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做决定是一件很难的事#
因为我们实际上是活在对未来的预测中的,而未来是那样的不确定。
生活中的决定总是很难做。有人把“做决定”比作“赌博”,但就连赌博也有个写得明明白白的风险概率;生活中的决定也不像心理学经典实验范式中那样简单,起码选当下的十块钱还是一年后的一百块,两个选项都是有确切的时间和数字的。

我们实际上是活在对未来的预测中的:我们虽然在做当下的事情,但无时无刻不在对行为的未来结果进行评估。然而我们在生活中要做出决定时,却又很难预知事件的走向、各种后果的发生概率的。当我们在想选什么专业、是深造还是就业、做什么工作时,这是一种模糊决策(decision-making under ambiguity)[1]情境,我们没法穷举所有的可能结果,也算不出每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到底该走哪条啊,我好焦虑
“小孩子才做选择题,大人都要”,这句话说得好听,但在没法“都要”的时候,我们也会像小孩子那样烦躁焦虑哭唧唧。

面对模糊情境时,我们渴望找到一个明确的回答,这是人人都有的认知闭合需要(need for cognitive closure)[2]。有的人面对模糊的情境时会特别焦虑,急到团团转;有的人就平和一些,并没有那么着急,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

认知闭合需求高有利也有弊,如果焦虑促使我们去搜集和掌握更多信息、对信息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在DDL前快速做出判断和决定,那我们还得谢谢这焦虑;但如果焦虑让我们只想着赶紧下定论,那我们也可能信息有限的情况下,被焦虑逼着做出一个并不够理智的决定,事后想起来就会后悔不已。

“做”或“不做”,都会后悔
当提到“决定”时,“后悔”一定是经常与它相伴的。标准理论(norm theory)认为,我们总会把当前的情况跟某一标准进行比较,这一标准既可以是先前确定的,也可以是事后构建的,而事后构建的标准往往是“本来可以……”式的[3]。这种在心理上对已经发生了的事件进行否定,并表征其原本可能出现而实际未出现的结果的心理活动,就是反事实思维(counterfactual thinking)[4],用一口气能读完的说法解释就是,与事实相反的思维,这是“后悔”情绪的思维基础。

我们遗憾时机白白流失,想“要是毕业前我跟她表白了就好了,说不定我们就在一起了”,这种在前提中添加事实上未发生的事件或未采取的行动,而对事实进行否定的反事实思维被称为加法式(additive)反事实思维。

我们也会纠结多说无益,想“我要是没跟她表白那现在我们还是朋友”,这种在头脑中假定某个既定事件并没有发生,从而对事实进行否定和重新建构的想法被称为减法式(subtractive)反事实思维。

到底是做得多了更后悔,还是没做更后悔呢?不同类型的反事实思维带来的后悔强度可能不同,围绕这一话题,心理学家们进行过多年的讨论。
最初,心理学家认为,面对同样糟糕的后果,如果这一后果是因为做了某件事导致的,那短时间内后悔程度会比由于没有做某件事引起的后悔程度高;也就是说,减法式反事实思维与后悔的关系更强,这一效应被称为“做效应”[5][6]。

但长时间来看,加法式反事实思维与后悔的关系似乎更强,也就是说更后悔没有做某件事,因为后悔做了的刺痛会相对较快地消失,而后悔没做的痛苦会持续更长时间[7]。

这时候最初提出“做效应”的研究者又不同意了!最后他们通过论文互怼(不是)得到一个两方都可以接受的结论:后悔的发生需要糟糕后果的显现,而不采取行动的糟糕后果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所以长时间之后测量的话,没做某事的后悔会显得更强[8]。

但我们也会觉得自己选得还不错
无论我们做出怎样的决定,做出决定之后的生活总是悲喜交加的,如果我们认定“决定正确”,那我们总能找到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甚至,即便在别人看来,我们的决定不够明智、我们做出决定后的生活“变差”了,我们也能通过“自我欺骗(self-deception)”来让自己喜欢现在的生活、向别人证明自己没做错决定。

我们会把自己不想知道的信息像垃圾一样扔掉,会自动过滤掉或屏蔽具有威胁性的信息,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解释接收到的信息, 会根据实际情况有偏差地提取信息或重构记忆。比如,在我们做出决定和选择后,如果有人质疑我们的决定不好,我们会固执地举出“我很好”的例子,并反驳那些“你看起来不太好”的信息[9]。

这种“自我欺骗”同样有利有弊,它让我们自洽而快乐,但也可能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在危险边缘试探。

在做出决定后,“我后悔了”和“我现在很好”这两种想法并不冲突,可能会交替出现;但我想,更多时候,我们是没有时间去思考“我是在后悔还是在自我欺骗”的。我们会偶尔抱怨,会不时反思,但更多时候,我们需要专注当下。

到底什么样的决定才是最好的?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回答。在我本科毕业那一年,我的班主任跟我们说过许多遍:“无论你们决定选什么,都会后悔的。”
也许,世界上永远没有最好的决定,但我们永远可以把当下的事做得更好。

改变命运的方法,永远只有一个

人生命运,看似无常,实则,冥冥之中,皆有规律可循,皆有道法可依。

古德说:“命,我自己造,福,我自己求。”

其实,打开命运之门的钥匙,一直在我们自己手中。

真正高明的人明白:改变命运的方法,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改变自己。

改变意识,烦恼消去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世间万物,都从道中而来,皆由意识产生。所谓意识,就是通常说的“念头”。

意识不同,看到的事物便不同。

人之所以痛苦,就是意识被欲望操控,内心难以平静,从而烦恼丛生。

从前,有一个地主,拥有很多钱,但是整日唉声叹气,夜不能寐。

于是,他找到道长,说:“师父,我很痛苦,每天都活在担忧中,担心钱会被偷走。”

道长指着院中的花说:“我会担心花被偷走吗?”

地主困惑地说:“那自然不会。“

道长笑笑说:“人总困在自己的想法中,其实世间万物,都是这样,我们只能享用,却不能拥有。“

地主听后,顿时豁然开朗。回去之后,把钱财捐了出去,生活反而轻松自在了。

哲人说过:“一念之间,天地自宽“。

很多时候,意识一转,想法一换,观念一变,纠结担忧就能放下,痛苦过往便能释怀。

如此,便会神清气闲,事事顺意。

改变认知,财富自来

一位作家说过:“财富和认知是匹配的,人永远无法赚到认知以外的钱。“

确实如此,自然万物都有平衡之道,钱财也不例外。

认知水平不同,财富数量就不同。如此,才能保障自然有序,能量平衡。

真正的智者,总是打破局限,突破自己,从而掌握命运。

而有的人,不愿意跳出局外,即使有机会,也很难抓住,最后穷困潦倒,命运坎坷。

这样一个故事:

上帝化身一名老者,想帮助贫困的农夫改变命运。

上帝问农夫:“如果你是全村的首富,你会干什么?”

农夫说:“我想养几头牛,来帮助我耕地。”

上帝又问:“那要是成为县里的富人呢?”

老农想了想说:“我要多买几亩地,这样我就能多种庄稼了。”

上帝再次问道:“要是让你成为全国最有钱的人呢?”

老农兴奋的说:“我会买下一座金矿,这样以后,我就可以用金锄头种地了。”

上帝有些失望的说:“你为什么只想着耕地呢?不是可以做其他的事吗?“

老农十分困惑的说:”不种地还能干什么呢?“

上帝摇摇头,叹了一口气说:“那你还是在这里种地吧”。

对于老农而言,即使上帝给他财富,他也无法享用,发挥不了财富的价值。即使上帝告诉他真理,他也无法理解,反而会带来困惑。

《庄子·秋水》中讲:“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凡夫不可语道。”

很多事物,并非不存在,只是认知水平不同,难以说清道明。

认知不同,所带能量不同,驾驭物质的能力不同,人生命运自然也不同。

打破旧有局限,消除原有认知,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

改变心态,好运相随

一位哲人说过:”你的心态就是你的命运。“

生活中,有人一脸霉相,做什么事都不如意;而有人一脸福相,总是一顺百顺。

正所谓:相由心生,心态不同,精气神就不同,运气也就不同。

从前,有两名书生,相约一起进京赶考。

在路途中,看到很多人抬着一口棺材,正准备出殡。

其中一个书生想:“怎么这么晦气,出门就碰见不好的事,估计又考不上了。”

心情很是低落,到了考场也打不起精神来,果真没有考上。

而另一个书生想:“棺材,棺材,是升官发财的意思,看来是好兆头。”

于是,便很高兴,更加努力的读书了。最后高中,当上了大官。

同一件事情,用不同的心态对待,结果就天差地别。

人与人最本质的差别,就是心态的好坏。

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吸引同频的好事:而消极悲观的心态,就会带来不好的祸事。

《庄子.山木》中说:“物物而不物于物。”

大意是:圣人利用万物,但是不被外物所累,不被表象迷惑。

世间万物都是中性的,在于我们如何赋予意义。

真正聪明的人,总是能够看清本质,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让万物为自己所用。

所以能够游刃有余,从而好运连连,好事不断。

  ▽

《诗经》中说:“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遇事勇于反省自身,做人敢于改变自己,就能改变命运,迎来福报。

生活中,弱者总是固执己见,而强者都在顺势而变。

转变意识,提升格局,烦恼就会消散;

改变认知,提高能量,财富就会到来;

调整心态,提升境界,好运就会迎来。

你我皆是自己人生的导演。愿你我都能改变自己,从而掌握命运,拥有平和的心境,顺意的人生。

2022年,应该继续“疫情清零”还是开始学会“与狼共舞”?让数据和现实说话。

应凤凰新闻的邀请,我针对这个问题做了解答。

自2020 年3月11日WHO 宣布COVID-19 全球大流行(Pandemic )以来,人们一直希望这个Pandemic 能在一年内结束。然而,事与愿违,2021年的今天,超过2亿人被感染,近五百万病逝;2021年的疫情,已经远超过2020年。无奈,人们只有把目光投向2022年,以及以后的岁月。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底多种有效疫苗的在殴美,亚洲的研发和扩大接种,从战略上扭转了这一战局。然而,围绕着严格社交隔离的“疫情清零”和社会开放的“与狼共舞”战术,学术界,尤其是民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站在学术和数据的基础上,我们首先不要过急地将这些战术简单地归结为“成功”与“失败”,或者“好”与“坏”。因为我们首先要界定的是,什么是我们各个国家和地区分别能够达到的最好结果。这一方面,除了有效的疫苗,药物和社交隔离以外,必须结合各个地区的医疗条件,经济水平,文化和政治气候。

理论上,彻底消灭新冠,让它再也不能侵害人类,这是最理想的结局。然而,现实与理想总是有很大差距。在成百上千种感染人类的病毒中,我们只成功地消灭了天花病毒。目前,只有国际上少有的几个特许实验室保存了天花病毒,以备不时之需。人类“消灭”了天花病毒是基于这一病毒的三大特征:1. 强大的终身免疫能力;2. 病毒没有中间宿主;3. 病毒感染症状明显而且特异,容易辨别。而新冠病毒,并不具备以上的任何一点。而我们熟知的麻疹病毒,乙肝病毒,HIV 病毒,流感病毒等,都没有被完全消灭,我们一直处于“与狼共舞“的博弈之中。

以传播途径,致病机制与COVID-19非常相似的流感病毒为例。自1918年全球大流行,在两年之内,造成1/3世界人口的感染,五千万到一亿人病逝,至今已经103年了。1945年,灭活流感疫苗在美国发明并开始广泛接种,人类开始在疫苗接种的情况下,“与狼共舞”了76年。但它已经不再是Pandemic 而是endemic (地区性流行病),已经不再会严重影响全人类的基本生活和工作。

现在的问题是,2022 年,或者2022年之后,COVID-19 会不会从全球流行病pandemic 变成地区性流行病endemic? 通俗一点说,就是COVID-19 会不会变成大号流感?如果会,什么时候?什么条件?

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过去十年中的“大号流感”。美国CDC是统计数据做得较好的大国。它的相关数据对世界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参考。2017-2018, 美国发生了近十年最严重的流感,一年内6万1千人病逝。以流感季节为六个月计算,平均每日病死人数为334人。值得提醒的是,无论病人是其他疾病的终末期(比如癌症,心肺脑疾病),只要死亡前感染了病毒,那怕只是加快了其他疾病的恶化,都统计为流感死亡病例,这是美国CDC的惯例。

也就是说,如果美国平均毎日COVID-19 病死人数在335名左右或者以下,COVID-19 在美国就变成流感类级别的传染病。而对于流感,西方国家都毎年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而对于医务人员,许多医院毎年都强制接种。在我服务的MD Anderson 癌症中心,没有按期接种的一线医务人员会被暂停行医。美国民众毎年流感疫苗的接种率在50%左右。同时,勤洗手,生病在家隔离,高危人群戴口罩等,也是流感月份建议做的。

目前,美国7天的平均病死人数在1千8百以左右,COVID-19疫情依然严峻,但是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拐点。目前,美国总人口的疫苗接种率大约在65%左右。绝大多数重症和死亡患者,都是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尤其是有基础疾病,或者高年龄患者。

以中国的人口计数,假设按照美国流感的病死人数来推论,中国流感病死人数在过去十年最严重的一年可能会病死27万(6.1X4.5), 流行期平均毎天病死1500人。这就是中国流感病死人数的上限阈值。

这也就是为什么新加坡以及部分欧美国家和地区在疫苗接种率超过70%后放开严格管制后,疫情反复,感染和死亡上升,但是当地民众仍然能够接受,只要能控制在大号流感的级别上。当然,这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适时调整。

可以想像,大部份国人依然无法接受一天1千五百的COVID-19病死人数。诚然,任何生命都是无价的。但是,许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中国每年有1千多万人病逝,平均毎天有3万人因各种原因病逝。这假设的1千五百名因流感病毒病逝的患者中,及使是不感染病毒,一些人也可能不久会因其它疾病而病逝,因为他们大多都是老弱病残的人群。而社会的正常运转,可以明显降低因其它病因(比如癌症,心脑肺疾病等)。

既然COVID-19很大可能会长久地与人共存,我们首先要问的问题是,它会不会产生新的变异而导致致病性越来越严重。目前, Delta 变异的最严峻的挑战是传染性增加,被感染的基数增加了,所以死亡人数增加,并非病毒的致病的严重程度增加了。这也符合病毒生存的需求。它只想扩大自己,并不想杀死它赖以生存的宿主。事实上,感染人类的所有病毒,还没有一个病毒在人类不断传播的过程中,致死率越来越高,包括原来让人闻风丧胆的爱滋HIV病毒。

而一个社会什么时候可以放弃严格的社交隔离和开放边境,则由以下因素决定:1. 疫苗的有效率和接种率;2. 治疗的药物和医疗可及性;3. 社会心理,经济发展和政治影响的承受能力。

全球新冠肺炎的粗病死率为2%左右,相对比SARS的病死率为9.6%;而季节性流感的病死率为0.1-0.3%左右。不同国家,新冠肺炎的病死率也不一样。但随着疫情进展和疫苗接种,病死率均逐渐降低。目前,COVID-19 感染后病死的主要因素是老龄,合并严重的基础疾病,和未接种疫苗。而完全疫苗接种者COVID-19病死率则降低为0.2%左右(美国洛杉矶初步形成结果),这已经在流感病死率的级别。

疫苗在今年早期的接种,有效地减缓了疫情。然而,因Delta 变异病毒的流行,许多地区出现了疫惜的恶化。近期,许多国家开始了疫苗加强针的接种。但是,许多民众仍有不少问题。

1. 既然疫苗有效,为何这么多的突破性感染?

Delta 病毒的主要挑战是它增殖率很快,并非是真正的“免疫无效”。 当一个人接种了疫苗后,人体会产生针对病毒的抗体和T杀伤性细胞。同时,机体还会产生抗病毒的记忆细胞。在注射疫苗的六个月内,人体有强大的抗病毒抗体,因而能够有效地预防感染。但是当超过一定时间之后,抗体的浓度就逐渐下降。这个时候如果被感染,人体需要三到五天,刺激免疫记忆细胞以产生相应的抗体和激活T 杀伤细胞。然而,Delta病毒在三天以内已经能快速增殖,并传播给其他人。等免疫记忆细胞激活产生抗体之后,才能有效地阻止病毒的进一步增殖。这就是为什么,疫苗接种半年之后,能够有效地预防重症和死亡,但是减少传染的能力却下降了。这就产生了所谓突破性感染。

2. 既然mRNA疫苗已经制成专门针对变异株,为何疫苗加强针不用新的变异株疫苗?

对于变异病毒,机体的免疫反应依然能够识别,并发动攻击,因此,目前并不需要变异特异的疫苗进行加强针。只要打同样的第三针疫苗,就能产生类似的抗病毒效应。

3. 为什么美国CDC只建议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接种加强针,而不支持所有人接种加强针?

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他们的免疫功能,尤其是免疫记忆功能衰退,因此,他们必须在六个月之后接种加强针。而对于年轻的健康人群,他们依然拥有优秀的免疫记忆,能抗拒病毒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不会造成重症,或者导致病死。因此,他们接种加强针的指征就没有那么强了。

医护人员,由于职业的高危,以及他们可能面对的免疫缺陷患者,目前在美国也建议接种加強针。

可以看出,“有效”疫苗的功能和定义有三层:1. 减少感染;2. 减少重症;3. 减少死亡。而目前为止,COVID-19 疫苗都俱备以上三种功能,只是随着时间的延长,防止感染的能力有所下降。

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世界上没有一种疫苗或者药物是百分百有效,百分百无付作用。如果别人这么说,有两个可能:一个是真的不懂;另外一个就是要推销。

令人欣慰的是,2021年10月1日,默沙东与Ridgeback宣布Molnupiravir治疗轻度至中度新冠肺炎患者的三期临床中期数据,Molnupiravir治疗组的住院或死亡率为7.3%(28/385),对照组的住院或死亡率为14.1%(53/377),Molnupiravir降低住院或死亡率50%,p值为0.0012。死亡率方面,治疗组没有死亡,对照组有8例死亡。

在有效疫苗和有效药物的支持下,新冠变成一个流感级的病毒指日可待。病毒会变异,人类前进的脚步也不会停止。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老弱病残进行疫苗打强针的接种,以及今年11月即将开启的对五岁以上儿童的接种,达到总人口70%以上接种率的欧美等发达国家地方必将在2022年中上旬全面开放,世界格局由此改变。

COVID-19还会继续存在,但是我们已经不再惧怕。生活从来不完美,人类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会是与狼共舞。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国家和地区的抗疫战术,并适时调整,是传染病专业人士和政府决策者的义务和责任。

作者:美国临床医学和生物学博士,资深执业医师张玉蛟教授

https://t.cn/A6MX0yi4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明天控股通过设立多家载体公司,隐瞒股权实控关系,绝对控股新时代信托等金融机构,进而派驻高管及关键岗位工作人员,下达集资任务指令,从虚假融资项目的虚构,到公开向社
  • 那个老二又来整天找我麻烦了,但是由于那时我职位上有所提升了,再加上在公司也有一定的“名声”老二故意整我的时候,我也是不鸟他的,他虽然能整我,但是以他的权力没有办
  • 厚积薄发,对标问题凝聚动能陇南作为一个农业市,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难点在产业,潜力后劲在产业,基础支撑亦在产业。#鲸奇公关# #提质增效,打造山地农业“陇
  • 绿豆粥太稠了……斜眼悄悄瞅他,他没一点不悦:给你煎的蛋是你月子里最爱吃的[嘻嘻]来,把肥肉给我,看到你吃,我就开心……[嘻嘻]​哎,幸亏他“脸皮厚”否则这“被挑
  • 昨天开题思路被导师质疑,连我姐这个外行人听完我的思路都觉得我在写流水账,没有故事逻辑,然后我就开始焦虑,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去问我觉得能给我帮助的人,一通无厘头的输
  • 你最喜欢的古诗词有哪些?文/青薇 1.“何时杖尔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 去年南京大雪时,刚好看到这句,心生欢喜。 2.“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朋
  • 可能是年龄的增长,可能是因为喜欢余华而爱屋及乌,可能是莫言很幽默的人格魅力,我读生死疲劳的时候,读得特别欢喜,虽然这本书很厚(我一直不喜欢太厚的书,会很胆怯)但
  • 鹤寿不知其纪也,壬辰岁得于华亭,甲午岁化于朱方天其未遂吾翔寥廓耶,奚奞仙鹤之遽也,乃裹以玄黄之币,藏乎兹山之下,仙家无隐我竹,故立石旌事篆铭不朽词曰:相此胎禽,
  • 2【声闻 辟支佛 佛乘 我今为汝保任此事 终不虚也】佛讲这三乘法的时候,不管讲小法中法大法,都讲这个法是第一; 这个法是成佛; 这是安定人心,这是方便说
  • 濮阳市第七届网络作品“七个一工程”获奖作品、获奖单位名单一、获奖作品(一)新闻类(6部)1.《濮阳市华龙区: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共华龙区委
  • #baima白妈浓姜洗护系列#要在全国做行业Top是比较难的如果在一个城市里做头部是不是轻松了很多?今晚正式‮始开‬为‮三期‬天助跑想要‮验体‬专‮针门‬对同城
  • 为什么都在说小兰花死后业火会恢复? 前面剧情哪里有提到这个,巽风一直想让小兰花用承影剑自戕是为了解除同心咒保全他哥性命。同时取出赤地女子元神解封十万将士,并不是
  • 清清饮到底是什么呢?排出多种体内毒素与垃圾、对抗多种环境污染,清透身体机理,开启清畅生活♥️ 1⃣ 排出食物残渣2⃣ 排出宿便3⃣ 排出肠毒4⃣ 对抗自由基
  • 上溪洞至尊车队的赛车手们收到了他们无法拒绝的邀请,卷入了与一名大人物有关的行贿基金调查需要资源的小伙伴评论区自取#首尔大作战##刘亚仁#(本站网址 ddys.t
  • 当你明白生活的滋味,你就知道,艰难困苦,需要自己撑着,委屈时分,需要自己消化。理想有多丰满,社会就有多现实,没有人把你代替,人生多半靠自己!
  • 听得脚下黑水咆哮亦才明了爱情终是我无法穿越的卡珊德拉大桥...20181105庚金生于亥月:十月之庚金,水旺泄气,固喜土以生之,火以暖之,书谓身弱喜生扶,孟冬庚
  • 我掀起山河奔向你,踏进星辰来访你坠入我的星球吧,我去宇宙给你摘星星不要感谢太阳,因为太阳不在乎自己温暖的是谁,要感谢自己,因为你可以像太阳一样温暖自己。闪亮时,
  • 无感超薄,让你真正感受不带套!无感超薄,让你真正感受不带套!
  • 戏开拍,高能的第三部分也来了——从等齐人开工就意外状况不断,导演夫妻不得不亲自上阵出演、女儿在幕后不断帮忙解决问题,结合片场特有的情景让人笑到流泪,原来第一部分
  • 啾~一条醒得早的日常。 住院以来治好了我的熬夜和失眠。 每天晚上十点之前入睡。五点左右醒来上厕所。也就这个时候会有一块比较完整清醒自由刷手机的时间且精神充沛。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