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诞辰140周年#

可爱的鲁迅

文/沈嘉柯

说鲁迅可爱,这不是我的发明,是郁达夫用过的形容词。

郁达夫写他第一次见到鲁迅:“他的脸色很青,……他的绍兴口音,比一般绍兴人所发的来得柔和,笑声非常之清脆,而笑时眼角上的几条小皱纹,却很是可爱。”

那个年代,很多跟鲁迅打过交道的人都写过鲁迅。我看过很多人纪念鲁迅的文章,倒是第一次看到用“可爱”这个词形容鲁迅的小皱纹的。所以印象特别深刻。

事实上,鲁迅真的挺可爱的。用今天的话说,鲁迅不装、坦诚、不喜欢摆架子,特别敢于流露出自己“俗气”。

别的作家也谈稿费,但鲁迅给风雅算了算账。 如果想过上陶渊明那样的采菊生活,“要租一所院子里有点竹篱,可以种菊的房子,租钱就每月总得一百两,水电在外;巡捕捐……等于一百五十九元六。近来的文稿又不值钱,每千字最低的只有四五角,因为是学陶渊明的雅人的稿子,现在算他每千字三大元罢,但标点,洋文,空白除外。那么,单单为了采菊,他就得每月译作净五万三千二百字。”

我总是遇到好奇的人,问我作家是怎么生活的。其实他们要是读了鲁迅,就不会困惑了。

我当年刚刚买了新房子,特别勤奋写稿,为了赚钱装修房子,边写边感叹,写了一千字就感叹一句,“好了,我的马桶有了。”再写一千字,又感叹一句,“床也有了。”

你看,天底下的作家其实差不多,哈哈!鲁迅在《病后杂谈》里算了下风雅账之后,继续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因为随手翻了一通《世说新语》……千不该万不该的竟从养病想到养病费上去了,于是一骨碌爬起来,写信讨版税,催稿费。写完之后,觉得和魏晋人有点隔膜,自己想,假使此刻有阮嗣宗或陶渊明在面前出现,我们也一定谈不来的。”

于是鲁迅自嘲起来——所以我恐怕只好自己承认“俗”。

讨版税,催稿费,到现在还是很多作家的家常便饭,都不例外。谁不是俗人呢?鲁迅俗得可爱。

就连而今泛滥的“丧”文化,哎,也不如鲁迅表达的准确。鲁迅在《题未定草》里说,“读者是种种不同的,有的爱读《江赋》和《海赋》,有的欣赏《小园》或《枯树》。后者是徘徊于有无生灭之间的文人,对于人生,既惮扰攘,又怕离去,懒于求生,又不乐死,实有太板,寂绝又太空,疲倦得要休息,而休息又太凄凉,所以又必须有一种抚慰。”

说实在话,我觉得自己被这段话一剑命中。当时我就发了个朋友圈,这分明说的就是我这种文人啊!我这种悲观主义者,长年累月就是鲁迅说的这种状态。叹息寂寞,又嫌无聊。渴望三三两两朋友相聚,又觉得吵闹。所以我喜欢读书写作,从中得到抚慰。

现在流行的食物相克问题鲁迅也关注过,“记得中国的医书中,常常记载着食忌,就是说,某两种食物同食,是于人有害,或者足以杀人的,例如葱与蜜,蟹与柿子,落花生与王瓜之类。但是否真实,却无从知道,因为我从未听见有人实验过。”

难怪他敢于说中医就是“有意无意的骗子”。

对于中医药,我是觉得药草值得研究,中国的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不就是用现代科研实验手段找到药草里的提取物么!但那一套气血运行阴阳五行君臣辅佐的理论,我完全当玄学看。玄学这种东西,谁爱信谁信呗!反正对于信众来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鲁迅在《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里说:“现在还常有骈四俪六,典丽堂皇的祭文、挽联、宣言、通电,我们倘去查字典,翻类书,剥去它外面的装饰,翻成白话文,试看那剩下的是怎样的东西呵!?”

如今都2018年了,还不是常常看到好好的现代白话文不用,冒出什么高考文言文作文,写得一塌糊涂狗屁不通,还有名牌大学的中文系教授赞不绝口。

《南腔北调集》里的文章,是鲁迅在1927年到1929年之间写的一批杂文。这简直是太让人有穿越的感觉了。鲁迅在近百年前说的事,居然就像是在说21世纪的现在。

尤其是鲁迅和许广平的书信集,特别有趣。鲁迅那时候才到厦门大学去教书,许广平人在广东。许广平提到杨桃,问他厦门有吗?

鲁迅就回答:“我在此常吃香蕉,柚子,都很好;至于杨桃,却没有见过,又不知道是什么名字,所以也无从买。鼓浪屿也许有罢,但我还未去过,那地方无非像租界,我也无甚趣味,终于懒下来了。此地雨倒不多,只有风,现在还热,可是荷叶却干了,一切花,我大抵不认识;羊是黑的。防止蚂蚁,我现也用四面围水之法,总算白糖已经安全;而在桌上,则昼夜总有十余匹爬着,拂去又来,没有法子。”

坠入爱河的鲁迅比一般人还要细腻,特别文艺,有浓郁的寂寞味道。不同于少年人恋爱的勇猛热烈,缠绵悱恻小心翼翼。

他自己吃过人心晦暗被利用被算计的苦头,就怕许广平也吃亏上当受骗。絮絮叨叨叮嘱这个心爱的女人:

“我早已有些想到过,你这次出去做事,会有许多莫明其妙的人们来访问你的,或者自称革命家,或者自称文学家,不但访问,还要要求帮忙。我想,你是会去帮的,然而帮忙之后,他们还要不大满足,而且怨恨,因为他们以为你收入甚多,这一点即等于不帮,你说竭力的帮了,乃是你吝啬的谎话。将来或有些失败,便都一哄而散,甚者还要下石,即将访问你时所见的态度,衣饰,住处等等,你为攻击之资,这是对于先前的吝啬的罚。这种情形,我都曾一一尝过了,现在你大约也正要开始尝着这况味。这很使人苦恼,不平。但尝尝也好,因为知道世事就可以更加真切了。但这种状态是永续不得了,经验若干时之后,便须恍然大悟,斩钉截铁地将他们撇开,否则,即使将自己全部牺牲了,他们也仍不满足,而且仍不能得救。”

这真的是一片柔情倾何许,自是牵挂广平兄。鲁迅写给“广平兄”的这段文字,太琐碎,太家常,太深情。唉,令我有点落泪的意味。

鲁迅之可爱,在于百年后读来,仍然那么贴近生活,没什么套话,嘴硬心软,讲话直,说的都是一些实在话,在这俗世间,令我大笑赞同,默默叹息。

328.97亿元!四特酒品牌价值再度提升
《华夏酒报》记者 李剑
  一款产品成长为品牌并不是偶然,注定是一场充满毅力、智慧、探索的过程。多年一直坚持走差异化之路的四特酒,品牌价值增长至328.97亿元!
  9月10日,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和中华品牌战略研究院公布了2021年度中国酒类品牌价值200强榜单及报告。其中,四特酒的品牌价值从2020年的280.04亿元增长至328.97亿元,增长48.93亿元。
  从这份报告来看,2020年至今虽受疫情影响,全球范围内经济运行受到冲击,但四特酒的品牌价值不减反增,并呈现出诸多亮点。这也是多年来,四特酒始终坚持走差异化特香之路的结果,也意味着市场对四特酒品牌的绝对认可。

文化为品牌赋能
  有一种力量,无形但深远,比如文化。说起四特酒的历史,那就不得不提四特酒的原产地——江西省樟树市,该市是中国古法白酒的原生地。自殷商发源,四特酒历经汉、唐、宋、明、清等数朝,形成了诗、文人与酒相依的独特渊源。白酒承载着的是文化,正是数千年来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赋予了白酒行业强大的生命力和旺盛的市场需求。四特酒历史悠久,其在一波又一波时代的浪潮中坚守住了它的精髓,以历史文化底蕴为背书,融合新时代文化精神,为四特酒品牌持续赋能。
  今年7月,2021年四特十五年“筑梦兰心”公益计划手绘评选大赛颁奖盛典在景德镇陶溪川举行。一件件作品展示了对新时代幸福美好生活的歌颂,对四特酒文化故事、历史底蕴、品牌内涵的描绘,对四特十五年精神内涵、匠心品质的刻画等。透过这些作品,可以看到新时代青年对于四特酒的理解和美的探求,也展示出四特酒在深化文化内涵,打造四特品牌精神内涵的决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酒企将文化上升为企业战略,希冀用文化为品牌打造坚实的“金字招牌”,四特酒也不例外。回顾四特酒的发展史,是一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成长史。三千多年的四特酒史,汲取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印证了中国酒文明发展的每一个脚印。时至今日,四特酒凭借特香型白酒独特的口感和卓越的品质,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信任,是赣鄱大地饮食文化的代表,成为江西人民引以为傲的一张金色文化名片。
  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是四特酒品牌强大的根本。

四“特”为品牌背书
  四特酒以“特”而闻名。具体来说,分为四个“特”,即产区之特、原料之特、工艺之特、香型之特。正是这与生俱来的“特”,让四特酒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独特的品牌印象,赢得了当下的白酒市场资源,取得了消费者的一致认可。
  第一,产区之特,特在环境。江西樟树一带具有不可复制的地质形态,千百年来形成了独特的水源气候和微生物群,这为四特出产好酒创造绝佳的先决条件;第二,原料之特,特在原粮。白酒酿造多以高粱为主,而四特酒则选用产于赣鄱稻区的纯天然优质稻米为酿造原粮,以整粒大米,不经浸泡,直接放入发酵池和酒醅混在一起固体发酵,这种做法在全国白酒酿造中仅此一例;第三,工艺之特,特在古法。江西宜春人宋应星著有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天工开物》,当时“清江土烧”酿酒工艺资料收录其中。而今,四特人追本溯源,与天工古法一脉相传,九法环环相循,不忘工艺之本,更是创新总结出“12353”特香工艺,做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第四,香型之特,特在风味。自1997年,由国家轻工总会审查推荐、全国标准化委员会审定批准的中国白酒特香型正式得到了认可,四特酒成为特香型的代表企业以来,其幽雅舒适、诸香协调、入口柔和、余味悠长等特点,让四特酒“一口三香,清香醇纯”的口感特征为世人称道。
  这些年,四特酒一直执着坚守特香型白酒酿造工艺,专注于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力和品牌力,打造核心管理团队,致力于成为中国差异化香型第一品牌。正是因为这个理念,四特酒从来不会去跟风,无论是在浓香型受到追捧的过去,还是在酱香流行的当下,其一直坚持走特香型路线。尤其是最近几年,白酒市场经历了大流通时期和拼品牌、拼终端时期之后,如今走进了拼整合、拼科学管理的新时代,四特酒的定位就更加坚定了。
  一脉相承的独特个性,促进了四特酒品牌的跨越式发展。

创新为品牌发声
  作为江西省龙头白酒企业、全国知名品牌,四特酒也在不断创新品牌推广机制,线上活动、综艺栏目、交通路牌、广播电视等多个途径同步发声,打通了传统媒体、网络、移动终端三方媒介渠道,四特品牌传播效果显著。
  可以看到,即便是在疫情蔓延的2020年,也没有阻滞四特酒的品牌活力。四特酒纷纷利用视频会议、线上直播等形式,创新性开展销售和推广工作。
  “致敬最美逆行者”“抗疫防疫站点慰问活动”“最美家常菜评选”等活动快速打开消费端,在扩大品牌影响力的同时也让消费者感受到温暖;在2020年双11活动中,四特酒集体亮相,并针对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推出各种有针对性的特惠活动,足见其在市场服务和消费者培育中的用心;为了进一步拉动市场,四特酒还抓住契机,开启了直播带货模式,直播首秀四特东方韵·弘韵短短几秒便被抢购一空,这不仅展示了四特酒的产品亮点,更是将品牌的历史底蕴一一呈现;四特酒赞助播出的《主厨的荣耀》,彰显了四特酒对中国味道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底气和执着……一系列的创新发展,让四特酒在传统文化赋能背书的基础上,不断焕发新的品牌魅力,品牌声量持续增强。
  此外,四特酒还在2019年河北、福建、广东、江苏、湖南、河南招商的基础上继续快速布局重点区域,分产品线有针对地开展招商活动。在经销商管理上,四特酒实行经销商分级管理,根据核心市场、高潜力市场、低潜力市场、开发市场等类型,制定不同的策略,并帮助经销商制定成长计划,精准推动厂商共同发展。
  四特酒的品牌价值之所以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方面得益于数千年来四特酒承载的深厚历史内涵和得天独厚的四大优势;另一方面,也要归功于新时代下四特人不断进行品牌创新、营销创新,从而为品牌价值带来提升。正是基于品牌发展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四特酒形成了强大的品牌核心竞争力,品牌发展具备无限上升的可能。
  在2021年中国酒类品牌价值前200强榜单中,四特酒以328.97亿元位列前30强。面向未来,四特酒方面表示,将继续践行“求真务实,从容久远”的企业哲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企业精神,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打造专注专业、创新卓越、基业长青的酒业领军者,为推动中国酒业繁荣发展贡献一分力量。
  四特酒的“特”,不是曲高和寡,而是“世界因我而不同”的产品魅力和品牌精神。

【雕塑点缀珠江碧道,彰显滨水人文之美】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言:“艺术之始,雕塑为先”。在广州塔至阅江路的6.6公里长碧道上,可以观见艺术之滥觞——这里新坐落14件享誉海内外的雕塑。
近年来,海珠区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建成“广州塔—阅江路”新时代驿站6个,由东至西分别是会展东、会展中心码头、新时尚、广州琶洲、财富码头、新风尚。随着驿站群一同与市民游客见面的,还有来自海珠三代雕塑家潘鹤、梁明诚、许鸿飞的雕塑作品。
这些雕塑不仅反映了中国现当代雕塑的发展脉络,体现海珠区艺术薪火生生不息,还与驿站群、碧道组成有机整体,成为构建生态、文化、幸福海珠的重要一环,点亮群众生活。

近日,记者专访两位海珠雕塑家及一位雕塑家的后人,了解他们的创作经历和对碧道雕塑的思考。

“20”后潘鹤:造物寄意,见证历史

《虎门销烟》《怒吼吧!睡狮》《得了土地》《艰苦岁月》《广州解放纪念像》《开荒牛》《和平少女》……出自潘鹤之手的7件雕塑,时间跨度从虎门销烟到改革开放,在广州琶洲·新时代驿站和新时代驿站·会展中心码头之间的碧道上一字排开,向市民游客生动讲述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潘鹤生卒于广州,享年95岁,70多年艺术生涯中留下数百件作品,分布在全国60余座城市。其作品带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如同史诗般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个重要时间节点,正如中国美协的评语,“他始终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但不失浪漫主义形式特征,其大批为国家而作、为人民造像的经典力作,是革命岁月和改革时代的见证,为现当代雕塑史留下了无法磨灭的时代记忆。”

经历战乱与改革,决心为时代作注

1925年,潘鹤出生于广州。从童年到少年,社会的战乱与变革给他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在后来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潘鹤回忆道,自己一共经历了16场战争,看到了曾经的民不聊生,艺术成了他宣泄苦闷情感的途径。

潘鹤一开始师从岭南派画家学国画,创作了《数米犹堪充半腹》《饿殍途中剩一堆》等作品。后来,他的兴趣转移到西方油画雕塑上。随着新中国成立,国家逐渐安定繁荣,潘鹤创作出《艰苦岁月》《省港大罢工》《得了土地》等作品。

上世纪80年代,潘鹤提出“雕塑的主要出路在室外”,大力推动城市雕塑在中国的发展。如今,安放在深圳的《开荒牛》、珠海的《珠海渔女》、日本长崎的《和平少女》、北京的《怒吼吧!睡狮》等,均是他创作的大型城市雕塑作品。

然而,城市雕塑不仅是凝聚艺术家思想的实物,还受到城市规划定位的制约。潘鹤之子、广州美术学院潘鹤艺术馆馆长潘奋对记者笑言,潘鹤尤擅“夹带私货”,即在满足城市规划和官方需求的前提下,充分体现自己的思想。比如在创作《开荒牛》时,潘鹤经过深思熟虑最后选择了“牛”这个意象,一只前脚跪着,寓意为人民鞠躬尽瘁,后面拉着盘根错节的老树根,象征将阻碍改革开放的一切旧观念连根拔起。

兴建雕塑艺术园,打造红色教育基地

如果将作品比作自己的孩子,那潘鹤雕塑艺术园的建成,就是将潘鹤这分散在60余座城市的孩子重现在自己的故乡,让它们“承欢膝下”。2007年,广州市和海珠区两级财政共投入7000万元,在海珠区后滘西大街兴建潘鹤雕塑艺术园,园区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园内按照“求生存”“求独立”“求解放”“求富强”“求和谐”五个主题进行作品展示,“这些作品的位置都是我父亲当时一个个亲自确定的。兴建潘鹤雕塑艺术园时,我们就梳理发现,父亲一生所创作的这些作品正代表中国百年发展历程,所以就按照这五个主题来设计。”潘奋说道。

潘奋表示,自己和父亲都在海珠区成长,这里是文化的聚宝盆,拥有中山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等知名学校,人才辈出,感谢政府让父亲的作品在潘鹤雕塑艺术园得到集中展示。今年年初,海珠区更是选择了7件潘鹤雕塑,矗立在碧道之上。“父亲认为,城市雕塑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它不像别的绘画艺术需要到博物馆、美术馆去观看,城市的公共空间就是城市雕塑的舞台,只要路过就能看见,在引导价值观、提高人文修养、彰显城市形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海珠区一和我提出在碧道放置雕塑的建议时,我就同意了。”

潘奋还告诉记者,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碧道的潘鹤雕塑是开展红色教育的生动素材,引起强烈反响,甚至促成了海珠区启动“潘鹤雕塑艺术园综合提升项目”。7月1日,潘鹤雕塑艺术园改造后重新开放,园区陈列更加清晰全面地介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长河,并新增多媒体设备,升级园区广播系统,吸引更多市民游客前往参观。开放约13年的潘鹤雕塑艺术园被注入新活力。

“30”后梁明诚:中西交融,承前启后

夜幕低垂,新时代驿站·会展东灯光“啪”一下亮起,显出与白日完全不同的柔美来:建筑的光带如同缓缓流动的江水,屋面坡道上的数千盏芦苇灯点缀夜空。旁边梁明诚的《钢琴》《小提琴》雕塑,在灯光的映衬下,线条感更为强烈,与驿站一道给予人视觉冲击和艺术感染。

在中国现当代雕塑发展进程中,梁明诚属于“承前启后”的一代:在上世纪80年代前,梁明诚的创作风格深受潘鹤影响,两人一起合作了《广州解放纪念像》《大刀进行曲》等作品;在上世纪80年代后,梁明诚在西方现代艺术观念影响下,开始对抽象变形雕塑语言的摸索和探讨,冲击了当时的雕塑界。

中外交流转观念,写实写意两开花

1959年,20岁的梁明诚入读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由潘鹤担任他的雕塑任课老师,“他(潘鹤)对我方方面面都有影响。”梁明诚直言,那时他深受潘鹤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熏陶和影响,在校期间就创作了《女生产队长》《新娘》等作品。毕业后,梁明诚从潘鹤的学生转变为潘鹤的合作伙伴,陆续合作了《广州解放纪念像》《大刀进行曲》《铜墙铁壁》等。

改革开放春风起,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打开了梁明诚的眼界。1980年-1982年,梁明诚由文化部选派赴意大利卡拉拉美术学院进修两年。“到了意大利后,我看到了流行于西方的现代主义,一下子我的观念就开放了,雕塑除了写实的、红色的,还可以这样。”

于是,他将这种风格大胆运用到雕塑中,在意大利创作的《海风》被认为是他整个艺术生涯风格转变的关键节点。此后,他相继创作了《海天》《钢琴》《大提琴》等艺术作品,冲击了当时的雕塑界。

以置于新时代驿站·会展东旁的《钢琴》《大提琴》为例。梁明诚介绍,两者以写意的手法,勾勒出两名正在演奏的如痴如醉的音乐家,表现音乐的韵律美,“钢琴的旋律是轻松的、丰富的,因此我用线条描出钢琴和人像,摒弃钢琴本身的沉重感,显得通透高扬。大提琴的旋律则是深沉悠远,因此雕塑显得敦实和谐。”

然而,梁明诚并没有一味转向现代主义,而是现实主义、现代主义风格作品并行。他认为,雕塑艺术是宽广的、不设限的,只要是好作品,群众都会喜欢。

艺术氛围海珠生,耄耋之年醉创作

如今,漫步在海珠区土华村梁明诚工作室内,每走几步就能遇见他风格不同的作品,令人大饱眼福。梁明诚表示,作为雕塑家,他的创作灵感、视野不局限在一个区域,但海珠区毋庸置疑是养育他的地方,为他提供良好的创作氛围。

事实上,研究梁明诚的经历可以发现,他在青少年时期漂泊无定,却又在兜兜转转中与海珠联系紧密。1939年12月,梁明诚在广东省南雄县一个普通家庭呱呱坠地。1944年,南雄沦陷,年仅5岁的梁明诚与家人逃难至粤东平远县。1949年,梁明诚一家搬迁至广州,梁明诚入读位于海珠区南村路的广州市第五中学。1955年,梁明诚初中毕业后,赴湖北武昌入读中南美术专科学校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前身)。1958年,随校回广州。次年,被学院保送升入位于海珠区昌岗东路的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1978年开始留校任教。退休后将工作室选址定在土华村。“我就是海珠人,10岁开始我就在海珠各条河涌游泳,这里水美景美,是养人的好地方。”82岁的梁明诚回忆道。

从垂髫至耄耋,梁明诚在海珠待了大半生。他表示,他将在工作室内尽己所能再做些雕塑。他认为雕塑是时代与艺术的交响、形体和心灵的碰撞,不论是在驿站外矗立的雕塑,还是他分布在各个城市的作品,只要路过的人看到了,有体悟,就是雕塑的全部作用。

“60”后许鸿飞:探索多元,走向世界

新时代驿站·财富码头距离广州塔并不远,平日接待大量游客。为了让游客感受快乐生活,海珠区选择在该驿站外,从西往东依次放置许鸿飞的《花城六月天》《吻》《三弹音乐》《童趣》《肥年肥舞》,逗趣的“肥女”形象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海珠形象,成了不少游客的“打卡点”。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认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雕塑文化从单一走向多元,一部分雕塑家开始创作或世俗或谐趣的作品,强调与大众的交流。1990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的许鸿飞正是这种世俗、谐趣、亲民风格的探索者。

毕业初期觉迷茫,肥女系列辟新路

许鸿飞出生于广东阳江。1990年从位于海珠区的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后,他有好几年找不到创作的感觉。“当时正是改革开放,广东到处是建设的热潮,我就接了许多城市雕塑来做。刚开始我以为这是大的艺术创作,后来却发现不少的城市雕塑是工程,还不是我想追求的东西。”许鸿飞说。

几年的城市雕塑经历,让许鸿飞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支撑艺术的创作,“肥女”便是在此情况下诞生。1998年,许鸿飞在位于海珠区的工作室——石磨坊,创作出人生第一个“肥女”。一开始,许鸿飞并没有特别重视这件作品。1999年,著名艺术家黄永玉来到许鸿飞工作室,一眼相中“肥女”,并提议许鸿飞可以做“肥女”系列。当时的许鸿飞还担心不主流,不好拿奖、评职称,但黄永玉却表示,艺术家要有自己的特点,跳出学院的套套。就是这句话,让本还踟蹰的许鸿飞下定决心。

其实,肥女人的形象并非许鸿飞首创,但如今在雕塑界,说起“肥女”,就能想到许鸿飞,这是为什么?许鸿飞将此归结为“坚持”二字。20多年来,许鸿飞坚持以“肥女”为主人公,不断丰富她(们)的形象:她(们)时而奔跑,时而骑车,时而与情人拥吻,时而与孩子玩闹,不曾改变的是她(们)身上鲜活欢乐的神态,“‘肥女’就像我们的街坊邻居、我们遇到的路人,那种肢体上的亲切感使得她(们)更加容易将快乐传递给人们。”许鸿飞表示,海珠区这次将他的五件作品放在广州塔旁碧道上,正是希望将广州的快乐和艺术传递更远。

泥巴刻刀不离手,带领作品走世界

自2013年以来,许鸿飞带着他的“肥女”从海珠奔向世界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巡展42场,其作品还被古巴哈瓦那市政府、俄罗斯列宾美术馆、法国卢万河畔莫雷市政府、意大利米兰市政府等30多个机构永久收藏。许鸿飞认为,这是另一种形式的“讲好中国故事”。“在巡展过程中,我遇到不少外国友人,在看到‘肥女’雕塑来自中国雕塑家后,不约而同大吃一惊,他们认为中国人是严肃死板的,无法创作幽默的雕塑。当看见这些雕塑后,他们也明白在中国生活充满了快乐幸福,所以才能有这样的作品。”

成长于中国繁荣富强的时代,许鸿飞代表的是新一代雕塑家不拘一格、灵活多元的创作特点,但他认为“与时代同频共振”是所有雕塑家不能忘却的初心。在展现积极向上中国形象的“肥女”之外,近年来许鸿飞还创作了《白天黑夜》《山高人为峰》等“抗疫”系列作品和《不忘初心》《马克思》《西岛女民兵》等主旋律作品。如今他仍日日浸淫在海珠的工作室内,以时代进程为灵感缪斯,用泥巴和刻刀,将脑海中喷涌的灵感一一成型。
记者观察发现,经过约一年的精心打造,广州塔—阅江路碧道成为高品质的公共空间:水道、漫步道、慢跑道、骑行道、有轨电车道的“五道”贯通,让群众感受生态活力;融党群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惠民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新时代驿站群的建成,让群众拥有休息休闲的舒适环境;艺术风格多元的雕塑群的矗立,美化和装点了城市,丰富群众的视觉和精神享受……
实际上,广州塔—阅江路碧道的精心打造只是海珠区谋划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为城市塑造更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复合功能和文化魅力的开端。记者了解到,海珠区将聚焦打造世界一流滨水活力区的目标,按照优于5A级景区的标准打造广州塔景区品牌,努力建设成为世界级滨水城市客厅;在珠江沿岸29.2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推进12个贯通提升单元建设,串珠成链打造高端产业带、科技创新带、历史文化带、都市景观带、滨江休闲带、公共服务带,实现政治、经济、社会、生态、人文效益相统一;在沿江空间按照公共活动空间、产业发展空间、居住空间的梯次布局,把最好的岸线资源留给市民,打造幸福海珠。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10月7日小秋将通过@微博抽奖平台 随机揪3位幸运鹅赠送【春秋旅游 迷你手提箱+belif 浴室精华啫喱75ml*1】哦~ #菲常福利社# 假期想来场说走就走的
  • 世间最难的事,就是感同身受,最好的朋友背叛了你,最亲的人利用了你,这种天堂到地狱的感觉,不是谁都能够懂,这种心里拔凉拔凉的滋味,不是谁都能够体会。有些人,你对他
  • 17、人生海海,爱且期待。17、人生海海,爱且期待。
  •  “诵此咒已”:如果你念完了这个咒,“如是重业,犹如猛风吹散沙聚,悉皆灭除,更无毫发”:像上边所说五逆、无间重罪和四弃、八弃这种种的罪,就好像沙聚到一个沙堆上,
  •   属蛇VS属狗:友情  属蛇人和属狗人之间的友情是先难后易的发展,他们一开始并不绝对对方适合成为自己的朋友,但是在一起经历了困难只会,他们会认定对方是对的朋友
  • !!
  • 考证条件:从事美容,化妆,纹绣,微整形等相关行业,经过相关专业技术培训后满18岁以上! 闺密们帮我转发到朋友圈里[拥抱][拥抱][拥抱][爱心]美尚美容美体
  • ‬ .(现世债):人着随‮天每‬做事情‮外接‬触界‮都会‬产冤生‮债情‬主运霉等、比你如骂了别人‮做,‬什 了么‮好不‬的事情,伤了害‮感对‬方情,那‮对方‬就
  • 摄影/妆造: 自分#旧时光是个美人[超话]##广州约拍[超话]#来自前天突发奇想的尝试,给平时完全不化妆的室友化妆还搞了个卷发,搞得有点上头于是拿出相机拍了起来
  • 提到贺先生和自己父母的关系,李女士红了眼眶,说自己和家人其实都是为了贺先生好,为了两人以后好,可贺先生表面一套背里一套,让她彻底认清了这个男人,并不是可以托付终
  • 村书记每天都会在群里再三强调不要外出,不能出门,农村人虽然说话不中听,但是中用,期待疫情早日结束吧!每天都会哭好多次,看到一线人员和各国支援,感动到哭!
  • 可能是性格原因,我是不会耍花招的人,更没有什么心眼子,心直口快,小时候大人尚还能纠正我,现在没有人管我了,我不用抻着舌头说话,多了话,也没有人指出来,不会有谁
  • (个别品牌不参加优惠)图片来源:ins @ Maison Kitsune Paris#shopbopmen挖宝# 大部分人对Birkenstock的印象只停留在
  • じゃ、バイバイ~冷凍のウナギの蒲焼 植村先生が推薦してくれたので買ってみました。田舎の高校を出て大学生になったばかりの私はドキドキしながらも「このウナギ美味しい
  •   澳洋健康(002172):公司下属子公司医药物流已经对预防流感所需的口罩、板蓝根等防护用品、药品充足备货,保证供应。  塞力斯(603716):作为武汉本土
  • 年华交错,所坚守的始终不变,下个十年,仍愿追着光出发,不负期待,一往无前。时光荏苒,所选择的不曾改变,下个十年,仍愿向着光启程,不畏挑战,一路向前。
  • 苏炳添:中国田径界说的“后蹬发力”一点问题都没有,问题是在40米以后(就是从起跑进入途中跑)就是你刚刚说的前摆,要积极主动下压,获得更多的动力推动你向前去,这是
  • 我小时候的图五的墩子,是分开的,上面还会流水,好多小朋友在蹦来蹦去玩儿水,好不快乐[偷笑] 天气只要暖和一分钟,我都会停止一分钟期盼今年冬天会有心软的神 #ki
  • #梁精寅[超话]##酒窝甜豆梁精寅# 【190616】Stray Kids官推更新精寅相关 [A-TEEN2] EP.16 我的单恋终究结束了- At Las
  • 下一步将根据援助人员到位情况,再开放两个病区,共92张床位,相信随着医疗队伍的逐步完善,医院的接诊能力也将持续增加,从而全力保障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透析及其他内科