,森林覆盖率达97%,是重庆地区最大的、原始生态保护最为完好的自然生态风景区,被专
  • 7、我还是得不动声色地走下去,说这天气真好,风又轻柔,还能在斜阳里疲倦的微笑,说人生极平凡也没有什么波折和忧愁。10、所谓的花季,就是所有生命没有高低之分,偶然
  • /押花时尚泰勒身着Oscar de la Renta 2021秋冬系列花朵短裙出席格莱美[给你小心心]~这条裙子让押花界都沸腾不已!时尚与押花的结合,很奇妙有趣
  • 然而布鲁斯的情报其实都是和旁边的韦恩家族的情报相关的,一张照片上还写着“if only i knew then what i knew now”应该是说明他只是
  • 或许别人觉得我会不快乐,在强撑[笑cry]但我自己还蛮享受现在!但一切刚刚好,为了装修的事情焦头烂额但还蛮享受其中最后感谢️2019年下半年让我感受到太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